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1739U - 带型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带型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1739U
CN217611739U CN202123197025.XU CN202123197025U CN217611739U CN 217611739 U CN217611739 U CN 217611739U CN 202123197025 U CN202123197025 U CN 202123197025U CN 217611739 U CN217611739 U CN 217611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k
belt
width direction
absorbent article
type absor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970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上祐介
高居义
姚旭光
吴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31970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1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1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1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型吸收性物品。该带型吸收性物品易于相对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笔直地且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地穿戴。在带型吸收性物品(1)中,吸收性芯(10)在下裆部具有与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相比宽度变窄的窄幅部,非肌肤侧片(12、13)在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区域具有能够从带型吸收性物品(1)的非肌肤面侧视觉辨认且沿着长度方向的第1标记(311)和第2标记(312),第1标记(311)设于下裆部的比吸收性芯(10)的窄幅部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还能够从肌肤面侧视觉辨认,第2标记(312)设于腹侧腰身部的从第1标记(311)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上,在厚度方向上与吸收性芯(10)重叠。

Description

带型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型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中,在下裆部设有在尿布的横向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的着色图形。该着色图形构成为在从肌肤相对片侧外观观察展开状态的尿布时易于视觉辨认。因此,只要将着色图形作为标记地将尿布铺在穿着者的身下,穿着者就能够将尿布穿着在适当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06327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着色图形是在尿布的横向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仅设于尿布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因此只能将尿布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对位于穿着者的下裆部。因此,若只是专利文献1的着色图形的话,则不能在穿着者的上下方向上沿着尿布的长度方向笔直地穿戴尿布。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与有无用于将粘扣带固定于目标带的标记、标记的配置相关的记载。因此,有可能不能以尿布与穿着者的腰身之间没有间隙地紧贴的方式稳定地固定粘扣带。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易于将带型吸收性物品相对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笔直地且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地穿戴。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型吸收性物品,该带型吸收性物品在展开状态下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并包括腹侧腰身部、下裆部、背侧腰身部和从所述背侧腰身部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伸出的粘扣带,其特征在于,该带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芯;肌肤侧片,其设于比所述吸收性芯靠所述厚度方向的肌肤侧的位置;以及非肌肤侧片,其设于比所述吸收性芯靠所述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的位置,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下裆部具有与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相比宽度变窄的窄幅部,所述非肌肤侧片在所述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区域具有能够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侧视觉辨认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1标记和第2标记,所述第1标记设于所述下裆部的比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窄幅部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还能够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视觉辨认,所述第2标记设于所述腹侧腰身部的从所述第1标记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上,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吸收性芯重叠。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将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来明确。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易于将带型吸收性物品相对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笔直地且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地穿戴。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肌肤侧观察到的在长度方向上展开且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图。
图2是从非肌肤侧观察到的在长度方向上展开且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从肌肤侧观察尿布1时的第1标记线31的说明图。
图5A是图2中的B-B处的剖视示意图,图5B是图2中的C-C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6A是从非肌肤侧观察尿布1时的第1标记线31的说明图,图6B是粘扣带20的说明图。
