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4480U - 拆包支架 - Google Patents

拆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54480U
CN217754480U CN202221782489.9U CN202221782489U CN217754480U CN 217754480 U CN217754480 U CN 217754480U CN 202221782489 U CN202221782489 U CN 202221782489U CN 217754480 U CN217754480 U CN 217754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rod
support
hol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824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登运
丁常林
尹丙伟
朱保保
周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wei Solar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wei Solar Hef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wei Solar Hef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wei Solar Hef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824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54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54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54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拆包支架,当导向轴由限位槽移动至导向槽内时,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收拢至所述底座上,即使得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朝向靠近底座方向转动至收拢或叠放在底座上,使得整个拆包支架的结构更加紧凑,大大减小了拆包支架的占用空间,便于将拆包支架整体随包装好的光伏组件进行运输,而且,拆包支架运输至现场后不需进行单个零部件的现场组装,只需将导向轴移动至限位槽内即可对包装好的光伏组件进行支撑,避免运输过程中的零部件丢失以及现场组装出错的风险,提高拆包效率。

Description

拆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拆包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革新,光伏组件的尺寸也相应变大。光伏组件进行包装运输后,在拆包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拆包支架对承托有光伏组件的托盘进行支撑,以保证拆包后的光伏组件不会发生倒塌。传统的拆包支架需要拆分为单个的零部件以随包装好的光伏组件一同运输至现场后再进行各个零部件的现场组装,存在零部件丢失以及组装出错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存在零部件丢失以及组装出错的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拆包支架。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拆包支架,能够对承托光伏组件的托盘进行支撑,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托盘连接的连接部;
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架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相互连通的导向槽及限位槽;及
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架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可移动插设于所述导向槽及所述限位槽内;
其中,当所述导向轴移动至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相对所述底座呈夹角设置并均无法相对所述底座转动;当所述导向轴移动至所述导向槽内时,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使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能够收拢至所述底座上。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底座的转动连接部位至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底座的转动连接部位的距离为L1,所述限位槽的底部至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底座的转动连接部位的距离为L2,所述限位槽的底部至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底座的转动连接部位的距离为L3,所述导向槽的延伸长度为L4,其中,L4≥L1+L3L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第一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导向槽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导向槽的顶部的下方,所述限位槽的延伸轨迹与所述导向槽的延伸轨迹呈夹角设置,且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导向槽的顶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的底部位于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导向槽的过渡部位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导向槽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当所述导向轴移动至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相对所述底座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方向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底座的转动连接部位相对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底座的转动连接部位靠近所述连接部设置,当所述导向轴移动至所述导向槽内时,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使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能够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方向收拢至所述底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及第三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杆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