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6179U - 平视显示装置、平视显示系统及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平视显示装置、平视显示系统及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6179U
CN217606179U CN202123443742.6U CN202123443742U CN217606179U CN 217606179 U CN217606179 U CN 217606179U CN 202123443742 U CN202123443742 U CN 202123443742U CN 217606179 U CN217606179 U CN 217606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head
backlight modul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37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英
周聃
李宗宝
周剑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37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6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6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6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视显示装置、平视显示系统及交通工具,其中,平视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和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基座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背光模块设在基座上,多个散热片分别设在基座上,空气流经散热片以与散热片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视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并将背光模块以及多个散热片同时设在基座上,从而利用散热片达到对背光模块进行散热的目的,保证背光模块的可靠性并延长背光模块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平视显示装置、平视显示系统及交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视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平视显示装置、平视显示系统及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HUD(Head Up Display,平视显示器)是早期应用在航空器上的飞行辅助仪器,平视的意思是指驾驶员不需要低头就能够看到需要的重要资讯,以降低驾驶员低头查看仪表的频率,避免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从而极大提升驾驶安全性并改进驾驶体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平视显示器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车辆上,以将车辆上的重要行车信息,例如速度、发动机转数、油耗、胎压、导航以及外接智能设备的信息实时显示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供驾驶员查看。
为了确保平视显示器显示的内容能被看到,这就要求平视显示器要采用高亮度的背光,采用高亮度的背光相应地背光的温度将会随之升高,且当外部温度很高时,阳光倒灌使得平视显示器承受来之自身背光的发热和阳光导致的两种热负荷叠加,致使平视显示器易发生烧屏现象,缩短平视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平视显示器发生烧屏现象,通常设置一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平视显示器的温度,当平视显示器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降低平视显示器显示的亮度或关闭背光,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无法有效解决平视显示器温度高的技术问题,导致平视显示器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得不到保障,并降低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视显示装置,所述平视显示装置确保背光模块工作时的温度能够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从而延长背光模块的使用寿命,确保平视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发挥其自身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视显示装置,所述平视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基座,所述背光模块设在所述基座上;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分别设在所述基座上,空气流经所述散热片以与所述散热片进行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视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且将背光模块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同时设置在基座上,在平视显示装置工作的过程中,背光模块上的热量可通过基座传递至散热片上,随后再利用散热片与空气进行换热,以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导出,达到对背光模块散热的目的,确保背光模块工作时的温度能够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延长背光模块的使用寿命,也就是延长平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确保平视显示装置能够有效显示数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平视显示装置,多个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基座的背离所述背光模块的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平视显示装置,所述基座设有热传导材料件,所述热传导材料件与所述背光模块接触。
