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6180U - 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6180U
CN217746180U CN202221666852.0U CN202221666852U CN217746180U CN 217746180 U CN217746180 U CN 217746180U CN 202221666852 U CN202221666852 U CN 202221666852U CN 217746180 U CN217746180 U CN 217746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mmunicated
drying box
air inlet
wast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68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吉祥
缪孝平
谢东杰
谢彪
李志芳
姚建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Linsen Hardware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Linsen Hardwar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Linsen Hardware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Linsen Hardwar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68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6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6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6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主架体,所述主架体的顶部固定有左右横向延伸的主烘干箱体,主烘干箱体的中部设有中间分隔板,中间分隔板的侧壁焊接固定在主烘干箱体的内侧壁上,中间分隔板将主烘干箱体分隔呈上腔体和下腔体,主烘干箱体的左部底板底面固定有燃烧器,燃烧器的进气管与上腔体相通;它采用燃烧器将废气燃烧,并将燃烧产生热量气体再回流到主烘干箱体中再次利用,并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废气浓缩收集装置沉降后再次循环燃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环保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化工涂胶工艺中,如彩印行业的布料有机胶水涂胶复合,制钉的订书钉的原料是采用多更钢丝通过胶水粘固等,其均是需要进行涂胶,然后,再进行烘干,而在烘干过程中,胶水中的成分会挥发,其会产生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其会大大污染周围环境,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处理,而现在常用的有冷却塔水帘过滤,由于VOC气体不易溶于水液,无法过滤彻底,因此,很多采用活性炭等方式过滤,然而活性炭过滤,其吸附到一定量后,就需要更换,更换成本大,效果有限。
因此,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2285996.9的一种化工废气过滤装置,其通过活性炭过滤、催化燃烧的方式进行而此过滤,其过滤效果得到了提高,然而,其首先经过活性炭过滤,使得活性炭需要经常更换,更换成本大,而且其只是在化工废气中处理使用,催化燃烧后的热量也只是通过水液换热,而无法直接再次利用,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它采用燃烧器将废气燃烧,并将燃烧产生热量气体再回流到主烘干箱体中再次利用,并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废气浓缩收集装置沉降后再次循环燃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环保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主架体,所述主架体的顶部固定有左右横向延伸的主烘干箱体,主烘干箱体的中部设有中间分隔板,中间分隔板的侧壁焊接固定在主烘干箱体的内侧壁上,中间分隔板将主烘干箱体分隔呈上腔体和下腔体,主烘干箱体的左部底板底面固定有燃烧器,燃烧器的进气管与上腔体相通,燃烧器的出气管与下腔体相通,下腔体的右端处的底板上通接有回气管,回气管的底端通接第一管道风机的进气口,第一管道风机的出气口通接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通接废气浓缩收集装置的总进气管;
