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30356U - 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 - Google Patents

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30356U
CN217630356U CN202221914213.1U CN202221914213U CN217630356U CN 217630356 U CN217630356 U CN 217630356U CN 202221914213 U CN202221914213 U CN 202221914213U CN 217630356 U CN217630356 U CN 217630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inspection
well
drainage
inspect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42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利
唐颖
李驰昊
王宁
郭世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142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30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30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30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包括设置在路面下方的检查井井室,所述路面由车行道路面和设置在车行道路面两侧的人行道路面组成,检查井井室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还包括设置在检查井井室顶部的检查井井筒,所述检查井井筒与检查井井室连通并偏心设置,检查井井筒位于人行道路面下方。本实用新型在不对车行道路面下管道位置进行改动的前提下,在排水检查井的顶部偏离中心轴线位置设置检查井井筒,使排水检查井的井口位于人行道路面,从而有效避免了对车行道路面和行车造成影响,排水检查井的井口也不会受到行车的载荷作用;本实用新型无需额外增加管线带,实现了对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保证了行车的舒适性,清掏检修更加方便,也不存在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增多,地铁、综合管廊等地下公共设施以及各种市政公用地下管线的种类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城市道路的断面宽度有限,尤其是道路人行道及绿化带等宽度有限而路侧又缺乏规划绿地时,为保证管道之间、管道与其他工程设施之间的安全净距,部分地下管线尤其是埋深较深的雨污水管道往往需要敷设到车行道下方,这样就会造成管线的检查井井盖位于车行道上,在路过车辆的长期载荷作用下,会导致井周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破损,严重影响道路表面的平整度、美观度以及行车的舒适性。
目前行业中所采用的排水检查井将井筒与管道在平面位置重叠,管道位于车行道时,井盖也位于车行道上,极大得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并且在对管道进行清掏检修时需要架设路障,不仅会对交通路况造成影响,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进行检修、不会影响车辆通行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包括设置在路面下方的检查井井室,所述路面由车行道路面和设置在车行道路面两侧的人行道路面组成,检查井井室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还包括设置在检查井井室顶部的检查井井筒,所述检查井井筒与检查井井室连通并偏心设置,检查井井筒位于人行道路面下方。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管贯穿检查井井室的底部并与检查井井室的内腔连通,排水管上游部分的管径小于排水管下游部分的管径。
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查井井室的内腔底部设有从排水管上游部分向排水管下游部分倾斜的坡面;所述坡面较高的一边与排水管上游部分承接,坡面较低的一边与排水管下游部分承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查井井室的内腔底部还设有检查井流槽,所述坡面设置在检查井流槽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查井流槽的周边延伸至与检查井井室的内壁相抵靠。
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查井井筒的顶部设有对检查井井筒进行封闭的检查井井盖,所述检查井井室的顶部设有对检查井井室进行封闭的检查井盖板。
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查井盖板位于车行道路面下方,所述检查井井盖的顶面与人行道路面齐平。
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查井井筒的内壁与检查井井室的内壁对齐。
进一步的是:所述人行道路面与车行道路面的交界处设有路缘石,检查井井筒的外周面与路缘石的侧面相抵靠。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多个踏步,所述踏步从检查井井室内壁的底部至检查井井筒内壁的顶部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不对车行道路面下管道位置进行改动的前提下,对排水检查井的结构进行改进,在排水检查井的顶部偏离中心轴线位置设置检查井井筒,使排水检查井的井口位于人行道路面,从而有效避免了对车行道路面和行车造成影响,排水检查井的井口也不会受到行车的载荷作用;本实用新型无需额外增加管线带,实现了对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保证了行车的舒适性,清掏检修更加方便,也不存在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面的剖面图;
