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8963U - 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8963U
CN217588963U CN202221352331.8U CN202221352331U CN217588963U CN 217588963 U CN217588963 U CN 217588963U CN 202221352331 U CN202221352331 U CN 202221352331U CN 217588963 U CN217588963 U CN 217588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ing
bus bar
colored
station
bus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523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恒
孙宣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523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8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8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8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包括放料机构、第一上色机构及牵引机构,其中:放料机构用于安装缠绕有待上色汇流条的汇流条料卷,汇流条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牵引机构用于将放料机构上的待上色的汇流条牵引至第一上色工位处;第一上色机构用于对被牵引至第一上色工位处的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实施第一次上色;牵引机构还用于将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牵引出第一上色工位,使得后道的待上色的汇流条进入第一上色工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在汇流条供料过程中即能够实施对汇流条的自动上色,上色后的汇流条经裁切成汇流条段后,可直接焊接至电池串组上,从而提高了电池组件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光伏组件时,电池串排版后需要在留长焊带上焊接汇流条,以收集电池串产生的电流。对于背板、边框全黑的黑组件,为了实现组件全黑的效果,需要对银色的汇流条朝向玻璃板的一面进行黑化处理,其中一种黑化处理方式是向汇流条上涂覆黑漆。
目前,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先将汇流条裁切成汇流条段,在将汇流条段焊接至电池串组前或完成焊接后,再对汇流条实施上色操作,传统的汇流条上色方式效率较低,影响光伏组件的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包括放料机构、第一上色机构及牵引机构,其中:
放料机构用于安装缠绕有待上色汇流条的汇流条料卷,汇流条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牵引机构用于将放料机构上的待上色的汇流条牵引至第一上色工位处;
第一上色机构用于对被牵引至第一上色工位处的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实施第一次上色;
牵引机构还用于将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牵引出第一上色工位,使得后道的待上色的汇流条进入第一上色工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在汇流条供料过程中即能够实施对汇流条的自动上色,上色后的汇流条经裁切成汇流条段后,可直接焊接至电池串组上,从而提高了电池组件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条上色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上色机构后道的第二上色机构;牵引机构还用于将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牵引至第二上色工位处;第二上色机构用于对被牵引至第二上色工位处的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实施第二次上色;牵引机构还用于将完成第二次上色的汇流条牵引出第二上色工位,使得后道的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进入第二上色工位。
仅对汇流条实施一次上色,可能出现上色均匀性不够的情况,甚至出现露点。而通过在第一上色机构的后道设置第二上色机构,则实现了对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二次上色,从而提升上色均匀度,保证上色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色机构和第二上色机构均包括直线驱动机构及上色部,其中:上色部连接在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上;直线驱动机构驱动上色部顺着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或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直线移动,上色部在移动过程中实施对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或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上色。
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上色机构,其通过直线驱动机构驱动上色部沿汇流条的待上色表面移动,以实施对汇流条的上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线驱动机构包括同步带驱动装置、同步带及连接板,其中:同步带安装在同步带驱动装置上,连接板连接在同步带的一侧带体上,上色部安装在连接板上;同步带驱动装置驱动同步带行进以带动上色部沿直线移动。
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驱动平稳的直线驱动机构,其通过同步带驱动上色部沿汇流条的待上色表面移动,以实施对汇流条的上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色部包括喷墨组件,喷墨组件用于将色料喷涂至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或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上;或者,上色部包括滚印组件,滚印组件用于将色料滚印至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或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上。
提供了两组结构简单的上色部,其中,喷墨组件以喷涂的方式将色料喷涂至汇流条的待上色表面,滚印组件以滚印的的方式将色料涂覆至汇流条的待上色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色机构和第二上色机构还均包括烘干部,其中:烘干部与上色部共同连接在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上,且烘干部位于对应的上色部的后道工位,烘干部用于在相应的上色部实施上色后烘干被上色的汇流条。
通过在上色部的后道设置烘干部,上色部实施上色后,烘干部随即烘干色料,从而将色料固化在汇流条的上色表面上,防止色料流动,提升上色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色机构和第二上色机构间隔设置;第一上色机构的直线驱动机构带动对应的上色部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对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实施第一次上色,第一方向与第一上色工位处的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牵引方向相同或相反;第二上色机构的直线驱动机构带动对应的上色部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对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实施第二次上色,第二方向与第二上色工位处的已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牵引方向相同或相反。