图7A~图7C是表示标记40~43的变形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型吸收性物品(尿布);10、吸收性芯;10A、窄幅部;10B、压缩部;10BR、压缩区域;11、表面片;12、防漏片(非肌肤侧片);13、外装片(非肌肤侧片);14、侧片;15、芯包层;16、腿围弹性构件;17、防漏壁部;171、防漏壁弹性构件;20、粘扣带;21、基材;211、粘合部;22、带构件;23、钩件;R1、R2、接合区域;31、第1标记线(第4标记);311、下裆部标记(第1标记);312、腹侧部标记(第2标记);32、第2标记线(第3标记);33、第3标记线(第3标记);34、着色区域;40、标记线(第1标记、第2标记);41、着色区域(第1标记、第2标记);42、下裆部标记(第1标记);43、腹侧部标记(第2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事项。
一种带型吸收性物品,该带型吸收性物品在展开状态下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并包括腹侧腰身部、下裆部、背侧腰身部和从所述背侧腰身部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伸出的粘扣带,其特征在于,该带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芯;肌肤侧片,其设于比所述吸收性芯靠所述厚度方向的肌肤侧的位置;以及非肌肤侧片,其设于比所述吸收性芯靠所述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的位置,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下裆部具有与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相比宽度变窄的窄幅部,所述非肌肤侧片在所述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区域具有能够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侧视觉辨认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1标记和第2标记,所述第1标记设于所述下裆部的比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窄幅部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还能够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视觉辨认,所述第2标记设于所述腹侧腰身部的从所述第1标记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上,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吸收性芯重叠。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利用第1标记和第2标记使带型吸收性物品易于相对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笔直地穿戴。此外,使第1标记沿着穿着者的腿根部的使用者(护理者等)易于注意到位于第1标记的延长线上的第2标记,易于将第2标记用作粘扣带的固定位置的标记。因此,粘扣带在刚度较高的吸收性芯上稳定且牢固地固定,带型吸收性物品能够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腹侧腰身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背侧腰身部的最大宽度。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在腹侧腰身部,吸收性芯的位于比第2标记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宽度较短,因此能够引导使用者将粘扣带接合于第2标记的更内侧的位置。另一方面,在背侧腰身部,吸收性芯的位于到宽度方向的更外侧的部位为止的范围,刚度升高,因此在使用者将粘扣带拿到腹侧时,易于将背侧腰身部的宽度方向的侧部沿着穿着者的腋下部稳定地拉伸。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在将从所述背侧腰身部伸出的所述粘扣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第1长度并将从所述第2标记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到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腹侧腰身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最侧端的长度设为第2长度的情况下,所述第2长度比所述第1长度短。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能够引导使用者将粘扣带接合于第2标记的更内侧的位置,从而易于使带型吸收性物品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粘扣带具有一个以上以能够剥离的方式接合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侧面的接合区域,在将所述粘扣带所具有的所述接合区域的从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端到最内侧端的长度设为第3长度的情况下,所述第2长度比所述第3长度短。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能够引导使用者将粘扣带接合于第2标记的更内侧的位置,从而易于使带型吸收性物品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非肌肤侧片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区域分别具有所述第1标记和所述第2标记。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易于将带型吸收性物品相对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更笔直地穿戴,能够将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粘扣带稳定地且在宽度方向上平衡良好地固定。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非肌肤侧片在所述腹侧腰身部的比所述第2标记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3标记。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在腹侧腰身部,多个沿着长度方向的标记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因此能够与穿着者的腰身尺寸匹配地调节粘扣带的固定位置。因此,易于使带型吸收性物品与穿着者的腰身部紧贴。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第2标记和所述第3标记中的设计不同。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第2标记和第3标记能够识别为不同的标记,易于与穿着者的腰身尺寸匹配地调节粘扣带的固定位置。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在将从所述背侧腰身部伸出的所述粘扣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第1长度并将从所述第2标记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到所述第3标记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长度设为第4长度的情况下,所述第4长度比所述第1长度短。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通过使标记之间的宽度方向的间隔较短,从而易于将粘扣带以跨越两个标记的方式固定,易于进行粘扣带的固定位置的调节。此外,能够与穿着者的腰身尺寸匹配地细微地调节粘扣带的固定位置。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粘扣带具有一个以上以能够剥离的方式接合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侧面的接合区域,在将所述粘扣带所具有的所述接合区域的从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端到最内侧端的长度设为第3长度的情况下,所述第4长度比所述第3长度短。