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05237U - 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05237U
CN216805237U CN202220408134.7U CN202220408134U CN216805237U CN 216805237 U CN216805237 U CN 216805237U CN 202220408134 U CN202220408134 U CN 202220408134U CN 216805237 U CN216805237 U CN 216805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ed
side plate
beams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081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兴义
田斌
武向阳
胡长庆
肖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Yangzhou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Yangzhou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Yangzhou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Yangzhou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081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05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05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05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底板总成包括底板、一对边纵梁;侧板总成包括侧板折弯形成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若干个平板段,下端的平板段贴合在底板上固定;前立柱设在侧板外侧面前端;后立柱设在侧板外侧面后端。本实用新型侧板相对于传统直板式侧板,在保证侧板强度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侧板的刚度,提高侧板的抗变形能力;侧板的前立柱和后立柱由侧板上端延伸至下端并与底板总成的边纵梁直接固定,同时侧板下端的平板段直接贴合在底板上固定,从而实现侧板和底板的连接,由于前立柱和后立柱将连接处支撑同时和底板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底板和侧板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卸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自卸车箱体一般有矩形箱和U型箱两种结构形式。矩形箱由于结构复杂、重量大,在许多城市渣土车中已经不再采用,普遍采用U型箱结构。U型箱的侧板前面与前板焊接,底部与底板焊接,后面安装后板,形成一个完整的上装结构。
现有的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侧板采用直板形式,为保证强度,需在侧板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横梁,侧面设置多个纵梁,导致侧板和箱体重量较重,影响箱体的载重量,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2、侧板刚度较低,易发生变形和尾部涨箱的情况;
3、侧板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较差。
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侧板重量较重,影响箱体的载重量,侧板刚度较低,易发生变形和尾部涨箱,侧板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包括底板总成、一对侧板总成、前板总成和后板总成;
其中,所述底板总成包括:
底板;
一对边纵梁,对称固定在所述底板底面两侧;
所述侧板总成包括:
侧板,折弯形成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若干个平板段,位于上端的所述平板段与位于下端的所述平板段之间呈90°角,位于下端的所述平板段贴合在所述底板上与底板固定;
前立柱,设置在所述侧板外侧面前端,所述前立柱与所述侧板固定,且前立柱由侧板上端延伸至下端,所述前立柱下端与所述边纵梁固定;
后立柱,设置在所述侧板外侧面后端,所述后立柱与所述侧板固定,且后立柱由侧板上端延伸至下端,所述后立柱下端与所述边纵梁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侧板折弯呈多个平板段,上端的平板段和下端的平板段间呈90°角,相对于传统直板式侧板,在保证侧板强度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侧板的刚度,提高侧板的抗变形能力;
侧板的前立柱和后立柱由侧板上端延伸至下端并与底板总成的边纵梁直接固定,同时侧板下端的平板段直接贴合在底板上固定,从而实现侧板和底板的连接,由于前立柱和后立柱将连接处支撑同时和底板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底板和侧板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总成还包括:
上连接梁,固定在所述侧板外侧面上部,所述上连接梁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固定;
中连接梁,固定在所述侧板外侧面中部,所述中连接梁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固定;
