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92713U - 尘桶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尘桶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2713U
CN217592713U CN202221166400.6U CN202221166400U CN217592713U CN 217592713 U CN217592713 U CN 217592713U CN 202221166400 U CN202221166400 U CN 202221166400U CN 217592713 U CN217592713 U CN 217592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inlet
dust barrel
filter
fil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664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明
郑卓斌
王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oayu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oayu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oayu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oayu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664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92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2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27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尘桶及基站,该尘桶包括尘桶盒、尘桶盖及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设置在尘桶盒内,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壳及安装在过滤壳内部的过滤芯,过滤芯与过滤壳的内壁围成螺旋形风道;尘桶盒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过滤壳设有与进气口连通的过滤气体进口以及与排气口连通的过滤气体出口;过滤壳的位于过滤气体进口与过滤气体出口之间的部分设有排尘口,排尘口连通螺旋形风道与过滤壳的外部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尘桶利用螺旋形风道实现对气体的过滤,而不需要设置海帕等过滤件,可以解决现有基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尘桶或尘袋的问题,从而提高基站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尘桶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尘桶及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不断发展,清洁机器人与基站配合使用的技术也越趋成熟。现有的基站一般都具有垃圾回收功能,在基站内设有用于回收垃圾的回收腔室,回收腔室内安装有尘桶或尘袋以过滤空气,进而基站能够将从清洁机器人内吸取的空气中的灰尘、碎屑等垃圾存储在尘桶或尘袋中。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随着过滤空气次数的增加,无论是尘桶内部设置的海帕等过滤装置还是直接由无纺布制成的尘袋均容易被垃圾堵塞,从而需要频繁更换尘桶或尘袋,导致基站的使用体验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基站需要频繁更换尘桶或尘袋,导致使用体验感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尘桶及基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尘桶盒、尘桶盖及过滤装置,所述尘桶盒设有开口,所述尘桶盖连接在所述尘桶盒上,所述尘桶盖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尘桶盒的开口;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尘桶盒内,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壳及安装在所述过滤壳内部的过滤芯,所述过滤芯与所述过滤壳的内壁共同围成螺旋形风道;
所述尘桶盒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过滤壳设有过滤气体进口和过滤气体出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过滤气体进口连通,所述过滤气体出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过滤壳的位于所述过滤气体进口与所述过滤气体出口之间的部分设有排尘口,所述排尘口连通所述螺旋形风道与所述过滤壳的外部空间。
可选地,所述过滤芯包括杆体及设置在所述杆体表面上的螺旋齿,所述螺旋齿的齿隙与所述过滤壳的内壁共同围成所述螺旋形风道。
可选地,所述过滤气体出口沿所述螺旋形风道的长度方向相比所述过滤气体进口更靠近所述排尘口。
可选地,所述螺旋形风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尘桶盒的高度方向垂直,且所述排尘口位于所述螺旋形风道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排尘口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壳的壁面上的多个筛孔。
可选地,所述尘桶还包括集尘袋,所述集尘袋安装在所述排尘口处并完全包围所述排尘口。
可选地,所述过滤壳内还设有第一排气筒,所述第一排气筒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螺旋形风道的末端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过滤壳的外部空间连通;
所述尘桶盒内设有第二排气筒,所述第二排气筒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排气筒穿过所述第一出口伸入到所述第一排气筒内,所述第一排气筒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尘桶盒的外部空间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气筒在所述第一进口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排气筒在所述第二进口处设有沿径向朝所述第二排气筒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凸环,所述第一密封圈紧扣在所述凸环上。
