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9680U - 环梁节点结构 - Google Patents

环梁节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9680U
CN217679680U CN202221035569.8U CN202221035569U CN217679680U CN 217679680 U CN217679680 U CN 217679680U CN 202221035569 U CN202221035569 U CN 202221035569U CN 217679680 U CN217679680 U CN 217679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rib
ring beam
steel bar
ring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355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隋海涛
刘刚
夏晋霞
孟丽娟
孙春娥
刘晨飞
李红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355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9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9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96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梁节点结构。该环梁节点结构中的环梁构件套设在构造柱的侧壁上。横梁与环梁构件相连。环梁构件中的上环筋组件和下环筋组件均具有中心孔。上环筋组件通过矩形箍筋与下环筋组件相连。上环筋组件与下环筋组件之间形成环形通道。环形通道内设置有支撑环筋。横梁的主筋分别从环形通道的顶部和底部进入中心孔。主筋的端部与上环筋组件的内侧相连形成第一锚固结构。主筋的端部与下环筋组件的内侧相连形成第二锚固结构。该环梁节点结构实现了框架梁与构造柱的连接,优化了环梁节点处的钢筋排布,降低了环梁结构的施工难度,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进而提升了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环梁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梁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环梁,又被称为圈梁,是沿建筑外墙四周以及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体结构。环梁用于配合楼板和构造柱,用以增加建筑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在建筑桩基施工过程中,环梁作为桩基一体化的组成构件之一,环梁的施工属于重点关注环节。其中,在环梁节点处构造柱与多根框架梁交错,梁断面尺寸相应较大,工序繁杂,交叉作业,工序之间造成互相制约,施工难度大,难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进而影响了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目前,在环梁节点处,框架梁的端部要全部锚入环梁节点内,节点处的钢筋排布错综复杂,进一步增大了钢筋定位锚固的难度。此外,环梁节点处的封闭钢筋结构通常采用现场焊接的连接方式,一方面由于环梁节点处的施工环境复杂,增大了焊接钢筋结构的施工难度;另一方面环梁节点处主梁与环梁纵横交错,难以保证焊接效果,进而影响了环梁结构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环梁施工的过程中,如何设计一种节点结构,用以便于框架梁与构造柱的连接,优化环梁节点处的钢筋排布,降低环梁结构的施工难度,进而提升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环梁施工的过程中,提供一种节点结构,用以便于框架梁与构造柱的连接,优化环梁节点处的钢筋排布,降低环梁结构的施工难度,进而提升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提出一种环梁节点结构,包括构造柱、环梁构件和横梁,所述环梁构件套设在构造柱的侧壁上,所述横梁与环梁构件相连;
所述环梁构件包括上环筋组件、下环筋组件和矩形箍筋,所述上环筋组件和下环筋组件均具有供构造柱穿设的中心孔,所述上环筋组件通过矩形箍筋与下环筋组件相连,所述上环筋组件与下环筋组件之间形成供混凝土结构浇筑的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内设置有支撑环筋,所述支撑环筋与矩形箍筋相连;
所述横梁的主筋分别从环形通道的顶部和底部进入中心孔,所述主筋的端部与上环筋组件的内侧相连形成第一锚固结构,所述主筋的端部与下环筋组件的内侧相连形成第二锚固结构。
作为优选,构造柱包括圆钢管,圆钢管内嵌入有混凝土结构柱,上环筋组件和下环筋组件均与圆钢管的侧壁相连。如此设置,增强了构造柱的轴向承载能力以及径向承载能力,有利于提高构造柱的抗震能力,进而提升了环梁构件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环梁构件包括套筒,上环筋组件包括沿中心孔的径向由内至外依次排布的上层环形钢筋,下环筋组件包括沿中心孔的径向由内至外依次排布的下层环形钢筋,上层环形钢筋的开口处以及下层环形钢筋的开口处均通过螺纹与套筒连接。如此设置,上层环形钢筋和下层环形钢筋均通过螺纹与套筒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钢筋结构,避免了在环梁结构的节点处施工现场布设焊机设备,便于环梁节点处的钢筋排布,进一步优化了钢筋支撑锚固的连接结构,降低了环梁结构的施工难度。