若干个下支撑梁,沿横向间隔排列固定在所述侧板外侧面下部,若干个所述下支撑梁设置在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且下支撑梁用于支撑所述侧板下部,所述下支撑梁下端与所述边纵梁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上连接梁、中连接梁对侧板的上中部进行横向加固,采用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下支撑梁对侧板的下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加固,省去了传统自卸车侧板的下边梁结构,同时也减少了纵梁数量,减轻了箱体重量,增加了装载量,为给整车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梁顶面设有防砸梁,所述防砸梁扣合固定在所述侧板顶端和所述上连接梁顶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防砸梁对侧板顶端和上横梁进行保护,避免直接由顶部受到货物冲击。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外侧面下部还设有若干个均匀间隔设置的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侧板垂直设置,且下支撑板一侧边与所述侧板外侧面下部固定支撑侧板;所述下支撑板外围固定有下护板,所述下护板沿横向延伸罩设在所述下支撑板和下支撑梁外,且下护板与下支撑板外侧边固定,所述下护板顶边与所述侧板固定,所述下护板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外侧面,且分别与前立柱和后立柱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下支撑板进一步提高侧板下部的支撑强度和刚度,下支撑板外设置罩合在外的下护板,有效保护侧板的下部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外侧面靠近所述后立柱一侧还设有中立柱,所述中立柱与所述侧板外侧面固定,且中立柱顶端与所述上连接梁固定,中立柱底端延伸至侧板下端,所述中立柱将所述中连接梁分隔呈两部分,且中立柱与中连接梁固定形成连续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靠近尾端位置设置中立柱,中立柱和后立柱底端均与底板固定,从而在箱体尾端增多安装位点,两者互相支撑和依靠,提高箱体尾端强度,避免出现涨箱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前立柱、中立柱和后立柱的侧面设有与所述侧板固定的立柱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总成还包括:
若干主纵梁,固定在所述底板底面,若干所述主纵梁均匀布置在一对所述边纵梁之间;
后尾梁,固定在所述底板底面尾端,所述后尾梁与所述边纵梁和主纵梁固定;
若干底横梁,均匀布置在所述底板底面与底板固定,若干所述底横梁将所述主纵梁和边纵梁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主纵梁与所述底横梁连接处设置三角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前板总成包括:
前板,与所述侧板和底板固定;
一对前横梁,固定在所述前板外表面上,一对所述前横梁的端部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梁和中连接梁连接固定;
若干前竖梁,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前板外表面上,若干所述前竖梁和一对所述前横梁配合形成框架结构;
一对上护板,对称固定在所述前板外表面顶端两侧;
油缸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前竖梁外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后板总成包括:
后板;
外框,固定在所述后板外表面外围;
至少一个后横梁,固定在所述后板外表面,所述后横梁设置在所述外框内,且后横梁与外框连接为一体;
若干后竖梁,固定在所述后板外表面,所述后竖梁设置在所述外框内,且后竖梁与所述后横梁和外框连接为一体;
后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外框拐角处以及外框与所述后横梁、后竖梁的连接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侧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底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前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后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底板总成;101、底板;102、边纵梁;103、主纵梁;104、后尾梁;105、底横梁;106、三角加强板;
2、侧板总成;201、侧板;202、前立柱;203、后立柱;204、上连接梁;205、中连接梁;206、下支撑梁;207、防砸梁;208、下支撑板;209、下护板;210、中立柱;211、立柱加强板;
3、前板总成;301、前板;302、前横梁;303、前竖梁;304、上护板;305、油缸安装板;
4、后板总成;401、后板;402、外框;403、后横梁;404、后竖梁;405、后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包括底板总成1、一对侧板总成2、前板总成3和后板总成4。
如图6所示,底板总成1包括底板101、一对边纵梁102、三根主纵梁103、后尾梁104和若干底横梁105。
一对边纵梁102对称固定在底板101底面两侧;主纵梁103固定在底板101底面,三根主纵梁103均匀布置在一对边纵梁102之间;后尾梁104固定在底板101底面尾端,后尾梁104与边纵梁102和主纵梁103固定;若干底横梁105均匀布置在底板101底面与底板101固定,若干底横梁105将主纵梁103和边纵梁102连接为一体。
主纵梁103与底横梁105连接处设置三角加强板106。
如图3-5所示,侧板总成2包括侧板201,前立柱202,后立柱203,上连接梁204,中连接梁205和若干个下支撑梁206。
