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3223U - 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73223U CN217673223U CN202221637488.5U CN202221637488U CN217673223U CN 217673223 U CN217673223 U CN 217673223U CN 202221637488 U CN202221637488 U CN 202221637488U CN 217673223 U CN217673223 U CN 2176732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track
- helicopter
- cabin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包括轨道组件、滚轮单元以及捆绑组件,轨道组件与直升机机舱的底板和尾舱门坡道可拆卸连接,滚轮单元与装有物资的集装箱可拆卸连接,滚轮单元可在轨道组件上移动,以将集装箱从地面运输至机舱内或从机舱内将集装箱运输至地面上;机舱内还设置有捆绑组件,捆绑组件可对机舱内的集装箱进行绑扎,以提高直升机运输时的集装箱的稳定性,保障物资可安全可靠的运输至目的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可拆装性强,单个部件体积小,可存放在收纳箱中,方便携带;通过对轨道组件和集装箱分别进行绑扎,提高了集装箱在移动和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
背景技术
直升机航空运输具有运行速度快、越障能力强、社会经济效益高的优势和特点,特别是中短距离,可精确实现点对点直达运输。但是,由于运输直升机的舱门小、尾舱门坡道承载能力低、机舱内底板局部承载能力不足、尾翼低,现有的装卸载设备及工具(如吊车、叉车)均不能满足体积和重量均较大的重型货物的装卸载要求,因此亟待实用新型一种重型货物直升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装置,解决上述重大技术难题,安全、可靠地实现重型货物在直升机上的装卸载及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具有可快速高效地装卸载重型物资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其中,包括轨道组件、滚轮单元以及捆绑组件,轨道组件与直升机机舱的底板和尾舱门坡道可拆卸连接,滚轮单元与装有物资的集装箱可拆卸连接,滚轮单元包括摆动支架,摆动支架为等腰三角形,摆动支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分别与一个滚轮相连,摆动支架可相对于集装箱摆动,从而集装箱可在地面、斜坡或水平的轨道上进行滚动运输,以将集装箱从地面运输至机舱内或从机舱内将集装箱运输至地面上;机舱内还设置有捆绑组件,捆绑组件可对机舱内的集装箱进行绑扎,以提高直升机运输时的集装箱的稳定性,保障物资可安全可靠的运输至目的地。
进一步,轨道组件包括第一轨道单元和第二轨道单元,第一轨道单元与直升机机舱的底板可拆卸连接,第二轨道单元与直升机的尾舱门坡道可拆卸连接,第一轨道单元上有绞盘,绞盘上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可与集装箱相连,绞盘可牵引集装箱在轨道组件上移动。
进一步,第一轨道单元包括第一轨道梁,第一轨道梁为两条,两条第一轨道梁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连并形成矩形框体,两条第一轨道梁可拆卸的设置在直升机机舱的底板上。
进一步,第二轨道单元包括第二轨道梁,第二轨道梁为两条,轨道组件还包括连接板,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通过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第二轨道梁包括顺次相连的连接部、运输部以及支撑部,连接部与第一轨道梁相连,连接部与运输部形成有夹角,连接部与支撑部相平行,支撑部与地面相连,运输部与尾舱门坡道表面间隔设置,以防止集装箱压坏尾舱门。
进一步,滚轮单元包括多组滚轮组件,滚轮组件包括运输支架,运输支架设置有插座,集装箱的底部设置有与插座相配合的插孔,插座可插接在插孔内以实现滚轮单元与集装箱的连接。
进一步,滚轮单元还包括螺纹连接杆,螺纹连接杆为两条,每条螺纹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滚轮组件相连,紧固螺纹连接杆可使两个滚轮组件夹紧集装箱,以提高滚轮组件使用时的可靠性,防止滚轮组件与集装箱脱接。
进一步,运输支架与滚轮固定杆相连,滚轮固定杆的下端与滚轮相连,滚轮可在地面或轨道组件上移动,以实现运输集装箱的功能。
进一步,捆绑组件包括第一捆绑单元和第二捆绑单元,第一捆绑单元可对轨道组件进行绑扎,以提高集装箱在轨道组件上移动时轨道组件的稳定性,第二捆绑单元可对机舱内的集装箱进行绑扎,以提高直升机运输时的集装箱的稳定性。
