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5840U - 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和塑壳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和塑壳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5840U
CN217655840U CN202220995273.4U CN202220995273U CN217655840U CN 217655840 U CN217655840 U CN 217655840U CN 202220995273 U CN202220995273 U CN 202220995273U CN 217655840 U CN217655840 U CN 217655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ircuit breaker
contact
arc
cas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952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瑞峰
刘俭
叶晓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enmin Electrical Apparatus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enmin Electrical Apparatus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enmin Electrical Apparatus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enmin Electrical Apparatus 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952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5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5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5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和塑壳断路器,包括由外壳组形成的腔体,腔体内分别设有装配于外壳组中的灭弧室和触头系统;触头系统包括转设于腔体中心的转子、装于转子上的动触头及设于转子横向的两个静触头;灭弧室设两个,分别设于转子的纵向两侧且以转子中心对称;两静触头的触头部分别装配于腔体的两侧并以转子中心对称,触桥部由外壳组伸出;动触头为双断点动触头,触头部中心对称于转子,并以转子为转动中心在灭弧室内转动;塑壳断路器结构还包括固定于外壳组外的操作开关和脱扣器,操作开关与转子传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灭弧室面积可达70%,能提供更优秀的灭弧效果,且有利于减小断路器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和塑壳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和塑壳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断路器一般由触头系统、灭弧室、操作机构、脱扣器、外壳等构成。当短路时,大电流(一般10至12倍)产生的磁场克服反力弹簧,脱扣器拉动操作机构动作,开关瞬时跳闸;当过载时,电流变大,发热量加剧,双金属片变形到一定程度推动机构动作(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短)。
在有触点电器中,触头接通和分断电流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电弧的产生及熄灭。也就是说,在断路器作用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电弧,而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对电器具有一定的危害,高温将烧损触头及绝缘,严重情况下甚至引起相间短路、电器爆炸,从而酿成火灾、危及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通常电弧可以通过:拉长电弧、灭弧罩、油冷灭弧、气吹灭弧、真空灭弧等方式实现电弧的熄灭,但无论是哪一种灭弧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断路器内部空间。随着塑壳断路器小型化以及额定工作电压提升的趋势越来越广泛,塑壳断路器在现有布局结构下,其分断能力被其自身结构所限制,因而为了能够提升塑壳断路器的额定工作电压和分断能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断路器布局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其一而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和塑壳断路器,该塑壳断路器的结构在经过重新分配后,灭弧室的可用面积大幅增加,因而能够在相同的塑壳断路器规格下提供更为优秀的灭弧效果,或者在灭弧室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使塑壳断路器的规格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包括由外壳组形成的腔体,所述的腔体内分别设有装配于外壳组中的灭弧室和触头系统;
