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6366U -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6366U
CN219846366U CN202321374487.0U CN202321374487U CN219846366U CN 219846366 U CN219846366 U CN 219846366U CN 202321374487 U CN202321374487 U CN 202321374487U CN 219846366 U CN219846366 U CN 219846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sewage
airflow
water tank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44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王丽军
王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44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6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6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6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地刷、机身、供液组件和集污组件,集污组件包括集污风机、污水桶、吸污通道,机身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机身上设有第一气流口和第二气流口,第一气流口的面积大于第二气流口的面积且第二气流口相对于第一气流口靠前设置,污水桶设有通风口,污水桶具有在机身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使通风口与第一气流口对接连通的第一位置和在机身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使通风口与第二气流口对接连通的第二位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机身的高度大大降低,使机身可以带动地刷进入低矮区域内进行清洁,合理扩大装置的清洁范围,集污风机仍能稳定工作实现集污目的,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些清洁设备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类清洁设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人们的居住体验。现有的手持式表面清洁机一般包括机身、地刷、供液组件和集污组件,地刷设置由电机驱动的清洁件,供液组件用于向清洁件供液使清洁件可以吸液润湿后对待清洁面进行湿擦,集污组件用于将地刷底部的脏污和清洁件被刮板刮落的脏污吸入污水桶中。机身和地刷枢接在一起,机身可相对于地刷前后转动,由于集污风机和污水桶都设置在机身上,为了避免污水桶内的液体流向集污风机导致集污风机受损的情况,机身向后转动的角度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机身向后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的高度较高,导致机身无法带动地刷进入床底、柜底、沙发底等低矮区域内进行清洁,手持式表面清洁机的清洁范围受到较大限制,不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根据机身的工作状态调整污水桶的位置使通风口与机身上的第一气流口或第二气流口对接连通,使装置在机身向后躺倒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仍能实现集污目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包括设有清洁件和吸污口的地刷、与地刷枢接的机身、用于向清洁件供液的供液组件和用于收集脏污的集污组件,集污组件包括用于提供吸力的集污风机、可拆卸设于机身上的污水桶、用于连通吸污口与污水桶的吸污通道,所述机身具有直立的第一工作状态和向后躺倒的第二工作状态,机身上设有通过气流通道与集污风机连通的第一气流口和第二气流口,第一气流口的面积大于第二气流口的面积且第二气流口相对于第一气流口靠前设置,污水桶设有与第一气流口或第二气流口对接连通的通风口,污水桶具有在机身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使通风口与第一气流口对接连通的第一位置和在机身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使通风口与第二气流口对接连通的第二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流口与第二气流口设于机身的同一高度处。
优选的,所述污水桶设有围绕通风口向外凸出的凸环,处于第一位置的污水桶使凸环插入第一气流口内,处于第二位置的污水桶使第二气流口伸入凸环内。
优选的,所述污水桶设有与第一气流口配合的第一密封件和与第二气流口配合的第二密封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污水桶使第二密封件封闭第二气流口,处于第二位置的污水桶使第一密封件封闭第一气流口。
优选的,所述污水桶可拆卸设于机身的后侧,机身设有向后凸出的凸出部,第一气流口设于凸出部的侧壁上,第二气流口设于机身的后壁上。
优选的,处于第二位置的所述污水桶的后表面与凸出部的后表面对齐设置;或者,处于第二位置的所述污水桶的后表面相对于凸出部的后表面靠前设置。
优选的,所述供液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机身后侧的净水箱,安装于机身后侧的净水箱和污水桶分别位于凸出部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凸出部的后壁、污水桶中与通风口相对的侧壁、污水箱的后壁三者中的至少一处设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污水桶可拆卸设于机身的前侧,机身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出部,第一气流口设于机身的前壁上,第二气流口设于凸出部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供液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机身前侧的净水箱,安装于机身前侧的净水箱和污水桶分别位于凸出部的左右两侧;和/或,所述机身的后壁设有滚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面清洁装置,机身上设有面积不同的第一气流口和第二气流口,污水桶上设置可与两个气流口对接连通的通风口。