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6671U - 叉车 - Google Patents

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6671U
CN217676671U CN202221344008.6U CN202221344008U CN217676671U CN 217676671 U CN217676671 U CN 217676671U CN 202221344008 U CN202221344008 U CN 202221344008U CN 217676671 U CN217676671 U CN 217676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lamping
counterweight
joint
forkli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40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凡亭
魏晓晓
庄钦河
宿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40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6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6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6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叉车,叉车包括车架和配重,车架上设有第一卡接件;配重顶部设有第二卡接件,配重通过第二卡接件挂接至第一卡接件上以与车架相连接;其中,配重下方还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件,用于与车架相连接。通过上述方式,车架上设有第一卡接件,配重上设有第二卡接件,通过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卡接以连接配重和车架,然后连接完成后再进行连接件与车架进一步连接,如此对于连接件的连接更加便捷,配重与车架的安装方式更为简单,进而可以提高配重与车架的拆装效率。

Description

叉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车。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例如叉车,现有的叉车平台,其车架与配重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4-6个大螺栓进行连接,受限于配重的重量大多非常重,所以该连接方式存在拆装复杂,叉车行驶过程中受到交变应力螺栓容易松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叉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配重与车架安装方式拆装困难且连接稳定性不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叉车,包括:车架,上设有第一卡接件;
配重,顶部设有第二卡接件,所述配重通过所述第二卡接件挂接至所述第一卡接件上以与所述车架相连接;其中,
所述配重下方还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车架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叉车,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连接端和与所述连接端相连接的伸出端,所述第一卡接件从所述连接端至所述伸出端的方向上横截面尺寸递减;
所述第二卡接件上形成有卡接槽,所述伸出端嵌设于所述卡接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叉车,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与所述配重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夹角设置并与所述配重形成所述卡接槽;
所述卡接槽在槽口至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的槽壁的延伸方向上横截面尺寸递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叉车,所述第一卡接件位于所述车架的上方且靠近所述车架端部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叉车,所述第一卡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架端部的长边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卡接件上具有切口并在所述切口处形成第一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一卡接面相对侧形成有第二卡接面;
所述第二卡接件的所述卡接槽的相对槽壁分别形成第三卡接面和第四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时,所述第一卡接面与所述第三卡接面抵接,所述第二卡接面与所述第四卡接面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叉车,所述第一卡接面和所述第三卡接面均为斜面;
所述车架上设置所述第一卡接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端面,所述配重上设置所述第二卡接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平行设置且相互抵接,所述第二卡接面与所述第一端面平齐,所述第四卡接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叉车,所述第一端面下部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端面下部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所述配重通过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以与所述车架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叉车,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叉车,所述连接螺栓的数量为两个,且分设于所述配重下部的相对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叉车,所述连接螺栓包括螺栓头和与所述螺栓头相连接的螺柱,所述螺柱穿设至所述车架侧,所述螺栓头位于所述配重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车架上设有第一卡接件,配重上设有第二卡接件,通过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卡接以连接配重和车架,然后连接完成后再进行连接件与车架进一步连接,如此对于连接件的连接更加便捷,且配重与车架的安装方式更为简单,进而可以提高配重与车架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配重与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车架;110、第一卡接件;1110、连接端;1120、伸出端;1130、第一卡接面;1140、第二卡接面;120、第一端面;1210、第一安装孔;