一杆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杆体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架体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连通的第三通孔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拆包支架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四通孔,且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杆体及所述第二杆体配合形成所述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拉杆及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背离所述第二杆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拉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拉杆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拉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二拉杆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拉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第六通孔,所述导向轴插设于所述第五通孔及所述第六通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靠近所述第二杆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靠近所述第一杆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及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均设有所述导向槽及所述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杆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缓冲部。
上述实施例的拆包支架,当导向轴由导向槽移动至限位槽内时,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相对底座呈夹角设置,并且,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无法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及底座呈三角形的稳固结构,进而能够对托盘上包装好的光伏组件进行支撑,便于对光伏组件进行拆包处理。当导向轴由限位槽移动至导向槽内时,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收拢至所述底座上,即使得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朝向靠近底座方向转动至收拢或叠放在底座上,使得整个拆包支架的结构更加紧凑,大大减小了拆包支架的占用空间,便于将拆包支架整体随包装好的光伏组件进行运输,而且,拆包支架运输至现场后不需进行单个零部件的现场组装,只需将导向轴移动至限位槽内即可对包装好的光伏组件进行支撑,避免运输过程中的零部件丢失以及现场组装出错的风险,提高拆包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拆包支架支撑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拆包支架支撑光伏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拆包支架的主视图;
图4为图1的拆包支架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拆包支架与托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1的拆包支架与托盘进行连接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1的拆包支架处于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座;110、连接部;120、第一杆体;130、第二杆体;140、第三杆体;200、第一架体;210、导向槽;220、限位槽;230、第一支撑杆;240、第二支撑杆;250、第三支撑杆;260、过渡部位;300、第二架体;310、第一拉杆;320、第二拉杆;400、导向轴;500、托盘;600、光伏组件;700、第一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传统的拆包支架,受限于体积较大而需要占用较大的运输空间,因此,需要拆分为单个的零部件以随包装好的光伏组件600一同运输至现场后再进行各个零部件的现场组装,存在运输过程中零部件丢失的风险,并且,现场组装时也存在组装出错的风险,影响拆包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拆包支架,利用该拆包支架能够对承托有包装好的光伏组件600的托盘500进行支撑,便于对光伏组件600进行拆包处理,并且,该拆包支架随包装好的光伏组件600运输至现场后不需进行单个零部件的现场组装,避免运输过程中的零部件丢失以及现场组装出错的风险,提高拆包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具体地,拆包支架包括底座100、第一架体200及第二架体300。
其中,底座100上设有连接部110,利用托盘500与连接部110的连接,从而能够对托盘500进行稳定、可靠的支撑。
具体地,连接部110可以与托盘500采取卡接、插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其中,第一架体200的靠近底座100的一侧与底座100采取铰接、转轴连接等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使得第一架体200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并且,第一架体200远离底座100的一侧设有相互连通的导向槽210与限位槽220。
其中,第二架体300靠近底座100的一侧与底座100采取铰接、转轴连接等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使得第二架体300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并且,第二架体300远离底座100的一侧设有导向轴400;而且,导向轴400可移动插设于导向槽210和限位槽220内,即导向轴400能够沿导向槽210的延伸轨迹及限位槽220的延伸轨迹移动。
如图4至图6所示,此外,当导向轴400由导向槽210移动至限位槽220内时,第一架体200和第二架体300均相对底座100呈夹角设置,并且,第一架体200及第二架体300均无法相对底座100转动,此时,拆包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从而使得第一架体200、第二架体300及底座100呈三角形的稳固结构,进而能够对托盘500上包装好的光伏组件600进行支撑,便于对光伏组件600进行拆包处理。
如图7所示,另外,当导向轴400由限位槽220移动至导向槽210内时,第一架体200及第二架体300均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从而能够将第一架体200及第二架体300均收拢至底座100上,即使得第一架体200和第二架体300均朝向靠近底座100方向转动至收拢或叠放在底座100上,此时,拆包支架处于收拢状态,使得整个拆包支架的结构更加紧凑,大大减小了拆包支架的占用空间,便于将拆包支架整体随包装好的光伏组件600进行运输,而且,拆包支架运输至现场后不需进行单个零部件的现场组装,只需将导向轴400移动至限位槽220内即可对包装好的光伏组件600进行支撑,避免运输过程中的零部件丢失以及现场组装出错的风险,提高拆包效率。
