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0829U - 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0829U
CN217740829U CN202221206166.5U CN202221206166U CN217740829U CN 217740829 U CN217740829 U CN 217740829U CN 202221206166 U CN202221206166 U CN 202221206166U CN 217740829 U CN217740829 U CN 217740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older
threaded sleeve
phase
guide groove
voltag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061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友情
李松松
陈德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061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0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0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0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其属于电机接线座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高压接线座本体,高压接线座本体包括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上设置有三相接线片总成,U相接线片总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V相接线片总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螺纹套和第四螺纹套,W相接线片总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螺纹套和第六螺纹套;第一螺纹套、第三螺纹套和第五螺纹套依次间隔设置于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的第一端;第二螺纹套、第四螺纹套和第六螺纹套设置于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使得电机能够径向侧面出线与外部高压线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接线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其性能、安全及可靠性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安全及可靠性。
电机接线座是电机连接高压电的部件。现有技术中,高压接线座的结构一般用于电机前端连接外部三相线或者后端连接外部三相线。
在电机的前端或者后端连接外部三相线,占用电机的轴向布置空间。由于电机轴向上布置的零部件较多,在电机的前端或者后端连接外部三相线,会干涉电机轴向上其它零部件的布置,不利于整车布置需求。
因此,亟需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机接线座只能在电机的前端或者后端连接外部三相线,占用电机的轴向布置空间,干涉电机轴向上其它零部件的布置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包括高压接线座本体,所述高压接线座本体包括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的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
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上设置有U相接线片总成、V相接线片总成和W相接线片总成,所述U相接线片总成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套,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套,所述V相接线片总成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螺纹套,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螺纹套,所述W相接线片总成的一端设置有第五螺纹套,另一端设置有第六螺纹套;
所述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三螺纹套和所述第五螺纹套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同向延伸的第一竖向引导槽、第二竖向引导槽和第三竖向引导槽,所述第一螺纹套位于所述第一竖向引导槽内,所述第三螺纹套位于所述第二竖向引导槽内,所述第五螺纹套位于所述第三竖向引导槽内;
所述第二螺纹套、所述第四螺纹套和所述第六螺纹套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的上表面,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同向延伸的第一水平引导槽、第二水平引导槽和第三水平引导槽,所述第一水平引导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竖向引导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螺纹套位于所述第一水平引导槽内,所述第四螺纹套位于所述第二水平引导槽内,所述第六螺纹套位于所述第三水平引导槽内。
可选地,所述高压接线座总成还包括高压接线座挡板,所述高压接线座挡板安装至所述第一端,所述高压接线座挡板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能够封盖所述第一竖向引导槽的侧部开口,所述第二盖板能够封盖所述第二竖向引导槽的侧部开口,所述第三盖板能够封盖所述第三竖向引导槽的侧部开口。
可选地,所述高压接线座挡板螺纹安装于所述第一端。
可选地,所述U相接线片总成包括U相接线片,所述第一螺纹套和所述第二螺纹套分别设置于所述U相接线片的两端,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上设置有U相接线片绝缘罩,所述U相接线片位于所述U相接线片绝缘罩内。
可选地,所述V相接线片总成包括V相接线片,所述第三螺纹套和所述第四螺纹套分别设置于所述V相接线片的两端,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上设置有V相接线片绝缘罩,所述V相接线片位于所述V相接线片绝缘罩内。
