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2675U - 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52675U CN217752675U CN202221409112.9U CN202221409112U CN217752675U CN 217752675 U CN217752675 U CN 217752675U CN 202221409112 U CN202221409112 U CN 202221409112U CN 217752675 U CN217752675 U CN 2177526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wood
- extrusion
- die
- die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包括模具本体、第一入料口、型腔、第二入料口、模芯,模具本体沿入料方向设有第一入料口、型腔、型腔、第二入料口,型腔设于模具本体内,模具本体前后侧壁对称设有两组第二入料口,且第二入料口通过共挤流道与所述型腔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型腔和模芯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得原料进入模具本体内部开设有型腔中充分融合且不会产生合胶缝,从而实现了利用分流挤出结构提高木塑型材的质量,并且加快了挤出速度,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出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
挤出模具是在木塑复合材料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装置之一,其是用废旧塑料(PE.PP.)等填充植物纤维做成型材,塑料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由合成树脂及填料、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植物纤维是指80--120目木粉或稻壳、秸秆粉,木塑复合材料是用废旧塑料(PE.PP.)等填充植物纤维做成型材,填充大量的植物纤维,50%--60%填充量,而且还可以回收再利用。
目前,市场上的木塑型材大多通过异向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利用挤出模具制造而成,但是,传统的挤出模具出料口与进料口之间的流道承料线短,模腔短,模压小,0.7--1.2Mpa左右,原料从挤出模具中流入模具分流锥在模腔中再融合的差异较大,会产生合胶缝,影响木塑型材的质量,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包括模具本体、第一入料口、型腔、第二入料口、模芯,所述模具本体沿入料方向设有所述第一入料口、型腔、型腔、第二入料口,所述型腔设于所述模具本体内,所述模具本体前后侧壁对称设有两组所述第二入料口,且所述第二入料口通过共挤流道与所述型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左端且位于所述模芯处开设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型腔板一、分流锥板、支架板、型腔板二、汇流板、水套板、共挤板;
相邻的若干所述型腔板一相互固定连接,相邻的若干所述共挤板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型腔板一、分流锥板、支架板、型腔板二、汇流板、水套板、共挤板沿入料方向相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入料口包括:喉套、螺栓、安装法兰和固定板,所述喉套与所述安装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法兰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型腔板一右侧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与所述水套板相邻的所述共挤板前后侧壁对称设有两组所述第二入料口,且相互靠近的两组所述共挤板内对称开设有所述共挤流道,所述共挤流道靠近所述型腔的一端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共挤流道远离所述型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入料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模芯包括:芯棒管、芯棒支架和分流锥,若干所述芯棒管等间距排列设置,若干所述芯棒管右端伸入所述型腔中并与若干所述分流锥板一一对应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分流锥板通过所述芯棒支架与所述型腔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喉套右端安装有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保护壳体、卡接块、通孔、伸缩杆、铰接链、铰接座、防护挡板、卡勾、把手;
所述保护壳体与所述喉套右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体中心开设有所述通孔,所述保护壳体顶部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所述卡接块,所述保护壳体底部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所述铰接链;
所述伸缩杆靠近所述保护壳体的一端与所述保护壳体前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保护壳体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
所述防护挡板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铰接座,所述防护挡板下端与所述铰接链铰接;
所述防护挡板左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接块配合使用;
