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9145U - 一种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9145U
CN217589145U CN202221663210.5U CN202221663210U CN217589145U CN 217589145 U CN217589145 U CN 217589145U CN 202221663210 U CN202221663210 U CN 202221663210U CN 217589145 U CN217589145 U CN 217589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einforcing
side plate
reinforcement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32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帅
王永旺
曾玉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32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9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9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914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1568 priority patent/WO2024001498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31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e.g. gas permeability, size or heat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31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e.g. gas permeability, size or heat resistance
    • H01M50/134Hardn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有:壳体,围成有壳腔,具有第一侧板,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加固件,位于壳体内部,具有第二通孔;加强件,位于壳体外部,具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通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与壳腔连通;其中,加固件、第一侧板及加强件依次连接。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加强了注液孔处的结构强度,消减注液过程易发生的形变并能够提高封口的牢固程度,具有更高的使用安全性和质量保障性,至少一定程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注液孔处结构强度薄弱后期容易开裂漏液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是常用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其一般包括壳体、电芯、封口片等组成。壳体上开有注液孔,电解液通过注液孔注入壳体内后,使用封口片密封注液孔。但由于注液时,注液管需要与注液孔紧密接触,以防止泄露,注液管会强力压抵壳体,而壳体通常较薄,容易使注液孔下陷而导致封口不够牢固,也容易在壳体内侧形成裂纹或裂缝,却因从外部无法看到而无法及时得知,这些薄弱之处影响电池的使用质量,也容易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开裂,导致电解液外漏,使电池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致力于提供一种电池,加强了注液孔处的结构强度,消减注液过程易发生的形变并能够提高封口的牢固程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注液孔处结构强度薄弱后期容易开裂漏液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有:壳体,围成有壳腔,具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加固件,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具有第二通孔;加强件,位于所述壳体外部,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壳腔连通;其中,所述加强件、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加强件依次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固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第一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加固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第一侧板密封连接并连接为一体式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和/或,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封口件,所述封口件与所述加强件密封连接,所述封口件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所述板体上,所述第一通孔处于所述板体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区域的边缘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固件包括第一加固部,所述第一加固部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加固部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件还包括凸出于所述板体一侧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三通孔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凸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缘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或,所述第一凸缘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内;或,所述第一凸缘的轴向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向长度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缘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相接触;或,所述第一凸缘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相接触,所述第二