如图3所示,可选地,第一架体200与底座100的转动连接部110位至第二架体300与底座100的转动连接部110位的距离为L1,即第一架体200与底座100的转动连接部110位和第二架体300与底座100的转动连接部110位间隔设置;限位槽220的底部至第二架体300与底座100的转动连接部110位的距离为L2;限位槽220的底部至第一架体200与底座100的转动连接部110位的距离为L3;导向槽210的延伸长度为L4,其中,L4≥L1+L3L2。如此,当导向轴400移动至导向槽210内时,使得第一架体200和第二架体300均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而不会造成干涉,进而使得第一架体200和第二架体300均能够顺畅的朝向靠近底座100方向转动至收拢至底座100上,减小拆包支架的体积,大大减小了拆包支架运输过程中占用的运输空间,使得拆包支架能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运输。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槽220的底部是指当第一架体200相对底座100无法转动,即拆包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限位槽220靠近底座100的一侧为其底部,相应地,限位槽220远离底座100的一侧为其顶部。同理,导向槽210的底部是指当第一架体200相对底座100无法转动,即拆包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导向槽210靠近底座100的一侧为其底部,相应地,导向槽210远离底座100的一侧为其顶部。
具体地,导向槽210沿第一架体200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导向轴400在导向槽210内具有足够的运动长度,保证能够将第一架体200和第二架体300均收拢至底座100上。同时,限位槽220设置于导向槽210的一侧并位于导向槽210的顶部的下方,并且,限位槽220的延伸轨迹与导向槽210的延伸轨迹呈夹角设置,即限位槽220与导向槽210不在一条直线上。而且,限位槽220与导向槽210的顶部连通,即限位槽220由导向槽210的顶部朝向斜下方方向延伸。如此,当导向轴400从导向槽210内移动至限位槽220内时,此时,第一架体200和第二架体300均相对底座100呈夹角设置,并且,利用限位槽220的内侧壁对导向轴400进行限位约束,使得第一架体200及第二架体300均无法相对底座100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架体200、第二架体300及底座100呈三角形的稳固结构,托盘500上包装好的光伏组件600能够倚靠在第一架体200上进行支撑,便于对光伏组件600进行拆包处理。
进一步地,限位槽220的底部位于限位槽220与导向槽210的过渡部位260的下方。如此,当导向轴400移动至限位槽220的底部位置时,导向轴400位于限位槽220与导向槽210的过渡部位260的斜下方处,当托盘500上包装好的光伏组件600倚靠在第一架体200上时,限位槽220的内侧壁能够施加抵触力至导向轴400,进而使得第二架体300能够施加拉力至第一架体200,避免第一架体200相对底座100转动,同时,第一架体200也施加抵触力至第二架体300,进而使得第一架体200及第二架体300均无法相对底座100转动,保证第一架体200、第二架体300及底座100呈三角形的稳固结构而对光伏组件600进行稳定、可靠的支撑,便于对光伏组件600进行拆包处理。
更进一步地,限位槽220位于导向槽210靠近连接部110的一侧,并且,当导向轴400移动至限位槽220内时,第一架体200及第二架体300均相对底座100朝向远离连接部110方向倾斜设置,如此,使得托盘500上包装好的光伏组件600与水平面呈倾斜状态倚靠在第一架体200上时,保证光伏组件600放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限位槽220的内侧壁对导向轴400进行限位抵触,使得第二架体300能够施加拉力至第一架体200而使得第一架体200无法相对底座100朝向远离连接部110方向转动,同时,第一架体200对第二架体300进行抵触,也使得第二架体300法相对底座100朝向远离连接部110方向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架体200及第二架体300均无法相对底座100转动,保证第一架体200、第二架体300及底座100呈三角形的稳固结构而对光伏组件600进行稳定、可靠的支撑,便于对光伏组件600进行拆包处理。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当导向轴400从导向槽210内移动至限位槽220内时,第一架体200及第二架体300与底座100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光伏组件600的倚靠角度进行灵活的设计或调整,只需满足光伏组件600不会发生倾倒,并且,当导向轴400从限位槽220移动至导向槽210内时不会影响第一架体200及第二架体300收拢至底座100上即可。
再进一步地,第二架体300与底座100的转动连接部110位相对第一架体200与底座100的转动连接部110位靠近连接部110设置,即第一架体200与底座100的转动连接部110位相对于第二架体300与底座100的转动连接部110位远离连接部110,当导向轴400位于限位槽220内时,使得第二架体300能够施加拉力至第一架体200而使得第一架体200无法相对底座100朝向远离连接部110方向转动;同时,当导向轴400由限位槽220内移动至导向槽210内时,导向轴400能够沿导向槽210的延伸方向朝向导向槽210的底部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架体200及第二架体300均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架体200及第二架体300均能够相对底座100朝向远离连接部110方向转动至收拢至底座100上。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轴400从限位槽220移动至导向槽210内时,可以先沿限位槽220的延伸方向朝向导向槽210的顶部移动,待进入导向槽210内后即可朝向导向槽210的底部移动而使得第一架体200及第二架体300均能够相对底座100朝向远离连接部110方向转动至收拢至底座100上。
其中,底座100可以为板状、框架结构。
如图4至图6所示,具体地,底座100包括第一杆体120、第二杆体130及第三杆体140。
其中,第一杆体120与第二杆体130相对间隔设置,第三杆体140位于第一杆体120与第二杆体130之间,并且,第三杆体1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杆体120和第二杆体130采取螺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另外,第一杆体120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杆体130设有与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即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应连通,第二架体300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连通的第三通孔及与第二通孔对应连通的第四通孔。同时,拆包支架还包括第一转轴700,第一转轴700可转动穿设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从而实现第二架体300与第一杆体120和第二杆体130的转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二架体300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而且,第一转轴700、第一杆体120及第二杆体130配合形成连接部110,从而使得连接部110呈卡槽结构,能够与托盘500实现卡接配合而对托盘500进行支撑。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转轴700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内拔出,将托盘500移动至第一杆体120与第二杆体130相对的空间内,再将第一转轴700插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内,从而对托盘500进行卡接限位,使得托盘500上包装好的光伏组件600能够倚靠在第一架体200上。
