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5624U - 化油器 - Google Patents

化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5624U
CN217735624U CN202221978295.6U CN202221978295U CN217735624U CN 217735624 U CN217735624 U CN 217735624U CN 202221978295 U CN202221978295 U CN 202221978295U CN 217735624 U CN217735624 U CN 217735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pipe
air
float chambe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82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9782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5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5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5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描述一种化油器,该化油器与发动机装配,该化油器包括:本体,该本体包括进气管、浮子室及混合管;进气管的管壁开设有通风隧道,进气管通过通风隧道与浮子室连通;浮子室与混合管之间通过输油隧道连通;混合管的排出口与发动机的燃烧缸连通。依次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通风隧道使更多的空气进入浮子室内,使浮子室内形成的正压,极大地提高了浮子室内的燃料往混合管内输送的效率。

Description

化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运动机械的不断进步,通用汽油机的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化油器作为汽油发动机中精密的核心部件,它利用吸入空气流的动能实现汽油的雾化的,对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可以称之为发动机的“心脏”。
在高海拔或者高气温的环境下,大气密度会降低,传统化油器的喉管不能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产生足够的空气流量,空气流速较低,从而导致化油器喉管中对浮子室内的燃料的吸取力度变弱,没有足够的燃料进入燃烧缸会导致发动机的做功不佳。因此,提升对浮子室内燃料的输送效率对发动机而言变得十分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状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油器,该化油机能够使进入浮子室内部的空气增多,增大浮子室内部的气压,使浮子室内部形成正压,提高浮子室往混合管内输送燃料的效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油器,所述化油器与发动机装配,该化油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进气管、浮子室及混合管;所述进气管的管壁开设有通风隧道,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通风隧道与所述浮子室连通;所述浮子室与所述混合管之间通过输油隧道连通;所述混合管的排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的燃烧缸连通;当所述发动机启动时,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混合管内均产生负压,空气进入所述进气管,同时一部分空气经所述通风隧道进入所述浮子室,使所述浮子室内产生正压,并在混合管内负压的共同作用下,使燃料通过输油隧道进入混合管内并与空气混合。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化油器中,可选的,所述通风隧道的通风口朝向与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朝向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化油器中,可选的,所述通风隧道呈“L”型结构并沿进气管的长度方向贯通至浮子室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化油器中,可选的,所述通风隧道在进气管与浮子室衔接处设有圆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化油器中,可选的,所述通风隧道包括第一通风隧道和第二通风隧道,并均匀布设于所述进气管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化油器中,可选的,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所述通风隧道开设于所述第二管壁内,所述第二管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管壁。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化油器中,可选的,所述进气管呈喇叭状结构,所述进气管靠近进气口的一端为宽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进气管,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进气管管壁上的通风隧道,并经该通风隧道进入所述浮子室。浮子室内的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正压,此时,浮子室内的气压对燃料液面施加压力,能够将燃料推送进入输油隧道中并进入混合管。由此,开设于所述进气管的管壁的通风隧道能够使更多的空气进入浮子室内,浮子室形成的正压能够提高燃料输送往混合管内输送的效率。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化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化油器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气管;2、浮子室;3、混合管;4、通风隧道;41、第一通风隧道;42、第二通风隧道;5、输油隧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更多的技术细节。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在使用发动机时,为了让一台发动机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根据“空燃比”的设定,需要的空气克数与燃料克数的比例始终保持或者无限接近 14.7:1,这样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但在传统化油器中经常会受到海拔、气温、湿度的变化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当这些外在条件变化时,用户需要频繁调整化油器的部件设置来保持这种最佳的做功性能,这就要求用户有足够的设置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给用户带来了很多操作困扰,最终降低用户对发动机产品或化油器产品的使用体验。
为此,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油器,所述化油器与发动机装配。该化油器包括:本体,本体包括进气管1、浮子室2及混合管3;进气管1的管壁开设有通风隧道4,进气管1通过通风隧道4与浮子室2连通;浮子室2与混合管3之间通过输油隧道5连通;混合管3的排出口与发动机的燃烧缸连通;当发动机启动时,进气管1与混合管3内均产生负压,空气进入进气管1,同时一部分空气经通风隧道4进入浮子室2,使浮子室2内产生正压,并在混合管3内负压的共同作用下,使燃料通过输油隧道5进入混合管3内并与空气混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发动机启动时,进气管1与混合管3内均产生负压。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进气管1,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进气管1管壁上的通风隧道4,并经该通风隧道4进入浮子室2。空气进入浮子室2后,浮子室2 内的气压增大,浮子室2内的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正压,此时,浮子室2 内的气压对燃料液面施加压力,能够将燃料推送进入输油隧道5中并进入混合管3。同时,在混合管3内负压使得燃料从输油管隧道中被吸取到混合管3内。这样,在浮子室2正压和混合管3负压的共同作用下使燃料通过输油隧道5进入混合管3内并与空气混合。
