CN217759109U - 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59109U CN217759109U CN202220576394.5U CN202220576394U CN217759109U CN 217759109 U CN217759109 U CN 217759109U CN 202220576394 U CN202220576394 U CN 202220576394U CN 217759109 U CN217759109 U CN 2177591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water seal
- passing channel
- cavity
- vertical drain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包括具有上接口和下接口的中空状本体,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水接口,本体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在本体的轴向上与隔板位置相对应的内腔的部位分隔为水封腔和上下贯通的过水通道,若干进水接口与水封腔相连通,水封腔的出口与过水通道相连通或与隔板下游的内腔相连通,水封腔中的存水隔断进水接口和过水通道之间的空气连通,过水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接口与下接口。本实用新型在立式排水汇集器上直接设置了水封结构,从而无需在与进水接口连接的各个排水器具上单独设置水封结构,排水器具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排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排水系统用的立式排水汇集器通常包括上下贯通的本体,本体的上下开口分别接入贯穿各个楼层的主立管,本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进水接口,若干个进水接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排水器具相接通,排水器具可以是马桶或地漏或洗衣机或洗手盆等。
为了防止主立管的空气逆流至室内,通常在与各个进水接口相通的排水器具上设置水封结构,从而导致排水器具结构更复杂,此外,一些排水器具还存在设计水封结构困难的问题,例如对于同层不降板的排水系统的地漏因楼板高度限制,导致地漏不易设计水封结构。
有鉴于此,如何使建筑排水系统的水封结构的设计更加方便容易实施,且不因水封结构的设计导致排水器具结构复杂化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建筑排水系统的排水器需要设置水封结构会导致排水器具整体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包括具有上接口和下接口的中空状本体,所述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水接口,所述本体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在所述本体的轴向上与所述隔板位置相对应的所述内腔的部位分隔为水封腔和上下贯通的过水通道,若干所述进水接口与水封腔相连通,所述水封腔的出口与所述过水通道相连通或与所述隔板下游的所述内腔相连通,所述水封腔中的存水隔断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过水通道之间的空气连通,所述过水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接口与下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口和所述下接口的共轴线L穿过所述过水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排出口,所述水封腔的出口通过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过水通道相连通或与所述隔板下游的所述内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封腔内沿水流方向间隔地设有阻挡板和限制板,所述限制板与阻挡板之间存在流动空间,所述限制板的顶端与所述水封腔的顶壁密封连接,所述限制板的两侧与所述水封腔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限制板的底端与所述水封腔的底壁之间设有通流间隙,所述阻挡板的底端与所述水封腔的底壁密封连接,所述阻挡板的两侧与所述水封腔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阻挡板的顶端位置高于所述通流间隙,所述阻挡板和所述限制板配合形成一组水封构件,所述阻挡板的顶端形成所述水封腔的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排出口,所述水封腔的出口通过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过水通道相连通或与所述隔板下游的所述内腔相连通;所述水封腔在周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所述水封构件,两组所述水封构件的阻挡板的顶端形成的所述水封腔的出口通过同一个所述排出口与所述过水通道相连通或与所述隔板下游的所述内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过水通道的横截面为环形,所述水封腔围绕在所述过水通道的外圈。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沿水流方向包括相连接的上部管体、中部管体和下部管体,所述隔板、过水通道和水封腔均位于中部管体的内腔中,所述过水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与上部管体的内腔和下部管体的内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管体的侧壁设置有马桶接口,所述马桶接口的内腔与所述上部管体的内腔相连通,进而所述马桶接口通过所述过水通道与所述下部管体的内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管体包括有安装段和扩容段,所述安装段的上端设有所述上接口,所述扩容段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段的底端和过水通道的上端相连接,所述马桶接口位于扩容段的侧壁,所述扩容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安装段和所述过水通道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马桶接口与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沿本体的内壁圆弧的切线方向设置,使得所述马桶接口的水流沿所述本体的内壁圆弧的切线方向流入所述上部管体的内腔中以形成旋流。
