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23411U - 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23411U
CN217623411U CN202221199725.4U CN202221199725U CN217623411U CN 217623411 U CN217623411 U CN 217623411U CN 202221199725 U CN202221199725 U CN 202221199725U CN 217623411 U CN217623411 U CN 217623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air inlet
drainage
cooling structure
flow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9972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云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9972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23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23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23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于所述第一板体中心面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成型的一引流台;于所述第二板体中心面的至少一侧开设有一进风口组,所述进风口组包括有至少一个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组的进风口形成供流体流通的通道,以驱使流体以第二板体的长度方向为流通路径,并沿引流台的台面流通所述流体;其中,所述引流台自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板体的边缘部,并形成有位于上端面坡度递增的引流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位于结构内侧开设进风口组以及引流台的形式,实现将气流高效引导至内部的效果,在保证本身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其引流效果和气流流通量,提升了车辆内部的降温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下护板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节能降耗政策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均配备前舱下护板等结构来降低风阻,提升节能降耗水平,但燃油或混动车型前舱内部仍有排气系统,且受限于前舱布局,部分零部件与热源距离不足或处于热流场高温区域内,表面温度存在超标现象,通常采用增加隔热罩解决此类问题,在增加下护板等结构后,对此类问题更加不利。基于此背景下,需要针对下护板结构进行设计,来满足热流场区域降温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体为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该结构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该结构的前置端,并与所述第二板体呈预设倾斜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面中心部形成有第一板体中心板面,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面中心部形成有第二板体中心板面,于所述第一板体中心面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成型的一引流台;于所述第二板体中心面的至少一侧开设有一进风口组,所述进风口组包括有至少一个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组的进风口形成供流体流通的通道,以驱使流体以第二板体的长度方向为流通路径,并沿引流台的台面流通所述流体;其中,所述引流台自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板体的边缘部,并形成有位于上端面坡度递增的引流面。
所述进风口组的至少一个进风口位于引流台的同一流体流通方向上。
所述引流面光滑设置。
所述进风口组包括有四个进风口,四个所述进风口形成田字形排布。
所述第二板体在位于进风口组所在的区域内形成有呈预设弯曲弧度的内壁,所述引流台一端的引流面延伸至该内壁。
于所述第一板体中心面的两侧各对称设置有一引流台,于所述第二板体中心面的两侧各对称开设有一进风口组。
所述引流台具有靠近进风口一侧的第一引流端,以及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靠近第一板体边缘部的第二引流端,所述第一引流端的引流面的宽度小于第二引流端的引流面的宽度。
所述第二引流端所在引流面的宽度自靠近第一引流端的一侧向第一板体的边缘部线性递增。
所述第一板体的边缘部自引流面延伸后呈竖向凸起状布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位于结构内侧开设进风口组以及引流台的形式,实现将气流高效引导至内部的效果,在保证本身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其引流效果和气流流通量,提升了车辆内部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流台结构示意图及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风口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第一板体、101第一板体中心板面、110第一引流台、120第二引流台、121第一引流端、122第二引流端、123尾翼板、124引流面、200第二板体、201第二板体中心板面、210第一进风口组、220第二进风口组、221第一风口、222第二风口、223第三风口、224第四风口、230内壁、010流体、011流体初始段、012流体末尾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图1-3和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于本案中,采用了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该结构具体为发动机的下护板,其安装于发动机下腹部,具体来说,该结构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一板体100和第二板体200,所述第一板体100位于该结构的前置端,并与所述第二板体200呈预设倾斜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板体100的内侧面中心部形成有第一板体中心板面101,所述第二板体200的内侧面中心部形成有第二板体中心板面201;于所述第一板体中心面10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成型的一引流台,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其长度方向即是指车体的长度方向。于所述第二板体中心面201的至少一侧开设有一进风口组,所述进风口组包括有至少一个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组的进风口形成供流体010流通的通道,以驱使流体101以第二板体200的长度方向为流通路径,并沿引流台的台面流通所述流体010;
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该结构安装于发动机下腹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气流会以流体010形式流经进风口组,并沿着引流台的引流面124向车内流通,通过引流面124的坡度及位置设置,可以使得流体010沿预设方向流通,进而将外部的低温空气高效的引入前舱内部,以降低热流场整体温度。
于实作中,为了满足内部足够的降温效果,在位于第二板体中心板面2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进风口组,分别为位于视图左侧的第一进风口组210和位于视图右侧的第二进风口组220(即包括有第一风口221、第二风口222、第三风口223和第四风口224),为了满足进风量的同时还能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每个进风口组均开设成田字形结构,两个进风口组对称设置,与此同时,第一进风口组210所对应的为设置在第一板体中心板面101一侧的第一引流台110,第二进风口组220所对应的为设置在第一板体中心板面101另一侧的第二引流台120,所述第一引流台110和第二引流台120对称设置,流体010分别通过两个进风口组流经至所对应的第一引流台110和第二引流台120的引流面124上。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进风口组的至少一个进风口位于引流台的同一流体流通方向上,这样一来,便能保证流体010能以最大流通量流经所在的引流台。另外,所述引流台自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板体100的边缘部,并形成有位于上端面坡度递增的引流面124,该引流面124可以促使流体010沿预设倾角流通,以使得其具有指向性,从而提高内部引流降温效率。