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相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固件还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一加固部一侧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通孔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二凸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缘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或,所述第二凸缘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内;或,所述第二凸缘的轴向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的轴向长度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缘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相接触;或,所述第二凸缘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相接触,所述第二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壁相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口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贴合相连的封板,所述封板覆盖所述第三通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封板的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伸入至所述第三通孔内的凸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台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或所述凸台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一通孔内;或,所述凸台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内;或,所述加固件包括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内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通孔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二凸缘,所述凸台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凸台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和/或,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凸台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和/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凸台均同轴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台在所述第三通孔轴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三通孔的轴向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台的轴向截面为圆柱形、锥形、矩形、方形、半圆形、U形及弓形,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固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加固部相连的第二加固部,所述第二加固部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极耳连接;和/或,所述加固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加固部相连的第三加固部,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的底板,所述第三加固部与所述底板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加固部与所述第一加固部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加强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加固部与所述第一加固部的相接部位具有与所述加强筋位置对应的加强区,所述加强区向靠近所述第二加固部与所述第一加固部的夹角方向凹陷并形成所述加强筋;和/或,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固部相接的一端和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固部相接的一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加固部的表面的夹角为30°~60°;和/或,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固部相接的一端和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固部相接的一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加固部的表面的夹角为30°~6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极耳通过所述连接件、所述加固件、及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电池的线路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的材质为钢、铝、铝合金、镍、铁或镍铁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固件在沿所述第一侧板至所述加固件的方向上的最小厚度为0.2mm~1mm;和/或,所述加固件在沿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厚度为0.2mm~1mm;和/或,沿所述第一侧板至所述第一极耳的方向,所述加固件的长度为1mm-3m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极耳为正极耳或负极耳;和/或,所述电池的电芯为叠片式电芯或卷绕式电芯。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壳体的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可用于注液,而在第一通孔处,在壳体内外两侧也是第一侧板的两侧分别具有覆盖在第一通孔上的加固件和加强件,加固件、第一侧板及加强件依次连接,则,在注液部位,壳体内外两侧都形成了外凸的增厚的区域,显著增强了第一通孔处的结构强度。注液时,注液管压抵在加强件上,液体流经加强件上的第三通孔、第一侧板上的第一通孔和加固件上的第二通孔进入壳腔内。壳体上的注液部位处增厚,显著提升了注液部位处的负载能力和抗形变能力,该注液部位承受较大压力时,注液孔周边区域也不易于产生凹陷或者开缝开裂的情况,在注液完毕后,封口片能够更好的封闭第三通孔,能够提高封口的牢固程度。从而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具有更高的使用安全性和质量保障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的组成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侧板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封口件与第一侧板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第一种实施例中图3内A-A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5所示为封口件的正视图;