图中标记为:100-检查井井室、110-坡面、120-检查井流槽、130-检查井盖板、200-车行道路面、300-人行道路面、400-排水管、500-检查井井筒、510-检查井井盖、600-路缘石、700-踏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设置在路面下方,路面由车行道路面200和人行道路面300组成,人行道路面300位于车行道路面200的两侧并与车行道路面200相接。排水检查井的主体结构为检查井井室100,检查井井室100内带有内腔;检查井井室100位于车行道路面200下方,检查井井室100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400,排水管400将相邻的检查井井室100连通,路面上汇集的雨污水流入检查井井室100后,通过排水管400排放至下游排水管道。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避免行车和排水检查井之间互相造成影响,对排水检查井的结构进行改进,在不对路面下管道位置进行改动、不额外增加管线带的前提下,在排水检查井的检查井井室100顶部设置一个检查井井筒500,检查井井筒500与检查井井室100连通,检查井井筒500偏心设置,即检查井井筒500的中心轴线未与检查井井室100的中心轴线位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排水检查井的井口不再位于车行道路面200下,而是偏移到人行道路面300下方;车行道路面300上的行车不再会对排水检查井造成影响,排水检查井也不会影响行车的舒适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排水管400贯穿检查井井室100的底部,排水管400从检查井井室100的底部穿过以使排水管400与检查井井室100的内腔连通,检查井井室100中汇集的雨污水通过排水管400排出。由于排水管400连通了上游多个排水检查井,在排水的过程中不断有雨污水从排水检查井中排入排水管400中,在排水管400中流动的雨污水会越来越多,排水管400下游的雨污水流量要大于排水管400上游的雨污水流量,为了适应雨污水的流量特点,本实用新型中对排水管400不同位置的管径进行优化,使排水管400下游部分的管径大于排水管400上游部分的管径,即对于同一排水检查井两侧的排水管400来说,排水检查井进口一侧的排水管400管径要小于或等于排水检查井出口一侧的排水管400管径。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排水管400中雨污水流动的顺畅度,本实用新型在检查井井室100内设置了坡面110。如图2所示,坡面110设置在检查井井室100的内腔底部,坡面110从排水管400上游部分向排水管400下游部分倾斜;坡面110较高的一边与排水管400上游部分承接,坡面110较低的一边与排水管400下游部分承接,即坡面110较高的一边与排水检查井进口一侧的排水管400承接,坡面110较低的一边与排水检查井出口一侧的排水管400承接。设置坡面110后,排水管400上游的雨污水以及检查井井室100内的雨污水能够更加顺利地流入下游的排水管400中。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检查井流槽120作为坡面110的基础,检查井流槽120固定在检查井井室100的内腔底部;检查井流槽120的周边延伸至与检查井井室100的内壁相抵靠。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检查井井筒500的顶部设有对检查井井筒500进行封闭的检查井井盖510,检查井井室100的顶部设有对检查井井室100进行封闭的检查井盖板130。检查井井盖510与检查井井筒50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最好采用扣合的方式来实现,检查井井盖510的开闭更加简单,以便于后续检修人员打开检查井井盖510对排水检查井进行清掏和检修;检查井盖板130可直接固定在检查井井室100上。检查井盖板130位于车行道路面200下方,不需要露出车行道路面200,检查井盖板130与车行道路面200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此行车不会对检查井盖板130造成影响,检查井盖板130也不会影响行车的舒适性;检查井井盖510的顶面与人行道路面300齐平,保证整个人行道路面300的平整度,人行道路面300上行人对检查井井盖510施加的压力较小,检查井井盖510所承受载荷较低,不会对检查井井盖510造成损坏;检修人员打开检查井井盖510对排水检查井进行清掏和检修时也不会存在被行车碾过的安全隐患,清掏和检修工作更加方便。
如图3所示,检查井井筒500的内壁与检查井井室100的内壁对齐,使排水检查井的内壁保持竖直方向上的一致性,便于检修人员上下活动。如图1和图3所示,人行道路面300与车行道路面200的交界处设有路缘石600,检查井井筒500的外周面与路缘石600的侧面相抵靠。
为了便于检修人员进入排水检查井内部进行清掏和检修,本实用新型中在排水检查井内还设置了多个踏步700,如图2和图3所示,踏步700交错设置在排水检查井的内壁上并且从检查井井筒500内壁的顶部一致延伸到检查井井室100内壁的底部,检修人员可通过踏步700从排水检查井的顶部井口处直接攀爬到排水检查井的内腔底部。

Claims (10)

