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7037U - 一种行李箱折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李箱折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7037U
CN217617037U CN202121814442.1U CN202121814442U CN217617037U CN 217617037 U CN217617037 U CN 217617037U CN 202121814442 U CN202121814442 U CN 202121814442U CN 217617037 U CN217617037 U CN 217617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die
assembly
groov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144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Minghe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Minghe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Minghe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Minghe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144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7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7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7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箱折弯装置,其包括转动装置和折弯装置,折弯装置为多个,行李箱折弯装置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折弯装置,折弯装置包括弯折轴、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位于弯折轴两侧,第三组件位于第二组件一侧并远离弯折轴,第三组件在转动装置作用下可左右运动;第一组件上端可上下运动,并带动第一组件下端沿弯折轴一端向下运动,第一组件下端的滑轨、第二组件下端的滑轨、第三组件下端的滑轨和弯折轴上端的滑轨可在横向方向一一对齐匹配。本实用新型能将多个铝条和行李箱的中框铝件加工集中在一台装置上,并保证弯折角之间的长度精准;使得工件成型的整个变形过程中无侧向变形和滑动,防止工件背部撕裂。

Description

一种行李箱折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行李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行李箱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弯曲模,弯曲工艺是根据零件形状的需要,通过模具和压力机把毛坯弯成一定角度,一定形状工件的冲压工艺方法。弯曲模是弯曲工艺的重要基本装备。弯曲模的结构与一般冲裁模结构相似,分上下两个部分,它由凸、凹模,定位、卸料、导向及紧固件等组成,但弯曲模具还有它的特点,如凸、凹模除一般动作外,有时还需要作摆动、转动等动作。弯曲模结构形式应根据弯曲件形状,精度要求及生产批量等进行选择。在行李箱箱体的组装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铝框拼装及包边,在铝条的加工生产中,通常需要将一根竖直的铝条进行多次九十度弯折后形成铝框。现有的铝条折弯技术中包括如下方式:采用人工折弯的方式,铝条采用人工直接冷弯,但由于铝材硬度大、应力难消除等原因,靠人工冷弯很难成型到位并定型;采用人工送料的机械弯折加工,将铝条放置到折弯机的弯折部进行弯折,弯折90°后,继续人工向弯折部进行推进,推进后再弯折90°,直至形成铝框,这种方式铝条容易发生偏移,导致弯折加工的精度不高,并且进料效率低下;再者该类设备普遍存在铝框长度不准、铝框刚性比较差,容易变形等问题;采用自动折弯机自动送料及折弯,大多用滚轮弯折易损伤铝条表面使折角不美观等问题,并且这些设备一次折弯动作只能对一根铝条进行折弯,铝条折弯的工作效率低,在弯折不同的铝条时需要更换对应的弯曲模,使用不便,如果采用多台设备对铝条、行李箱的中框等工件分别加工时,行李箱的造成生产线复杂,降低生产线效率并且使得设备整体占地面积非常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行李箱折弯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箱折弯装置,其包括转动装置和折弯装置,所述折弯装置为多个,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所述折弯装置,所述折弯装置包括弯折轴、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位于所述弯折轴两侧,第三组件位于第二组件一侧并远离所述弯折轴,所述第三组件在转动装置作用下可左右运动;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组件上端和与所述第一组件上端相匹配的第一组件下端,所述第一组件下端与弯折轴一端相匹配,所述第一组件上端可上下运动,并带动所述第一组件下端沿弯折轴一端向下运动,所述第一组件下端的上表面设置有沿所述第一组件下端左右两端延伸的滑轨;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二组件上端和与所述第二组件上端相匹配的第二组件下端,所述第二组件上端可上下运动,所述第二组件下端的上表面设置有沿所述第二组件下端左右两端延伸的滑轨;所述第三组件包括第三组件上端和与所述第三组件上端相匹配的第三组件下端,所述第三组件上端可上下运动,所述第三组件下端的上表面设置有沿所述第三组件下端左右两端延伸的滑轨;所述弯折轴上端设置有沿弯折轴左右两端周向延伸的滑轨,所述第一组件下端的滑轨、所述第二组件下端的滑轨、所述第三组件下端的滑轨和所述弯折轴上端的滑轨可在横向方向一一对齐匹配。