图6所示为封口件的侧视图;
图7所示为第二种实施例中图3内A-A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8所示为加强件的剖视图;
图9所示为第三种实施例中图3内A-A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所示为加固件的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加固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加固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6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16中:
1:壳体;11:第一侧板;12:底板;100、第一通孔;2:电芯;21:第一极耳;3:加固件;300:凹槽;310:第二通孔;311:第一加固部;312:第二加固部;313:第三加固部;314:加强区;315:加强筋;316、第二凸缘;4、加强件;410、第三通孔;411、板体;412、第一凸缘;5、封口件;511、封板;512、凸台;6、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16,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有壳体1、加固件3及加强件4,壳体1围成有容纳电解液和电芯2的壳腔,壳体1具有第一侧板11,第一侧板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0,第一通孔100沿第一侧板11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侧板11,可供电解液注入壳腔内。而加强件4位于壳体1内部,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00相连通的第二通孔310,加固件3可沿第一通孔100的周向环绕设置即覆盖第一通孔100周边(周向上)的区域,也相当于加固件3覆盖第一通孔100所在的区域同时通过第二通孔310连通第一通孔100与壳腔。加强件4位于壳体1外部,具有与第一通孔100相连通的第三通孔410,加强件4沿第一通孔100的周向环绕设置即覆盖第一通孔100周边的区域,也相当于加强件4覆盖第一通孔100所在的区域,同时,通过第三通孔410连通第一通孔100与壳外空间。加固件3、第一侧板11及加强件4依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此句可以是指三个相独立的部件依次连接,也可以是指一个整体构件上的三个不同部位的相对关系例如加固件3、第一侧板11及加强件4一体成型。则壳外的空间通过第三通孔410、第一通孔100、第二通孔310与壳腔相连通,第三通孔410、第一通孔100、第二通孔310形成一个通路。
为加强理解,可换一种描述方式如下,加强件4与加固件3分别在壳体1的内外两侧与第一侧板11连接且均覆盖第一通孔100所在的区域,而第一通孔100延伸贯穿了加强件4与加固件3,在加强件4上的孔段形成第三通孔410,在加固件3上的孔段形成第二通孔310。
注液时,注液管压抵在加强件4上,液体依次流经加强件4上的第三通孔410、第一侧板11上的第一通孔100和加固件3上的第二通孔310进入壳腔内。
由于加固件3对第一侧板11围设在第一通孔100周向上的区域(周边区域)进行支撑,加强件4对第一侧板11围设在第一通孔100周向上的区域进行加强,在第一通孔100处,第一侧板11的两侧均形成了增厚区域,即注液孔所在区域的厚度增加,显著提升了第一通孔100所在区域的结构强度,提升了该部位的负载能力和抗形变能力,防止该区域作为注液部位进行注液而承受较大压力时,产生凹陷等变形情况,更不易于产生开缝开裂的情况。在注液完毕后,封口件5与加强件4能够更好的贴合,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加之加固件3与加强件4均对注液部位进行结构加强,封口片与加强件4连接时例如焊接,也能施加更大的操作力度,既便于进行连接操作,也能够更紧密更牢固的封闭第三通孔410,提高连接的稳固性和密封牢靠性。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未设置有加强件4和/或加固件3的电池,具有更高的密封性、使用安全性和质量保障性。
一种实施例中,加强件4、加固件3及第一侧板11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三者连接为一体式构件(指的是连接为非可拆卸连接,且连接之后形成一个整体式的、连接处密封连接的构件)。则,相当于第一侧板11内外两侧的增厚区域与第一侧板之间,不存在连接之处或不存在泄露缝隙,不存在结构特别薄弱之处,进一步提升了第一通孔100所在区域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了该部位的负载能力和抗形变能力,该区域作为注液部位进行注液而承受较大压力时,更不易于产生开缝开裂的情况。
加固件3、加强件4及第一侧板11可以通过对一整块材料进行机加工如铣削等来一体成型。加固件3、加强件4及第一侧板11也可焊接为一体式构件,则,三者之间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高,具有较高的抗形变能力,能够负载注液过程中注液管对注液部位的抵压力。
其中,第一通孔10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与第二通孔31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部分重叠,或全部重叠。一种实施例中,第二通孔31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第一通孔10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也就是说,第二通孔310的孔径不小于第一通孔100的孔径,第三通孔41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与第一通孔10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部分重叠,或全部重叠。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第三通孔41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也就是说,第一通孔100的孔径不小于第三通孔410的孔径。
第一通孔100、第二通孔310和第三通孔410可以同轴设置。或者,同心度不大于1.5mm。
电池还包括有封口件5,封口件5与加强件4密封连接,封口件5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第三通孔41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从而对第三通孔410进行了有效密封。
