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12396U - 一种增氧器及水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氧器及水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12396U
CN212212396U CN202020573970.1U CN202020573970U CN212212396U CN 212212396 U CN212212396 U CN 212212396U CN 202020573970 U CN202020573970 U CN 202020573970U CN 212212396 U CN212212396 U CN 212212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xygenator
section
air
thr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39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基
余永寿
蔡世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Zheng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Zhe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Zheng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Zhe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739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12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12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12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氧器及水循环系统,增氧器包括水流管体和气流管体,所述气流管体与所述水流管体连接,所述水流管体具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通道,所述气流管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包括收缩段和扩散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氧器使通过增氧器的水流在增氧器内加速从而使喉道内水压增加,连通喉道的进气端形成负压从而将空气压入水流中,该增氧器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节能环保且噪音低,采用此增氧器的水循环系统能减少氧气泵等设备的使用,降低成本且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增氧器及水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氧器及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业或水族馆等养殖池中需要设置增氧器以将空气压入水中,让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充分接触,以达到让部分氧气融入水中,增加水的含氧量,保证水中鱼类生长以及微生物生长的需要。目前主流使用的是增氧泵,由于增氧泵需要一天24小时常开,如此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及成本,同时在大型的养殖池中需要安装多个增氧泵,安装复杂且费时,而且目前的增氧泵的噪音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能和噪音低的增氧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能和噪音低的增氧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增氧器,其包括水流管体和气流管体,所述气流管体与所述水流管体连接,所述水流管体具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通道,所述气流管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包括收缩段和扩散段,所述收缩段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收缩段的第二端与所述扩散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扩散段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扩散段连通,且在所述水流管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出气口至所述扩散段的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出气口至所述扩散段的第二端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扩散段的第一端在与所述收缩段的第二端连通处设有喉道,所述喉道为直管道,所述扩散段的第二端的内径R大于所述喉道的内径r。
优选地,所述扩散段的第二端和所述喉道的内径之比为R:r=1.5~3。
优选地,所述出气口的内径d小于所述喉道的内径r,所述喉道与所述进气端的内径之比为r:d=1~4。
优选地,所述气流管体的出气口与所述喉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收缩段的内径在所述收缩段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变小,所述扩散段的内径在所述扩散段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变大。
优选地,所述收缩段的长度为L1,所述扩散段的长度为L2,所述收缩段与所述扩散段的长度之比为:L1:L2=2~4。
优选地,所述扩散段和所述出水口一体成型,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收缩段一体成型,所述扩散段插入所述收缩段中并固定组成所述水流管体。