侧板201折弯形成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六个平板段,位于上端的平板段与位于下端的平板段之间呈90°角,位于下端的平板段贴合在底板101上与底板101固定。
前立柱202设置在侧板201外侧面前端,前立柱202与侧板201固定,且前立柱202由侧板201上端延伸至下端,前立柱202下端与边纵梁102固定;
后立柱203设置在侧板201外侧面后端,后立柱203与侧板201固定,且后立柱203由侧板201上端延伸至下端,后立柱203下端与边纵梁102固定。
侧板201折弯呈多个平板段,上端的平板段和下端的平板段间呈90°角,相对于传统直板式侧板201,在保证侧板201强度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侧板201的刚度,提高侧板201的抗变形能力;
侧板201的前立柱202和后立柱203由侧板201上端延伸至下端并与底板总成1的边纵梁102直接固定,同时侧板201下端的平板段直接贴合在底板101上固定,从而实现侧板201和底板101的连接,由于前立柱202和后立柱203将连接处支撑同时和底板101连接形成一体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底板101和侧板201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上连接梁204固定在侧板201外侧面上部,上连接梁204两端分别与前立柱202和后立柱203固定;
中连接梁205固定在侧板201外侧面中部,中连接梁205两端分别与前立柱202和后立柱203固定;
若干个下支撑梁206沿横向间隔排列固定在侧板201外侧面下部,若干个下支撑梁206设置在前立柱202和后立柱203之间,且下支撑梁206用于支撑侧板201下部,下支撑梁206下端与边纵梁102固定。
采用上连接梁204、中连接梁205对侧板201的上中部进行横向加固,采用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下支撑梁206对侧板201的下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加固,省去了传统自卸车侧板201的下边梁结构,同时也减少了纵梁数量,减轻了箱体重量,增加了装载量,为给整车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上连接梁204顶面设有防砸梁207,防砸梁207扣合固定在侧板201顶端和上连接梁204顶面上。
设置防砸梁207对侧板201顶端和上横梁进行保护,避免直接由顶部受到货物冲击。
侧板201外侧面下部还设有若干个均匀间隔设置的下支撑板208,下支撑板208与侧板201垂直设置,且下支撑板208一侧边与侧板201外侧面下部固定支撑侧板201;下支撑板208外围固定有下护板209,下护板209沿横向延伸罩设在下支撑板208和下支撑梁206外,且下护板209与下支撑板208外侧边固定,下护板209顶边与侧板201固定,下护板209两端分别延伸至前立柱202和后立柱203外侧面,且分别与前立柱202和后立柱203固定。
设置下支撑板208进一步提高侧板201下部的支撑强度和刚度,下支撑板208外设置罩合在外的下护板209,有效保护侧板201的下部支撑结构。
侧板201外侧面靠近后立柱203一侧还设有中立柱210,中立柱210与侧板201外侧面固定,且中立柱210顶端与上连接梁204固定,中立柱210底端延伸至侧板201下端,中立柱210将中连接梁分隔呈两部分,且中立柱210与中连接梁205固定形成连续结构。
在靠近尾端位置设置中立柱210,中立柱210和后立柱203底端均与底板101固定,从而在箱体尾端增多安装位点,两者互相支撑和依靠,提高箱体尾端强度,避免出现涨箱问题。
前立柱202、中立柱210和后立柱203的侧面设有与侧板201固定的立柱加强板211。
如图7所示,前板总成3包括前板301,一对前横梁302,若干前竖梁303,一对上护板304和油缸安装板305。
前板301与侧板201和底板101固定;一对前横梁302固定在前板301外表面上,一对前横梁302的端部分别与上连接梁204和中连接梁205连接固定;若干前竖梁303均匀间隔布置在前板301外表面上,若干前竖梁303和一对前横梁302配合形成框架结构;一对上护板304对称固定在前板301外表面顶端两侧;油缸安装板305固定在前竖梁303外表面上。
如图8所示,后板总成4包括后板401,外框402,一个后横梁403,若干后竖梁404和后加强板405。
外框402固定在后板401外表面外围;后横梁403固定在后板401外表面,后横梁403设置在外框402内,且后横梁403与外框402连接为一体;若干后竖梁404固定在后板401外表面,后竖梁404设置在外框402内,且后竖梁404与后横梁403和外框402连接为一体;后加强板405设置在外框402拐角处以及外框402与后横梁403、后竖梁404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总成、一对侧板总成、前板总成和后板总成;
其中,所述底板总成包括:
底板;
一对边纵梁,对称固定在所述底板底面两侧;
所述侧板总成包括:
侧板,折弯形成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若干个平板段,位于上端的所述平板段与位于下端的所述平板段之间呈90°角,位于下端的所述平板段贴合在所述底板上与底板固定;
前立柱,设置在所述侧板外侧面前端,所述前立柱与所述侧板固定,且前立柱由侧板上端延伸至下端,所述前立柱下端与所述边纵梁固定;
后立柱,设置在所述侧板外侧面后端,所述后立柱与所述侧板固定,且后立柱由侧板上端延伸至下端,所述后立柱下端与所述边纵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总成还包括:
上连接梁,固定在所述侧板外侧面上部,所述上连接梁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固定;
中连接梁,固定在所述侧板外侧面中部,所述中连接梁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固定;