进一步,第二捆绑单元为两组分别对称设置在集装箱的两侧,第二捆绑单元包括吊装绑带和侧壁绑带,机舱顶部预设有顶壁系留环,吊装绑带穿过集装箱底部并与顶壁系留环相连,以实现集装箱竖向的捆绑固定;机舱的侧壁上预设有侧壁系留环,集装箱的侧壁上预设有固定拉环,侧壁绑带的一端与侧壁系留环相连,另一端与固定拉环相连,以实现集装箱侧面的捆绑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可拆装性强,单个部件体积小,可存放在收纳箱中,装备整体运输性能强,方便携带,可随直升机一起运输;另外,本装置可在少量人员操作下保障重型货物可顺利地装载于运输直升机上,并且采用第一捆绑单元和第二捆绑单元对轨道组件和集装箱分别进行绑扎,大大提高了集装箱在移动和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有效保证了重型货物使用直升机运输的时效性与安全性的需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轨道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轨道组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第二轨道单元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滚轮单元与集装箱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滚轮组件的立体图1;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滚轮组件的立体图2;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滚轮单元与集装箱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滚轮组件与螺纹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捆绑组件侧面捆绑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捆绑组件俯视捆绑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放置在收纳箱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包括轨道组件1、滚轮单元2以及捆绑组件3,轨道组件1与直升机机舱的底板和尾舱门坡道可拆卸连接,滚轮单元2与装有物资的集装箱4可拆卸连接,滚轮单元2包括滚轮26,滚轮单元2可在轨道组件1上移动,以将集装箱4从地面运输至机舱内或从机舱内将集装箱4运输至地面上;机舱内还设置有捆绑组件3,捆绑组件3可对机舱内的集装箱4进行绑扎,以提高直升机运输时的集装箱4的稳定性,保障物资可安全可靠的运输至目的地。
具体来说,如图1-3所示,轨道组件1包括第一轨道单元11和第二轨道单元12,第一轨道单元11与直升机机舱的底板可拆卸连接,第二轨道单元12与直升机的尾舱门坡道可拆卸连接,第一轨道单元11和第二轨道单元12相连通,以使集装箱4可在第一轨道单元11和第二轨道单元12上移动,实现集装箱4的装卸载。
第一轨道单元11包括第一轨道梁111,第一轨道梁111的截面为工字型,第一轨道梁111为两条,两条第一轨道梁111与第一横梁112和第二横梁113相连并形成矩形框体,两条第一轨道梁111可拆卸的设置在直升机机舱的底板上。具体来说,直升机机舱的底板上设置有固定组件5,固定组件5包括固定板51,固定板51的一端与机舱的底板相连,固定板5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一轨道梁11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第一轨道梁111与固定板51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轨道梁111与第一横梁112相连的一端设置有水平固定板,第一横梁112与水平固定板相连,本实施例的第一轨道梁111与第一横梁112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一横梁112上设置有绞盘116,绞盘116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第一横梁112上,绞盘116上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可与集装箱4相连,绞盘116可牵引集装箱4在轨道组件1上移动。绞盘116优选用手动电动一体式的绞盘116。
第一轨道梁111与第二横梁113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竖直固定板115,第二横梁113与竖直固定板115相连,第二横梁113为两条第一轨道梁111提供支撑力,以提高第一轨道梁111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第一轨道梁111与第二横梁113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