可选地,所述基座上设有凹槽,所述热传导材料件设在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平视显示装置,所述平视显示装置还包括半导体散热件,所述半导体散热件设在所述背光模块和所述基座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交通工具包括空调风道和空调风机,所述空调风机运行以通过所述空调风道向舱室内送风,所述平视显示系统包括:HUD装置,所述HUD装置包括背光模块;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内设有空气流道,所述冷却管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空气流道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空调风道连通;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背光模块配合以进行热交换,所述散热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所述空气流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散热器和冷却管道且将冷却管道的空气流道与空调风道配合,散热器能够将背光模块上的热量传递至冷却管道的空气流道内,此时空调风道内的风通过进风口进入空气流道内,并在空气流道内与散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风从出风口排出,从而达到对背光模块散热的目的,确保背光模块工作时的温度能够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使得HUD装置能够正常显示驾驶数据,提升用户体验并延长背光模块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所述散热器包括:基座,所述背光模块设在所述基座上;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分别设在所述基座上,多个所述散热片分别伸入到所述空气流道内。
可选地,所述冷却管道上设有穿过孔,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冷却管道的外周壁上,多个所述散热片穿过所述穿过孔伸入到所述空气流道内。
可选地,每个所述散热片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空气流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所述散热器设有热传导材料件,所述热传导材料件与所述背光模块接触。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上设有凹槽,所述热传导材料件设在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所述平视显示系统还包括半导体散热件,所述半导体散热件设在所述背光模块和所述散热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所述平视显示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连接至所述冷却管道以与所述空气流道连通,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空调风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所述进风口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活动以调整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通工具,包括:舱室;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风道和空调风机,所述空调风机运行以使得所述空调风道朝向所述舱室内送风;平视显示系统,所述平视显示系统为前述的平视显示系统,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空调风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通工具,通过采用前述的平视显示系统,平视显示系统能将重要的驾驶数据,例如速度、发动机转数、油耗等实时显示在交通工具的前挡风玻璃上供驾驶员查看,以降低驾驶员低头查看仪表的频率,提升驾驶安全性,且将平视显示系统中的进风口与空调风道连通,空调风道用于将空气流道内的热量排出,从而达到对平视显示系统中的背光模块进行散热的目的,以提高背光模块的可靠性并延长背光模块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交通工具,所述交通工具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背光模块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述交通工具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空调系统朝向所述空气流道内输送自然风或者制冷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省去HUD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区域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的左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的左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的左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的左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平视显示系统;
100、HUD装置;
110、背光模块;
200、冷却管道;
210、空气流道;220、进风口;230、出风口;
300、散热器;
310、基座;311、固定孔;
320、散热片;
330、凹槽;
400、热传导材料件;500、主体框架;600、紧固件;
700、进风管道;800、半导体散热件;
900、平视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和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视显示装置90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平视显示装置900可以是平视显示器,该平视显示器用于将行车信息实时显示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供驾驶员查看,当然,平视显示装置900也可以是其他可用于直接显示文字或图片的显示装置。
其中,结合图1和图7所示,平视显示装置900包括背光模块110和散热器300,散热器300包括基座310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320,背光模块110设在基座310上。
多个散热片320分别设在基座310上,空气流经散热片320以与散热片320进行换热。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视显示装置900,通过将背光模块110设在基座310上,基座310可起到支撑背光模块110的作用,提升背光模块110的位置稳定性,确保背光模块110能够稳定地提供足够明亮的光以使用户能够清楚地看到所显示的图像和信息。