优选地,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前端和后端的折弯装置,均设置有两个滑动杆和螺旋推动杆,所述第三组件设置有与所述螺旋推动杆相匹配的螺旋孔,所述螺旋孔左右贯穿所述第三组件,所述螺旋推动杆与所述转动装置连接,所述螺旋推动杆在所述转动装置作用下可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三组件左右移动;所述滑动杆横向设置在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上,并位于所述螺旋推动杆上下两端,所述滑动杆贯穿所述第三组件,所述第三组件可沿所述滑动杆左右滑动。
优选地,所述转动装置还设置有定位器,所述定位器与所述转动装置连接,所述定位器通过所述转动装置控制所述第三组件左右移动距离。
优选地,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前端的折弯装置为中框折弯装置,所述弯折轴为中框弯折轴,所述弯折轴上端的滑轨为中框转轴滑轨,所述转轴滑轨设置在中框弯折轴上;第一组件为第一压模,所述第二组件为第二压模,所述第三组件为第三压模;所述第一压模包括第一上压模和与所述第一上压模上下错位设置的第一下压模,所述第一上压模与第一下压模可相匹配,所述第一上压模向下运动时可使第一下压模绕中框弯折轴转动,所述第一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下压模上表面;所述第二压模包括第二上压模和与所述第二上压模相配合的第二下压模,所述第二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下压模上表面;所述第三压模包括第三上压模和与所述第三上压模相配合的第三下压模;所述第三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三下压模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中框折弯装置还包括有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和第三动力装置,所述第一上压模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可带动所述第一上压模上下运动;所述第二上压模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可带动所述第二上压模上下运动;所述第三上压模与所述第三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三动力装置可带动所述第三上压模上下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下压模的右端端部至第三下压模的左端端部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上压模右端端部至第三上压模左端端部的距离;所述第一下压模的右端为曲面与所述中框弯折轴左端相匹配,第二下压模左端为曲面与所述中框弯折轴右端相匹配;所述第一下压模的右端相对于所述第一上压模的右端在竖向方向突出,所述第一上压模的左端相对于所述第一下压模的左端在竖向方向突出。
优选地,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后端的折弯装置为铝条折弯装置,所述弯折轴为铝条弯折轴,第一组件为第一压模,所述第二组件为第二弯曲模,所述第三组件为第三弯曲模,所述第一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一滑槽,所述第二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二滑槽,所述第三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三滑槽,所述弯折轴上端的滑轨为铝条转轴滑槽;
所述第一弯曲模包括第一弯曲凸模和第一弯曲凹模,所述第一弯曲凸模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条,所述第一导向条自所述第一弯曲凸模的左端向第一弯曲凸模的右端延伸,所述第一弯曲凹模设置有自第一弯曲凹模左端向第一弯曲凹模右端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一弯曲凸模和所述第一弯曲凹模相配合时,所述第一弯曲凸模的第一导向条伸到所述第一弯曲凹模的凹槽形成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第二弯曲模包括第二弯曲凸模和第二弯曲凹模,所述第二弯曲凸模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二导向条自所述第二弯曲凸模的左端向第二弯曲凸模的右端延伸,所述第二弯曲凹模设置有自第二弯曲凹模左端向第二弯曲凹模右端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二弯曲凸模和所述第二弯曲凹模相配合时,所述第二弯曲凸模的第二导向条伸到所述第二弯曲凹模的凹槽形成所述第二滑槽;
