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4217U - 污物收集装置和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污物收集装置和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4217U
CN217744217U CN202221041029.0U CN202221041029U CN217744217U CN 217744217 U CN217744217 U CN 217744217U CN 202221041029 U CN202221041029 U CN 202221041029U CN 217744217 U CN217744217 U CN 217744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dirt
dust
inner layer
dust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10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航标
任丽娟
冯勇兵
付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10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4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4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4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污物收集装置,污物收集装置包括外层尘杯,外层尘杯具有容置通道;内层尘杯,内层尘杯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容置通道的内部,内层尘杯的外侧壁面与容置通道的内壁面活动连接,以使内层尘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切换,内层尘杯具有容尘腔和与容尘腔连通设置的出尘口;当内层尘杯处于闭合位置时,容置通道的内壁面遮挡出尘口;当内层尘杯处于打开位置时,出尘口的至少一部分未被容置通道的内壁面遮挡;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包括污物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污物收集装置和清洁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污物收集装置的尘杯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污物收集装置和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物收集装置和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污物收集装置例如吸尘器,吸尘器具有方便使用、清洁效果好的优点,因此,吸尘器逐渐开始取代人工清洁,广泛的出现在生活和工作中。
但是,目前的吸尘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尘杯中的集尘物倒出时,需要将尘杯拆卸,操作复杂、浪费时间,用户体验不佳。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污物收集装置的尘杯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物收集装置。污物收集装置包括外层尘杯,外层尘杯具有容置通道;内层尘杯,内层尘杯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容置通道的内部,内层尘杯的外侧壁面与容置通道的内壁面活动连接,以使内层尘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切换,内层尘杯具有容尘腔和与容尘腔连通设置的出尘口;当内层尘杯处于闭合位置时,容置通道的内壁面遮挡出尘口;当内层尘杯处于打开位置时,出尘口的至少一部分未被容置通道的内壁面遮挡。
可选地,内层尘杯沿容置通道的延伸方向滑动;或者内层尘杯与外层尘杯转动连接。
可选地,当内层尘杯处于打开位置时,内层尘杯具有出尘口的区域伸出至外层尘杯的外侧,以使出尘口裸露。
可选地,外层尘杯具有排污口,当内层尘杯处于闭合位置时,排污口与出尘口错位设置;当内层尘杯由闭合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时,内层尘杯相对于外层尘杯转动或滑动,以排污口与出尘口对位连通。
可选地,污物收集装置还包括集尘组件,集尘组件容置在容置通道的内部,当内层尘杯处于闭合位置时,内层尘杯的端面封堵容置通道的第一端的开口,且集尘组件上远离集尘组件的出风侧的一端与内层尘杯的端面抵接;当内层尘杯处于打开位置时,集尘组件上远离集尘组件的出风侧的一端与内层尘杯的端面分离。
可选地,集尘组件包括集尘通道,集尘通道的出风侧与容置通道的第二端的开口连通;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设置在出风侧。
可选地,污物收集装置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内层尘杯的端面的周向凸缘与容置通道的第一端的开口之间。
可选地,内层尘杯的外壁面和外层尘杯的内壁面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导向凸筋,导向凸筋沿容置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导向槽,导向凸筋的至少一部分能在到导向槽的内部滑动。
可选地,污物收集装置还包括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外层尘杯连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内层尘杯连接,弹性组件为内层尘杯由闭合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提供弹力;止挡件,止挡件的至少一部分与弹性组件止挡或脱离,以约束弹性组件或解除对弹性组件的约束。