所述废气浓缩收集装置的总出气管上通接有循环连接管,循环连接管的出气口通接有第二管道风机的进气口,第二管道风机的出气口通接有第二循环连接管,第二循环连接管与上腔体的右部顶板上成型的斜向导向通槽相通。
所述上腔体的左侧板上成型有进料通槽,上腔体的右侧板上成型有出料通槽,进料通槽与出料通槽左右相对应。
所述主烘干箱体的顶板的右部顶面固定有导向罩,导向罩的内腔体顶面为斜向壁面,其与斜向导向通槽的左侧内壁面相对应,导向罩的右侧的竖直板上成型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与导向罩的内腔体相通,第二循环连接管的左端固定在导向罩的竖直板右侧壁上并与连接通孔相通。
所述主烘干箱体中安装有电加热装置。
所述废气浓缩收集装置包括多个分收集器,每个分收集器由多个竖直管体组成,每个分收集器的竖直管体由左向右逐级升高,每个竖直管体的顶端通接三通式导气管的底端,三通式导气管的侧部的一端固定在其相邻右侧的竖直管体的上部外侧壁上并与此竖直管体相通,三通式导气管的顶部的一端盖合有防爆盖;
每个分收集器中相邻两个竖直管体的下部通过中间连接管相连通;
每个分收集器的最左端的竖直管体的中部外壁面上通接有第一进气管,最右端的竖直管体的底部外侧壁上通接有第一出气管,所有第一进气管和所有第一出气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所有第一进气管的进气端通接同一个总进气管,所有第一出气管的出气端通接同一个总出气管。
所有分收集器的竖直管体的底端固定在同一个水平固定底板上。
所述电加热装置为加热管,其处于上腔体中,加热管的两端固定在上腔体的左部的顶面上。
所述电加热装置为,主烘干箱体的后壁板的后壁面左部和右部成型有通孔,通孔与上腔体相通,循环管路的左右两端的连接管固定在主烘干箱体的后壁板的外壁面上并与对应的通孔相通,循环管路的横向管体上安装有第三管道风机和电加热管。
所述中间分隔板的左部的中部成型有进气通孔,燃烧器的进气管处于燃烧器的上部,进气管插套在主烘干箱体的底板上成型的下通孔中,进气管的顶部插套在进气通孔中,进气管的顶端固定有过滤板,过滤板上成型有多个过滤通孔。
所述燃烧器的下部通接有空气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它采用燃烧器将废气燃烧,并将燃烧产生热量气体再回流到主烘干箱体中再次利用,并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废气浓缩收集装置沉降后再次循环燃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另一种电加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总出气管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燃烧器处的前壁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过渡壳体的前壁面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的另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如图1至3、6、7、8、9所示,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主架体10,所述主架体10的顶部固定有左右横向延伸的主烘干箱体20,主烘干箱体20的顶板的左部和中部成型有观察通孔,观察通孔处的主烘干箱体20的顶板顶面上固定有透明观察板(可以是高温玻璃或高温),透明观察板覆盖对应的观察通孔;主烘干箱体20的中部设有中间分隔板21,中间分隔板21的侧壁焊接固定在主烘干箱体20的内侧壁上,中间分隔板21将主烘干箱体20分隔呈上腔体22和下腔体23,主烘干箱体20的左部底板底面固定有燃烧器30,燃烧器30的进气管31与上腔体22相通,燃烧器30的出气管32与下腔体23相通,下腔体23的右端处的底板上通接有回气管24,回气管24的底端通接第一管道风机1的进气口,第一管道风机1的出气口通接第一连接管25,第一连接管25通接废气浓缩收集装置40的总进气管41;
所述主烘干箱体20包括主箱体和上盖体,上盖体作为主烘干箱体20的顶板盖合在主箱体的顶面上,上盖体为分段式盖体,其有多个分盖体相互紧靠盖合在主箱体的顶面上,分盖体为水平板体的前后侧板成型有向下延伸的折弯边,所有水平板体压靠在主箱体的顶面并覆盖主箱体的顶部,主箱体的上部处于前后对应的折弯边之间,折弯边的内侧壁靠近或紧贴主箱体的对应的外侧壁,分盖体上还安装有拉手,方便拿取(由于拉手以及其安装设置为常用结构方式,不再详述,在附图中未显示)。