提供了两种上色部的移动方式,即上色部的移动方向可以与汇流条的牵引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均能够实现对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上色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条上色装置还包括第一换向导轮组,第一换向导轮组中包括至少一个换向导轮,第一换向导轮组设置在第一上色工位的后道,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离开第一上色工位后绕过第一换向导轮组,进入第二上色工位。
通过设置第一换向轮组,实现了汇流条自第一上色工位至第二上色工位的换向传送,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紧凑,缩小了设备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条上色装置还包括第二换向导轮组,第二换向导轮组中包括至少一个换向导轮,第二换向导轮组设置在第二上色工位的后道,完成第二次上色的汇流条离开第二上色工位后绕过第二换向导轮组,进入后道工位。
通过设置第二导向轮组,实现了对完成上色的汇流条的换向传送,使得完成上色的汇流条以预定的姿态进入后道工位。例如,后道工位为汇流条叠焊工位,要求完成上色的一面朝下,则可通过第二换向导轮组使得完成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朝下后,再进入汇流条叠焊工位,汇流条在汇流条叠焊工位处直接被裁切成汇流条段后完成焊接,无需再对汇流条进行翻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条上色装置还包括罩壳,放料机构、第一上色机构及第二上色机构均设置在罩壳内,罩壳上设置有抽风口。
通过将放料机构、第一上色机构及第二上色机构等部件设置在罩壳内,可防止上色过程中色料污染机台。通过罩壳上的抽风口,能够及时抽出罩壳内的有害气体,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个实施例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上色机构和第二上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个实施例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个实施例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第一上色机构和第二上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个实施例中汇流条上色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包括如下附图标记:
放料机构1;
第一上色机构2、第二上色机构3:直线驱动机构21、上色部22、烘干部23、同步带211、连接板212、喷墨组件221、滚印组件222;
第一换向轮4;
第二换向轮5;
罩壳6:抽风口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目前,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先将汇流条裁切成汇流条段,在将汇流条段焊接至电池串组前或完成焊接后,再对汇流条实施上色操作,传统的汇流条上色方式效率较低,影响了光伏组件的产能。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下文将通过两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条上色装置进行示例性描述。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汇流条上色装置至少包括放料机构1、第一上色机构2及牵引机构(未图示),其中:
放料机构1用于安装缠绕有待上色汇流条的汇流条料卷,汇流条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汇流条的第一表面为需要上色的待上色表面。
牵引机构用于将放料机构1放出的待上色的汇流条牵引至第一上色工位处。第一上色机构2用于对被牵引至第一上色工位处的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实施第一次上色。
可见,通过放料机构1、第一上色机构2及牵引机构的配合,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在汇流条供料过程中,即实施了对汇流条的自动上色。上色后的汇流条经裁切成汇流条段后,可直接焊接至电池串组上,从而提高了电池组件的生产效率。
仅对汇流条实施一次上色,容易出现上色均匀性不够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露点情况。为了解决该问题,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条上色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上色机构2后道的第二上色机构3。牵引机构还用于将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牵引至第二上色工位处。第二上色机构3用于对被牵引至第二上色工位处的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实施第二次上色。牵引机构还用于将完成第二次上色的汇流条牵引出第二上色工位,使得后道的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进入第二上色工位。
可见,通过在第一上色机构2的后道设置第二上色机构3,实现了对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第二次上色,从而提升上色均匀度,保证上色质量。
可选的,包括有第一上色机构2和第二上色机构3的汇流条上色装置的具体上色过程如下:
首先,将汇流条料卷安装至放料机构1上。
牵引机构牵拉放料机构1放出的汇流条,使得具有预定长度的待上色的第一段汇流条进入第一上色工位。
第一上色机构2随即实施对位于第一上色工位处的第一段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上色。
完成对第一段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上色后,牵引机构继续牵拉汇流条,使得完成第一次上色的第一段汇流条进入第二上色工位,同步的,位于第一段汇流条后方的具有预定长度的待上色的第二段汇流条进入第一上色工位。
第二上色机构3实施对位于第二上色工位处的完成第一次上色的第一段汇流条的第二次上色,第一上色机构2则同步实施对位于第一上色工位处的待上色的第二段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第一次上色。
完成对第一段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第二次上色,以及对第二段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第一次上色后,牵引机构继续牵拉汇流条,将完成第二次上色的第一段汇流条牵引出第二上色工位,同步的,完成第一次上色的第二段汇流条进入第二上色工位,位于第二段汇流条后方的具有预定长度的待上色的第三段汇流条段则进入第一上色工位。
第二上色机构3实施对位于第二上色工位处的完成第一次上色的第二段汇流条的第二次上色,第一上色机构2则实施对位于第一上色工位处的待上色的第三段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第一次上色。
反复执行上述上色过程,即能实现对完成两次上色的汇流条的连续供应。
如图2所示,可选的,第一上色机构2和第二上色机构3采用相同的结构,均包括直线驱动机构21及上色部22,其中:上色部22连接在直线驱动机构21的驱动端上。
当预定长度的待上色的汇流条进入第一上色工位后,第一上色机构2的直线驱动机构21驱动对应的上色部22顺着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直线移动,上色部22在移动过程中实施对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第一次上色。
同理,当预定长度的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进入第二上色工位后,第二上色机构3的直线驱动机构21驱动对应的上色部22顺着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直线移动,上色部22在移动过程中实施对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第二次上色。