机身处于直立的第一工作状态时,污水桶处于第一位置,此时,污水桶上的通风口与第一气流口对接连通,由于第一气流口的面积较大,第一气流口处的气流流量较大,相应的,集污风机提供吸力形成的集污气流的强度较大,可以很好满足机身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集污要求。机身处于向后躺倒的第二工作状态时,污水桶处于第二位置,此时,污水桶上的通风口与第二气流口对接连通,由于第二气流口的面积较小,第二气流口处的气流流量较小,集污风机提供吸力形成的集污气流的强度相应减小,但由于污水桶随机身向后躺倒使脏污流入污水桶内的运动高度大大减小,吸污口处的脏污仍可以在集污气流的作用下顺利流入污水桶内,满足机身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集污要求。另外,由于第二气流口相对于第一气流口靠前设置,当污水桶随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机身向后躺倒时,污水桶内的液体与第二气流口之间的高度差较大,可以避免污水桶内的液体自通风口溅入第二气流口内并随气流流向集污风机,可以在机身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提高集污风机的工作性能稳定性,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机身的高度大大降低,机身可以带动地刷进入床底、柜底、沙发底等低矮区域内进行清洁,合理扩大装置的清洁范围,且集污风机在机身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仍能稳定工作实现集污目的,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第一气流口与第二气流口优选的设于机身的同一高度处,便于降低污水桶上的通风口与第一气流口或第二气流口对接连通时的配合难度,处于第一位置的污水桶和处于第二位置的污水桶相对于机身的安装高度一致,使污水桶在两种位置情况下均能通过与机身配合受到有效的竖向支撑作用和限位作用,保证污水桶在处于两种不同位置时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集污组件在机身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的集污稳定性。
3、污水桶处于第一位置时,凸环插入第一气流口内,实现通风口与第一气流口之间的对接连通。污水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气流口伸入凸环内,实现通风口与第二气流口之间的对接连通。合理设置凸环分别与两个气流口的配合方式,使通风口满足可以与两个气流口分别对接连通的结构要求。
4、污水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密封件封闭第二气流口,集污风机提供吸力形成的集污气流只经过第一气流口流向气流通道,第二气流口处无法形成流动的气流,可以合理提高集污气流的强度,有利于提高机身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集污效果。污水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密封件封闭第一气流口,集污风机提供吸力形成的集污气流只经过第二气流口流向气流通道,第一气流口处无法形成流动的气流,可以提高集污气流的强度,有利于提高机身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集污效果。
5、污水桶可以安装于机身的后侧,此时,第一气流口优选设于凸出部的侧壁上,第二气流口优选设于机身的后壁上,根据污水桶相对于机身的具体安装位置合理设置第一气流口与第二气流口的具体设置位置,使第二气流口可以相对于第一气流口靠前设置。
6、污水桶处于第二位置时,污水桶的后表面与凸出部的后表面对齐设置,或者,污水桶的后表面相对于凸出部的后表面靠前设置,避免污水桶在随第二工作状态的机身向后躺倒时率先与待清洁面接触导致机身无法继续向后转动并躺倒到位的情况,保证机身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可以向后转动并躺倒到位。
7、安装于机身上的净水箱和污水桶分别位于凸出部的左右两侧,合理设置净水箱和污水桶安装于机身上时的相对位置,可以提高机身在装置工作时的左右重量平衡性,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操作手感。
8、凸出部的后壁、污水桶的侧壁、污水箱的后壁三者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滚轮,机身向后躺倒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滚轮可以与待清洁面接触并支撑机身,降低用户在机身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需要施加的作用力,有利于降低用户在机身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操作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9、污水桶可以安装于机身的前侧,此时,第一气流口优选设于机身的前壁上,第二气流口优选设于凸出部的侧壁上,根据污水桶相对于机身的具体安装位置合理设置第一气流口与第二气流口的具体设置位置,使第二气流口可以相对于第一气流口靠前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表面清洁装置在污水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表面清洁装置在污水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地刷的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供液组件的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集污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机身沿垂直于高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污水桶沿垂直于高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一中污水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中机身与处于第一位置的污水桶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一中机身与处于第二位置的污水桶的配合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一中表面清洁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分别转动至前、后极限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一中表面清洁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分别转动至最高位置、最低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二中机身与处于第二位置的污水桶的配合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三中污水桶拆离于机身时的示意图。
