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7821U - 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47821U CN217647821U CN202221531736.8U CN202221531736U CN217647821U CN 217647821 U CN217647821 U CN 217647821U CN 202221531736 U CN202221531736 U CN 202221531736U CN 217647821 U CN217647821 U CN 2176478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ating hole
- floorbar
- hoisting equipment
- stock
- dav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到设备工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为了解决轮胎起重机吊臂臂顶节传统生产工艺存在拼装误差大,焊接变形大,互换性低,每次加工后不得不对吊臂进行多次检验,矫正及修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方案前支架上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前定位孔,后支架上设有两对对称设置的后定位孔,后支架的两对后定位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前定位孔的轴线与后定位孔的轴线水平且平行布置,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通过多个定位螺栓与拼装平台连接,拼装平台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每个定位螺栓与一个定位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有效、且能保证装配质量、实现同型多机吊臂互换的焊接组装工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到设备工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港口对轮胎起重机械需求量增长,为了提高工厂轮胎起重机的生产效率,生产厂家不断对轮胎起重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吊臂安装拆卸及生产工艺进行改进。
轮胎起重机吊臂臂顶节传统生产工艺存在拼装误差大,焊接变形大,互换性低,每次加工后不得不对吊臂进行多次检验,矫正及修磨,生产效率低,工时耗费较多,不仅经济效益不可观,而且产品整体质量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轮胎起重机吊臂臂顶节传统生产工艺存在拼装误差大,焊接变形大,互换性低,每次加工后不得不对吊臂进行多次检验,矫正及修磨,生产效率低,工时耗费较多,经济效益低,产品整体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提出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案进行实现的:
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它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和拼装平台;
所述前支架上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前定位孔,后支架上设有两对对称设置的后定位孔,所述后支架的两对后定位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所述前定位孔的轴线与后定位孔的轴线水平且平行布置,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通过多个定位螺栓与拼装平台连接,拼装平台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每个所述定位螺栓与一个定位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架包括两个前底梁、两个前立柱和两个前横梁;
两个前底梁对称设置,每个前立柱竖直设置在一个前底梁的中部,所述前定位孔设置在前立柱上,前底梁的每端与另一个前底梁的一端通过一个前横梁连接,所述前底梁的两端均设有螺栓插入孔。
再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架还包括四块加劲板,每个前立柱的两侧分别通过一块加劲板与前底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劲板为直角处设有倒角的直角三角形。
再进一步地,所述后支架包括两个后立柱、两个斜撑、两个后底梁、三个后横梁和四个接头;
两个后底梁对称设置,每个后立柱竖直设置在一个后底梁的一端,每个后立柱的顶部和该后立柱相连后底梁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斜撑连接,两个后立柱的顶端通过一个后横梁连接,后横梁的每端与另一个后底梁的一端通过一个后横梁连接,每两个接头固定在一个立柱上,所述后定位孔设置在接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支架还包括两个加固梁,两个加固梁交叉设置,且两个加固梁的中部固定连接,每个加固梁的一端与一个后立柱的顶部连接,每个加固梁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后立柱的底部连接。
再进一步地,每个后立柱的中部连接有一个耳板,所述耳板中部设有耳板定位孔。
进一步地,每个后立柱的中部通过连梁与斜撑连接,所述连梁水平设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有效、且能保证装配质量、实现同型多机吊臂互换的焊接组装工装,从而降低焊接过程杆件变形过大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工装后支架还可通过耳板作为吊臂臂根节拼焊工装使用,本工装的使用在保证互换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装配质量,降低焊接变形,降低安全隐患,节约成本,为企业进一步增值增产做准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臂顶节拼焊的装配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支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支架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6的左视图;
图9为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臂根节拼焊的装配图;
图10为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中间节拼焊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一: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它包括前支架1、后支架2和拼装平台3;
所述前支架1上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前定位孔4,后支架1上设有两对对称设置的后定位孔5,所述后支架1的两对后定位孔5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所述前定位孔4的轴线与后定位孔5的轴线水平且平行布置,所述前支架1和后支架2分别通过多个定位螺栓6与拼装平台3连接,拼装平台3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每个所述定位螺栓6与一个定位孔螺纹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所述前支架1包括两个前底梁8、两个前立柱9和两个前横梁10;
两个前底梁8对称设置,每个前立柱9竖直设置在一个前底梁8的中部,所述前定位孔4设置在前立柱9上,前底梁8的每端与另一个前底梁8的一端通过一个前横梁10连接,所述前底梁8的两端均设有螺栓插入孔11。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所述前支架1还包括四块加劲板12,每个前立柱28的两侧分别通过一块加劲板12与前底梁8连接。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12为直角处设有倒角的直角三角形。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所述后支架2包括两个后立柱13、两个斜撑14、两个后底梁16、三个后横梁17和四个接头15;