可选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外层尘杯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内层尘杯连接,弹性件为内层尘杯由闭合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提供弹力,止挡件与外层尘杯活动连接,止挡件与弹性件止挡或者脱离;导向轴,导向轴安装在内层尘杯和/或外层尘杯上,导向轴沿容置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弹性件套设在导向轴上,弹性件朝向导向轴的延伸方向伸缩。
可选地,污物收集装置还包括按钮,按钮安装在外层尘杯上,按钮与止挡件驱动连接,按钮通过止挡件限位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包括上述的污物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物收集装置包括外层尘杯和内层尘杯,外层尘杯具有容置通道,内层尘杯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容置通道的内部,内层尘杯的外侧壁面与容置通道的内壁面活动连接,以使内层尘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切换,内层尘杯具有容尘腔和与容尘腔连通设置的出尘口,其中当内层尘杯处于闭合位置时,容置通道的内壁面遮挡出尘口,当内层尘杯处于打开位置时,出尘口的至少一部分未被容置通道的内壁面遮挡。
由上可知,本申请中的污物收集装置采用内层尘杯和外层尘杯双尘杯配合的方式,以实现在需要清洗尘杯的内部的污物时,无需进行拆卸,仅需要移动内层尘杯相对于外层尘杯的位置即使内层尘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切换,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并且采用双层尘杯的结构设计加强了污物收集装置的强度,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增加了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污物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内层尘杯处于闭合位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污物收集装置的俯视图,内层尘杯处于闭合位置;
图3为2中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污物收集装置的俯视图,内层尘杯处于打开位置;
图5为4中的B-B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污物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内层尘杯处于闭合位置;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污物收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内层尘杯处于打开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层尘杯;101-容置通道;102-排污口;110-导向凸筋;20-内层尘杯;201-容尘腔;210-出尘口;30-集尘组件;310-集尘通道;320-过滤组件;40-密封件;50-弹性件;60-导向轴;70-止挡件;80-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污物收集装置的尘杯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物收集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污物收集装置包括外层尘杯10和内层尘杯20,外层尘杯10具有容置通道101,内层尘杯20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容置通道101的内部,内层尘杯20的外侧壁面与容置通道101的内壁面活动连接,以使内层尘杯20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切换,内层尘杯20具有容尘腔201和与容尘腔201连通设置的出尘口210,其中当内层尘杯20处于闭合位置时,容置通道101的内壁面遮挡出尘口210,当内层尘杯20处于打开位置时,出尘口210的至少一部分未被容置通道101的内壁面遮挡。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污物收集装置采用内层尘杯20配合外层尘杯10两个尘杯配合的方式,以实现在需要清洗尘杯的内部的污物时,无需进行拆卸,仅需要移动内层尘杯20相对于外层尘杯10的位置即使内层尘杯20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切换,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并且采用双层尘杯的结构设计加强了污物收集装置的强度,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增加了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内层尘杯20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外层尘杯10的容置通道101的内部,在内层尘杯20处于闭合位置时,内层尘杯20的外壁面与外层尘杯10的内壁面之间抵接,以避免污物进入到内层尘杯20和外层尘杯10之间的位置,导致当内层尘杯20处于打开位置时无法将污物全部倒出。
在本实施例中,内层尘杯20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切换时,内层尘杯20沿容置通道101的延伸方向滑动,即内层尘杯20的外面壁与外层尘杯10的内壁面之间相对滑动,以实现内层尘杯20的位置切换。
如图1至图5所示,当内层尘杯20处于打开位置时,内层尘杯20具有出尘口210的区域伸出至外层尘杯10的外侧,以使出尘口210裸露。