所述废气浓缩收集装置40的总出气管42上通接有循环连接管43,循环连接管43的出气口通接有第二管道风机2的进气口,第二管道风机2的出气口通接有第二循环连接管44,第二循环连接管44与上腔体22的右部顶板上成型的斜向导向通槽26相通。
进一步的说,所述上腔体22的左侧板上成型有进料通槽221,上腔体22的右侧板上成型有出料通槽222,进料通槽221与出料通槽222左右相对应。
进一步的说,所述主烘干箱体20的顶板的右部顶面固定有导向罩27,导向罩27的内腔体顶面为斜向壁面,其与斜向导向通槽26的左侧内壁面相对应,导向罩27的右侧的竖直板上成型有连接通孔271,连接通孔271与导向罩27的内腔体相通,第二循环连接管44的左端固定在导向罩27的竖直板右侧壁上并与连接通孔271相通。
进一步的说,所述主烘干箱体20中安装有电加热装置50。
进一步的说,所述废气浓缩收集装置40包括多个分收集器45,每个分收集器45由多个竖直管体451组成,每个分收集器45的竖直管体451由左向右逐级升高,每个竖直管体451的顶端通接三通式导气管452的底端,三通式导气管452的侧部的一端固定在其相邻右侧的竖直管体451的上部外侧壁上并与此竖直管体451相通,三通式导气管452的顶部的一端盖合有防爆盖90(采用塑料盖体卡置方式固定),其可以在分收集器45中气体一旦压力过大时,通过将防爆盖90顶开,实现泄压,防止爆炸。
每个分收集器45中相邻两个竖直管体451的下部通过中间连接管4530相连通;
每个分收集器45的最左端的竖直管体451的中部外壁面上通接有第一进气管453,最右端的竖直管体451的底部外侧壁上通接有第一出气管454,所有第一进气管453和所有第一出气管454上均安装有电磁阀455,所有第一进气管453的进气端通接同一个总进气管41,所有第一出气管454的出气端通接同一个总出气管42。
进一步的说,所有分收集器45的竖直管体451的底端固定在同一个水平固定底板上。所述分收集器45的其中一个竖直管体451或最右端的竖直管体451的中部和下部侧壁上固定有VOC检测传感器7,VOC检测传感器7的感应端伸入竖直管体451中,总出气管42的中部顶面固定有液位检测传感器80,液位检测传感器80的感应端伸入总出气管42中,其底端靠近总出气管42的底板的顶面(积水是通过废气在经过金属催化剂块341催化燃烧后产生的水蒸汽预冷凝结后产生),总出气管42的底板底面通接有电动排水阀83,液位检测传感器80将感应信号输送给控制主机,当液位检测传感器80感应到水液到达控制主机中程序设定值时,控制主机可以通过打开电动排水阀83,实现自动排水。
所有分收集器45的最右端的竖直管体451的顶端的三通式导气管452的出气端通接后续过滤设备的进气口,对其气体中的灰尘颗粒等进行过滤,此过滤设备可以采用水帘式过滤器等,其为常用结构,这里不再详述,附图中也未显示。
进一步的说,所述电加热装置50为加热管(其可以直接购买得到,不再详述),其处于上腔体22中,加热管的两端固定在上腔体22的左部的顶面上。
进一步的说,所述中间分隔板21的左部的中部成型有进气通孔211,燃烧器30的进气管31处于燃烧器30的上部,进气管31插套在主烘干箱体20的底板上成型的下通孔29中,进气管31的顶部插套在进气通孔211中,进气管31的顶端固定有过滤板311,过滤板311上成型有多个过滤通孔312,过滤板311的顶面与中间分隔板21的顶面相平。
进一步的说,所述燃烧器30的下部通接有空气进气管39。
所述燃烧器30包括燃烧室主壳体33,燃烧室主壳体33的顶部外侧壁上成型有延伸部,延伸部固定在主烘干箱体20的底板底面上,延伸部与主烘干箱体20的底板底面之间夹持有密封垫(当采用直接焊接的方式时,其密封垫无需安装),进气管31的外侧壁紧贴下通孔29的内侧壁。燃烧器30中各个壳体部件之间采用螺栓固定或直接焊接固定,当采用螺栓固定时,其壳体之间安装有密封垫圈进行密封,附图中未显示部分密封垫圈。
燃烧室主壳体33的顶面固定有进气管31,燃烧室主壳体33的右侧壁上安装有出气连接壳体34,燃烧室主壳体33的底板底面安装有下空气进气壳体35,下空气进气壳体35的底板底面固定有空气进气管39;空气进气管39的进气端固定有过滤网(附图中未显示),以防止外界的固体杂物进入空气进气管39中。
所述进气管31的底板固定在燃烧室主壳体33的顶面上,进气管31中插套有蜂窝状沸石分子筛块5、阻火片6(其可以直接市面上购买得到,不再详述,本实施例的阻火片6达到2至3厘米)和隔套(隔套的高度达到1厘米左右),隔套的底面压靠在进气管31的底板顶面上,隔套的外侧壁紧贴进气管31的内侧壁,阻火片6的边部底面压靠在隔套的顶面上,蜂窝状沸石分子筛块5的底面压靠在阻火片6的顶面上,蜂窝状沸石分子筛块5的外侧壁紧贴进气管31的内侧壁,阻火片6覆盖蜂窝状沸石分子筛块5的底面,进气管31的底板上成型有通孔,连接出气管316的顶部插套在通孔中,连接出气管316的顶部外侧壁焊接固定在通孔的内侧壁上,连接出气管316的底端伸出进气管31的底板底面并插套在燃烧室主壳体33中,阻火片6处于连接出气管316的进气端正上方,燃烧室主壳体33的左侧板上固定有自动点火器317,自动点火器317的点火头穿过燃烧室主壳体33的侧板的内侧壁并伸入连接出气管316中,自动点火器317的点火头靠近连接出气管316的底端(一般为1cm左右,以保证可以将废气点燃);