封口件5与加强件4可焊接,且由于加固件3的存在,焊接封口件5时,更便于施加力度,能够焊接的更牢固。
如图1所示,加强件4包括板体411,板体411与第一侧板11连接,第三通孔410开设在板体411上,沿板体411的厚度方向也即加强件4至第一侧板11的方向呈贯通状。第一通孔100处于板体41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区域的边缘内,即板体411环绕第一通孔100设置,覆盖第一通孔100周边的区域,从而板体411能够对第一通孔100的周向进行有效密封,即便注液时,此部位受外力压抵,电解液从第三通孔410进入第一通孔100时,也不会从第一侧板11与加强件4之间泄露。
加固件3包括第一加固部311,第一加固部311与第一侧板11连接,第二通孔310开设在第一加固部311上,沿第一加固部311的厚度方向也即第一侧板11至加固件3的方向呈贯通状。第一通孔100处于第一加固部31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区域的边缘内,即第一加固部311环绕第一通孔100,覆盖第一通孔100周边的区域,从而第一加固部311能够对第一通孔100的周向进行有效密封,即便注液时,此部位受外力压抵,也不会开裂,有效防止电解液浸入第一侧板11与加固件3之间而在使用中容易导致加固件3脱落的现象。
封口件5包括第一侧板11相连的封板511,封板511覆盖第三通孔410,且封板511与第一侧板11密封连接。封板511与第一侧板11可为焊接。
如图4所示,第一加固部311、第一侧板11、板体411及封板511沿第一侧板11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可以彼此焊接而形成一体式构件,使得电池具有极高的密封性和质量保障。
一种实施例中,封口件5除封板511外,还设置有凸台512,凸台512至少凸出于封板511的一侧,并用于插入第三通孔410,第三通孔410在径向上的投影与凸台512在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三通孔41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凸台51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通过凸台512与第三通孔410插接定位,可以实现封口件5的快速准确定位,也能够保证封板511将第三通孔410周边的区域全方位覆盖密封,防止因错位而导致连接强度不均匀,第三通孔410周向上存在薄厚不一或强度严重不一的连接部位,从而容易缩短电池使用寿命的问题。
第三通孔410的孔壁与凸台512的外侧壁可以相接触,也可以具有间距。
第一通孔10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与凸台51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具体可以是部分重叠,也可以是全部重叠。全部重叠时,第一通孔10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凸台51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
第二通孔31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与凸台51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具体可以是部分重叠,也可以是全部重叠。全部重叠时,第二通孔310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凸台51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
还可以是,第一通孔100、第二通孔310、第三通孔410及凸台512均同轴设置。
凸台512可以仅插入第三通孔410内,凸台512在第三通孔410轴向上的尺寸不大于第三通孔410的轴向长度。此实施例中,凸台512的外侧壁与第三通孔410的孔壁可以相接触也可以具有间距。
或者,凸台512插入第三通孔410内及第一通孔100内,凸台512在第三通孔410轴向上的尺寸不小于第三通孔410的轴向长度,但不大于第三通孔410和第一通孔100的轴向长度之和。此实施例中,凸台512的外侧壁与第三通孔410的孔壁可以相接触也可以具有间距,与第一通孔100的孔壁可以相接触也可以具有间距。
或者,凸台512插入第三通孔410内、第一通孔100及第二通孔310内,凸台512在第三通孔410轴向上的尺寸不小于第三通孔410和第一通孔100的轴向长度之和。此实施例中,凸台512的外侧壁与第三通孔410的孔壁可以相接触也可以具有间距,与第一通孔100的孔壁可以相接触也可以具有间距,与第二通孔310的孔壁可以相接触也可以具有间距。
凸台512的轴向截面为圆柱形、锥形、矩形、方形、半圆形、U形及弓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而言,如图7-10所示,加强件4与加固件3二者之一上设置有凸缘,凸缘至少能够插入第一通孔100内。如此设置,既能够便于加强件4与第一侧板11、或加固件3与第一侧板11、或三者之间的定位对接,也对电解液的注入起到导向作用。
一种实施例中,凸缘设在加强件4上,如图7和图8所示,加强件4包括凸出于板体411一侧的第一凸缘412,第三通孔410沿轴向贯穿第一凸缘412。即第一凸缘412呈筒状,筒孔由第三通孔410延伸形成。
第一凸缘412可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内,轴向长度不大于第一通孔100的轴向长度。如此,加固件3与第一侧板11便于定位对接,避免第一通孔100与第三通孔410错位。
或者,第一凸缘412包括第一段与第二段,第一段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内,第二段穿设于第二通孔310内,即第一凸缘412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及第二通孔310内;而第一凸缘412的轴向长度可以是大于第一通孔100的轴向长度,却小于第一通孔100及第二通孔310的轴向长度之和。如此,加强件4与第一侧板11和加固件3均便于准确地定位对接,可以保证第一通孔100、第二通孔310和第三通孔410相对正,避免错位而影响注液速度。
或者,第一凸缘412包括第一段与第二段,第一段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内,第二段穿设于第二通孔310内,第一凸缘412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及第二通孔310内;而第一凸缘412的轴向长度不小于第一通孔100及第二通孔310的轴向长度之和,具体包括与第二通孔310远离第一通孔100的一端的端面相齐平,或,超出第二远离第一通孔100的一端的端面。如此,加强件4与第一侧板11和加固件3均便于准确地定位对接,可以保证第一通孔100、第二通孔310和第三通孔410相对正,避免错位而影响注液速度。
第一凸缘412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内时,可以是,第一凸缘412的外径与第一通孔100的内径相匹配,即,第一凸缘412的外侧壁与第一通孔100的孔壁(孔壁)相接触。例如第一凸缘412的外径与第一通孔100的内径过盈配合,如此设置,第一凸缘412的外侧壁与第一通孔100的孔壁之间通过尺寸配合能够形成密封性效果,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基本不会进入第一凸缘412与第一通孔100之间。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凸缘412的外侧壁与第一通孔100的孔壁之间具有间距。