通过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320,且将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320分别设置在基座310上,基座310在起到支撑散热片320的同时还可实现散热片320与背光模块110的间接接触,方便散热片320与背光模块110进行热交换,以达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目的。
具体为:在背光模块110工作的过程中,背光模块110首先与基座310进行热交换,以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传递至基座310上,传递至基座310上的热量再与多个散热片320同时进行热交换,以将基座310上的热量传递至多个散热片320上,随后,流经多个散热片320的空气与多个散热片320进行热交换,以将散热片320上的热量导出,从而实现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排出,达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只设置一个散热片320而言,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散热片320,可增加散热片320与基座310的散热面积,确保基座310上的热量能够快速地传递至散热片320上,且多个散热片320间隔设置,用于增加散热片32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热交换更充分,确保散热片320上的热量能够快速与空气进行换热,提高通风散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平视显示装置900能够有效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且散热效率高。
可选地,散热器300可选用铝合金或者镁合金压铸制成,在提高散热器300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使得散热器300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从而达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多个散热片320设置在基座310的背离背光模块110的表面上。以使得多个散热片320远离背光模块110设置,确保在多个散热片320换热的过程中,背光模块110不会阻碍多个散热片320与空气进行换热,也就是提高多个散热片32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基座310设有热传导材料件400,热传导材料件400与背光模块110接触。热传导材料件400用于与背光模块110进行热交换,以达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目的,提升传热效率,进而提升背光模块110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7所示,散热器300上设有凹槽330,热传导材料件400设在凹槽330内。凹槽330的设置为热传导材料件400的安装提供空间,确保热传导材料件400能够顺利安装在散热器300上,且凹槽330还可起到限定热传导材料件400位置的作用,以提高热传导材料件400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凹槽330形成在基座310上,基座310用于支撑热传导材料件400,以提高热传导材料件400的位置稳定性,且相比于散热片320而言,基座310靠近背光模块110设置,因此,将热传导材料件400设置在基座310上的凹槽330内,还可确保热传导材料件400能够与背光模块110接触。
由此可知,本申请的热传导材料件400设置在背光模块110与散热器300之间,并同时与背光模块110和散热器300接触,热传导材料件400可快速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300上,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避免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因传热效率低而缩短背光模块11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热传导材料件400可选用导热硅胶,导热硅胶用于提高热传导材料件400的导热效率,从而实现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器300上,且导热硅胶还可起到固定散热器300和背光模块110的作用,确保散热器300相对于背光模块110位置稳定,从而进行散热器300与背光模块110的热交换。
综上可知,在背光模块110具体散热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热传导材料件400将背光模块110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300上,随后散热器300上的热量再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排出,达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目的,确保背光模块110工作时的温度能够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以有效延长背光模块110的使用寿命并保障背光模块110的性能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平视显示装置900还包括半导体散热件800,半导体散热件800设在背光模块110和基座310之间。半导体散热件800的设置位置具体可参照热传导材料件400的设置位置,如图4所示,在散热器300上设有凹槽330,将半导体散热件800设置在凹槽330内,以限定半导体散热件800的位置,提高半导体散热件800的位置稳定性,半导体散热件800用于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300,以进一步提高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传递至空气流道210内的速度,从而提升散热效率。
可选地,半导体散热件800具有可选用半导体制冷片或液冷散热器等,其半导体制冷片或液冷散热器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背光模块110的散热效率,可在背光模块110和散热器300之间同时设置半导体散热件800和热传导材料件400,当然,也可只设置半导体散热件800和热传导材料件400中的一种。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交通工具可以是汽车、轮船或飞机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其中,交通工具包括空调风道和空调风机,空调风机运行以通过空调风道向舱室内送风。空调风机和空调风道配合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其中,这里所说的交通工具的空调风道和空调风机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平视显示系统1000包括HUD装置100、冷却管道200和散热器300。
