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986U -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5986U
CN217685986U CN202221456422.6U CN202221456422U CN217685986U CN 217685986 U CN217685986 U CN 217685986U CN 202221456422 U CN202221456422 U CN 202221456422U CN 217685986 U CN217685986 U CN 217685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pipe
return
regenerator
exhaus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64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瞿赛
余圣辉
伍智勤
申孟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64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5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5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5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回热器包括回气管和排气管。回气管包括筒身,排气管穿设于回气管内,排气管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设有扰流结构。本申请中的回热器,由于排气管设于回气管内,并且在排气管的外侧壁和/或内侧壁设有扰流结构,如此能够增加排气管内外流体之间的换热面积,同时还强化了排气管内外流体扰动,从而提升回热器的换热效果,也即此时即便缩短回气管及排气管的长度,也能够到达较佳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用的制冷设备,其回热结构中的排气管与回气换热管通常采用内含、外焊、套管热缩三种方式结合。然而,无论排气管与回气换热管采用何种方式结合,在实际运用中会存在过冷度不够,回热不充分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增长回气换热管长度到2-3m以达到较佳的换热效果,如此会造成成本上升,并且在回热器置于制冷系设备的发泡层时,过长的回气换热管会导致碍泡液流动,造成发泡不良影响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回热器。回热器包括回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回气管包括筒身,所述排气管穿设于所述回气管内,所述排气管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设有扰流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扰流结构包括旋翅,所述旋翅均匀绕接在所述排气管的外侧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扰流结构包括多个直齿,多个所述直齿均匀设置与所述排气管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扰流结构包括多个斜齿,多个所述斜齿均匀设置与所述排气管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的内侧壁及所述排气管的外侧壁均设有所述扰流结构,并且设于所述排气管的内侧壁的所述扰流结构与设于所述排气管的外侧壁的所述扰流结构不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在所述筒身内部盘设形成螺旋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气管还包括与所述筒身连通的回气入口部及回气出口部,所述回气入口部及所述回气出口部的内径均小于所述筒身的内径,所述回气入口部位于所述筒身的第一端,所述回气出口部位于所述筒身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入口端和排气出口端,所述筒身的第二端设有穿孔,所述排气入口端自所述穿孔伸出至所述回气管外部,并密封焊接于所述穿孔;所述筒身的第一端设有通孔,所述排气出口端自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回气管外部,并密封焊接于所述通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入口端和排气出口端,所述回气入口部的侧面设有穿孔,所述入口端自所述穿孔伸出至所述回气管外部,并密封焊接于所述穿孔;所述回气出口部的侧面设有通孔,所述出口端自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回气管外部,并密封焊接于所述通孔。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回热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入口端连通,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回气入口部连通,所述回气出口部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
本申请中的回热器,由于排气管设于回气管内,并且在排气管的外侧壁和/或内侧壁设有扰流结构,如此能够增加排气管内外流体之间的换热面积,同时还强化了排气管内外流体扰动,从而提升回热器的换热效果,也即此时即便缩短回气管及排气管的长度,也能够到达较佳的换热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回热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回热管的立体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a及图3b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回热管的排气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及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回热管的排气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回热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回热管的立体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制冷设备2000;
制冷系统1000;
回热器100、压缩机200、冷凝器300、蒸发器400、节流部件500;
回气管10、回气入口部12、回气出口部13、第一端111、第二端112、穿孔101、通孔102、排气管20、排气入口端21、排气出口端22、外侧壁201、内侧壁202、扰流结构30、旋翅31、直齿32、斜齿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值得一提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及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回热器100包括回气管10及排气管20。回气管10包括筒身11,排气管20穿设于回气管10内,排气管20的外侧壁202和/或内侧壁201设有扰流结构30。