可选地,所述W相接线片总成包括W相接线片,所述第五螺纹套和所述第六螺纹套分别设置于所述W相接线片的两端,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上设置有W相接线片绝缘罩,所述W相接线片位于所述W相接线片绝缘罩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竖向引导槽和所述第二竖向引导槽之间通过第一肋板分隔开,所述第二竖向引导槽和所述第三竖向引导槽通过第二肋板分隔开,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且均竖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水平引导槽和所述第二水平引导槽之间通过第三肋板分隔开,所述第二水平引导槽和所述第三水平引导槽之间通过第四肋板分隔开,所述第三肋板和所述第四肋板均设置于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螺纹套的上表面、所述第四螺纹套的上表面和所述第六螺纹套的上表面均高于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上设置有电机壳体连接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压接线座总成在使用时,将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安装于电机壳体上,电机的三相线束从电机的轴向端部引出,分别对应进入第一竖向引导槽、第二竖向引导槽和第三竖向引导槽内,进入第一竖向引导槽内的线束为电机绕组U相接线端,电机绕组U相接线端与第一螺纹套连接,进入第二竖向引导槽内的线束为电机绕组V相接线端,电机绕组V相接线端与第三螺纹套连接,进入第三竖向引导槽内的线束为电机绕组W相接线端,电机绕组W相接线端与第五螺纹套连接。
由于第二螺纹套、第四螺纹套和第六螺纹套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于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的上表面,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同向延伸的第一水平引导槽、第二水平引导槽和第三水平引导槽,第一水平引导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竖向引导槽的延伸方向,第二螺纹套位于第一水平引导槽内,第四螺纹套位于第二水平引导槽内,第六螺纹套位于第三水平引导槽内。也即第一水平引导槽、第二水平引导槽和第三水平引导槽沿电机的径向延伸,U相高压线与第二螺纹套连接并沿第一水平引导槽引出,V相高压线与第四螺纹套连接并沿第二水平引导槽引出,W相高压线与第六螺纹套连接并沿第三水平引导槽引出,从而使得电机能够侧面出线与外界高压电连接,避免电机轴向出线后干涉电机轴向上其它零部件的布置,有利于满足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布置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接线座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接线座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接线座本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高压接线座本体;
11、U相接线片总成;111、U相接线片;112、第一螺纹套;113、第二螺纹套;
12、V相接线片总成;121、V相接线片;122、第三螺纹套;123、第四螺纹套;
13、W相接线片总成;131、W相接线片;132、第五螺纹套;133、第六螺纹套;
14、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1、第一竖向引导槽;142、第二竖向引导槽;143、第三竖向引导槽;144、第一水平引导槽;145、第二水平引导槽;146、第三水平引导槽;147、U相接线片绝缘罩;148、V相接线片绝缘罩;149、W相接线片绝缘罩;1401、第一肋板;1402、第二肋板;1403、第三肋板;1404、第四肋板;1405、电机壳体连接螺栓孔;1406、连接螺纹套;
2、高压接线座挡板;21、第一盖板;22、第二盖板;23、第三盖板;24、第一连接螺栓孔;
3、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其用于电机连接高压电。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高压接线座总成包括高压接线座本体1,高压接线座本体1包括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
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上设置有U相接线片总成11、V相接线片总成12和W相接线片总成13。
U相接线片总成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套11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套113。第一螺纹套112用于与电机绕组U相接线端连接,第二螺纹套113用于与U相高压线连接。
V相接线片总成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螺纹套122,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螺纹套123。第三螺纹套122用于与电机绕组V相接线端连接,第四螺纹套123用于与V相高压线连接。
W相接线片总成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五螺纹套132,另一端设置有第六螺纹套133。第五螺纹套132用于与电机绕组W相接线端连接,第六螺纹套133用于与W相高压线连接。
第一螺纹套112、第三螺纹套122和第五螺纹套132依次间隔设置于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第一端。第一端设置有同向延伸的第一竖向引导槽141、第二竖向引导槽142和第三竖向引导槽143,第一螺纹套112位于第一竖向引导槽141内,第三螺纹套122位于第二竖向引导槽142内,第五螺纹套132位于第三竖向引导槽143内。
第二螺纹套113、第四螺纹套123和第六螺纹套133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于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上表面,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上表面设置有同向延伸的第一水平引导槽144、第二水平引导槽145和第三水平引导槽146,第一水平引导槽14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竖向引导槽141的延伸方向,第二螺纹套113位于第一水平引导槽144内,第四螺纹套123位于第二水平引导槽145内,第六螺纹套133位于第三水平引导槽146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压接线座总成在使用时,将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安装于电机壳体上,电机的三相线束从电机的轴向端部引出,分别对应进入第一竖向引导槽141、第二竖向引导槽142和第三竖向引导槽143内,进入第一竖向引导槽141内的线束为电机绕组U相接线端,电机绕组U相接线端与第一螺纹套112连接,进入第二竖向引导槽142内的线束为电机绕组V相接线端,电机绕组V相接线端与第三螺纹套122连接,进入第三竖向引导槽143内的线束为电机绕组W相接线端,电机绕组W相接线端与第五螺纹套132连接。