第一凸缘412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及第二通孔310内时,第一凸缘412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外侧壁与第一通孔100的孔壁(孔壁)可以相接触,第二段的外侧壁与第二通孔310的孔壁(孔壁)可以相接触。例如第一段的内径与第一通孔100的内径相匹配即过盈配合,第二段的外径与第二通孔310的内径相匹配即过盈配合。则,第一凸缘412的外侧壁与第一通孔100及第二通孔310的孔壁之间均通过尺寸配合能够形成密封性效果,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基本不会进入第一凸缘412与第一通孔100和第二通孔310之间。
或者,第一段的外侧壁与第一通孔100的孔壁之间具有间距,第二段的外侧壁与第二通孔310的孔壁之间具有间距。
加强件4上设置有第一凸缘412且封口件5设置有凸台512时,如图7所示,凸台512嵌入第三通孔410内。由于通过第一凸缘412,已经实现了加强件4、第一侧板11、加固件3之间的定位,凸台512在第三通孔410轴向上的尺寸可小于第三通孔410的轴向长度。
当然,凸台512在第三通孔410轴向上的尺寸也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三通孔410的轴向长度。
此实施例中,凸台512的外侧壁与第三通孔410的孔壁可以相接触也可以具有间距。
另一种实施例中,凸缘设在加固件3上,如图9和图10所示,加固件3包括凸出于第一加固部311一侧的第二凸缘316,第二通孔310沿轴向贯穿第二凸缘316。即第一凸缘412呈筒状,筒孔由第三通孔410延伸形成。
第二凸缘316可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内,轴向长度不大于第一通孔100的轴向长度,如此,加固件3与第一侧板11便于定位对接,避免第一通孔100与第二通孔310错位。
或者,第二凸缘316包括第一段与第二段,第一段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内,第二段穿设于第三通孔410内,即第二凸缘316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及第三通孔410内;而第二凸缘316的轴向长度可以是使大于第一通孔100的轴向长度,却小于第一通孔100及第三通孔410的轴向长度之和。如此,加固件3与第一侧板11和加强件4均便于准确地定位对接,可以保证第一通孔100、第二通孔310和第三通孔410相对正,避免错位而影响注液速度。
或者,第二凸缘316包括第一段与第二段,第一段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内,第二段穿设于第三通孔410内,第二凸缘316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及第三通孔410内;而第二凸缘316的轴向长度不小于第一通孔100及第三通孔410的轴向长度之和,具体包括与第三通孔410远离第一通孔100的一端的端面相齐平,或,超出第二远离第一通孔100的一端的端面。如此,加固件3与第一侧板11和加强件4均便于准确地定位对接,可以保证第一通孔100、第二通孔310和第三通孔410相对正,避免错位而影响注液速度。
第二凸缘316仅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内时,可以是,第二凸缘316的外侧壁与第一通孔100的孔壁相接触,第二凸缘316的外径与第一通孔100的内径相匹配,例如第二凸缘316的外径与第一通孔100的内径过盈配合,如此设置,第二凸缘316与第一通孔100通过尺寸配合形成了密封性效果,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基本不会进入第二凸缘316与第一通孔100之间,有效防止第二凸缘316与第一通孔100之间囤积电解液而影响后期使用。
也可以是,第二凸缘316的外侧壁与第一通孔100的孔壁之间具有间距。
第二凸缘316穿设于第一通孔100及第三通孔410内时,第二凸缘316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可以是,第一段的外侧壁与第一通孔100的孔壁相接触,第二段的外侧壁与第三通孔410的孔壁相接触,例如,第一段的内径与第一通孔100的内径相匹配即过盈配合,第二段的外径与第三通孔410的内径相匹配即过盈配合。则,第二凸缘316与第一通孔100及第二通卡均通过尺寸配合形成了密封性效果,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基本不会进入第二凸缘316与第一通孔100和第三通孔410之间,有效防止第二凸缘316与通孔之间囤积电解液而影响后期使用。
当然,也可以是,第一段的外侧壁与第一通孔100的孔壁之间具有间距,第二段的外侧壁与第三通孔410的孔壁之间具有间距。
在封口件5设置有凸台512,加固件3上设置有第二凸缘316,且第二凸缘316靠近封口件5的一端插入第三通孔410内的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凸缘316的长度情况,凸台512可以是穿设于第三通孔410内,也可以是穿设于第二通孔310内。例如当第二凸缘316靠近封口件5的一端的端面,与板体411靠近封口件5的端面齐平或基本齐平时,如图9所示,凸台512穿设于第二通孔310内。第二通孔310的孔壁与凸台512的外侧壁相接触或具有间距。而由于通过第二凸缘316,已经实现了加强件4、第一侧板11、加固件3之间的定位,凸台512在第二通孔310轴向上的尺寸可小于第二通孔310的轴向长度。
当然,凸台512在第二通孔310轴向上的尺寸也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通孔310的轴向长度。
对上述内容进行概括,加固件3、第一侧板11、加强件4及封口件5依次排列并连接,其中加固件3、第一侧板11及加强件4三者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连接为一体式构件,封口件5通过与加强件4密封连接,例如焊接,也可以与三者形成一体式构件。第一侧板11作为壳体1的一个侧板,呈板状,加固件3包括与第一侧板11相连的第一加固部311,加强件4包括与第一侧板11贴合相连的板体411,封口件5包括与板体411相连的封板511,第一加固部311、板体411及封板511均可呈板块状。进一步而言,封口件5上设有凸台512,与加强件4进行定位。再进一步而言,加固件3、第一侧板11及加强件4之间可以通过凸缘进行定位,凸缘可设在加固件3上也可设在加强件4上。
如图6所示,封口件5包括封板511与凸台512,凸台512可由凸出于封板511一侧的实体块形成,也可由凹陷于封板511的槽体形成。
如图1和图11所示,加固件3在背离第一侧板1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300,凹槽300的槽腔、第二通孔310及壳腔相连通。电解液从第二通孔310流入壳腔的同时,会流经槽腔,该凹槽300对电解液的流动具有导向作用。该凹槽300优先为通槽。
电芯2具有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两个极耳都需要与壳体1外的电池线路进行电连接。一种实施例中,加固件3还包括与第一加固部311相连的第二加固部312,第二加固部312与电芯2的第一极耳21连接。则加固件3还起到了连接第一极耳21与壳体1的作用。
具体地,加固件3可通过连接件6与第一极耳21连接,则第一极耳21通过连接件6、加固件3及第一侧板11与电池的线路电连接,实现电芯2的一个极耳与壳外线路电连的线路设置。此实施例中,加固件3将实现注液处的强度、连接壳体1及第一极耳21的两个功能集合为一体,一个部件实现两个作用。此实施例中,第一加固部311与第二加固部312可围成上述凹槽300,该凹槽300可呈L型或类L型。
一种实施例中,加固件3包括与第一加固部311相连的第三加固部313,壳体1包括与第一侧板11相连的底板12,第三加固部313与底板12相连。如此设置,增强了对第一加固部311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注液部位的结构强度。此实施例中,第一加固部311与第三加固部313可围成上述凹槽300,该凹槽300可呈L型或类L型。
