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6441U - 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6441U
CN217736441U CN202221690386.XU CN202221690386U CN217736441U CN 217736441 U CN217736441 U CN 217736441U CN 202221690386 U CN202221690386 U CN 202221690386U CN 217736441 U CN217736441 U CN 217736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lot valve
iron core
medium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03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国
彭跃
杨广宏
荀明
王峰
高凤彬
吴鹏
吴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shan Solenoid Valve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shan Solenoid Valve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shan Solenoid Valve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shan Solenoid Val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03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6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6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6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包括:第一先导阀,形成有第一介质腔;第二先导阀,形成有第二介质腔;阀门主体,第一介质腔和第二介质腔均设置于阀门主体内;阀门主体形成有介质通道;阀门主体设置有用于与目标主阀连接的接口,接口能够与第二介质腔和目标主阀的腔体连通;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均开启时,第一介质腔、介质通道、第二介质腔和接口顺次连通。本申请提供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能够加强对目标主阀的先导控制的稳定性,并且在不影响目标主阀的状态下,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能够分别进行在线检测,当发生故障时能够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目标主阀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
背景技术
目前,核电站等相关领域应用的介质自驱动类的先导式高压或高温高压核级阀门,系统对其动作可靠性要求很高,在系统正常运行或要求其执行安全功能时,该阀必须可靠关闭或开启动作,以实现其预期功能。
该类阀门的先导驱动一般是通过一个分步直动式电磁先导阀的开关控制活塞腔介质的压力,实现主阀的开启和关闭,即电磁先导阀一旦动作,必将引起主阀动作,因此,该电磁先导阀的动作可靠性对整阀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但这类阀门由于介质中的存在杂质等因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杂质容易在电磁先导阀内堆积,导致电磁先导阀闭合不严,进而容易影响核级阀门的稳定性导致核级阀门误开。
该类核级阀门作为系统中的重要设备,现在均要求该类阀门应具备在线检测功能,而现有的先导驱动阀可靠性低,一旦出现异常将容易影响该类核级阀门的稳定性,而且现有的先导驱动阀也不具备在线检测的功能,当先导驱动阀进行检测需要开启时必然会影响核级阀门的状态,现有的先导驱动阀已不适应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核级阀门的先导驱动机构的可靠性低,而且不具备在线检测能力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包括:第一先导阀,所述第一先导阀形成有第一介质腔;
第二先导阀,所述第二先导阀形成有第二介质腔;
阀门主体,所述第一介质腔和所述第二介质腔均设置于所述阀门主体内;所述阀门主体形成有介质通道;
所述阀门主体设置有用于与目标主阀连接的接口,所述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二介质腔和所述目标主阀的腔体连通;
所述第一先导阀和所述第二先导阀均开启时,所述第一介质腔、所述介质通道、所述第二介质腔和所述接口顺次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阀门主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先导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先导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先导阀包括:
第一阀套组件,所述第一阀套组件的内部设置有阀芯组件;
所述第一阀套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阀芯组件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先导阀包括:
第二阀套组件,所述第二阀套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另一组所述阀芯组件;
所述第二阀套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另一组所述阀芯组件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套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阀头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所述阀头套筒形成有所述第一介质腔;
所述第二阀套组件包括:
第三壳体;
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四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另一所述阀头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另一所述阀头套筒形成有所述第二介质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阀芯组件包括:
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内;