所述燃烧室主壳体33的右侧板上成型有侧通孔331,燃烧室主壳体33的右侧板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出气连接壳体34,出气连接壳体34中插套有金属催化剂块341,金属催化剂块341的外侧壁紧贴出气连接壳体34的内侧壁,侧通孔331与出气连接壳体34相通,金属催化剂块341为贵金属钯铂蜂窝陶瓷催化剂块。
所述出气连接壳体34的右侧壁上固定有延伸壳体342,延伸壳体342与出气连接壳体34相通,延伸壳体342中插套有蜂窝状的陶瓷蓄热体343,陶瓷蓄热体343的外侧壁紧贴延伸壳体342的内侧壁,延伸壳体342的右端板上固定有出气管32,出气管32的进气端与延伸壳体342的右端板上的通孔相通,出气管32与延伸壳体342相通。
所述下空气进气壳体35的顶面固定在燃烧室主壳体33的底面上并与燃烧室主壳体33相通,下空气进气壳体35中插套有第二陶瓷蓄热体344,第二陶瓷蓄热体344的外侧壁紧贴下空气进气壳体35的内侧壁,第二陶瓷蓄热体344的底面压靠在下空气进气壳体35的底板顶面上,下空气进气壳体35的底板上固定有空气进气管39,空气进气管39的出气口与下空气进气壳体35的底板上的通孔相通。
所述燃烧室主壳体33的前壁板的前壁面上固定有过渡壳体60,过渡壳体60的前端板上固定有隔热板,隔热板的前壁面上固定有数显高温温度计61,数显高温温度计61的检测端伸入过滤壳体60中,过渡壳体60中插套有第三陶瓷蓄热体62,第三陶瓷蓄热体62的外侧壁紧贴过渡壳体60的内侧壁,燃烧室主壳体33的前壁板上成型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与过渡壳体60相通,前部阻火片63插套在过滤壳体60中,前部阻火片63覆盖连接通孔并夹持在第三陶瓷蓄热体62的后壁面与燃烧室主壳体33的前壁板的前壁面之间,过渡壳体60的前端板的后壁面上成型有延伸部,延伸部压靠在第三陶瓷蓄热体62的前壁面上,数显高温温度计61的温度传感器固定在过渡壳体60的前壁板上,数显高温温度计61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伸入过渡壳体60中并靠近第三陶瓷蓄热体62的前壁面。
本实施例中的VOC检测传感器7、液位检测传感器80、数显高温温度计61、第一管道风机1、第二管道风机2、电加热装置50、自动点火器317、所有电磁阀455均通过电连接线与控制主机电连接。通过控制主机控制运行,以上部件均为常用结构,这里不再详述,控制主机等部件在附图中未显示。
工作原理:使用时,加工料从主烘干箱体20的进料通槽221进入,在进入前,其在主烘干箱体20的进料通槽221的左侧处设有的涂胶设备中经过,使得胶液涂覆在加工料上,而涂胶设备处于主烘干箱体20的左侧板的外侧壁处,其正好对着进料通槽221,而涂胶装置的涂胶口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胶料,加工料从涂胶口经过与胶料接触实现涂胶,此胶料和加工料正好将涂胶口堵住,然后进入进料通槽221,这样,就使得上腔体22中的气体不会从进料通槽221中排出;
在刚开始时,先通过电加热装置50开启,实现加热,从而使得上腔体22中的内部空气加热,在主烘干箱体20的顶板上安装上温度传感器,上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插套在上腔体11的顶板上成型的检测通孔中,对其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当其温度到达烘干要求后,控制主机可以控制相应其他设备将加工料从进料通槽221进入,然后沿着上腔体11输送,再从出料通槽222输出。
加工料在上腔体22中时,其上的胶液被烘干,在烘干过程中,其会产生大量的含有VOC的气体,此时,通过第一管道风机1和第二管道风机2运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内部的气体进行循环。
通过第一管道风机1的运行吸附,使得其上腔体22中的废气先是通过过滤板311上的过滤通孔312进入进气管31中,其废气中混有的VOC等物质会先吸附在蜂窝状沸石分子筛块5中,进行过滤,然后,进入燃烧室主壳体33中,此时,由于燃烧浓度未达到要求,自动点火器317还无法点燃气体,同时,外界的空气通过空气进气管39进入下空气进气壳体35中,经过第二陶瓷蓄热体344后,进入燃烧室主壳体33中,然后,空气与废气经过金属催化剂块341和陶瓷蓄热体343后进入下腔体23中,然后,从回气管24进入到第一管道风机1中,再通过第一连接管25进入废气浓缩收集装置40的总进气管41中,然后,经过废气浓缩收集装置40的竖直管体451时,其含有VOC等物质的气体重于空气,使得其含有VOC等物质的气体处于竖直管体451的下部,而空气等会处于竖直管体451的上部,并最后从最右端的竖直管体451的三通式导气管452的出气端排出进入后续过滤设备的进气口中进行后续处理,而处于下方的含有VOC等物质的气体通过总出气管42进入第二管道风机2中,然后,通过导向罩27再沿着斜向导向通槽26进入上腔体22中,其中导向罩27的内腔体顶面可以安装电加热管,使得回到导向罩27的废气可以加热提高温度,使得其回吹到上腔体22中的加工料上时可以对其进一步烘干,提高烘干效果,此电加热管与电加热装置50实现同时开启和关闭,在初开启时,此电加热管与电加热装置50同时开启,当后续废气燃烧开始后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其与电加热装置50同时关闭。