进一步的:所述过水通道的上部的内侧壁上环形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旋流筋条,和/或,所述下部管体的内侧壁环形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旋流筋条。
进一步的:所述共轴线L与所述过水通道的轴线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过水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共轴线L相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水封腔的水流以与所述过水通道的水流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入所述过水通道中;或者,所述水封腔的水流和所述过水通道的水流以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入所述隔板下游的所述内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本体的内腔中设置隔板,利用隔板分隔出水封腔和过水通道,若干进水接口与水封腔相连通,水封腔的出口与过水通道相连通或与隔板下游的内腔相连通,这样由进水接口进入的水流通过水封腔后再流入过水通道或隔板下游的内腔,水封腔中的存水隔断进水接口和过水通道之间的空气连通,从而在进水接口和过水通道之间实现水封。也即本实用新型在立式排水汇集器上直接设置了水封结构,从而无需在与进水接口连接的各个排水器具上单独设置水封结构,排水器具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2、通过将上接口和下接口的共轴线穿过过水通道,使得立式排水汇集器为直通式结构,从而能够确保水流通畅,排水效果更好。
3、水封腔在周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水封构件,两组水封构件的阻挡板的顶端形成的水封腔的出口通过同一个排出口与过水通道相连通或与隔板下游的所述内腔相连通,也即,水封腔的出口设置有两个,这样能够使得水封腔的排水能力更大,效果更好。
4、过水通道的横截面为环形,水封腔围绕在过水通道的外圈,这样设计结构十分紧凑,并且外观更对称美观,整体性更好,成型也更容易。
5、通过设置扩容段,扩容段的内径大于安装段和过水通道的内径,同时马桶接口位于扩容段的侧壁,通过如此设计,扩容段能够增加上部管体的空间,从而马桶接口输送过来的液体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填满整个腔体,由此液体中带有的气体便能够及时向上上升被排出。
6、通过在过水通道的上部的内侧壁上环形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旋流筋条,和/或,在下部管体的内侧壁环形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旋流筋条,能够有利于管内气体的排出,避免因气体的存在导致无法顺畅排水。
7、通过设置导向段,导向段位于马桶接口和本体之间,连通马桶接口和本体,导向段沿本体内壁圆弧的切线方向设置,从而马桶接口内的液体流进本体内腔时便能够形成旋流,与扩容段的配合能够更好地释放液体内的需要排出的气体。
8、过水通道的轴线与共轴线L相重合,这样设计,过水通道更加直通,排水效果更好,并且整体结构更对称,成型更容易,外观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B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1、本体;101、上部管体;1011、安装段;1012、扩容段;102、中部管体;103、下部管体;2、上接口;3、下接口;4、进水接口;5、隔板;6、水封腔;7、过水通道;8、排出口;9、阻挡板;10、限制板;11、流动空间; 12、通流间隙;13、马桶接口;14、导向段;15、旋流筋条;16、内腔;17、水封腔的出口;18、水封构件;19、检修窗口;L、共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新的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排水器具上设置水封结构会导致排水器具整体结构复杂,以及会遇到设计水封结构较为困难的情况这个问题。
为更加清楚的表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7,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包括具有上接口2和下接口3 的中空状本体1,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水接口4。本体1的内腔16 中设置有隔板5,隔板5将在本体1的轴向上与隔板5位置相对应的内腔16 的部位分隔为水封腔6和上下贯通的过水通道7。若干进水接口4与水封腔6 相连通,水封腔的出口17与过水通道7相连通或与隔板5下游的内腔16相连通,水封腔6中的存水隔断进水接口4和过水通道7之间的空气连通,过水通道7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接口2与下接口3。这样,在立式排水汇集器上直接设置了水封结构,从而无需在与进水接口4连接的各个排水器具(未图示)上单独设置水封结构,排水器具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为了使得集成了水封结构的立式排水汇集器不会因为水封结构导致对排水能力的影响或减小水封结构对排水能力的影响,上接口2和下接口3的共轴线L穿过过水通道7,也即,将立式排水汇集器设计为上下直通式的结构,从而能够确保水流通畅,确保排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隔板5的底部设有排出口8,水封腔的出口17通过排出口 8与过水通道7相连通。当然,水封腔的出口17也可以选择通过排出口8直接与隔板5下游的内腔16相连通,而不通过过水通道7再与隔板5下游的内腔16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水封腔6内沿水流方向间隔地设有阻挡板9和限制板10,限制板10与阻挡板9之间存在流动空间11,限制板10的顶端与水封腔6的顶壁密封连接,限制板10的两侧与水封腔6的侧壁密封连接,限制板10的底端与水封腔6的底壁之间设有通流间隙12,阻挡板9的底端与水封腔6的底壁密封连接,阻挡板9的两侧与水封腔6的侧壁密封连接,阻挡板9的顶端位置高于通流间隙12,阻挡板9和限制板10配合形成一组水封构件18,阻挡板9的顶端形成水封腔的出口17。