如图4至图6所示,其中,第二架体300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拉杆310及第二拉杆320。
具体地,第一拉杆310设置于第一杆体120背离第二杆体130的一侧,即第一拉杆310位于第一杆体120的外侧;第二拉杆320设置于第二杆体130背离第一杆体120的一侧,即第二拉杆320位于第二杆体130的外侧。并且,第一拉杆310靠近底座100的一侧设有第三通孔,第二拉杆320靠近底座100的一侧均设有第四通孔,如此,第一转轴700可转动穿设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内时,实现第一拉杆310与第一杆体120的转动连接以及第二拉杆320与第二杆体130的转动连接。第一拉杆310远离底座100的一侧设有第五通孔,第二拉杆320远离底座100的一侧设有第六通孔,同时,导向轴400插设于第五通孔及第六通孔内,结合第一架体200上的导向槽210和限位槽220,利用导向轴400将第一架体200与第一拉杆310和第二拉杆320实现连接,使得第一架体200、第一拉杆310和第二拉杆320之间的联动。
优选地,导向轴400插设于第五通孔内后,导向轴400能够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导向轴400插设于第六通孔内后,导向轴400能够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使得导向轴400在限位槽220和导向槽210内移动时能够发生转动,能够对碰撞力进行缓冲吸收,也使得导向轴400的移动更加顺畅。
更具体地,当导向轴400由导向槽210移动至限位槽220内时,第一架体200、第一拉杆310及第二拉杆320均相对底座100呈夹角设置,并且,第一架体200、第一拉杆310及第二拉杆320均无法相对底座100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架体200、第一拉杆310、第二拉杆320及底座100呈三角形的稳固结构,进而能够对托盘500上包装好的光伏组件600进行支撑,便于对光伏组件600进行拆包处理。当导向轴400由限位槽220移动至导向槽210内时,第一架体200、第一拉杆310及第二拉杆320均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从而能够将第一架体200、第一拉杆310及第二拉杆320均收拢至底座100上,即使得第一架体200、第一拉杆310及第二拉杆320均朝向靠近底座100方向转动至收拢或叠放在底座100上。
如图4至图6所示,其中,第一架体200包括第一支撑杆230、第二支撑杆240及第三支撑杆250。
具体地,第一支撑杆230与第二支撑杆240相对间隔设置,第三支撑杆250位于第一支撑杆230与第二支撑杆240之间,并且,第三支撑杆2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230和第二支撑杆240采取螺接或卡接等方式实现连接,提高第一架体200的支撑性能。另外,第一支撑杆230设置于第一杆体120靠近第二杆体130的一侧并与第一杆体120采取铰接或转轴连接等方式实现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240设置于第二杆体130靠近第一杆体120的一侧并与第二杆体130采取铰接或转轴连接等方式实现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230远离底座100的一侧及第二支撑杆240远离底座100的一侧均设有导向槽210及限位槽220。
更具体地,当导向轴400由导向槽210移动至限位槽220内时,第一支撑杆230、第二支撑杆240、第一拉杆310及第二拉杆320均相对底座100呈夹角设置,并且,第一支撑杆230、第二支撑杆240、第一拉杆310及第二拉杆320均无法相对底座100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杆230、第二支撑杆240、第一拉杆310、第二拉杆320及底座100呈三角形的稳固结构,进而能够对托盘500上包装好的光伏组件600进行支撑,便于对光伏组件600进行拆包处理。当导向轴400由限位槽220移动至导向槽210内时,第一支撑杆230及第一拉杆310均能够相对第一杆体120转动,第二支撑杆240及第二拉杆320均能够相对第二杆体130转动,从而能够将第一支撑杆230及第一拉杆310均收拢至第一杆体120上,将第二支撑杆240及第二拉杆320均收拢至第二杆体130上。
进一步地,第三支撑杆250朝向连接部110的一侧设有缓冲部,如此,当托盘500上包装好的光伏组件600倚靠在第三支撑杆250上时,利用缓冲部对碰撞进行吸收,避免对光伏组件600造成冲击,也避免对光伏组件600造成划伤等破坏。
其中,缓冲部可以为采用橡胶或硅胶等弹性材质的缓冲垫或缓冲块。缓冲部可以采取粘附或螺接等方式固设在第三支撑杆250朝向连接部110的侧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拆包支架,能够对承托光伏组件的托盘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托盘连接的连接部;
第一架体,所述第一架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架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相互连通的导向槽及限位槽;及
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架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可移动插设于所述导向槽及所述限位槽内;
其中,当所述导向轴移动至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相对所述底座呈夹角设置并均无法相对所述底座转动;当所述导向轴移动至所述导向槽内时,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使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能够收拢至所述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底座的转动连接部位至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底座的转动连接部位的距离为L1,所述限位槽的底部至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底座的转动连接部位的距离为L2,所述限位槽的底部至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底座的转动连接部位的距离为L3,所述导向槽的延伸长度为L4,其中,L4≥L1+L3-L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第一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导向槽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导向槽的顶部的下方,所述限位槽的延伸轨迹与所述导向槽的延伸轨迹呈夹角设置,且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导向槽的顶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