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6555U - 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6555U
CN217736555U CN202222035285.5U CN202222035285U CN217736555U CN 217736555 U CN217736555 U CN 217736555U CN 202222035285 U CN202222035285 U CN 202222035285U CN 217736555 U CN217736555 U CN 217736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connecting lug
fixed
rigid
side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352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鼎哲
陈晓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Huat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Huat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Huat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Huat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352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6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6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6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包括两个非金属管、固定套件和固定加强件,所述固定套件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非金属管,将两个所述非金属管连接,所述固定加强件仅夹紧固定于所述固定套件上。本申请中,通过在固定套件上增加了固定加强件,显著的提升了非金属管材的接头部位的承压能力,使得两个非金属管之间的连接部位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非金属管材之间采用的非金属固定套件(如电熔件、热熔件和粘结件)承压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管道系统逐渐增大的承压要求,使得非金属固定套件的应用范围小,发展受到制约。而现阶段,高压力非金属管材连接通常采用金属接头,虽然承压能力强,但是成本高,尤其是采用耐腐蚀金属材料时,价格昂贵。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
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包括:
两个非金属管;
固定套件,所述固定套件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非金属管,将两个所述非金属管连接;
固定加强件,所述固定加强件仅夹紧固定于所述固定套件。
可选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固定加强件,各所述固定加强件沿所述固定套件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固定加强件分别夹紧固定于所述固定套件。
可选的,所述固定加强件包括第一侧加强部和第二侧加强部;
所述固定加强件具有夹紧状态和脱开状态;
在所述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一侧加强部和所述第二侧加强部连接形成封闭环形,以抱紧于所述固定套件上;
在所述脱开状态下,所述第一侧加强部和第二侧加强部至少相对的一端相分离。
可选的,各所述固定加强件通过刚性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加强部具有第一连接凸耳,所述第一连接凸耳上设置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侧加强部具有第二连接凸耳,所述第二连接凸耳上设置第二连接孔,所述刚性件上设置第三连接孔;
在所述夹紧状态下,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设置,将所述第一连接凸耳、所述第二连接凸耳和所述刚性件连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刚性件呈片状,所述刚性件贴合于所述第一连接凸耳背离所述第二连接凸耳的一面,或者所述刚性件贴合于所述第二连接凸耳背离所述第一连接凸耳的一面;
在所述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凸耳和所述第二连接凸耳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的,所述紧固件包括主体件和螺母,所述主体件具有螺杆和设置于螺杆一端的螺帽;
所述螺杆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凸耳、所述第二连接凸耳和所述刚性件,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背离所述螺帽的一端,所述螺帽和所述刚性件相贴合。
可选的,所述刚性件上对应各所述固定加强件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孔,以分别通过紧固件和相应的固定加强件相连接。
可选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刚性件;
所述第一侧加强部具有两个第一连接凸耳,所述第二侧加强部具有两个第二连接凸耳,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凸耳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凸耳一一相对;