另外,通过在第一轨道梁111上设置水平固定板和竖直固定板115可快速分辨出第一轨道梁111安装时的摆放方向及位置,有效提高了第一轨道梁111的安装效率,并且,由于第一横梁112上需要安全绞盘116,因此,第一横梁112的宽度较大,因此设置水平固定板可以提高第一横梁112的稳定性并且方便第一横梁112安装绞盘116。
第二轨道单元12包括第二轨道梁121,第二轨道梁121的截面为工字型,第二轨道梁121为两条,两条第二轨道梁121分别与两条第一轨道梁111相连,具体来说,轨道组件1还包括连接板13,第一轨道梁111与第二轨道梁121通过连接板13相连;第一轨道梁111与第二轨道梁121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轨道梁121与第一轨道梁111相连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接板13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一轨道梁111和第二轨道梁121与连接板13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
如图3-4所示,第二轨道梁121包括顺次相连的连接部122、运输部123以及支撑部124,连接部122与第一轨道梁111相连,连接部122与运输部123形成有夹角,连接部122与支撑部124相平行,支撑部124与地面相连,运输部123与尾舱门坡道表面间隔设置,以防止集装箱4压坏尾舱门。
优选的,连接部122与运输部123形成夹角的位置处与尾舱门坡道表面之间的间隙位置处设置有楔形支撑块125,楔形支撑块125可增大第二轨道梁121与尾舱门坡道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在提高第二轨道梁121稳定性的同时,也能提高尾舱门坡道的承载能力。
优选的,支撑部124与地面支撑板126相连,地面支撑板126可增大支撑部124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二轨道梁121稳定性以及第二轨道梁121的承载能力。
优选的,两条第二轨道梁12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支撑横梁127,以使两条第二轨道梁121更稳固。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轨道梁111与第二轨道梁121上设置有限位板14,限位板14可限制滚轮单元2在轨道上的位置,以防止滚轮单元2脱轨。
如图5-9所示,滚轮单元2包括四组滚轮组件,滚轮组件包括运输支架21,运输支架21设置有插座22,对应的,集装箱4的底部设置有与插座22相配合的插孔41,插座22可插接在插孔41内以实现滚轮单元2与集装箱4的连接;运输支架21与滚轮固定杆23相连,滚轮固定杆23的下端与滚轮26相连,滚轮26可在地面或轨道组件1上移动,以实现运输集装箱4的功能。
具体来说,运输支架21为倒L型,L型的水平端与滚轮固定杆23相连,优选的,滚轮固定杆包括外套和内杆,内杆可伸缩的设置在外套内,内杆与滚轮26相连,外套上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可限制内杆的位置,从而限制滚轮26高度,以适应不同种类的集装箱4。具体来说,L型的水平端外套相连,外套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通孔,限位组件包括限位螺钉,限位螺钉与螺纹通孔相连,内杆上竖直设置有多个限位盲孔,限位螺钉可穿过螺纹通孔与限位盲孔相抵触,以内杆的位置。
滚轮单元2包括摆动支架24,摆动支架24为等腰三角形,摆动支架2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位置处与滚轮固定杆23的下端相铰接,摆动支架24可绕滚轮固定杆23转动,摆动支架24等腰三角形的两两个底角分别与一个滚轮26相连,由于摆动支架24可绕滚轮固定杆23转动,因此,滚轮26可在地面、一定坡度斜坡或固定轨道上进行滚动运输。
具体来说,摆动支架24包括摆动板241,摆动板241为等腰三角形,摆动板241为两块,摆动板24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位置处分别与一个滚轮轴相连,滚轮26套设在滚轮轴上,滚轮26容置在两块平行的摆动板241之间,以提高滚轮26运动时的稳定性;摆动板24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位置处与摆动销轴相连,摆动销轴与滚轮固定杆23的内杆的下端相铰接,以使滚轮26在运动时可相对于滚轮固定杆23摆动,即,摆动支架24可相对于集装箱4摆动,从而使集装箱4可在地面、一定坡度斜坡或固定轨道上进行滚动运输。