具体地,移动内层尘杯20至打开位置,以使出尘口210移动至外层尘杯10的容置通道101的外部区域,此时容置通道101无法遮挡出尘口210,此时出尘口210裸露,尘杯的内部的污物即可由出尘口210倒出。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采用上述的出尘口210移动至外层尘杯10的外侧的方式,还可以是外层尘杯10具有排污口102,当内层尘杯20处于闭合位置时,排污口102与出尘口210错位设置,当内层尘杯20由闭合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时,内层尘杯20相对于外层尘杯10滑动,以排污口102与出尘口210对位连通。
其中,在内层尘杯20处于打开位置时,出尘口210与排污口102对位连通,以实现污物经出尘口210、排污口102后排出以完成倒出,此时的出尘口210不需要移动至外层尘杯10的外部,有利于加强内层尘杯20处于打开位置时,内层尘杯20和外层尘杯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5所示,污物收集装置还包括集尘组件30,集尘组件30容置在容置通道101的内部,当内层尘杯20处于闭合位置时,内层尘杯20的端面封堵容置通道101的第一端的开口,且集尘组件30上远离集尘组件30的出风侧的一端与内层尘杯20的端面抵接;当内层尘杯20处于打开位置时,集尘组件30上远离集尘组件30的出风侧的一端与内层尘杯20的端面分离。
具体地,容置通道101具有第一端的开口和第二端的开口,其中容置通道101的第一端的开口为出尘侧,第二端的开口为出风端,当内层尘杯20处于闭合位置时,内层尘杯20的端面封堵容置通道101的第一端的开口,以使污物存留在容置通道101的内部。
进一步地,当内层尘杯20处于打开位置时,此时内层尘杯20的至少一部分由容置通道101的第一端的开口移出,以使出尘口210裸露,裸露的出尘口210用于倒出污物。
进一步地,集尘组件30的出风侧朝向容置通道101的出风端设置,并与容置通道101的出风端连通以实现出风。
在本实施例中,集尘组件30包括集尘通道310和过滤组件320,集尘通道310的出风侧与容置通道101的第二端的开口连通,过滤组件320设置在出风侧。
其中,集尘通道310具有出风侧,以在排风时,风由容置通道101的内部经过滤组件320排出,以实现过滤效果,避免污物随风排出。
如图1至图5所示,污物收集装置还包括密封件40,密封件40设置在内层尘杯20的端面的周向凸缘与容置通道101的第一端的开口之间。
具体地,内层尘杯20的端面具有周向凸缘,以在内层尘杯20处于闭合位置时,周向凸缘能与容置通道101的第一端的端面抵接,以实现支撑抵挡外层尘杯10,在周向凸缘与容置通道101的第一端之间,以实现内层尘杯20密封封堵容置通道101的第一端的开口,避免污物由内层尘杯20与外层尘杯10的连接处排出而出现漏污的问题。
进一步地,密封件40为密封圈,具体密封件40的材质以能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为准,可以是橡胶等材质。
如图1至图5所示,内层尘杯20的外壁面和外层尘杯10的内壁面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导向凸筋110,导向凸筋110沿容置通道101的延伸方向延伸,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导向凸筋110配合导向槽,导向槽沿容置通道101的延伸方向延伸,导向凸筋110的至少一部分能在到导向槽的内部滑动。
具体地,内层尘杯20与外层尘杯10之间设置导向凸筋110和导向槽配合的方式,以实现导向移动,方便内层尘杯20与外层尘杯10之间相对移动,即方便内层尘杯20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1至图5所示,污物收集装置还包括弹性组件和止挡件70,弹性组件的一端与外层尘杯10连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内层尘杯20连接,弹性组件为内层尘杯20由闭合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提供弹力,止挡件70的至少一部分与弹性组件止挡或脱离,以约束弹性组件或解除对弹性组件的约束。
具体地,为方便内层尘杯20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采用弹性组件和止挡件70配合的结构,以使在止挡件70与弹性组件脱离时,在弹性组件的弹性作用下,内层尘杯20切换至打开位置,此时可进行倒出污物。
当内层尘杯20切换至闭合位置时,止挡件70止挡弹性组件以使弹性组件保持压缩状态,此时内层尘杯20可保持在闭合位置处。
进一步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件50和导向轴60,弹性件50的一端与外层尘杯10连接,弹性件50的另一端与内层尘杯20连接,弹性件50为内层尘杯20由闭合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提供弹力,止挡件70与外层尘杯10活动连接,止挡件70与弹性件50止挡或者脱离;导向轴60安装在内层尘杯20和/或外层尘杯10上,导向轴60沿容置通道101的延伸方向延伸,弹性件50套设在导向轴60上,弹性件50朝向导向轴60的延伸方向伸缩。
其中,导向轴60具有导向的作用,弹性件50的弹力为内层尘杯20由闭合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提供驱动力。
进一步地,弹性件50为弹簧。
需要说明的是,当内层尘杯20处于打开位置时,导向轴60的长度不大于弹性件50的长度,以避免内层尘杯20在位置切换时,导向轴60影响内层尘杯20的位移。
如图1至图5所示,污物收集装置还包括按钮80,按钮80安装在外层尘杯10上,按钮80与止挡件70驱动连接,按钮80通过止挡件70限位弹性件50。
具体地,按钮80与止挡件70驱动连接,以在内层尘杯20需要由闭合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时,通过按下按钮80,以实现按钮80驱动止挡件70与弹性件50脱离,此时弹性件50不受止挡,弹性件50伸出以驱动内层尘杯20向打开位置移动。
