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6238U - 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6238U
CN219126238U CN202320349233.7U CN202320349233U CN219126238U CN 219126238 U CN219126238 U CN 219126238U CN 202320349233 U CN202320349233 U CN 202320349233U CN 219126238 U CN219126238 U CN 219126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wage
cover plate
inlet pipe
sewage bu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492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李玉涛
邢靖宣
胡籍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492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6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6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6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地刷以及与地刷枢转连接的机身,机身上设有污水桶,污水桶内设有进污管,进污管下端与地刷连通以吸取污物,进污管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第一管部内壁面和第二管部内壁面围合形成进污流道,第二管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管部运动以使得至少所述进污管的部分内壁面暴露于外部环境中。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实现进污管内壁面的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清洁设备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一些表面清洁装置具有污水桶和地刷,地刷处吸取的污物通过进污管输运至污水桶的内腔中。在表面清洁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污水桶和进污管进行清洗,以保持内部洁净状态,避免污物在污水桶内壁及进污管处的积聚。
发明人了解到,相关技术方案中的表面清洁装置在清洗污水桶和进污管时存在下述不便:进污管为细长型结构,其内腔的直径较小,难以通过毛刷等工具清洁进污管的内壁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能够解决表面清洁装置中细长型进污管的内壁面难以清洁的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地刷以及与地刷枢转连接的机身,机身上设有污水桶,污水桶上设有进污管,进污管下端与地刷连通以吸取污物,进污管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第一管部内壁面和第二管部内壁面围合形成进污流道,第二管部能够相对于第一管部运动以使得至少进污管的部分内壁面暴露于外部环境中。
进一步的,污水桶的下端具有进污口,进污口处于污水桶下端面的中部,进污管包括引流段,引流段的下端与进污口连通,上端与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形成的进污流道连通。
进一步的,污水桶的下端具有进污口,进污口处于污水桶下端面的边缘,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围合成的进污管向下延伸至污水桶的下端并与进污口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管部至少包括设置于污水桶的凹槽,第二管部为盖板,盖板与污水桶活动连接并形成污水桶外侧壁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盖板处设有滑槽,污水桶外侧壁设有滑扣,或盖板处设有滑扣,污水桶外侧壁设有滑槽;盖板与污水桶通过滑扣和滑槽实现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盖板与污水桶外侧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盖板远离自身转动中心的一侧与污水桶外侧壁之间通过卡扣和卡槽连接;或,盖板远离自身转动中心的一侧与污水桶外侧壁之间通过磁铁吸合实现连接。
进一步的,引流段处于污水桶的内部,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处于污水桶的外部并形成独立段,独立段的下端与引流段连通,上端通过污水桶外侧壁处的通孔与污水桶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的,进污管凸出于污水桶的外部,机身上设有用于容纳进污管的容纳槽。
进一步的,第一管部至少包括设置在机身外壁面的内凹槽,内凹槽设置在机身朝向污水桶一侧的壁面处,污水桶外侧壁形成第二管部。
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中进污流道由第一管部内壁面和第二管部内壁面围合形成,第二管部能够相对于第一管部运动以使得至少进污管的部分内壁面暴露于外部环境中。这种设置方式使得进污管具有利用进污流道输送污物的工作状态以及至少使得进污管部分内壁面暴露于外部环境中的清洁状态,进污管能够通过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的运动在两种状态之间转换;当要清洁的内壁面暴露在外部时,便于利用毛刷或水流冲洗来清洁进污管的内壁面,避免细长型进污管内壁面不便清理的问题。