一种实施例中,加固件3包括与第一加固部311相连的第二加固部312和第三加固部313,第二加固部312和第三加固部313相对设置、位于第一加固部311的相对两侧。第一加固部311、第二加固部312和第三加固部313围成上述凹槽300。第二通孔310开设在凹槽300的槽底壁上,即第一加固部311形成凹槽300的槽底壁。凹槽300的槽口朝向壳腔,槽腔沿第一侧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两端可敞口而形成通槽,凹槽300的轴向可与第二通孔310的轴向垂直。凹槽300的横截面可为U形或半圆形或弧形,或者,凹槽300的两个侧壁均与底壁相垂直。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6所示,加固件3在沿第一侧板11至加固件3的方向上的最小厚度(第一加固部311的最薄部位的厚度,也即第一加固部311在该方向上的厚度)为0.2mm~1mm,例如0.2mm、0.5mm、0.8mm、1mm等;
一种实施例中,加固件3在沿壳体1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厚度为0.2mm~1mm,例如0.2mm、0.5mm、0.8mm、1mm等。
一种实施例中,沿第一侧板11至第一极耳21的方向,加固件3的长度为1mm-3mm,例如1mm、1.2mm、1.5mm、1.8mm、2mm、2.2mm、2.5mm、2.8mm、3mm等。
具体地,加固件3可以一体成型,例如由钣金件折弯形成,或者采用金属粉末冶金冶金成型。
如图12至图15所示,第一加固部311和第二加固部312之间形成有夹角,该夹角例如不大于90°(即二者表面或所在平面之间形成不大于90°的夹角),第二加固部312与第一加固部311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加强筋315。具体地,加强筋315位于凹槽300内,具体位于第一加固部311和第二加固部312的夹角处,其一端与第一加固部31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加固部312相连,从而支撑第一加固部311和第二加固部312,提高加固件31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在第二加固部312的焊接等过程中发生变形等现象。
如图12至图15所示,第二加固部312与第一加固部311的相接部位具有与加强筋315位置对应的加强区314,加强区314向靠近第二加固部312与第一加固部311的夹角方向(面向凹槽300的方向)凹陷并形成加强筋315,即在加强区314,第二加固部312与第一加固部311的相接部位的外侧(背离凹槽300的一侧/面向第一侧板11的一侧)凹陷形成第四凹槽,第四凹槽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以及位于两个侧壁之间的底壁(即加强筋315),一个侧壁与第一加固部311连接并从其与第一加固部311相接的一侧向底壁延伸,另一个侧壁与第二加固部312连接并从其与第二加固部312相接的一侧向底壁延伸,第四凹槽侧壁的横截面形状例如为三角形。
具体地,加强筋315可以是由加强区被冲压形成,即从第二加固部312与第一加固部311的相接部位的外侧进行冲压,使其向第一加固部311与第二加固部312的夹角方向凹陷,形成加强筋315。
如图12至图15所示,加强筋315与第一加固部311相接的一端和加强筋315与第二加固部312相接的一端之间的连线与第一加固部311的表面(第一加固部与加强筋315相接的一面)的夹角(夹角α1)为30°~60°,例如30°、35°、40°、45°、50°、55°、60°等,加强筋315与第一加固部311相接的一端和加强筋315与第二加固部312相接一端之间的连线与第二加固部312的表面(与加强筋315相接的一面)的夹角(夹角α2)为30-60°,例如30°、35°、40°、45°、50°、55°、60°等。
示例性地,加强筋315位于凹槽300的一面为斜面(其一端与第一加固部311相接,另一端与第二加固部312相接),则该斜面和第一加固部311与加强筋315相接的一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该斜面和第二加固部312与加强筋315相接的一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
一般情况下,壳体1的长度方向亦为电芯2的长度方向,壳体1的宽度方向亦为电芯2的宽度方向,壳体1的厚度方向亦为电芯2的厚度方向。第一极耳21可以是正极耳或负极耳,即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中的一者是正极耳,另一者是负极耳,优选第一极耳21为负极耳。
壳体1具体可以是金属包装壳,即其可以是金属材质,意即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底板12、顶盖均可以是金属材质,例如钢、铝、铝合金、镍、铁或镍铁合金等。
一般情况下,当壳体1与正极耳电连接时,壳体1可以是与正极耳同极性的材质,例如分别为铝或铝合金,二者的具体材质种类可以相同或不同(二者材质不同时,例如正极耳的材质是铝,而壳体1的材质是铝合金);当壳体1与负极耳电连接时,壳体1与负极耳是同极性材质,例如分别为钢、镍、铁或镍铁合金,二者的具体材质种类可以相同或不同。
电池的电芯2为叠片式电芯或卷绕式电芯。为叠片式电芯时,电芯2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电极片,电极片沿电芯2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部件、装置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附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部件、装置。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用到的限定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仅用于更清楚的阐述技术方案,并不能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壳体(1),围成有壳腔,具有第一侧板(11),所述第一侧板(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0);
加固件(3),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具有第二通孔(310);
加强件(4),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具有第三通孔(410),所述第三通孔(41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00)及所述第二通孔(310)与所述壳腔连通;