所述第三弯曲模包括第三弯曲凸模和第三弯曲凹模,所述第三弯曲凸模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三导向条,所述第三导向条自所述第三弯曲凸模的左端向第三弯曲凸模的右端延伸,所述第三弯曲凹模设置有自第三弯曲凹模左端向第三弯曲凹模右端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三弯曲凸模和所述第三弯曲凹模相配合时,所述第三弯曲凸模的第三导向条伸到所述第三弯曲凹模的凹槽形成所述第三滑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条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一弯曲凸模下表面,所述第一弯曲凹模的凹槽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一弯曲凹模上,所述第一弯曲凸模与所述第一弯曲凹模相匹配时形成两个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导向条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二弯曲凸模下表面,所述第二弯曲凹模的凹槽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二弯曲凹模上,所述第二弯曲凸模与所述第二弯曲凹模相匹配时形成两个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三导向条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三弯曲凸模下表面,所述第三弯曲凹模的凹槽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三弯曲凹模上,所述第三弯曲凸模与所述第三弯曲凹模相匹配时形成两个所述第三滑槽。
优选地,所述铝条弯折轴还设置有弯折槽,所述弯折槽沿着所述铝条弯折轴轴向方向开设,所述弯折槽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弯折槽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沿铝条弯折轴轴向方向延伸,所述铝条转轴滑槽由所述弯折槽的第一端沿所述铝条弯折轴的周向延伸至所述弯折槽的第二端,所述铝条转轴滑槽贯通所述弯折槽的第一端和弯折槽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弯折槽开口横截面为扇形并且圆心在所述铝条弯折轴的轴心上,所述弯折槽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弯曲凹模,所述弯折槽的第一端和弯折槽的第二端成90°夹角,所述弯折槽的第一端和弯折槽的第二端相交于所述铝条弯折轴的轴心,所述弯折槽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凹模左右两端垂直,所述弯折槽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弯曲凹模左右两端平行,所述第一弯曲凸模下端的左右长度与所述第一弯曲凹模上端的左右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弯曲凸模下端的左右长度与所述第二弯曲凹模上端的左右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一弯曲凹模的左端为曲面与所述铝条弯折轴右端相匹配、第二弯曲凹模右端为曲面与所述铝条弯折轴左端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折弯装置,能将多个铝条和行李箱的中框铝件加工集中在一台装置上,对铝条、中框铝件定位更精准和更快速,并保证铝条、中框铝件长度精准及弯折角之间的长度精准;弯曲模与弯折轴之间相互配合使得铝条在铝框成型的整个变形过程中无侧向变形和滑动,不会因变形过度而产生的铝条背部撕裂;并且提供一次折弯动作能对多根铝条进行折弯,弯曲模设置有多组与铝条相匹配的滑轨,在弯折不同的铝条时不需要更换对应的弯曲模,方便使用;将各种规格铝条、中框铝件等集中在一个装置中,降低行李箱的生产线复杂程度,提高生产线效率并且使得设备占地面积更小。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铝条折弯装置以一定角度的前视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行铝条折弯装置的前视图;
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行铝条折弯装置的右视图;
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铝条弯折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弯曲模相配合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压模未配合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压模相配合时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弯曲凸模与第四动力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行李箱折弯装置后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行李箱折弯装置前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中框折弯装置的俯视图;
图12:中框折弯装置的前视图;
图13:中框折弯装置的右视图;
图14:中框与中框折弯装置相配合时的右视图。
图中:第三动力装置7、第四动力装置1、第五动力装置2、第六动力装置 3、第一动力装置5、第二动力装置6、螺旋推动杆8、滑动杆9、前盖铝条11、后盖铝条12、中框铝件13、第一弯曲凸模101、第一弯曲凹模102、第一导向条103、第一滑槽104、第二弯曲凸模201、第二弯曲凹模202、第二导向条203、第二滑槽204、第三弯曲凸模301、第三弯曲凹模302、第三导向条303、第三滑槽304、铝条弯折轴401、弯折槽402、铝条转轴滑槽403、第一上压模501、第一下压模502、第一滑轨503、第二上压模601、第二下压模602、第三上压模701、第三下压模702、中框弯折轴801、中框转轴滑轨8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箱折弯装置,其包括转动装置和折弯装置,折弯装置为多个,行李箱折弯装置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折弯装置,折弯装置包括弯折轴、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位于弯折轴两侧,第三组件位于第二组件一侧并远离弯折轴,第三组件在转动装置作用下可左右运动;第一组件包括第一组件上端和与第一组件上端相匹配的第一组件下端,第一组件下端与弯折轴一端相匹配,第一组件上端可上下运动,并带动第一组件下端沿弯折轴一端向下运动,第一组件下端的上表面设置有沿第一组件下端左右两端延伸的滑轨;第二组件包括第二组件上端和与第二组件上端相匹配的第二组件下端,第二组件上端可上下运动,第二组件下端的上表面设置有沿第二组件下端左右两端延伸的滑轨;第三组件包括第三组件上端和与第三组件上端相匹配的第三组件下端,第三组件上端可上下运动,第三组件下端的上表面设置有沿第三组件下端左右两端延伸的滑轨;弯折轴上端设置有沿弯折轴左右两端周向延伸的滑轨,第一组件下端的滑轨、第二组件下端的滑轨、第三组件下端的滑轨和弯折轴上端的滑轨可在横向方向一一对齐匹配。