静铁芯,设置于所述线圈内;
动铁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线圈内,所述动铁芯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静铁芯运动;
阀杆,与所述动铁芯远离所述静铁芯的一端连接;
阀头,设置于所述阀头套筒内,所述阀头与所述阀杆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先导阀的阀头套筒设置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远离所述引流孔的一端与所述介质通道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动铁芯朝向所述静铁芯的一端部具有圆台结构;
所述静铁芯面对所述动铁芯的一端形成有适配容纳槽,所述适配容纳槽限定的空间形状与所述圆台结构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动铁芯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静铁芯;所述适配容纳槽的槽底形成有槽部,所述槽部设置有铁芯弹簧,所述铁芯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所述铁芯弹簧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动铁芯抵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还包括:
隔热套,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用于在所述阀头套筒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阻隔升温加压后的介质的热量;
导向体,设置于所述隔热套与所述阀头套筒之间,所述导向体形成有穿设通道,所述阀杆穿设于所述穿设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压所述导向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罩盖,所述罩盖的外壁面的中心设置有吊装构件;
连接板,所述罩盖盖设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信号组件;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导磁板,所述导磁板与所述静铁芯连接,所述导磁板能够将所述线圈限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静铁芯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包括:第一先导阀,第一先导阀形成有第一介质腔;第二先导阀,第二先导阀形成有第二介质腔;阀门主体,第一介质腔和第二介质腔均设置于阀门主体内;阀门主体形成有介质通道;阀门主体设置有用于与目标主阀连接的接口,接口能够与第二介质腔和目标主阀的腔体连通;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均开启时,第一介质腔、介质通道、第二介质腔和接口顺次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第一先导阀能够抵挡、缓冲高温高压介质的冲击,避免介质直接冲刷第二先导阀而使第二先导阀发生误开导致目标主阀发生闪开、误开等意外情况,确保本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对目标主阀的先导控制的稳定性,即便高温高压介质中的杂质少量堆积,也不会同时导致两个先导阀同时出现异常,并且在不影响目标主阀的状态下,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能够分别进行在线检测,从而当第一先导阀或第二先导阀发生故障时能够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目标主阀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的第一视角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的第二视角图;
图3为图1沿A-A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先导阀,200-第二先导阀,1-阀门主体,101-介质通道,102-介质进口,103-介质出口,104-出口法兰,105-石墨缠绕垫,201-第一进口,202-第一出口,203-引流管,301-第二进口,302-第二出口,4-第一壳体,5-第二壳体,501-限位部,6-阀头套筒,7-插接中口,8-插接凸缘,9-导向体,10-动铁芯,11-静铁芯,1101-适配容纳槽,12-线圈,13-阀杆,14-阀头,15-活塞,16-连接杆,17-铁芯弹簧,18-缓冲垫,19-导磁板,20-复位弹簧,21-隔热套,22-吊装构件,23-连接插件,24-固定组件,2401-罩盖,2402-连接板,25-信号组件,26-限位套,27-固定件,28-防转压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用于与目标主阀连接,以使本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作为先导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目标主阀开启或关闭,优选地,目标主阀可以为核级阀门。
本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包括阀门主体1以及串联的第一先导阀100和第二先导阀200,其中,第一先导阀100和第二先导阀200均设置于阀门主体1,第一先导阀100形成有第一介质腔,第二先导阀200形成有第二介质腔,第一先导阀100和第二先导阀200均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当两者中的一者开启时,无法触发目标主阀开启,只有当两者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时,才能够有足够量以及压力的介质流向目标主阀以控制目标主阀开启。
具体地,阀门主体1整体具有长方体结构或者圆柱体结构,阀门主体1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先导阀100设置在第一连接部,第二先导阀200设置在第二连接部。阀门主体1设置有介质进口102和介质出口103,阀门主体1内形成有介质通道101,第一介质腔和第二介质腔通过介质通道101连通。
进一步地,介质出口103设置出口法兰104,出口法兰104通过螺柱和螺栓与阀门主体1连接,出口法兰104用于与目标主阀连接。优选地,出口法兰104与介质出口103之间的间隙设置有石墨缠绕垫105,确保两者之间密封性,还能够起到防震的作用。