其中,所述加强件(4)、所述第一侧板(11)及所述加强件(4)依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3)、所述加强件(4)与所述第一侧板(11)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加固件(3)、所述加强件(4)与所述第一侧板(11)连接为一体式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310)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通孔(100)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和/或,所述第一通孔(100)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三通孔(410)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封口件(5),所述封口件(5)与所述加强件(4)密封连接,所述封口件(5)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三通孔(410)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4)包括板体(411),所述板体(411)与所述第一侧板(11)连接,所述第三通孔(410)开设在所述板体(411)上,所述第一通孔(100)处于所述板体(411)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区域的边缘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3)包括第一加固部(311),所述第一加固部(311)与所述第一侧板(11)连接,所述第二通孔(310)开设在所述第一加固部(311)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4)还包括凸出于所述板体(411)一侧的第一凸缘(412),所述第三通孔(410)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凸缘(41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412)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00)内;
或,所述第一凸缘(412)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00)及所述第二通孔(310)内;
或,所述第一凸缘(412)的轴向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00)及所述第二通孔(310)的轴向长度之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412)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100)的孔壁相接触;
或,所述第一凸缘(412)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通孔(100)的孔壁相接触,所述第二段的外侧壁所述第二通孔(310)的孔壁相接触。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3)还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一加固部(311)一侧的第二凸缘(316),所述第二通孔(310)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二凸缘(316)。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缘(316)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00)内;
或,所述第二凸缘(316)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00)及所述第三通孔(410)内;
或,所述第二凸缘(316)的轴向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00)及所述第三通孔(410)的轴向长度之和。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缘(316)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100)的孔壁相接触;
或,所述第二凸缘(316)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100)的孔壁相接触,所述第二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三通孔(410)的孔壁相接触。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件(5)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11)贴合相连的封板(511),所述封板(511)覆盖所述第三通孔(41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511)的朝向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一侧设有伸入至所述第三通孔(410)内的凸台(512)。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512)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410)内;
或,所述凸台(512)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410)及所述第一通孔(100)内;
或,所述凸台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410)、所述第一通孔(100)及所述第二通孔(310)内;
或,所述加固件(3)包括插入所述第一通孔(100)及所述第三通孔(410)内的第二凸缘(316),所述第二通孔(310)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二凸缘(316),所述凸台(512)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310)内。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310)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凸台(512)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和/或,所述第一通孔(100)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凸台(512)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和/或,所述第一通孔(100)、所述第二通孔(310)、所述第三通孔(410)及所述凸台(512)均同轴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512)在所述第三通孔(410)轴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三通孔(410)的轴向长度。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512)的轴向截面为圆柱形、锥形、矩形、方形、半圆形、U形及弓形,中的任意一种。
1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3)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加固部(311)相连的第二加固部(312),所述第二加固部(312)通过连接件(6)与第一极耳(21)连接;