所述的触头系统包括转动设置于腔体中心的转子、安装于转子上的动触头以及设置于转子横向两侧的两个静触头;
所述的灭弧室沿外壳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分别设置于转子的纵向两侧且以转子中心对称;所述的灭弧室设置方向与腔体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两个静触头的触头部分别装配于腔体的横向两侧,并以转子中心对称,触桥部分别由触头系统横向两侧的外壳组伸出腔体;
所述的动触头为双断点动触头,两端的触头部中心对称于转子设置,并以转子中心为转动中心分别在两个灭弧室内转动;
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结构还包括固定于外壳组外部的操作机构和脱扣器,所述的操作机构与转子传动连接。
两个灭弧室和触头系统将外壳组所形成的腔体三分,两个灭弧室相对设置(灭弧室的开口相对),且触头系统位于两个灭弧室之间。由于静触头的设置方式为将触头部分设置入灭弧室,而触桥部直接由侧边的外壳组直接离开腔体,不会进入或者伸入灭弧室所占的空间,因此静触头不会影响灭弧室的可用空间,动触头本身也是直接由转子伸入灭弧室内,同样也不会影响灭弧室的空间,因而可以使灭弧室在长度上与触头系统相等,而宽度上大于触头系统,使得单个灭弧室所占腔体空间大于触头系统所占空间,两个灭弧室占腔体的总空间至少为腔体的2/3。灭弧室可用面积的增大能够向其中添加更多灭弧栅片,以进一步提升灭弧能力和效果,进而能够提升断路器的性能。
静触头的触头部和动触头的触头部均伸入灭弧室内部,并且静触头的触头部设置在灭弧室靠近转子一侧的一角处(两个静触头以转子中心对称,因而两个静触头分别设置在两个灭弧室的一角处),在出现断路器动作时,转子转动,动触头在灭弧室内由一侧转动至另一侧,在其中产生电弧并借助灭弧室的结构和功能消除电弧,实现断路器的功能。
优选地,动触头转动时对称于腔体的中垂线转动。
动触头的转动轨迹以过转子中心的中垂线对称,其可以在相同构造和规格下具有最小的腔体体积,进而使断路器体积最小化,能够使灭弧室面积相同时,具有较小的断路器体积。
优选地,所述的静触头的触头部与灭弧室延伸方向成一定角度设置。成角度设置可以增加动触头转动的有效距离。
优选地,所述的静触头的触头部与灭弧室延伸方向的夹角为30-60°。灭弧室除灭弧栅片将电弧分隔为大量短弧以完成灭弧外,动触头转动所能行进的距离(即相当于电弧的拉弧距离)也有一定影响,增长拉弧距离也是一种可行的灭弧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将静触头以斜向的方式设置在灭弧室的一角处,这样动触头在初始状态下,其会以一个与静触头相同的角度设置在灭弧室内,因而在转动时,可以增加其在灭弧室内行进的等效直线距离。为兼顾各组件的排布和布置,设计在30-60°较为合适,角度过大,会影响灭弧室在外壳组宽度方向上所需要的长度,或影响其他组件的安装设置;而角度过小,动触头运动距离小,灭弧室效果较差。
优选地,所述的静触头的触头部与灭弧室延伸方向的夹角为45°。
灭弧室沿外壳组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灭弧室中心对称于转子设置,因而转子的旋转角度是对称分布于其旋转中心的垂线(垂线为垂直于外壳组的长度方向且过转子中心的中心线)上,当动触头转动时,其所行进的等效直线长度即为灭弧室长度的最大距离,也即为动触头的最大开合角度,此时的开距能够达到最大,使得灭弧室以及触头系统的利用率最高,利于灭弧,而45°时的设置能达到最优效果。灭弧室空间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设置方式可以充分将腔体内的空间作为灭弧室的空间,如果灭弧室采取与外壳组长度方向有角度的设置,则灭弧室整体在外壳组的长度和宽度方向所需要的距离会增大,导致在灭弧室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外壳组的体积会有所增加。
优选地,固定有静触头的灭弧室一角采用斜面设计,斜面与静触头平行。斜面的设计能够使静触头的触头部分完整的进入灭弧室内,而触桥部分则不会进入灭弧室,可以使电弧稳定产生于灭弧室内,不会影响到其他组件。
优选地,所述的静触头的触桥部前端呈U型,末端由触头系统横向两侧的外壳组伸出腔体。
优选地,所述的触桥部前端还设有导磁板,所述的导磁板位于灭弧室侧边。通过导磁板使动触头动作时产生的电弧能保持在灭弧室内,以辅助灭弧室工作,使其发挥更优性能。
优选地,所述的外壳组横向两侧分别设有出气口,两个灭弧室均单向导通并分别与出气口相连通。灭弧室单向导通,并通过气道连通外壳组上的出气口,有利于在吹弧时形成气流,并且还可以防止产生的高温等离子气体污染灭弧室以外的部件,能够提升开关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的灭弧室沿外壳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触头系统相等,沿外壳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触头系统。