本实施例中,隔板5的底部设有排出口8,水封腔的出口17通过排出口 8与过水通道7相连通;水封腔6在周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水封构件18,两组水封构件18的阻挡板9的顶端形成的水封腔的出口17通过同一个排出口8与过水通道7相连通或与隔板5下游的内腔16相连通。也就是,水封腔的出口17设置有两个,这样能够使得水封腔6的排水能力更大,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过水通道7的横截面为环形,水封腔6围绕在过水通道7 的外圈,这样设计结构十分紧凑,并且外观更对称美观,整体性更好,成型也更容易。
本实施例中,本体1沿水流方向包括相连接的上部管体101、中部管体 102和下部管体103,隔板5、过水通道7和水封腔6均位于中部管体102的内腔16中,过水通道7的两端开口分别与上部管体101的内腔16和下部管体103的内腔16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隔板5由中部管体10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也即,在本体1的轴向上与隔板5位置相对应的内腔16的部位是中部管体102的内腔,隔板5将中部管体102的内腔分隔为水封腔6和上下贯通的过水通道7。隔板5可以与中部管体102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开成型。为了使得隔板5的成型或装配更容易实现,上部管体101、中部管体102和下部管体103采用分开成型后再首尾焊接连接为一体,这样,隔板5可以先与中部管体102一体成型,或者,隔板5独立成型后可以先安装在中部管体102内,然后将带有隔板5的中部管体102与上部管体101、下部管体103相连接。
中部管体102上还可以开设检修窗口19,从而方便检修。
本实施例中,上部管体101的侧壁设置有马桶接口13,马桶接口13的内腔与上部管体101的内腔16相连通,进而马桶接口13通过过水通道7与下部管体103的内腔16相连通。进一步的,上部管体101包括有安装段1011 和扩容段1012,安装段1011的上端设有上接口2,扩容段1012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段1011的底端和过水通道7的上端相连接,马桶接口13位于扩容段1012的侧壁,扩容段1012的内径大于安装段1011和过水通道7的内径。
本实施例中,马桶接口13与本体1之间设置有导向段14,导向段14沿本体1的内壁圆弧的切线方向设置,使得马桶接口13的水流沿本体1的内壁圆弧的切线方向流入上部管体101的内腔16中以形成旋流。
本实施例中,过水通道7的上部的内侧壁上环形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旋流筋条15,下部管体103的内侧壁环形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旋流筋条15。通过设置旋流筋条15能够有利于管内气体的排出,避免因气体的存在导致无法顺畅排水。当然,也可以仅过水通道7的上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旋流筋条15,或者,仅下部管体103的内侧壁设置有旋流筋条15。
为了实现直通排水,较佳的,共轴线L与过水通道7的轴线的间距小于或等于48毫米。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采用过水通道7的轴线与共轴线L 相重合,这样设计,过水通道7更加直通,排水效果更好,并且整体结构更对称,成型更容易,外观更美观。
本实施例中,水封腔6的水流以与过水通道7的水流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入过水通道7中,这样两股水流汇合后更顺畅,排水效果更好。当设计为水封腔的出口17通过排出口8直接与隔板5下游的内腔16相连通时,水封腔6的水流和过水通道7的水流以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入隔板5下游的内腔 16中,从而能够使得两股水流汇合后更顺畅,排水效果更好。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可相互参照,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但并不限定它们的不同之处不能相互替换或叠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和等同替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中。
Claims (14)
1.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包括具有上接口(2)和下接口(3)的中空状本体(1),所述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进水接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在所述本体(1)的轴向上与所述隔板(5)位置相对应的所述内腔的部位分隔为水封腔(6)和上下贯通的过水通道(7),若干所述进水接口(4)与水封腔(6)相连通,所述水封腔(6)的出口与所述过水通道(7)相连通或与所述隔板(5)下游的所述内腔相连通,所述水封腔(6)中的存水隔断所述进水接口(4)和所述过水通道(7)之间的空气连通,所述过水通道(7)的两端分别连通上接口(2)与下接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的底部设有排出口(8),所述水封腔(6)的出口通过所述排出口(8)与所述过水通道(7)相连通或与所述隔板(5)下游的所述内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腔(6)内沿水流方向间隔地设有阻挡板(9)和限制板(10),所述限制板(10)与阻挡板(9)之间存在流动空间(11),所述限制板(10)的顶端与所述水封腔(6)的顶壁密封连接,所述限制板(10)的两侧与所述水封腔(6)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限制板(10)的底端与所述水封腔(6)的底壁之间设有通流间隙(12),所述阻挡板(9)的底端与所述水封腔(6)的底壁密封连接,所述阻挡板(9)的两侧与所述水封腔(6)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阻挡板(9)的顶端位置高于所述通流间隙(12),所述阻挡板(9)和所述限制板(10)配合形成一组水封构件,所述阻挡板(9)的顶端形成水封腔的出口(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的底部设有排出口(8),所述水封腔(6)的出口通过所述排出口(8)与所述过水通道(7)相连通或与所述