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1099U - 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51099U
CN217751099U CN202221379082.1U CN202221379082U CN217751099U CN 217751099 U CN217751099 U CN 217751099U CN 202221379082 U CN202221379082 U CN 202221379082U CN 217751099 U CN217751099 U CN 217751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hassis
frame bodies
bodies
weaving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790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江山
喻川
崔强
杨道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Hansik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Hansik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Hansik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Hansik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790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51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51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51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该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柱,通过在多个连接柱之间配合缠绕纤维束制备底盘。该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能够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从而制得符合实际需求的底盘。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也称为自动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的,在物流、消防等领域内应用广泛。
一般地,无人驾驶车的底盘由金属管梁通过焊接工艺拼接而成,底盘为动力电池包、车轮总成、汽车壳体等提供安装点。由于底盘是由金属管梁拼接而成,车身金属管梁及钣金件多,导致底盘整体质量较大,组装步骤繁琐,严重影响无人驾驶车的续航能力。
近几年,研究人员尝试采用编织工艺制备底盘,以减轻底盘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无人驾驶车的续航能力,但是,目前的编织设备中没有适用于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能够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从而制得符合实际需求的底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柱,通过在多个所述连接柱之间配合缠绕纤维束制备所述底盘。该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能够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从而制得符合实际需求的底盘。
可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框体,两个所述第一框体上的连接柱配合限定所述底盘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两个第二框体,两个所述第二框体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框体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二框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用于固定所述底盘的动力电池包,通过在位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多个连接柱之间配合缠绕制备所述底盘的用于容置动力电池包的容纳腔。
可选地,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每个所述第一框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三框体,所述第三框体沿所述第一框体上的连接柱与所述第二框体上的连接柱的连线方向延伸,通过在位于所述第三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之间配合缠绕制备所述底盘的用于与汽车壳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可选地,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每个所述第二框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四框体,所述第四框体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别垂直,通过在位于所述第四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之间配合缠绕制备所述底盘的用于与车轮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可选地,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两个所述第二框体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五框体,多个所述第五框体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框架的相对两侧,远离所述固定框架的两个所述第五框体上的连接柱配合限定所述底盘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
可选地,远离所述固定框架的两个所述第五框体上设置有两个第六框体,所述第六框体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通过在位于所述第六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之间配合缠绕制备所述底盘的用于与车轮总成连接的第三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均包括两个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子框体,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别垂直,所述第一框体的两个子框体通过所述第一框体上的第三框体连接,所述第二框体的两个子框体通过所述第二框体上的第四框体连接,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一所述子框体以及另一所述子框体上的朝向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延伸的连接柱配合限定所述底盘沿所述第三方向的长度。
可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框体的相对两侧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框体的相对两侧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框体的两个子框体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连接柱为可伸缩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加工工装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的支撑框架,以通过底座为支撑框架的安装固定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柱,以使编织工艺中使用的纤维束能够缠绕固定在连接柱上,通过在多个连接柱之间配合缠绕纤维束制备底盘。在编织过程完成后,连接柱可以与支撑框架解除固定,一方面,可以实现采用编织工艺制得的底盘与加工工装的拆解分离,另一方面,由于连接柱随着采用编织工艺制得的底盘从加工工装上拆解分离,因此,连接柱和采用编织工艺制得的底盘能够形成可以投入使用的汽车底盘产品,并使得汽车底盘产品具有较强的强度,从而确保无人驾驶车的承载能力满足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标:100-加工工装;10-底座;20-支撑框架;21-第一框体;211-子框体;22-第二框体;221-加强筋;23-固定框架;24-第三框体;25-第四框体;26-第五框体;27-第六框体;30-连接柱;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C-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100,包括底座10以及设置于底座10上的支撑框架20,支撑框架20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柱30,通过在多个连接柱30之间配合缠绕纤维束制备底盘。