作为优选,支撑环筋的开口处通过螺纹与套筒连接,支撑环筋的开口处具有第一校直段和第二校直段,第一校直段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二校直段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套筒的首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相匹配的第一连接螺纹孔,套筒的尾端设置有与第二螺纹相匹配的第二连接螺纹孔,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如此设置,直钢筋型材折弯后形成的支撑环筋经液压调直机调直在支撑环筋的开口处分别形成第一校直段和第二校直段,第一校直段和第二校直段用以便于套筒的装配,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便于拧动套筒时,第一校直段和第二校直段同时锁紧,优化了钢筋支撑锚固的连接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支撑环筋的装配速率。
作为优选,横梁包括主筋、支撑箍筋和侧筋,主筋通过支撑箍筋相连,侧筋平行于主筋布设,侧筋与支撑箍筋相连。如此设置,有利于增强横梁与环梁构件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环梁节点结构的承载能力。
作为优选,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如此设置,卡槽用以便于扳手与套筒连接,进而进一步提高支撑锚固构件的装配效率。
作为优选,上层环形钢筋包括沿中心孔的径向由内至外依次排布的上层内侧环筋、上层加固环筋和上层外侧环筋,上层内侧环筋与构造柱相连,上层内侧环筋、上层加固环筋和上层外侧环筋均与矩形箍筋的首端相连,上层内侧环筋与横梁的主筋相连。如此设置,便于上环筋组件与构造柱相连,有利于提高上环筋组件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强度,上层加固环筋用于进一步增加上环筋组件中的钢筋布置密度,进而提升了上环筋组件与混凝土浇筑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在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提高了环梁顶部的刚度以及环梁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作为优选,下层环形钢筋包括沿中心孔的径向由内至外依次排布的下层内侧环筋、下层加固环筋和下层外侧环筋,下层内侧环筋与构造柱相连,下层内侧环筋、下层加固环筋和下层外侧环筋均与矩形箍筋的尾端相连,下层内侧环筋与横梁的主筋相连。如此设置,便于下环筋组件与构造柱相连,有利于提高下环筋组件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强度,下层加固环筋用于进一步增加下环筋组件中的钢筋布置密度,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环梁底部的刚度以及环梁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环梁节点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该环梁节点结构将环梁构件套设在构造柱的侧壁上,环梁构件中利用矩形箍筋连接上环筋组件和下环筋组件,使得上环筋组件与下环筋组件之间形成供混凝土结构浇筑的环形通道,横梁的主筋端部分别从环形通道的顶部和底部进入中心孔,进而与环梁构件形成锚固结构,在环梁节点处实现了框架梁与构造柱的连接,优化了环梁节点处的钢筋排布,降低了环梁结构的施工难度,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进而提升了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环梁节点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环梁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图;
图4是环梁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套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主筋与环梁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横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构造柱;2、环梁构件;3、横梁;11、圆钢管;12、混凝土结构柱;21、上环筋组件;22、下环筋组件;23、支撑环筋;24、矩形箍筋;25、套筒;31、主筋;32、支撑箍筋;33、侧筋;211、上层内侧环筋;212、上层加固环筋;213、上层外侧环筋;221、下层内侧环筋;222、下层加固环筋;223、下层外侧环筋;231、第一校直段;232、第二校直段;233、第一螺纹;234、第二螺纹;25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的一种环梁节点结构,用以便于框架梁与构造柱的连接,优化环梁节点处的钢筋排布。该环梁节点结构将环梁构件套设在构造柱的侧壁上,环梁构件中利用矩形箍筋连接上环筋组件和下环筋组件,使得上环筋组件与下环筋组件之间形成供混凝土结构浇筑的环形通道。横梁的主筋端部分别从环形通道的顶部和底部进入中心孔,进而与环梁构件形成锚固结构。在环梁节点处实现了框架梁与构造柱的连接,优化了环梁节点处的钢筋排布,降低了环梁结构的施工难度,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进而提升了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一种环梁节点结构包括构造柱1、环梁构件2和横梁3。环梁构件2套设在构造柱1的侧壁上,横梁3与环梁构件2相连。结合图2所示,环梁构件2包括上环筋组件21、下环筋组件22和矩形箍筋24。上环筋组件21和下环筋组件22均具有供构造柱1穿设的中心孔。上环筋组件21通过矩形箍筋24与下环筋组件22相连。上环筋组件21与下环筋组件22之间形成供混凝土结构浇筑的环形通道。环形通道内设置有支撑环筋23。支撑环筋23与矩形箍筋24相连。
结合图6所示,横梁3的主筋31分别从环形通道的顶部和底部进入中心孔。主筋31的端部与上环筋组件21的内侧相连形成第一锚固结构。主筋31的端部与下环筋组件22的内侧相连形成第二锚固结构。
其中,构造柱1包括圆钢管11。圆钢管11内嵌入有混凝土结构柱12。上环筋组件21和下环筋组件22均与圆钢管11的侧壁相连。如此设置,增强了构造柱1的轴向承载能力以及径向承载能力,有利于提高构造柱1的抗震能力,进而提升了环梁构件2的稳定性。
横梁3的主筋31包括上层主筋和下层主筋。上层主筋的端部从环形通道的顶部进入中心孔。上层主筋的端部具有第一弯钩,第一弯钩与上环筋组件21的内侧相连构成第一锚固结构。第一弯钩通过钢丝与上环筋组件21绑扎在一起,用以提高第一锚固结构的连接强度。下层主筋的端部从环形通道的底部进入中心孔。下层主筋的端部具有第二弯钩,第二弯钩与下环筋组件22的内侧相连构成第二锚固结构。第二弯钩通过钢丝与下环筋组件22绑扎在一起,用以提高第二锚固结构的连接强度。
