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5458U - 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5458U
CN217585458U CN202221734078.2U CN202221734078U CN217585458U CN 217585458 U CN217585458 U CN 217585458U CN 202221734078 U CN202221734078 U CN 202221734078U CN 217585458 U CN217585458 U CN 217585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heat accumulator
accumulator box
damp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340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民
李佳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xingneng Heb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xingneng Heb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xingneng Heb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xingneng Heb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340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5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5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5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包括运输车体、安装在运输车体内的蓄热器箱体、套设在蓄热器箱体外部的保护箱体以及设置在蓄热器箱体外部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连接在蓄热器箱体底面与运输车体之间的纵向减震组件和连接在蓄热器箱体侧面与保护箱体之间的横向减震组件;所述纵向减震组件包括若干个沿运输车体轴线方向布设的橡胶减震梁,橡胶减震梁平行布设,蓄热器箱体通过贯穿橡胶减震梁的螺栓固定在运输车体上;所述横向减震组件包括若干个连接在蓄热器箱体与保护箱体之间的弹性支撑板,所述弹性支撑板一端与保护箱体固定,另一端通过长侧面抵接在蓄热器箱体上。本申请的缓冲机构能够有效的保护蓄热器,使蓄热器在多种环境下都能够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供暖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
背景技术
相变材料潜热蓄热技术利用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热和放热来储存和释放能量,储能密度高,所用装置简单,体积小,而且相变过程是一个近似恒温过程。将相变材料应用到例如移动式蓄热车上很有发展前景。
相关技术中的移动蓄热车包括运输装置、蓄热器和控制系统,蓄热器包括外壳、导热相变材料和换热器,导热相变材料包含相变材料和导热填料并且填充在所述外壳中,换热器位于所述外壳内部,包括两个端部各自独立地穿过所述外壳的用于加热流体的加热流体管道,所述加热流体管道具有加热流体管道出口和加热流体管道入口,并且所述加热流体管道出口和所述加热流体管道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控制系统实时显示或实时监控选自流量、温度、压力、蓄热量、GPS定位、行驶速度和/或运行里程。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一旦蓄热器的外壳因长时间行驶震动或碰撞等原因发生损坏,就会造成导热相变材料发生泄漏,造成蓄热车丧失蓄热功能,影响蓄热车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能够有效的保护蓄热器,保证蓄热器在多种环境下都能够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包括运输车体、安装在运输车体内的蓄热器箱体、套设在蓄热器箱体外部的保护箱体以及设置在蓄热器箱体外部的减震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连接在蓄热器箱体底面与运输车体之间的纵向减震组件和连接在蓄热器箱体侧面与保护箱体之间的横向减震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减震组件包括若干个沿运输车体轴线方向布设的橡胶减震梁,橡胶减震梁平行布设,蓄热器箱体通过贯穿橡胶减震梁的螺栓固定在运输车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减震梁侧面间隔设置有若干缓冲槽。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减震组件包括若干个连接在蓄热器箱体与保护箱体之间的弹性支撑板,所述弹性支撑板一端与保护箱体固定,另一端通过长侧面抵接在蓄热器箱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撑板包括与保护箱体固定的直板段和与蓄热器箱体抵接的弧形板段。
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器箱体包括外部的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盘管,所述盘管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从外壳的后端伸出。
作为优选,所述盘管的出水管上连接有加热锅炉、加压泵和控制阀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中在蓄热器箱体的下部设置纵向缓冲组件,当运输车体发生上下颠簸时,纵向缓冲组件能够抵消部分上下方向的颠簸震动,从而更好地保护蓄热器箱体,延长其使用寿命,使蓄热器箱体在受到长期震动之后仍能使用。
2.在蓄热器箱体侧面设置横向缓冲组件,当保护箱体受到来自侧面的撞击时,既能够增强保护箱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保护箱体的抗冲击能力,同时利用横向缓冲组件的缓冲作用,更好地保护蓄热器箱体。
3.将盘管的出口设置在运输车体的尾部,方便打开保护箱体后门,将管道与其他设备连接。
4.车体自带加热锅炉和加压泵,能够实现快速加热和加压,蓄热车行驶到使用目的地,能够快速被投放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蓄热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蓄热车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橡胶减震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运输车体;2、蓄热器箱体;21、外壳;22、盘管;3、保护箱体;4、纵向减震组件;41、橡胶减震梁;42、缓冲槽;5、横向减震组件;51、弹性支撑板;6、加热锅炉;7、加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参照图1-3,该蓄热车包括运输车体1、蓄热器箱体2、保护箱体3、减震机构、加热锅炉6和加压泵7等结构,减震结构设置在蓄热器箱体2的外部,对蓄热器箱体2进行保护,减震机构包括纵向减震组件4和横向减震组件5,纵向减震组件4连接在蓄热器箱体2底面与运输车体1之间,提高蓄热器箱体2的抗颠簸能力,横向减震组件5连接在蓄热器箱体2外侧面与保护箱体3内壁之间,提升蓄热器箱体2的抗撞击能力。
