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62009U - 一种沉淀式微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淀式微滤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62009U CN217662009U CN202221383948.6U CN202221383948U CN217662009U CN 217662009 U CN217662009 U CN 217662009U CN 202221383948 U CN202221383948 U CN 202221383948U CN 217662009 U CN217662009 U CN 2176620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
- chamber
- cavity
- filtration
- micro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淀式微滤器,涉及微滤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微滤器本体,微滤器本体内设置有沉淀腔和蓄水腔,沉淀腔通过过渡口与蓄水腔相连通;蓄水腔内设置有微滤网板,微滤网板相对的两个侧边部分别设置为进水侧和出杂侧,微滤网板沿进水侧至出杂侧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过渡口设置在进水侧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沉淀腔能够对水流进行沉淀,通过设置有微滤网板的蓄水腔能够对水流进行微滤,二者相互配合,将沉淀与微滤相互结合,能够对水流进行初步处理,处理效果显著,倾斜设置的微滤网板,在不影响微滤效果的同时,能够促使滞留在微滤网板上的杂质由出水侧向出杂侧滑动,排杂效果显著,从而有效延长微滤网板的清理周期,保证过滤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淀式微滤器。
背景技术
微滤设备,主要用于净化水用途,其主要功能可去除水中泥沙、粘土、铁锈、悬浮物、藻类、生物粘泥、腐蚀产物、大分子细菌、有机物及其它微小颗粒等杂质,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目前出现的具备沉淀和微滤作用的微滤器,随着其过滤的持续进行,滤网上滞留的杂质逐渐积累,不但极大地影响了微滤效果,而且其滤网排杂效果较差,需要频繁进行清理,操作繁琐,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沉淀式微滤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具有沉淀和微滤功能的微滤器因排杂效果差而影响使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沉淀式微滤器,包括微滤器本体,其中:所述微滤器本体内设置有沉淀腔和蓄水腔,所述沉淀腔通过过渡口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所述蓄水腔内设置有微滤网板,所述微滤网板相对的两个侧边部分别设置为进水侧和出杂侧,所述微滤网板沿所述进水侧至所述出杂侧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过渡口设置在所述进水侧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沉淀腔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为斗状;所述第二腔体的底侧连通设置有排污管。
优选地,所述沉淀腔内竖直设置有连通管,所述微滤器本体连接设置有进水管,且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连通管内。
优选地,所述连通管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一腔体,且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侧。
优选地,所述沉淀腔的顶部设置有溢流槽,所述过渡口设置在所述溢流槽上。
优选地,所述微滤器本体内设置有杂质容纳腔,所述杂质容纳腔位于所述出杂侧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杂质容纳腔位于所述蓄水腔上方;所述杂质容纳腔的腔底设置有第二微滤孔,所述杂质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二微滤孔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杂质容纳腔连通设置有排污口。
优选地,所述蓄水腔的下侧连通设置有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微滤网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蓄水腔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沉淀式微滤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沉淀式微滤器包括微滤器本体,所述微滤器本体内设置有沉淀腔和蓄水腔,所述沉淀腔通过过渡口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沉淀腔用于进水沉淀,蓄水腔用于蓄水。
所述蓄水腔内设置有微滤网板,所述微滤网板的两侧设置为进水侧和出杂侧,所述微滤网板沿所述进水侧至所述出杂侧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过渡口设置在所述进水侧的上方,在使用的过程中,经沉淀腔沉淀后的水,经过微滤网板微滤后进入至蓄水腔内,倾斜设置的微滤网板,在起到微滤作用的基础上,便于微滤网板上侧杂质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沉淀腔的沉淀作用,能够有效去除进水中的泥沙、黏土等沉淀物,通过具有微滤网板的蓄水腔,能够有效过滤沉淀后的水流,起到微滤作用,倾斜设置的微滤网板,在保证微滤效果的基础上,便于微滤网板上滞留的杂质的排出,排杂效果显著,有效延长微滤网板清理周期,保证微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合沉淀作用和微滤作用于一体,能够初步净化水质,净化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滤网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微滤器本体;11、沉淀腔;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2、蓄水腔;121、出水口;13、杂质容纳腔;131、第二微滤孔;132、排污口;14、溢流槽;141、过渡口;15、第一安装槽;16、第二安装槽;2、微滤网板;21、第一安装轮;22、第二安装轮;23、把手;3、连通管;4、进水管;5、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淀式微滤器,如图1-图3所示,所述沉淀式微滤器包括微滤器本体1。