本申请中的回热器100,由于排气管20设于回气管10内,并且在排气管20的外侧壁202和/或内侧壁201设有扰流结构30,如此能够增加排气管20内外流体之间的换热面积,同时还强化了排气管20内外流体扰动,从而提升回热器100的换热效果,也即此时即便缩短回气管10及排气管20的长度,也能够到达较佳的换热效果。其中,流体可以包括液体及气体。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回热器100包括排气管20及回气管10,其中,排气管20穿设于回气管10内。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气管10包括筒身11,排气管20穿设于回气管10的筒身11。其中,筒身11可以是圆柱、立方体等,在本申的实施例中,均以筒身11为圆柱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回气管10还包括与筒身11连通的回气入口部12及回气出口部13,回气入口部12位于筒身11的第一端111,回气出口部13位于筒身11的第二端112,且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相背。也即,回气入口部12及回气出口部13位于回气管10的相背两端。
具体地,如图8所示,压缩机200的入口与回气出口部13连通,蒸发器400的出口与回气入口部12连通。如此,蒸发器400排出的气体,便可通过回气入口部12进入回气管10内部,以与回气管10内的排气管20进行冷热交换,并在冷热交换后从回气出口部13排至压缩机200内部,以完成制冷系统1000的制冷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气入口部12及回气出口部13的内径均小于筒身11的内径。在制冷系统1000中,通常会在蒸发器400与回气管10之间增加一个储液器,以防止回气温度过低产生的液体进入压缩机200中,影响压缩机200正常工作。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回气入口部12及回气出口部13的内径均小于筒身11的内径,产生的液体能够直接存储在筒身11中,如此无需在蒸发器400与回气管10之间再设置一个储液器,降低了制冷系统1000的成本及质量。
请参阅图3a及图3b,在一些实施例中,扰流结构30可以包括旋翅31,旋翅31均匀绕接在排气管20的外侧壁202。由于排气管20穿设于回气管10内,且其外侧壁202绕接有旋翅31,如此能够增大排气管20内外流体之间换热面积,同时还能够强化排气管20内外冷热流体扰动,从而提升回热器100的换热效果,也即此时即便缩短回气管10及排气管20的长度,也能够到达较佳的换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旋翅31可以沿顺时针方向绕接在排气管20外侧壁,旋翅31也可以沿逆时针方向绕接在排气管20外侧壁,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扰流结构30还可以多个直齿32,多个直齿32均匀设置于排气管20的外侧壁202。由于排气管20穿设于回气管10内,且其外侧壁202均匀铺设有多个直齿32,如此能够增大排气管20内外流体之间换热面积,同时还能够强化排气管20内外冷热流体扰动,从而提升回热器100的换热效果,也即此时即便缩短回气管10及排气管20的长度,也能够到达较佳的换热效果。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直齿32还可以均匀设置于排气管的内侧壁201,同样也能够大排气管20内外流体之间换热面积,强化排气管20内外冷热流体扰动,从而提升回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直齿32可以呈矩形结构。此外,多个直齿32的尺寸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还可以不完全相同,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4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扰流结构30还可以多个斜齿33,多个斜齿33均匀设置于排气管20的内侧壁201。由于排气管20穿设于回气管10内,且其内侧壁201均匀铺设有多个斜齿33,如此能够增大排气管20内外流体之间换热面积,同时还能强化排气管20内外冷热流体扰动,从而提升回热器100的换热效果,也即此时即便缩短回气管10及排气管20的长度,也能够到达较佳的换热效果。此外,排气管20的内侧壁201设置有多个斜齿33还能够减小排气管20内侧换热热阻,进一步地强化换热效果。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斜齿33还可以均匀设置于所述气管的外侧壁202,同样也能够大排气管20内外流体之间换热面积,强化排气管20内外冷热流体扰动,从而提升回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及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斜齿33可以呈三角形结构。此外,多个斜齿33的尺寸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还可以不完全相同,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管20的内侧壁201及外侧壁202均设有扰流结构30,如此相较于扰流结构30仅设置在排气管20的一侧,能够进一步地增大排气管20内外流体之间换热面积,强化排气管20内外冷热流体扰动,从而提升回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管20的内侧壁201及外侧壁202均设有扰流结构30,且设于排气管20的内侧壁201的扰流结构30与设于排气管20的外侧壁202的扰流结构30不同。例如,如图4所示,排气管20的内侧壁201的扰流结构30为斜齿33,排气管20的外侧壁202的扰流结构30为直齿32。也即,排气管20的内侧壁201均匀设有多个斜齿33,排气管20的外侧壁202均匀设有多个直齿3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设于排气管20的内侧壁201的扰流结构30与设于排气管20的外侧壁202的扰流结构30也可以完全相同。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管20的内侧壁201可以同时设有直齿32及斜齿33;同样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管20的外侧壁201也可以同时设有直齿32及斜齿33,在此均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排气管20包括排气出口端22及排气入口端21,排气管20内的排气由排气入口端21流向排气出口端22。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管20穿设于回气管10内,其排气入口端21自筒身11的第二端112伸出至回气管10外部,其排气出口端22自筒身11的第一端111伸出至回气管10外部。可以理解,排气入口端21和回气出口部13位于回热器100的同一端,而排气出口端22和回气入口部12位于回热器100的同一端。也即,回气管10的排气方向和排气管20的排气方向是相反的。请结合图1,可知,回气管10的回气方向为自下往上的从回气入口部12流动至回气出口部13,而排气管20的排气方向为自上往下的从排气入口端21流动至排气出口端22。如此,可进一步提高回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更具体地,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筒身11的第一端111开设有通孔102,筒身11的第二端112开设有穿孔101。排气入口端21自穿孔101伸出至回气管10外部时,排气入口端21可密封焊接于穿孔101。排气出口端22自通孔102伸出回气管10外部时,排气出口端22可密封焊接于通孔102。如此,既可以使排气管20完全固定至回气管10上,还能够避免回气管10中的回气泄露出来。