若干个下支撑梁,沿横向间隔排列固定在所述侧板外侧面下部,若干个所述下支撑梁设置在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且下支撑梁用于支撑所述侧板下部,所述下支撑梁下端与所述边纵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梁顶面设有防砸梁,所述防砸梁扣合固定在所述侧板顶端和所述上连接梁顶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外侧面下部还设有若干个均匀间隔设置的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侧板垂直设置,且下支撑板一侧边与所述侧板外侧面下部固定支撑侧板;所述下支撑板外围固定有下护板,所述下护板沿横向延伸罩设在所述下支撑板和下支撑梁外,且下护板与下支撑板外侧边固定,所述下护板顶边与所述侧板固定,所述下护板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外侧面,且分别与前立柱和后立柱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外侧面靠近所述后立柱一侧还设有中立柱,所述中立柱与所述侧板外侧面固定,且中立柱顶端与所述上连接梁固定,中立柱底端延伸至侧板下端,所述中立柱将所述中连接梁分隔呈两部分,且中立柱与中连接梁固定形成连续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中立柱和后立柱的侧面设有与所述侧板固定的立柱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总成还包括:
若干主纵梁,固定在所述底板底面,若干所述主纵梁均匀布置在一对所述边纵梁之间;
后尾梁,固定在所述底板底面尾端,所述后尾梁与所述边纵梁和主纵梁固定;
若干底横梁,均匀布置在所述底板底面与底板固定,若干所述底横梁将所述主纵梁和边纵梁连接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纵梁与所述底横梁连接处设置三角加强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总成包括:
前板,与所述侧板和底板固定;
一对前横梁,固定在所述前板外表面上,一对所述前横梁的端部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梁和中连接梁连接固定;
若干前竖梁,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前板外表面上,若干所述前竖梁和一对所述前横梁配合形成框架结构;
一对上护板,对称固定在所述前板外表面顶端两侧;
油缸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前竖梁外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总成包括:
后板;
外框,固定在所述后板外表面外围;
至少一个后横梁,固定在所述后板外表面,所述后横梁设置在所述外框内,且后横梁与外框连接为一体;
若干后竖梁,固定在所述后板外表面,所述后竖梁设置在所述外框内,且后竖梁与所述后横梁和外框连接为一体;
后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外框拐角处以及外框与所述后横梁、后竖梁的连接处。
CN202220408134.7U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 Active CN216805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8134.7U CN216805237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8134.7U CN216805237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05237U true CN216805237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43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08134.7U Active CN216805237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05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70973A (en) Fire truck torque box aerial frame
CN204323486U (zh) 轻型纯电动客车及其底盘车架
CN102892604B (zh) 电源装置保护结构
US4273381A (en) Dump body for mounting on the frame of a vehicle
CN105946977B (zh) 汽车车身骨架
CN113879065B (zh) 一种稳定杆吊臂及车辆
CN216805237U (zh) 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上装结构
CN201179895Y (zh) 整体骨架型底板自卸车车厢及具有该车厢的货车
KR20230108614A (ko) Pbv의 배터리 마운팅 구조
CN105501296A (zh) 一种兼有副车架功能的异形纵梁自卸汽车车架
CN206598882U (zh) 一种汽车地板骨架
CN112977500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司机室骨架
CN212401477U (zh) 一种内河新型载货汽车滚装船的门式结构甲板
JP2022063832A (ja) 電気自動車用スクラムタイプサイドシル構造
CN216915643U (zh) 一种u型箱自卸车的侧板总成结构
US4941680A (en) Multipurpose chassis for commercial and special vehicles
CN213619963U (zh) 一种重型高承载多层柔性矿用车架
KR100862670B1 (ko) 주차장 시공방법
CN112026808A (zh) 侧墙单元、车体及轨道车辆
CN217863859U (zh) 一种宽体自卸车货箱后板结构
CN217022311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货箱结构
CN216374323U (zh) 一种宽体自卸车的货箱后板结构
CN220130229U (zh) 一种车厢底板与副架安装结构
CN213676356U (zh) 一种分层式组合框架
CN219117951U (zh) 预压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