继续参考图2所示,可选的,直线驱动机构21包括同步带驱动装置(未图示)、同步带211及连接板212,其中:同步带211绕设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同步带驱动装置驱动主动辊转动进而带动同步带211实现传动,连接板212连接在同步带211的一侧带体上。上色部22则安装在连接板212上,同步带驱动装置驱动同步带行进,从而带动上色部22沿直线顺着待上色的汇流条或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直线移动,从而实施对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第一次上色或第二次上色。
继续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色部22采用喷墨组件221作为上色功能件,喷墨组件221具有喷嘴,喷墨组件221沿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移动时,喷墨组件221的喷嘴将色料雾化喷涂至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或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上。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上色机构2和第二上色机构3还包括烘干部23,其中:烘干部23与上色部22共同连接在直线驱动机构21的驱动端上,且烘干部23位于对应的上色部22的后道工位。上色部22实施完对汇流条的上色操作后,烘干部23随即烘干色料,从而将色料固化在汇流条的第一表面上,防止色料流动,最终提升上色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上色机构2和第二上色机构3间隔设置。第一上色机构2的直线驱动机构21带动对应的上色部22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对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实施第一次上色,第一方向与第一上色工位处的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牵引方向相同或相反。第二上色机构3的直线驱动机构21带动对应的上色部22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对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实施第二次上色,第二方向与第二上色工位处的已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牵引方向相同或相反。
如图1所示,放料机构1位于第一上色机构2的下方,第二上色机构3位于第一上色机构2的边侧。待上色的汇流条沿竖直方向自下而上被牵引至第一上色工位处,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被牵引至第二上色工位处。对应的,第一上色机构2的直线驱动机构21带动对应的上色部22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移动,从而实施对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次上色,第二上色机构3的直线驱动机构21带动对应的上色部22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移动,从而实施对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二次上色。
当然,也可以对放料机构1、第一上色机构2及第二上色机构3的安装方位进行调整,使得待上色的汇流条、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沿水平方向或是与水平方向呈预定夹角的倾斜方向,被牵引至第一上色工位、第二上色工位处。对应的,第一上色机构2的直线驱动机构21带动对应的上色部22沿水平方向或倾斜方向移动,从而实施对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次上色。第二上色机构3的直线驱动机构21带动对应的上色部22沿水平方向或倾斜方向移动,从而实施对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二次上色。
继续参考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条上色装置还包括第一换向导轮组,第一换向导轮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换向轮4,如图1中设置有两个第一换向轮4。第一换向导轮组设置在第一上色工位的后道,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离开第一上色工位后绕过第一换向导轮组,进入第二上色工位。
通过设置第一换向轮组,实现了汇流条自第一上色工位至第二上色工位的换向传送,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紧凑,缩小了设备尺寸。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条上色装置还包括第二换向轮组,第二换向导轮组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换向轮5,如图1中设置有两个第二换向轮5。第二换向导轮组设置在第二上色工位的后道,完成第二次上色的汇流条离开第二上色工位后绕过第二换向导轮组,进入后道工位。
通过设置第二导向轮组,实现了对完成上色的汇流条的换向传送,使得完成上色的汇流条以预定的姿态进入后道工位。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后道工位为汇流条叠焊工位,要求完成上色的一面朝下,则可通过第二换向导轮组使得完成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朝下后,再进入汇流条叠焊工位。汇流条在汇流条叠焊工位处直接被裁切成汇流条段后完成焊接,无需再对汇流条进行翻面。
如图3所示,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条上色装置还包括罩壳6,放料机构1、第一上色机构2及第二上色机构3均设置在罩壳6内,罩壳6上设置有抽风口61。
通过将放料机构1、第一上色机构2及第二上色机构3等部件设置在罩壳6内,可防止上色过程中色料污染机台。而通过罩壳上的抽风口61,能够及时抽出罩壳6内的色料挥发产生的有害气体,防止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第二实施例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条上色装置与上文第一实施例中的汇流条上色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为了描述简洁,本说明书仅对本实施例相比于第一实施例存在的区别技术点进行描述。
如图5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色部22采用滚印组件222作为上色功能件,滚印组件222具有滚轮,滚轮上带有色料,滚印组件222的滚轮紧贴汇流条的第一表面滚动,从而将色料滚印至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或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前文所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各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Claims (10)

1.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上色装置包括放料机构、第一上色机构及牵引机构,其中:
所述放料机构用于安装缠绕有待上色汇流条的汇流条料卷,所述汇流条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牵引机构用于将所述放料机构上的待上色的汇流条牵引至第一上色工位处;
所述第一上色机构用于对被牵引至所述第一上色工位处的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实施第一次上色;
所述牵引机构还用于将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牵引出所述第一上色工位,使得后道的待上色的汇流条进入所述第一上色工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上色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色机构后道的第二上色机构;