该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100能够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从而制得符合实际需求的底盘。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该加工工装100包括底座10和支撑框架20,以通过底座10为支撑框架20的安装固定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该加工工装100还能够通过底座10与其他组件进行安装固定,例如,可以将该加工工装100通过底座10安装固定在机械臂上,通过机械臂在三维空间内的相对运动,以灵活调节该加工工装100在编织工艺中的工作位置和工作角度,从而满足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纤维束所在的一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相对运动,从而实现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编织路径的实际需求。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框架20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柱30,以使编织工艺中使用的纤维束能够缠绕固定在连接柱30上,从而通过在多个连接柱30之间配合缠绕编织制备底盘。在编织过程完成后,连接柱30可以与支撑框架20解除固定,一方面,可以实现采用编织工艺制得的底盘与加工工装100的拆解分离,另一方面,由于连接柱30随着采用编织工艺制得的底盘从加工工装100上拆解分离,因此,连接柱30和采用编织工艺制得的底盘能够形成可以投入使用的汽车底盘产品,并使得汽车底盘产品具有较强的强度,从而确保无人驾驶车的承载能力满足实际需求。
关于连接柱30的数量、位置、朝向和角度等以及纤维束的编织路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底盘的实际结构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这里不作具体限制。示例地,上述的多个连接柱30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当纤维束在多个延伸方向相反的连接柱30上缠绕固定时,可以有效提高纤维束缠绕固定的张紧力。
由于底盘沿第一方向A的长度需要与无人驾驶车的左侧车身装饰板和右侧车身装饰板之间的长度相匹配,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0包括沿第一方向A设置于底座10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框体21,两个第一框体21上的连接柱30配合限定底盘沿第一方向A的长度。其中,第一方向A可以是无人驾驶车的左侧车身装饰板和右侧车身装饰板的连线方向,采用编织工艺制得的底盘在与汽车壳体(或者说车身装饰板总成)进行组装时,可以通过两个第一框体21上的连接柱30分别与左侧车身装饰板和右侧车身装饰板进行固定连接。
考虑到两个第一框体21之间的间距可能较大,导致底盘在两个第一框体21之间的部分存在强度较低的可能性,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0还包括沿第一方向A设置于底座10上的两个第二框体22,两个第二框体22位于两个第一框体21的内侧,以通过第一框体21和第二框体22配合提高底盘沿第一方向A的强度。此外,考虑到底盘还需要为无人驾驶车的动力电池包提供安装位,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框体22之间设置有固定框架23,固定框架23用于固定底盘的动力电池包,通过在位于固定框架23上的多个连接柱30之间配合缠绕制备底盘的用于容置动力电池包的容纳腔。
在编织过程完成后,固定框架23可以与第二框体22解除固定,并随着采用编织工艺制得的底盘从加工工装100上拆解分离,以使固定框架23、连接柱30和采用编织工艺制得的底盘能够形成可以投入使用的汽车底盘产品。这样一来,采用编织工艺制得的底盘在与动力电池包进行组装时,可以通过容纳腔容置无人驾驶车的动力电池包,并通过固定框架23与动力电池包进行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与第一方向A垂直的第二方向B,每个第一框体2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三框体24,第三框体24沿第一框体21上的连接柱30与第二框体22上的连接柱30的连线方向延伸,通过在位于第三框体24上的多个连接柱30、位于第一框体21上的多个连接柱30以及位于第二框体22上的多个连接柱30之间配合缠绕制备底盘的用于与汽车壳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其中,第二方向B可以是无人驾驶车的车头和车尾的连线方向,由于第一框体21包括两个,因此,上述的第一连接部包括四个,四个第一连接部分别与汽车壳体进行固定连接,以使采用编织工艺制得的底盘在整个周缘上均与汽车壳体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
如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沿与第一方向A垂直的第二方向B,每个第二框体2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四框体25,第四框体25沿第三方向C延伸,第三方向C与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分别垂直,通过在位于第四框体25上的多个连接柱30以及位于第二框体22上的多个连接柱30之间配合缠绕制备底盘的用于与车轮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其中,第三方向C可以是无人驾驶车的车顶和车底的连线方向,由于第二框体22包括两个,因此,上述的第二连接部包括四个,采用编织工艺制得的底盘在与车轮总成进行组装时,可以通过位于一侧的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与前桥进行固定连接,并通过位于另一侧的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与后桥进行固定连接,以确保采用编织工艺制得的底盘与车轮总成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
考虑到两个第二框体22之间的间距可能较大,导致底盘在两个第二框体22之间的部分存在强度较低的可能性,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与第一方向A垂直的第二方向B,两个第二框体22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五框体26,多个第五框体26分别位于固定框架23的相对两侧,以通过第二框体22和第五框体26配合提高底盘沿第二方向B的强度。此外,由于底盘沿第二方向B的长度需要与无人驾驶车的前桥和后桥之间的长度相匹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通过远离固定框架23的两个第五框体26上的连接柱30配合限定底盘沿第二方向B的长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底盘与车轮总成的连接强度,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远离固定框架23的两个第五框体26上设置有两个第六框体27,第六框体27沿第三方向C延伸,通过在位于第六框体27上的多个连接柱30以及位于第二框体22上的多个连接柱30之间配合缠绕制备底盘的用于与车轮总成连接的第三连接部,以通过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相互配合与车轮总成进行固定连接。
由于底盘自身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为了便于对底盘的厚度进行灵活调节,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体21和第二框体22均包括两个沿第三方向C间隔设置的子框体211,第三方向C与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分别垂直,第一框体21的两个子框体211通过第一框体21上的第三框体24连接,第二框体22的两个子框体211通过第二框体22上的第四框体25连接,与底座10固定连接的一子框体211以及另一子框体211上的朝向背离底座10的一侧延伸的连接柱30配合限定底盘沿第三方向C的长度。当需要对底盘的厚度进行调节时,可以将与底盘固定连接的子框体211保持不动,将该子框体211与另一子框体211之间的距离或者另一子框体211上的连接柱30的长度进行调节。
为了对车轮总成的车轮进行让位,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B,第一框体21的相对两侧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框体22的相对两侧之间的间距,考虑到第二框体22沿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较长,为了确保第二框体22的两个子框体211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框体22的两个子框体211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221,以通过加强筋221和第四框体25相互配合提高第二框体22的两个子框体211之间的连接强度。