(2)本方案中在污水桶下端面的中部设置进污口,进污管包括引流段,利用引流段来连接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这种设置方式中,相对于传统表面清洁装置来说,污水桶处进污口的位置不变,不需要在机身等结构处重新设计与进污口对应的接口,减少了污水桶的适配难度。
(3)本方案中污水桶下端面边缘设置进污口,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围合成的进污管部分向下延伸至污水桶的下端并与进污口连通;这种设置方式便于减少或消除进污管在靠近进污口位置与污水桶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而不会因为间隙存在而在进污口处积蓄难以清洁的污物。
(4)本方案中第一管部至少包括设置于污水桶的凹槽,盖板作为第二管部并与污水桶活动连接并形成污水桶外侧壁的一部分;这种设置方式中利用污水桶的外侧壁参与形成第一管部,减少或者消除了进污管与污水桶内壁之间的间隙,减少因为间隙存在而在污水桶内积蓄难以清洁污物的概率。
(5)本方案中在采用盖板与污水桶外侧壁处凹槽参与形成进污管的情况下,盖板与污水桶外侧壁采用滑扣与滑槽实现滑动连接,便于实现盖板与污水桶外侧壁的可拆卸安装,便于实现凹槽部分的进污管能够在上述输送污物的工作状态以及清洁状态之间进行快速转换,降低进污管在凹槽部分的清洁难度。
(6)本方案中盖板与污水桶外侧壁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便于通过盖板的转动实现凹槽部分的进污管在上述输送污物的工作状态以及清洁状态之间进行快速转换,降低进污管在凹槽部分的清洁难度。
(7)在盖板与污水桶外侧壁转动连接的基础上,本方案为了实现盖板转动到设定位置后的定位,在盖板远离自身转动中心的一侧通过卡扣或卡槽连接,或者通过磁铁吸合实现连接;这种设置方式中,盖板与污水桶外侧壁之间不会完全脱离接触,在清理完毕凹槽及盖板后,不需要重新实现盖板与污水桶外侧壁之间的定位。
(8)本方案中在进污口处于污水桶下端中部的情况下,引流段处于污水桶内部,独立段处于污水桶外部并形成独立段,独立段下端与引流段连通;这种设置方式中,独立段脱离污水桶的外侧壁的结构设置使其便于独立拆装;同时,独立段与污水桶之间不存在间隙,不会因间隙存在而积蓄污物。
(9)本方案中在进污口处于污水桶下端外边缘的情况下,使得进污管整体凸出于污水桶外部,便于实现进污管整体的拆装,降低进污管内壁的清洁难度;进污管处于污水桶外部,完全消除了进污管与污水桶内壁间的间隙,不会因为间隙而积蓄污物;同时进污管不占用污水桶内部空间,便于增加污水桶内部空间的容积。
(10)本方案中第一管部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身外壁面的内凹槽,将污水桶外侧壁的部分结构作为第二管部;这种设置方式中利用机身和污水桶的外壁面参与形成进污管,在将污水桶从机身处拆除时,能够直接暴露内凹槽和污水桶中参与形成进污管的外壁面,省略了额外拆装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的工序,节省了用户的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污水桶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污水桶的轴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污水桶去除盖板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污水桶外侧壁处设置限位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盖板与凹槽配合时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污水桶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部分的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污水桶的轴测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污水桶处盖板打开后的轴测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盖板通过卡槽和卡扣定位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污水桶处盖板打开后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盖板与污水桶通过磁铁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污水桶相对于机身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机身处设置内凹槽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污水桶处设置第三密封垫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进污管整体处于污水桶外部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进污管部分处于污水桶外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污水桶;2、第二管部;3、第一管部;4、引流段;5、进污流道;6、进污管;7、机身;8、进污口;
101、凹槽;102、限位块;103、第一轴座;104、转轴;105、卡槽;
201、第一扣手;202、滑扣;203、第二扣手;204、第二轴座;205、卡扣;206、第二密封垫;207、磁铁;208、第三密封垫;209、第一密封垫;