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通过使标记之间的宽度方向的间隔较短,从而易于将粘扣带的接合区域以跨越两个标记的方式固定,易于进行粘扣带的固定位置的调节。此外,能够与穿着者的腰身尺寸匹配地细微地调节粘扣带的固定位置。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标记在所述下裆部设于比所述肌肤侧片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从肌肤面侧视觉辨认时的第1标记的视觉辨认性提高,第1标记易于被使用者所识别,易于用作穿戴时的标记。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伸缩的腿围弹性构件,所述第1标记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腿围弹性构件不重叠。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能够抑制由于因腿围弹性构件在材料产生的褶皱而导致第1标记的视觉辨认性下降的状况。因此,第1标记线易于被使用者识别为沿着长度方向的标记,易于用作穿戴时的标记。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伸缩的腿围弹性构件,所述第1标记的至少局部设于比所述腿围弹性构件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能够抑制第1标记的视觉辨认性下降的状况。此外,通过使用者使第1标记沿着穿着者的腿根部,从而比第1标记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腿围弹性构件也易于沿着穿着者的腿根部,能够使带型吸收性物品与穿着者的腿围紧贴。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由芯包层覆盖,所述第1标记在所述下裆部设于比所述芯包层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从肌肤面侧视觉辨认时的第1标记的视觉辨认性提高,第1标记易于被使用者所识别,易于用作穿戴时的标记。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具有两个以上从所述背侧腰身部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的所述粘扣带,并且具有两个以上从所述背侧腰身部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伸出的所述粘扣带。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腹侧腰身部与背侧腰身部牢固地接合,能够抑制在穿着过程中带型吸收性物品展开的状况。此外,使用者通过将接近穿着者的下裆部的一侧的粘扣带固定于第2标记的更内侧的位置,从而能够使带型吸收性物品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通过将接近穿着者的腰部的一侧的粘扣带宽松地固定,从而使穿着者易于呼吸。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压缩区域,该压缩区域设有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压缩部,所述第2标记设于比所述压缩区域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吸收性芯中的除压缩区域之外的区域的刚度较低,从而易于沿着穿着者的腋下。通过第2标记位于该部位,从而将粘扣带也沿着穿着者的腰身牢固地固定。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非肌肤侧片具有第4标记,该第4标记包含所述第1标记和所述第2标记,并且从所述非肌肤侧片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直到另一端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设置。
根据这样的带型吸收性物品,由于第1标记和第2标记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因此易于让使用者注意到第2标记,易于用作粘扣带的固定位置的标记。此外,通过使第4标记较长,从而易于将第4标记识别为沿着带型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线,在穿戴时易于用作标记。
以下,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带型吸收性物品”的一例,举例说明成人用的带型一次性尿布。不过不限定于上述物品,带型吸收性物品也能够作为儿童用的带型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品等而应用。
===带型一次性尿布1的基本结构===
图1是从肌肤侧观察到的在长度方向上展开且伸长的状态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称为“尿布”)的俯视图。图2是从非肌肤侧观察到的在长度方向上展开且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1所示,尿布1在展开状态下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此外,尿布1在长度方向上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具有贴在穿着者的腹侧部的腹侧腰身部1A、贴在穿着者的背侧部的背侧腰身部1C、以及在长度方向上位于腹侧腰身部1A和背侧腰身部1C之间的下裆部1B。此外,如图3所示,将构成尿布1的各构件层叠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将在厚度方向上的与穿着者接触的一侧称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称为非肌肤侧。
此外,如图3所示,尿布1包括吸收性芯10、设于比吸收性芯10靠厚度方向的肌肤侧的位置的表面片11(肌肤侧片)、设于比吸收性芯10靠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的位置的防漏片12(非肌肤侧片)和外装片13(非肌肤侧片)、一对侧片14、以及从背侧腰身部1C向宽度方向的两外侧伸出的粘扣带20。表面片11是透液性的片材,能够例示出无纺布等。防漏片12是不透液性的片材,能够例示出树脂膜片等。一对侧片14是表面片11的肌肤侧面上的从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向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的片材(例如无纺布等)。外装片13形成尿布1的外形形状,即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下裆部1C)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缩窄的形状。
作为吸收性芯10,能够例示出含有SAP(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浆粕等液体吸收性纤维成形为预定形状而成的吸收性芯。吸收性芯10既可以如图3所示由透液性的芯包层15(例如棉纸、无纺布等)覆盖,也可以不被覆盖。此外,作为吸收性芯10,能够例示出使SAP层附着于亲水性的片材而成的SAP片材、利用气流成网法将液体吸收性纤维成形为片状而成的气流成网片等。
此外,尿布1在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具有沿长度方向伸缩的腿围弹性构件16。在比腿围弹性构件16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设有能够向肌肤侧立起的防漏壁部17。如图3所示,防漏壁部17是通过侧片14的宽度方向的内侧侧部向非肌肤侧折回并在该折回的部位设有沿长度方向伸缩的防漏壁弹性构件171而形成的。能够利用防漏壁部17抑制排泄物的侧漏。另外,在图1中,在尿布1的各侧部,线状的腿围弹性构件16沿宽度方向排列有三根,线状的防漏壁弹性构件171沿宽度方向排列有两根,但它们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此外,腿围弹性构件16也可以是片状的弹性构件。
