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395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85395U CN217685395U CN202221411289.2U CN202221411289U CN217685395U CN 217685395 U CN217685395 U CN 217685395U CN 202221411289 U CN202221411289 U CN 202221411289U CN 217685395 U CN217685395 U CN 2176853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chamber
- electric control
- main control
- board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风机组件,所述壳体内具有送风风道和电控腔室,所述电控腔室内设有主控板;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风机和驱动板,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送风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机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板与所述电机电连接,其中,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电控腔室内设有驱动板和主控板,所述驱动板与所述主控板为分体式结构,且所述驱动板与所述主控板在所述电控腔室内分开布置,所述驱动板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通过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驱动板安装到电控腔室内,提高了控制模块的集成度,便于对风机的控制且方便维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空调器中,风机的驱动板一般集成于风机中,风机通过控制线束和供电线束与主控板连接,风机的控制信号和供电线,不利于对驱动板的控制,也不利于控制模块的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可以将驱动板安装到电控腔室内,提高了控制模块的集成度,便于对风机的控制且方便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风机组件,所述壳体内具有送风风道和电控腔室,所述电控腔室内设有主控板;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风机和驱动板,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送风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机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板与所述电机电连接,其中,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电控腔室内,所述驱动板与所述主控板为分体式结构,且所述驱动板与所述主控板在所述电控腔室内分开布置,所述驱动板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将驱动板安装到电控腔室内,提高了控制模块的集成度,便于对风机的控制且方便维护。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控腔室的壁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接通所述电控腔室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所述通风口用于对所述电控腔室内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板相对于所述主控板靠近所述通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板相对于所述主控板靠近所述送风风道的送风口,所述电控腔室上朝向所述送风风道的送风口的一侧设有所述通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送风风道内设有引流通道,用于引导所述风机的出口气流流向所述电控腔室上朝向所述送风风道的送风口的一侧设置的通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控腔室呈扁平状的腔室,所述主控板和所述驱动板沿预定方向排布,所述预定方向垂直于或平行于所述电控腔室的厚度方向,所述主控板垂直于所述电控腔室的厚度方向,所述驱动板垂直于所述电控腔室的厚度方向或平行于所述电控腔室的厚度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控腔室与所述送风风道沿所述风机的轴向排布,所述主控板和所述驱动板沿所述轴向排布或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方向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控板和所述驱动板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方向排布,所述主控板垂直于所述轴向,且所述驱动板垂直于所述轴向或平行于所述轴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控板与所述驱动板连接于所述电控腔室的同一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控板和所述驱动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控腔室的相对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控板和所述驱动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控腔室的相邻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电控腔室内,所述散热器被构造成用于对所述电控腔室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圈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室内机;1、壳体;11、电控盒;101、电控腔室;102、通风口;12、主控板;13、驱动板;14、散热器;141、主体部;142、翅片;16、绝缘支撑;17、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和风机,壳体1内具有送风风道和电控腔室101,电控腔室101内设有主控板12;风机组件包括电机、风机和驱动板13,风机设于送风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电机与风机传动连接,驱动板13与电机电连接,驱动板13用于驱动电机运行,进而驱动风机。换言之,驱动板13可以控制电机转动,电机驱动风机运转。其中,驱动板13设于电控腔室101内,驱动板13与主控板12为分体式结构,且驱动板13与主控板12在电控腔室101内分开布置,驱动板13与主控板12电连接。也就是说,驱动板13可以设于电控腔室101内,利于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集成控制、利于优化内部空间布置,节约空间。进一步地,驱动板13与主控板12在电控腔室101内分开布置,可以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中,电控腔室101可以与送风风道隔开,可以是电控腔室101可以与送风风道形成两个腔室,两个腔室可以是部分隔离的形式,例如两个腔室之间可以有通风孔或通风通道,由此,送风风道的气流可以流经电控腔室101,对电控腔室101起到换热效果。当然,电控腔室101可以与送风风道也可以是在一个腔室内分隔开的形式。