微滤器本体1内设置有沉淀腔11和蓄水腔12,沉淀腔11通过过渡口141与蓄水腔12相连通;
蓄水腔12内设置有微滤网板2,微滤网板2上均匀密布有第一微滤孔,微滤网板2相对的两个侧边部分别设置为进水侧和出杂侧,微滤网板2沿所述进水侧至所述出杂侧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过渡口141设置在所述进水侧的上方。
使用时,水流进入至沉淀腔11内,经自然沉淀后,水流经过渡口141流出,并流至微滤网板2上进行微滤,此时,水流经微滤网板2进入至蓄水腔12内,杂质则滞留至微滤网板2上。
在上述过程中,倾斜设置的微滤网板2,使杂质能够由所述进水侧滑动至所述出杂侧,并滑离微滤网板2。
本实用新型通过沉淀腔11能够对水流进行沉淀,通过设置有微滤网板2的蓄水腔12能够对水流进行微滤,二者相互配合,将沉淀作用与微滤作用相互结合,能够对水流进行初步处理,处理效果显著,微滤网板2倾斜设置,在不影响微滤效果的同时,能够促使滞留在微滤网板2上的杂质由所述出水侧滑动至所述出杂侧,排杂效果显著,从而有效延长微滤网板2的清理周期,保证过滤效果。
实施例2:
实施例2建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如图1所示,沉淀腔1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
第一腔体111设置为棱柱状,第二腔体112设置为斗状,第一腔体111的口径尺寸与第二腔体112的顶侧口径相同。
第二腔体112的底侧连通设置有排污管5。
斗状结构的第二腔体112,通过其斜面,能够促使泥沙等沉淀物流动至底部,便于沉淀物由排污管5排出,沉淀腔11排污效果显著。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沉淀腔11内竖直设置有连通管3,微滤器本体1连接设置有进水管4,且进水管4的出水端设置在连通管3内。
进水时,水流经进水管4进入至连通管3内,之后经连通管3进入至沉淀腔11内沉淀,在此过程中,连通管3一方面具有导流作用,另一方面具有汇流的作用,能够减小水流进入沉淀腔11时的波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连通管3的底端穿过第一腔体111,且位于第二腔体112的顶侧。
如此设置,能够将水流直接引入至第二腔体112。
由于在沉淀的过程中,第一腔体111主要为清水区,第二腔体112主要为浑水区和沉淀物区,因此将水流直接引入至第二腔体112,在减小进水波动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新进流水对上层清水区所带来的影响,保证沉淀效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腔体111的顶部设置有溢流槽14,过渡口141设置在溢流槽14上。
如此设置,通过溢流的方式,能够有效引流位于沉淀腔11内的上层清水。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微滤器本体1内设置有杂质容纳腔13,杂质容纳腔13位于所述出杂侧的下方。
对流水进行过滤时,倾斜设置在微滤网板2其上滞留的杂质能滑动至杂质容纳腔13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杂质容纳腔13位于蓄水腔12上方,杂质容纳腔13的腔底设置有多个第二微滤孔131,杂质容纳腔13通过第二微滤孔131与蓄水腔12相连通。
由于在过滤的过程中,存在部分流水与杂质一通流入至杂质容纳腔13内,第二微滤孔131的设置,能够有效引流该部分流水,集杂效果显著。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杂质容纳腔13连通设置有排污口132,排污口132连通设置在杂质容纳腔13的下侧位置,便于杂质的排放。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蓄水腔12的下侧连通设置有出水口121,出水口121用于蓄水腔12内水的导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微滤网板2可拆卸设置在蓄水腔12的顶部。
如图1至图6所示,微滤网板2其进水侧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安装轮21,其出杂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安装轮22,微滤器本体1上对应第一安装轮21的位置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5,微滤器本体1上对应第二安装轮22的位置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6。
安装时,手持微滤网板2,将其第一安装轮21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5内,并使第二安装轮22对应第二安装槽16的顶部槽口,此后将第二安装轮22插入至第二安装槽16内。
拆卸时,首先将第二安装轮22移出第二安装槽16,此后即可拆下微滤网板2。
可选地,微滤网板2上靠近出杂侧的位置设置有把手23,手持把手23,并上下拉动,能使微滤网板2振动,便于微滤网板2的清理,在此过程中,第一安装轮21能沿第一安装槽15往复移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沉淀式微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滤器本体,其中:
所述微滤器本体内设置有沉淀腔和蓄水腔,所述沉淀腔通过过渡口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
所述蓄水腔内设置有微滤网板,所述微滤网板相对的两个侧边部分别设置为进水侧和出杂侧,所述微滤网板沿所述进水侧至所述出杂侧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过渡口设置在所述进水侧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式微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腔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