拆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底部位于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导向槽的过渡部位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拆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导向槽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当所述导向轴移动至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相对所述底座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方向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拆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底座的转动连接部位相对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底座的转动连接部位靠近所述连接部设置,当所述导向轴移动至所述导向槽内时,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使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均能够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方向收拢至所述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拆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及第三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杆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一杆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杆体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架体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连通的第三通孔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拆包支架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四通孔,且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杆体及所述第二杆体配合形成所述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拆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拉杆及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背离所述第二杆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拉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拉杆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拉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二拉杆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拉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第六通孔,所述导向轴插设于所述第五通孔及所述第六通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拆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靠近所述第二杆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靠近所述第一杆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及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均设有所述导向槽及所述限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拆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缓冲部。
CN202221782489.9U 2022-07-08 2022-07-08 拆包支架 Active CN217754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2489.9U CN217754480U (zh) 2022-07-08 2022-07-08 拆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2489.9U CN217754480U (zh) 2022-07-08 2022-07-08 拆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54480U true CN217754480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70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82489.9U Active CN217754480U (zh) 2022-07-08 2022-07-08 拆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54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3667B2 (en) Collapsible transport carriage
CN106080911B (zh) 折叠式滑板车
CN217754480U (zh) 拆包支架
US20200261786A1 (en) Auto-balacing transportation device with stable platform pivot axes
CN108674642A (zh) 一种无人机
CN209399100U (zh) 云台手柄和手持云台
CN205872315U (zh) 折叠式滑板车
CN109466608B (zh) 可调节便携式商品运载装置
EP3342692B1 (en) Folding chassis and folding bicycle
CN209216297U (zh) 一种便携式临时交通信号灯
CN211810303U (zh) 一种大型多用途航空移动梯
CN209683992U (zh) 一种具有折叠天线的无人机
CN221004403U (zh) 一种主机托架
CN106167066A (zh) 一种用于车轮的限位结构
CN207791158U (zh) 一种多旋翼空气质量采样无人机
CN216660274U (zh) 一种机翼折叠型无人机
CN218892513U (zh) 一种新型车载手机支架
CN214964993U (zh) 一种纸张包装设备
CN219383203U (zh) 一种用于运输皮革卷筒的存放装置
CN216169684U (zh) 椭圆机折叠结构
WO2018023533A1 (zh) 平衡车车体结构与平衡车
CN210780935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114261468B (zh) 一种用于滑板车的折叠踏板及滑板车
CN218370367U (zh) 一种材料转运装置
CN214695455U (zh) 一种水利工程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