301、缩径段;601、内腔段;602、独立段;701、内凹槽;702、进口段。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该优选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6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地刷以及与地刷枢转连接的机身7,机身7上设有污水桶1,污水桶1内设有进污管6,进污管6下端与地刷连通以吸取污物。此处的表面清洁装置可以为手持式表面清洁装置,例如电动拖把和洗地机等;也可以为自移动式表面清洁装置,例如扫地机器人等。地刷在被清洁的表面移动,地刷处的吸污进口通过负压吸取固液混合的污物,然后污物从地刷处输运至进污管6的下端并沿进污管6输送,进污管6将污物输送至污水桶1中。可选的,在一些表面清洁装置中进污管6的上套设有连通固液分离器,经过固液分离器对污物进行过滤,使得固体污物留存在固液分离器内腔,污液流入污水桶1内壁面与固液分离器外壁之间的腔体中。
进污管6一般为内径尺寸较小的细长型结构,在表面清洁装置长时间使用后,进污管6的内壁面容易积蓄吸附性强的残余污物。细长型的进污管6难以利用毛刷清洁,也不便于引入高压水清洗;进污管6内壁面残余的污物容易进一步变质并散发异味,影响使用者的操作体验;另外残余的污物也容易堵塞进污管6,影响污物从地刷向污水桶1输送的过程。
对于表面清洁装置来说,进污管路包括污水桶部分、地刷部分和从地刷延伸至机身的部分,这三部分的进污管路相互连通;本方案中的进污管6仅是包括污水桶1部分。
为了便于实现进污管6的清洁,本实施例中进污管6包括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第一管部3内壁面和第二管部2内壁面围合形成进污流道5,第二管部2能够相对于第一管部3运动以使得至少进污管6的部分内壁面暴露于外部环境中。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完成拼接,第一管部3内壁面和第二管部2内壁面围合成进污流道5后的状态定义为工作状态。将第二管部2相对于第一管部3打开,以使得至少部分进污管6内壁面暴露于外部环境的状态定义为清洁状态。即通过第二管部2相对于第一管部3的运动,使得进污管6在不同时间能够分别处于不同的状态,互不影响。当要清洁的内壁面能够暴露在外部,便于利用毛刷、清洁布或水流冲洗来清洁进污管6的内壁面。
一些实施例中,污水桶1处的进污管6仅包括可拆分段,可拆分段由上述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拼接形成;即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沿进污管6长度方向的尺寸都与进污管6相同,当第二管部2相对于第一管部3运动以使得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相对打开后,进污管6的所有内壁面都暴露在外部环境中以待清洁。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污水桶1处的进污管6由可拆分段和不可拆分段由端部连接组成,可拆分段同样由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拼接形成,不可拆分段的内壁面不能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沿进污管6长度方向: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扣合形成的进污通道的长度小于进污管6的长度,以使至少部分进污管6的内壁面暴露于外部环境中方便用户清洁,不可拆分段设置于机身7或污水桶1内保证进污管6与地刷的对接稳定性。不可拆分段的尺寸相对于进污管6整体长度尺寸占比较小,即其虽然内径较小,但长度尺寸也较小,清洁较为方便。
本实施例中,进污管6设于污水桶1上,在污水桶1上设有进污口8,该进污口8用于连通进污管6的下端以及地刷处延伸出的进污管道。进污口8设于污水桶1的下端面处,现有产品的设计方案中,进污口设于污水桶下端面的中部(也就是污水桶下端面除了边缘之外的位置),方便用户使用工具清洗机身7处的吸污口及相应的管路。进污管6处于污水桶1内部且为直管,位于污水桶1中部的进污口8和与其连通的进污管6与污水桶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容易在间隙积蓄污物。当需要减少或消除上述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组成的可拆分段与污水桶1内壁之间的间隙时,在进污口8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不便于连通进污口8和可拆分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形成的进污流道设于污水桶1边缘,第一管部3或第二管部2形成污水桶1侧壁的一部分。使进污管6至少部分与污水桶1的侧壁之间存在较大的容纳空间,方便用户对污水桶1内腔进行清洁清洗。在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形成的可拆分段与进污口8之间设置引流段4,该引流段4为不可拆分段,引流段4的下端与进污口8连通,上端与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形成的进污流道5连通。如图1和图21所示,此时的引流段4为弧状弯管。引流段4可以与第一管部3或第二管部2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制造后密封连接;进污口8在污水桶1下端面的位置不影响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所形成的可拆分段的在污水桶1上的位置调整。
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可以将进污口8设于污水桶1下端面的边缘处,此时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围合成的进污管6向下延伸至污水桶1的下端并与进污口8连通,此时能够省略引流段4的使用。