上述所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及横向均以面向行李箱中框折弯装置时第三组件位于折弯轴的左侧作为参考。上述折弯装置包括两种类型的弯折装置,两者弯折的技术原理相同,第一种主要加工像铝条等宽度较小的工件和第二种加工像行李箱的中框铝件13宽度较大的工件,第一种的折弯装置的弯折轴一般设置有弯折槽402,使得第一组件上端和第二组件上端在横向方向上可以贴合在一起对铝条进行加工,第一种的折弯装置的导轨一般设置有多组,可对多种规格铝条加工;第二种的折弯装置,第一组件上端和第二组件上端在横向方向相间隔一定距离。使用时,第三组件对铝条、中框铝件13进行固定、定位及推送至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可上下移动并且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相互配合使铝条、中框铝件13绕弯折轴弯折。
优选实施例中,行李箱折弯装置前端和后端的折弯装置均设置有两个滑动杆9和螺旋推动杆8,第三组件设置有与螺旋推动杆8相匹配的螺旋孔,螺旋孔左右贯穿第三组件,螺旋推动杆8与转动装置连接,螺旋推动杆8在转动装置作用下可转动,并带动第三组件左右移动;滑动杆9横向设置在行李箱折弯装置上,并位于螺旋推动杆8上下两端,滑动杆9贯穿第三组件,第三组件可沿滑动杆9左右滑动。通过转动装置控制螺旋推动杆8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可以精准控制第三组件左右移动距离,并使折弯装置体积更小,结构更简单。滑动杆9的设置使第三组件按预定方向左右移动,并且使第三组件移动更稳定,滑动杆9还可对第三组件形成支撑作用。上述所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及横向均以面向行李箱中框折弯装置时第三组件位于折弯轴的左侧作为参考。
优选实施例中,转动装置还设置有定位器,定位器与转动装置连接,定位器通过转动装置控制第三组件左右移动距离。定位器的设置,使得第三组件可对铝条和行李箱的中框铝件13等工件进行定位,并保证铝条和中框铝件13总体长度的精准及弯折角之间距离的精准。
优选实施例中,行李箱折弯装置前端的折弯装置为中框折弯装置,弯折轴为中框弯折轴801,弯折轴上端的滑轨为中框转轴滑轨802,中框转轴滑轨802 设置在中框弯折轴801上;第一组件为第一压模,第二组件为第二压模,第三组件为第三压模;第一压模包括第一上压模501和与第一上压模501上下错位设置的第一下压模502,第一上压模501与第一下压模502可相匹配,第一上压模501向下运动时可使第一下压模502绕中框弯折轴801转动,第一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一滑轨503,第一滑轨503设置在第一下压模502上表面;第二压模包括第二上压模601和与第二上压模601相配合的第二下压模602,第二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二滑轨,第二滑轨设置在第二下压模602上表面;第三压模包括第三上压模701和与第三上压模701相配合的第三下压模702;第三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三滑轨,第三滑轨设置在第三下压模702上表面。
请参考图11-图14,中框折弯装置在使用时,第三压模的第三上压模701 在第三动力装置7作用下向下运动与第三下压模702相匹配压紧中框铝件13,第三压模在转动装置作用下,使行李箱的中框铝件13等工件沿所述第二滑轨、所述弯折槽402和所述第一滑轨503滑动,当中框铝件13被推动至第一个预定长度,第二上压模601在第二动力装置6作用下向下运动与第二下压模602相匹配压紧中框铝件13,第一上压模501在第一动力装置5作用下向下运动与第一下压模502相匹配压紧中框铝件13,然后第一上压模501弯曲模与第一下压模502绕中框铝件13弯折轴向下转动并弯折中框铝件13形成第一个弯折角;当完成第一个弯折角时,第一动力装置5向上运动并复位,第二动力装置6向上运动带动第一上压模501向上运动并复位,中框铝件13在转动装置作用下继续沿所述第二滑轨、所述弯折槽402同时第一下压模502复位,当中框铝件13 被推动至第二个预定长度,第二上压模601在第二动力装置6作用下向下运动与第二下压模602相匹配压紧中框铝件13,第一上压模501在第一动力装置5 作用下向下运动与第一下压模502相匹配压紧中框铝件13,然后第一上压模501 弯曲模与第一下压模502绕中框铝件13弯折轴向下转动并弯折中框铝件13形成第二个弯折角;第三个弯折角和第四个弯折角以此类推,当第四个弯折角完成后即可完成一整个中框铝件13弯角的弯折。通过第一压模、第二压模、第三压模与中框弯折轴801之间相互配合使得中框铝件13在铝框成型的整个变形过程中无侧向变形和滑动,不会因变形过度而产生的中框铝件13背部撕裂。
优选实施例中,中框折弯装置还包括有第一动力装置5、第二动力装置6和第三动力装置7,第一上压模501与第一动力装置5连接,第一动力装置5可带动第一上压模501上下运动;第二上压模601与第二动力装置6连接,第二动力装置6可带动第二上压模601上下运动;第三上压模701与第三动力装置7 连接,第三动力装置7可带动第三上压模701上下运动。通过动力装置上下运动,可压紧或松开中框铝件13,进一步地,第一动力装置5上下运动可使中框铝件13绕中框弯折轴801向下运动,并使中框铝件13弯折。
