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2139U - 一种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42139U CN217642139U CN202221679819.1U CN202221679819U CN217642139U CN 217642139 U CN217642139 U CN 217642139U CN 202221679819 U CN202221679819 U CN 202221679819U CN 217642139 U CN217642139 U CN 2176421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xygen ion
- negative oxygen
- microporous
- air inlet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其中所述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上开口的瓶体、下开口的瓶盖、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和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连通的进气结构;所述瓶体与瓶盖可拆卸连接并形成容置腔,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瓶体底部或瓶盖设置有相应的通孔,各通孔与对应的负氧离子发生装置连通;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多个贯通的微孔,各微孔尺寸小于0.3mm;所述瓶盖上还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出气嘴和安全阀。该发生器旨在降低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是利用气泵产生的压缩空气输入浸没于水中的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装置中的小孔中高速喷出撞击水和气击板产生负氧离子空气,其优点在于所产生的负氧离子空气是高浓度,高活性、小粒径、长寿命的不含臭氧和氮氧化合物的负氧离子空气,其缺点在于:①压缩空气对水的冲击力大,一方面噪声大、震动强,另一方面将大量水往水面上抛并从出气口喷出;②压缩空气从水中冒出时是大气泡,大气泡破裂时的破裂声大。现有公开号为CN11062033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气激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其通过在储气室中输入压缩空气,并通过气激孔高速喷出、以及撞击水和气激板来产生负氧离子空气,虽然可以通过挡水板来改变气流,以避免负氧离子空气携带水珠,但气激孔的尺寸设置在0.3mm以上,进而产生的负氧离子空气在破裂时产生较大的噪音较大且无法消除,且产生的负氧离子的浓度也受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旨在解决现有发生器存在噪音大以及震动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所述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上开口的瓶体、下开口的瓶盖、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和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连通的制氧装置;
所述瓶体与瓶盖可拆卸连接并形成一容置腔,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瓶体底部或瓶盖设置有相应的通孔,所述制氧装置通过通孔与对应的负氧离子发生装置连通;
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多个贯通的微孔,各微孔尺寸小于0.3mm;
所述瓶盖上还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出气嘴和安全阀。
可选地,在所述瓶盖设置相应的通孔时,所述通孔外套设有第一外进气嘴,所述制氧装置通过第一外进气嘴与容置腔内的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着所述第一外进气嘴,另一端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螺纹连接的第一上盖和第一下盖,所述第一上盖和第一下盖之间形成第一储气室,所述第一上盖上贯通设置多个贯通微孔和第一内进气通孔,所述第一内进气通孔连接着第一内进气嘴,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一内进气嘴与所述第一储气室连通,所述第一储气室与容置腔通过各微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进气通孔位于所述第一上盖中部,各微孔呈环形分布在所述第一内进气通孔四周;或者,所述第一内进气通孔分布在各微孔组成的区域外。
可选地,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螺纹连接的第二上盖和第二下盖,所述第二上盖和第二下盖之间形成第二储气室,所述第二上盖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二内进气通孔和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内紧密嵌有多个微孔气泡石,各微孔气泡石具有多个微孔,所述第二内进气通孔连接着第二内进气嘴,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二内进气嘴与所述第二储气室连通,所述第二储气室与容置腔通过各微孔气泡石连通。
可选地,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为一端开口的微孔陶瓷管,所述微孔陶瓷管内设有第三储气室,所述开口端设置有第三内进气嘴,所述第三储气室通过第三内进气嘴与所述连接管连通。
可选地,在所述瓶体底部设置有相应的通孔,所述瓶体底部为可拆卸的底盖,所述底盖上方设置有第一微孔板,所述第一微孔板具有多个微孔,所述第一微孔板和底盖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通过各微孔与容置腔连通,所述容纳腔通过设置在通孔上的第一底盖进气嘴和单向阀与制氧装置连通。
可选地,在所述瓶体底部设置有相应的通孔,所述瓶体底部为可拆卸的底盖,所述底盖上方设置有第二微孔板和与所述第二微孔板连接的第一凸形结构,所述第一凸形结构、第二微孔板和底盖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通过各微孔与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布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一端与底盖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凸形结构的区域内,所述第二容纳腔通过设置在通孔上的第二底盖进气嘴与制氧装置连通。