粘扣带20具有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的基材21、带构件22和钩件23。在基材21的肌肤侧面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设有粘合部211,基材21利用粘合部211(粘接剂的涂敷部)接合于外装片13的非肌肤侧面。此外,带构件22跨侧片14的肌肤侧面和基材21的肌肤侧面地接合于侧片14的肌肤侧面和基材21的肌肤侧面。在基材21的肌肤侧面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设有钩件23(例如尼龙粘扣带的公构件)。此外,粘合部211的局部伸出到比侧片14和带构件22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因而,在从肌肤侧观察尿布1时,粘合部211的一部分暴露。因此,在穿戴尿布1时,通过粘合部211的局部和钩件23接合于腹侧腰身部1A的非肌肤侧面,从而将粘扣带20固定于尿布1。
以上说明了尿布1的基本结构,但尿布1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尿布1也可以不具有腿围弹性构件16、防漏壁部17。此外,例如粘扣带20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也可以夹入外装片13和侧片14之间而接合。
<<关于穿戴尿布时的标记>>
图4是从肌肤侧观察尿布1时的第1标记线31的说明图。图5A是图2中的B-B处的剖视示意图,图5B是图2中的C-C处的剖视示意图。图6A是从非肌肤侧观察尿布1时的第1标记线31的说明图,图6B是粘扣带20的说明图。图7A~图7C是表示标记40~43的变形例的图。
如图2和图5A等所示,防漏片12在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区域和另一侧的区域分别具有能够从尿布1的非肌肤面侧视觉辨认且沿着长度方向的标记线31~33。从宽度方向的外侧起依次称为第1标记线31、第2标记线32、第3标记线33。此外,防漏片12在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具有多个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在长度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的着色区域34。在着色区域3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1标记线31~第3标记线33。此外,标记线31~33和着色区域34从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直到另一端沿着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标记线31~33和着色区域34通过印刷形成于防漏片12的非肌肤侧面,能够隔着外装片13视觉辨认。不过,标记线31~33只要形成于位于比吸收性芯10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非肌肤侧片即可,只要形成于防漏片12和外装片13中的至少一者即可。此外,标记线31~33既可以形成于防漏片12、外装片13的肌肤侧面,也可以形成于非肌肤侧面。
此外,标记线31~33除了印刷为与非肌肤侧片12、13不同的颜色而形成之外,也可以通过印刷非肌肤侧片12、13的除标记线31~33之外的区域并对标记线31~33的区域不实施印刷而形成。此外,也可以通过沿厚度方向压缩非肌肤侧片12、13(利用凹凸)形成标记线31~33。
此外,吸收性芯10形成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缩窄的平面形状。因此,吸收性芯10在尿布1的下裆部1B具有与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相比宽度变窄的窄幅部10A。
如图4所示,第1标记线31的位于尿布1的下裆部1B的部位即“下裆部标记311(第1标记)”设于比吸收性芯10的窄幅部10A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下裆部标记311还能够从尿布1的肌肤面侧视觉辨认。
因此,使用者(护理者等)在将尿布1的背侧腰身部1C铺在穿着者的身下之后,在展开状态的尿布1中,基于能够从肌肤面侧视觉辨认的下裆部标记311延伸的方向能够确认尿布1的长度方向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大致对齐。通过这样做,易于将尿布1相对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笔直地穿戴。
之后,使用者能够在使既能够从尿布1的肌肤面侧视觉辨认也能够从非肌肤面侧视觉辨认的下裆部标记311沿着穿着者的腿根部的同时,将尿布1在长度方向上对折。通过这样做,使尿布1的腿围开口部(下裆部1B中的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缩窄的部位)沿着穿着者的腿根部地穿戴。
此外,第1标记线31从尿布1的下裆部1B到腹侧腰身部1A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即,第1标记线31的位于腹侧腰身部1A的部位即“腹侧部标记312(第2标记)”设在从下裆部标记311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上。
因此,在使尿布1的下裆部1B沿着穿着者的腿根部时,注意到下裆部标记311的使用者也易于注意到腹侧部标记312。因此,使用者在将尿布1的腹侧腰身部1A贴在穿着者的腹部时,基于从下裆部1B直到腹侧腰身部1A的第1标记线31(311~312)能够确认尿布1的长度方向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大致对齐。因此,当在长度方向上对折之后,也易于将尿布1(特别是腹侧腰身部1A)相对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笔直地穿戴。
之后,注意到第1标记线31的使用者在固定粘扣带20时,易于将腹侧部标记312用作粘扣带20的固定位置的标记。
因此,腹侧部标记312在尿布1的厚度方向上与吸收性芯10重叠。通过这样做,使得将腹侧部标记312作为标记地固定的粘扣带20在刚度较高的吸收性芯10上稳定且牢固地接合于尿布1的非肌肤侧面。因此,能够将尿布1牢固地固定并紧贴于穿着者的腰身。
即,第1标记线31中的下裆部标记311(第1标记)是用于相对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笔直地穿戴尿布1的标记,并且是用于使尿布1的宽度方向的侧部沿着穿着者的腿根部的标记。此外,第1标记线31中的腹侧部标记312(第2标记)是用于相对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笔直地穿戴尿布1的标记,并且是粘扣带20的固定位置的标记。
另外,标记线31~33沿着尿布1的长度方向不限于标记线31~33的长度方向与尿布1的长度方向完全一致,只要大致平行即可。此外,标记线31~33不限于以直线状沿长度方向延伸,例如也可以是在宽度方向上较小程度蜿蜒曲折地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
此外,腹侧部标记312(第2标记)位于从下裆部标记311(第1标记)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不限于这些标记311、312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完全一致的配置,只要这些标记311、312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的至少局部重叠即可。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标记线31~33通过较小的图形(例如圆、菱形、叉号的图形等)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以线状排列而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像图7A所示的标记线40那样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线。此外,例如也可以如图7B所示在尿布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或侧部)设置着色为与相邻的区域不同的颜色的着色区域41,将该着色区域41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侧端411、412作为标记线。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是,标记线的位于下裆部1B的部位401、411(第1标记)配置于比吸收性芯10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标记线的位于腹侧腰身部1A的部位411、412(第2标记)配置于吸收性芯10上。即,沿着长度方向的标记(第1标记~第4标记)是多个图形沿长度方向以线状排列而成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线(包含实线、虚线等各种线)、相比于宽度方向沿长度方向延伸得较长的矩形区域或者着色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侧端。
