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6001U - 一种加强装置、框架结构、驾驶室及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强装置、框架结构、驾驶室及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06001U
CN217706001U CN202222055507.XU CN202222055507U CN217706001U CN 217706001 U CN217706001 U CN 217706001U CN 202222055507 U CN202222055507 U CN 202222055507U CN 217706001 U CN217706001 U CN 217706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plate
backing plate
cab
cross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5550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阿平
孙宝勇
荆宝峰
陈宇
张雷
岳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XCMG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XCMG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XCMG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XCMG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5550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06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06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06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装置、框架结构、驾驶室及工程机械,其中,加强装置应用于相邻框架构件之间形成的直角中,包括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和直角筋板;第一垫板、第二垫板以相互垂直的方式进行布置;在第一、二垫板相互垂直形成的直角处,固定一个垂直于第一、二垫板内侧面的直角筋板,使之成为一体;直角筋板中的一个直角侧面与第一垫板相连接长度小于第一垫板的内侧面长度,使得直角侧面顶端与第一垫板相贴合形成一个顶点;直角筋板中的另一个直角侧面与第二垫板相连接长度小于第二垫板的内侧面长度,使得直角侧面顶端与第二垫板相贴合形成一个顶点。本实用新型使得横梁或纵梁所受载荷较小,可以防止横梁或纵梁的弯曲,即可增加驾驶室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加强装置、框架结构、驾驶室及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工程机械驾驶室框架钢结构的加强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行驶的工程机械会配备驾驶室,比如液压挖掘机。当工况不好或者发生侧翻时,驾驶室就必须发挥保护操作人员安全的作用。
目前现有驾驶室多是由各种结构件焊接而成,结构件之间的接触多为线接触。当结构框架受到外力作用时,结构件连接处单位面积受力过大,容易造成结构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装置,使得横梁或纵梁所受载荷较小,可以防止横梁或纵梁的弯曲,即可增加驾驶室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强装置,应用于相邻框架构件之间形成的直角中,包括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和直角筋板;所述第一垫板、第二垫板以相互垂直的方式进行布置;在所述第一垫板、第二垫板相互垂直形成的直角处,固定一个垂直于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内侧面的直角筋板,使之成为一体;所述直角筋板中的一个直角侧面与第一垫板相连接长度小于第一垫板的内侧面长度,使得直角侧面顶端与第一垫板相贴合形成一个顶点;所述直角筋板中的另一个直角侧面与第二垫板相连接长度小于第二垫板的内侧面长度,使得直角侧面顶端与第二垫板相贴合形成一个顶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直角筋板的斜面为内凹弧面。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框架结构,包括立柱、横梁、纵梁和上述的加强装置;在所述立柱和横梁形成的直角拐角处、立柱和纵梁形成的直角拐角处以及横梁和纵梁形成的直角拐角处中的任意一个直角拐角处或者任意两个直角拐角处或者三个直角拐角处安装有加强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室,装配有上述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顶面设有顶部,框架结构四周面设有封板和挡风玻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包括左后立柱、右后立柱、左前立柱和右前立柱;
所述横梁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纵梁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后横梁横向焊接于左、右后立柱中间,所述前横梁横向焊接于左、右前立柱中间,所述左纵梁纵向焊接于左后立柱和左前立柱之间,所述右纵梁纵向焊接于右后立柱和右前立柱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横梁由两个方形管状构件叠加而成,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均采用异型钢管,两个异型钢管以驾驶室的左右对称面为中心对称配置;在后横梁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直角拐角处各设有一个加强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后立柱、右后立柱均由两个方形管状构件叠加而成,在所述后横梁与左后立柱和右后立柱的直角拐角处各设有一个加强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前立柱和右前立柱采用了异型折弯钢管,两个异型折弯钢管以驾驶室的左右对称面为中心对称配置。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安装有上述的加强装置;或者安装有上述的框架结构;或者安装有上述的驾驶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程机械包括液压挖掘机。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加强装置应用在大型工程机械钢结构上,尤其是工程机械驾驶室钢结构上。安装在横梁和纵梁相邻且相互垂直的位置,增加钢结构强度;所述加强装置上直角筋板减小了相邻横梁和纵梁之间的拐弯角度。当驾驶室在一个方向上受载荷,直角筋板将所受载荷传递到直角筋板与垫板相交处,直角筋板与垫板相交的的顶点部分则将所受载荷传递至垫板延伸部分的表面。垫板与横梁或纵梁都为面接触,则垫板表面所受传递载荷则被广泛的分散在横梁或纵梁的内侧面。横梁或纵梁所受载荷较小,可以防止横梁或纵梁的弯曲,即可增加驾驶室的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驾驶室框架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框架结构局部视图。