可选地,在所述瓶体底部设置有相应的通孔,所述瓶体底部上方设置有第三微孔板、和与所述第三微孔板连接的第二凸形结构,所述第二凸形结构、第三微孔板和瓶体底部形成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内布设有挡水管,所述挡水管一端与通孔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凸形结构的区域内,所述通孔还套设有第二外进气嘴,所述第二外进气嘴与制氧装置连通。
可选地,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还与气泵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由于微孔负氧离子发生装置中的气击孔的孔径小,同样体积的压缩空气与孔壁的接触面积大,由摩擦起电效应产生的负氧离子多,再叠加勒纳德效应的综合作用,可使负氧离子浓度大幅提升,进而有益于生成高浓度、高活性、小粒径的不含臭氧和氮氧化合物的生态级负氧离子;
(2)由于微孔负氧离子发生装置产生的是小气泡负氧离子空气,小气泡破裂时的破裂声远小于大气泡的破裂声,进而该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产生的噪声低震动小;
(3)生成的小气泡对水的撞击作用小于大气泡,故本微孔负氧离子发生装置抛向空中的水珠少,在不增加其它除水措施的情况下,可减少发生器出气口的喷水现象;
(4)本实用新型的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负氧离子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负氧离子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结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4、7所示实施例连接制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4、7所示实施例连接气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上开口的瓶体1、下开口的瓶盖2、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和制氧装置8;其中,所述制氧装置8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连通,所述制氧装置8用于向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内通入压缩的氧气或空气;所述瓶体1与瓶盖2可拆卸连接并形成一容置腔,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优选地,所述瓶体1与瓶盖2螺纹连接,在所述瓶盖2上设置瓶盖螺纹201,以及在所述瓶体1的上部开口处设置有瓶盖2螺接的瓶体上螺纹101,所述瓶盖2上还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出气嘴203和安全阀204,同时,所述瓶体1底部或瓶盖2设置有相应的通孔,所述制氧装置8通过通孔与对应的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连通;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包括多个贯通的微孔,各微孔尺寸小于0.3mm。
具体地,在使用时,瓶体1内盛装水,并且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位于水面下的30~300mm处,进而通过小尺寸的微孔实现增大通入的压缩空气或氧气与孔壁的接触面积,以及基于摩擦起电效应产生的负氧离子多,再叠加勒纳德效应的综合作用,使得产生的负氧离子浓度大幅提高,并且,小尺寸的微孔中冒出的气泡体积小,冒出水面时破裂声小,起到了良好的降噪作用。优选地,各微孔的尺寸小于0.1mm。优选地,所述瓶盖2为一个下开口的深度与直径之比小于0.5的浅异型容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瓶盖2上设置相应的通孔时,如图1所示,并且所述通孔设置在出气嘴203和安全阀204之间,以及所述通孔外套设有第一外进气嘴202,所述制氧装置8通过第一外进气嘴202与容置腔内的内连接管3连通,所述连接管3一端连接着第一外进气嘴202,另一端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连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图1所示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的细化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包括螺纹连接的第一上盖401和第一下盖402,所述第一上盖401和第一下盖402之间形成第一储气室41,所述第一上盖401上贯通设置多个微孔和第一内进气通孔;以及在所述第一内进气通孔连接着第一内进气嘴4101,所述连接管3通过所述第一内进气嘴4101与所述第一储气室41连通,以及所述第一储气室41与所述容置腔通过各微孔连通,进而所述储气室41中容纳有水和制氧装置8通入的气体。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上盖401为圆盘结构,一般地,所述第一上盖401采用不锈钢或硬塑料,其中第一内进气通孔位于所述第一上盖401中部,进而各微孔呈环形分布在所述第一内进气通孔四周,且处于同一径向直线上的微孔数量在10个以上,具体数量依据气体流量而定。此外,还可以将所述第一内进气通孔分布在各微孔组成的区域外。
进一步地,在所述瓶盖2设置相应的通孔时,还可以将所述通孔的位置设置在出气嘴203和安全阀204区域外,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包括螺纹连接的第二上盖403和第二下盖404,所述第二上盖403和第二下盖404之间形成第二储气室42,所述第二上盖403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二内进气通孔和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内紧密嵌有多个微孔气泡石44,各微孔气泡石44具有多个微孔,所述内连接管3通过所述第二内进气嘴4201与所述第二储气室42连通,所述第二储气室42与容置腔通过各微孔气泡石44连通;此外,还可以将所述第二内进气通孔分布在各各微孔气泡石44组成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在图1所示结构的基础上,设置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为一端开口的微孔陶瓷管,所述微孔陶瓷管贯通设置有多个微孔,优选地,所述微孔陶瓷管采用微孔泡沫陶瓷管,所述微孔陶瓷管内设有第三储气室43,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