此外,位于下裆部1B的标记(第1标记)和位于腹侧腰身部1A的标记(第2标记)既可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在长度方向上连续,也可以如图7C所示在长度方向上分开。即使在图7C的情况下,通过腹侧部标记43(第2标记)设于从下裆部标记42(第1标记)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也易于让使用者注意到腹侧部标记43,易于用作粘扣带20的固定位置的标记。
但优选的是像本实施方式的第1标记线31这样,标记从尿布1的下裆部1B直到腹侧腰身部1A沿着长度方向连续。通过这样做,无论是位于下裆部1B的标记(第1标记)还是位于腹侧腰身部1A的标记(第2标记)都易于作为沿着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线识别,在穿戴尿布1时易于用作标记。
此外,也可以如图7C所示,在背侧腰身部1C不设置标记线。但优选的是像本实施方式的第1标记线31(第4标记)这样,标记从防漏片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直到另一端沿着长度方向设置。通过标记线的长度变长,从而易于作为沿着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线识别,在穿戴尿布1时易于用作标记。此外,通过标记线的长度变长,从而易于使尿布1的长度方向沿着穿着者的上下方向,易于将尿布1相对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笔直地穿戴。
此外,将把展开状态的尿布1在长度方向上三分割或大致三分割而成的区域设为腹侧腰身部1A、下裆部1B、背侧腰身部1C。下裆部标记311不限于设于下裆部1B的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只要至少设于长度方向的局部区域即可。同样,腹侧部标记312也是只要至少设于腹侧腰身部1A的长度方向的局部区域即可。
此外,如图6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粘扣带20的肌肤侧面设有钩件23和与带构件22相比向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的粘合部211的局部。该钩件23和粘合部211的局部是以能够剥离(和能够再接合)的方式接合于尿布1的非肌肤侧面的接合区域R1、R2,利用接合区域R1、R2将粘扣带20固定于尿布1。
不过,粘扣带20的结构不限定于图6B所示的结构,粘扣带20只要具有一个以上接合区域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具有钩件23但不具有粘合部211的粘扣带20。此外,在粘扣带20具有多个接合区域R的情况下,既可以是像钩件23(R1)和粘合部211(R2)这样不同的接合部件,也可以是相同的接合部件。此外,多个接合区域R既可以如图6B所示在宽度方向上分开,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邻接或者在宽度方向上局部重叠。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在腹侧腰身部1A中不具有设有供粘扣带20的钩件23卡合的环件的目标带。即,在腹侧腰身部1A中,外装片13的非肌肤侧面形成尿布1的非肌肤侧面,粘扣带20的钩件23、粘合部211的局部直接接合于外装片13的非肌肤侧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与具有目标带的尿布相比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材料数变少。因此透气性较佳。此外,能够防止由目标带导致尿布1变硬(僵硬)而使穿着舒适性下降。另外,尿布1不限于具有外装片13,粘扣带20也可以固定于防漏片12的非肌肤侧面。
此外,假如尿布1具有目标带的话,则难以从外侧视觉辨认在防漏片12印刷的标记线31~33。此外,通常目标带仅设于腹侧腰身部,不设于下裆部。因此,假如在目标带设有固定粘扣带20的标记的情况下,难以将该标记设于从下裆部1B的标记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上。这样的话,下裆部1B的标记与腹侧腰身部1A的标记的统一感消失,尿布1的设计性会变差。
此外,粘扣带20的接合区域R1、R2是具有宽度的区域。因此,在使用者将第1标记线31作为标记地固定粘扣带20时,例如在接合区域R1、R2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R1a接合于第1标记线31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将尿布1宽松地穿戴于穿着者的腰身。另一方面,在接合区域R1、R2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端R2a接合于第1标记线31的位置的情况下,易于使尿布1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
因此优选的是,如图4所示,使吸收性芯10在腹侧腰身部1A的最大宽度W1小于吸收性芯10在背侧腰身部1C的最大宽度W2(W1<W2)。通过这样做,如图2所示,在腹侧腰身部1A,与背侧腰身部1C相比,吸收性芯10的位于比第1标记线31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宽度较短(W3<W4)。
使用者为了使粘扣带20牢固地固定或者易于固定,而容易产生欲使接合区域R1、R2接合在刚度较高的吸收性芯10上的意识。因此如上所述,在腹侧腰身部1A,通过使吸收性芯10的位于比第1标记线31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宽度W3较短,能够引导使用者将接合区域R1、R2接合于第1标记线31的更内侧的位置。因此,尿布1易于没有间隙地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能够抑制排泄物的泄漏。
另一方面,在背侧腰身部1C中,通过使吸收性芯10的位于比第1标记线31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宽度W4较长,从而到宽度方向的更外侧的部位为止都利用吸收性芯10提高了刚度。因此,在使用者将粘扣带20拿到腹侧时,易于将背侧腰身部1C的宽度方向的侧部沿着穿着者的腋下部稳定地拉伸。因此提高了尿布1的穿戴容易性,此外尿布1易于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
另外,在对尿布1的各部分的长度进行比较和测量的情况下,在使尿布1展开且伸长至实质上不能视觉辨认尿布1的褶皱的程度为止的状态下进行较佳。具体而言,在构成尿布1的各构件的尺寸伸长至与该构件单体的尺寸(即不体现弹性构件的伸缩性的状态下的尺寸)一致或者接近该构件单体的尺寸的尺寸为止的状态下进行较佳。
此外优选的是,在腹侧腰身部1A中的比第1标记线31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设有一个以上沿着长度方向的其他标记。本实施方式的防漏片12在腹侧腰身部1A中的比第1标记线31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第2标记线32和第3标记线33。第2标记线32(第3标记)和第3标记线33(第3标记)与第1标记线31同样是粘扣带20的固定位置的标记。此外,着色区域34的宽度方向的侧端34a由于也作为粘扣带20的固定位置的标记发挥功能,因此包含在沿着长度方向的标记(第3标记)中。
通过这样在腹侧腰身部1A中多个沿着长度方向的标记(31~33、34a)在宽度方向上排列,从而能够与穿着者的腰身尺寸匹配地调节粘扣带20的固定位置。因此能够使尿布1没有间隙地与穿着者的腰身部紧贴。此外,标记线31~33(34a)易于作为粘扣带20的固定位置的标记被使用者所识别。
另外,第2标记线32、第3标记线33、着色区域34只要至少在腹侧腰身部1A的局部沿着长度方向设置即可。不过,通过这些标记32~34也与第1标记线31同样地从尿布1(防漏片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直到另一端连续地设置,从而提高尿布1的设计性。
还优选的是,第1标记线31~第3标记线33各自的设计不同。设计不同具体而言能够例示出线的形状(例如虚线和实线等线的种类、线的粗细)不同、构成线的图形的形状、数量、配置不同、线的颜色、深浅不同等。