图中,100-地刷,110-清洁件,120-吸污口,130-地刷主体,140-前盖,150-刮板,160-地刮,170-辊刷腔,200-机身,210-凸出部,220-避让槽,300-供液组件,310-净水箱,320-供液管路,330-水泵,340-分水件,341-出水孔,410-集污风机,420-污水桶,420a-长边侧壁,420b-短边侧壁,421-通风口,422-桶体,423-桶盖,424-进污管,425-连通口,426-进污口,427-凸环,430-吸污通道,440-气流通道,450-第一气流口,460-第二气流口,471-第一密封圈,472-第二密封圈,481-第一密封件,482-第二密封件,500-把手杆,600-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包括设有清洁件110和吸污口120的地刷100、与地刷100枢接的机身200、用于向清洁件110供液的供液组件300和用于收集脏污的集污组件,集污组件包括用于提供吸力的集污风机410、可拆卸设于机身200上的污水桶420、用于连通吸污口120与污水桶420的吸污通道430。机身200具有直立的第一工作状态和躺倒的第二工作状态,机身200上设有通过气流通道440与集污风机410连通的第一气流口450和第二气流口460,第一气流口450的面积大于第二气流口460的面积且第二气流口460相对于第一气流口450靠前设置,污水桶420设有与第一气流口450或第二气流口460对接连通的通风口421,污水桶420具有在机身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使通风口421与第一气流口450对接连通的第一位置和在机身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使通风口421与第二气流口460对接连通的第二位置。
机身200处于直立的第一工作状态时,污水桶420处于第一位置,此时,污水桶420上的通风口421与第一气流口450对接连通,由于第一气流口450的面积较大,第一气流口450处的气流流量较大,相应的,集污风机410提供吸力形成的集污气流的强度较大,可以很好满足机身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集污要求。机身200处于向后躺倒的第二工作状态时,污水桶420处于第二位置,此时,污水桶420上的通风口421与第二气流口460对接连通,由于第二气流口460的面积较小,第二气流口460处的气流流量较小,集污风机410提供吸力形成的集污气流的强度相应减小,但由于污水桶420随机身200向后躺倒使脏污流入污水桶420内的运动高度大大减小,吸污口120处的脏污仍可以在集污气流的作用下顺利流入污水桶420内,满足机身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集污要求。另外,由于第二气流口460相对于第一气流口450靠前设置,当污水桶420随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机身200向后躺倒时,污水桶420内的液体与第二气流口460之间的高度差较大,可以避免污水桶420内的液体自通风口421溅入第二气流口460内跟随气流流向集污风机410,可以在机身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提高集污风机410的工作性能稳定性,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机身200的高度大大降低,机身200可以带动地刷100进入床底、柜底、沙发底等低矮区域内进行清洁,合理扩大装置的清洁范围,且集污风机410在机身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仍能稳定工作实现集污目的,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图2、图3,本实施例中,机身200的底端与地刷100的后侧枢接,地刷100包括地刷主体130和前盖140,前盖140可拆卸安装于地刷主体130的前侧。前盖140安装于地刷主体130的前侧时,前盖140与地刷主体130配合形成有辊刷腔170,清洁件110可拆卸安装于辊刷腔170内。地刷主体130内设有用于驱动清洁件110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减速结构,电机通过减速结构驱动清洁件110转动,转动的清洁件110可以擦拭待清洁面。吸污口120设于地刷主体130上,吸污口120位于辊刷腔170的后方且与辊刷腔170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清洁件110可以采用现有的单辊刷结构或双辊刷结构或履带式拖布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4,供液组件300包括净水箱310、供液管路320、水泵330和分水件340,净水箱310可拆卸安装于机身200上,分水件340设于地刷主体130的前侧且位于辊刷腔170的后方,分水件340的前壁上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出水孔341,供液管路320的一端与净水箱310可拆卸对接配合,供液管路320的另一端与分水件340的进水孔对接连通,水泵330设于供液管路320上。净水箱310内的液体可以在水泵330的抽送作用下通过供液管路320流向分水件340,流入分水件340的液体自出水孔341流出并被清洁件110吸收,使清洁件110可以吸液润湿。可以理解的是,分水件34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3,为了提高清洁效果,地刷主体130的前侧设有位于分水件340底部且位于吸污口120上方的刮板150,刮板150的前端伸入辊刷腔170内且与清洁件110过盈接触。装置工作时,刮板150对转动的清洁件110进行刮擦,清洁件110被刮板150刮落的脏污向下落在吸污口120处。地刷主体130的前侧还设有位于吸污口120下方的地刮160,地刮160具有弹性且底侧与待清洁面过盈接触。地刷100移动时,地刮160对待清洁面进行刮扫且脏污堆积在吸污口120处。