由于第二螺纹套113、第四螺纹套123和第六螺纹套133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于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上表面,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上表面设置有同向延伸的第一水平引导槽144、第二水平引导槽145和第三水平引导槽146,第一水平引导槽14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竖向引导槽141的延伸方向,第二螺纹套113位于第一水平引导槽144内,第四螺纹套123位于第二水平引导槽145内,第六螺纹套133位于第三水平引导槽146内。也即第一水平引导槽144、第二水平引导槽145和第三水平引导槽146沿电机的径向延伸,U相高压线与第二螺纹套113连接并沿第一水平引导槽144引出,V相高压线与第四螺纹套123连接并沿第二水平引导槽145引出,W相高压线与第六螺纹套133连接并沿第三水平引导槽146引出,从而使得电机能够侧面出线与外界高压电连接,避免电机轴向出线后干涉电机轴向上其它零部件的布置,有利于满足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布置需求。
具体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上设置有多个电机壳体连接螺栓孔1405,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通过电机壳体连接螺栓孔1405螺纹连接于电机壳体上。
进一步地,高压接线座总成还包括高压接线座挡板2,高压接线座挡板2安装至第一端,高压接线座挡板2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第三盖板23,第一盖板21能够封盖第一竖向引导槽141的侧部开口,第二盖板22能够封盖第二竖向引导槽142的侧部开口,第三盖板23能够封盖第三竖向引导槽143的侧部开口。
通过设置高压接线座挡板2,能够对进入第一竖向引导槽141、第二竖向引导槽142和第三竖向引导槽143内的线束进行绝缘保护,同时高压接线座挡板2能够将U相接线片总成11、V相接线片总成12和W相接线片总成13与电机壳体间隔,提高该高压接线座总成的绝缘性能和抗击穿性能。
本实施例中,高压接线座挡板2螺纹安装于第一端。具体地,高压接线座挡板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螺栓孔24,第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螺栓孔24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螺栓孔,连接螺栓3穿过第一连接螺栓孔24和第二连接螺栓孔后将高压接线座挡板2螺纹安装于第一端。
优选地,第二连接螺栓孔内过盈设置有连接螺纹套1406,连接螺栓3穿过第一连接螺栓孔24和连接螺纹套1406后将高压接线座挡板2螺纹安装于第一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U相接线片总成11包括U相接线片111,第一螺纹套112和第二螺纹套113分别设置于U相接线片111的两端,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上设置有U相接线片绝缘罩147,U相接线片111位于U相接线片绝缘罩147内,由U相接线片绝缘罩147对U相接线片111进行绝缘保护。
具体地,第一螺纹套112和第二螺纹套113分别焊接设置于U相接线片111的两端。
V相接线片总成12包括V相接线片121,第三螺纹套122和第四螺纹套123分别设置于V相接线片121的两端,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上设置有V相接线片绝缘罩148,V相接线片121位于V相接线片绝缘罩148内,由V相接线片绝缘罩148对V相接线片121进行绝缘保护。
具体地,第三螺纹套122和第四螺纹套123分别焊接设置于V相接线片121的两端。
W相接线片总成13包括W相接线片131,第五螺纹套132和第六螺纹套133分别设置于W相接线片131的两端,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上设置有W相接线片绝缘罩149,由W相接线片绝缘罩149对W相接线片131进行绝缘保护。
具体地,第五螺纹套132和第六螺纹套133分别焊接设置于W相接线片131的两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竖向引导槽141和第二竖向引导槽142之间通过第一肋板1401分隔开,第二竖向引导槽142和第三竖向引导槽143通过第二肋板1402分隔开,第一肋板1401和第二肋板1402均设置于第一端且均竖向延伸。
第一水平引导槽144和第二水平引导槽145之间通过第三肋板1403分隔开,第二水平引导槽145和第三水平引导槽146之间通过第四肋板1404分隔开,第三肋板1403和第四肋板1404均设置于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上表面。
第一肋板1401、第二肋板1402、第三肋板1403和第四肋板1404能够增加爬电距离,提高该高压接线座总成的绝缘性能。
优选地,第二螺纹套113的上表面、第四螺纹套123的上表面和第六螺纹套133的上表面均高于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上表面。可选地,第二螺纹套113的上表面、第四螺纹套123的上表面和第六螺纹套133的上表面均高于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上表面0.5mm-1mm。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生产加工时,将U相接线片总成11、V相接线片总成12和W相接线片总成13放置在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注塑模具中,注塑成型完成后,形成高压接线座本体1。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接线座本体(1),所述高压接线座本体(1)包括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
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上设置有U相接线片总成(11)、V相接线片总成(12)和W相接线片总成(13),所述U相接线片总成(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套(11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套(113),所述V相接线片总成(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螺纹套(122),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螺纹套(123),所述W相接线片总成(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五螺纹套(132),另一端设置有第六螺纹套(133);
所述第一螺纹套(112)、所述第三螺纹套(122)和所述第五螺纹套(132)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同向延伸的第一竖向引导槽(141)、第二竖向引导槽(142)和第三竖向引导槽(143),所述第一螺纹套(112)位于所述第一竖向引导槽(141)内,所述第三螺纹套(122)位于所述第二竖向引导槽(142)内,所述第五螺纹套(132)位于所述第三竖向引导槽(143)内;