优选地,所述的灭弧室沿外壳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触头系统基本相等,沿外壳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触头系统的1.1-1.3倍。在该比例下,灭弧室能够占到腔体约70%的面积,其具有优秀的灭弧性能。
优选地,所述的外壳组外部形成支撑部,所述的脱扣器固定安装于支撑部上。外壳组整体类似于L形,其竖边内部即为设置灭弧室和触头系统的腔体,横边外部即形成供脱扣器固定设置的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的操作机构设置于脱扣器上方并通过固定板与外壳组固定连接,所述的操作机构与固定板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转子表面设有一对中心对称的凸块,所述的外壳组上开设一对弧形槽,所述的凸块穿过弧形槽与操作机构传动连接。操作机构与转子传动连接,两者同步转动,当出现问题时,无论是动触头动作或是脱扣器动作都能使动触头、转子、操作机构和脱扣器四部件同步动作以实现“断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将至少一级如上任一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结构组合形成塑壳断路器。
优选地,塑壳断路器由1-4级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结构组合形成,以适应于多种应用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正常工作状态下,动触头与静触头在灭弧室中的一角处相抵接,电流正常通过;
当出现异常情况(电流过大或过载等情况)时,脱扣器或动触头会动作,进而带动动触头、转子、操作机构和脱扣器同步动作,使动触头和转子发生迅速转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在触头之间形成电弧,随后电弧在灭弧室栅片和拉弧的灭弧效果下迅速灭弧,同时与灭弧室相连通的出气口能够使电弧产生的热量快速消散,进一步提高灭弧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重新设计断路器各部件的位置排布,使得灭弧室能够获得较传统结构更大的面积(传统灭弧室约占腔体的10-30%,本实用新型的灭弧室总面积可占腔体的70%),进而能够在灭弧室内设置更多的灭弧室栅片,有利于增强灭弧效果;或者可以在相同的灭弧室占用面积(腔体中的占用面积)的前提下,缩小断路器整体规格,使断路器能够在保持同等灭弧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小型化。
2、动触头与静触头的45°设计可以使转子的旋转角度对称分布在旋转中心上的垂线上,动触头为最大开合角度,此时开距最大,模块组空间利用率最高,利于灭弧。灭弧室沿外壳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灭弧室能够有效用尽腔体内除触头系统以外的绝大部分空间;同时配合45°设计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可以在保证各部分的安装空间和预留空间外,将剩余部分转化为灭弧室的灭弧空间。
3、在外壳组的外侧形成支撑部,为脱扣器、操作机构等辅助机构的安装提供了合适的安装空间,合理的内、外布局能够为断路器整体的进一步小型化提供优势。
4、灭弧室为单向导通的腔体,并通过设计的气道和外壳组上的出气口连通,在断路器分断时产生的高温等离子气体能够由专门设计的通道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和物质交换,因而高温等离子气体不会影响到断路器内除灭弧室以外的其他机构,可以延长断路器和开关的使用寿命。
5、将支撑部的内部设计为用于导通高温等离子气体的气道,充分利用了断路器内部的空余空间,使断路器内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合理化断路器内部布局,有利于断路器的小型化设计。
6、转子上设置的凸块与操作机构通过传动机构相连接,使得两者能够同步运动,进而可以在大电流的异常情况下,脱扣器带动操作机构动作进而能够带动转子运动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或者是在过载的异常情况下,动触头与静触头在磁场的作用下分离带动转子转动进而能够带动操作机构运动。也就是通过传动机构将转子与操作机构相联动,在遇见异常状况时,可以使断路器能够完成联动运动。
7、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结构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断路器,能够适用于各种工作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的结构分区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的外壳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的气道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两级塑壳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的塑壳断路器的原理图;