通过标记线31~33的设计不同,使各标记线31~33能够识别为不同的标记。因此易于与穿着者的腰身尺寸匹配地调节粘扣带20的固定位置。
另外,第1标记线31(第1标记和第2标记)只要设于尿布1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区域即可。在该情况下也是,易于将尿布1相对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笔直地穿戴,能够稳定地固定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粘扣带20。
但优选的是,像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这样,防漏片12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区域分别具有第1标记线31。通过这样做,使尿布1易于相对于穿着者的上下方向更笔直地穿戴,能够稳定地固定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粘扣带20。更优选的是,第1标记线31相对于将尿布1在宽度方向上二等分的中心线对称地配置较佳。另外,不是完全对称,只要大致对称即可。通过这样做,能够将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粘扣带20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且平衡良好地固定。
此外优选的是,不仅是第1标记线31,其他的标记线32、33也对称地配置于尿布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区域。在该情况下,通过各标记线31~33的设计不同,从而更加易于将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粘扣带20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且平衡良好地固定。
此外,如图6B所示,将从背侧腰身部1C向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的粘扣带2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宽度W5”(第1长度)。此外,如图6A所示,将从第1标记线31(腹侧部标记31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到吸收性芯10在腹侧腰身部1A的宽度方向的最侧端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宽度W6”(第2长度)。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宽度W6比宽度W5短(W6<W5)。
如前所述,使用者容易产生欲使粘扣带20的接合区域R1、R2接合在刚度较高的吸收性芯10上的意识。因此,通过使吸收性芯10的位于比第1标记线31的中心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宽度W6比粘扣带20的宽度W5短,从而能够引导使用者将粘扣带20固定于第1标记线31的更内侧的位置。因此,尿布1易于没有间隙地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能够抑制排泄物的泄漏。
更优选的是,如图6B所示,在将粘扣带20所具有的接合区域R1、R2的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侧端R1a到最内侧端R2a的长度设为“宽度W7”(第3长度)的情况下,宽度W6比宽度W7短(W6<W7)较佳。通过这样做,使吸收性芯10的位于比第1标记线31的中心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宽度W6更短,因此能够引导使用者将粘扣带20固定于第1标记线31的更内侧的位置。
此外,如图6A所示,将从第1标记线3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到最接近第1标记线31的第2标记线3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长度设为“宽度W8(第4长度)”。在该情况下,宽度W8比粘扣带20的宽度W5短较佳,优选比接合区域R1、R2的宽度W7短(W8<W5、W7)较佳。
同样,第2标记线32与第3标记线33之间(第3标记彼此)的宽度方向的间隔W9也是比粘扣带20的宽度W5短较佳,更优选比接合区域R1、R2的宽度W7短较佳。
通过如上所述地使标记线31~33之间的宽度方向的间隔较短,从而将粘扣带20、粘扣带20的接合区域R1、R2以跨越两个标记线(31~33)的方式固定。因此易于进行粘扣带20的固定位置的调节。此外,由于能够与穿着者的腰身尺寸匹配地细微地调节粘扣带20的固定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尿布1在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的同时过度勒紧的状况。
此外优选的是,如图2、图5A所示,在尿布1的下裆部1B中,第1标记线31(下裆部标记311)设于比肌肤侧片11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通过这样做,使配置于比设有第1标记线31的防漏片12靠肌肤侧的位置的材料的数量较少。因此,从肌肤面侧视觉辨认尿布1时的第1标记线31(下裆部标记311)的视觉辨认性提高,第1标记线31易于被使用者所识别,从而易于用作穿戴时的标记。
此外,如图5A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10的肌肤侧面和非肌肤侧面由芯包层15覆盖。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尿布1的下裆部1B中,第1标记线31(下裆部标记311)设于比芯包层15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通过这样做,使配置于比设有第1标记线31的防漏片12靠肌肤侧的位置的材料的数量较少。因此,从肌肤面侧视觉辨认尿布1时的第1标记线31(下裆部标记311)的视觉辨认性提高,第1标记线31易于被使用者所识别,从而易于用作穿戴时的标记。
另外,如图5B所示,在腹侧腰身部1A中,第1标记线31与吸收性芯10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因此,在下裆部1B中,可以以第1标记线31设于比芯包层15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方式例如使吸收性芯10的平面形状与芯包层15的平面形状相同。
此外优选的是,如图5A所示,第1标记线31(下裆部标记311)与腿围弹性构件16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通过这样做,能够抑制由于因腿围弹性构件16在材料产生的褶皱而导致第1标记线31的视觉辨认性下降的状况。因此,第1标记线31易于被使用者识别为沿着长度方向的标记,易于用作穿戴时的标记。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标记线31位于比腿围弹性构件16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但第1标记线31也可以位于比腿围弹性构件16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此外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也可以是,第1标记线31的局部或全部与腿围弹性构件16在厚度方向上重叠。
此外可以是,第1标记线31的至少局部优选为第1标记线的全部设于比腿围弹性构件16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较佳。通过这样做,能够抑制由于因腿围弹性构件16在材料产生的褶皱而导致第1标记线31的至少局部的视觉辨认性下降的状况。此外,在使用者将尿布1在长度方向上对折时,第1标记线31(下裆部标记311)易于沿着穿着者的腿根部。因此,比第1标记线31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腿围弹性构件16也易于沿着穿着者的腿根部,能够使尿布1与穿着者的腿围紧贴。因此能够抑制排泄物从腿围泄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如图1等所示,在背侧腰身部1C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两个粘扣带20。成人用的带型吸收性物品由于尺寸较大,因此优选具有两个以上从背侧腰身部1C向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的粘扣带20,且具有两个以上从背侧腰身部1C向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伸出的粘扣带20。