所述第二螺纹套(113)、所述第四螺纹套(123)和所述第六螺纹套(133)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上表面,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上表面设置有同向延伸的第一水平引导槽(144)、第二水平引导槽(145)和第三水平引导槽(146),所述第一水平引导槽(14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竖向引导槽(141)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螺纹套(113)位于所述第一水平引导槽(144)内,所述第四螺纹套(123)位于所述第二水平引导槽(145)内,所述第六螺纹套(133)位于所述第三水平引导槽(14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接线座总成还包括高压接线座挡板(2),所述高压接线座挡板(2)安装至所述第一端,所述高压接线座挡板(2)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第三盖板(23),所述第一盖板(21)能够封盖所述第一竖向引导槽(141)的侧部开口,所述第二盖板(22)能够封盖所述第二竖向引导槽(142)的侧部开口,所述第三盖板(23)能够封盖所述第三竖向引导槽(143)的侧部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接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接线座挡板(2)螺纹安装于所述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接线片总成(11)包括U相接线片(111),所述第一螺纹套(112)和所述第二螺纹套(113)分别设置于所述U相接线片(111)的两端,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上设置有U相接线片绝缘罩(147),所述U相接线片(111)位于所述U相接线片绝缘罩(147)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V相接线片总成(12)包括V相接线片(121),所述第三螺纹套(122)和所述第四螺纹套(123)分别设置于所述V相接线片(121)的两端,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上设置有V相接线片绝缘罩(148),所述V相接线片(121)位于所述V相接线片绝缘罩(148)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W相接线片总成(13)包括W相接线片(131),所述第五螺纹套(132)和所述第六螺纹套(133)分别设置于所述W相接线片(131)的两端,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上设置有W相接线片绝缘罩(149),所述W相接线片(131)位于所述W相接线片绝缘罩(149)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引导槽(141)和所述第二竖向引导槽(142)之间通过第一肋板(1401)分隔开,所述第二竖向引导槽(142)和所述第三竖向引导槽(143)通过第二肋板(1402)分隔开,所述第一肋板(1401)和所述第二肋板(1402)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且均竖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引导槽(144)和所述第二水平引导槽(145)之间通过第三肋板(1403)分隔开,所述第二水平引导槽(145)和所述第三水平引导槽(146)之间通过第四肋板(1404)分隔开,所述第三肋板(1403)和所述第四肋板(1404)均设置于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接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套(113)的上表面、所述第四螺纹套(123)的上表面和所述第六螺纹套(133)的上表面均高于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高压接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接线座绝缘基座(14)上设置有电机壳体连接螺栓孔(1405)。
CN202221206166.5U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 Active CN217740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06166.5U CN217740829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06166.5U CN217740829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0829U true CN217740829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35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06166.5U Active CN217740829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08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162101A1 (en) Battery module
JP6271611B2 (ja) バスバー端子、バスバー端子接続構造及びバスバー端子接続方法
CN204992050U (zh) 一种电机三相动力线束接口转接铜排结构
JP2012147635A (ja) 鉄道車両の高圧機器システム及び鉄道車両
KR102572440B1 (ko) 차량용 dc커패시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인버터
CN217740829U (zh) 一种高压接线座总成
US20240079923A1 (en) Bus assembly, electrical motor,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and vehicle
CN113114053B (zh) 一种高电磁兼容等级的逆变器总成
CN108550445B (zh) 一种带电显示支柱绝缘子及开关柜
CN214253965U (zh) 用于车辆的高压线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0133022U (zh) 车载充电机内部安装结构和车载充电机
CN219226759U (zh) 一种电机高压接插座结构
CN220544425U (zh) 接线座和电连接组件
CN221614721U (zh) 一种电机定子的铜线汇流排
CN210349712U (zh) 继电器和车载充电机
CN209795203U (zh) 车辆悬浮控制器电气布局结构
CN109560670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水冷电机系统
CN211456011U (zh) 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的线鼻与铜排连接装置
CN218387157U (zh) 电机控制器、电机及车辆
CN214228043U (zh) 一种可有效减小绕组高度的电机结构
CN216490057U (zh) 电机接线盒
CN221227495U (zh) 接线盒、光伏组件及其光伏发电系统
CN215527599U (zh) 一种集成化高压配电盒内接触器安装结构及该高压配电盒
CN212209960U (zh) 电机的集电环、电机和车辆
CN220021224U (zh) 分体式高压箱及动力电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