HUD装置100包括背光模块110。背光模块110用于提供足够明亮的光以使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HUD装置100投影的图像和信息,从而使得驾驶员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前方路面,降低驾驶员低头查看仪表的频率,从而避免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冷却管道200内设有空气流道210,冷却管道200设有进风口220和出风口230,进风口220和出风口230分别与空气流道210连通,进风口220与空调风道连通。可以理解为,冷却管道200形成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且当空调风机运行并通过空调风道向舱室内送风时,空调风道内的风可通过冷却管道200的进风口220进入空气流道210内。
散热器300与背光模块110配合以进行热交换,散热器30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空气流道210内。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因在HUD装置100工作的过程中,背光模块110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证HUD装置100能够正常将驾驶数据投射到前挡玻璃上,因此,本申请设置与背光模块110配合以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器300,在散热器300与背光模块110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散热器300用于吸收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以降低背光模块110自身的温度。
因散热器30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空气流道210内,且空气流道210通过进风口220与空调风道连通,这样当交通工具的空调风机运行且通过空调风道向舱室内送风时,空调风道内的风即可通过进风口220送至空气流道210内,此时,进入空气流道210内的风作用在散热器300上并与散热器300上的热量进行换热,换热后的风从出风口230排出至冷却管道200的外部,其中,图6中的箭头示出了风在从空气流道210内的流动方向,从而降低冷却管道200内部的温度,达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目的,确保背光模块110工作时的温度能够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从而保证背光模块110能够正常显示驾驶数据,提升用户体验并延长背光模块110的使用寿命,且避免出现HUD装置100在使用的过程中,因背光模块110的温度过高导致临时停机进入保护模式的问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从出风口230排出的空气可以排向交通工具外部或者是排向舱室外,当交通工具为车辆时,出风口230排出的空气可以是排向发动机舱内。
同时,本申请用于实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设置散热器300和冷却管道200配合对背光模块110散热以避免背光模块110在工作时温度升高,从而满足背光模块110的散热需求,这样在使用背光模块110的过程中,就无须通过降低HUD装置100的显示亮度,或者暂停HUD装置100的显示系统来降低背光模块110的温度,从而保证HUD装置100能够长时间、高亮度工作,提升驾驶体验。且本申请通过利用散热器300和冷却管道200配合实现对背光模块110散热,在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额外噪声,进一步提升驾乘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能够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传递至冷却管道200内,便于利用交通工具中的空调风道和空调风机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在提升散热效果的同时还可确保在散热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额外噪声,从而提升驾乘体验。
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平视显示系统1000还包括主体框架500,HUD装置100和冷却管道200均设置在主体框架500上,主体框架500用于限定HUD装置100和冷却管道200的相对位置,确保HUD装置100上的背光模块110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器300顺利传递至冷却管道200内,且还可使得HUD装置100和冷却管道200的位置稳定,从而提升平视显示系统100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冷却管道200可选择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者HDPE(High Density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等材质制成,以确保冷却管道200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从而延长冷却管道200的使用寿命并确保冷却管道200能够稳定地将热量从出风口230排出。
可选地,冷却管道200可选用模压或者吹塑等工艺制成,上述工艺使得冷却管道200在生产的过程中具有生产效率高且加工精度高等优点,并有效提升冷却管道200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冷却管道200的截面形状不做限制,在冷却管道200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可根据后续冷却管道200的安装位置以及冷却管道200安装位置处的外围空间形状及尺寸合理化设置冷却管道200的截面形状,冷却管道200的截面形状可制成异形截面形状也可制成规则的几何截面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散热器300包括基座310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320,如图7所示,背光模块110设在基座310上。从而实现散热器300与背光模块110的接触,方便散热器300与背光模块110进行热交换,以达到对背光模块110换热的目的,且将背光模块110设在基座310上,基座310还可起到支撑背光模块110的作用,提升背光模块110的位置稳定性,确保背光模块110能够稳定地提供足够明亮的光以使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投影的图像和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3所示,多个散热片320分别设在基座310上。由此可知,基座310上同时设置有背光模块110和多个散热片320,此时,基座310用于同时支撑背光模块110和多个散热片320,以确保背光模块110和多个散热片320的相对位置稳定,且基座310还可起到传递热量的作用,以用于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传递至多个散热片320上,达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目的。