可选地,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口处且覆盖所述第一进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桶盒,在向尘桶盒内抽取待过滤气体时,待过滤气体依次从进气口及过滤气体进口进入螺旋形风道,从而在螺旋形风道内螺旋运动;待过滤气体的螺旋运动会使得其中相比于气体更重的灰尘等垃圾产生离心运动,当灰尘等垃圾运动到排尘口处时便会通过排尘口被甩出到过滤壳外并被收集在尘桶盒中;而过滤后的洁净气体则可以通过过滤气体出口及排气口被排出到尘桶外,以实现过滤气体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桶利用螺旋形风道实现对气体的过滤,而不需要在其内设置海帕等过滤件,当利用其替换掉现有基站中的尘桶或尘袋时,可以解决现有基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尘桶或尘袋的问题,从而提高基站的使用体验感。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上述的尘桶及基站主体,所述基站主体内设有回收腔室,所述尘桶安装在所述回收腔室中,所述基站主体内还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站,在使用过程中打开风机,可以将待过滤气体吸入到尘桶内,待过滤气体通过螺旋形风道实现过滤,灰尘等垃圾通过排尘口被甩出后存储在尘桶盒中,过滤后的洁净气体则通过排气口进入风机的进风口从而被风机排出到基站外或进入下一次循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站因为安装了上述利用螺旋形风道过滤的尘桶,可以解决现有基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尘桶或尘袋的问题,从而提高基站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尘桶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尘桶在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对图1所示结构沿竖直方向剖切得到的剖切示意图;
图4是对图2所示结构沿竖直方向剖切得到的剖切示意图;
图5是图4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尘桶沿竖直方向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尘桶沿竖直方向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尘桶沿竖直方向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与尘桶的配合安装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尘桶;100、尘桶盖;110、第二密封圈;200、尘桶盒;210、进气口;220、排气口;230、开口;240、密封凹槽;250、第二排气筒;251、第二进口;252第二出口;253、凸环;300、过滤装置;310、过滤壳;311、过滤气体进口;312、过滤气体出口;313、排尘口;314、第三密封圈;320、过滤芯;321、杆体;322、螺旋齿;330、螺旋形风道;340、第一排气筒;341、第一进口;342、第一出口;343、第一密封圈;350、过滤网;400、集尘袋;2、基站主体;201、吸气口;202、回收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尘桶1,包括尘桶盒200、尘桶盖100及过滤装置300,尘桶盒200设有开口230,尘桶盖100连接在尘桶盒200上,尘桶盖100用于开启和关闭尘桶盒200的开口230;过滤装置300设置在尘桶盒200内,过滤装置300包括过滤壳310及安装在过滤壳310内部的过滤芯320,过滤芯320与过滤壳310的内壁共同围成螺旋形风道330。
尘桶盒200设有进气口210和排气口220,过滤壳310设有过滤气体进口311和过滤气体出口312,进气口210与过滤气体进口311连通,过滤气体出口312与排气口220连通;过滤壳310的位于过滤气体进口311与过滤气体出口312之间的部分设有排尘口313,排尘口313连通螺旋形风道330与过滤壳310的外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尘桶1,在向尘桶盒200内抽取待过滤气体时,待过滤气体依次从进气口210及过滤气体进口311进入螺旋形风道330,从而在螺旋形风道330内螺旋运动;待过滤气体的螺旋运动会使得其中相比于气体更重的灰尘等垃圾产生离心运动,当灰尘等垃圾运动到排尘口313处时便会通过排尘口313被甩出到过滤壳310外并被收集在尘桶盒200中;而过滤后的洁净气体则可以通过过滤气体出口312及排气口220被排出到尘桶1外,以实现过滤气体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尘桶1利用螺旋形风道330实现对气体的过滤,而不需要在其内设置海帕等过滤件,当利用其替换掉现有基站中的尘桶或尘袋时,可以解决现有基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尘桶或尘袋的问题,从而提高基站的使用体验感。
在第一实施例中,尘桶盒200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过滤装置300的支撑架(图中未示出),过滤装置300通过安装在支撑架上从而能够稳固地设置在尘桶盒200内。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装置300也可以通过本领域常用的其他安装方式设置在尘桶盒200内,例如在尘桶盒200内设置螺纹连接件以连接和固定过滤装置300。对过滤装置300设置在尘桶盒200内的具体安装方式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2-5,在第一实施例中,尘桶盖100上设有第二密封圈110,尘桶盒200的开口230处设有密封凹槽240,第二密封圈110用于在尘桶盖100关闭开口230时与密封凹槽240配合以使得尘桶盖100与尘桶盒200密封连接,从而保证尘桶1的密封性能。
请参阅图3-5,在第一实施例中,过滤壳310为圆筒形的壳体,过滤芯320包括杆体321及设置在杆体321表面上的螺旋齿322,螺旋齿322的齿隙与过滤壳310的内壁共同围成螺旋形风道330。
具体地,杆体321是圆柱形杆体,螺旋齿322设置在杆体321的圆柱面上。螺旋齿322可以是通过在杆体321的圆柱面上加工螺旋形沟槽而形成,也可以是通过在杆体321上螺旋缠绕柔软的齿条而形成。能够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杆体321也可以是圆锥形杆体。
通过在杆体321上设置螺旋齿322,可以使得螺旋形风道330的形状由螺旋齿322而确定,从而使得待过滤气体在流经过滤芯320时能够完全按照螺旋形风道330的路径运动而不会发生偏移,保证待过滤气体在流经过滤芯320时能产生标准的螺旋运动,有利于分离灰尘等垃圾。同时,如此构造过滤芯320还能够便于过滤芯320的加工制造,使得过滤芯320易于获取。
请参阅图3-5,在第一实施例中,过滤气体出口312沿螺旋形风道330的长度方向相比过滤气体进口311更靠近排尘口313。也就是说,排尘口313设置在沿螺旋形风道330的长度方向上更为靠近过滤气体出口312的一端。