所述防护挡板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把手。
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内的型腔与所述第一入料口连通,所述模芯与所述型腔内壁之间均存在用于注入熔融的木塑材料的空隙,位于最左端的所述共挤板中心处开设有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模芯之间存在空隙。
优选的,所述型腔板一、分流锥板、支架板、型腔板二、汇流板、水套板、共挤板的宽度为30-50mm。
优选的,通过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将熔融的木塑材料分别从所述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挤压进入型腔内并通过所述出料口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具本体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找中共挤板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具本体;2、第一入料口;3、型腔;4、第二入料口;5、模芯;6、共挤流道;7、型腔板一;8、分流锥板;9、支架板;10、型腔板二;11、汇流板;12、水套板;13、共挤板;14、喉套;15、螺栓;16、安装法兰; 17、固定板;18、芯棒管;19、芯棒支架;20、分流锥;21、保护组件;22、保护壳体;23、卡接块;24、通孔;25、伸缩杆;26、铰接链;27、铰接座; 28、防护挡板;28、卡勾;30、把手;31、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模具本体1、第一入料口2、型腔3、第二入料口4、模芯5,所述模具本体1沿入料方向设有所述第一入料口2、型腔3、型腔3、第二入料口4,所述型腔3设于所述模具本体1内,所述模具本体1前后侧壁对称设有两组所述第二入料口4,且所述第二入料口4通过共挤流道6与所述型腔3连通。
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1左端且位于所述模芯5处开设有出料口31。
优选的,所述第一入料口2用于通过A物料,所述A物料是将HDPE、木粉、空心玻璃微珠、相容剂、润滑剂、抗氧剂一次性加入低速混合机并充分混合后形成的,然后将A物料投入平行双螺杆造粒机进行熔融后挤压进入第一入料口2中;
其中,HDPE为回收塑料颗粒;木粉为回收粉碎木粉;空心玻璃微珠型号为:中科华星D4000;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型号为:陶氏EAA0—3330;相容剂型号为:PE-g-MAH;抗氧剂为受阻酚;润滑剂型号为:ELOPLA-PT100。
优选的,所述第二入料口4用于通过B物料,所述B物料是将乙烯-丙烯酸共聚物、HDPE、空心玻璃微珠、相容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一次性加入低速混合机并充分混合后形成的,然后将B物料投入平行双螺杆造粒机进行熔融后挤压进入第二入料口4中;
其中,紫外线吸收剂为受阻胺。
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1内的型腔3与所述第一入料口2连通,所述模芯5与所述型腔3内壁之间均存在用于注入熔融的木塑材料的空隙,位于最左端的所述共挤板13中心处开设有所述出料口31,所述出料口31与所述模芯5之间存在空隙。
优选的,通过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将熔融的木塑材料分别从所述第一入料口2和第二入料口4挤压进入型腔3内并通过所述出料口31排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平行双螺杆造粒机将熔融后A物料通过第一入料口2挤压进入模具本体1中的型腔3中,由于型腔3内设有模芯5,模芯5与型腔3内壁之间均存在用于注入熔融的木塑材料的空隙,熔融后A物料会在间隙处冷却成型,然后冷却成型A物料从出料口31送出时,将B物料通过第二入料口4送入模具本体1中,并沿着共挤流道6进入型腔3和已经成型的A物料进行粘连,形成复合后的木塑型材,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型腔3和模芯5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得原料进入模具本体1内部开设有型腔3中充分融合且不会产生合胶缝,提高木塑型材的质量,从而解决了传统的挤出模具出料口与进料口之间的流道承料线短,模腔短,模压小,原料从挤出模具中流入模具分流锥在模腔中再融合的差异较大,会产生合胶缝,影响木塑型材的质量的问题,从而实现利用分流挤出结构提高木塑型材的质量,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
其中,空心玻璃微珠的内部是稀薄的气体,所以它具有隔音、隔热的特性,玻璃微珠是由无机材料构成的,按化学成分有: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硅酸钠等掺杂形成的具有反型尖晶结构的物质具有红外辐射的特点,因而广泛用于隔热节能材料的原料,通过A物料与B物料混合后制备的木塑型材能够以反射的形式将材料吸收的热量通过反射的方式散发出去,阻断热量在木塑型材内部传导,从而使木塑型材内外同样达到降温效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5,所述模具本体1包括:型腔板一7、分流锥板8、支架板9、型腔板二10、汇流板11、水套板12、共挤板13;
相邻的若干所述型腔板一7相互固定连接,相邻的若干所述共挤板13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型腔板一7、分流锥板8、支架板9、型腔板二10、汇流板11、水套板12、共挤板13沿入料方向相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入料口2包括:喉套14、螺栓15、安装法兰16和固定板17,所述喉套14与所述安装法兰16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法兰16通过所述螺栓15与所述固定板17连接,所述固定板17与所述型腔板一7右侧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与所述水套板12相邻的所述共挤板13前后侧壁对称设有两组所述第二入料口4,且相互靠近的两组所述共挤板13内对称开设有所述共挤流道6,所述共挤流道6靠近所述型腔3的一端与所述型腔3连通,所述共挤流道6远离所述型腔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入料口4连通。
