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0276U - 一种气泡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泡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80276U
CN214880276U CN202120082952.8U CN202120082952U CN214880276U CN 214880276 U CN214880276 U CN 214880276U CN 202120082952 U CN202120082952 U CN 202120082952U CN 214880276 U CN214880276 U CN 214880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cover body
pipe
bubble
feed liqu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829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尊峰
薛际
张芸婷
阮志远
盛凯丽
方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wei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wei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wei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wei Shang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80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80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上盖体与下盖体,所述上盖体盖合在所述下盖体上,或所述上盖体包裹在所述下盖体的外部,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形成发泡腔,所述下盖体设置有进气管和进液管,待注入的气体与液体分别通过进气管和进液管进入发泡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的空腔中生成气泡,并通过改变凸起结构的形状对气泡进行细化,使微气泡可靠地混入至液体中,缩小装置体积,降低成本,能够广泛应用于日常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微气泡是指50微米以下超微细气泡的气泡与一般气泡上升到水面劲儿爆裂不同,微气泡缓慢上升到水面。其中,一部分气泡溶解于水中,增加溶解氧,瞬间爆裂,发出高热(热效果),在水中放出超音波和负离子等,起到有益健康的多重作用。微细气泡也已经进入日常生活领域,特别是在韩国、日本广泛流行,从美容保健领域,由于超微细气泡直径只有10微米,可以很容易渗透进入毛孔,带走毛孔内的污垢,可以起到,杀菌、提升人体免疫力、净化血液、改善过敏体质;美容护肤、洗净皮肤等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气泡发生装置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因为设备庞大、消耗功率大、气泡发生设备生产效率低,适用范围小,难以在日常生活领域进行广泛的应用,不能满足多用途的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气泡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上盖体与下盖体,所述上盖体盖合在所述下盖体上,或所述上盖体包裹在所述下盖体的外部,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形成发泡腔,所述下盖体设置有进气管和进液管,待注入的气体与液体分别通过进气管和进液管进入发泡腔。通过将上盖体与下盖体盖合形成发泡腔,缩小装置体积,通过进气管和进液管的设置将待注入气体和液体与发泡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体底部设置有进气管、进液管与出泡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下盖体底部一端,所述出泡管设置在所述下盖体底部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发泡板,所述发泡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为半弧形、三角形、圆柱体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高度不超过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发泡板上与所述进气管和进液管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气孔和进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孔的直径,所述进液管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液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体靠近所述下盖体一侧设置有连接头,所述下盖体上开有安装插孔,所述连接头插入至所述安装插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盖体均设置为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上盖体的底部密封,所述下盖体安装至所述上盖体的空心圆柱内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盖体的外侧设置出泡管,所述出泡管与发泡腔连通,所述下盖体底部上表面设置有进气管与进液管,所述进气管与进液管均向接近顶部的方向凸起延伸,所述下盖体下表面靠近所述上盖体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孔与进液孔,所述进气管与进气孔连通,所述进液管与进液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盖体与下盖体之间的空腔中生成气泡,缩小装置体积,降低成本,并通过改变凸起结构的形状,对气泡进行细化,使微气泡可靠地混入至液体中能够广泛应用于日常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上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下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上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下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下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下盖体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下盖体第二视角示意图。
为进一步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给出了以下附图标记,并加以说明:
1、上盖体;101、连接头;102、第二凸起结构;2、下盖体;201、出泡管;202、进液管;203、进气管;204、安装插孔;3、发泡板;301、出泡孔;302、进液孔;303、进气孔;304、第一凸起结构;4、密封环。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所有进行方向性和位置性指示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顶”、“低”、“横向”、“纵向”、“中心”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状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连接情况等,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上盖体1与下盖体2,所述下盖体2底部设置有进气管203、进液管202 与出泡管201,所述进液管202与所述进气管203设置在所述下盖体2 底部一端,所述出泡管201设置在所述下盖体2底部另一端,将所述进液管202与所述进气管203设置在同侧,在注入液体与气体时能够液体与气体能够直接相遇生成气泡,所述上盖体1盖合在所述下盖体2上,盖合后所述上盖体1与所述下盖体2之间形成生成气泡的空腔,即发泡腔。