隔板(5)下游的所述内腔相连通;所述水封腔(6)在周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所述水封构件(18),两组所述水封构件(18)的阻挡板(9)的顶端形成的所述水封腔(6)的出口通过同一个所述排出口(8)与所述过水通道(7)相连通或与所述隔板(5)下游的所述内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通道(7)的横截面为环形,所述水封腔(6)围绕在所述过水通道(7)的外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沿水流方向包括相连接的上部管体(101)、中部管体(102)和下部管体(103),所述隔板(5)、过水通道(7)和水封腔(6)均位于中部管体(102)的内腔中,所述过水通道(7)的两端开口分别与上部管体(101)的内腔和下部管体(103)的内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管体(101)的侧壁设置有马桶接口(13),所述马桶接口(13)的内腔与所述上部管体(101)的内腔相连通,进而所述马桶接口(13)通过所述过水通道(7)与所述下部管体(103)的内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管体(101)包括有安装段(1011)和扩容段(1012),所述安装段(1011)的上端连接所述上接口(2),所述扩容段(1012)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段(1011)的底端和过水通道(7)的上端相连接,所述马桶接口(13)位于扩容段(1012)的侧壁,所述扩容段(1012)的内径大于所述安装段(1011)和所述过水通道(7)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接口(13)与所述本体(1)之间设置有导向段(14),所述导向段(14)沿本体(1)的内壁圆弧的切线方向设置,使得所述马桶接口(13)的水流沿所述本体(1)的内壁圆弧的切线方向流入所述上部管体(101)的内腔中以形成旋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通道(7)的上部的内侧壁上环形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旋流筋条(15),和/或,所述下部管体(103)的内侧壁环形间隔地设置有若干旋流筋条(15)。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口(2)和所述下接口(3)的共轴线(L)穿过所述过水通道(7)。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轴线(L)与所述过水通道(7)的轴线的间距小于或等于48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通道(7)的轴线与所述共轴线(L)相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腔(6)的水流以与所述过水通道(7)的水流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入所述过水通道(7)中;或者,所述水封腔(6)的水流和所述过水通道(7)的水流以大致相同的方向流入所述隔板(5)下游的所述内腔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76394.5U CN217759109U (zh) | 2022-03-16 | 2022-03-16 | 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76394.5U CN217759109U (zh) | 2022-03-16 | 2022-03-16 | 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59109U true CN217759109U (zh) | 2022-11-08 |
Family
ID=83882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576394.5U Active CN217759109U (zh) | 2022-03-16 | 2022-03-16 | 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59109U (zh) |
-
2022
- 2022-03-16 CN CN202220576394.5U patent/CN2177591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03366A (zh) | 特殊旋流三通管件 | |
CN111287264A (zh) | 一种建筑同层排水装置 | |
CN217759109U (zh) | 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 | |
JP4409197B2 (ja) | 排水管継手 | |
JPH08253959A (ja) | 排水用管継手および該継手を用いた排水システム | |
CN114562002A (zh) | 一种立式排水汇集器 | |
CN101520120A (zh) | 建筑排水用漩流降噪接头 | |
CN213776793U (zh) | 旋流三通管件 | |
CN111764474A (zh) | 改进的建筑零降板同层排水汇集器 | |
CN216075368U (zh) | 一种建筑排水装置 | |
CN219137857U (zh) | 一种立式旋流汇集器 | |
CN108867779B (zh) | 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用水气分离模块 | |
CN216739876U (zh) | 一种同层排水管件 | |
CN211228746U (zh) | 建筑用零降板同层排水装置 | |
CN201206263Y (zh) | 建筑排水用二级漩流降噪接头 | |
CN212537122U (zh) | 一种出水嘴 | |
CN209277245U (zh) | 一种新型双立管排水系统 | |
CN113585406A (zh) | 一种建筑排水装置 | |
CN212375960U (zh) | 一种不降板建筑排水旋流器 | |
CN106764219A (zh) | 一种用于排水系统的消能消音器 | |
CN108867778B (zh) | 一种双立管排水系统 | |
CN110725369A (zh) | 建筑用零降板同层排水装置 | |
JPS6131539A (ja) | 排水集合管 | |
CN219013488U (zh) | 一种单冷抽拉水龙头 | |
CN213014511U (zh) | 一种预埋加强型单立管汇集器管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