1.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包括设置在路面下方的检查井井室(100),所述路面由车行道路面(200)和设置在车行道路面(200)两侧的人行道路面(300)组成,检查井井室(100)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4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检查井井室(100)顶部的检查井井筒(500),所述检查井井筒(500)与检查井井室(100)连通并偏心设置,检查井井筒(500)位于人行道路面(300)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00)贯穿检查井井室(100)的底部并与检查井井室(100)的内腔连通,排水管(400)上游部分的管径小于排水管(400)下游部分的管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井室(100)的内腔底部设有从排水管(400)上游部分向排水管(400)下游部分倾斜的坡面(110);所述坡面(110)较高的一边与排水管(400)上游部分承接,坡面(110)较低的一边与排水管(400)下游部分承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井室(100)的内腔底部还设有检查井流槽(120),所述坡面(110)设置在检查井流槽(120)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流槽(120)的周边延伸至与检查井井室(100)的内壁相抵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井筒(500)的顶部设有对检查井井筒(500)进行封闭的检查井井盖(510),所述检查井井室(100)的顶部设有对检查井井室(100)进行封闭的检查井盖板(13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盖板(130)位于车行道路面(200)下方,所述检查井井盖(510)的顶面与人行道路面(300)齐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井筒(500)的内壁与检查井井室(100)的内壁对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路面(300)与车行道路面(200)的交界处设有路缘石(600),检查井井筒(500)的外周面与路缘石(600)的侧面相抵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踏步(700),所述踏步(700)从检查井井室(100)内壁的底部至检查井井筒(500)内壁的顶部交错排列。
CN202221914213.1U 2022-07-22 2022-07-22 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 Active CN217630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4213.1U CN217630356U (zh) 2022-07-22 2022-07-22 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4213.1U CN217630356U (zh) 2022-07-22 2022-07-22 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30356U true CN217630356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36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14213.1U Active CN217630356U (zh) 2022-07-22 2022-07-22 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303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2443C (zh) 带疏水孔的路沿石
CN212582790U (zh)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CN101270561B (zh) 解决城市路面排水及公共设施铺设的方法
JP2007138707A (ja) 透水性舗装用歩車道境界ブロック及び透水性舗装の排水構造
CN105386464A (zh) 一种城市地下智能综合管廊维修进出口
CN217630356U (zh) 保障行车舒适性的排水检查井
CN112343654A (zh) 一种极富水地层隧道可维护排水系统及隧道
JP2002061105A (ja) 境界導水溝ブロック、および道路における排水処理構造
CN115262317B (zh) 一种采用再生材料的绿色低碳环保型道路结构
CN106049658A (zh)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公路下水道智能除污一体机
CN104196113A (zh) 双向分离道路排水系统中置方法
CN105089143A (zh) 一种公路沉沙池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CN201151865Y (zh) 公路排水系统
CN2871623Y (zh) 带圆弧形排水槽的l型路缘石
CN219045194U (zh)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新型雨水排涝系统
CN214423061U (zh) 一种新型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0420776U (zh) 一种园林健康步道
CN212001507U (zh) 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装置
CN213329212U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人非不共板道路的雨水蓄排结构
CN211596265U (zh) 用于缓解道路积水深度的路缘石及路面排水结构
CN210917653U (zh) 一种应用于滨海地区的自动排水雨水检查井结构
CN220977578U (zh) 一种公路扩宽雨水井外移装置
CN212742062U (zh) 水泥路面改造层间水的排除结构及应用该排除结构的路面
CN216615968U (zh)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分洪调蓄的集约型地下空间
CN211200465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井盖的铺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