所述下盖体2整体呈板状结构,一端为弧形,所述下盖体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发泡板3,所述下盖体2底部设置有进气管203、进液管202与出泡管201,所述发泡板3上与所述进气管203、进液管202 与出泡管201对应位置处开有进气孔303、进液孔302与出泡孔301,所述进液管202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液孔302的直径,所述进气管203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孔303的直径,所述进液管202与所述进气管203垂直于所述下盖体2的下底面设置,所述出泡管201与所述下盖体2的下底面呈倾斜设置,便于对产生的气泡进行输出。
所述上盖体1与所述下盖体2之间形成生成气泡的发泡腔,待注入的气体和液体分别从所述进气管203与所述进液管202进入发泡腔中,由于所述进液管202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液孔302的直径,所述进气管203 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孔303的直径,气体与液体在从所述进气管203与所述进液管202通过所述进气孔303与所述进液孔302时,横截面积变小,进入发泡腔时具有一个加速的作用,加速后的气体与液体混合生成气泡,并从所述出泡孔301中流出,最终经过所述出泡管201喷出。
在所述上盖体1下表面设置连接头101,下盖体2上表面设置安装插孔204,所述上盖体1与所述下盖体2盖合后,所述连接头101插入至所述安装插孔204中,将所述上盖体1与所述下盖体2连接,连接头 101和安装插孔204的设置对上盖体1和下盖体2的安装具有定位引导固定的作用。同时以插接的方式将所述上盖体1与所述下盖体2连接,便于对所述上盖体1与所述下盖体2进行拆分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插孔204设置在靠近进液管202与进气管203 的一侧,且安装插孔204设置在发泡板3的外侧,保证发泡装置的进气和进液端连接紧密。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实施例一所述气泡发生装置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
参见附图4-5,所述发泡板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结构304,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为长条状半弧形凸起结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上盖体1靠近所述下盖体2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102,所述下盖体2上的第二凸起结构102,所述上盖体1上的第二凸起结构102与所述发泡板3上的第一凸起结构304相配合形成折线形缝隙,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的高度不超过所述下盖体 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的深度,防止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顶起所述上盖体1,使所述上盖体1与所述下盖体2之间存在间隙,导致气泡生成的效率较低。
具体的,气体和液体分别从所述进气管203与所述进液管202进入所述上盖体1与所述下盖体2之间的发泡腔中进行混合生成气泡,所述上盖体1上的第二凸起结构与所述发泡板3上的第一凸起结构相配合形成折线形缝隙,气泡从折线形缝隙中穿过,将大气泡粉碎,使大气泡变为小气泡,能够进一步对气泡进行细化,最终细化后的气泡从所述发泡管中喷出。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实施例一所述气泡发生装置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
参见附图6,所述发泡板3上的第一凸起结构304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形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呈排状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同时相邻的两排所述第一凸起结构 30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具体的,气体和液体分别从所述进气管203与所述进液管202进入所述上盖体1与所述下盖体2之间的发泡腔中进行混合生成气泡,之后气泡从三角形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之间穿过,三角形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对大气泡进行破碎,使大气泡破裂成为小气泡,能够使生成气泡的直径小于相邻两个三角形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之间的间隙距离,实现对气泡的细化,最终细化后的气泡从所述出泡管201中流出。
实施例四:
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实施例一所述气泡发生装置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
参见附图7,所述发泡板3上的第一凸起结构304为圆柱体,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呈排状排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相邻两排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之间的错位设置。
具体的,气体和液体分别从所述进气管203与所述进液管202进入所述上盖体1与所述下盖体2之间的发泡腔中进行混合生成气泡,之后气泡从圆柱体状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之间穿过,圆柱体状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对大气泡进行破碎,使大气泡破裂成为小气泡,在经过相邻两排圆柱体状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时,气泡从相邻两排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之间的错位距离中穿过,能够对气泡进行二次细化,具有更好的细化效果。
实施例五:
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实施例一所述气泡发生装置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
参见附图8-11,一种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上盖体1与下盖体2,所述上盖体1与所述下盖体2均设置为空心圆柱状结构,上盖体1的底部密封,所述下盖体2安装至所述上盖体1的空心圆柱内部,使得上盖体1 包裹在下盖体2的外部,上盖体1与下盖体2之间形成发泡腔。所述下盖体2接近顶部的外圆周设置有密封环4,密封环4设置为向远离下盖体2中心轴线的方向凸起延伸的结构,密封环4对所述上盖体1与所述下盖体2的发泡腔进行密封。在上盖体1的外侧设置出泡管201,出泡管201与发泡腔连通。