图中标号的含义是:1:液压挖掘机;2:工作装置;3:回转体;4:驾驶室;5:机棚;6:配重;7:履带底盘;8:纵梁;9:后横梁;9-1:方形管状构件;9-2:方形管状构件;10:加强装置;10-1:第一垫板;10-1a:延伸表面;10-2:直角筋板;10-2a:顶点;10-2b:顶点;10-2c:直角侧面;10-2d:直角侧面;10-3:第二垫板;10-3a:延伸表面;11:后立柱;12:前立柱;13:前横梁。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给出了液压挖掘机1结构。液压挖掘机1主要依靠下部履带式行走装置7实现整机移动,工作装置2主要负责完成液压挖掘机1的挖掘动作。回转体3中设有中心回转体可带动整机上部自由转动。驾驶室4为驾驶员提供防护,配重6可保持液压挖掘机1的动平衡和静平衡,机棚5为液压挖掘机1的重要部件提供防水、防尘、隔音降噪的环境。
图2为驾驶室4结构,驾驶室4安装于回转体3上。驾驶室4的框架结构主要由立柱、横梁、纵梁8构成,其中,立柱包括前立柱12和后立柱11,前立柱12包括左前立柱和右前立柱,后立柱11包括左后立柱和右后立柱,前立柱12和后立柱11作为支撑架;横梁包括前横梁13和后横梁9;纵梁8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后横梁9横向焊接于左、右后立柱中间,前横梁13横向焊接于左、右前立柱中间,左纵梁纵向焊接于左后立柱和左前立柱之间,右纵梁纵向焊接于右后立柱和右前立柱之间。综上,驾驶室4框架结构焊接完毕,外加驾驶室顶板和四周封板及挡风玻璃即构成驾驶室整体。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装置10,加强装置10焊接到由横梁和纵梁8形成的直角拐角处。其中,后横梁9是由两个方形管状构件9-1、9-2层叠而成,左、右后立柱11也是采用两个方形管状构件叠加的结构。左、右侧纵梁8则是采用了异型钢管,异型钢管以驾驶室4的左右对称面为中心对称配置。左、右前立柱12异型折弯钢管也采用了同样对称面对称布置。
其中,叠加布置的方形管状构件9-1、9-2的内侧面共面,与纵梁8的内侧面相互垂直。加强装置10的第一垫板10-1和第二垫板10-3分别与后横梁9(由两个方形管状构件9-1和9-2叠加构成)和纵梁8面接触。直角筋板10-2介于第一垫板10-1和第二垫板10-3之间。直角筋板10-2与第一垫板10-1和第二垫板10-3分别垂直。直角筋板10-2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第一垫板10-1和第二垫板10-3面接触,焊接后构成整体。
具体的方案:直角筋板10-2的一侧直角侧面10-2c与第一垫板10-1的内侧面为面接触,直角筋板10-2的一侧直角侧面10-2c小于第一垫板10-1的内侧面,焊接之后即多出了沿着直角筋板10-2的直角侧面10-2c向外延伸的延伸表面10-1a,同时产生了直角侧面10-2c与垫板10-1的相交顶点10-2a。
具体的方案:加强装置10中的直角筋板10-2的另一直角侧面10-2d与第二垫板10-3的内侧面为面接触,直角筋板10-2的另一直角侧面10-2d小于第二垫板10-3的内侧面,焊接之后即多出了沿着直角筋板10-2的直角侧面10-2d向外延伸的延伸表面10-3a,同时产生了筋板直角侧面10-2d与垫板10-3的相交顶点10-2b。
第一垫板10-1和第二垫板10-3与直角筋板10-2重合的顶点10-2a、10-2b受到外载荷作用时,顶点受到的载荷会分布到第一垫板10-1和第二垫板10-3的延伸表面10-1a、10-3a上,进而横梁和纵梁内侧面所受载荷由线载荷转变成面载荷,保护横梁和纵梁不弯曲,结构强度增加。
继续参照图2所示,后横梁9和左、右纵梁8之间的直角处、后横梁9和左、右后立柱11之间的直角处、左、右后立柱11和左、右纵梁8之间的直角处、前横梁13和左、右前立柱12之间的直角处均可采用本发明所述加强装置10增强驾驶室强度。驾驶室4框架在一个方向受到外载荷时,由于加强装置4上直角筋板10-2减小了相邻横梁和纵梁8之间的拐弯角度。驾驶室4框架所受外载荷会传递到直角筋板10-2上,再由第一垫板10-1和第二垫板10-3分别传递到横梁和左、右纵梁8上。
在这种情况下,直角筋板10-2的两个直角侧面10-2c和10-2d与第一垫板10-1和第二垫板10-3相贴合形成的两顶点10-2a、10-2b会受到比较集中的载荷,顶点10-2a和顶点10-2b是属于直角筋板10-2的两个没有壁厚的顶点,在受外载荷时就直接将外部载荷分散到第一垫板10-1和第二垫板10-2的延伸表面10-1a、10-3a上。后横梁9和左、右纵梁8所受载荷是分散在第一垫板10-1和10-2上的分散载荷,后横梁9和左、右纵梁8上的所受线载荷变成了面载荷,可以防止后横梁9和左、右纵梁8受力弯曲,提高驾驶室4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大型工程建筑机械钢结构,尤其是用于增强工程机械驾驶室钢结构强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加强装置应用在大型工程机械钢结构上,尤其是工程机械驾驶室钢结构上。安装在横梁和纵梁相邻且相互垂直的位置,增加钢结构强度;所述加强装置上直角筋板减小了相邻横梁和纵梁之间的拐弯角度。当驾驶室在一个方向上受载荷,直角筋板将所受载荷传递到直角筋板与垫板相交处,直角筋板与垫板相交的的顶点部分则将所受载荷传递至垫板延伸部分的表面。垫板与横梁或纵梁都为面接触,则垫板表面所受传递载荷则被广泛的分散在横梁或纵梁的内侧面。横梁或纵梁所受载荷较小,可以防止横梁或纵梁的弯曲,即可增加驾驶室的强度。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含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同样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获知的技术方案和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组合的方式来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加强装置,应用于相邻框架构件之间形成的直角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和直角筋板;
所述第一垫板、第二垫板以相互垂直的方式进行布置;
在所述第一垫板、第二垫板相互垂直形成的直角处,固定一个垂直于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内侧面的直角筋板,使之成为一体;
所述直角筋板中的一个直角侧面与第一垫板相连接长度小于第一垫板的内侧面长度,使得直角侧面顶端与第一垫板相贴合形成一个顶点;