一种水循环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增氧器、水泵、水管和水池,所述增氧器设置在所述水池的进水口,所述水泵通过所述水管与所述增氧器连接并将水输送进所述水池内,所述增氧器的水流管体放置在所述水池的水面下且所述气流管体的进气口放置在所述水池的水面上,所述水池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池溢出的水通过所述水管、水泵和增氧器再次输送进所述水池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氧器使通过增氧器的水流在增氧器内加速从而使喉道内水压增加,连通喉道的进气端形成负压从而将空气压入水流中,该增氧器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节能环保且噪音低,采用此增氧器的水循环系统能减少氧气泵等设备的使用,降低成本且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氧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氧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氧器的扩散段与出水口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氧器的进水口与收缩段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增氧器6,其包括水流管体1和气流管体2,气流管体2与水流管体1连接,气流管体2与水流管体1可采用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分开制造后将两者连接固定。水流管体1具有进水口101、出水口102以及连通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的水流通道,气流管体2具有进气口201、出气口202以及连通进气口201和出气口202的气流通道。使用时,将水流管体1的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放置在水面下,同时将气流管体2的进气口201放置在水面上,水流经过增氧器6时,空气能通过气流管体2进入到水流中,从而增加水中含氧量。水流通道包括收缩段103和扩散段104,收缩段103的内径从大变小,扩散段104的内径从小变大,使流经收缩段103的水的流速变大,流经扩散段104的水的流速变小。收缩段的第一端106与进水口101连通,收缩段的第二端107与扩散段的第一端108连通,扩散段的第二端109与出水口102连通,出气口202与扩散段104连通,且在水流管体1的轴向方向上,出气口202至扩散段的第一端108的距离小于出气口202至扩散段的第二端109的距离。气流管体2的出气口202与扩散段104连通,由于出气口202连通处的水流速较大,根据流速大压强小的原理,使出气口202处的压力较小,从而大气压将空气从气流管体2中压入水流中,增加水中含氧量。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优选实施例中,扩散段的第一端108在与收缩段的第二端107连通处设有喉道105,喉道105为直管道,即在扩散段的第一端108在与收缩段的第二端107之间设置有一小段直管道,扩散段的第二端109的内径R大于喉道105的内径r。喉道105的内径可以与扩散段的第一端108的内径相同。在扩散段的第一端108在与收缩段的第二端107之间设置直管道的喉道105,使通过喉道105的水流流速稳定,同时出气口202处的气压也更加稳定,从而增加空气压入水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优选实施例中,扩散段的第二端109和喉道105的内径之比为R:r=1.5~3,既可以满足增大水流流速的要求,也不会使水流过大、水压过大,使水从气流管体2中喷出。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优选实施例中,出气口202的内径d小于喉道105的内径r,喉道105与进气端的内径之比为r:d=1~4。气流管体2可以设置为直管道,也可以设置为弯道或其他形状,将喉道1052与出气口202的内径之比设置为1~4,可以减小将空气压入水流中需要的压力,使空气更容易进入水流中,且水流流速可以不用设置得很大。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气流管体2的出气口202与喉道105连通。在出气口202与喉道105连接处,由于喉道105处的水流速度大,使出气口202处形成负压,从而将空气压入水流中,增加水流中的氧含量,适合水产的养殖。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优选实施例中,收缩段103的内径在收缩段103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变小,扩散段104的内径在扩散段104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变大。收缩段103的作用为对水流进行加速,扩散段104的作用为对水流进行缓速,对水流加速可以使空气从气流管体2中进入水流中,对水流进行缓速能降低水流的湍流度,减少对水里生物的冲击。收缩段103内径的变小也可以为连续地变小,也可以为阶梯地变小;同样地,扩散段104内径的变大可以为连续地变大,也可以为阶梯地变大。优选地,收缩段103与扩散段104内径的变化为连续的,如此能减小水流在增氧器6内的阻力,同时也使水流稳定,不会发生涡流的情况。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优选实施例中,收缩段103的长度为L1,扩散段104的长度为L2,收缩段103与扩散段104的长度之比为:L1:L2=2~4。控制收缩段103和扩散段104的长度以及两者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内径,可以控制收缩段103和扩散段104的锥角,从而控制水流流速,当收缩段的第二端107、扩散段的第一端108与喉道105的内径相同,且收缩段的第一端106、扩散段的第二端109的内径也相同时,收缩段103和扩散段104的长度即可控制锥角的大小,收缩段103与扩散段104的长度之比为2~4,使水流可以短距离内加速并在长距离内缓速,使压入水流中的空气充分溶解在水中。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优选实施例中,扩散段104和出水口102一体成型,进水口101和收缩段103一体成型,扩散段104插入收缩段103中并固定组成水流管体1。收缩段的第二端107和扩散段的第一端108的直径相同,可采用将扩散段104插入收缩段103中,使收缩段的第二端107和扩散段的第一端108抵接,并采用胶水粘黏的方式连接固定,从而使收缩段的第二端107和扩散段的第一端108连通且中间不产生空隙,避免在水流在增氧器6内产生额外的阻力,导致产生涡流影响流速。同时,将扩散段104和出水口102一体成型制造,进水口101和收缩段103一体成型制造,再将两者连接固定,可大大减小生产制造的难度,降低生产成本。
请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还提供一种水循环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增氧器6、水泵3、水管4和水池5,增氧器6设置在水池5的进水口101,水泵3通过水管4与增氧器6连接并将水输送进水池5内,增氧器6的水流管体1放置在水池5的水面下且气流管体2的进气口201放置在水池5的水面上,水池5的出水口102通过水管4与水泵3连接,水池5溢出的水通过水管4、水泵3和增氧器6再次输送进水池5中。