第三内进气嘴4301,所述第三储气室43通过第三内进气嘴4301与所述内连接管3连通,其中第三内进气嘴4301可焊接、粘接和机械连接在微孔陶瓷管的开口处,此外,还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与制氧装置8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1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微孔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通过第一进气管81连接制氧装置的出气口,在制氧装置8上的出气口压缩空气的压力低于003MPa,则需串接加压气泵加压至0.03MPa以上,进而如图12所示,所述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通过第二进气管91连接气泵,气泵的输出压力应大于0.03MPa,产生高浓度负氧离子空气要求气压大于0.03MPa,虽然压力越高,负氧离子浓度越高,但压力越高,消耗的功率越大,进而优选地,压力范围为0.1~0.2Mpa。
进一步地,在所述瓶体1底部设置有相应的通孔,如图8所示,所述瓶体1底部为可拆卸的底盖5,所述底盖5为一个上端开口的浅容器,其开口处设置底盖螺纹501,底盖5通过底盖螺纹501和瓶体下螺纹102螺接于瓶体1的底部,所述底盖5上方设置有第一微孔板,所述第一微孔板具有多个微孔,所述第一微孔板采用不锈钢板,所述第一微孔板和底盖5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通过各微孔与容置腔连通,所述容纳腔通过设置在通孔上的第一底盖进气嘴502和单向阀6与制氧装置8连通,具体地,所述制氧装置8通过外连接管7与第一底盖进气嘴502连接,所述第一底盖进气嘴502通过单向阀6与第一容纳腔连通。优选地,设置各微孔直径为0.1mm,数量50个。
进一步地,在所述瓶体1底部设置有相应的通孔,除了图8所示的结构之外,还可设置成如图9所示的结构,所述瓶体1底部为可拆卸的底盖5,底盖5与瓶体1底部连接设置与图8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盖5上方设置有第二微孔板和与所述第二微孔板连接的第一凸形结构405,所述第一凸形结构405、第二微孔板和底盖(5)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通过各微孔与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布设有挡水板406,所述挡水板406一端与底盖5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凸形结构405的区域内,所述第二容纳腔通过设置在通孔上的第二底盖进气嘴503与制氧装置8连通,具体地,所述挡水板406位于第二微孔板与通孔之间,进而所述挡水板406用于阻挡靠近第二微孔板一侧的水回流至外连接管7。
进一步地,在所述瓶体1底部设置有相应的通孔,还包括图10所示的结构,所述瓶体1底部上方设置有第三微孔板、和与所述第三微孔板连接的第二凸形结构407,所述第二凸形结构407、第三微孔板和瓶体1底部形成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内布设有挡水管408,所述挡水管408一端与通孔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凸形结构407的区域内,所述通孔还套设有第二外进气嘴103,所述第二外进气嘴103与制氧装置8连通。具体地,所述第三微孔板为圆环板,且采用微孔不锈钢板或高强度不锈钢丝板,并且与瓶体1侧壁连接,进而第二凸形结构407设置在所述第三微孔板的圆环区域内,进而伸入所述第二凸形结构407的区域内的挡水管408,防止容置腔的水倒流至第二外进气嘴103。
进一步地,针对瓶体底部开设通孔的设置结构与制氧装置8或气泵9的连接设置并未给出相应的附图,但其连接设置原理基本同图11、12类似。
以上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软件控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仅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的结构以及相互的连接关系。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上开口的瓶体(1)、下开口的瓶盖(2)、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和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连通的制氧装置(8);
所述瓶体(1)与瓶盖(2)可拆卸连接并形成一容置腔,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瓶体(1)底部或瓶盖(2)设置有相应的通孔,所述制氧装置(8)通过通孔与对应的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连通;
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包括多个贯通的微孔,各微孔尺寸小于0.3mm;
所述瓶盖(2)上还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出气嘴(203)和安全阀(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盖(2)设置相应的通孔时,所述通孔外套设有第一外进气嘴(202),所述制氧装置(8)通过第一外进气嘴(202)与容置腔内的连接管(3)连通,所述连接管(3)一端连接着所述第一外进气嘴(202),另一端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包括螺接连接的第一上盖(401)和第一下盖(402),所述第一上盖(401)和第一下盖(402)之间形成第一储气室(41),所述第一上盖(401)上贯通设置多个贯通微孔和第一内进气通孔,所述第一内进气通孔连接着第一内进气嘴(4101),所述连接管(3)通过所述第一内进气嘴(4101)与所述第一储气室(41)连通,所述第一储气室(41)与容置腔通过各微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进气通孔位于所述第一上盖(401)中部,各微孔呈环形分布在所述第一内进气通孔四周;或者,所述第一内进气通孔分布在各微孔组成的区域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包括螺接连接的第二上盖(403)和第二下盖(404),所述第二上盖(403)和第二下盖(404)之间形成第二储气室(42),所述第二上盖(403)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二内进气通孔和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内紧密嵌有多个微孔气泡石(44),各微孔气泡石(44)具有多个微孔,所述第二内进气通孔连接着第二内进气嘴(4201),所述连接管(3)通过所述第二内进气嘴(4201)与所述第二储气室