如图7或图9所示,多个散热片320分别伸入到空气流道210内。这样当空调风道内的风通过进风口220进入空气流道210内时,进入冷却管道200内的风即可与多个散热片320进行换热,以达到对多个散热片320进行散热的目的,从而降低多个散热片320的温度,以实现对背光模块110的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只设置一个散热片320而言,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散热片320,可增加散热片320与基座310的散热面积,确保基座310上的热量能够快速地传递至散热片320上,且多个散热片320间隔设置,用于增加散热片320与风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热交换更充分,确保散热片320上的热量能够快速与空气流道210内的风进行换热,提高通风散热效率,并保证从进风口220进入空气流道210内的风可顺利通过多个散热片320朝向出风口230的方向流动并排出。
可选地,散热器300可选用铝合金或者镁合金压铸制成,在提高散热器300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使得散热器300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从而达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目的。
由此可知,本申请的背光模块110的散热过程为,背光模块110首先与基座310进行热交换,以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传递至基座310上,传递至基座310上的热量再与多个散热片320同时进行热交换,以将基座310上的热量传递至多个散热片320上,随后,通过空调风道进入至空气流道210内的风与多个散热片320进行热交换,并将换热后的风通过出风口230处排出,从而实现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排出,达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目的。
可选地,基座310固定在冷却管道200的外周壁上。使得基座310相对于冷却管道200位置稳定,从而提高背光模块110与多个散热片320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基座310上设有固定孔311,紧固件600穿过固定孔311固定至冷却管道200的外周壁上,以实现基座310与冷却管道200的固定连接,提高基座310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7所示,紧固件600可选用螺栓或螺钉中的一种,在基座310和冷却管道200实际装配的过程中,紧固件600穿过固定孔311连接在冷却管道200的外周壁上,以实现将基座310固定在冷却管道200的外周壁上,提高基座310和冷却管道200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基座310上的固定孔311可以是贯穿基座310的通孔,冷却管道200上开设有与固定孔311相配合的内螺纹孔,螺栓或螺钉穿过固定孔311并固定连接在内螺纹孔中,以实现基座310和冷却管道200的固定连接。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不限于通过上述的固定孔311、紧固件600等结构将基座310固定在冷却管道200的外周壁上,也可以在基座310或冷却管道200中的一个上设置卡扣,基座310或冷却管道200中的另一个上设置卡槽,卡扣卡接在卡槽内,也可实现基座310与冷却管道200的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固定孔311和紧固件600配合的连接还是卡扣和卡槽配合的连接,均是实现将基座310可拆卸地连接在冷却管道200上,如此设置,在降低基座310装配难度的同时还可使得基座310的装卸方便,从而便于更换或维修散热器300。
可选地,冷却管道200上设有穿过孔,多个散热片320穿过穿过孔伸入到空气流道210内。也就是说,穿过孔用于避让多个散热片320,可以理解为,当本申请的散热器300的基座310固定安装在冷却管道200的外周壁上时,散热器300的多个散热片320通过穿过孔伸入到空气流道210内,以便于多个散热片320与空气流道210内的风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目的。
可选地,每个散热片32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空气流道210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此时空气流道210内的风可沿着散热片320的延伸方向进行流动,降低风阻,从而确保风的流动更加顺畅,使得热交换更充分,且通过上述设置,空气流道210内换热完成后的风可快速排出,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散热器300设有热传导材料件400,热传导材料件400与背光模块110接触。热传导材料件400用于与背光模块110进行热交换,以达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目的,提升传热效率,进而提升背光模块110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7所示,散热器300上设有凹槽330,热传导材料件400设在凹槽330内。凹槽330的设置为热传导材料件400的安装提供空间,确保热传导材料件400能够顺利安装在散热器300上,且凹槽330还可起到限定热传导材料件400位置的作用,以提高热传导材料件400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凹槽330形成在基座310上,基座310用于支撑热传导材料件400,以提高热传导材料件400的位置稳定性,且相比于散热片320而言,基座310靠近背光模块110设置,因此,将热传导材料件400设置在基座310上的凹槽330内,还可确保热传导材料件400能够与背光模块110接触。
由此可知,本申请的热传导材料件400设置在背光模块110与散热器300之间,并同时与背光模块110和散热器300接触,热传导材料件400可快速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300上,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避免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因传热效率低而缩短背光模块11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热传导材料件400可选用导热硅胶,导热硅胶用于提高热传导材料件400的导热效率,从而实现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器300上,且导热硅胶还可起到固定散热器300和背光模块110的作用,确保散热器300相对于背光模块110位置稳定,从而进行散热器300与背光模块110的热交换。