由于导向罩27的内腔体顶面为斜向壁面,其与斜向导向通槽26的左侧内壁面相对应,从而保证含有VOC等物质的废气沿着斜向导向通槽26斜向吹入上腔体22中,使得加工料在向右输送过程中,其产生的气体被从斜向导向通槽26吹入的废气向左移动,并最后从过滤板311上的过滤通孔312进入进气管31中,实现循环;
其运行到一定时间后,其蜂窝状沸石分子筛块5中吸附的废气和燃烧室主壳体33中的VOC浓度达到一定量后,通过自动点火器317可以实现点燃,实现燃烧,燃烧后,其流通的废气和废气的温度会逐渐提高,而且在燃烧时,也会使得蜂窝状沸石分子筛块5中吸附的废气扩散出来,进行燃烧,然后,进入金属催化剂块341中,进行催化燃烧,实现二次燃烧,进一步将废气中的VOC浓度进行降低,燃烧后的气体进入下腔体23中,从而将热量通过中间分隔板21传递给上腔体22,使得上腔体22内的温度大大提高,此时,可以将电加热装置50关闭,无需再用电加热,从而实现节能效果,节能效果达到90%左右。其电加热装置50是刚开机时使用,使进入的加工料进行烘干产生废气,当其废气燃烧后就可以自动关闭。
在运行时,通过数显高温温度计61可以实时感应燃烧室主壳体33中的温度,并可以在其上显示,当其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如100℃以上)并不断在提升,说明废气在燃烧了,而数显高温温度计61可以采用具有无线发射模块的结构,其可以将信号无线输送给控制主机或者采用信号线与控制主机电连接将数显高温温度计61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信号输送给控制主机,当得到的信号中显示温度不断升高到达设定值时,说明废气已在燃烧,控制主机就将电加热装置50停止运行,同时,燃烧器30的出气管32的中部侧壁通接有分配管,分配管靠近出气管32的一端处安装有辅助电动控制阀(辅助电动控制阀通过电连接线与控制主机电连接),分配管的另一端固定在主烘干箱体20的底板的中部处并与下腔体23相通,分配管的外侧壁上固定换热套筒90,换热套筒90的左部和右部的侧壁上分别通接进水管91和出水管92,当其温度过高时,控制主机控制辅助电动控制阀开启,使得部分燃烧后的气体进入分配管中,而换热套筒90中的进水管91进水,使得分隔管中的流动的气体与换热套筒90中的水液换热,换热后的气体再次进入下腔体23中,从而降低下腔体23中流动的废气的温度,使得整个主烘干箱体20的温度下降,保证主烘干箱体20中的温度符合要求,而换热后的水液可以提供给其他设备使用,换热套筒90中的进水管91和出水管92可以通过其对应的控制阀单独控制运行,这里不再详述。
由于废气浓缩收集装置40由多个分收集器45组成,因此在使用时,其通过控制主机中的程序设定,在运行时,可以将第一个分收集器45的第一进气管453处的电磁阀455开启,第一个分收集器45的第一出气管454的电磁阀455关闭,第二个分收集器45的第一进气管453处的电磁阀455关闭,第二个分收集器45的第一出气管454的电磁阀455开启,其余的分收集器45的第一进气管453和第一出气管454的电磁阀455均关闭,此时,从下腔体23中出来的废气进入第一个分收集器45中进行沉降,由于每个分收集器45由多个竖直管体451组成,每个分收集器45的竖直管体451由左向右逐级升高,每个竖直管体451的顶端通接三通式导气管452的一端,三通式导气管452的另一端固定在其相邻右侧的竖直管体451的上部外侧壁上并此竖直管体451相通,从而使得废气经过多根竖直管体451后,其含有VOC的废气会处于底部,而基本没有VOC的密度小的气体从最右端的竖直管体451的三通式导气管452的出气端排出进入后续过滤设备的进气口中进行后续处理(VOC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本实施例中的竖直管体451可以是矩形柱体也可以是圆柱体,竖直管体45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1米或1米以上各种长度,每个分收集器45可以设置3根以上的竖直管体451,本实施例为三根。
而同一时间,其第二个分收集器45中的含有VOC的废气会从第一出气管454进入总出气管42中,并最后通过循环连接管43进入第二管道风机2中,再进入上腔体22中进行再次燃烧利用。
同时,第一个分收集器45的中部的VOC检测传感器7可以检测竖直管体451的中部的VOC气体含量,当其到达设定值时,控制主机自动控制,将第一个分收集器45的第一进气管453和第一出气管454的电磁阀455均关闭,让其实现沉降,第二个分收集器45的第一进气管453的电磁阀455开启,对应的第一出气管454的电磁阀455关闭,第三个分收集器45的第一出气管454的电磁阀455开启,第三个分收集器45的第一进气管453的电磁阀455保持不变,处于关闭状态,依次以此方式,可以将废气循环运行,提高沉降效果。