本实施例中进污管6可以是一个完全独立存在的管体,其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方形又或者椭圆形。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进污管6可以由机身7或者污水桶1中的一个或两个参与围合形成,此时进污管6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管件,但是其仍具有进污流道5,能够完成进污管6所需要的输送污物的功能。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管部3至少包括设置在污水桶1的凹槽101,第二管部2为盖板,盖板与污水桶1活动连接并形成污水桶1外侧壁的一部分。第一管部3为污水桶1外侧壁朝向污水桶1一侧内凹而形成的凹槽101,当盖板封堵于凹槽101在污水桶1外侧壁的槽口后,能够在该部分围合形成进污流道5。在采用凹槽101作为第一管部3时,进污管6在凹槽101部位不会与污水桶1内壁面之间形成间隙,进而减少了间隙处积聚污物的数量。可选的,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图1中所示出的进污管6,其沿竖向可以划分为三段式结构,即第一管部3的上端和下端都与不可拆分段连接。
具体的,此时的凹槽10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则进污流道5为半圆形流道;与之适配的,不可拆分段的横截面也为半圆形。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凹槽101也可以为方形等其他形状,不可拆分段能够与凹槽101处的可拆分段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进污流道5即可。
上述提及第二管部2能够相对于第一管部3运动以使得至少进污管6的部分内壁面暴露于外部环境中。为了实现该目的,第二管部2与第一管部3之间的连接关系具有两种:其一是第二管部2与第一管部3可拆卸连接,当第二管部2从第一管部3处拆除时,第二管部2及第一管部3中相对设置的内壁面被暴露;其二是第二管部2与第一管部3一直保持连接关系,仅是通过第二管部2相对于第一管部3的运动使得二者中相对设置的内壁面被暴露。
如图7-图8所示,当第一管部3在下端连接引流段4时,下端的引流段4设计成弧形结构,使利用引流段4连接污水桶1下端的进污口8以及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组成的可拆分段,此时进污口8在污水桶1底部位置不变,引流段4设计成弧形结构使得进污管6在直径上有变化,进污管6在和机身7中相应管路接触的部分直径小,然后向上延伸后直径变大。进污管6在与机身7连接处直径较小的一段形成缩径段301,该缩径段301的内径小于其沿输送方向进污管6相应部分的内径,同时也小于机身7中与其连接的相应管路的内径;利用拉法尔原理,流体在经过直径大的管路后经过直径较小的管路再流经直径大的管路时,在直径较小的区域流体会加速。缩径段301的设置能够避免传统表面清洁装置在污水桶1和机身7连接密封的位置经常因为有密封连接存在间隙流体产生滞留,脏污藏在密封连接位置。
作为其中一种盖板与污水桶1的具体连接方式,盖板与污水桶1外侧壁滑动连接,并实现盖板与污水桶1外侧壁的可拆卸安装。具体的,盖板处设有滑槽,污水桶1外侧壁设有滑扣202;或盖板处设有滑扣202,污水桶1外侧壁设有滑槽;盖板与污水桶1通过滑扣202和滑槽实现滑动连接。
如图2-图6所述,盖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相应的滑扣202,在污水桶1外侧壁处固定设置多个限位块102,限位块102与污水桶1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上述的滑槽,该滑槽能够容纳限位块102。在使用时,将盖板覆盖至凹槽101处,此时滑扣202与滑槽相对于污水桶1内腔的距离相同,然后沿污水桶1长度方向推动盖板,使得盖板能够滑动至滑槽中,进而实现盖板与污水桶1的滑动连接。
具体地,为了实现盖板与污水桶1之间的密封,在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密封垫209,该第一密封垫209沿盖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密封垫209处于盖板(即第二管部2)和污水桶1(即第一管部3)的配合面之间。进一步的,第一密封垫209具有弹性,在安装盖板时需要操作人员向着污水桶1内腔的方向压紧盖板;当盖板处的滑扣202进入滑槽后,该第一密封垫209的弹力使得滑扣202沿远离污水桶1内腔的方向压紧滑槽的侧壁,使得滑扣202与滑槽之间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阻碍滑扣202从滑槽中脱出,使得盖板稳固的封堵在凹槽101的槽口处。
为了便于向盖板施加沿污水桶1长度方向的推力,进而使得滑扣202进入滑槽中,盖板的外侧面处设置第一扣手201。这种设置方式中当滑扣202与滑槽配合时,盖板与污水桶1外侧壁之间保持滑动连接的状态,使得盖板只能够相对于污水桶1滑动,当滑扣202与滑槽保持接触时,限制盖板沿远离凹槽101的方向直接脱离;当滑扣202与滑槽通过滑动脱离接触时,盖板与污水桶1之间脱离滑动连接的限制,盖板直接从污水桶1外侧壁处脱离,进而使得盖板与凹槽101相应的内壁面均暴露在外部环境中,以便于清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设置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盖板与污水桶1外侧壁的连接方式不同。
如图9-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盖板与污水桶1外侧壁转动连接。这种设置方式中盖板与污水桶1外侧壁之间不会完全脱离接触,在清理完毕凹槽101及盖板后,不需要重新实现盖板与污水桶1外侧壁之间的定位。
具体地,在污水桶1外侧壁处设置第一轴座103,第一轴座103中设置转轴104,第一轴座10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在盖板的一个侧边处设置与第一轴座103适配的第二轴座204,第一轴座103和第二轴座204中分别具有轴孔且二者的轴孔同轴设置。第二轴座204依次穿过第一轴座103和第二轴座204中的轴孔后,实现盖板与污水桶1外侧壁的转动连接。