优选实施例中,第二下压模602的右端端部至第三下压模702的左端端部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上压模601右端端部至第三上压模701左端端部的距离;在第三压模推送中框铝件13时,可以使第二下压模602右端和第三下压模 702左端相抵在一起,更方便中框折弯装置定位和运行。第一下压模502的右端为曲面与中框弯折轴801左端相匹配,第二下压模602左端为曲面与中框弯折轴801右端相匹配;通过第一下压模502、第二下压模602分别与中框弯折轴 801相匹配,使得中框铝件13在铝框成型的整个变形过程中无侧向变形和滑动,不会因变形过度而产生的铝条背部撕裂并且折角更美观。第一下压模502的右端相对于第一上压模501的右端在竖向方向突出,第一上压模501的左端相对于第一下压模502的左端在竖向方向突出。进一步地,第一压模与第二压模相匹配以及第一上压模501和第一下压模502相匹配时,第一上压模501和第二上压模601在横向方向相间隔一定距离。第一下压模502与第一上压模501错位设置,更有利于折弯像中框铝件13等宽度较大的工件,避免第一上压模501 和第二上压模601在横向方向相间隔的距离过短时,由于中框铝件13的宽度较大而难以下压折弯。上述所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及横向均以面向行李箱中框折弯装置时第二压模位于中框折弯轴的左侧作为参考。
优选实施例中,行李箱折弯装置后端的折弯装置为铝条折弯装置,弯折轴为铝条弯折轴401,第一组件为第一压模,第二组件为第二弯曲模,第三组件为第三弯曲模,第一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一滑槽104,第二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二滑槽204,第三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三滑槽304,铝条弯折轴401上端的滑轨为铝条转轴滑槽403;
第一弯曲模包括第一弯曲凸模101和第一弯曲凹模102,第一弯曲凸模101 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条103,第一导向条103自第一弯曲凸模101的左端向第一弯曲凸模101的右端延伸,第一弯曲凹模102设置有自第一弯曲凹模102 左端向第一弯曲凹模102右端延伸的凹槽,第一弯曲凸模101和第一弯曲凹模 102相配合时,第一弯曲凸模101的第一导向条103伸到第一弯曲凹模102的凹槽形成第一滑槽104;
第二弯曲模包括第二弯曲凸模201和第二弯曲凹模202,第二弯曲凸模201 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条203,第二导向条203自第二弯曲凸模201的左端向第二弯曲凸模201的右端延伸,第二弯曲凹模202设置有自第二弯曲凹模202 左端向第二弯曲凹模202右端延伸的凹槽,第二弯曲凸模201和第二弯曲凹模 202相配合时,第二弯曲凸模201的第二导向条203伸到第二弯曲凹模202的凹槽形成第二滑槽204;
第三弯曲模包括第三弯曲凸模301和第三弯曲凹模302,第三弯曲凸模301 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三导向条303,第三导向条303自第三弯曲凸模301的左端向第三弯曲凸模301的右端延伸,第三弯曲凹模302设置有自第三弯曲凹模302 左端向第三弯曲凹模302右端延伸的凹槽,第三弯曲凸模301和第三弯曲凹模 302相配合时,第三弯曲凸模301的第三导向条303伸到第三弯曲凹模302的凹槽形成第三滑槽304。上述所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及横向均以面向铝条折弯装置时第三弯曲模位于铝条折弯轴的左侧作为参考。
请参考图1-图10,铝条折弯装置在使用时,第三弯曲凸模301在第六动力装置3作用下向下运动与第三弯曲凹模302相匹配压紧铝条,第三弯曲模在转动装置作用下,使铝条等工件沿所述第二滑槽204、所述弯折槽402和所述第一滑槽104滑动、当铝条被推动至第一个预定长度,第二弯曲凸模201在第五动力装置2作用下向下运动与第二弯曲凹模202相匹配压紧铝条,第一弯曲凸模 101在第四动力装置1作用下向下运动与第一弯曲凹模102相匹配压紧铝条,然后第一弯曲凸模101弯曲模与第一弯曲凹模102绕铝条弯折轴401向下转动并弯折铝条形成第一个弯折角;当完成第一个弯折角时,第四动力装置1向上运动并复位,第五动力装置2向上运动带动第一弯曲凸模101向上运动并复位,铝条等工件在转动装置作用下继续沿所述第二滑槽204、所述弯折槽402同时第一弯曲凹模102复位,当铝条被推动至第二个预定长度,第二弯曲凸模201在第五动力装置2作用下向下运动与第二弯曲凹模202相匹配压紧铝条,第一弯曲凸模101在第四动力装置1作用下向下运动与第一弯曲凹模102相匹配压紧铝条,然后第一弯曲凸模101弯曲模与第一弯曲凹模102绕铝条弯折轴401向下转动并弯折铝条形成第二个弯折角;第三个弯折角和第四个弯折角以此类推,当第四个弯折角完成后即可完成一整个铝条框弯角的弯折。通过弯曲模与铝条弯折轴401之间相互配合使得铝条在铝框成型的整个变形过程中无侧向变形和滑动,不会因变形过度而产生的铝条背部撕裂。
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条103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一弯曲凸模101下表面,第一弯曲凹模102的凹槽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一弯曲凹模102上,第一弯曲凸模101与第一弯曲凹模102相匹配时形成两个第一滑槽104;第二导向条203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二弯曲凸模201下表面,第二弯曲凹模202的凹槽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二弯曲凹模202上,第二弯曲凸模201与第二弯曲凹模202相匹配时形成两个第二滑槽204;第三导向条303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三弯曲凸模301下表面,第三弯曲凹模302的凹槽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三弯曲凹模302上,第三弯曲凸模301与第三弯曲凹模302相匹配时形成两个第三滑槽304。