每一所述刚性件与相对的第一连接凸耳和第二连接凸耳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加强部和所述第二侧加强部相对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所述第一侧加强部和所述第二侧加强部相对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凸耳和第二连接凸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通过在固定套件上增加了固定加强件,显著的提升了非金属管材的接头部位的承压能力,使得两个非金属管之间的连接部位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的第一种剖视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的第二种剖视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的第三种剖视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的第四种剖视图;
图5示出图4中去除两个非金属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中固定加强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非金属管;2、固定套件;3、固定加强件;31、第一侧加强部;311、弧形壁;312、第一连接凸耳;32、第二侧加强部;321、弧形壁;322、第二连接凸耳;4、刚性件;5、附加加强件;6、紧固件;61、螺杆;62、螺帽;63、螺母。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该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包括两个非金属管1、固定套件2和固定加强件3。所述固定套件2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非金属管1,将两个所述非金属管1连接。固定加强件3仅夹紧固定于所述固定套件2。
该实施方案中,固定套件2采用非金属管。例如,固定套件2可以为电熔件、热熔件和粘结件中的任意一种。电熔件/热熔件/粘结件呈套筒状,套设于两个非金属管1之间。粘结件也可以为采用柔性带粘接的方式连接两个非金属管1。电熔件/热熔件为常见的管道连接件,其结构原理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固定套件2套设于两个非金属管1上且覆盖两个非金属管1之间的缝隙。固定加强件3则直接夹紧于固定套件2上,以显著的提升固定套件2的承压能力,使得两个非金属管1之间的连接部位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好。其中,固定加强件3可以为金属结构也可以为塑料或其他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1所示,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可以仅包括一个固定加强件3,该固定加强件3长度和固定套件2的长度大致相等,该固定加强件3能够包覆(固定加强件3包括两个弧形壁,两个弧形壁连接后,之间具有缝隙,因此,不是完全包覆)固定套件2,并对整个固定套件2施加径向压力,显著提升两个非金属管1接头部位的承压能力。固定加强件3仅包括一个件时,承压能力更强,但是需要的金属材料较多。
或者,参见图2所示,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固定加强件3,各所述固定加强件3沿所述固定套件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固定加强件3分别夹紧固定于所述固定套件2。可以根据固定套件2的实际长度适应性的选择固定加强件3的数量,固定加强件3的数量和分布密度满足管材连接结构强度需求即可。当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固定加强件3时,这些固定加强件3部分固定于一个非金属管1上,部分固定于另一个非金属管1上。优选的,多个固定加强件3中位于中部位置的固定加强件3正对两个非金属管1的缝隙位置。
位于中部位置的固定加强件3向非金属管1的投影覆盖两个非金属管1之间的缝隙。该位于中部位置的固定加强件3位于两个非金属管1的缝隙处是承压低点,通过在该位置覆盖固定加强件3,向相应部位的固定套件2施加径向压力,显著的提升了固定套件2的承压能力。各固定加强件3之间具有间隙,不对整个固定套件2进行包覆,有利于节约材料。
其中,参见图6所示,无论固定加强件3的数量为一个还是多个,固定加强件3均可以包括第一侧加强部31和第二侧加强部32,所述固定加强件3具有夹紧状态和脱开状态,在所述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一侧加强部31和所述第二侧加强部32连接形成封闭环形,以抱紧于所述固定套件2上,在所述脱开状态下,所述第一侧加强部31和第二侧加强部32至少相对的一端相分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1所示,第一侧加强部31设置第一连接凸耳,第二侧加强部32设置第二连接凸耳,第一侧加强部31的第一连接凸耳和第二侧加强部32的第二连接凸耳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当管材连接固定结构仅包括一个固定加强件3时,该固定加强件3的第一侧加强部31和第二侧加强部32的长度较长,第一侧加强部31的两侧边沿可以设置多个第一连接凸耳312,第二侧加强部32的两侧边沿可以设置多个第二连接凸耳322。各第一连接凸耳312分别与相应的第二连接凸耳322连接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3和图6所示,各所述固定加强件3通过刚性件4连接。所述第一侧加强部31具有第一连接凸耳312,所述第一连接凸耳312上设置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侧加强部32具有第二连接凸耳322,所述第二连接凸耳322上设置第二连接孔,所述刚性件4上设置第三连接孔。在所述夹紧状态下,紧固件6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设置,将所述第一连接凸耳312、所述第二连接凸耳322和所述刚性件4连接固定。
该实施方案中,刚性件4、第一连接凸耳312和第二连接凸耳322三者直接通过紧固件6连接装配,不需要设置专门连接刚性件4的结构,简化了装配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
