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1678U - 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1678U
CN217641678U CN202221449548.0U CN202221449548U CN217641678U CN 217641678 U CN217641678 U CN 217641678U CN 202221449548 U CN202221449548 U CN 202221449548U CN 217641678 U CN217641678 U CN 217641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movable plate
soft
parallel connection
fly lea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495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欢童
边超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hangfeng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hangfe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hangfeng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hangfe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495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1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1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1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相对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板,两个所述横板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竖板,两个所述横板和多个竖板形成多个腔室,所述第二活动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槽,多个所述第一开口槽分别与多个腔室对应。通过电芯本体串并联汇流排,此结构兼顾电芯本体的串并联,在汇流排上穿设第三螺柱,电芯极片可贴紧汇流排,使得安装方便简易并节省汇流排,且电芯极片与汇流排贴合,不需要焊接设备参与,减少焊接过程产生的金属残渣飞溅物,降低电芯本体的破损及短路风险,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作为储存能量的锂离子电池占成本的一半左右。锂离子动力电池根据其外包装可以分为方形铝壳电池、圆柱电池和软包电池。软包电池作为锂电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软包电池有着能量密度高,尺寸灵活、电池安全等优点。
现有的电芯极耳大多采用栓焊接的方式,焊接方式对于软包模组来讲,可维修维护性较低,并且增对设备要求较高、增加设备采购及保养维修成本,同时软包电池在挤压和撞击时容易受损,导致漏液、内部短路、绝缘失效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其具有便于维护、降低成本和提高安全性的特点。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相对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板,两个所述横板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竖板,两个所述横板和多个竖板形成多个腔室,所述第二活动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槽,多个所述第一开口槽分别与多个腔室对应,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一侧通过第二螺柱连接有封板,所述封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槽,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槽分别与多个第一开口槽对应,多个所述腔室内均插接有电芯本体,多个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芯极片,多个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分别穿过多个第一开口槽位于第二开口槽内,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槽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四个所述限位条为一组,四组所述限位条内均卡接有汇流排,四个所述汇流排的一侧分别与多个电芯极片的一侧搭接,四个所述汇流排均通过第三螺柱连接在封板上。
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时,通过电芯本体串并联汇流排,此结构兼顾电芯本体的串并联,在汇流排上穿设第三螺柱,电芯极片可贴紧汇流排,使得安装方便简易并节省汇流排,且电芯极片与汇流排贴合,不需要焊接设备参与,减少焊接过程产生的金属残渣飞溅物,降低电芯本体的破损及短路风险,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侧通过多个第一螺柱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通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梯形通孔,所述梯形通孔内穿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螺纹穿设在第一活动板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横板和竖板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整体为凸形设计,所述盖板的凸起端卡接在壳体的内壁。
(3)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电芯本体串并联汇流排,此结构兼顾电芯本体的串并联,在汇流排上穿设第三螺柱,电芯极片可贴紧汇流排,使得安装方便简易并节省汇流排,且电芯极片与汇流排贴合,不需要焊接设备参与,减少焊接过程产生的金属残渣飞溅物,降低电芯本体的破损及短路风险,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横板和竖板的共同作用,形成支架,电芯本体位于腔室内,可防止电芯本体受到挤压受损,且形成的支架可支撑壳体,防止壳体受到挤压变形,通过设置梯形通孔和固定螺栓,可对第一活动板的位置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
1、壳体;2、第一螺柱;3、盖板;4、通槽;5、第一活动板;6、第二活动板;7、梯形通孔;8、固定螺栓;9、横板;10、竖板;11、腔室;12、电芯本体;13、第一开口槽;14、第二螺柱;15、封板;16、第二开口槽;17、汇流排;18、限位条;19、第三螺柱;20、电芯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样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5和第二活动板6,所述第一活动板5和第二活动板6相对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板9,两个所述横板9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竖板10,两个所述横板9和多个竖板10形成多个腔室11,通过第一活动板5、第二活动板6、横板9和竖板10的共同作用,形成支架,电芯本体12位于腔室11内,可防止电芯本体12受到挤压受损,且形成的支架可支撑壳体1,防止壳体1受到挤压变形,所述第二活动板6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槽13,多个所述第一开口槽13分别与多个腔室11对应,所述第二活动板6的一侧通过第二螺柱14连接有封板15,所述封板15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槽16,