为了便于对底盘的各个方向的尺寸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30为可伸缩式结构。示例地,连接柱30可以包括两个子连接柱,两个子连接柱之间可以是螺纹连接,通过将两个子连接柱相向或者相背旋拧,可以得到不同长度的连接柱30。
在确保连接柱30的强度不被削弱的基础上,通过连接柱30的伸缩对加工工装100的各个方向上的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框体21、第二框体22、第三框体24、第四框体25、第五框体26和第六框体27也可以为可伸缩式结构,以便于对加工工装100各个方向的尺寸进行调节。示例地,每个框体可以包括两个本体,两个本体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通过将两个本体相向或相背移动,可以得到不同长度的框体。
此外,底座10上还可以设置多个连接孔,以使第一框体21和第二框体22在底座10上的位置可调,当第一框体21和第二框体22在底座上10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设置于两个第一框体21上的第三框体24的倾斜角度以及设置于两个第二框体22之间的固定框架23和第五框体26的长度需要进行适应性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柱,通过在多个所述连接柱之间配合缠绕纤维束制备所述底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框体,两个所述第一框体上的连接柱配合限定所述底盘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两个第二框体,两个所述第二框体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框体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二框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用于固定所述底盘的动力电池包,通过在位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多个连接柱之间配合缠绕制备所述底盘的用于容置动力电池包的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每个所述第一框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三框体,所述第三框体沿所述第一框体上的连接柱与所述第二框体上的连接柱的连线方向延伸,通过在位于所述第三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之间配合缠绕制备所述底盘的用于与汽车壳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每个所述第二框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四框体,所述第四框体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别垂直,通过在位于所述第四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之间配合缠绕制备所述底盘的用于与车轮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两个所述第二框体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五框体,多个所述第五框体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框架的相对两侧,远离所述固定框架的两个所述第五框体上的连接柱配合限定所述底盘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固定框架的两个所述第五框体上设置有两个第六框体,所述第六框体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通过在位于所述第六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上的多个连接柱之间配合缠绕制备所述底盘的用于与车轮总成连接的第三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均包括两个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子框体,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别垂直,所述第一框体的两个子框体通过所述第一框体上的第三框体连接,所述第二框体的两个子框体通过所述第二框体上的第四框体连接,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一所述子框体以及另一所述子框体上的朝向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延伸的连接柱配合限定所述底盘沿所述第三方向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框体的相对两侧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框体的相对两侧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框体的两个子框体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为可伸缩式结构。
CN202221379082.1U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 Active CN217751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79082.1U CN217751099U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79082.1U CN217751099U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51099U true CN217751099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90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79082.1U Active CN217751099U (zh) 2022-06-02 2022-06-02 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51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6123B1 (en) An automotive front carrier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utomotive front support beam and a method of assembly
WO2011001926A1 (ja) 車両用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車両搭載用フレーム構造体
CN217751099U (zh) 一种应用于编织工艺制备底盘的加工工装
CN111391642A (zh) 电动或混合动力型运动型汽车
EP1270374B1 (en) A cross-member for a motor-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205256207U (zh) Dc-dc转换器托架
US11713083B2 (en) Sub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tilizing scaleable multi-cell extruded siderail members
CN212220377U (zh) 电动汽车车架
CN115489615A (zh) 通用化车身前端结构及车身
CN217477414U (zh) 一种底盘结构及无人驾驶车
CN211943508U (zh) 一种模块化复合车架
CN210139896U (zh) 一种内支撑加强板的封闭式副车架
CN205113209U (zh) 一种驱动电机控制器支架及电动汽车
CN112937692A (zh) 一种后风窗的双环式加强结构
CN219513181U (zh) 集成电池管理系统及高压直流配电柜的电池包的支架
CN216994556U (zh) 一种车用仪表板横梁
CN213562380U (zh) 一种工业柔性线体生产线模块化安装架
CN220199419U (zh) 支撑梁装配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CN217347961U (zh) 换电车副车架、换电车及换电系统
CN211592569U (zh) 吊挂托座及列车
CN213502575U (zh) 一种结构紧凑型无人车底盘
CN218368260U (zh) 一种框架结构及无人机
CN219927793U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的底盘和轮式机器人
CN220905097U (zh) 纵梁结构及车架
CN210526656U (zh) 一种汽车后围板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