优选的,所述模芯5包括:芯棒管18、芯棒支架19和分流锥20,若干所述芯棒管18等间距排列设置,若干所述芯棒管18右端伸入所述型腔3中并与若干所述分流锥板8一一对应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分流锥板8通过所述芯棒支架19与所述型腔3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型腔板一7、分流锥板8、支架板9、型腔板二10、汇流板 11、水套板12、共挤板13的宽度为30-50mm。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将A物料从第一入料口2投入, B物料从第二入料口4投入,A物料依次通过型腔板一7、分流锥板8、支架板9和型腔板二10,B物料通过共挤流道6,然后两种物料在汇流板11汇合后一起进入水套板12进行冷却,在经过芯棒管18时,根据芯棒管18的形状,来挤出生产所需的模型,共挤板13可以防止木塑在移动过程中流出,造成原料浪费,分流锥板8和分流锥20能够将使得模具本体1中分离出用于A物料单独通过的通道,并提高物料流动性,汇流板11用于将通过分流锥板8和分流锥20分离的物料融合在一起然后经过水套板12,水套板12用于对进入模具本体1中的物料进行冷却,加快物料的成型,共挤板13用于将A物料和B 物料进行加压成型。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2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和图6,所述喉套14右端安装有保护组件21,所述保护组件21包括:保护壳体22、卡接块23、通孔 24、伸缩杆25、铰接链26、铰接座27、防护挡板28、卡勾29、把手30;
所述保护壳体22与所述喉套14右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体22中心开设有所述通孔24,所述保护壳体22顶部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所述卡接块23,所述保护壳体22底部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所述铰接链26;
所述伸缩杆25靠近所述保护壳体22的一端与所述保护壳体22前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25远离所述保护壳体22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座27铰接;
所述防护挡板28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铰接座27,所述防护挡板28下端与所述铰接链26铰接;
所述防护挡板28左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卡勾29,所述卡勾29与所述卡接块23配合使用;
所述防护挡板28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把手30。
上述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为:为了防止第一入料口2、在不使用时污染物通过喉套14的开口处进入该挤出模具中,通过把手30将防护挡板 28围绕铰接链26做逆时针转动并使得卡勾28进入卡接块23中卡接,此时,防护挡板28与保护壳体22贴合并密封,从而封堵通孔24,使得污染物不会通过喉套14的开口处进入该挤出模具中。
其中,铰接链26的设置可以在打开防护挡板28的过程中,铰接链26起到缓冲开启力度,避免工具在开启过程中损坏的作用,而伸缩杆25对防护挡板28的开启起到导向和支撑作用,通过把手30能够方便的打开和关闭防护挡板28。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模具本体(1)、第一入料口(2)、型腔(3)、第二入料口(4)、模芯(5),所述模具本体(1)沿入料方向设有所述第一入料口(2)、型腔(3)、型腔(3)、第二入料口(4),所述型腔(3)设于所述模具本体(1)内,所述模具本体(1)前后侧壁对称设有两组所述第二入料口(4),且所述第二入料口(4)通过共挤流道(6)与所述型腔(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本体(1)左端且位于所述模芯(5)处开设有出料口(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本体(1)包括:型腔板一(7)、分流锥板(8)、支架板(9)、型腔板二(10)、汇流板(11)、水套板(12)、共挤板(13);
相邻的若干所述型腔板一(7)相互固定连接,相邻的若干所述共挤板(13)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型腔板一(7)、分流锥板(8)、支架板(9)、型腔板二(10)、汇流板(11)、水套板(12)、共挤板(13)沿入料方向相互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入料口(2)包括:喉套(14)、螺栓(15)、安装法兰(16)和固定板(17),所述喉套(14)与所述安装法兰(16)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法兰(16)通过所述螺栓(15)与所述固定板(17)连接,所述固定板(17)与所述型腔板一(7)右侧外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水套板(12)相邻的所述共挤板(13)前后侧壁对称设有两组所述第二入料口(4),且相互靠近的两组所述共挤板(13)内对称开设有所述共挤流道(6),所述共挤流道(6)靠近所述型腔(3)的一端与所述型腔(3) 连通,所述共挤流道(6)远离所述型腔(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入料口(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芯(5)包括:芯棒管(18)、芯棒支架(19)和分流锥(20),若干所述芯棒管(18)等间距排列设置,若干所述芯棒管(18)右端伸入所述型腔(3)中并与若干所述分流锥板(8)一一对应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分流锥板(8)通过所述芯棒支架(19)与所述型腔(3)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喉套(14)右端安装有保护组件(21),所述保护组件(21)包括:保护壳体(22)、卡接块(23)、通孔(24)、伸缩杆(25)、铰接链(26)、铰接座(27)、防护挡板(28)、卡勾(29)、把手(30);