图中:1-操作机构;2-脱扣器;3-外壳组;31-右盖;32-左盖;33-灭弧室;34- 转子;35-静触桥;36-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如图1-6所示,包括由外壳组形成的腔体,腔体内分别设有与外壳组3拆卸连接的灭弧室33和触头系统;
触头系统包括转动设置于腔体中心的转子34、安装于转子34上的动触头以及设置于转子34横向两侧的两个静触头;
灭弧室33沿外壳组3长度方向设有两个,分别设置于转子34的纵向两侧且以转子34中心对称;灭弧室33设置方向与腔体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两个静触头的触头部分别安装于两个灭弧室33相对的一角处,触桥部分别由触头系统横向两侧的外壳组3伸出腔体;
动触头为双断点动触头,两端的触头部中心对称于转子34设置,并以转子34 中心为转动中心分别在两个灭弧室33内转动;
塑壳断路器结构还包括固定于外壳组3外部的操作机构1和脱扣器2,操作机构1与转子34传动连接。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
如图1和图4所示,断路器整体由操作机构1、脱扣器2和外壳组3及外壳组 3内部的触头系统和灭弧室33组成。外壳组3由对称设计的左盖32和右盖31固定组成,如图3所示,在外壳组3内部形成一个半封闭腔体,触头系统和灭弧室33安装于该半封闭的腔体内。具体来说,如图2和图4所示,断路器整体可以分为4部分区域,其中区域A和区域C分别对应于安装于腔体内的灭弧室33,区域 B为安装于腔体内的触头系统,区域D为安装于外壳组3外部支撑部的脱扣器2 和操作机构1。两个灭弧室33相对设置(两个灭弧室33的开口均朝向中心的触头系统设置),如图4所示,因而腔体内为纵向排布的灭弧室33-触头系统-灭弧室33,为尽可能增加灭弧室33的面积以提高灭弧效果,单个灭弧室33在纵向上占约腔体的1/3(略大于触头系统的纵向长度,约1.2倍),而在横向上几乎占满整个腔体的横向长度(与触头系统的横向长度基本相等),因而在本实施例中灭弧室33(区域 A和区域C)占据了腔体内约70%的空间(区域A+区域B+区域C)。
触头系统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腔体中心位置的转子34,固定在转子34侧边且中心对称于转子34的动触头(动触头由灭弧室33开口处伸入内部),以及中心对称于转子34设置在转子34左右两侧的用于设置静触头的静触头空腔,清楚头空腔略大于静触头,在静触头安装后其靠近外壳组3的两侧侧边,这样可以方便触桥部分直接由触头系统的两侧引出外壳组,而不经过或进入灭弧室33。闭合状态下动触头在横向上的等效长度为模块组(灭弧室33)横向最大长度,转子34的旋转角度对称分布在旋转中心上的垂线上时,为动触头最大开合角度,此时开距最大,灭弧室33的空间利用率最高,且利于灭弧。为使动触头能够具有最大的开合角度和开距,同时不会影响其他部件的设置和体积,将静触头与动触头均按照与灭弧室 33延伸方向45°夹角设置,如图4所示,其中静触头与动触头的触头部分均会伸入灭弧室33中。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灭弧室33整体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截面 (与断路器外壳组3的形状相匹配),以图4中下侧的灭弧室33为例,在设置静触头的一角(左上角),采用45°斜面的设计方式,其与静触头的45°相匹配,使静触头的触头部分能够刚好进入灭弧室33,而静触桥35部分则会沿着该斜面延伸至断路器外部(静触桥35与触头直接相连的部分为U形,其由灭弧室33左上角向转子的方向以45°引出U形弯,随后由触头系统左侧的外壳组3处伸出腔体,这样的设置使静触桥35直接由触头系统的侧边引出断路器外部,不会经过或进入灭弧室 33的区域,为灭弧室33提供更大的设置空间,并且在U型弯的内部设置了导磁板);在斜面的上端与上顶面相连接的部分设计为弧形,动触头由该位置处以45°角伸入灭弧室33内部,并在正常状况下与静触头相紧贴,弧形的设计不仅可以适应于动触头的转动,防止电弧漏出灭弧室33,同时也为腔体内部各部件(尤其是转子34 与灭弧室33之间)的安装提供了一定余量。整体来说,本实施例的静触头分别设置在转子34的左右两侧的静触头空腔内,左侧静触头的触头部分由下方的灭弧室 33的左上角伸入灭弧室33内部,并与灭弧室33的延伸方向呈45°角,右侧静触头的触头部分由上方的灭弧室33的右下角伸入灭弧室33内部,并与灭弧室33的延伸方向呈45°角,动触头固定于转子34的上下两侧,并分别伸入上方和下方的灭弧室33内部,其在正常状态下同样呈45°角的紧贴于静触头的触头设置。静触头的静触桥35(触桥部分)由灭弧室33的一角向转子34延伸(与灭弧室33延伸方向呈45°角),随后在靠近转子34处以U形的形式发生转向,并由触头系统两侧的外壳组3离开腔体内。
灭弧室33是单向出气的密封空腔,如图2和图4所示,其沿外壳组3长度方向设置在腔体内,即横向设置在腔体内,内部设置用于在产生电弧时能够将长弧分隔为若干短弧以灭弧的灭弧室33栅片,并在末端处通过气道36与外壳组3上的出气口相连通,这样在断路器分断时产生的高温等离子气体会通过该气道36和出气口与外部空气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而不会影响到断路器内部除灭弧室33以外的其他机构或组件,可以延长断路器和开关的使用寿命。