参见图6所示,第一侧加强部31和第二侧加强部32可以均具有弧形壁321/311,第一连接凸耳312和第二连接凸耳322分别连接于相应的弧形壁321/311上,在第一侧加强部31上的第一连接凸耳312和第二侧加强部32上的第二连接凸耳322相连接的状态下,两个弧形壁321/311之间围合形成筒状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3和图6所示,所述刚性件4呈片状,所述刚性件贴合于所述第一连接凸耳312背离所述第二连接凸耳322的一面,或者所述刚性件贴合于所述第二连接凸耳322背离所述第一连接凸耳312的一面。在所述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凸耳312和所述第二连接凸耳322之间具有间隙。
该实施方案中,为了将第一侧加强部31和第二侧加强板夹紧固定于固定套件2上,第一连接凸耳312和第二连接凸耳322之间通过紧固件6连接,且第一连接凸耳312和第二连接凸耳322之间具有间隙,使得紧固件6增加的夹紧力能够直接施加在固定套件2上。因为第一连接凸耳312和第二连接凸耳322之间具有间隙,为了将刚性件固定紧固,可以将刚性件直接贴合第一连接凸耳312或第二连接凸耳322,紧固件6贯穿第一连接凸耳312和第二连接凸耳322设置,能将第一连接凸耳312、第二连接凸耳322和刚性件连接固定。
其中,参见图6所示,第一侧加强部31具有两个第一连接凸耳312,所述第二侧加强部32具有两个第二连接凸耳322,两个第一连接凸耳312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凸耳322贴合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6所示,所述紧固件6包括主体件和螺母63,所述主体件具有螺杆61和设置于螺杆61一端的螺帽62,所述螺杆61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凸耳312、所述第二连接凸耳322和所述刚性件,所述螺母63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61背离所述螺帽62的一端,所述螺帽62和所述刚性件4相贴合。
该实施方案中,通过旋转螺母63可调节第一连接凸耳312和第二连接凸耳322的距离,调节施加在固定套件2上的夹紧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3和图6所示,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刚性件4,所述第一侧加强部31具有两个第一连接凸耳312,所述第二侧加强部32具有两个第二连接凸耳322,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凸耳31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凸耳322一一相对,每一所述刚性件4与相对的第一连接凸耳312和第二连接凸耳322相连接。
该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刚性件4可将各固定加强件3的同一侧连接固定,使得各固定加强件3被固定为一体结构,增强了整体结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侧加强部31和所述第二侧加强部32相对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未图示),所述第一侧加强部31和所述第二侧加强部32相对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凸耳312和第二连接凸耳322。该实施方案中,固定加强件的结构类似于建筑行业的抱箍。固定加强件3的第一侧加强部31和第二侧加强板中相对的一侧铰接,另一侧则为自由端且设置凸耳。如此,多个固定加强件3仅通过一个刚性件4连接固定,节约了刚性件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4和图5所示,管材连接固定结构还包括附加加强件5,所述附加加强件5连接于所述非金属管1上,且附加加强件5通过所述刚性件4连接所述固定加强件3。
需要注意的是,附加加强件5可以直接或间接压紧于非金属管1上。例如,非金属管1上还可以设置垫层,附加加强件5可以压紧于该垫层上,通过设置垫层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垫层可以为柔性结构,例如,垫层可以为橡胶垫。
本申请中,在固定套件2上设置固定加强件3,在非金属管1上固定附加加强件5,附加加强件5通过刚性件和固定加强件3连接,两者形成一体结构,固定加强件3在固定套件2的径向施加了压力,对固定套件2的连接结构起到加强的作用。而附加加强件5压紧于非金属管1上,增大和非金属管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附加加强件5、非金属管1、固定套件2和固定加强件3呈一体结构,防止固定套件2和非金属管1在轴线方向产生位移,进一步增强了管材连接固定结构的承压能力,达到推广高压力非金属管1材应用的目的。
其中,附加加强件5的具体结构和固定加强件3的结构一致仅尺寸形状不同,附加加强件5的厚度大于固定加强件3。附加加强件5同样包括第一侧加强部和第二侧加强部,所述第一侧加强部具有第一连接凸耳,所述第一连接凸耳上设置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侧加强部具有第二连接凸耳,所述第二连接凸耳上设置第二连接孔,所述刚性件4上设置第三连接孔。同一刚性件同时连接各固定加强件3和附加加强件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附加加强件5直接或间接贴合非金属管1的一面(下文称为压紧面)上可以设置凸起(未图示)。凸起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通过凸起的设计,增加了附加加强件5和非金属管1的摩擦力,使得附加加强件5固定结构稳定性好,不易沿非金属管1的轴线方向移位。其中,凸起可以为设置于压紧面上密集分布的凸点或凸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非金属管;
固定套件,所述固定套件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非金属管,将两个所述非金属管连接;