(42)连通,所述第二储气室(42)与容置腔通过各微孔气泡石(4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为一端开口的微孔陶瓷管,所述微孔陶瓷管内设有第三储气室(43),所述开口端设置有第三内进气嘴(4301),所述第三储气室(43)通过第三内进气嘴(4301)与所述连接管(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体(1)底部设置有相应的通孔,所述瓶体(1)底部为可拆卸的底盖(5),所述底盖(5)上方设置有第一微孔板,所述第一微孔板具有多个微孔,所述第一微孔板和底盖(5)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通过各微孔与容置腔连通,所述容纳腔通过设置在通孔上的第一底盖进气嘴(502)和单向阀(6)与制氧装置(8)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体(1)底部设置有相应的通孔,所述瓶体(1)底部为可拆卸的底盖(5),所述底盖(5)上方设置有第二微孔板和与所述第二微孔板连接的第一凸形结构(405),所述第一凸形结构(405)、第二微孔板和底盖(5)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通过各微孔与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布设有挡水板(406),所述挡水板(406)一端与底盖(5)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凸形结构(405)的区域内,所述第二容纳腔通过设置在通孔上的第二底盖进气嘴(503)与制氧装置(8)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体(1)底部设置有相应的通孔,所述瓶体(1)底部上方设置有第三微孔板、和与所述第三微孔板连接的第二凸形结构(407),所述第二凸形结构(407)、第三微孔板和瓶体(1)底部形成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内布设有挡水管(408),所述挡水管(408)一端与通孔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凸形结构(407)的区域内,所述通孔还套设有第二外进气嘴(103),所述第二外进气嘴(103)与制氧装置(8)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装置(4)还与气泵(9)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79819.1U CN217642139U (zh) | 2022-07-01 | 2022-07-01 | 一种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79819.1U CN217642139U (zh) | 2022-07-01 | 2022-07-01 | 一种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42139U true CN217642139U (zh) | 2022-10-21 |
Family
ID=83630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79819.1U Active CN217642139U (zh) | 2022-07-01 | 2022-07-01 | 一种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4213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63599A (zh) * | 2022-11-02 | 2023-01-31 | 深圳市宏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气击法负氧离子发生器 |
-
2022
- 2022-07-01 CN CN202221679819.1U patent/CN2176421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63599A (zh) * | 2022-11-02 | 2023-01-31 | 深圳市宏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气击法负氧离子发生器 |
CN115663599B (zh) * | 2022-11-02 | 2023-11-24 | 深圳市宏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气击法负氧离子发生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222572B2 (ja) | ナノ流体生成装置および洗浄処理装置 | |
US7866572B2 (en) | Bubble-generating structure, and showerhead that includes that structure | |
CN217642139U (zh) | 一种微孔气击式负氧离子发生器 | |
CN110087693A (zh) | 雾化装置 | |
JP3203575U (ja) | 水素水生成・収納容器 | |
JP2016182153A (ja) | 水素ガス吸入方法と水素ガス浸透方法と水素ガス吸入装置と水素ガス浸透装置 | |
JP4085121B1 (ja) | 歯科用うがい水供給装置 | |
CN102556962A (zh) | 氢气产生装置 | |
JP2008168293A (ja) |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 | |
CN215886491U (zh) | 一种制备气泡水的水气混合罐 | |
JP2018079449A (ja) | 水質改良装置 | |
CN218188979U (zh) | 微气泡发生容器及出水装置 | |
CN207493515U (zh) |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 |
JP2014226616A (ja) | ナノバブル水・フォーム生成器 | |
KR102455181B1 (ko) | 나노버블발생장치 | |
CN206868028U (zh) | 一种水气混合装置 | |
JP7437857B2 (ja) | 液体霧化装置及び液体霧化装置用の気泡発生装置 | |
CN210054325U (zh) | 一种星形棱角式运输纳米增氧机 | |
JP6994924B2 (ja) | 自動スプレーおよび自動スプレー製品 | |
KR102586466B1 (ko) | 나노버블발생용 용해장치 | |
CN210279531U (zh) | 乳化喷头 | |
CN214880276U (zh) | 一种气泡发生装置 | |
CN221244686U (zh) | 一种旋流式微气泡发生器及其气液反应器 | |
KR102586467B1 (ko) | 나노버블발생용 용해장치 | |
KR20230001948U (ko) | 나노버블발생용 용해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