第一介质腔设置有第一进口201和第一出口202,第二介质腔设置有第二进口301和第二出口302,第一进口201与阀门主体1的介质进口102连通,第一出口202与介质通道101连通;第二进口301与介质通道101连通,第二出口302与阀门主体1的介质出口103连通,当第一先导阀100和第二先导阀200均处于开启状态时,介质进口102、第一介质腔、介质通道101第二介质腔、介质出口103顺次连通,此时介质能够流向目标主阀以驱动目标主阀开启,而第一先导阀100和第二先导阀200两者中只有一者开启,而另一者开启时,无法控制目标主阀开启,这样的设置方式,通过第一先导阀100和第二先导阀200相互配合使用,能够确保对目标主阀控制的稳定性,避免目标主阀误开,而且能够实现对第一先导阀100和第二先导阀200进行在线检测,当第一先导阀100关闭时,可对第二先导阀200进行检测,确认第二先导阀200是否能够正常关闭、开启,此时由于第一先导阀100处于关闭状态,目标主阀不会受到影响或者误开,同理,当第二先导阀200关闭时,可对第一先导阀100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第一先导阀100包括第一阀套组件和第一阀芯组件,第一阀芯组件设置在第一阀套组件内。在如图3所示的状态下,第一阀套组件的底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
第一阀套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4、第二壳体5,还包括设置在阀门主体1内的阀头套筒6,阀头套筒6的内部形成能够与介质通道101连通的第一介质腔,在如图3所示状态下,第一壳体4的底端与第二壳体5的顶端连接,第二壳体5的底端与阀门主体1第一连接部连接,优选地,第二壳体5形成有固定部凸部,固定凸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壳体5的直径,固定凸部与阀门主体1通过双头螺栓配合螺母连接,更优选地,螺母与双头螺栓的上端旋紧的状态下,螺母与固定凸部之间设置有垫圈,确保第二壳体5与阀门主体1之间的稳定性。优选地,阀座套筒与阀门主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防转压接件28,防转压接件28具有杆结构,在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连接的位置,防转压接件28沿着第一壳体4的径向和第二壳体5的径向贯穿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既能够将两者进行固定,还能够防止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发生相互运动。防转压接件28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防转压接件28沿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的周向间隔设置。更优选地,至少两个防转压接件28等间距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阀头套筒6还设置有引流孔,引流孔与第一介质腔连通,引流孔设置有引流管203,优选地,引流管203的一端与引流孔可拆卸连接,引流管203的另一端与介质通道101可拆卸连接,使得引流管203的两端分别能够与第一介质腔和介质通道101连通,并且可以更换不同孔径的引流管203。当第一先导阀100开启的一瞬间,介质经第一介质腔流入介质通道101,同时也有少量介质流入引流管203内,使得有少量的介质能够流入第二介质腔内,但该少量的介质不足以驱动第二先导阀200开启,第二先导阀200仍处于关闭状态,不会对目标主阀产生影响,而这样的设计,第二介质腔内能够留存少量的介质,使得第二先导阀200能够受到介质的作用而具有自密封的作用力,并且第一介质腔通过引流管203和介质通道与第二介质腔这一路通路始终处于导通状态,能够为第二先导阀200提升压力,以使第二介质腔内始终密封,从而确保目标阀门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二壳体5的下端具有台阶结构,优选地,台阶结构的台阶级数不小于三级,沿着由上至下的方向,随着每一级台阶的走向,第二壳体5的直径逐级减小,使得第二壳体5的下端最接近端口的部分形成插接中口7,而第一连接部形成有插接凸缘8,将下述的导向体9安置于第一连接部后,插接凸缘8与导向体9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的形状、厚度与插接中口7的形状和厚度刚好适配,相互适配的插接中口7与插接凸缘8适配连接,插接中口7位于插接凸缘8与导向体9之间,第二级台阶结构的端面压设在拆解凸缘的上端面上,使得第二壳体5与阀门主体1适配连接,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密封效果。优选地,插接中口7的端面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中口密封垫。
第一阀芯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4内的动铁芯10、静铁芯11、线圈12、阀杆13、阀头14,其中,线圈12在第一壳体4的内壁沿着第一壳体4的内壁铺设,静铁芯11设置在线圈12的内部并靠近线圈12的上端开口设置,动铁芯10设置在线圈12内部,线圈12通电、断电状态变化时,动铁芯10能够相对静铁芯11运动。阀杆13的一端与动铁芯10连接,阀头14位于阀头套筒6内,并且阀头14与阀杆13远离动铁芯10的一端连接,使得阀头14和阀杆13能够随动铁芯10同步运动,具体运动过程为:阀头14和阀杆13随动铁芯10在图3所示状态下进行升降运动。
优选地,静铁芯11面对动铁芯10的端面形成有槽部,动铁芯10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靠近动铁芯10的部分套设有铁芯弹簧17,并且铁芯弹簧17的部分位于槽部内,铁芯弹簧17的下端能够与动铁芯10抵接,当动铁芯10朝向静铁芯11运动时,铁芯弹簧17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
优选地,如图3所示,动铁芯10的朝向静铁芯11的一端具有圆台结构,其纵向截面呈梯形,静铁芯11朝向动铁芯10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适配容纳槽1101,适配容纳槽1101所限定的形状与动铁芯10的端部形状相适配,使得动铁芯10的端部能够进入静铁芯11的适配容纳槽1101,既能够确保动铁芯10与静铁芯11之间的吸附效果和运动行程,还有助于缩减静铁芯11和动铁芯10在竖直方向上共同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助于缩减第一先导阀100的整体体积和重量。优选地,动铁芯10的端面还设置有缓冲垫18。
阀头14设置有活塞15,当线圈12断电时,阀头14以及活塞15在第一介质腔内封堵第一介质腔,当线圈12通电后,阀头14以及活塞15随动铁芯10上升,此时阀头14以及设置在阀头14上的活塞15在第一介质腔内的中上位置,使得第一介质腔能够与介质通道101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阀芯组件还包括导磁板19,导磁板19设置在线圈12的上端部,导磁板19的中心形成有通孔,静铁芯11的上端形成有限位凸部,限位凸部的直径小于静铁芯11除限位凸部以外的部分的直径,限位凸部的直径和形状与导磁板19的通孔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使得限位凸部能够紧密的穿设在通孔中,导磁板19形成有多个连接孔位,连接孔位用于穿设紧定螺钉,以使紧定螺钉穿设于连接孔位后能够与静铁芯11连接,可见,导磁板19不仅能够对在线圈12通电后产生的磁场起到干扰作用,还能够将线圈12和静铁芯11压设在第一壳体4中,确保线圈12、静铁芯11以及动铁芯1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先导阀200包括第二阀套组件和第二阀芯组件,第二阀芯组件设置在第二阀套组件内。在如图3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阀套组件的底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阀套组件的结构与第一阀套组件的结构相同,连接方式也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理解,不再重复赘述。