通过第一导向条103、第二导向条203和第三导向条303的设置可使第一弯曲模、第二弯曲模和第二弯曲模压紧铝条,并使铝条不会发送侧向滑动。在折弯时第一导向条103、第二导向条203分别与第一弯曲模的第一滑槽104和第二弯曲模的第二滑槽204等相互配合,使得铝条在铝框成型的整个变形过程中无侧向变形和滑动,不会因变形过度而产生的铝条背部撕裂。更进一步,两个第一滑槽104分别为第一前铝条滑槽和第一后铝条滑槽,第一前铝条滑槽和第一后铝条滑槽分别位于第一弯曲凹模102前后的凹槽内;两个第二滑槽204 分别为第二前铝条滑槽和第二后铝条滑槽,第二前铝条滑槽和第二后铝条滑槽分别位于第二弯曲凹模202前后的凹槽内;两个第三滑槽304分别为第三前铝条滑槽和第三后铝条滑槽,第三前铝条滑槽和第三后铝条滑槽分别位于第三弯曲凹模302前后的凹槽内。铝条弯折轴401的铝条转轴滑槽403包括前铝条转轴滑槽和后铝条转轴滑槽,前铝条转轴滑槽和后铝条转轴滑槽前后间隔设置在铝条弯折轴401的前端;第一前铝条滑槽、第二前铝条滑槽、第三前铝条滑槽与前铝条转轴滑槽一一对齐匹配;第一后铝条滑槽、第二后铝条滑槽、第三后铝条滑槽与后铝条转轴滑槽一一对齐匹配。一般第一前铝条滑槽、第二前铝条滑槽、第三前铝条滑槽与前铝条转轴滑槽放置及输送前盖铝条11,并对前盖铝条11弯折加工;第一后铝条滑槽、第二后铝条滑槽、第三后铝条滑槽与后铝条转轴滑槽放置放置及输送后盖铝条12并对后盖铝条12弯折加工。通过上述设置,铝条折弯装置能一次折弯动作能对多根铝条进行折弯,提高铝条弯折效率;根据需要铝条折弯装置也可以分别对后盖铝条12和前盖铝条11进行弯折加工,以提高弯框机的使用效率,避免对前盖铝条11和后盖铝条12进行加工时需要两台弯框机,或者一台弯框机的弯曲模只有一组滑槽与前盖铝条11和后盖铝条 12其中之一相匹配时,需要更换对应的第一弯曲模、第二弯曲模、第三弯曲模和铝条弯折轴401。上述弯框机不限于对前盖铝条11和后盖铝条12弯折加工,也可在第一弯曲模、第二弯曲模、第三弯曲模和铝条弯折轴401对应设置多组对应的滑槽而实现多根铝条的弯折。
优选实施例中,铝条弯折轴401还设置有弯折槽402,弯折槽402沿着铝条弯折轴401轴向方向开设,弯折槽40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弯折槽40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沿铝条弯折轴401轴向方向延伸,铝条转轴滑槽403由弯折槽 402的第一端沿铝条弯折轴401的周向延伸至弯折槽402的第二端,铝条转轴滑槽403贯通弯折槽402的第一端和弯折槽402的第二端。通过弯折槽402的设置,使得铝条在更易于弯折,不会因变形过度而产生的铝条背部撕裂。
优选实施例中,弯折槽402开口横截面为扇形并且圆心在铝条弯折轴401 的轴心上,弯折槽402开口朝向第一弯曲凹模102,弯折槽402的第一端和弯折槽402的第二端成90°夹角,弯折槽402的第一端和弯折槽402的第二端相交于铝条弯折轴401的轴心,弯折槽402的第一端与第二弯曲凹模202左右两端垂直,弯折槽402的第二端与第二弯曲凹模202左右两端平行。通过弯折槽402 的第一端和弯折槽402的第二端成90°夹角设置,能很好与铝条的90°折弯角相匹配,使得铝条在更易于弯折,不会因变形过度而产生的铝条背部撕裂。第一弯曲凸模101下端的左右长度与第一弯曲凹模102上端的左右长度相匹配;第二弯曲凸模201下端的左右长度与第二弯曲凹模202上端的左右长度相匹配;第一弯曲模的左右长度与第二弯曲模的左右长度相匹配,更方便定位。第一弯曲凹模102的左端为曲面与铝条弯折轴401右端相匹配,第二弯曲凹模202右端为曲面与铝条弯折轴401左端相匹配;通过第一弯曲凹模102左端曲面与铝条弯折轴401右端相匹配以及第二弯曲凹模202右端曲面与铝条弯折轴401左端相匹配,使得铝条弯折更美观,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折弯装置,能将多个铝条和行李箱中框的中框铝件13加工集中在一台装置上、一般应用于铝条弯框机加工中,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使得弯框机对铝条定位更精准和更快速,并保证铝条长度精准及弯折角之间的长度精准;弯曲模与弯折轴之间相互配合使得铝条在铝框成型的整个变形过程中无侧向变形和滑动,不会因变形过度而产生的铝条背部撕裂;并且提供一次折弯动作能对多根铝条进行折弯,弯曲模设置有多组与铝条相匹配的滑轨,在弯折不同的铝条时不需要更换对应的弯曲模,方便使用;将各种规格铝条、行李箱的中框等工件加工集中在一个装置中,降低行李箱的生产线复杂程度,提高生产线效率并且使得设备占地面积更小。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行李箱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行李箱折弯装置包括转动装置和折弯装置,所述折弯装置为多个,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所述折弯装置,所述折弯装置包括弯折轴、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第三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位于所述弯折轴两侧,第三组件位于第二组件一侧并远离所述弯折轴,所述第三组件在转动装置作用下可左右运动;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组件上端和与所述第一组件上端相匹配的第一组件下端,所述第一组件下端与弯折轴一端相匹配,所述第一组件上端可上下运动,并带动所述第一组件下端沿弯折轴一端向下运动,所述第一组件下端的上表面设置有沿所述第一组件下端左右两端延伸的滑轨;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二组件上端和与所述第二组件上端相匹配的第二组件下端,所述第二组件上端可上下运动,所述第二组件下端的上表面设置有沿所述第二组件下端左右两端延伸的滑轨;所述第三组件包括第三组件上端和与所述第三组件上端相匹配的第三组件下端,所述第三组件上端可上下运动,所述第三组件下端的上表面设置有沿所述第三组件下端左右两端延伸的滑轨;所述弯折轴上端设置有沿弯折轴左右两端周向延伸的滑轨,所述第一组件下端的滑轨、所述第二组件下端的滑