通过采用按钮80的方式实现驱动内层尘杯20由闭合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方便操作。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6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内层尘杯20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中,内层尘杯20与外层尘杯10转动连接。
具体地,采用转动的方式实现内层尘杯20的位置切换。
进一步地,外层尘杯10具有排污口102,当内层尘杯20处于闭合位置时,排污口102与出尘口210错位设置,当内层尘杯20由闭合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时,内层尘杯20相对于外层尘杯10转动,以排污口102与出尘口210对位连通。
其中,内层尘杯20在转动时,排污口102和出尘口210对位连通时可实现倒出污物。
在本实施例中,内层尘杯20的外壁面和外层尘杯10的内壁面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导向凸筋110,导向凸筋110沿容置通道101的周向延伸,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与导向凸筋110配合的导向槽,导向槽沿容置通道101的周向延伸,导向凸筋110的至少一部分能在到导向槽的内部滑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包括实施例1中的污物收集装置。
具体地,清洁设备可以是吸尘器,当然清洁设备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具有类似集尘效果的结构件。
通过采用污物收集装置,方便对清洁设备收集的污物进行倾倒,操作简单。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中的污物收集装置采用内层尘杯20和外层尘杯10双尘杯配合的方式,以实现在需要清洗尘杯的内部的污物时,无需进行拆卸,仅需要移动内层尘杯20相对于外层尘杯10的位置即使内层尘杯20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切换,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2、采用双层尘杯的结构设计加强了污收集装置的强度,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
3、采用按钮80的方式并利用弹性组件驱动内层尘杯20由闭合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方便操作。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污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物收集装置包括:
外层尘杯(10),所述外层尘杯(10)具有容置通道(101);
内层尘杯(20),所述内层尘杯(20)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所述容置通道(101)的内部,所述内层尘杯(20)的外侧壁面与所述容置通道(101)的内壁面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内层尘杯(20)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内层尘杯(20)具有容尘腔(201)和与所述容尘腔(201)连通设置的出尘口(210);
当所述内层尘杯(20)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容置通道(101)的内壁面遮挡所述出尘口(210);
当所述内层尘杯(20)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出尘口(210)的至少一部分未被所述容置通道(101)的内壁面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尘杯(20)沿所述容置通道(101)的延伸方向滑动;或者
所述内层尘杯(20)与所述外层尘杯(10)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层尘杯(20)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内层尘杯(20)具有所述出尘口(210)的区域伸出至所述外层尘杯(10)的外侧,以使所述出尘口(210)裸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尘杯(10)具有排污口(102),
当所述内层尘杯(20)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排污口(102)与所述出尘口(210)错位设置;
当所述内层尘杯(20)由所述闭合位置切换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内层尘杯(20)相对于所述外层尘杯(10)转动或滑动,以所述排污口(102)与所述出尘口(210)对位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物收集装置还包括集尘组件(30),所述集尘组件(30)容置在所述容置通道(101)的内部,当所述内层尘杯(20)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内层尘杯(20)的端面封堵所述容置通道(101)的第一端的开口,且所述集尘组件(30)上远离所述集尘组件(30)的出风侧的一端与所述内层尘杯(20)的端面抵接;当所述内层尘杯(20)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集尘组件(30)上远离所述集尘组件(30)的出风侧的一端与所述内层尘杯(20)的端面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组件(30)包括:
集尘通道(310),所述集尘通道(310)的出风侧与所述容置通道(101)的第二端的开口连通;