结合图5,集污风机410和气流通道440设于机身200内,第一气流口450和第二气流口460设于气流通道440的进风端,气流通道440的出风端与集污风机410的进风口连通。可以理解的是,表面清洁装置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手持式动力源组件,集污风机410作为手持式动力源组件的组成构件,手持式动力源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机身200上,自机身200拆离的手持式动力源组件可以另接尘杯用于实现集尘功能。
为了使污水桶420的通风口421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分别与第一气流口450或第二气流口460对接连通,第一气流口450与第二气流口460设于机身200的同一高度处,降低污水桶420上的通风口421与第一气流口450或第二气流口460对接连通时的配合难度,处于第一位置的污水桶420和处于第二位置的污水桶420相对于机身200的安装高度一致,使污水桶420在两种情况下均能通过与机身200配合受到有效的竖向支撑作用和限位作用,保证污水桶420在处于两种不同位置时的结构稳定性。结合图6,本实施例中,污水桶420可拆卸安装于机身200的后侧,机身200设有向后凸出的凸出部210,第一气流口450设于凸出部210面向污水桶420的一侧侧壁上,第二气流口460设于机身200的后壁上,使第二气流口460位于第一气流口450的前侧,第一气流口450和第二气流口460两者中心点的高度一致。
结合图7,为了使通风口421满足可以分别与两个气流口对接连通的结构要求,污水桶420设有围绕通风口421向外凸出的凸环427,处于第一位置的污水桶420使凸环427插入第一气流口450内,处于第二位置的污水桶420使第二气流口460伸入凸环427内。本实施例中,第一气流口450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密封圈471,污水桶420处于第一位置时,凸环427插入第一气流口450内且通过第一密封圈471实现通风口421与第一气流口450之间的密封对接连通。机身200的后壁设有一圈位于第二气流口460外周且供凸环427插入的避让槽220,避让槽220的内周壁上设有位于第二气流口460外周的第二密封圈472,污水桶420处于第二位置时,凸环427插入避让槽220内且通过第二密封圈472实现通风口421与第二气流口460之间的密封对接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流口450与第二气流口460的面积比约为1.5,保证通风口421在与第一气流口450对接连通时的气流流量可以大于与第二气流口460对接连通时的气流流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气流口450与第二气流口460的面积比也可以设置为1.2、1.3、1.4、1.7、2等合理的大小。
结合图6、图7,为了便于用户辨认污水桶420处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凸出部210与机身200的后壁结合形成与污水桶420配合的直角形凹腔,污水桶420沿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与直角形凹腔配合的矩形,污水桶4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长边侧壁420a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短边侧壁420b,通风口421设于污水桶420的一个长边侧壁420a上。可以理解的是,污水桶420沿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设置成圆角矩形。
结合图7、图8,为了保证集污强度,污水桶420设有与第一气流口450配合的第一密封件481和与第二气流口460配合的第二密封件482,处于第一位置的污水桶420使第二密封件482封闭第二气流口460,处于第二位置的污水桶420使第一密封件481封闭第一气流口450。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481和第二密封件482分别设于污水桶420的两个短边侧壁420b上,两个密封件均采用密封塞。
结合图9,污水桶420处于第一位置时,污水桶420的长边侧壁420a沿前后方向设置,凸环427插入第一气流口450内使通风口421与第一气流口450对接连通,第二密封件482塞入第二气流口460内并堵住第二气流口460,污水桶420的后表面向后凸出于凸出部210的后表面,避免机身200自第一工作状态向后转动躺倒至第二工作状态,集污风机410提供吸力形成的集污气流只经过第一气流口450流向气流通道440,第二气流口460处无法形成流动的气流。
结合图10,污水桶420处于第二位置时,污水桶420的长边侧壁420a沿左右方向设置,凸环427插入避让槽220内使通风口421与第二气流口460对接连通,第一密封件481塞入第一气流口450内并堵住第一气流口450,污水桶420的后表面与凸出部210的后表面对齐,避免污水桶420对机身200的转动造成干涉,使机身200可以顺利向后转动至第二工作状态,集污风机410提供吸力形成的集污气流只经过第二气流口460流向气流通道440,第一气流口450处无法形成流动的气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件481和第二密封件482也可以采用密封垫片,第二密封垫片在污水桶420处于第一位置时贴触于机身200的后壁以封闭第二气流口460,第一密封垫片在污水桶420处于第二位置时贴触于凸出部210的侧壁以封闭第一气流口450。
结合图8,污水桶420包括桶体422和用于盖合桶体422的桶盖423,通风口421设于桶盖423上,相应的,第一密封件481和第二密封件482设于筒盖423的侧壁上。桶体422内设有自底壁向上延伸的进污管424,进污管424的两端敞口设置,进污管424的底端设有可与吸污通道430对接连通的连通口425,进污管424的顶端设有进污口426。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自进污口424流入污水桶420的液体溅入通风口421内,桶盖423可以设置用于分隔进污口424和通风口421的挡板,进污口424和通风口421分别位于挡板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桶盖423内设置用于过滤气流的过滤组件。