一般情况下,驱动板13为强电而主控板12为弱电,实际工作时,驱动板13的发热量比主控板12大,因此,主控板12和驱动板13设置成分体结构,可以避免二者之间发生信号干扰或互相影响。更进一步地,驱动板13与风机电连接,适于驱动板13驱动风机运行,且驱动板13与主控板12电连接,便于主控板12控制驱动板13,从而更好的控制风机运行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将驱动板13设于电控腔室101内且与主控板12电连接,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集成化,且便于控制,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00的模块化效果,便于主控板12与驱动板13之间的信号传输,以便于对风机进行控制,满足风机更为复杂的驱动要求。
可选地,电控腔室101的内侧面上设有定位边,定位边在电控腔室101的内侧面上构造出定位槽,主控板12设于该定位槽内,定位边上设有多个定位钩,定位钩用于限制主控板12脱出,其中,多个定位钩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成弹性钩,在安装主控板12时,弹性钩变形以将主控板12安装到定位槽内。
结合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腔室101的壁上设有通风口102,通风口102接通电控腔室101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通风口102用于对电控腔室101内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板13相对于主控板12靠近通风口102,可以提高驱动板13的散热效果,利于驱动板13的热量排出电控腔室101,避免电控腔室101内温度过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板13相对于主控板12靠近送风风道的送风口,电控腔室101上朝向送风风道的送风口的一侧(参照图3中电控腔室101的前侧)设有通风口102。这样,送风风道内的气流可以从送风口流向通风口102,进而通过通风口102在电控腔室101内流通,利于带走电控腔室101内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利于提高电控腔室101的换热效率,提高电控腔室101的通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风道内设有引流通道,用于引导风机的出口气流流向电控腔室101上朝向送风风道的送风口的一侧设置的通风口102,以使送风风道内的气流可以通过引流通道送入电控腔室101。也就是说,送风风道的一部分气流可以流向电控腔室101,以为电控腔室101散热,从而提高运行稳定性。因此,通过设置引流通道,且引流通道与电控腔室101连通,利于送风风道内的气流对电控腔室101进行散热,可以不设置单独的散热结构,利于提高节能效果,且利于简化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腔室101呈扁平状的腔室,利于空间布置,主控板12和驱动板13沿预定方向排布,预定方向垂直于或平行于电控腔室101的厚度方向(参照图3中左右方向),主控板12垂直于电控腔室101的厚度方向,驱动板13垂直于电控腔室101的厚度方向或平行于电控腔室101的厚度方向。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4,主控板12平放于电控腔室101内,且驱动板13可以根据情况平放于电控腔室101内或竖立于电控腔室101内。其中,扁平状的腔室是指,腔室的高度尺寸小于其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此时,腔室的高度所占用的尺寸较小,通过将主控板12平方,可以充分地利用电控腔室101内的空间,而驱动板的尺寸较小,可以根据散热的需求对驱动板的位置进行设置,以提高散热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腔室101与送风风道沿所述风机的轴向(参照附图3中的左右方向)排布,主控板12和驱动板13沿轴向排布或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主控板12和驱动板13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方向排布,主控板12垂直于轴向,且驱动板13垂直于轴向或平行于所述轴向。
具体地,电控腔室101与送风风道沿送风风道沿风机的轴向排布,能够方便安装驱动板13和主控板12,以便于提高电控腔室101的空间利用率,并避免驱动板13、主控板12之间的热量、信号干扰,提高电控腔室的稳定性。
另外,主控板12垂直于轴向,且驱动板13垂直于轴向或平行于轴向。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电控腔室内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和换热效率效果。
结合图3,轴向可以参考图3中的左右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100或壳体1的形状和结构,将主控板12与驱动板13连接于电控腔室101的同一侧壁上;或框主控板12和驱动板13分别连接于电控腔室101的相对侧壁上;还可以是,主控板12和驱动板13分别连接于电控腔室101的相邻侧壁上,可以便于连接和管理,利于空间布置,利于减小壳体1体积。
结合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散热器14,散热器14至少部分设于电控腔室101内。通过设置散热器14,能够为电控腔室101的内部空间进行快速散热降温,有效地维持电控板和驱动板的运行环境。散热器14可以与电控腔室101内部的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电控腔室101进行降温,以提高电控腔室101的散热效果和运行的稳定性;且通风口102与散热器14相对,以对散热器14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具体地,散热器14可以设于电控腔室101内,以对电控腔内的元器件进行散热,避免元器件温过高。其中,电控腔室101的各壁上均可以设置该通风口102,例如,在电控腔室101的面向送风风道的侧壁(参照图3中电控腔室101的左侧壁)上设置通风口102,并连通送风风道;在电控腔室101的背离送风风道的侧壁上设置通风口102,并连通电控腔室101的外部空间;还可以在电控腔室101的面向送风风道的送风口(参照图3中电控腔室101的前侧壁)的一侧设置通风口102;还可以在电控腔室101的面向送风风道的进风口的一侧(参照图3中电控腔室101的后侧壁)设置通风口102;还可以在电控腔室101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通风口102。
其中,电控腔室101上可以设置多个通风口102,以通过多个通风口102,在电控腔室101内构造出气流流通通道。
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14与电控腔室101的壁间隔开设置,可以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隙,风从间隙吹过时,可以带走热量从而利于提高散热效果。电控腔室101内还设有绝缘支撑16,绝缘支撑16分别与电控腔室101的壁和散热器14相连。绝缘支撑16可以将散热器14支撑于电控腔室101上,提高结构稳定性,可以避免散热器14直接与电控腔室101连接,起到绝缘效果。