所述引流台具有靠近进风口一侧的第一引流端121,以及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靠近第一板体100边缘部的第二引流端122,所述第一引流端121的引流面124的宽度小于第二引流端122的引流面124的宽度,这样一来,流体在通过引流面124向内部流通过程中便会逐步沿宽度方向扩散,有效的扩大了气流于宽度方向的引流面积,且引流更加平稳。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其引流的稳定效果,所述第二引流端122所在引流面124的宽度自靠近第一引流端121的一侧向第一板体100的边缘部线性递增,以扩大气流在流出该结构时位于宽度方向的面积,并提升导流过程中的稳定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100的边缘部自引流面124延伸后呈竖向凸起状布置,以形成具有预设倾角和高度的尾翼板123,该尾翼板123覆盖流体010在流经至第一板体100边缘部时的所在区域,以保证流体最终流出的方向统一,同时,凸起的设置也是的流体010具有较大坡度的改变,从而扩大气流在结构内部的扩散效果,达到高效降温的目的。由图示可以看出,在引流面124自身具有递增坡度的前提条件下,流体010在位于流体初始段011具有平稳的流通阶段,而在尾翼板123的作用下形成了具有爬坡幅度较大的流体末尾段012,从而提升气流的扩散幅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该结构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该结构的前置端,并与所述第二板体呈预设倾斜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面中心部形成有第一板体中心板面,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面中心部形成有第二板体中心板面,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第一板体中心面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成型的一引流台;
于所述第二板体中心面的至少一侧开设有一进风口组,所述进风口组包括有至少一个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组的进风口形成供流体流通的通道,以驱使流体以第二板体的长度方向为流通路径,并沿引流台的台面流通所述流体;
其中,所述引流台自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板体的边缘部,并形成有位于上端面坡度递增的引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组的至少一个进风口位于引流台的同一流体流通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面光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组包括有四个进风口,四个所述进风口形成田字形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在位于进风口组所在的区域内形成有呈预设弯曲弧度的内壁,所述引流台一端的引流面延伸至该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板体中心面的两侧各对称设置有一引流台,于所述第二板体中心面的两侧各对称开设有一进风口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台具有靠近进风口一侧的第一引流端,以及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靠近第一板体边缘部的第二引流端,所述第一引流端的引流面的宽度小于第二引流端的引流面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端所在引流面的宽度自靠近第一引流端的一侧向第一板体的边缘部线性递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的边缘部自引流面延伸后呈竖向凸起状布置。
CN202221199725.4U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 Active CN217623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9725.4U CN217623411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9725.4U CN217623411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23411U true CN217623411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54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99725.4U Active CN217623411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23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56166U (zh) 应用于光伏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CN106761951A (zh) 一种涡轮转子叶片的前缘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CN109441557A (zh) 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船用燃气轮机的高压涡轮导叶
CN217623411U (zh) 一种平台化热流场降温结构
CN209191684U (zh) 导风结构及车辆
CN207018250U (zh) 一种新型节能降噪无轮毂环形风扇总成
CN212614983U (zh) 一种航空活塞发动机导流冷却装置
CN103629944B (zh) 一种直接空冷凝汽器进风冷却扩压导流装置
CN206086358U (zh) 一种汽车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CN207225068U (zh) 一种改善汽车机舱进风量的前部导流结构
CN112780354B (zh) 适用于涡轮叶片的尾缘劈缝冷却结构及方法、涡轮叶片
CN216253648U (zh) 储能系统
CN102102888B (zh) 空调机
CN209228479U (zh) 一种航空风冷发动机导风结构
CN209892322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箱安装结构
CN207809297U (zh)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结构
CN208918672U (zh) 风扇护罩、冷却系统及其摩托车
CN204749846U (zh) 一种新型驱动轴导流板装置
CN210454451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端的冷却模块总成
CN100504268C (zh) 一种冷却塔底部翼型导风板进风整流系统
CN206068135U (zh) 一种亚音速飞机翼
CN221250600U (zh) 汽车主动进气格栅组件
CN221857018U (zh) 一种增压离心风机
CN216684071U (zh) 一种全垫升气垫船主机降温装置
CN2573979Y (zh) 冷却塔的水槽形托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4

Address after: 241000 No. 8, Changchun Road, Wu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China

Patentee after: CHERY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41000 Building 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717 Zhongshan South Road,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s (Anhui) Co.,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