例如,上层主筋和下层主筋一一对应,第一弯钩与第二弯钩具有重叠部分,用以进一步提高横梁3与环梁构件2的锚固连接强度,进而提升了环梁节点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环梁构件2包括套筒25。上环筋组件21包括沿中心孔的径向由内至外依次排布的上层环形钢筋。下环筋组件22包括沿中心孔的径向由内至外依次排布的下层环形钢筋。上层环形钢筋的开口处以及下层环形钢筋的开口处均通过螺纹与套筒25连接。如此设置,上层环形钢筋和下层环形钢筋均通过螺纹与套筒25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钢筋结构,避免了在环梁结构的节点处施工现场布设焊机设备,便于环梁节点处的钢筋排布,进一步优化了钢筋支撑锚固的连接结构,降低了环梁结构的施工难度。
如图4所示,上层环形钢筋包括沿中心孔的径向由内至外依次排布的上层内侧环筋211、上层加固环筋212和上层外侧环筋213。上层内侧环筋211与构造柱1相连。上层内侧环筋211、上层加固环筋212和上层外侧环筋213均与矩形箍筋24的首端相连。结合图6所示,上层内侧环筋211与横梁3的主筋31相连。如此设置,便于上环筋组件21与构造柱1相连,有利于提高上环筋组件21与构造柱1之间的连接强度。上层加固环筋212用于进一步增加上环筋组件21中的钢筋布置密度,进而提升了上环筋组件21与混凝土浇筑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在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提高了环梁顶部的刚度以及环梁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下层环形钢筋包括沿中心孔的径向由内至外依次排布的下层内侧环筋221、下层加固环筋222和下层外侧环筋223。下层内侧环筋221与构造柱1相连。下层内侧环筋221、下层加固环筋222和下层外侧环筋223均与矩形箍筋24的尾端相连。结合图6所示,下层内侧环筋221与横梁3的主筋31相连。如此设置,便于下环筋组件22与构造柱1相连,有利于提高下环筋组件22与构造柱1之间的连接强度,下层加固环筋222用于进一步增加下环筋组件22中的钢筋布置密度,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环梁底部的刚度以及环梁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如图5所示,支撑环筋23的开口处通过螺纹与套筒25连接。支撑环筋23的开口处具有第一校直段231和第二校直段232。第一校直段23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233。第二校直段232上设置有第二螺纹234。套筒25的首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233相匹配的第一连接螺纹孔。套筒25的尾端设置有与第二螺纹234相匹配的第二连接螺纹孔。第一螺纹233与第二螺纹234的旋向相反。
如此设置,直钢筋型材折弯后形成的支撑环筋23经液压调直机调直在支撑环筋23的开口处分别形成第一校直段231和第二校直段232。第一校直段231和第二校直段232用以便于套筒25的装配。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233和第二螺纹234便于拧动套筒25时,第一校直段231和第二校直段232同时锁紧,优化了钢筋支撑锚固的连接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支撑环筋23的装配速率。
套筒25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251。如此设置,卡槽251用以便于扳手与套筒25连接,进而进一步提高支撑锚固构件的装配效率。
如图7所示,横梁3包括主筋31、支撑箍筋32和侧筋33。主筋31通过支撑箍筋32相连。侧筋33平行于主筋31布设,侧筋33与支撑箍筋32相连。如此设置,有利于增强横梁3与环梁构件2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环梁节点结构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环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构造柱(1)、环梁构件(2)和横梁(3),所述环梁构件(2)套设在构造柱(1)的侧壁上,所述横梁(3)与环梁构件(2)相连;
所述环梁构件(2)包括上环筋组件(21)、下环筋组件(22)和矩形箍筋(24),所述上环筋组件(21)和下环筋组件(22)均具有供构造柱(1)穿设的中心孔,所述上环筋组件(21)通过矩形箍筋(24)与下环筋组件(22)相连,所述上环筋组件(21)与下环筋组件(22)之间形成供混凝土结构浇筑的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内设置有支撑环筋(23),所述支撑环筋(23)与矩形箍筋(24)相连;
所述横梁(3)的主筋(31)分别从环形通道的顶部和底部进入中心孔,所述主筋(31)的端部与上环筋组件(21)的内侧相连形成第一锚固结构,所述主筋(31)的端部与下环筋组件(22)的内侧相连形成第二锚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1)包括圆钢管(11),所述圆钢管(11)内嵌入有混凝土结构柱(12),所述上环筋组件(21)和下环筋组件(22)均与圆钢管(11)的侧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梁构件(2)包括套筒(25),所述上环筋组件(21)包括沿中心孔的径向由内至外依次排布的上层环形钢筋,所述下环筋组件(22)包括沿中心孔的径向由内至外依次排布的下层环形钢筋,所述上层环形钢筋的开口处以及下层环形钢筋的开口处均通过螺纹与套筒(2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筋(23)的开口处通过螺纹与套筒(25)连接,所述支撑环筋(23)的开口处具有第一校直段(231)和第二校直段(232),所述第一校直段(23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233),所述第二校直段(232)上设置有第二螺纹(234),所述套筒(25)的首