第二阀芯组件的结构与第一阀芯组件的结构相同,工作原理也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理解,不再重复赘述。
优选地,第一先导阀100和第二先导阀200均为分步直动式常闭电磁阀,均具有介质自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阀芯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20,沿着竖直方向,阀头套筒6的上方设置有导向体9,导向体9具有圆柱体结构,并且导向体9的中心沿其高度方向形成有穿设通道,阀杆13穿设在穿设通道内,导向体9能够对阀杆13随动铁芯10运动过程中对阀杆13起到导向作用。阀杆13设置有限位套26和固定件27,限位套26靠近阀杆13的下端部设置,复位弹簧20设置在限位套26与导向体9之间,复位弹簧20分别与限位套26和固定件27连接,当线圈12断电的情况下,在动铁芯10的重力作用以及复位弹簧20的拉力作用下,能够使阀杆13和阀头14、活塞15稳定地位于第一介质腔内以封堵第一介质腔。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5的内壁形成限位部501,导向体9设置在限位部501与阀头套筒6之间,并且导向体9的高度与限位部501与阀头套筒6之间的高度近似相等,导向体9的上端的形状与限位部501的形状相适配,使得导向体9能够稳定地被选为在第二壳体5与阀门主体1之间,并且导向体9还能够稳定地抵住阀头套筒6,确保阀头套筒6在阀门主体1内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导向体9不仅能够对阀杆13起到导向作用,还对阀头套筒6起到限位、压持的作用。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还包括隔热套21,隔热套21设置在第二壳体5内,并且隔热套21套设在阀杆13上,隔热套21的上端接近第二壳体5的上端,隔热套21的下端接近导向体9,隔热套21具有耐高温性质,本申请的介质具体为高温高压介质,当介质流入第一介质腔和/或第二介质腔内后,会引起第一介质腔和第二介质腔内温度升高,隔热套21起到阻断作用,避免热量进入第一壳体4内影响线圈12或者其他电子器件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4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组件24和信号组件25。固定组件24包括:罩盖2401和连接板2402,连接板2402与第一壳体4的上端开口连接,罩盖2401与连接板2402连接。连接板2402设置有信号组件25和电磁头等,在固定组件24的内部形成有升降通道,阀杆13穿设在升降通道内,并且阀杆13能够在升降通道内上升或下降。
此外,连接板2402能够压设导磁板19,以使导磁板19处于固定状态,不会发生移动或者位移,从而确保导磁板19和线圈12的稳定性。
优选地,罩盖2401的外表面位于中心位置设置有吊装构件22,用于使用吊装设备吊装本第一先导阀100。
进一步地,连接板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插件23的快接插头,快接插头与设置在罩盖2401内的信号组件25、线圈12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快接插头至少分为电源接头和信号接头,从而使得快接插头与电源或者信号发射装置连接后能够输送至信号组件25,从而控制第一先导阀100和/或第二先导阀200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将常闭的第一先导阀100和第二先导阀200串联在一起,安装在同一阀门主体1中,本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在工作时,第一先导阀100和第二先导阀200断电时均处于关阀状态,通电后为开发状态。
当第一先导阀100和/或第二先导阀200得电后,线圈12通电励磁,动铁芯10提拉阀杆13打开阀头14和活塞15,活塞15上腔的高温高压介质迅速排放,活塞15下腔压力高于上腔压力,在电磁力、介质压差力作用下克服弹簧力及自重向上运动打开主阀,接通管路介质,阀门处开启状态。开阀信号内置触点闭合、关阀信号内置触点断开。
当第一先导阀100和/或第二先导阀200失电后,开状态变为关状态,线圈12断电消磁,动铁芯10、阀头14等在弹簧力的作用力下向下运动,关闭先导阀孔,活塞15上腔压力迅速上升,在弹簧力和介质压差力的作用下活塞15向下运动关闭介质腔,切断介质,阀门处关阀状态。关阀信号内置触点闭合、开阀信号内置触点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先导阀100和第二先导阀200可单独或同时控制。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第一先导阀能够抵挡、缓冲高温高压介质的冲击,避免介质直接冲刷第二先导阀而使第二先导阀发生误开导致目标主阀发生闪开、误开等意外情况,确保本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对目标主阀的先导控制的稳定性,即便高温高压介质中的杂质少量堆积,也不会同时导致两个先导阀同时出现异常,并且在不影响目标主阀的状态下,第一先导阀和第二先导阀能够分别进行在线检测,从而当第一先导阀或第二先导阀发生故障时能够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目标主阀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先导阀,所述第一先导阀形成有第一介质腔;
第二先导阀,所述第二先导阀形成有第二介质腔;
阀门主体,所述第一介质腔和所述第二介质腔均设置于所述阀门主体内;所述阀门主体形成有介质通道;
所述阀门主体设置有用于与目标主阀连接的接口,所述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二介质腔和所述目标主阀的腔体连通;
所述第一先导阀和所述第二先导阀均开启时,所述第一介质腔、所述介质通道、所述第二介质腔和所述接口顺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主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先导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先导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先导阀包括:
第一阀套组件,所述第一阀套组件的内部设置有阀芯组件;