如图9所示,滚轮单元2还包括螺纹连接杆25,螺纹连接杆25为两条,每条螺纹连接杆25分别与两个滚轮组件相连,紧固螺纹连接杆25可使两个滚轮组件夹紧集装箱4,以提高滚轮组件使用时的可靠性,防止滚轮组件与集装箱4脱接。本实施例的螺纹连接杆25与运输支架21上的插座22相连,插座22上设置有通孔,螺纹连接杆25穿过通孔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以使两组滚轮组件夹紧集装箱4,提高滚轮组件与集装箱4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10-11所示,捆绑组件3包括第一捆绑单元31和第二捆绑单元32,第一捆绑单元31可对轨道组件1进行绑扎,以提高集装箱4在轨道组件1上移动时轨道组件1的稳定性,第二捆绑单元32可对机舱内的集装箱4进行绑扎,以提高直升机运输时的集装箱4的稳定性,保障物资可安全可靠的运输至目的地。
第一捆绑单元31包括轨道绑带,轨道绑带的一端与机舱底板上的系留环相连,另一端与轨道组件1相连,以实现轨道组件1的绑扎固定。
具体来说,轨道绑带包括轨道前绑带33和轨道后绑带34,轨道前绑带33与轨道组件1的前端(绞盘116所在的一端)相绑扎,轨道后绑带34与轨道组件1的后端(靠近机舱舱门的一端)相绑扎。本实施例的第一横梁112上设置有第一水平固定部1121和第二水平固定部1122,轨道组件1的前端位置处的机舱底板上顺次预设有第一前系留环71、第二前系留环72、第三前系留环73以及第四前系留环74,第一前系留环71和第三前系留环73分别采用一根轨道前绑带33与第一水平固定部1121相连,第二前系留环72和第四前系留环74分别采用一根轨道前绑带33与第二水平固定部1122相连,以形成类W型的绑扎结构,以使轨道组件1的前端更稳固。
优选的,两条第一轨道梁111的前端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前固定部1111,轨道组件1的前端两侧的位置处的机舱底板上预设有第五前系留环75和第六前系留环76,第五前系留环75和第六前系留环76分别采用一根轨道前绑带33与两条第一轨道梁111上的第一前固定部1111相连,以进一步提高轨道组件1的前端的稳定性,防止在用绞盘116牵引集装箱4移动的过程中,轨道组件1的前端会承受牵引的反作用力而滑动或者变形。
第二横梁113上设置有第三水平固定部1131和第四水平固定部1132,两条第一轨道梁111的后端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后固定部1112,轨道组件1的后端位置处的机舱底板上顺次预设有第一后系留环77、第二后系留环78、第三后系留环79以及第四后系留环710,第二后系留环78采用一根轨道后绑带34与第四水平固定部1132相连,第三后系留环79采用一根轨道后绑带34与第三水平固定部1131相连,以形成类X型的绑扎结构,第一后系留环77和第四后系留环710分别采用一根轨道后绑带34与两条第一轨道梁111上的第一后固定部1112相连,以实现轨道组件1后端的绑扎固定。
第二捆绑单元32为两组分别对称设置在集装箱4的两侧,现以其中一组第二捆绑单元32为例进行说明,第二捆绑单元32包括吊装绑带35和侧壁绑带36,机舱顶部预设有顶壁系留环37,吊装绑带35穿过集装箱4底部并与顶壁系留环37相连,以实现集装箱4竖向的捆绑固定。本实施例的吊装绑带35为两条,分别从集装箱4前端底部和集装箱4后端底部穿过并与顶壁系留环37相连,两条吊装绑带35呈三角形布置,以提高集装箱4竖向的稳定性。
机舱的侧壁上预设有侧壁系留环,集装箱4的侧壁上预设有固定拉环,侧壁绑带36的一端与侧壁系留环相连,另一端与固定拉环相连,以实现集装箱4水平方向的捆绑。优选的,侧壁拉环的数量为多个,侧壁绑带36的数量与侧壁拉环的数量相同,通过多条侧壁绑带36的捆绑,可提高集装箱4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侧壁绑带36为12条,集装箱4的侧壁上呈矩形布置有第一上固定拉环42、第二上固定拉环43、第一下固定拉环44以及第二下固定拉环45,第一上固定拉环42和第二上固定拉环43分别与两根侧壁绑带36相连,第一下固定拉环44和第二下固定拉环45分别与四根侧壁绑带36相连以实现集装箱4的捆绑固定。
进一步,如图11所示,轨道组件1的侧边位置处,机舱底板从前到后顺次预设有第一底板侧系留环81、第二侧壁系留环82、第三侧壁系留环83、第四底板侧系留环84、第五底板侧系留环85、第六侧壁系留环86、第七底板侧系留环87、第八底板侧系留环88、第九侧壁系留环89、第十底板侧系留环810、第十一侧壁系留环811以及第十二底板侧系留环812。第一底板侧系留环81和第九侧壁系留环89分别采用一根侧壁绑带36与第一上固定拉环42相连,第四底板侧系留环84和第十二底板侧系留环812分别采用一根侧壁绑带36与第二上固定拉环43相连,第二侧壁系留环82、第三侧壁系留环83、第七底板侧系留环87以及第八底板侧系留环88分别采用一根侧壁绑带36与第一下固定拉环44相连,第五底板侧系留环85、第六侧壁系留环86、第十底板侧系留环810以及第十一侧壁系留环811分别采用一根侧壁绑带36与第二下固定拉环45相连,以实现集装箱4侧面的捆绑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多个系留环为直升机舱内固有结构,其数量和位置都是预设好的,因此采用绑带进行捆扎更适应直升机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不使用时可放置在收纳箱中,方便携带,如图12所示。在使用时,待直升机停放到位并开好舱门,方可开始器材的拼装和集装箱4的装载作业,其步骤方法如下:
第一步,在机舱内部划出第一轨道单元11的大致安装位置,要求轨道与舱体尽量对中,以方便轨道与舱壁的紧固。在收纳箱中取出本实用新型的器材,并将第一轨道单元11放在划线处,连接第一横梁112和第二横梁113、然后安装绞盘116。
第二步,安装第一轨道单元11并调整固定,然后利用第一捆绑单元31进行绑扎,使第一轨道梁111与第二轨道梁121整体稳固,不晃动。然后连接第二轨道单元12。
第三步,将集装箱4运至机尾,确保集装箱4中轴线的安放位置与轨道组件1的中轴线对齐(利用拉线、标记或激光引线)。将4个滚轮组件分别安装到集装箱4下部叉车孔位置处(即插孔41),然后用螺纹连接杆25拉紧。
第四步,将集装箱4推进至第二轨道单元12位置处并与第二轨道梁121贴紧,在集装箱4前端把手处连接绞盘116的牵引绳。摇动铰盘,牵引集装箱4在轨道上缓慢移动至到机舱标记位置。
第五步,集装箱4到达指定位置后,采用第二捆绑单元32对机舱内的集装箱4进行绑扎,然后采用拆除第二轨道单元12并放回收纳箱,收回舱门,装载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的可拆装性强,单个部件体积小,可存放在收纳箱中,装备整体运输性能强,方便携带;另外,本装置可在少量人员操作下保障重型货物可顺利地装载于运输直升机上,并且采用第一捆绑单元和第二捆绑单元对轨道组件和集装箱分别进行绑扎,大大提高了集装箱在移动和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有效保证了重型货物使用直升机运输的时效性与安全性的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组件、滚轮单元以及捆绑组件,轨道组件与直升机机舱的底板和尾舱门坡道可拆卸连接,滚轮单元与装有物资的集装箱可拆卸连接,滚轮单元包括摆动支架,摆动支架为等腰三角形,摆动支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分别与一个滚轮相连,摆动支架可相对于集装箱摆动,从而集装箱可在地面、斜坡或水平的轨道上进行滚动运输,以将集装箱从地面运输至机舱内或从机舱内将集装箱运输至地面上;机舱内还设置有捆绑组件,捆绑组件可对机舱内的集装箱进行绑扎,以提高直升机运输时的集装箱的稳定性,保障物资可安全可靠的运输至目的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轨道组件包括第一轨道单元和第二轨道单元,第一轨道单元与直升机机舱的底板可拆卸连接,第二轨道单元与直升机的尾舱门坡道可拆卸连接,第一轨道单元上有绞盘,绞盘上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可与集装箱相连,绞盘可牵引集装箱在轨道组件上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轨道单元包括第一轨道梁,第一轨道梁为两条,两条第一轨道梁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连并形成矩形框体,两条第一轨道梁可拆卸的设置在直升机机舱的底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轨道单元包括第二轨道梁,第二轨道梁为两条,轨道组件还包括连接板,第一轨道梁与第二轨道梁通过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轨道梁包括顺次相连的连接部、运输部以及支撑部,连接部与第一轨道梁相连,连接部与运输部形成有夹角,连接部与支撑部相平行,支撑部与地面相连,运输部与尾舱门坡道表面间隔设置,以防止集装箱压坏尾舱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滚轮单元包括多组滚轮组件,滚轮组件包括运输支架,运输支架设置有插座,集装箱的底部设置有与插座相配合的插孔,插座可插接在插孔内以实现滚轮单元与集装箱的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滚轮单元还包括螺纹连接杆,螺纹连接杆为两条,每条螺纹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滚轮组件相连,紧固螺纹连接杆可使两个滚轮组件夹紧集装箱,以提高滚轮组件使用时的可靠性,防止滚轮组件与集装箱脱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运输支架与滚轮固定杆相连,滚轮固定杆的下端与滚轮相连,滚轮可在地面或轨道组件上移动,以实现运输集装箱的功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捆绑组件包括第一捆绑单元和第二捆绑单元,第一捆绑单元可对轨道组件进行绑扎,以提高集装箱在轨道组件上移动时轨道组件的稳定性,第二捆绑单元可对机舱内的集装箱进行绑扎,以提高直升机运输时的集装箱的稳定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捆绑单元为两组分别对称设置在集装箱的两侧,第二捆绑单元包括吊装绑带和侧壁绑带,机舱顶部预设有顶壁系留环,吊装绑带穿过集装箱底部并与顶壁系留环相连,以实现集装箱竖向的捆绑固定;机舱的侧壁上预设有侧壁系留环,集装箱的侧壁上预设有固定拉环,侧壁绑带的一端与侧壁系留环相连,另一端与固定拉环相连,以实现集装箱侧面的捆绑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37488.5U