所述下盖体2底部上表面设置有进气管203与进液管202,进气管 203与进液管202均向接近顶部的方向凸起延伸,待注入的气体与液体分别通过进气管203和进液管202进入发泡腔。所述下盖体2下表面靠近所述上盖体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孔303与进液孔302,进气管203 与进气孔303连通,所述进液管202与进液孔302连通。所述进气管203 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孔303的直径,所述进液管202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液孔302的直径,所述下盖体2顶部与底部之间设置有发泡板3,所述发泡板3呈带状,所述发泡板3从所述下盖体2底部环绕至所述下盖体2 顶部,所述发泡板3上设置有多组第一凸起结构304。
气体与液体从所述进气管203与所述进液管202中注入,并经过所述进气孔303与所述进液孔302,由于所述进液管202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液孔302的直径,所述进气管203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孔303的直径,气体与液体在从所述进气管203与所述进液管202通过所述进气孔303 与所述进液孔302时,横截面积变小,进入发泡腔时具有一个加速的作用,加速后的气体与液体混合生成气泡,气泡经过所述发泡板3上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进行细化,最终细化后的气泡从所述出泡管201中流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的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上盖体(1)与下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1)盖合在所述下盖体(2)上,或所述上盖体(1)包裹在所述下盖体(2)的外部,所述上盖体(1)与下盖体(2)之间形成发泡腔,所述下盖体(2)设置有进气管(203)和进液管(202),待注入的气体与液体分别通过进气管(203)和进液管(202)进入发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2)底部设置有进气管(203)、进液管(202)与出泡管(201),所述进液管(202)与所述进气管(203)设置在所述下盖体(2)底部一端,所述出泡管(201)设置在所述下盖体(2)底部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发泡板(3),所述发泡板(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结构(3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为半弧形、三角形、圆柱体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304)的高度不超过所述下盖体(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板(3)上与所述进气管(203)和进液管(202)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进气孔(303)和进液孔(3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03)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孔(303)的直径,所述进液管(202)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液孔(302)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1)靠近所述下盖体(2)一侧设置有连接头(101),所述下盖体(2)上开有安装插孔(204),所述连接头(101)插入至所述安装插孔(204)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1)与所述下盖体(2)均设置为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上盖体(1)的底部密封,所述下盖体(2)安装至所述上盖体(1)的空心圆柱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体(1)的外侧设置出泡管(201),所述出泡管(201)与发泡腔连通,所述下盖体(2)底部上表面设置有进气管(203)与进液管(202),所述进气管(203)与进液管(202)均向接近顶部的方向凸起延伸,所述下盖体(2)下表面靠近所述上盖体(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孔(303)与进液孔(302),所述进气管(203)与进气孔(303)连通,所述进液管(202)与进液孔(302)连通。
CN202120082952.8U 2020-01-17 2021-01-13 一种气泡发生装置 Active CN2148802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39635 2020-01-17
CN202020103963 2020-0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80276U true CN214880276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64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82952.8U Active CN214880276U (zh) 2020-01-17 2021-01-13 一种气泡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80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016647A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
CN214880276U (zh) 一种气泡发生装置
CN215276678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及气泡水清洗器
KR100879960B1 (ko) 산소수 제조장치
CN202942819U (zh) 微泡发生器
CN207324528U (zh) 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09928489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机
CN206109551U (zh) 一种富氢水负离子保湿器
CN104211197A (zh) 一种新型高效多嘴式射流曝气器
CN101411324B (zh) 背负式喷雾器药箱防晃荡装置
CN113926330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JP3672918B1 (ja) イオン水生成装置及び同装置に使用するバブル発生ノズル
CN105396520B (zh) 一种多腔室循环式气液反应装置
CN2635679Y (zh) 一种超声波电化学电解槽
CN216779135U (zh) 一种产生微气泡的出水组件
CN205288357U (zh) 一种多腔室循环式气液反应装置
CN206437914U (zh) 一种高效芬顿反应器
CN217511598U (zh) 一种产生高密度微气泡的起泡器
CN216891245U (zh) 一种提高次氯酸稳定性的次氯酸生产系统
CN214329113U (zh) 水槽
KR102586466B1 (ko) 나노버블발생용 용해장치
CN111296353A (zh) 水产养殖增氧设备
CN215886988U (zh) 一种具有挡板结构的发酵罐体
CN212014142U (zh) 水产养殖增氧设备
CN220531194U (zh) 一种制备甲醛用分离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