流经增氧器6的水被压入了大量的空气,使水中含氧量上升从而使水更适合养殖,同时还避免使用电增氧器6,大大减少电量使用,既降低了成本,还增加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氧器使通过增氧器的水流在增氧器内加速从而使喉道内水压增加,连通喉道的进气端形成负压从而将空气压入水流中,该增氧器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节能环保且噪音低,采用此增氧器的水循环系统能减少氧气泵等设备的使用,降低成本且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增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流管体和气流管体,所述气流管体与所述水流管体连接,所述水流管体具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通道,所述气流管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气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包括收缩段和扩散段,所述收缩段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收缩段的第二端与所述扩散段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扩散段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扩散段连通,且在所述水流管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出气口至所述扩散段的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出气口至所述扩散段的第二端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段的第一端在与所述收缩段的第二端连通处设有喉道,所述喉道为直管道,所述扩散段的第二端的内径R大于所述喉道的内径r。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段的第二端和所述喉道的内径之比为R:r=1.5~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的内径d小于所述喉道的内径r,所述喉道与所述出气口的内径之比为r:d=1~4。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体的出气口与所述喉道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的内径在所述收缩段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变小,所述扩散段的内径在所述扩散段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变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的长度为L1,所述扩散段的长度为L2,所述收缩段与所述扩散段的长度之比为:L1:L2=2~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段和所述出水口一体成型,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收缩段一体成型,所述扩散段插入所述收缩段中并固定组成所述水流管体。
9.一种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增氧器、水泵、水管和水池,所述增氧器设置在所述水池的进水口,所述水泵通过所述水管与所述增氧器连接并将水输送进所述水池内,所述增氧器的水流管体放置在所述水池的水面下且所述气流管体的进气口放置在所述水池的水面上,所述水池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池溢出的水通过所述水管、水泵和增氧器再次输送进所述水池中。
CN202020573970.1U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增氧器及水循环系统 Active CN212212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3970.1U CN212212396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增氧器及水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3970.1U CN212212396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增氧器及水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12396U true CN212212396U (zh) 2020-12-25

Family

ID=73907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3970.1U Active CN212212396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增氧器及水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123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6275A1 (zh) * 2021-12-20 2023-06-29 东辉休闲运动用品(上海)有限公司 气路组件及按摩水池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6275A1 (zh) * 2021-12-20 2023-06-29 东辉休闲运动用品(上海)有限公司 气路组件及按摩水池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90904U (zh) 一种水产养殖溶氧器
CN212212396U (zh) 一种增氧器及水循环系统
WO2021186156A2 (en) A microbubble generator
CN107654777A (zh) 弧形导流板的侧向流动三通结构
CN102887594B (zh) 射流装置及多个射流装置使水体流动并增氧的方法及设施
CN113915045A (zh) 一种斜弯锥的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
CN101435441A (zh) 一种矿用压风机消音器
CN202831091U (zh) 一种高层供水二次加压的引射器装置
CN201461558U (zh) 两相流喷射式升压热交换器
CN110552823A (zh) 一种进气接管组件及其天然气发动机
CN215516687U (zh) 一种多流体管道静态混合器
CN210034745U (zh) 气流管道和气体处理设备
CN216038881U (zh) 一种负压式高效溶气装置
CN212868021U (zh) 节能吊柜
CN210919593U (zh) 一种自动均匀补气减蚀的射流泵
CN207647824U (zh) 增程式液流泵
CN108050111B (zh) 多级多管高效射流泵
CN203052669U (zh) 燃气灶用多管引射结构
CN113026890A (zh) 一种污水逐级输送系统
CN1936342A (zh) 大流量吸射管和多级多管吸射泵
CN110685964A (zh) 一种自动均匀补气减蚀的射流泵
CN101644280A (zh) 多级吸射泵
CN205653241U (zh) 一种超声波增氧装置
CN112390350B (zh) 一种Pasg增氧设备
CN208431499U (zh) 一种养殖打气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