区域D为安装操作机构1和脱扣器2的外壳组3外部区域,具体而言是安装于外壳组3形成的支撑部上,该支撑部即为下侧灭弧室33的气道36所引出的部分。脱扣器2直接安装与该支撑部处,如图4所示,操作机构1则通过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外壳组3的右侧(支撑部的上方),如图1所示,操作机构1与固定板转动连接,同时又通过传动机构(可以采用常规的传动机构,如传动杆等)与转子34连接,可以实现操作机构1与转子34的同步运动。为配合传动机构与转子34的连接,在外壳组3上设置了一对中心对称的弧形槽,并在转子34表面设置了一对中心对称的凸块,该凸块设置于弧形槽内并突出弧形槽以与传动机构相连,且在转子34转动时,凸块的运动轨迹与弧形槽相一致,传动机构一头通过该凸块与转子34形成配合,另一头则通过转动轴与操作机构1相配合。本实施例的弧形槽对应的圆心角设置为90°,使转子34和动触头转动极限为90°,保证其不会超出灭弧室33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静触头与动触头的触头部分分别在灭弧室33的一侧位置相抵接;当出现电流过大的情况时,脱扣器2发生响应,其会带动操作机构1进行转动动作,进而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子34发生同步转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并在灭弧室33中产生电弧,产生的电弧在灭弧室33栅片的分割下,形成若干短弧实现快速灭弧;当出现过载时,动触头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与静触头分离并在灭弧室33中产生电弧,动触头的转动带动转子34发生转动并同步带动操作机构1发生转动,而电弧则在灭弧室33栅片的分割下形成大量短弧进而实现快速灭弧。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两级结构的塑壳断路器,如图6所示,通过串级使用可以适用于更多场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正常工作状态下,动触头与静触头在灭弧室33中相抵接,电流正常通过;
当出现异常情况(电流过大或过载等情况)时,脱扣器或动触头会动作,进而带动动触头、转子34、操作机构1和脱扣器2同步动作,使动触头和转子34发生迅速转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在触头之间形成电弧,随后电弧在灭弧室33栅片和拉弧的灭弧效果下迅速完成灭弧,同时与灭弧室33相连通的出气口能够使电弧产生的热量快速消散,进一步提高灭弧效果。
如图7所示,左侧为本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腔体内部各部件的排布方式,此时动触头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即其转动轨迹,以过转子34的中心垂线对称,同时也以横向的中心线对称(图中过转子34中心位置的虚线部分即为中心垂线和横向的中心线),断路器腔体的整体高度为由上灭弧室33的上侧边至下灭弧室33的下侧边之间的距离h1;在腔体内所有部件的规格保持不变的情形下,以转子34为中心进行小幅旋转至右侧情形,可见,此时的转动轨迹不以中心垂线和横向的中心线对称,断路器腔体的整体高度变为上灭弧室33的一个上顶角至下灭弧室33的一个下顶角之间的距离h2。比较可知,明显可见h2>h1,同时右侧的横向宽度也会大于左侧的横向宽度,因而保持动触头的运动轨迹对称于过转子34的中心垂线(即灭弧室33和触头系统均按照腔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由上至下依次为上灭弧室33、触头系统、下灭弧室33)能够使腔体内的各部件排列处于一个紧凑的情形,保证同规格下该种排列方式具有最小的断路器体积。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包括由外壳组(3)形成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内分别设有装配于外壳组(3)中的灭弧室(33)和触头系统;
所述的触头系统包括转动设置于腔体中心的转子(34)、安装于转子(34)上的动触头以及设置于转子(34)横向两侧的两个静触头;
所述的灭弧室(33)设有两个,分别设置于转子(34)的纵向两侧且以转子(34)中心对称;所述的灭弧室(33)设置方向与腔体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两个静触头的触头部分别装配于腔体的横向两侧,并以转子(34)中心对称,触桥部分别由触头系统横向两侧的外壳组(3)伸出腔体;
所述的动触头为双断点动触头,两端的触头部中心对称于转子(34)设置,并以转子(34)中心为转动中心分别在两个灭弧室(33)内转动;