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污水桶1外侧壁与盖板之前也可以采用合页等其他方式实现转动连接,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设置。
如图13-图15所示,当盖板与污水桶1外侧壁转动连接时,为了实现盖板封堵凹槽101后的定位:在其中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中,盖板远离自身转动中心的一侧与污水桶1外侧壁之间通过卡扣205和卡槽105连接。即在盖板处设置卡扣205,污水桶1外侧壁处设置卡槽105,反之亦可。卡扣205与卡槽105的具体结构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卡扣205安装至卡槽105后能够锁止与解锁即可。
如图16所示,在另外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中,盖板远离自身转动中心的一侧与污水桶1外侧壁之间通过磁铁207吸合实现连接。具体地,可以在盖板与污水桶1外侧壁处分别安装磁铁207;也可以在二者的其中一个位置安装磁体,另一个位置安装磁性金属块。磁铁207所实现的磁性吸附不是固定连接,但是本实施例中只要保证盖板受到的拉力小于磁力的情况下,盖板不会相对于污水桶1外侧壁打开即可。
为了向盖板施加压力或者拉力,以使得盖板相对于污水桶1外侧壁转动,在盖板远离自身转动中心的侧边处设置第二扣手203。
为了实现盖板与污水桶1外侧壁之间的密封,在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密封垫206,该第二密封垫206沿盖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密封垫206处于盖板和污水桶1外侧壁之间。此处第二密封垫206为弧形面而非垂直面密封,减小硅胶密封的压力,避开用很大的磁铁207才能达到吸力要求,用户打开盖板时力过大;同时弧面在进气管道内部吸风时,管子内部时负压,使硅胶越吸越紧,实现可靠的密封。
实施例3
如图17-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第一管部3至少包括设置在机身7外壁面的内凹槽701,内凹槽701设置在机身7朝向污水桶1一侧的壁面处,污水桶1外侧壁形成第二管部2。在将污水桶1从机身7处拆除时,能够直接暴露内凹槽701和污水桶1中参与形成进污管6的外壁面,省略了额外拆装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的工序,节省了用户的操作时间。
具体的,在机身7下端具有一个进口段702,该进口段702下端与地刷的污物出口连通,进口段702的上端与进污管6连通。此处内凹槽701沿输送方向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或者方形等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与进口段702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进污流道5即可。
本实施例中,污水桶1与机身7接触的外侧壁用来封堵内凹槽701,为了实现污水桶1外侧壁与机身7处内凹槽701的密封连接,如图20所示,在污水桶1外侧壁处设置第三密封垫208。
实施例4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在进污口8设置污水桶1下端面边缘的情况下,进污管6向外凸出于污水桶1的外部,机身7上设有用于容纳进污管6的容纳槽。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减少或者避免进污管6对于污水桶1内部空间的占用,进污管6位于污水桶1外侧壁处的部分能够相对于污水桶1独立的拆装,在不打开污水桶1内腔的情况下,能够完成进污管6在污水桶1外侧部分的清洁,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时间。
当进污管6全部结构都位于污水桶1外侧壁并相对于外侧壁向外凸出时,进污管6整体处于污水桶1的外部。此时便于将进污管6的整体由第一管部3和第二管部2组合形成,便于将进污管6的内壁面全部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提高进污管6内壁面的清洁效率。同时进污管6整体处于污水桶1外部,进污管6与污水桶1内壁面之间的间隙被消除,解决了间隙处污物难以清理的问题。
实施例5
如图21所示,当污水桶1下端面的中部具有进污口8时,进污管6只有部分结构位于污水桶1外部并相对于外侧壁向外凸出,进污管6下端与进污口8连通,进污管6包括处于污水桶1内腔的内腔段601(即为上述实施例1中的引流段4)和处于污水桶1外部的独立段602,独立段602与内腔段601连通。这种设置方式中,在独立段602处于污水桶1外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利用内腔段601去连通污水桶1下端的进污口8,进而不需要针对性在机身7等结构处重新设计与进污口8对应的接口,使得机身7处相应管路的接口靠近机身7的中轴线,方便清洁。独立段602脱离污水桶1的外侧壁的结构设置使其便于独立拆装;同时,独立段602与污水桶1之间不存在间隙,不会因间隙存在而积蓄污物。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优选实施例。