所述直角筋板中的另一个直角侧面与第二垫板相连接长度小于第二垫板的内侧面长度,使得直角侧面顶端与第二垫板相贴合形成一个顶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角筋板的斜面为内凹弧面。
3.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立柱、横梁、纵梁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强装置;
在所述立柱和横梁形成的直角拐角处、立柱和纵梁形成的直角拐角处以及横梁和纵梁形成的直角拐角处中的任意一个直角拐角处或者任意两个直角拐角处或者三个直角拐角处安装有加强装置。
4.一种驾驶室,其特征在于:
装配有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结构;
所述框架结构顶面设有顶部,框架结构四周面设有封板和挡风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包括左后立柱、右后立柱、左前立柱和右前立柱;
所述横梁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
所述纵梁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
所述后横梁横向焊接于左、右后立柱中间,所述前横梁横向焊接于左、右前立柱中间,所述左纵梁纵向焊接于左后立柱和左前立柱之间,所述右纵梁纵向焊接于右后立柱和右前立柱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横梁由两个方形管状构件叠加而成,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均采用异型钢管,两个异型钢管以驾驶室的左右对称面为中心对称配置;
在后横梁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直角拐角处各设有一个加强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后立柱、右后立柱均由两个方形管状构件叠加而成,在所述后横梁与左后立柱和右后立柱的直角拐角处各设有一个加强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前立柱和右前立柱采用了异型折弯钢管,两个异型折弯钢管以驾驶室的左右对称面为中心对称配置。
9.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安装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强装置;或者安装有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结构;或者安装有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程机械包括液压挖掘机。
CN202222055507.XU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加强装置、框架结构、驾驶室及工程机械 Active CN217706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5507.XU CN217706001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加强装置、框架结构、驾驶室及工程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5507.XU CN217706001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加强装置、框架结构、驾驶室及工程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06001U true CN217706001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85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55507.XU Active CN217706001U (zh) 2022-08-05 2022-08-05 一种加强装置、框架结构、驾驶室及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06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11303B2 (ja)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キャブ支持上部フレーム構造
US7434869B2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US8177290B2 (en) Cab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and work machine cab
US7048082B2 (en) Driver's cab for a work vehicle
JP4906132B2 (ja)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キャブ
CN1092581C (zh)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CN217706001U (zh) 一种加强装置、框架结构、驾驶室及工程机械
JP2014004849A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JP5558080B2 (ja) 作業機械のキャブ構造
US11268261B2 (en) Post for a cab of a vehicle
CN217480296U (zh) 驾驶室加高基座和作业机械
WO2015063060A1 (en) Cab support structure of construction machine
CN210101759U (zh) 一种汽车车身下车体
JPH05254460A (ja) バッテリ式フォークリフ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JPH077268Y2 (ja) 建設機械用ダンプトラックのフレーム
JPS5819979Y2 (ja) コ−ナ−ポストの荷重担持構造
CN220096476U (zh) 一种特种车辆驾驶室地板总成
JP4925366B2 (ja)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キャブ用の補強材
CN212174261U (zh) 一种室内起重机
CN214220330U (zh) 一种结构梁与室外钢楼梯的连接节点
CN216805237U (zh) 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
CN213505518U (zh) 一种双强度增强型轿架结构
CN214189842U (zh) 一种侧翻自卸半挂车立柱加固板
CN216272590U (zh) 增强型载货电梯下梁
JP2546487Y2 (ja) 車両荷箱の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