CN217673223U (zh) | 2022-06-28 | 2022-06-28 | 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37488.5U CN217673223U (zh) | 2022-06-28 | 2022-06-28 | 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73223U true CN217673223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1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37488.5U Active CN217673223U (zh) | 2022-06-28 | 2022-06-28 | 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73223U (zh) |
-
2022
- 2022-06-28 CN CN202221637488.5U patent/CN21767322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77398B2 (en) | Portable knockdown trolley hoist | |
EP0863839B1 (en) | Shipping frame for fan section of aircraft engine | |
US4749328A (en) | Auxiliary hoist grapple | |
CN106892281A (zh) | 一种适合装载卷钢的集装箱配套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 |
US7621410B1 (en) | Removable externally mounted bridge crane for shipping containers | |
AU2010215087B2 (en) | Logistics panel and containers | |
US20120189414A1 (en) | Loading assembly for a receiving container | |
CN114476918A (zh) | 一种车架以及悬挂式运输车吊具 | |
CN217673223U (zh) | 应用于直升机的便携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 | |
CN114919750B (zh) | 应用于直升机的重型货物地空转载运输系统 | |
CN114906329B (zh) | 应用于直升机的牵引式重型物资装卸载及运输保障系统 | |
US4586684A (en) | Aircraft loading apparatus | |
CN217673226U (zh) | 应用于直升机的重型货物装卸载轨道装置 | |
CN102666200B (zh) | 集装箱接收装置 | |
JP2991156B2 (ja) | クレーンを用いた荷役装置 | |
CN217673222U (zh) | 应用于直升机的牵引式重型物资装卸载装置 | |
RU183904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грузки контейнера | |
DE69631371T2 (de) | Führungsschacht für Container-Kräne | |
CN217673225U (zh) | 应用于直升机的牵引式地空转载系统 | |
CN2541253Y (zh) | 自卸、自装运输车 | |
CN217673227U (zh) | 应用于直升机的重型货物运输装置 | |
CN218594556U (zh) | 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 | |
CN211521014U (zh) | 一种智能化散货装车装置用拖行机构 | |
CN217804505U (zh) | 一种带有增程门的运输车及带有增程门的抢修车 | |
CN218929309U (zh) | 一种用于运输冲锋舟和皮划艇的集成拖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