通过如此设置排尘口313的位置,可以使得待过滤气体到达排尘口313时已经在螺旋形风道330内经过一段较长的路程。在本实施例中,过滤气体进口311和过滤气体出口312分布在螺旋形风道3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待过滤气体到达排尘口313时已经在螺旋形风道330内经过一半以上的路程。
因为待过滤气体已经在螺旋形风道330内经过较长的一段路程,所以待过滤气体在到达排尘口313时其运动方式已经完全符合螺旋运动的特点,从而能够保证待过滤气体中的灰尘等垃圾能够通过向心运动而被甩出到过滤壳310外。
请参阅图3-5,在第一实施例中,螺旋形风道330的中心轴线与尘桶盒200的高度方向垂直,且排尘口313位于螺旋形风道330的下方。具体地,排尘口313为设置在过滤壳310上的缺口,此缺口位于螺旋形风道330的下方。
在使用尘桶1时,尘桶1正常放置,尘桶盒200的高度方向为竖直方向,螺旋形风道330的中心轴线位于某一高度的水平面内,而排尘口313则位于螺旋形风道330的下方。因此灰尘等垃圾在经过排尘口313时不仅受到离心运动的作用,还会因为排尘口313位于螺旋形风道330的下方而受到重力作用带有重力加速度,从而可以防止一些重量较轻的垃圾因为离心运动的强度不够而不能被甩出到过滤壳310外的情况发生,提升过滤装置300的过滤能力。
请参阅图3-5,在第一实施例中,过滤壳310内还设有第一排气筒340,第一排气筒340具有第一进口341和第一出口342,第一进口341与螺旋形风道330的末端连通,第一出口342与过滤壳310的外部空间连通。也就是说,过滤壳310通过第一排气筒340与外部空间连通。第一进口341、第一排气筒340的内部通道和第一出口342组成上述的过滤气体出口312。需要说明的是,螺旋形风道330的末端指的是待过滤气体进入螺旋形风道330后所做的螺旋运动的末端,也即螺旋形风道330靠近过滤气体出口312的一端。螺旋形风道330的末端与第一排气筒340之间留有间隙,二者通过此间隙彼此连通。
尘桶盒200内设有第二排气筒250,第二排气筒250具有第二进口251和第二出口252,第二出口252与尘桶盒200的外部空间连通。也就是说,尘桶盒200通过第二排气筒250与外部空间连通。第二进口251、第二排气筒250的内部通道和第二出口252组成上述的排气口220。第二排气筒250穿过第一出口342伸入到第一排气筒340内,第一排气筒340与第二进口251连通。
通过设置第二排气筒250与第一排气筒340,使得在螺旋形风道330内过滤后的洁净气体从螺旋形风道330的末端经过第一排气筒340的第一进口341进入第二排气筒250的第二进口251,再由第二进口251进入第二排气筒250的内部通道,最后从第二排气筒250的第二出口252排出到尘桶1外。此种状态下,第一进口341单独作为上述的过滤气体出口312。
请参阅图3-5,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排气筒340在第一进口341处设有第一密封圈343,第二排气筒250在第二进口251处设有沿径向朝第二排气筒250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凸环253,第一密封圈343紧扣在凸环253上。
第一密封圈343紧扣在凸环253上可以密封第一进口341与第二进口251之间的缝隙,防止由第一进口341进入第二进口251的气体从第一进口341与第二进口25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第一排气筒340的侧壁与第二排气筒250的侧壁之间并进而返回到尘桶盒200内以致于不能将气体顺利排出到尘桶盒200外。
请参阅图3-5,在第一实施例中,过滤壳310在过滤气体进口311处设有第三密封圈314,且第三密封圈314紧贴设置在进气口210的内边缘上,第三密封圈314用于密封进气口210与过滤气体进口311之间的缝隙。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尘桶,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排尘口313为设置在过滤壳310的壁面上的多个筛孔。
通过在过滤壳310上设置多个筛孔来作为排尘口313,能够扩大排尘口313在过滤壳310上的分布区域,使得待过滤气体中的灰尘等垃圾在过滤壳310内螺旋运动时能通过更大的区域被甩出到过滤壳310外,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位置。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尘桶,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尘桶1还包括集尘袋400,集尘袋400安装在排尘口313处并完全包围排尘口313。
集尘袋400用于收纳从排尘口313处甩出的灰尘等垃圾,从而使得垃圾不用直接暂存在尘桶盒200内,以避免污染尘桶盒200。并且当需要从尘桶1内倾倒垃圾时,只需取出集尘袋400即可,而不必清扫尘桶盒200,更加方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集尘袋400仅起存储垃圾的作用,因此使用普通的垃圾袋即可,而不必使用无纺布形式的垃圾袋,以避免垃圾从无纺布中泄露和增加成本。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尘桶,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过滤装置300还包括过滤网350,过滤网350设置在第一进口341处且覆盖第一进口341。具体地,过滤网350包括过滤海绵、过滤纱网、HEPA滤网和活性炭滤网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在第一进口341处设置过滤网350,能够对经过螺旋形风道330过滤的气体进行二次过滤,从而使得流出过滤装置300的气体更为洁净,提升过滤装置300的洁净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进口341处设置过滤网350并不会引起尘桶1的频繁更换,因为气体中较大的垃圾已经由排尘口313甩出,到达过滤网350的垃圾体积和重量都更小,不容易堵塞过滤网350。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尘桶1及基站主体2,基站主体2内设有回收腔室201,尘桶1安装在回收腔室201中,基站主体2内还安装有风机(图中未示出),风机的进风口与排气口连通。基站主体2设有吸尘口202,吸尘口202用于和清洁机器人对接。
基站工作时,启动风机,可以将清洁机器人内部带有灰尘等垃圾的待过滤气体由吸尘口202吸入到尘桶盒200的进气口210处,从而使待过滤气体经过过滤装置300的过滤后由排气口220进入风机的进风口,并最终由风机排出到基站外或进入下一次循环。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在使用过程中打开风机,可以将待过滤气体吸入到尘桶1内,待过滤气体通过螺旋形风道330实现过滤,灰尘等垃圾通过排尘口313被甩出后存储在尘桶盒中,过滤后的洁净气体则通过排气口220进入风机的进风口从而被风机排出到基站外或进入下一次循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因为安装了上述利用螺旋形风道330过滤的尘桶,可以解决现有基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尘桶或尘袋的问题,从而提高基站的使用体验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尘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尘桶盒、尘桶盖及过滤装置,所述尘桶盒设有开口,所述尘桶盖连接在所述尘桶盒上,所述尘桶盖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尘桶盒的开口;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尘桶盒内,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壳及安装在所述过滤壳内部的过滤芯,所述过滤芯与所述过滤壳的内壁共同围成螺旋形风道;