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槽16分别与多个第一开口槽13对应,多个所述腔室11内均插接有电芯本体12,多个所述电芯本体1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芯极片20,多个所述电芯本体12的一侧分别穿过多个第一开口槽13位于第二开口槽16内,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槽1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18,四个所述限位条18为一组,四组所述限位条18内均卡接有汇流排17,四个所述汇流排17的一侧分别与多个电芯极片20的一侧搭接,四个所述汇流排17均通过第三螺柱19连接在封板15上,通过对电芯本体12串并联汇流排17,此结构兼顾电芯本体12的串并联,在汇流排17上穿设第三螺柱19,电芯极片20可贴紧汇流排17,使得安装方便简易并节省汇流排17,且电芯极片20与汇流排17贴合,不需要焊接设备参与,减少焊接过程产生的金属残渣飞溅物,降低电芯本体12的破损及短路风险,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所述壳体1的一侧通过多个第一螺柱2连接有盖板3,所述盖板3上开设有通槽4,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梯形通孔7,所述梯形通孔7内穿设有固定螺栓8,所述固定螺栓8的一端螺纹穿设在第一活动板5内,所述第一活动板5、第二活动板6、横板9和竖板10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盖板3整体为凸形设计,所述盖板3的凸起端卡接在壳体1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梯形通孔7和固定螺栓8,可对第一活动板5的位置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第一活动板5插入壳体1内,按压第二活动板6,使第一活动板5的一侧与壳体1的内壁一侧搭接,经固定螺栓8对第一活动板5的位置完成固定,然后经第二螺柱14将封板15连接在第二活动板6上,使电芯本体12经第二开口槽16、第一开口槽13掺入腔室11内,重复上述操作,对多个腔室11内均插入电芯本体12,将汇流排17卡接在限位条18内,汇流排17的一侧与电芯极片20贴合,经第三螺柱19对汇流排17的位置进行固定,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安装汇流排17,然后将盖板3扣接在壳体1的一侧,经第一螺柱2进行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5)

1.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5)和第二活动板(6),所述第一活动板(5)和第二活动板(6)相对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板(9),两个所述横板(9)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竖板(10),两个所述横板(9)和多个竖板(10)形成多个腔室(11),所述第二活动板(6)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槽(13),多个所述第一开口槽(13)分别与多个腔室(11)对应,所述第二活动板(6)的一侧通过第二螺柱(14)连接有封板(15),所述封板(15)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槽(16),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槽(16)分别与多个第一开口槽(13)对应,多个所述腔室(11)内均插接有电芯本体(12),多个所述电芯本体(1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芯极片(20),多个所述电芯本体(12)的一侧分别穿过多个第一开口槽(13)位于第二开口槽(16)内,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槽(1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18),四个所述限位条(18)为一组,四组所述限位条(18)内均卡接有汇流排(17),四个所述汇流排(17)的一侧分别与多个电芯极片(20)的一侧搭接,四个所述汇流排(17)均通过第三螺柱(19)连接在封板(1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通过多个第一螺柱(2)连接有盖板(3),所述盖板(3)上开设有通槽(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梯形通孔(7),所述梯形通孔(7)内穿设有固定螺栓(8),所述固定螺栓(8)的一端螺纹穿设在第一活动板(5)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5)、第二活动板(6)、横板(9)和竖板(10)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整体为凸形设计,所述盖板(3)的凸起端卡接在壳体(1)的内壁。
CN202221449548.0U 2022-06-11 2022-06-11 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 Active CN217641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9548.0U CN217641678U (zh) 2022-06-11 2022-06-11 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9548.0U CN217641678U (zh) 2022-06-11 2022-06-11 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1678U true CN217641678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24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49548.0U Active CN217641678U (zh) 2022-06-11 2022-06-11 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1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41589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CN205248346U (zh) 一种软包电池标准模块盒结构
KR20190142581A (ko) 버스바를 구비한 배터리 모듈 및 배터리 팩
KR20190051157A (ko) 버스바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CN210467966U (zh) 一种极耳错位连接结构,电芯组及电池包
CN210073955U (zh) 一种可扩展软包电池模块
CN204809329U (zh) 锂电池芯结构
CN217641678U (zh) 一种软包电芯非焊接串并联装置
CN206163644U (zh)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固定结构
CN207353369U (zh) 一种电池模块
CN215988961U (zh) 一种扣式电池及其电子产品
CN212517422U (zh) 一种内部电芯依次串联或并联的单体电池
CN202550030U (zh) 一种空气铝电池单体电极
CN202178320U (zh) 一种500Ah锂离子动力电池模块
CN207353370U (zh) 一种组合式锂电池
CN201956411U (zh) 一种叠片式方型锂离子电池的极耳连接结构
CN201017924Y (zh) 一种使用铜极耳的锂电池
CN201466120U (zh) 一种立式电动自行车电池组中电芯的组合结构
CN21029646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16750227U (zh) 一种极耳连接件及二次电池
CN220290981U (zh) 电池系统
CN220324662U (zh) 一种芯包组件及多极组电芯
CN216311994U (zh) 一种电池包用输出电极
CN218070127U (zh) 一种代驾车专用锂电池组
CN210607372U (zh) 一种防水锂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