20、配重;210、第二卡接件;220、卡接槽;2210、第三卡接面;2220、第四卡接面;230、第一连接部;240、第二连接部;250、第二端面;2510、第二安装孔;
30、连接件;310、螺栓头;320、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保护一种叉车,叉车包括车架10和配重20,车架10上设有第一卡接件110;配重20顶部设有第二卡接件210,配重20通过第二卡接件210挂接至第一卡接件110上以与车架10相连接;其中,配重20下方还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件30,用于与车架10相连接。
一般三吨的叉车,配重20的重量在二吨左右,配重20与车体之间一般通过4-6个螺栓进行连接,如此螺栓的拧紧力矩不均匀,同时对正4-6个螺栓非常困难。而且,叉车在运动时受到的交变应力大小有差异,导致部分螺栓容易松动。所以本申请中,对于配重20和车架10的连接,可以先通过第二卡接件210与第一卡接件110进行卡接,然后再使用连接件30进行紧固连接,如此配重20与车架10的安装方式更加简单,配重20自身的重量部分被第一卡接件110与第二卡接件210处所支撑,如此减少对连接件30处的剪切应力,进而可以提高连接件30的使用寿命,且当需要拆卸配重20时,可以先去除连接件30,然后向上提起配重20即可与车架10进行分离,如此配重20的拆装均比较便捷。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110包括连接端1110和与连接端1110相连接的伸出端1120,第一卡接件110从连接端1110至伸出端1120的方向上横截面尺寸递减;第二卡接件210上形成有卡接槽220,伸出端1120嵌设于卡接槽220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件110沿其长度延伸方向上横截面尺寸为梯形,卡接槽220的形状与第一卡接件110的形状适配,如此当第一卡接件110与第二卡接件210进行卡接时,只需要将卡接槽220对第一卡接件110进行卡接即可,安装更加便捷。可以理解的是,卡接槽220沿其长度延伸方向上,横截面尺寸递减。
请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接件210包括与配重20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30以及与第一连接部230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40,第二连接部240与第一连接部230夹角设置并与配重20形成卡接槽220;卡接槽220在槽口至靠近第一连接部230一侧的槽壁的延伸方向上横截面尺寸递减。
第二卡接件210与配重20一体设置,第一连接部230从配重20一端向外延伸,第二连接部240与第一连接部230夹角设置。如此,第二连接部240、第一连接部230以及配重20便形成了卡接槽2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110位于车架10的上方且靠近车架10端部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件110与车架10可以一体设置也可以螺栓等连接部件与车架10可拆卸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对于现有方式连接的车架10,后侧板面积较大,厚度也较大,如此才通过大螺栓进行栓接配重20,同时车架10后侧自身也因此占用了车架10较大的重量。但是本申请中第一卡接件110设于车架10端部,配重20连接时,仅需要将第二卡接件210挂接至第一卡接件110即可,安装方式简单,且连接更加牢固,无需对车架10后侧板体进行加厚也可以承担配重20的重量。
第一卡接件110的延伸方向与车架10端部的长边延伸方向一致,第一卡接件110上具有切口并在切口处形成第一卡接面1130,第一卡接件110与第一卡接面1130相对侧形成有第二卡接面1140;第二卡接件210的卡接槽220的相对槽壁分别形成第三卡接面2210和第四卡接面2220,第一卡接件110与第二卡接件210卡接时,第一卡接面1130与第三卡接面2210抵接,第二卡接面1140与第四卡接面2220抵接。
也即,第一卡接面1130与第二卡接面1140夹角设置,且夹角小于90度;第三卡接面2210与第四卡接面2220夹角设置,且夹角小于90度。在第一卡接件110与第二卡接件210进行卡接时,第一卡接面1130与第三卡接面2210完全抵接,第二卡接面1140与第四卡接面2220完全抵接,如此配重20与车架10连接时,受力面积更大,车体在行驶或者爬坡时,有足够的摩擦力来抑制配重20的上扬趋势。
具体地,第一卡接面1130和第三卡接面2210均为斜面;车架10上设置第一卡接件11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端面120,配重20上设置第二卡接件210的一端形成有第二端面250,第一端面120与第二端面250平行设置且相互抵接,第二卡接面1140与第一端面120平齐,第四卡接面2220与第二端面250平齐。
如此设置,配重20与车架10进行连接时,因为第一端面120与第二端面250平齐,且第一卡接件110处的第一卡接面1130与第二卡接件210处的第三卡接面2210平齐,使得配重20与车架10连接整体性更强,如此车体在行驶过程中,配重20自身不会随车体发生较为剧烈的晃动,进而使得配重20与车架10的连接稳定性更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面120下部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1210,第二端面250下部开设有至少两个与第一安装孔1210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510;配重20通过连接件30依次穿设于第二安装孔2510和第一安装孔1210以与车架10相连接。
具体地,第一安装孔1210为螺纹孔,连接件30为连接螺栓。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0也可以采用其他可行的连接结构,例如锁扣件等,连接方式在此也仅为例举,并非对此进行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螺栓的数量为两个,且分设于配重20下部的相对两侧。而且,连接螺栓包括螺栓头310和与螺栓头310相连接的螺柱320,螺柱320穿设至车架10侧,螺栓头310位于配重20侧。因为连接螺栓从配重20侧进行安装,如此安装更加便利。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件110与第二卡接件210处作用了配重20的百分之四十的重量,如此相较于传统的全部使用连接螺栓对配重20与车架10进行连接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配重20的中心较为靠前,更有利于抑制配重20在爬坡时的上仰趋势。配重20下部的两个连接螺栓承担了配重20百分之二十的重量,如此可以减缓车体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剪切力,延长了连接螺栓的使用寿命,且拆装也比较便捷,增加了工艺的便捷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上设有第一卡接件;