在不偏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地刷以及与地刷枢转连接的机身,所述机身上设有污水桶,所述污水桶上设有进污管,所述进污管下端与地刷连通以吸取污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污管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内壁面和第二管部内壁面围合形成进污流道,所述第二管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管部运动以使得至少所述进污管的部分内壁面暴露于外部环境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桶的下端具有进污口,所述进污口处于所述污水桶下端面的中部,所述进污管包括引流段,所述引流段的下端与所述进污口连通,上端与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形成的进污流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桶的下端具有进污口,所述进污口处于所述污水桶下端面的边缘,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围合成的进污管向下延伸至所述污水桶的下端并与所述进污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至少包括设置于污水桶的凹槽,所述第二管部为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污水桶活动连接并形成污水桶外侧壁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处设有滑槽,所述污水桶外侧壁设有滑扣,或所述盖板处设有滑扣,所述污水桶外侧壁设有滑槽;所述盖板与污水桶通过所述滑扣和滑槽实现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污水桶外侧壁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远离自身转动中心的一侧与所述污水桶外侧壁之间通过卡扣和卡槽连接;或,所述盖板远离自身转动中心的一侧与所述污水桶外侧壁之间通过磁铁吸合实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段处于所述污水桶的内部,所述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处于所述污水桶的外部并形成独立段,所述独立段的下端与所述引流段连通,上端通过所述污水桶外侧壁处的通孔与所述污水桶的内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污管凸出于所述污水桶的外部,所述机身上设有用于容纳进污管的容纳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身外壁面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设置在所述机身朝向所述污水桶一侧的壁面处,所述污水桶外侧壁形成所述第二管部。
CN202320349233.7U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 Active CN219126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9233.7U CN219126238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9233.7U CN219126238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6238U true CN219126238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59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49233.7U Active CN219126238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6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93946A (zh) 一种底座及机器人基站
WO2023024709A1 (zh) 一种拖扫一体清洁设备
WO2023010943A1 (zh) 水箱、过滤器、转接头、基站及清洗系统
CN211093813U (zh) 一种地板清洗装置
CN219126238U (zh) 一种具有易清洗进污管的表面清洁装置
TWI809524B (zh) 吸塵器停靠站
CN214259223U (zh) 一种底座及机器人基站
WO2021103691A1 (zh) 挤水式滚筒清洁设备
WO2024012139A1 (zh) 清洁机器人系统
KR100519966B1 (ko) 청소기의 호스 연결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습건식진공청소기
CN214632021U (zh) 一种多功能双刷洗地机
CN216020869U (zh) 一种排污效果好的清洁机器人基站
CN215899556U (zh) 一种污水桶、分离结构、洗地组件及洗地机
CN213787152U (zh) 清洁设备
CN219846418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污水箱及清洁机
CN218870156U (zh) 清洁设备
CN220713832U (zh) 扫地机基站
CN217118305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9846366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7744217U (zh) 污物收集装置和清洁设备
CN220141578U (zh) 扫地机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8338378U (zh) 一种基于洗地机基站的自动排污机构
CN216091599U (zh) 一种冲吸式口护吸痰管
CN218044979U (zh) 一种洗地机
CN219920975U (zh) 一种基站及清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