请参阅图6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出口端22可以直接从回气入口部12伸出至回气管10外部,排气入口端21可以直接从回气出口部13伸出至回气管10外部。如此,也能够使排气入口端21和回气出口部13位于回热器100的同一端,排气出口端22和回气入口部12位于回热器100的同一端。也即,回气管10的排气方向和排气管20的排气方向是相反的,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回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气入口部12的侧面开设有穿孔101,回气出口部13的侧面设有通孔102。排气入口端21自回气出口部13伸出至回气管10的外部时,排气入口端21可密封焊接于穿孔101。排气出口端22自回气入口部12伸出至回气管10的外部时,出口端可密封焊接于通孔102,如此,一方面,可使排气管20完全固定在回气管10上,从而防止排气管20脱离回气管10,以保证回热器100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回气与排气不会进行泄露,进而导致制冷效果下降,且压缩机200无法冷却导致损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靠近回气入口部12的至少部分排气管20为毛细管,如图1所示,可知,靠近回气入口部12的排气管20为排气出口端22。即,排气出口端22可以是毛细管,或者排气出口端22及与排气出口端22连接的至少部分排气管20为毛细管,如此,当冷凝器300(如图8所示)的排气从排气管20的入口端流通至排气出口端22时,由于排气出口端22为毛细管,排气出口端22则可进行节流工作,以降低从排气出口端22流出的排气的气压。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靠近回气入口部12的至少部分排气管20为毛细管时,则排气管20还可在将冷凝器300的排气排出至回热器100外部时,对排气进行节流的工作,如此,制冷系统1000中便可不设置毛细管,即,排气管20的排气出口端22直接与蒸发器400连接。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管20在筒身11内部盘设形成螺旋结构。
筒身11内部的排气管20盘设形成螺旋结构,排气管20中的排气在排气管20中流动并进行离心旋转,回气管10中的回气自回气入口部12流经排气管20换热后经回气出口部13输出。一方面,由于筒身11内的排气管20形成螺旋结构,便可使位于回气管10内的排气管20的总体长度较长,从而提高回热管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管20可以是高温流体冷媒管或毛细管,在此不作限制。此外,排气管20中的排气是指在排气管20中流动的流体,回气管10中的回气是指在回气管10中流动的流体。
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1000,制冷系统1000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的回热器100、压缩机200、冷凝器300及蒸发器400。其中,压缩机200与冷凝器300连通,冷凝器300与排气管20的排气入口端21连通,排气管20的排气出口端22与蒸发器400的入口连通,蒸发器400的出口与回气管10的回气入口部12连通,回气管10的回气出口部13与压缩机200的入口连通。
请结合图8,可以理解,蒸发器400排出的气体,自筒身11的第一端111向筒身11的第二端112从回气管10流通至压缩机200内。冷凝器300排出的液体,自筒身11的第二端112向筒身11的第一端111从回气管10流通至蒸发器400内。即,回气管10的回气方向和排气管20的排气方向相反,以提高回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8,下述简单说明制冷系统1000的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节流部件500,节流部件500位于蒸发器400与排气管20的排气出口端22之间。压缩机200可吸入常温气体,并对常温气体进行压缩,以转换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经冷凝器300,以转换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并从排气管20的排气入口端21进入排气管20的内部,并通过排气管20的排气出口端22排出至节流部件500内,以转换为低温低压的液体,接下来,低温低压的液体经蒸发器400以变成低温低压的回气,回气经回气入口部12进入回气管10的内部,在与排气管20内部的排气进行冷热交换后,从回气出口部13出来的回气进入压缩机200,以完成制冷系统1000的制冷过程。
在制冷系统1000中,节流部件500可为毛细管,毛细管设置于回热器100外并与排气出口端22连接。毛细管将排气管20中经过回热器100回热后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通过先集中降温再节流降压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排气压力,提高系统能效,解决制冷循环中排气高压的难题,实现中低背压压缩机200压缩高压制冷剂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通过先集中降温再节流降压的方式,保证节流前排气管20流出的冷媒为过冷液态,提高节流效率,降低节流过程中的冷媒液。
请结合图9,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设备2000,制冷设备2000可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1000。或者,制冷设备2000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回热器100。其中,制冷设备2000可以是任何包含制冷系统1000的制冷设备2000。例如冰箱、空调等,本申请仅以制冷设备2000为冰箱为例进行绘图示意。其中,制冷设备2000还可包括外壳600,制冷系统1000或回热器100设置在外壳600内部。
本申请的制冷系统1000和制冷设备2000中,由于排气管20穿设于回气管10内,并且在排气管20的外侧壁202和/或内侧壁201设有扰流结构30,如此能够增加排气管20内外流体之间的换热面积,同时还强化了排气管20内外流体扰动,从而提升回热器100的换热效果,也即此时即便缩短回气管10及排气管20的长度,也能够到达较佳的换热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回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气管,所述回气管包括筒身;及
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穿设于所述回气管内,所述排气管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设有扰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包括旋翅,所述旋翅均匀绕接在所述排气管的外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结构包括多个直齿,多个所述直齿均匀设置与所述排气管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和/或