通过这样做,使腹侧腰身部1A和背侧腰身部1C牢固地接合,能够抑制尿布1在穿着过程中展开的状况。此外,接近穿着者的下裆部的一侧(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的粘扣带20固定于第1标记线31(腹侧部标记312)的更内侧的位置,能够使尿布1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而不易泄漏。另一方面,接近穿着者的腰部的一侧(长度方向的外侧)的粘扣带20宽松地固定,能够以穿着者易于呼吸的方式穿戴,能够抑制尿布1的穿着舒适性下降。
特别是在尿布1中,如图2所示,吸收性芯1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未到达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具体而言,从腹侧腰身部1A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到吸收性芯10的腹侧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长度L1比从背侧腰身部1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到长度方向的外侧的粘扣带20的中心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2长。因此,接近穿着者的下裆部的一侧的粘扣带20易于将吸收性芯20上的第1标记线31作为标记固定,接近穿着者的腰部的一侧的粘扣带20易于将不位于吸收性芯20上的第1标记线31作为标记固定。这样的话,如上所述易于将粘扣带20固定。
此外也可以如图4所示,吸收性芯10具有压缩区域10BR,该压缩区域10BR设有吸收性芯1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压缩部10B。另外,虽然在图4中点状的多个压缩部10B离散地配置,但压缩部10B的数量、形状、配置等没有特别的限定。利用压缩部10B例如能够抑制吸收性芯10的走形。此外,在与图4不同压缩部设为线状的情况下,能够使排泄物沿着压缩部扩散。
压缩区域10BR设于吸收性芯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而不设于宽度方向的侧部较佳。还优选的是,第1标记线31(腹侧部标记312)设于比压缩区域10BR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吸收性芯10中的除压缩区域10BR之外的区域的刚度较低,从而易于沿着穿着者的腰身。因此,易于使吸收性芯10的宽度方向的侧部沿着穿着者的腋下,易于使尿布1与穿着者的腰身紧贴。此外,通过第1标记线31位于比压缩区域10BR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位即吸收性芯10沿着穿着者的腋下的部位,从而易于将粘扣带20固定。即,粘扣带20也沿着穿着者的腰身牢固地固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变得容易,而并非用于限定地解释本实用新型。另外不言而喻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包含其等同物。

Claims (14)

1.一种带型吸收性物品,该带型吸收性物品在展开状态下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包括腹侧腰身部、下裆部、背侧腰身部和从所述背侧腰身部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伸出的粘扣带,其特征在于,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具有:
吸收性芯;
肌肤侧片,其设于比所述吸收性芯靠所述厚度方向的肌肤侧的位置;以及
非肌肤侧片,其设于比所述吸收性芯靠所述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的位置,
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下裆部具有与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相比宽度变窄的窄幅部,
所述非肌肤侧片在所述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区域具有能够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侧视觉辨认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1标记和第2标记,
所述第1标记设于所述下裆部的比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窄幅部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还能够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视觉辨认,
所述第2标记设于所述腹侧腰身部的从所述第1标记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上,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吸收性芯重叠,
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腹侧腰身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背侧腰身部的最大宽度,
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具有两个以上从所述背侧腰身部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的所述粘扣带,并且具有两个以上从所述背侧腰身部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伸出的所述粘扣带。
2.一种带型吸收性物品,该带型吸收性物品在展开状态下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包括腹侧腰身部、下裆部、背侧腰身部和从所述背侧腰身部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伸出的粘扣带,其特征在于,
该带型吸收性物品具有:
吸收性芯;
肌肤侧片,其设于比所述吸收性芯靠所述厚度方向的肌肤侧的位置;以及
非肌肤侧片,其设于比所述吸收性芯靠所述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的位置,
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下裆部具有与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相比宽度变窄的窄幅部,
所述非肌肤侧片在所述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区域具有能够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侧视觉辨认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1标记和第2标记,
所述第1标记设于所述下裆部的比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窄幅部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还能够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视觉辨认,
所述第2标记设于所述腹侧腰身部的从所述第1标记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上,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吸收性芯重叠,
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腹侧腰身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背侧腰身部的最大宽度,