配重,顶部设有第二卡接件,所述配重通过所述第二卡接件挂接至所述第一卡接件上以与所述车架相连接;其中,
所述配重下方还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车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连接端和与所述连接端相连接的伸出端,所述第一卡接件从所述连接端至所述伸出端的方向上横截面尺寸递减;
所述第二卡接件上形成有卡接槽,所述伸出端嵌设于所述卡接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与所述配重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夹角设置并与所述配重形成所述卡接槽;
所述卡接槽在槽口至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的槽壁的延伸方向上横截面尺寸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位于所述车架的上方且靠近所述车架端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架端部的长边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卡接件上具有切口并在所述切口处形成第一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一卡接面相对侧形成有第二卡接面;
所述第二卡接件的所述卡接槽的相对槽壁分别形成第三卡接面和第四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时,所述第一卡接面与所述第三卡接面抵接,所述第二卡接面与所述第四卡接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面和所述第三卡接面均为斜面;
所述车架上设置所述第一卡接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一端面,所述配重上设置所述第二卡接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平行设置且相互抵接,所述第二卡接面与所述第一端面平齐,所述第四卡接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下部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端面下部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所述配重通过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以与所述车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的数量为两个,且分设于所述配重下部的相对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包括螺栓头和与所述螺栓头相连接的螺柱,所述螺柱穿设至所述车架侧,所述螺栓头位于所述配重侧。
CN202221344008.6U 2022-05-30 2022-05-30 叉车 Active CN217676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4008.6U CN217676671U (zh) 2022-05-30 2022-05-30 叉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4008.6U CN217676671U (zh) 2022-05-30 2022-05-30 叉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6671U true CN217676671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04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4008.6U Active CN217676671U (zh) 2022-05-30 2022-05-30 叉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6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76671U (zh) 叉车
CN217580592U (zh) 一种高强铝合金防滑预埋槽道
CN215063813U (zh) 一种铝制品铸轧扒渣结构
CN219508904U (zh) 一种墙体连接结构
CN217553801U (zh) 走台板连接机构、走台板组件及作业机械
CN217743631U (zh) 一种用于货架层板的支撑结构及货架
CN210716272U (zh) 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综合管线安装的型钢双拼联合支架
CN218367291U (zh) 用于车辆的推力杆支座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0859423U (zh) 一种钢材安装稳定加固装置
CN216713146U (zh) 一种连接件及车架及平地机
CN215487017U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板件以及运输设备
CN213831261U (zh) 一种板簧支座加固装置
CN212604339U (zh) 一种集成式支架
CN219690291U (zh) 引导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
CN212828341U (zh) 吊装组件、燃油箱及轨道车辆
CN217352584U (zh) 一种地脚螺栓安装钢模板
CN220318766U (zh) 一种稳固型钢连接结构
CN215047865U (zh) 一种吊笼底槽钢
CN215249207U (zh) 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用的固定安装结构
CN216446081U (zh) 一种装载机铸钢动臂横梁
CN211114300U (zh) 一种曲线造型闭口横梁万向连接角铝
CN109131569B (zh) 一种半挂车纵梁总成
CN212836617U (zh) 一种悬挑式脚手架
CN217334572U (zh) 一种极线防脱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除尘系统
CN212050131U (zh) 一种钢结构框架施工用吊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