所述第一阀套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阀芯组件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先导阀包括:
第二阀套组件,所述第二阀套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另一组所述阀芯组件;
所述第二阀套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另一组所述阀芯组件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套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阀头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所述阀头套筒形成有所述第一介质腔;
所述第二阀套组件包括:
第三壳体;
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四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另一所述阀头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另一所述阀头套筒形成有所述第二介质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包括:
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内;
静铁芯,设置于所述线圈内;
动铁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线圈内,所述动铁芯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静铁芯运动;
阀杆,与所述动铁芯远离所述静铁芯的一端连接;
阀头,设置于所述阀头套筒内,所述阀头与所述阀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先导阀的阀头套筒设置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远离所述引流孔的一端与所述介质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朝向所述静铁芯的一端部具有圆台结构;
所述静铁芯面对所述动铁芯的一端形成有适配容纳槽,所述适配容纳槽限定的空间形状与所述圆台结构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动铁芯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静铁芯;所述适配容纳槽的槽底形成有槽部,所述槽部设置有铁芯弹簧,所述铁芯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所述铁芯弹簧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动铁芯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还包括:
隔热套,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用于在所述阀头套筒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阻隔升温加压后的介质的热量;
导向体,设置于所述隔热套与所述阀头套筒之间,所述导向体形成有穿设通道,所述阀杆穿设于所述穿设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压所述导向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罩盖,所述罩盖的外壁面的中心设置有吊装构件;
连接板,所述罩盖盖设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信号组件;
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导磁板,所述导磁板与所述静铁芯连接,所述导磁板能够将所述线圈限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静铁芯之间。
CN202221690386.X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 Active CN217736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0386.XU CN217736441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0386.XU CN217736441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6441U true CN217736441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43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0386.XU Active CN217736441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6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36441U (zh) 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
CN114962766A (zh) 一种双驱互联式电磁先导阀
CN211175490U (zh) 电磁先导式四通阀
CN217207747U (zh) 一种电磁阀及燃气设备
CN115603098A (zh) 井下作业设备及其线缆连接器和连接器的配接方法
CN217301666U (zh) 电磁阀
CN211951626U (zh) 先导式电磁阀
CN214579216U (zh) 截止式电磁阀
CN212562835U (zh) 电磁锁芯及安全锁
CN115585304A (zh) 集成气道泵阀一体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CN209839292U (zh) 电磁阀
CN110886875B (zh) 双电控多通电磁阀
CN216590197U (zh) 一种用于先导控制的电磁阀的电磁结构
CN111237533A (zh) 先导式电磁阀
CN109899027A (zh) 一种瓦斯钻孔定压注浆控制装置
CN221145313U (zh) 控制阀组
CN220953705U (zh) 一种智能马桶低压冲水阀
CN218644905U (zh) 一种伺服控制系统电磁换向阀
CN217713740U (zh) 电磁阀
CN210397890U (zh) 大通径高速开关电磁阀
CN218326365U (zh) 高速电磁开关阀
CN214248386U (zh) 一种防震的脉冲电磁阀
CN212407736U (zh) 一种电磁阀
CN221504114U (zh) 一种隔爆防爆结构的电磁阀
CN214588646U (zh) 双稳态板载小体积直流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