两个后底梁16对称设置,每个后立柱13竖直设置在一个后底梁16的一端,每个后立柱13的顶部和该后立柱13相连后底梁16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斜撑14连接,两个后立柱13的顶端通过一个后横梁17连接,后横梁17的每端与另一个后底梁16的一端通过一个后横梁17连接,每两个接头15固定在一个立柱上,所述后定位孔5设置在接头上15。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所述后支架2还包括两个加固梁18,两个加固梁18交叉设置,且两个加固梁18的中部固定连接,每个加固梁18的一端与一个后立柱13的顶部连接,每个加固梁18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后立柱13的底部连接。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每个后立柱13的中部连接有一个耳板19,所述耳板19中部设有耳板定位孔20。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每个后立柱13的中部通过连梁 21与斜撑14连接,所述连梁21水平设置。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工作原理:
1、前支架和后支架按划好定位线通过定位螺栓定位于拼装平台之上;
2、将吊臂接头与后支架上的接头的后定位孔通过精致销轴定位连接;
3、将加工件臂顶节护板与前支架的前定位孔通过定位轴连接;
4、在保证相应长度及其角度的前提下拼接相应腹杆;
5、当吊臂臂顶节拼焊完成后,右支架又可通过耳板作为吊臂臂根节拼焊工装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支架(1)、后支架(2)和拼装平台(3);
所述前支架(1)上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前定位孔(4),后支架(2)上设有两对对称设置的后定位孔(5),所述后支架(2)的两对后定位孔(5)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所述前定位孔(4)的轴线与后定位孔(5)的轴线水平且平行布置,所述前支架(1)和后支架(2)分别通过多个定位螺栓(6)与拼装平台(3)连接,拼装平台(3)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每个所述定位螺栓(6)与一个定位孔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1)包括两个前底梁(8)、两个前立柱(9)和两个前横梁(10);
两个前底梁(8)对称设置,每个前立柱(9)竖直设置在一个前底梁(8)的中部,所述前定位孔(4)设置在前立柱(9)上,前底梁(8)的每端与另一个前底梁(8)的一端通过一个前横梁(10)连接,所述前底梁(8)的两端均设有螺栓插入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1)还包括四块加劲板(12),每个前立柱(9)的两侧分别通过一块加劲板(12)与前底梁(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12)为直角处设有倒角的直角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2)包括两个后立柱(13)、两个斜撑(14)、两个后底梁(16)、三个后横梁(17)和四个接头(15);
两个后底梁(16)对称设置,每个后立柱(13)竖直设置在一个后底梁(16)的一端,每个后立柱(13)的顶部和该后立柱(13)相连后底梁(16)的另一端通过一个斜撑(14)连接,每个后立柱(1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一个后横梁(17)与另一个后立柱(13)的顶端或底端连接,后横梁(17)的每端与另一个后底梁(16)的一端通过一个后横梁(17)连接,每两个接头(15)固定在一个立柱上,所述后定位孔(5)设置在接头上(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2)还包括两个加固梁(18),两个加固梁(18)交叉设置,且两个加固梁(18)的中部固定连接,每个加固梁(18)的一端与一个后立柱(13)的顶部连接,每个加固梁(18)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后立柱(13)的底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后立柱(13)的中部连接有一个耳板(19),所述耳板(19)中部设有耳板定位孔(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后立柱(13)的中部通过连梁(7)与斜撑(14)连接,所述连梁(7)水平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31736.8U CN217647821U (zh) | 2022-06-14 | 2022-06-14 | 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31736.8U CN217647821U (zh) | 2022-06-14 | 2022-06-14 | 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47821U true CN217647821U (zh) | 2022-10-25 |
Family
ID=83684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31736.8U Active CN217647821U (zh) | 2022-06-14 | 2022-06-14 | 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47821U (zh) |
-
2022
- 2022-06-14 CN CN202221531736.8U patent/CN2176478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05059A (zh) |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建筑连接用钢结构 | |
CN217647821U (zh) | 一种起重设备吊臂顶节工装 | |
CN112324157B (zh) | 一种电动力同步提升网架安装方法 | |
CN204975847U (zh) | 中间臂架组对工装端部定位支撑 | |
CN214994605U (zh) | 一种模块化钢结构件 | |
CN215563400U (zh) | 一种钢构建筑用过渡连接结构 | |
CN115650032A (zh) | 一种超长钢结构弧形屋面梁整体吊装结构及弧形屋面梁吊装方法 | |
CN210032670U (zh) | 钢桁架用的安装装置 | |
CN110315267B (zh) | 一种塔式起重机片式标准节组对焊接定位工装 | |
CN106869324A (zh) | 行车梁模块化安装方法 | |
CN202338746U (zh) | 可互换对接的监控杆 | |
CN220908127U (zh) | 一种方便装配的贝雷片 | |
CN212176618U (zh) | 一种胎架结构 | |
CN217780496U (zh) | 装配式建筑pc预制构件的吊装工具 | |
CN220096478U (zh) | 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高强度承载结构梁 | |
CN214141266U (zh) | 一种圆管结构起重机 | |
CN214031383U (zh) | 扩展式吊框 | |
CN211444690U (zh) | 一种用于大型结构模块吊装专用平衡梁 | |
CN222120730U (zh) | 一种大跨度桁架结构 | |
CN212387620U (zh) | 塔式起重机的平衡臂 | |
CN219411888U (zh) | 一种高空悬挑拼装胎架 | |
CN218911400U (zh) | 一种大直径超重钢筋笼下放打梢装置 | |
CN215479346U (zh) | 臂节拼接单元、臂节以及塔机 | |
CN214602762U (zh) | 一种塔式起重机起重臂组焊装置 | |
CN218712261U (zh) | 一种简易钢箱梁桥施工用移动组合式挂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