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233)相匹配的第一连接螺纹孔,所述套筒(25)的尾端设置有与第二螺纹(234)相匹配的第二连接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233)与第二螺纹(234)的旋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包括主筋(31)、支撑箍筋(32)和侧筋(33),所述主筋(31)通过支撑箍筋(32)相连,所述侧筋(33)平行于主筋(31)布设,所述侧筋(33)与支撑箍筋(3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5)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25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环形钢筋包括沿中心孔的径向由内至外依次排布的上层内侧环筋(211)、上层加固环筋(212)和上层外侧环筋(213),所述上层内侧环筋(211)与构造柱(1)相连,所述上层内侧环筋(211)、上层加固环筋(212)和上层外侧环筋(213)均与矩形箍筋(24)的首端相连,所述上层内侧环筋(211)与横梁(3)的主筋(31)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环形钢筋包括沿中心孔的径向由内至外依次排布的下层内侧环筋(221)、下层加固环筋(222)和下层外侧环筋(223),所述下层内侧环筋与构造柱(1)相连,所述下层内侧环筋(221)、下层加固环筋(222)和下层外侧环筋(223)均与矩形箍筋(24)的尾端相连,所述下层内侧环筋(221)与横梁(3)的主筋(31)相连。
CN202221035569.8U 2022-05-03 2022-05-03 环梁节点结构 Active CN217679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5569.8U CN217679680U (zh) 2022-05-03 2022-05-03 环梁节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5569.8U CN217679680U (zh) 2022-05-03 2022-05-03 环梁节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9680U true CN217679680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7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35569.8U Active CN217679680U (zh) 2022-05-03 2022-05-03 环梁节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96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7104B (zh) 一种带拉筋钢管混凝土浇筑体及施工方法
CN106894523A (zh) 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CN105888080A (zh) 装配式钢管套管钢筋混凝土组合节点及安装方法
CN206844314U (zh) 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梁柱节点
CN109372129A (zh) 一种新型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09619B (zh) 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9680810B (zh) 上层钢管柱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柱的转换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12714913U (zh) 一种带预埋管的超大直径灌注桩双层钢筋笼
CN108532760A (zh) 半贯通组合柱—贯通双钢梁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550431B (zh) 一种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区环带钢板式箍筋及其施工方法
CN212689211U (zh) 一种用于干式连接的预制柱连接节点
CN217679680U (zh) 环梁节点结构
CN113585466A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9989957U (zh) 上层钢管柱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柱的转换节点
CN112922234A (zh) 一种等效型钢混凝土预制柱及其施工方法
CN105603970B (zh) 一种建筑用钢筋笼
CN217680035U (zh) 用于环梁结构的支撑锚固构件
CN213448916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
CN112922154B (zh) 一种建筑用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CN212426701U (zh) 双空竹形钢-混组合墩梁连接结构
CN209989954U (zh) 上层钢管柱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柱的转换节点
CN217924145U (zh) 一种混凝土柱与钢柱的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CN209989956U (zh) 上层钢管柱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柱的转换结构
CN209989955U (zh) 上层钢管柱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柱的转换节点
CN208586761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环梁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