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为斗状;
所述第二腔体的底侧连通设置有排污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式微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腔内竖直设置有连通管,所述微滤器本体连接设置有进水管,且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连通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淀式微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一腔体,且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式微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腔的顶部设置有溢流槽,所述过渡口设置在所述溢流槽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式微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器本体内设置有杂质容纳腔,所述杂质容纳腔位于所述出杂侧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淀式微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容纳腔位于所述蓄水腔上方;
所述杂质容纳腔的腔底设置有第二微滤孔,所述杂质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二微滤孔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淀式微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容纳腔连通设置有排污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式微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腔的下侧连通设置有出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式微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网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蓄水腔的顶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83948.6U CN217662009U (zh) | 2022-05-31 | 2022-05-31 | 一种沉淀式微滤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83948.6U CN217662009U (zh) | 2022-05-31 | 2022-05-31 | 一种沉淀式微滤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62009U true CN217662009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05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383948.6U Active CN217662009U (zh) | 2022-05-31 | 2022-05-31 | 一种沉淀式微滤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62009U (zh) |
-
2022
- 2022-05-31 CN CN202221383948.6U patent/CN2176620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799355U (zh) | 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循环水过滤器装置 | |
CN217662009U (zh) | 一种沉淀式微滤器 | |
CN215841760U (zh) | 一种疏干水处理用曝气式斜板沉淀池 | |
CN216038887U (zh) | 一种生产用污水处理系统装置 | |
CN215249730U (zh) | 净水装置 | |
CN114249453A (zh) | 混凝-沉淀-超滤一体化装置 | |
CN210505807U (zh) | 一种具有膜过滤功能的沉淀池 | |
CN211864151U (zh) | 一种污水处理厂用沉降池 | |
CN211170340U (zh) |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高悬浮废水处理装置 | |
CN209721764U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多级过滤净化装置 | |
CN217535752U (zh) | 一种水产养殖沉淀微滤一体机 | |
CN208120858U (zh) | 一种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设备 | |
CN206881296U (zh) | 一种自动反洗酸性物质过滤装置 | |
CN206560706U (zh) | 一种多介质过滤器 | |
CN201988252U (zh) | 一种清洗耗水少的过滤池 | |
CN215592759U (zh) | 环境工程用污水净化处理设备 | |
CN219950631U (zh) | 一种污水治理过滤用沉淀池 | |
CN214088066U (zh) | 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1394063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的净水装置 | |
CN211283821U (zh) | 一种潮汐污水净化用沉淀池 | |
CN215462623U (zh) | 一种沉淀槽 | |
CN216639127U (zh) | 沉淀-浓缩-超滤膜池 | |
CN217600515U (zh) | 一种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去除装置 | |
CN217148845U (zh) | 一种净水厂排泥水处理装置 | |
CN212982733U (zh) | 一种兼氧mbr膜城市污水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