相比于传统的化油器,本实用新型不仅通过传统的混合管3的负压吸取燃料,还通过通风隧道4能够使更多的空气进入浮子室2内,浮子室2形成的正压从而将燃料推送进入输油隧道5中并进入混合管3内,由此,双重的输送动力极大地提高燃料输送往混合管3内输送的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风隧道4的通风口朝向与进气管1的进气口朝向一致。由此,通风隧道4的通风口与进气管1的进气口面向同一朝向,当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由该朝向进入进气管1时,也能够有一部分的空气更容易地进入到通风隧道4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风隧道4呈“L”型结构并沿进气管1的长度方向贯通至浮子室2内部。由此,呈“L”型结构的通风隧道4的一端能够直接朝着燃料的液面输送空气。
在一些示例中,通风隧道4在进气管1与浮子室2衔接处设有圆弧面。由此,通风隧道4的结构更流畅,能使空气在通风隧道4内流通更顺畅,空气也能够更好地经通风隧道4流动至浮子室2内。
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风隧道4包括第一通风隧道41和第二通风隧道42,并均匀布设于进气管1上。由此,能够有更多的空气能够经第一通风隧道41和第二通风隧道42进入到浮子室2内。
在一些示例中,通风隧道4还可以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地分布与进气管 1上。由此,能够进一步使更多的空气进入经通风隧道4进入到浮子室2内。
在一些示例中,进气管1包括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通风隧道4开设于第二管壁内,第二管壁的厚度大于第一管壁。由此,第二管壁厚度更好,能更好地在第二管壁处开设通风隧道4。
在一些示例中,进气管1呈喇叭状结构,进气管1靠近进气口的一端为宽端。由此,进气口更宽,也能够使更多的空气进入进气管1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发动机启动时,进气管1与混合管3内均产生负压。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进气管1,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进气管1管壁上的通风隧道4,并经该通风隧道4进入浮子室2。空气进入浮子室2后,浮子室2 内的气压增大,浮子室2内的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正压,此时,浮子室2 内的气压对燃料液面施加压力,能够将燃料推送进入输油隧道5中并进入混合管3。同时,在混合管3内负压使得燃料从输油管隧道中被吸取到混合管3内。这样,在浮子室2正压和混合管3负压的共同作用下使燃料通过输油隧道5进入混合管3内并与空气混合。
相比于传统的化油器,本实用新型不仅通过传统的混合管3的负压吸取燃料,还通过通风隧道4能够使更多的空气进入浮子室2内,浮子室2形成的正压从而将燃料推送进入输油隧道5中并进入混合管3内,由此,双重的输送动力极大地提高燃料输送往混合管3内输送的效率。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化油器,所述化油器与发动机装配,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进气管、浮子室及混合管;
所述进气管的管壁开设有通风隧道,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通风隧道与所述浮子室连通;
所述浮子室与所述混合管之间通过输油隧道连通;
所述混合管的排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的燃烧缸连通;
当所述发动机启动时,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混合管内均产生负压,空气进入所述进气管,同时一部分空气经所述通风隧道进入所述浮子室,使所述浮子室内产生正压,并在所述混合管内负压的共同作用下,使燃料通过所述输油隧道进入所述混合管内并与空气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隧道的通风口朝向与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朝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隧道呈“L”型结构并沿进气管的长度方向贯通至浮子室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隧道在进气管与浮子室衔接处设有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隧道包括第一通风隧道和第二通风隧道,并均匀布设于所述进气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所述通风隧道开设于所述第二管壁内,所述第二管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管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呈喇叭状结构,所述进气管靠近进气口的一端为宽端。
CN202221978295.6U 2022-07-28 2022-07-28 化油器 Active CN217735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8295.6U CN217735624U (zh) 2022-07-28 2022-07-28 化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8295.6U CN217735624U (zh) 2022-07-28 2022-07-28 化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5624U true CN217735624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12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8295.6U Active CN217735624U (zh) 2022-07-28 2022-07-28 化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5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00451U (zh) 一种egr发动机用egr混合器
GB2100797A (en) Duplex carburetor and intake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217735624U (zh) 化油器
US4418654A (en) Fuel supplement supplying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2564527U (zh) 一种组合脱附阀
US5558513A (en) Vapor catalyst system for combustion
CN213205863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路
CN212296655U (zh) 一种混合器
CN212212396U (zh) 一种增氧器及水循环系统
CN212583839U (zh) 一种化油器用油路隔板
CN211174410U (zh) 一种进气接管组件及其天然气发动机
CN201041099Y (zh) 天然气-空气混合器
CN209228442U (zh) 一种增氧式空气喷射阀
CN111561407A (zh) 一种混合器
JPS6321825B2 (zh)
CN215633418U (zh) 一种与进气管集成的egr混合装置及发动机
CN220118221U (zh) 化油器雾化加强结构
CN109252933A (zh) 一种增氧式空气喷射阀
EP0055789B1 (en) Combustion control system
CN2564763Y (zh) 固定喉管喷雾管式化油器
CN219159083U (zh) 一种大排量自吸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总成
CN219605438U (zh) 一种预混式发动机进气系统
US3405917A (en) Carburetor
CN219492425U (zh) 一种化油器
CN206770062U (zh) 化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