所述扰流结构包括多个斜齿,多个所述斜齿均匀设置与所述排气管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内侧壁及所述排气管的外侧壁均设有所述扰流结构,并且设于所述排气管的内侧壁的所述扰流结构与设于所述排气管的外侧壁的所述扰流结构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在所述筒身内部盘设形成螺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还包括与所述筒身连通的回气入口部及回气出口部,所述回气入口部及所述回气出口部的内径均小于所述筒身的内径,所述回气入口部位于所述筒身的第一端,所述回气出口部位于所述筒身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入口端和排气出口端,所述筒身的第二端设有穿孔,所述排气入口端自所述穿孔伸出至所述回气管外部,并密封焊接于所述穿孔;所述筒身的第一端设有通孔,所述排气出口端自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回气管外部,并密封焊接于所述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入口端和排气出口端,所述回气入口部的侧面设有穿孔,所述入口端自所述穿孔伸出至所述回气管外部,并密封焊接于所述穿孔;所述回气出口部的侧面设有通孔,所述出口端自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回气管外部,并密封焊接于所述通孔。
9.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回热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入口端连通,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回气管的回气入口部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回气出口部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系统;或,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回热器。
CN202221456422.6U 2022-06-09 2022-06-09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7685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6422.6U CN217685986U (zh) 2022-06-09 2022-06-09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6422.6U CN217685986U (zh) 2022-06-09 2022-06-09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5986U true CN217685986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0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6422.6U Active CN217685986U (zh) 2022-06-09 2022-06-09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59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635A1 (zh) * 2022-06-09 2023-12-14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回热器、回气管路系统、气路回热方法与制冷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635A1 (zh) * 2022-06-09 2023-12-14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回热器、回气管路系统、气路回热方法与制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75837A (en) Liquid cooled two phase heat exchanger
JP5674388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MXPA00008667A (es) Evaporador, acumulador e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de linea de succion, combinados.
AU784140B2 (en) Heat exchanger header construction
CN217685986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563816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JP5552309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CN217876563U (zh)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US20070056718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duplex type heat exchanger
CN109458748A (zh) 空调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07906992A (zh) 一种蓄热器和空调器
US6923019B2 (en) Heat exchanger
WO2023115956A1 (zh)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CN216592327U (zh)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CN115014003A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JP2010243066A (ja) 蓄冷熱交換器
CN211425147U (zh) 一种多层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
CN210861832U (zh) 一种水冷壳管式冷凝器
CN210141717U (zh) 一种回热器及热泵系统
CN116255843A (zh) 一种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217685985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7685983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7876562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4581942U (zh) 一种回热器
CN218096704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