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结构还包括固定于外壳组(3)外部的操作机构(1)和脱扣器(2),所述的操作机构(1)与转子(34)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触头的触头部与灭弧室(33)延伸方向成一定角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触头的触桥部前端呈U型,末端由触头系统横向两侧的外壳组(3)伸出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桥部前端还设有导磁板,所述的导磁板位于灭弧室(33)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组(3)横向两侧分别设有出气口,两个灭弧室(33)均单向导通并分别与出气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组(3)外部形成支撑部,所述的脱扣器(2)固定安装于支撑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机构(1)设置于脱扣器(2)上方并通过固定板与外壳组(3)固定连接,所述的操作机构(1)与固定板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34) 表面设有一对中心对称的凸块,所述的外壳组(3)上开设一对弧形槽,所述的凸块穿过弧形槽与操作机构(1)传动连接。
9.一种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一级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结构组合形成塑壳断路器。
CN202220995273.4U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和塑壳断路器 Active CN217655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95273.4U CN217655840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和塑壳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95273.4U CN217655840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和塑壳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5840U true CN217655840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64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95273.4U Active CN217655840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和塑壳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5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84182U (zh) 开关电器
CN114068262A (zh) 一种低压断路器
CN217655840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和塑壳断路器
CN212874402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CN221079917U (zh) 一种双触头并联、低温升、磁系统反力可调拍合式断路器
CN219203077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室布局结构
KR20130089541A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소호장치
EP4113559A1 (en) Miniature circuit breaker
CN116978752A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结构和塑壳断路器
CN115172117A (zh) 一种断路器用自动隔断式灭弧壳体
CN113936979B (zh) 一种多断点触头系统的断路器
CN212062268U (zh) 一种固封极柱与隔离开关的组合部件及应用其的充气柜
CN210129478U (zh) 一种断路器灭弧室散热结构
CN216487760U (zh) 散热机构及隔离开关
CN216528713U (zh) 一种灭弧装置及灭弧式断路器
CN205319049U (zh)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
CN220651928U (zh) 一种万能式断路器断弧结构
CN218769179U (zh) 一种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机构
KR200146431Y1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소호실 구조
CN221529801U (zh) 一种静触头端接线排和灭弧室在开关后方设置的结构及该开关
CN221960926U (zh) 一种低压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
CN219180459U (zh) 一种双断点框架断路器
CN221573849U (zh) 一种高分断灭弧装置及断路器
CN221040885U (zh) 一种带灭弧装置的隔离开关
CN217086445U (zh) 旋转式电器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