轨、所述第三组件下端的滑轨和所述弯折轴上端的滑轨可在横向方向一一对齐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李箱折弯装置前端和后端的折弯装置均设置有两个滑动杆和螺旋推动杆,所述第三组件设置有与所述螺旋推动杆相匹配的螺旋孔,所述螺旋孔左右贯穿所述第三组件,所述螺旋推动杆与所述转动装置连接,所述螺旋推动杆在所述转动装置作用下可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三组件左右移动;所述滑动杆横向设置在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上,并位于所述螺旋推动杆上下两端,所述滑动杆贯穿所述第三组件,所述第三组件可沿所述滑动杆左右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还设置有定位器,所述定位器与所述转动装置连接,所述定位器通过所述转动装置控制所述第三组件左右移动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前端的折弯装置为中框折弯装置,所述弯折轴为中框弯折轴,所述弯折轴上端的滑轨为中框转轴滑轨,所述转轴滑轨设置在中框弯折轴上;第一组件为第一压模,所述第二组件为第二压模,所述第三组件为第三压模;所述第一压模包括第一上压模和与所述第一上压模上下错位设置的第一下压模,所述第一上压模与第一下压模可相匹配,所述第一上压模向下运动时可使第一下压模绕中框弯折轴转动,所述第一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下压模上表面;所述第二压模包括第二上压模和与所述第二上压模相配合的第二下压模,所述第二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下压模上表面;所述第三压模包括第三上压模和与所述第三上压模相配合的第三下压模;所述第三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三下压模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折弯装置还包括有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和第三动力装置,所述第一上压模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可带动所述第一上压模上下运动;所述第二上压模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可带动所述第二上压模上下运动;所述第三上压模与所述第三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三动力装置可带动所述第三上压模上下运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压模的右端端部至第三下压模的左端端部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上压模右端端部至第三上压模左端端部的距离;所述第一下压模的右端为曲面与所述中框弯折轴左端相匹配,第二下压模左端为曲面与所述中框弯折轴右端相匹配;所述第一下压模的右端相对于所述第一上压模的右端在竖向方向突出,所述第一上压模的左端相对于所述第一下压模的左端在竖向方向突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后端的折弯装置为铝条折弯装置,所述弯折轴为铝条弯折轴,第一组件为第一弯曲模,所述第二组件为第二弯曲模,所述第三组件为第三弯曲模,所述第一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一滑槽,所述第二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二滑槽,所述第三组件下端的滑轨为第三滑槽,所述铝条弯折轴上端的滑轨为铝条转轴滑槽;
所述第一弯曲模包括第一弯曲凸模和第一弯曲凹模,所述第一弯曲凸模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条,所述第一导向条自所述第一弯曲凸模的左端向第一弯曲凸模的右端延伸,所述第一弯曲凹模设置有自第一弯曲凹模左端向第一弯曲凹模右端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一弯曲凸模和所述第一弯曲凹模相配合时,所述第一弯曲凸模的第一导向条伸到所述第一弯曲凹模的凹槽形成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第二弯曲模包括第二弯曲凸模和第二弯曲凹模,所述第二弯曲凸模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二导向条自所述第二弯曲凸模的左端向第二弯曲凸模的右端延伸,所述第二弯曲凹模设置有自第二弯曲凹模左端向第二弯曲凹模右端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二弯曲凸模和所述第二弯曲凹模相配合时,所述第二弯曲凸模的第二导向条伸到所述第二弯曲凹模的凹槽形成所述第二滑槽;
所述第三弯曲模包括第三弯曲凸模和第三弯曲凹模,所述第三弯曲凸模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三导向条,所述第三导向条自所述第三弯曲凸模的左端向第三弯曲凸模的右端延伸,所述第三弯曲凹模设置有自第三弯曲凹模左端向第三弯曲凹模右端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三弯曲凸模和所述第三弯曲凹模相配合时,所述第三弯曲凸模的第三导向条伸到所述第三弯曲凹模的凹槽形成所述第三滑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条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一弯曲凸模下表面,所述第一弯曲凹模的凹槽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一弯曲凹模上,所述第一弯曲凸模与所述第一弯曲凹模相匹配时形成两个