和/或,所述加固件(3)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加固部(311)相连的第三加固部(313),所述壳体(1)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11)相连的底板(12),所述第三加固部(313)与所述底板(12)相连。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部(312)与所述第一加固部(311)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加强筋(315)。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部(312)与所述第一加固部(311)的相接部位具有与所述加强筋(315)位置对应的加强区(314),所述加强区(314)向靠近所述第二加固部(312)与所述第一加固部(311)的夹角方向凹陷并形成所述加强筋(315);和/或,
所述加强筋(315)与所述第一加固部(311)相接的一端和所述加强筋(315)与所述第二加固部(312)相接的一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加固部(311)的表面的夹角为30°~60°;和/或,
所述加强筋(315)与所述第一加固部(311)相接的一端和所述加强筋(315)与所述第二加固部(312)相接的一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加固部(312)的表面的夹角为30°~60°。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21)通过所述连接件(6)、所述加固件(3)、及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电池的线路电连接。
23.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材质为钢、铝、铝合金、镍、铁、镍铁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24.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3)在沿所述第一侧板(11)至所述加固件(3)的方向上的最小厚度为0.2mm~1mm;
和/或,所述加固件(3)在沿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小厚度为0.2mm~1mm;和/或,沿所述第一侧板(11)至所述加固件(3)的方向,所述加固件(3)的长度为1mm-3mm。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21)为正极耳或负极耳;和/或,
所述电池的电芯(2)为叠片式电芯或卷绕式电芯。
CN202221663210.5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电池 Active CN217589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3210.5U CN217589145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电池
PCT/CN2023/091568 WO2024001498A1 (zh) 2022-06-30 2023-04-28 一种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3210.5U CN217589145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9145U true CN217589145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4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3210.5U Active CN217589145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9145U (zh)
WO (1) WO202400149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498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WO2024082837A1 (zh) * 2022-10-21 2024-04-2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6096B2 (ja) * 2001-10-02 2006-03-15 Necトーキン栃木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
CN208955033U (zh) * 2018-10-19 2019-06-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16015456U (zh) * 2021-09-28 2022-03-11 东莞锂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补强结构的外壳组件及其扣式电池
CN114597610A (zh) * 2022-03-26 2022-06-0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114665233A (zh) * 2022-03-26 2022-06-2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217589145U (zh) * 2022-06-30 2022-10-1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498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WO2024082837A1 (zh) * 2022-10-21 2024-04-2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1498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89145U (zh) 一种电池
JP5504007B2 (ja) 角形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93623B2 (ja) 二次電池
CN106887536B (zh) 方形二次电池
JP2020074286A (ja) 二次電池
JP5821605B2 (ja) 二次電池
US20100258538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welded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battery
JP4210961B1 (ja) 電池ケース及び封口板を備える電池
JP2006012829A (ja) 二次電池
CN102763238A (zh)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EP2083461A1 (en) Battery case and battery
EP2071646A1 (en) Battery core case and battery
JP5452151B2 (ja) 密閉型電池
CN114665160A (zh) 电池
KR20230023608A (ko) 배터리 케이스, 배터리 및 전자기기
CN216250915U (zh) 电池盖板和电池
CN117374485A (zh) 电芯壳体、电芯及电池包
JP2013143332A (ja) 電池
CN217387313U (zh) 电池壳体和电池
CN218069948U (zh) 电池
CN219350297U (zh) 单体电池
CN217934011U (zh) 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7387312U (zh) 电池壳体和电池
CN217903348U (zh) 电池
CN218299999U (zh) 电池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