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压缩区域,该压缩区域设有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压缩部,
所述第2标记设于比所述压缩区域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将从所述背侧腰身部伸出的所述粘扣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第1长度并将从所述第2标记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到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腹侧腰身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最侧端的长度设为第2长度的情况下,
所述第2长度比所述第1长度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扣带具有一个以上以能够剥离的方式接合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侧面的接合区域,
在将所述粘扣带所具有的所述接合区域的从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端到最内侧端的长度设为第3长度的情况下,
所述第2长度比所述第3长度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肌肤侧片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区域分别具有所述第1标记和所述第2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肌肤侧片在所述腹侧腰身部的比所述第2标记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3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标记和所述第3标记中的设计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将从所述背侧腰身部伸出的所述粘扣带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第1长度并将从所述第2标记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到所述第3标记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长度设为第4长度的情况下,
所述第4长度比所述第1长度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扣带具有一个以上以能够剥离的方式接合于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侧面的接合区域,
在将所述粘扣带所具有的所述接合区域的从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端到最内侧端的长度设为第3长度的情况下,
所述第4长度比所述第3长度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标记在所述下裆部设于比所述肌肤侧片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伸缩的腿围弹性构件,
所述第1标记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腿围弹性构件不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型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伸缩的腿围弹性构件,
所述第1标记的至少局部设于比所述腿围弹性构件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由芯包层覆盖,
所述第1标记在所述下裆部设于比所述芯包层靠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肌肤侧片具有第4标记,该第4标记包含所述第1标记和所述第2标记,并且从所述非肌肤侧片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直到另一端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设置。
CN202123197025.XU 2021-12-20 2021-12-20 带型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217611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7025.XU CN217611739U (zh) 2021-12-20 2021-12-20 带型吸收性物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7025.XU CN217611739U (zh) 2021-12-20 2021-12-20 带型吸收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1739U true CN217611739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19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97025.XU Active CN217611739U (zh) 2021-12-20 2021-12-20 带型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1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17658C (en) Sanitary article with improved fitness
EP1946733B1 (en) Disposable wearing article
EP1153587B1 (en) Absorbent article
EP1236456A2 (en)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improved fastening system
TWI500417B (zh) 展開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TW201225937A (en) Disposable wearable article
US8419702B2 (en) Disposable diaper provided with tape fastener
TWI565453B (zh) Disposable disposable diaper
CN106659609B (zh) 一次性尿布
CN106572930B (zh) 吸收性物品
JP3313293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3343199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TWI572341B (zh) Dispose of items with disposable dessert
CN106572931B (zh) 一次性尿布
CN217611739U (zh) 带型吸收性物品
JP3024003U (ja) フラット型・パンツ型両用の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03144493A (ja)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JP4076315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156996B2 (ja) 脚周りが調整可能な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TW201531285A (zh) 吸收性物品
KR20010095126A (ko)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CN116270029A (zh) 带型吸收性物品
JP2008119358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H10234779A (ja) 面ファスナーを有する紙おむつ
JP4130052B2 (ja) 使い捨て補助吸収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