为了避免污水桶420内的液体过多而自进污管424朝向地刷100回流,污水桶420设有预设最高水位和用于检测污水桶420内水位的检测电极,当污水桶420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最高水位时,检测电极通过污水桶420内的液体导通,集污风机410停止工作。可以理解的是,检测电极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1、图2,为了提高机身200在装置工作时的左右平衡性,净水箱310可拆卸安装于机身200的后侧,安装于机身200后侧的净水箱310和污水桶420分别位于凸出部210的左右两侧。净水箱310安装于机身200后侧时,净水箱310的后表面与凸出部210的后表面对齐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净水箱310安装于机身200后侧时,净水箱310的后表面也可以相对于凸出部210的后表面靠前设置。
结合图10,为了减轻用户在机身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需要施加的作用力,本实施例中,污水桶420中与通风口421相对的长边侧壁240a上和净水箱310的后壁上均设有滚轮600。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只在污水桶420与净水箱310中的一者上设置滚轮600,或者,在凸出部210的后壁、污水桶420中与通风口421相对的长边侧壁240a、污水箱310的后壁三者中的一者、两者或三者上设置滚轮600。
结合图1、图2,机身200的顶端设有把手杆500,把手杆500的底端与机身200的顶端枢接。机身2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把手杆500相对于机身200保持固定,此时,把手杆500与机身200同步前后转动。机身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把手杆500相对于机身200处于可转动状态,便于用户握持把手杆500并通过把手杆500向装置施加作用力。
结合图11,机身200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向前转动至前极限位置时大致垂直于待清洁面,机身200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向后转动至后极限位置时与待清洁面之间具有夹角α1,α1可以设置为30°、32°、35°、37°、40°、42°、45°等合理的大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工作状态的机身200向前转动至前极限位置时也可以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前倾斜一定角度。
结合图12,机身200自第一工作状态的后极限位置继续向后转动躺倒时,把手杆500相对于机身200处于可转动状态,把手杆500可以相对于机身200保持直立。机身200在第二工作状态下与待清洁面之间具有夹角α2,α2可以设置为45°、40°、35°、30°、25°、20°、15°、10°、5°、0°等合理的大小。当机身200向后躺倒至滚轮600与待清洁面接触时,机身200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向后转动躺倒到位且处于最低位置,此时,机身200、污水桶420、净水箱310均高于滚轮600的最低点设置,避免对装置的移动造成干涉。
机身200处于直立的第一工作状态时,污水桶420处于第一位置,此时,凸环427插入第一气流口450内使通风口421与第一气流口450对接连通,第二密封件482塞入第二气流口460内并堵住第二气流口460,集污风机410提供吸力形成自吸污口120流入并经过吸污通道430和进污管424流入污水桶420内的集污气流,吸污口120处的脏污随集污气流流入污水桶420内,流经污水桶420的集污气流经过通风口421、第一气流口450和气流通道440流向集污风机410并在流经集污风机410后排出机身200。
机身200处于直立的第二工作状态时,污水桶420处于第二位置,此时,凸环427插入避让槽220内使通风口421与第二气流口460对接连通,第一密封件481塞入第一气流口450内并堵住第一气流口450,集污风机410提供吸力形成自吸污口120流入并经过吸污通道430和进污管424流入污水桶420内的集污气流,吸污口120处的脏污随集污气流流入污水桶420内,流经污水桶420的集污气流经过通风口421、第二气流口460和气流通道440流向集污风机410并在流经集污风机410后排出机身200。污水桶420随第二工作状态的机身200向后躺倒时,第二气流口460和进污口424均高于污水桶420内的液面,保证在集污风机410工作时可以顺利形成流经污水桶420内部的集污气流。
可以理解的是,净水箱310与污水桶420可以采用上下分布的结构,即安装于机身200后侧净水箱310位于污水桶420的上方。净水箱310与污水桶420还可以采用前后分布的结构,即净水箱310可拆卸安装于机身200的前侧。
实施例二
结合图13,本实施例中,污水桶420处于第二位置时,污水桶420的后表面相对于凸出部210的后表面靠前设置,即处于第二位置的污水桶420的后表面与凸出部210的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间距,避免污水桶420在机身2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率先与待清洁面接触对装置的移动造成干涉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净水箱310可以安装于机身200的后侧,净水箱310安装于机身200的后侧时,净水箱310的后表面可以相对于凸出部210的后表面靠前设置,或者,净水箱310的后表面也可以与凸出部210的后表面对齐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净水箱310与污水桶420可以采用上下分布的结构,即安装于机身200后侧净水箱310位于污水桶420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净水箱310与污水桶420还可以采用前后分布的结构,即净水箱310可拆卸安装于机身200的前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凸出部210的后壁上设置滚轮600。
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结合图14,本实施例中,污水桶420可拆卸安装于机身200的前侧,凸出部210自机身200向前凸出。第一气流口450设于机身200的前壁上,第二气流口460设于凸出部210面向污水桶420的一侧侧壁上且尽量靠近凸出部210的前表面设置。优选的,净水箱310可拆卸安装于机身200的前侧,安装于机身200前侧的净水箱310和污水桶420分别位于凸出部210的左右两侧,机身200的后壁设有滚轮600。
可以理解的是,净水箱310与污水桶420也可以采用上下分布的结构,即安装于机身200前侧的净水箱31位于污水桶420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污水桶420与净水箱310还可以采用前后分布的结构,即净水箱310可拆卸安装于机身200的后侧。