综上可知,在背光模块110具体散热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热传导材料件400将背光模块110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300上,随后散热器300上的热量再与通过空调风道进入至空气流道210内的风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风通过出风口230排出,从而实现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排出,达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目的,确保背光模块110工作时的温度能够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以有效延长背光模块110的使用寿命并保障背光模块110的性能要求,确保背光模块110能够有效将驾驶数据投影至前挡风玻璃上,方便驾驶员查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平视显示系统1000还包括半导体散热件800,半导体散热件800设在背光模块110和散热器300之间。半导体散热件800的设置位置具体可参照热传导材料件400的设置位置,如图4所示,在散热器300上设有凹槽330,将半导体散热件800设置在凹槽330内,以限定半导体散热件800的位置,提高半导体散热件800的位置稳定性,半导体散热件800用于将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300,以进一步提高背光模块110上的热量传递至空气流道210内的速度,从而提升散热效率。
可选地,半导体散热件800具有可选用半导体制冷片或液冷散热器等,其半导体制冷片或液冷散热器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背光模块110的散热效率,可在背光模块110和散热器300之间同时设置半导体散热件800和热传导材料件400,当然,也可只设置半导体散热件800和热传导材料件400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冷却管道200上设置多个进风口220,多个进风口220配合一方面用于同时朝向空气流道210内进风,以加快空气流道210内风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多个进风口220位于不同位置,以配合不同位置处的空调风道,从而将位于不同位置处的空调风道内的风导出至冷却管道200内。
可选地,如图8所示,冷却管道200的相对两侧均形成进风口220,两个进风口220配合用于同时朝向空气流道210内进风,此时,可将出风口230开设在两个进风口220之间,便于将冷却管道200的热量排出,以达到散热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3所示,平视显示系统1000还包括至少一个进风管道700,进风管道700连接至冷却管道200以与空气流道210连通,进风管道700与空调风道连通。也就是说,进风管道700同时连接冷却管道200和空调风道,从而实现冷却管道200与空调风道连通,以将空调风道内的风传递至冷却管道200内实现对冷却管道200内的散热器300进行散热,从而达到对背光模块110散热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进风管道700,在布设冷却管道200的过程中,就无需将冷却管道200靠近空调风道设置,也就是使得冷却管道200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降低冷却管道200的装配难度。
如图9所示,进风管道700朝向冷却管道200的上方延伸,以将位于冷却管道200上方的空调风道内的风传输至空气流道210内,达到对空气流道210内的散热器300进行散热的目的;如图10所示,进风管道700朝向冷却管道200的下方延伸,以将位于冷却管道200下方的空调风道内的风传输至空气流道210内;如图11所示,进风管道700朝向冷却管道200的前方延伸,以将位于冷却管道200前方的空调风道内的风传输至空气流道210内;如图12所示,进风管道700朝向冷却管道200的后方延伸,以将位于冷却管道200后方的空调风道内的风传输至空气流道210内,从而确保位于不同位处的空调风道内的风均能传输至冷却管道200内,达到对背光模块110散热的目的。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平视显示系统1000包括两个进风管道700,两个进风管道700同时连接在冷却管道200上以与空气流道210连通,且两个进风管道700还同时与空调风道连通。确保空调风道内的风能够快速进入空气流道210内,以增加进入冷却管道200内的风向,并加快空气流道210内的风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其中,图13示出了两个进风管道700同时朝向冷却管道200的后方延伸以将位于冷却管道200后方的空调风道内的风传输至空气流道210内的示例。
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当平视显示系统1000包括两个进风管道700时,两个进风管道700也可同时朝向冷却管道200的前方延伸以将位于冷却管道200前方的空调风道内的风传输至空气流道210内;或者,两个进风管道700中的其中一个朝向冷却管道200的前方延伸,另一个朝向冷却管道200的后方延伸,以便于将不同位置处的空调风道内的风通过进风管道700引入空气流道210内,从而对空气流道210内的散热器300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220设有调节件,调节件可活动以调整进风口220的进风量。从而调整进入空气流道210内的风的流量,精准控制对背光模块110的散热。
可选地,当冷却管道200内的温度较高或进风口220的数量只有一个时,可通过调节件调整进风口220的进风量,以增加进风口220处的进风量,提高散热效率;当冷却管道200内的温度较低或进风口220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时,可通过调节件调整进风口220的进风量,以减小进风口220处的进风量。
可选地,调节件可选用风门电机,也就是在进风口220处增设一个风门电机来调整进风口220的进风量,从而实现对背光模块110的散热进行更精准的控制。其中,风门电机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调节件也可形成为调节板,调节板铰接在进风口220处,通过驱动调节板旋转以调整进风口220的进风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7所示,平视显示系统1000包括HUD装置100、冷却管道200、散热器300、热传导材料件400、主体框架500和紧固件600。
其中,如图2所示,HUD装置100和冷却管道200均设置在主体框架500上,HUD装置100包括背光模块110,冷却管道200内设有空气流道210,冷却管道200设有进风口220和出风口230,进风口220和出风口230分别与空气流道210连通,进风口220与空调风道连通。