运输车体1包括车头和车厢板,蓄热器箱体2和保护箱体3均安装在车厢板上,蓄热器箱体2通过螺栓固定在车厢板上,保护箱体3也固定在车厢板上,并将蓄热器箱体2完全包覆在内。保护箱体3为矩形箱体,覆盖蓄热器箱体2的前后左右和顶面,保护箱体3后端设置有对开门,能够打开后门将保护箱体3内部的管道与外界管道连接,保护箱体3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撞横梁和防撞竖梁。
覆盖蓄热器箱体2安装在保护箱体3内部的中间位置,纵向减震组件4包括若干橡胶减震梁41,本实施例中橡胶减震梁4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橡胶减震梁41沿运输车体1的轴线方向布设,且相互之间距离相同,蓄热器箱体2放置在四个橡胶减震梁41上,橡胶减震梁4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连接孔,车厢板上固定有多个地脚螺栓,螺栓依次穿过橡胶减震梁41和蓄热器箱体2的底板,将蓄热器箱体2固定在车厢板上。通过贯穿橡胶减震梁的螺栓固定在运输车体上。橡胶减震梁41的左右两侧面沿橡胶减震梁4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缓冲槽42,缓冲槽42的深度小于橡胶减震梁41宽度的四分之一,这样既能够提升橡胶减震梁41的变形减震能力,又能有效地阻止橡胶减震梁41变形过大而被压坏。
横向减震组件5对称设置在蓄热器箱体2的左右两侧,横向减震组件5包括若干个弹性支撑板51,弹性支撑板51沿横向布置,连接在蓄热器箱体2与保护箱体3之间,具体连接在保护箱体3内壁靠下的位置,弹性支撑板51的一端为直板,通过两个螺栓固定在保护箱体3的内壁上,弹性支撑板51的中间弯折,另一端设置为弧形板,通过外弧面抵接在蓄热器箱体2的外壁上,当保护箱体3受撞击变形时,会将弹性支撑板51向内侧挤压,弹性支撑板51会向弧形开口的反方向变形,并且外弧面与蓄热器箱体2接触的位置会沿着蓄热器箱体2外壁向后移动,进而来抵消蓄热器箱体2受到的一部分撞击形变,避免蓄热器箱体2受到较大的破坏。
本实施例中蓄热器箱体2包括外部的外壳21和设置在外壳21内的盘管22,外壳21为密封的矩形箱体,内部填充有相变导热材料,盘管22为铝制或者不锈钢的蛇形管,沿着外壳21的高度方向布置有多层,盘管22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外壳21的后端,并从外壳21的后端伸出,所有进水口连接到一个进水箱内,所有出水口连接到一个出水箱内,方便集中向内、向外供水。
出水箱的出水管上依次连接有加热锅炉6、加压泵7和控制阀门(图中未示出0,加热锅炉6、加压泵7和控制阀门均布置在外壳21后端与保护箱体3的后门之间,并且都固定在车厢板上,加热锅炉6对蓄热器箱体2内流出的水进行加热,对外部管道进行供暖,加压泵7则对水流进行加压,提高流速和热交换效率,控制阀门则控制管道的流量和开闭,控制蓄热车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车体(1)、安装在运输车体(1)内的蓄热器箱体(2)、套设在蓄热器箱体(2)外部的保护箱体(3)以及设置在蓄热器箱体(2)外部的减震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连接在蓄热器箱体(2)底面与运输车体(1)之间的纵向减震组件(4)和连接在蓄热器箱体(2)侧面与保护箱体(3)之间的横向减震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减震组件(4)包括若干个沿运输车体(1)轴线方向布设的橡胶减震梁(41),橡胶减震梁(41)平行布设,蓄热器箱体(2)通过贯穿橡胶减震梁(41)的螺栓固定在运输车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减震梁(41)侧面间隔设置有若干缓冲槽(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减震组件(5)包括若干个连接在蓄热器箱体(2)与保护箱体(3)之间的弹性支撑板(51),所述弹性支撑板(51)一端与保护箱体(3)固定,另一端通过长侧面抵接在蓄热器箱体(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板(51)包括与保护箱体(3)固定的直板段和与蓄热器箱体(2)抵接的弧形板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箱体(2)包括外部的外壳(21)和设置在外壳(21)内的盘管(22),所述盘管(22)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从外壳(21)的后端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22)的出水管上连接有加热锅炉(6)、加压泵(7)和控制阀门。
CN202221734078.2U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 Active CN217585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4078.2U CN217585458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4078.2U CN217585458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5458U true CN217585458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3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34078.2U Active CN217585458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54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92612A2 (en) Fuel-storing device
CN217585458U (zh) 一种可移动相变蓄热车
WO2023185325A1 (zh) 一种热管理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0289377B (zh) 基于泡沫铝材料和圆柱形电池的动力电池包
US20230202733A1 (en) Vehicle energy storage compartment for improved crashworthiness
CN216184763U (zh) 一种货车驾驶室保护装置
KR20220039805A (ko) 자동차의 하부 구조
CN209988082U (zh) 一种船舶动力舱室
JP4380568B2 (ja) 鉄道車両及び吸音材の製造方法
CN212579607U (zh) 一种用于汽车油箱的防护装置
CN207015296U (zh) 一种汽车蜂窝吸能防撞梁
CN114954676A (zh) 车辆前舱结构及车辆
CN216231921U (zh) 一种全地形运水车
CN21460716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防腐机壳水冷机构
CN113650489A (zh) 一种利用震动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
CN113059989A (zh) 增程式电动物流车
CN111649116A (zh) 一种车辆分动箱抗冲击保护装置
CN214465789U (zh) 一种海洋平台防撞减震装置
CN219769744U (zh) 一种化学品箱式运输车
CN220130964U (zh) 一种用于树脂单体溶液的运输罐体
CN114734804B (zh) 用于新能源车辆的电池集成底盘
CN216231670U (zh) 一种油箱降噪挡板
CN220563364U (zh) 一种石油运输用防爆罐
CN210881986U (zh) 多向防撞吸能装置
CN219419348U (zh) 一种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