固定加强件,所述固定加强件仅夹紧固定于所述固定套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固定加强件,各所述固定加强件沿所述固定套件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固定加强件分别夹紧固定于所述固定套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加强件包括第一侧加强部和第二侧加强部;
所述固定加强件具有夹紧状态和脱开状态;
在所述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一侧加强部和所述第二侧加强部连接形成封闭环形,以抱紧于所述固定套件上;
在所述脱开状态下,所述第一侧加强部和第二侧加强部至少相对的一端相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加强件通过刚性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加强部具有第一连接凸耳,所述第一连接凸耳上设置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侧加强部具有第二连接凸耳,所述第二连接凸耳上设置第二连接孔,所述刚性件上设置第三连接孔;
在所述夹紧状态下,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设置,将所述第一连接凸耳、所述第二连接凸耳和所述刚性件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件呈片状,所述刚性件贴合于所述第一连接凸耳背离所述第二连接凸耳的一面,或者所述刚性件贴合于所述第二连接凸耳背离所述第一连接凸耳的一面;
在所述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凸耳和所述第二连接凸耳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主体件和螺母,所述主体件具有螺杆和设置于螺杆一端的螺帽;
所述螺杆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凸耳、所述第二连接凸耳和所述刚性件,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背离所述螺帽的一端,所述螺帽和所述刚性件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刚性件;
所述第一侧加强部具有两个第一连接凸耳,所述第二侧加强部具有两个第二连接凸耳,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凸耳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凸耳一一相对;
两个所述刚性件分设于所述固定套件的两侧,每一所述刚性件与同一侧相对的第一连接凸耳和第二连接凸耳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材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加强部和所述第二侧加强部相对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所述第一侧加强部和所述第二侧加强部相对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凸耳和第二连接凸耳。
CN202222035285.5U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 Active CN217736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35285.5U CN217736555U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35285.5U CN217736555U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6555U true CN217736555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12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35285.5U Active CN217736555U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6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07411A1 (en) Mechanical and coil fusion combination seal
CN217736555U (zh) 一种管材连接固定结构
JP7080248B2 (ja) 管継手
CN217843049U (zh) 一种非金属管材的接头连接结构
KR20110009749A (ko) 파이프분리방지수단을 갖는 지중매설관연결용 고정밴드
KR20030010129A (ko) 관 연결구의 결합장치
JP2005307531A (ja) 更生管及びその敷設方法
KR200389344Y1 (ko) 파형강관 연결장치
JP5101937B2 (ja) 管路の内張り構造
JPS5842893A (ja) ホ−ス用管継手
KR20210074546A (ko) 다양한 용도로 사용되는 관 연결부품 및, 이를 이용한 관 연결방법
KR20100094048A (ko) 플랜지 타입 메카니컬 조인트
JPS6112469Y2 (zh)
JP3531689B2 (ja) 繊維強化合成樹脂管と継手部材の接合構造
KR200420349Y1 (ko) 관 연결용 밴드
JP3413617B2 (ja) 可撓性管継手用の相フランジ構造
CN105034412B (zh) 一种高效抗疲劳复合材料与金属的连接接头及其连接方法
JPH0436905Y2 (zh)
CN217130650U (zh)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
CN220727456U (zh) 一种环状角铁的软接结构
KR101144004B1 (ko) 파형관 이음재
KR20090114809A (ko) 누수방지 및 결합력 강화를 위한 관 연결장치
JPS5822470Y2 (ja) 合成樹脂製サドル継手
KR101286658B1 (ko) 파이프 클램프
CN211523778U (zh) 一种用于frp筋材的多角度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