同时,其分收集器45通过下部的VOC检测传感器7可以检测竖直管体451的下部的VOC气体含量即其沉淀效果,并将检测信号输送给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可以检测VOC气体含量是否达到设定值,当达到设定值后,后续使用到位时,可以将对应的分收集器45的第一出气管454的电磁阀455打开,使得其可以通过循环连接管43进入第二管道风机2中,再进入上腔体22中进行再次燃烧利用。
本实施例其使得废气可以实现循环燃烧利用,大大提高热量利用率,大大减少排出气体中的VOC含量,环保效果好。而且通过废气燃烧产生热能再利用,可以将电加热装置50关闭,大大降低电能效果。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蜂窝状沸石分子筛块5、金属催化剂块341、陶瓷蓄热体343、第二陶瓷蓄热体344、第三陶瓷蓄热体62均为微通道块体,使得其废气、空气流通时流量均匀,具有防爆效果,保证正常燃烧效果,同时,陶瓷蓄热体343、第二陶瓷蓄热体344、第三陶瓷蓄热体62可以起到保温效果,保证燃烧器30的正常稳定燃烧运行。
实施例2,如图4和5所示,所述电加热装置50为,主烘干箱体20的后壁板的后壁面左部和右部成型有通孔,通孔与上腔体22相通,循环管路52的左右两端的连接管固定在主烘干箱体20的后壁板的外壁面上并与对应的通孔相通,循环管路52的横向管体上安装有第三管道风机53和电加热管54,电加热管54处于横向管体的管路中,第三管道风机53的进气口或出气口对着电加热管54(其可以直接购买得到,不再详述),通过第三管道风机53运行,可以将上腔体22中的气体流动,并将电加热管54与气体换热,提高其温度,保证使用需要。
其余同实施例1。
最后,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主架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10)的顶部固定有左右横向延伸的主烘干箱体(20),主烘干箱体(20)的中部设有中间分隔板(21),中间分隔板(21)将主烘干箱体(20)分隔呈上腔体(22)和下腔体(23),主烘干箱体(20)的左部底板底面固定有燃烧器(30),燃烧器(30)的进气管(31)与上腔体(22)相通,燃烧器(30)的出气管(32)与下腔体(23)相通,下腔体(23)的右端处的底板上通接有回气管(24),回气管(24)的底端通接第一管道风机(1)的进气口,第一管道风机(1)的出气口通接第一连接管(25),第一连接管(25)通接废气浓缩收集装置(40)的总进气管(41);
所述废气浓缩收集装置(40)的总出气管(42)上通接有循环连接管(43),循环连接管(43)的出气口通接有第二管道风机(2)的进气口,第二管道风机(2)的出气口通接有第二循环连接管(44),第二循环连接管(44)与上腔体(22)的右部顶板上成型的斜向导向通槽(26)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22)的左侧板上成型有进料通槽(221),上腔体(22)的右侧板上成型有出料通槽(222),进料通槽(221)与出料通槽(222)左右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烘干箱体(20)的顶板的右部顶面固定有导向罩(27),导向罩(27)的内腔体顶面为斜向壁面,其与斜向导向通槽(26)的左侧内壁面相对应,导向罩(27)的右侧的竖直板上成型有连接通孔(271),连接通孔(271)与导向罩(27)的内腔体相通,第二循环连接管(44)的左端固定在导向罩(27)的竖直板右侧壁上并与连接通孔(271)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烘干箱体(20)中安装有电加热装置(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浓缩收集装置(40)包括多个分收集器(45),每个分收集器(45)由多个竖直管体(451)组成,每个分收集器(45)的竖直管体(451)由左向右逐级升高,每个竖直管体(451)的顶端通接三通式导气管(452)的底端,三通式导气管(452)的侧部的一端固定在其相邻右侧的竖直管体(451)的上部外侧壁上并与此竖直管体(451)相通,三通式导气管(452)的顶部的一端盖合有防爆盖(90);
每个分收集器(45)中相邻两个竖直管体(451)的下部通过中间连接管(4530)相连通;