如图3所示,散热器300包括基座310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320,基座310通过紧固件600固定连接在冷却管道200的外周壁上,基座310靠近背光模块110的一侧形成有凹槽330,凹槽330内用于放置热传导材料件400,热传导材料件400与背光模块110接触;基座310远离背光模块110的一侧连接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320,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320通过冷却管道200上的穿过孔伸入到空气流道210内,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320用于与冷却管道200内的风进行热交换。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通工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交通工具包括舱室、空调系统和平视显示系统1000。
其中,空调系统包括空调风道和空调风机,空调风机运行以使得空调风道朝向舱室内送风。
平视显示系统1000为前述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平视显示系统100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进风口220与空调风道连通。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交通工具,通过设置空调系统并将平视显示系统1000中的进风口220与空调系统中的空调风道连通,空调风机运行在通过空调风道朝向舱室内送风的同时,还可利用空调风道内的风对平视显示系统1000中的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以提升散热效率,确保背光模块110工作时的温度能够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从而保证背光模块110能够正常显示驾驶数据,提升用户体验并延长背光模块110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升交通工具的驾驶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交通工具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背光模块110的温度。从而方便得知背光模块110的实时温度,确保背光模块110的温度能被直观且准确地获取,便于准确地判断是否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
可选地,温度检测器与交通工具的控制装置电连接。可以理解为,控制模块可控制温度检测器检测背光模块110的温度,温度检测器检测到背光模块110的温度后,可将检测到的温度传递至控制模块。
可选地,控制装置根据温度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空调系统朝向空气流道210内输送自然风或者制冷风。从而精准控制对背光模块110的散热。
可选地,这样当温度检测器检测到背光模块110的温度超出预设阈值时,例如,当温度检测器检测到背光模块110的温度超出95℃时,温度检测器将检测到的温度传递至控制模块后,控制模块控制空调系统朝向空气流道210内输送制冷风,从而利用空调系统对背光模块110进行快速降温,以提高散热效率,防止极端情况下产生的高温烧毁背光模块110的现象,延长背光模块110的使用寿命;相应地,当温度检测器检测到背光模块110的温度低于95℃时,温度检测器将检测到的温度传递至控制模块后,控制模块控制空调系统朝向空气流道210内输送自然风,在达到对背光模块110进行散热的同时还可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不限于设置成当温度检测器检测到背光模块110的温度超出95℃时控制模块才控制空调系统朝向空气流道210内输送制冷风,也可以是温度检测器检测到背光模块110的温度超出80℃、85℃或90℃,控制模块即控制空调系统朝向空气流道210内输送制冷风,以对背光模块110进行快速降温,避免出现对背光模块110烧毁的现象。
可选地,温度检测器具体可选用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靠近背光模块110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背光模块110的温度,并提高温度传感器检测背光模块110温度的精准度。
可选地,当温度检测器检测到背光模块110的温度超出预设阈值时,还可同时调整调节件,以调整进风口220的进风量,加快背光模块110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视显示装置900、平视显示系统1000及交通工具的其他构成例如温度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及结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平视显示装置(90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视显示装置(900)包括背光模块(110)和散热器(300),所述散热器(300)包括:
基座(310),所述背光模块(110)设在所述基座(310)上;
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320),多个所述散热片(320)分别设在所述基座(310)上,空气流经所述散热片(320)以与所述散热片(320)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9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片(320)设置在所述基座(310)的背离所述背光模块(110)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9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10)设有热传导材料件(400),所述热传导材料件(400)与所述背光模块(110)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9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10)上设有凹槽(330),所述热传导材料件(400)设在所述凹槽(33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9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半导体散热件(800),所述半导体散热件(800)设在所述背光模块(110)和所述基座(310)之间。
6.一种平视显示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交通工具包括空调风道和空调风机,所述空调风机运行以通过所述空调风道向舱室内送风,所述平视显示系统(1000)包括:
HUD装置(100),所述HUD装置(100)包括背光模块(110);
冷却管道(200),所述冷却管道(200)内设有空气流道(210),所述冷却管道(200)设有进风口(220)和出风口(230),所述进风口(220)和所述出风口(230)分别与所述空气流道(210)连通,所述进风口(220)与所述空调风道连通;