过滤组件(320),所述过滤组件(320)设置在所述出风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物收集装置还包括密封件(40),所述密封件(40)设置在所述内层尘杯(20)的端面的周向凸缘与所述容置通道(101)的第一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尘杯(20)的外壁面和所述外层尘杯(10)的内壁面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导向凸筋(110),所述导向凸筋(110)沿所述容置通道(101)的延伸方向延伸,两者中的另一个上设置导向槽,所述导向凸筋(110)的至少一部分能在所述导向槽的内部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污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物收集装置还包括:
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外层尘杯(10)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层尘杯(20)连接,所述弹性组件为所述内层尘杯(20)由所述闭合位置切换至所述打开位置提供弹力;
止挡件(70),所述止挡件(70)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弹性组件止挡或脱离,以约束所述弹性组件或解除对所述弹性组件的约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
弹性件(50),所述弹性件(50)的一端与所述外层尘杯(10)连接,所述弹性件(50)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层尘杯(20)连接,所述弹性件(50)为所述内层尘杯(20)由所述闭合位置切换至所述打开位置提供弹力,所述止挡件(70)与所述外层尘杯(10)活动连接,所述止挡件(70)与所述弹性件(50)止挡或者脱离;
导向轴(60),所述导向轴(60)安装在所述内层尘杯(20)和/或所述外层尘杯(10)上,所述导向轴(60)沿所述容置通道(101)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弹性件(50)套设在所述导向轴(60)上,所述弹性件(50)朝向所述导向轴(60)的延伸方向伸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污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物收集装置还包括按钮(80),所述按钮(80)安装在所述外层尘杯(10)上,所述按钮(80)与所述止挡件(70)驱动连接,所述按钮(80)通过所述止挡件(70)限位所述弹性件(50)。
12.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污物收集装置。
CN202221041029.0U 2022-04-28 2022-04-28 污物收集装置和清洁设备 Active CN217744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1029.0U CN217744217U (zh) 2022-04-28 2022-04-28 污物收集装置和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1029.0U CN217744217U (zh) 2022-04-28 2022-04-28 污物收集装置和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4217U true CN217744217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3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1029.0U Active CN217744217U (zh) 2022-04-28 2022-04-28 污物收集装置和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4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20666B1 (en) Floor cleaner
CN211633145U (zh) 一种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CN217744217U (zh) 污物收集装置和清洁设备
CN214965153U (zh) 一种用于清洁的清扫装置
CN214511070U (zh) 一种用于平板拖把的清洁装置
CN113854897B (zh) 一种多通接头及清洁设备
CN216535106U (zh) 一种吸尘装置及清洁设备
CN114098535B (zh) 一种集污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219229733U (zh) 一种便于倒尘的卧式吸尘设备
CN215661113U (zh) 一种钻孔辅助装置
CN219126238U (zh) 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7118305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109723848A (zh) 一种不易堵塞的阀门设备
CN114245718B (zh) 洗地机
CN220704399U (zh) 地铁车站离壁沟清理装置
CN220529920U (zh) 一种盘刷及具有该盘刷的地刷模块、清洁机
CN213963244U (zh) 一种表面清洁器
CN218528619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7723381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吸头吸风结构
CN219218821U (zh) 一种环卫车
CN216907767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219048247U (zh) 一种清洁滚刷的清洁结构及扫地机器人
CN217610861U (zh) 一种拖地机
CN218312896U (zh) 一种高速抛光机用防溅装置
CN214564216U (zh) 无尘黑板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