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导向条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二弯曲凸模下表面,所述第二弯曲凹模的凹槽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二弯曲凹模上,所述第二弯曲凸模与所述第二弯曲凹模相匹配时形成两个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三导向条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三弯曲凸模下表面,所述第三弯曲凹模的凹槽为两个且前后设置在第三弯曲凹模上,所述第三弯曲凸模与所述第三弯曲凹模相匹配时形成两个所述第三滑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条弯折轴还设置有弯折槽,所述弯折槽沿着所述铝条弯折轴轴向方向开设,所述弯折槽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弯折槽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沿铝条弯折轴轴向方向延伸,所述铝条转轴滑槽由所述弯折槽的第一端沿所述铝条弯折轴的周向延伸至所述弯折槽的第二端,所述铝条转轴滑槽贯通所述弯折槽的第一端和弯折槽的第二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行李箱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槽开口横截面为扇形并且圆心在所述铝条弯折轴的轴心上,所述弯折槽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弯曲凹模,所述弯折槽的第一端和弯折槽的第二端成90°夹角,所述弯折槽的第一端和弯折槽的第二端相交于所述铝条弯折轴的轴心,所述弯折槽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凹模左右两端垂直,所述弯折槽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弯曲凹模左右两端平行,所述第一弯曲凸模下端的左右长度与所述第一弯曲凹模上端的左右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弯曲凸模下端的左右长度与所述第二弯曲凹模上端的左右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一弯曲凹模的左端为曲面与所述铝条弯折轴右端相匹配、第二弯曲凹模右端为曲面与所述铝条弯折轴左端相匹配。
CN202121814442.1U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行李箱折弯装置 Active CN217617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14442.1U CN217617037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行李箱折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14442.1U CN217617037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行李箱折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7037U true CN217617037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19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14442.1U Active CN217617037U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行李箱折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70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0222B (zh) 一种雨刮器连杆的自动化成型设备
CN107116367B (zh) 钢捆带剪切装配一体机
CN110446648A (zh) 齿条杆的制造方法
CN106552839A (zh) 一种套筒卷制机
CN111872232A (zh) 一种金属加工件卷圆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CN217617037U (zh) 一种行李箱折弯装置
CN108637150B (zh) 一种高精度高强度卸扣的成形设备、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215845070U (zh) 一种杆体折弯装置
CN216297581U (zh) 一种行李箱中框折弯模具
CN215697058U (zh) 一种行李箱铝条折弯模具
CN213223949U (zh) 一种加工旋转板挡片的连续模
CN215697059U (zh) 一种组合弯框机
CN211915364U (zh) 一种斜滚道内星轮模具
CN211331019U (zh) 一种拉铆螺母的冲压装置
CN113843368A (zh) 一种高端摩托车的后挡泥板生产线及其加工工艺
CN112091006A (zh) 一种板材折弯处理装置
DE3324252C2 (zh)
CN105642711B (zh) 一种基于悬臂式变高度辊模成形装置的悬臂式变高度辊模成形方法
CN208960801U (zh) 一种生产弹片的连续模具
CN218361600U (zh) 一种连接件模具
CN214187231U (zh) 一种可夹取不同规格钣金的夹具
JP2007307581A (ja) 多段ホーマー
CN219401964U (zh) 一种料带导正居中结构
CN210907526U (zh) 一种锻压模具
CN213496259U (zh) 一种点火用气化炉的横向冲孔机构及其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