可选地,驱动板13可以连接于电控腔室上,然后将散热器14直接或通过连接件与驱动板13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14的翅片142间隙与通风口102相对,这样,电控腔室101内的热量通过通风口102排出时可以直接与散热器14进行热交换,以提高散热效率,利于电控腔室101内的快速降温。
结合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散热器14,散热器14的至少部分设于电控腔室101外部。也就是说,可以是散热器14的一部分位于电控腔室101内部,一部分位于电控腔室101外部,从而适于将热量向电控腔室101外排出,利于降低电控腔室101内温度。更为具体地,散热器14适于与电控腔室101的内部空间或驱动板13换热,可以提高散热器14对电控腔室101内部空间或驱动板13的换热效果。优选地,散热器14既可以与电控腔室101的内部空间进行换热也可以与驱动板13进行换热,可以提高散热器14的工作效率。
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14与驱动板13换热连接,可以避免驱动板13温度较高。具体地,散热器14可以覆盖驱动板13的上方,以提高换热效果。
结合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散热器14包括主体部141和多个翅片142,多个翅片142与主体部141相连,且多个翅片142沿第一方向(参照图6中的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且向第二方向(参照图6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多个翅片142可以快速分散主体部141上的热量,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风机运行时,可以驱动气流流过散热器14,气流可以与散热器14进行热交换,以提高散热效果。具体地,风向可以与翅片142的延伸方向平行,增加散热效果,气流可以从两个翅片142之间的间隙流过,从而带走翅片142上的热量,利于提高散热器14的散热效果。使用时,电控腔室101和/或驱动板13与主体部141相对设置,热量可以通过主体部141传至多个翅片142上,以提高散热效果。
可选地,电控腔室101内可以设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当电控腔室101内温度较高时,温度传感器可以发出提示,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运行安全性。也可以是,将温度传感器与驱动板13和散热器14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或温度传感器靠近驱动板13,以检测驱动板13的温度,从而合理控制散热器14的,以提高散热效果且利于节能。
结合图1、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电控盒11,电控盒11设于壳体1内,电控盒11内构造出电控腔室101。具体地,电控盒11具有防尘功能,可以保护电控腔室101内部器件的安全性。具体地,电控盒11可以位于壳体1的一侧,便于空间布置,且便于维修和维护。电控盒11可以设有本体和盖体,本体和盖体为可拆卸式连接,盖体可以封盖本体,以保护腔室内元器件。当需要对电控腔室101及其内部的主控板12或驱动板13进行维修或更换时,打开盖体即可,便于电控腔室101内主控板12或驱动板13的维修更换,提高了维修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而且,由于电控盒11外置,节省了壳体1的内部空间,减小了壳体1的体积,降低了壳体1的成本。
进一步地,电控盒11可以设有本体和盖体,本体和盖体为可拆卸式连接,盖体可以封盖本体,以保护腔室内元器件。当需要对电控盒11及其内部的主控板12或驱动板13进行维修或更换时,打开盖体即可,便于电控腔室101内主控板12或驱动板13的维修更换,提高了维修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而且,由于电控腔室101外置,节省了电控盒11的内部空间,减小了电控盒11的体积,降低了电控盒11的成本。
本申请中,将驱动板设置在电控腔室101内,驱动板与电机分离设置,便于对驱动板进行灵活设计。例如,可以灵活设计驱动板上的电路、接口,以优化驱动板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也能够更方便地对驱动板进行维修、改造。
将驱动板设于电控腔室101内,可以方便装配和维护,在对驱动板检修过程中,不需要拆卸风机组件,提高维护的效率,并避免了维修过程中找出的损坏,还可以方便对驱动板进行升级,以便于满足人们对空调室内机的日益增加的功能要求。将驱动板设置于电控腔室101内,也能够避免驱动板设于电机内导致电机体积过大影响送风风道空间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将驱动板放在送风风道内占用送风风道内的空间,从而提高送风风道的送风量。
而且,将驱动板设于电控腔室101内,充分利用电控腔室101内的剩余空间。例如,电控腔室101内的主控板12存在体积较大的元器件(例如电容等)、也存在体积较小的元器件(例如电阻等),这些元器件装在一起时,电控腔室101内存在较多剩余空间。
可见,本申请中将驱动板设于电控腔室101内,不会对空调室内机的其他结构造成影响,也不会增大对电控腔室101的空间需求,可以适用于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中,降低模具成本。另外,可以方便实现驱动板的升级和扩展等,在需要变更或增加驱动板或电机的功能时,只需要更换驱动板即可。在空调室内机的生产、装配、维护过程中,可以在不改变空调室内机的整机结构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驱动板的更新和变更,而不会造成装配工艺、模具结构的变化,降低成本,优化了空调室内机的模块化设计。例如,对于具有恒风量出风功能和不具有恒风量出风功能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的生产工艺不变,变更驱动板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以风管机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仅限于用于风管机,也可以用于嵌入式天花机、挂壁机等空调室内机。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实施例一:
图1和图2示出了驱动板13位于电控腔室101内的结构示意图。电控盒11位于壳体1的一侧侧壁上,电控盒11内构造出电控腔室101,主控板12平放于电控腔室101内,驱动板13平放于电控腔室101内且与主控板12连接于电控腔室101的同一侧壁上。散热器14设于电控腔室101内部,且散热器14与驱动板13相对。
实施例二:
图3和图4示出了驱动板13位于电控腔室101内的结构示意图。电控盒11位于壳体1的一侧侧壁上,电控盒11内构造出电控腔室101,主控板12平放于电控腔室101内,驱动板13竖立于电控腔室101内且与主控板12连接于电控腔室101的相邻侧壁上。散热器14设于电控腔室101内部,且散热器14与驱动板13相对。具体地,电控腔室101与风机均设于壳体1内,其中,壳体1在电控腔室101与风机或送风风道之间构造出横梁17,驱动板13可以设于横梁17上,以利于空间布置,且利于提高散热效果。也可以是,风机驱动件和/或散热器14位于壳体1底盘上。
实施例三:
图5示出了散热器14位于电控腔室101外的结构示意图。电控盒11位于壳体1的一侧侧壁上,电控盒11内构造出电控腔室101,主控板12和驱动板13设于电控腔室101内。电控腔室101的侧壁或盖体上设有通风口102,散热器14设于电控腔室101外部,且散热器14与通风口102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将驱动板13与主控板12分离布置,驱动板13设于电控内部,节省空间的同时利于提高散热器14的散热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送风风道和电控腔室,所述电控腔室内设有主控板;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风机和驱动板,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送风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机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板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电控腔室内,所述驱动板与所述主控板为分体式结构,且所述驱动板与所述主控板在所述电控腔室内分开布置,所述驱动板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腔室的壁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接通所述电控腔室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所述通风口用于对所述电控腔室内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相对于所述主控板靠近所述通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相对于所述主控板靠近所述送风风道的送风口,所述电控腔室上朝向所述送风风道的送风口的一侧设有所述通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内设有引流通道,用于引导所述风机的出口气流流向所述电控腔室上朝向所述送风风道的送风口的一侧设置的通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腔室呈扁平状的腔室,所述主控板和所述驱动板沿预定方向排布,所述预定方向垂直于或平行于所述电控腔室的厚度方向,
所述主控板垂直于所述电控腔室的厚度方向,所述驱动板垂直于所述电控腔室的厚度方向或平行于所述电控腔室的厚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腔室与所述送风风道沿所述风机的轴向排布,所述主控板和所述驱动板沿所述轴向排布或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方向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和所述驱动板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方向排布,所述主控板垂直于所述轴向,且所述驱动板垂直于所述轴向或平行于所述轴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与所述驱动板连接于所述电控腔室的同一侧壁上;
或,所述主控板和所述驱动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控腔室的相对侧壁上;
或,所述主控板和所述驱动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控腔室的相邻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电控腔室内,所述散热器被构造成用于对所述电控腔室散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11289.2U CN217685395U (zh) | 2022-06-06 | 2022-06-06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11289.2U CN217685395U (zh) | 2022-06-06 | 2022-06-06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85395U true CN217685395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07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411289.2U Active CN217685395U (zh) | 2022-06-06 | 2022-06-06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85395U (zh) |
-
2022
- 2022-06-06 CN CN202221411289.2U patent/CN2176853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39164B (zh)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768539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260404U (zh) | 空调器 | |
CN21809624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0785066B (zh) |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 |
CN113007885A (zh) | 空调器 | |
CN21768539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0785064B (zh) |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 |
CN106716022A (zh) |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 | |
CN217876206U (zh) | 除湿机 | |
CN21768539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68538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68539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2993411U (zh) | 空调器、空调器室外机及其电器盒 | |
CN21768539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929866U (zh) | 一种除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4223263U (zh) | 一种空调驱动散热结构及其空调器 | |
CN11723211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68540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7232116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68539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US20240219035A1 (en) |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 |
CN221222864U (zh) | 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 |
WO2023236950A1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685393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