散热器(300),所述散热器(300)与所述背光模块(110)配合以进行热交换,所述散热器(30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所述空气流道(2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00)包括:
基座(310),所述背光模块(110)设在所述基座(310)上;
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320),多个所述散热片(320)分别设在所述基座(310)上,多个所述散热片(320)分别伸入到所述空气流道(21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200)上设有穿过孔,所述基座(310)固定在所述冷却管道(200)的外周壁上,多个所述散热片(320)穿过所述穿过孔伸入到所述空气流道(210)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片(32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空气流道(210)内的空气流动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00)设有热传导材料件(400),所述热传导材料件(400)与所述背光模块(110)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00)上设有凹槽(330),所述热传导材料件(400)设在所述凹槽(330)内。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半导体散热件(800),所述半导体散热件(800)设在所述背光模块(110)和所述散热器(30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进风管道(700),所述进风管道(700)连接至所述冷却管道(200)以与所述空气流道(210)连通,所述进风管道(700)与所述空调风道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6-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220)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活动以调整所述进风口(220)的进风量。
15.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室;
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风道和空调风机,所述空调风机运行以使得所述空调风道朝向所述舱室内送风;
平视显示系统(1000),所述平视显示系统(1000)为根据权利要求6-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视显示系统(1000),所述进风口(220)与所述空调风道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背光模块(110)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述交通工具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空调系统朝向所述空气流道(210)内输送自然风或者制冷风。
CN202123443742.6U 2021-12-29 2021-12-29 平视显示装置、平视显示系统及交通工具 Active CN217606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3742.6U CN217606179U (zh) 2021-12-29 2021-12-29 平视显示装置、平视显示系统及交通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3742.6U CN217606179U (zh) 2021-12-29 2021-12-29 平视显示装置、平视显示系统及交通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6179U true CN217606179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1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3742.6U Active CN217606179U (zh) 2021-12-29 2021-12-29 平视显示装置、平视显示系统及交通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6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6339B (zh) 车载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
KR101921809B1 (ko) 전기 자동차의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CN104545268A (zh) 加热和冷却杯保持器
US11758696B2 (en) Cooling structure and cooling control system
KR101755480B1 (ko) 차량용 쿨링팬 제어방법
JP2011143911A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CN217606179U (zh) 平视显示装置、平视显示系统及交通工具
CN109353184A (zh) 一种新能源车多功能空调冷却系统
KR20090020369A (ko) 열전소자 모듈을 이용한 차량 후석측 냉난방장치
CN210130047U (zh) 后备箱散热装置
JP2017199611A (ja) 車載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16592311U (zh) 基于热电效应的车载局部空调装置及其系统
CN115315162A (zh) 散热装置及车辆
CN114360362A (zh) 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辆
KR101651455B1 (ko) 펠티어 소자를 이용한 차량의 냉난방장치
CN219312505U (zh) 车辆的冷却系统与车辆
CN208159093U (zh) 一种汽车中控大屏和汽车
CN210197243U (zh) 智能感应风机散热系统
JP2009149211A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用冷却装置および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CN118288880A (zh) 车辆
CN221272555U (zh) 车辆前端冷却装置及车辆
CN21876972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结构
CN114300779B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空调热泵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21283611U (zh) 送风设备
CN218209348U (zh) 一种车载led大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