实施例三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包括设有清洁件和吸污口的地刷、与地刷枢接的机身、用于向清洁件供液的供液组件和用于收集脏污的集污组件,集污组件包括用于提供吸力的集污风机、可拆卸设于机身上的污水桶、用于连通吸污口与污水桶的吸污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具有直立的第一工作状态和向后躺倒的第二工作状态,机身上设有通过气流通道与集污风机连通的第一气流口和第二气流口,第一气流口的面积大于第二气流口的面积且第二气流口相对于第一气流口靠前设置,污水桶设有与第一气流口或第二气流口对接连通的通风口,污水桶具有在机身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使通风口与第一气流口对接连通的第一位置和在机身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使通风口与第二气流口对接连通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口与第二气流口设于机身的同一高度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桶设有围绕通风口向外凸出的凸环,处于第一位置的污水桶使凸环插入第一气流口内,处于第二位置的污水桶使第二气流口伸入凸环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桶设有与第一气流口配合的第一密封件和与第二气流口配合的第二密封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污水桶使第二密封件封闭第二气流口,处于第二位置的污水桶使第一密封件封闭第一气流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桶可拆卸设于机身的后侧,机身设有向后凸出的凸出部,第一气流口设于凸出部的侧壁上,第二气流口设于机身的后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第二位置的所述污水桶的后表面与凸出部的后表面对齐设置;或者,处于第二位置的所述污水桶的后表面相对于凸出部的后表面靠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机身后侧的净水箱,安装于机身后侧的净水箱和污水桶分别位于凸出部的左右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后壁、污水桶中与通风口相对的侧壁、污水箱的后壁三者中的至少一处设有滚轮。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桶可拆卸设于机身的前侧,机身设有向前凸出的凸出部,第一气流口设于机身的前壁上,第二气流口设于凸出部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机身前侧的净水箱,安装于机身前侧的净水箱和污水桶分别位于凸出部的左右两侧;
和/或,所述机身的后壁设有滚轮。
CN202321374487.0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Active CN219846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4487.0U CN219846366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4487.0U CN219846366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6366U true CN219846366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0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4487.0U Active CN219846366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6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0064B (zh) 用于清洁机器人系统的基站
CN112890700B (zh)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CN215305578U (zh) 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12401762A (zh) 一种集成站及其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12006614A (zh) 一种智能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214712352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215016876U (zh) 一种自清洁扫拖一体装置及自清洁扫拖一体机器人
CN112826385A (zh) 地面清洁器的水循环系统
CN214965153U (zh) 一种用于清洁的清扫装置
CN219846366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0810819U (zh) 用于湿式表面清洁设备的地面吸嘴
CN214433997U (zh) 一种集成站及其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20141566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5838726U (zh) 清洁机构及清洁机器人
CN220141569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20459287U (zh) 一种具有平躺状态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12591933U (zh) 一种智能清洁机器人的集成站
CN220141568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114129103A (zh) 一种分离式手持清洁装置
CN210055880U (zh) 一种地坪工程用吸尘吸水器
CN220141567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15383735U (zh) 一种用于吸尘拖地机的清洁装置及吸尘拖地自清洁设备
CN219846364U (zh) 一种手持式表面清洁装置
CN218792089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表面清洁装置
CN221105713U (zh) 一种气尘循环清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