所述保护壳体(22)与所述喉套(14)右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壳体(22)中心开设有所述通孔(24),所述保护壳体(22)顶部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所述卡接块(23),所述保护壳体(22)底部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所述铰接链(26);
所述伸缩杆(25)靠近所述保护壳体(22)的一端与所述保护壳体(22)前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25)远离所述保护壳体(22)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座(27)铰接;
所述防护挡板(28)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铰接座(27),所述防护挡板(28)下端与所述铰接链(26)铰接;
所述防护挡板(28)左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卡勾(29),所述卡勾(29)与所述卡接块(23)配合使用;
所述防护挡板(28)右侧壁固定连接有所述把手(3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本体(1)内的型腔(3)与所述第一入料口(2)连通,所述模芯(5)与所述型腔(3)内壁之间均存在用于注入熔融的木塑材料的空隙,位于最左端的共挤板(13)中心处开设有所述出料口(31),所述出料口(31)与所述模芯(5)之间存在空隙。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型腔板一(7)、分流锥板(8)、支架板(9)、型腔板二(10)、汇流板(11)、水套板(12)、共挤板(13)的宽度为30-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将熔融的木塑材料分别从所述第一入料口(2)和第二入料口(4)挤压进入型腔(3)内并通过所述出料口(31)排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09112.9U CN217752675U (zh) | 2022-06-07 | 2022-06-07 | 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09112.9U CN217752675U (zh) | 2022-06-07 | 2022-06-07 | 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52675U true CN217752675U (zh) | 2022-11-08 |
Family
ID=83890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409112.9U Active CN217752675U (zh) | 2022-06-07 | 2022-06-07 | 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52675U (zh) |
-
2022
- 2022-06-07 CN CN202221409112.9U patent/CN2177526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59650A (zh) | 多型坯多层共挤出吹塑机 | |
CN217752675U (zh) | 一种木塑高速挤出模具 | |
CN211467389U (zh) | 一种用于塑料挤出机的带有偏转分流孔的挤出模具 | |
CN201195387Y (zh) | 三层挤吹成型机的模头 | |
CN212266527U (zh) | 一种便于冷却成型的精密注塑模具 | |
CN106221274A (zh) | 一种全包覆型材 | |
CN209756014U (zh) | 一种海洋板用的板材挤出模具 | |
CN201195396Y (zh) | 多型坯多层共挤出吹塑机 | |
CN215359747U (zh) | 一种双方管中空壁缠绕管生产模组 | |
CN209903888U (zh) | 一种塑料门封条冷却定型装置 | |
CN208745296U (zh) | 一种生产led全塑灯罩用的模具 | |
CN210792017U (zh) | 一种复合双层管挤出机模芯 | |
CN108638480B (zh) | 木塑地板挤塑成型用的冷却装置 | |
CN206425355U (zh) | 铝材圆管避焊合线模具结构 | |
CN201291581Y (zh) | 一种双料共挤出塑料型材挤出模具 | |
CN219667328U (zh) | 一种长管型产品浇注模组 | |
CN219055271U (zh) | 双层复合挤出模头及双螺杆挤出机 | |
CN213227425U (zh) | 新型多色交错可调幅宽挤出模具 | |
CN209775489U (zh) | 一种多层型芯的挤出发泡模具 | |
CN217319233U (zh) | 双螺杆挤出机 | |
CN101115604B (zh) | 用于挤出中空型材的挤出管嘴 | |
CN220031119U (zh) | 一种棒材挤出模具 | |
CN213353461U (zh) | 一种塑料管材连续挤出成型装置 | |
CN214562816U (zh) | 一种共挤成型模具 | |
CN217752533U (zh) | 一种管件端面热流道进胶的注塑组合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