所述牵引机构还用于将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牵引至第二上色工位处;
所述第二上色机构用于对被牵引至所述第二上色工位处的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实施第二次上色;
所述牵引机构还用于将完成第二次上色的汇流条牵引出所述第二上色工位,使得后道的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进入所述第二上色工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色机构和所述第二上色机构均包括直线驱动机构及上色部,其中:
所述上色部连接在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上;
所述直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色部顺着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或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直线移动,所述上色部在移动过程中实施对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或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的上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同步带驱动装置、同步带及连接板,其中:
所述同步带安装在所述同步带驱动装置上,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同步带的一侧带体上,所述上色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
所述同步带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同步带行进以带动所述上色部沿直线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色部包括喷墨组件,所述喷墨组件用于将色料喷涂至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或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上;或者,
所述上色部包括滚印组件,所述滚印组件用于将色料滚印至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或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色机构和所述第二上色机构还均包括烘干部,其中:
所述烘干部与所述上色部共同连接在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上,且所述烘干部位于对应的所述上色部的后道工位,所述烘干部用于在相应的所述上色部实施上色后烘干被上色的汇流条。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色机构和所述第二上色机构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上色机构的直线驱动机构带动对应的上色部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对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实施第一次上色,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上色工位处的待上色的汇流条的牵引方向相同或相反;
所述第二上色机构的直线驱动机构带动对应的上色部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对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第一表面实施第二次上色,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上色工位处的已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的牵引方向相同或相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上色装置还包括第一换向导轮组,所述第一换向导轮组中包括至少一个换向导轮,所述第一换向导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一上色工位的后道,完成第一次上色的汇流条离开所述第一上色工位后绕过所述第一换向导轮组,进入所述第二上色工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上色装置还包括第二换向导轮组,所述第二换向导轮组中包括至少一个换向导轮,所述第二换向导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二上色工位的后道,完成第二次上色的汇流条离开所述第二上色工位后绕过所述第二换向导轮组,进入后道工位。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条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上色装置还包括罩壳,所述放料机构、所述第一上色机构及所述第二上色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罩壳内,所述罩壳上设置有抽风口。
CN202221352331.8U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 Active CN217588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2331.8U CN217588963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2331.8U CN217588963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8963U true CN217588963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27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52331.8U Active CN217588963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8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7296B (zh) 一种彩色喷印机及其喷印方法
CN205075471U (zh) 全自动高速数码喷印裁片一体机
CN105058991A (zh) 全自动高速数码喷印裁片一体机
CN111188143A (zh) 一种棉质布料加工用印染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13682860A (zh) 一种改进型铜箔用收卷分切装置
CN111775571B (zh) 一种无纺布立体图案印花设备
CN217588963U (zh) 一种汇流条上色装置
CN108128039A (zh) 一种数码印花机
CN207190540U (zh) 一种滚筒式同步双面喷墨印花系统
CN113771482A (zh) 一种光伏背板玻璃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212446767U (zh) 喷墨间距可调式纱线多色喷印机
CN1388285A (zh) 数码喷色印花装置
CN213891855U (zh) 一种喷墨印花打印装置
CN208148832U (zh) 连续输送打印介质及扫描式多pass打印输出系统
CN211726277U (zh) 一种pcb板油墨喷涂机及其挡边结构
CN211165942U (zh) 一种多功能纺织喷墨印花机
CN113059905A (zh) 一种纺织品数码平网直喷印花机
CN207875171U (zh) 一种数码印花机
CN105855081A (zh) 一种飞机导管标识环自动涂敷装置
CN219276992U (zh) 一种uv压印多色油墨印刷对位套印设备
CN219427726U (zh) 纺织品喷墨印花前喷雾加湿加药箱
CN214056879U (zh) 一种玩具贴纸多层图案印刷系统
CN219690061U (zh) 一种蜡染冰纹染色装置
CN206520345U (zh) 大幅面图像打印装置
CN210561155U (zh) 一种方便自动送料的纺织品加工用印染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