所述尘桶盒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过滤壳设有过滤气体进口和过滤气体出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过滤气体进口连通,所述过滤气体出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过滤壳的位于所述过滤气体进口与所述过滤气体出口之间的部分设有排尘口,所述排尘口连通所述螺旋形风道与所述过滤壳的外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芯包括杆体及设置在所述杆体表面上的螺旋齿,所述螺旋齿的齿隙与所述过滤壳的内壁共同围成所述螺旋形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气体出口沿所述螺旋形风道的长度方向相比所述过滤气体进口更靠近所述排尘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风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尘桶盒的高度方向垂直,且所述排尘口位于所述螺旋形风道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口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壳的壁面上的多个筛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桶还包括集尘袋,所述集尘袋安装在所述排尘口处并完全包围所述排尘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壳内还设有第一排气筒,所述第一排气筒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螺旋形风道的末端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过滤壳的外部空间连通;
所述尘桶盒内设有第二排气筒,所述第二排气筒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排气筒穿过所述第一出口伸入到所述第一排气筒内,所述第一排气筒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尘桶盒的外部空间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筒在所述第一进口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排气筒在所述第二进口处设有沿径向朝所述第二排气筒的中心轴线延伸的凸环,所述第一密封圈紧扣在所述凸环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口处且覆盖所述第一进口。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尘桶及基站主体,所述基站主体内设有回收腔室,所述尘桶安装在所述回收腔室中,所述基站主体内还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CN202221166400.6U 2022-05-16 2022-05-16 尘桶及基站 Active CN217592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6400.6U CN217592713U (zh) 2022-05-16 2022-05-16 尘桶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6400.6U CN217592713U (zh) 2022-05-16 2022-05-16 尘桶及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2713U true CN217592713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8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66400.6U Active CN217592713U (zh) 2022-05-16 2022-05-16 尘桶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927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35667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어셈블리
RU2004118405A (ru) Циклонный пылесборник
EP1676514B1 (en) Vacuum cleaner
JP2016521185A (ja) 掃除機
CN214914198U (zh) 集尘基站
CN110772168A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CN113080791B (zh) 集尘基站
KR102124487B1 (ko) 청소기
CN217592713U (zh) 尘桶及基站
CN214715357U (zh) 一种双旋风多级过滤除尘器
CN205923910U (zh) 多级过滤吸尘器
CN110507242B (zh) 旋风分离装置设有其的吸尘器
CN210989990U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设有其的吸尘器
CN211324705U (zh) 清洁设备及吸尘器
JP2011050424A (ja) 電気掃除機
JP4078154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8419652U (zh) 多功能集尘基站
CN219000192U (zh) 一种集尘回收站组件及具有其的集尘系统
CN113057532B (zh) 多功能集尘基站
JP2010063751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8832643U (zh) 吸尘器
CN110369163B (zh) 旋风分离器
CN218186624U (zh) 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JP2003325400A (ja) サイクロン式集塵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215191316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