每个分收集器(45)的最左端的竖直管体(451)的中部外壁面上通接有第一进气管(453),最右端的竖直管体(451)的底部外侧壁上通接有第一出气管(454),所有第一进气管(453)和所有第一出气管(454)上均安装有电磁阀(455),所有第一进气管(453)的进气端通接同一个总进气管(41),所有第一出气管(454)的出气端通接同一个总出气管(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分收集器(45)的竖直管体(451)的底端固定在同一个水平固定底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50)为加热管,其处于上腔体(22)中,加热管的两端固定在上腔体(22)的左部的顶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50)为,主烘干箱体(20)的后壁板的后壁面左部和右部成型有通孔,通孔与上腔体(22)相通,循环管路(52)的左右两端的连接管固定在主烘干箱体(20)的后壁板的外壁面上并与对应的通孔相通,循环管路(52)的横向管体上安装有第三管道风机(53)和电加热管(5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分隔板(21)的左部的中部成型有进气通孔(211),燃烧器(30)的进气管(31)处于燃烧器(30)的上部,进气管(31)插套在主烘干箱体(20)的底板上成型的下通孔(29)中,进气管(31)的顶部插套在进气通孔(211)中,进气管(31)的顶端固定有过滤板(311),过滤板(311)上成型有多个过滤通孔(3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30)的下部通接有空气进气管(39)。
CN202221666852.0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 Active CN217746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6852.0U CN217746180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6852.0U CN217746180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6180U true CN217746180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96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6852.0U Active CN217746180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6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68904U (zh) 新风机
CN200979174Y (zh) 一种多次燃烧无排放的燃气燃油装置
CN217746180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
CN106196418B (zh) 一种多功能能量回收新风净化机
CN114984668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微通道直燃防爆式热能回收废气处理系统
CN216769400U (zh) 一种加氢混合烟气回收利用系统
CN209763473U (zh) 一种高效节能采暖炉
CN211302561U (zh) 一种工业有机废气焚烧炉
CN211119590U (zh) 一种抽烟机用油烟净化设备
CN210601648U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焚烧烟气处理装置
CN210463040U (zh) 制备顺丁烯二酸酐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08019112U (zh) 适用于印刷机的VOCs处理设备
CN208878182U (zh)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CN206350976U (zh) 一种有机废气吸附‑燃烧装置
CN214249640U (zh) 一种基于蓄热式焚烧炉的涂布废气处理装置
CN218395235U (zh) 一种拼接式pp通风柜
CN214075487U (zh) 一种加热炉快速过滤装置
CN220793166U (zh)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燃油气锅炉
CN205807465U (zh) 一种模块炉混合配风装置
CN105823075B (zh) 一种模块炉混合配风装置
CN217785162U (zh)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的直燃式燃烧装置
CN216409800U (zh) 用于钼丝炉的高温烟气回收利用装置
CN216703901U (zh) 一种用于生物质燃料锅炉排烟系统回收二氧化碳的设备
CN218328197U (zh) 一种大风量废气催化燃烧设备
CN214745803U (zh) 一种高效处理有机废气的催化燃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