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0147U - 举气反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举气反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0147U
CN217580147U CN202221281918.4U CN202221281918U CN217580147U CN 217580147 U CN217580147 U CN 217580147U CN 202221281918 U CN202221281918 U CN 202221281918U CN 217580147 U CN217580147 U CN 217580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everse circulation
circulation system
inverted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819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江龙
常立涛
朱卓魁
黄旭
冯杰
李国才
李州
王巍
刘威
王可
张荣升
王君君
林夏财
蓝志强
易文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Road & Bridg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Road & Bridg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Road & Bridg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Road & Bridg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819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0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0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0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举气反循环系统,包括打桩机,空气压缩机及与其相连的进气管,倒“L”型吸泥管,所述进气管底端与倒“L”型吸泥管的纵向管底部侧边位置连通,所述倒“L”型吸泥管的横向管靠近弯折处设置有用于限制横向管径向位移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打桩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举气反循环系统,在倒“L”型吸泥管的横向管与纵向管交界位置处焊接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和现场的打桩机配合使用,不仅有效地固定了吸泥管改进了吸泥管会产生左右晃动、向上浮动的问题,确保了吸泥管在举气反循环吸泥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吸泥质量,节省了工期,而且和现场打桩机配合使用,还节约了吊车的租赁费,省时高效。

Description

举气反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举气反循环吸泥管限位装置及应用其的举气反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进行跨河桥施工时,用钢板桩围堰施工主桥承台基础,已经是很成熟的施工工艺。对于坚硬地质而言,钢板桩的施工顺序为:旋挖引孔开槽-回填粘土-插打钢板桩-举气反循环清孔-浇筑混凝土。举气反循环用到的设备有空气压缩机、倒“L”型吸泥管,倒“L”型吸泥管由横向管和纵向管组成,横向管端头作为出泥管,纵向管端头作为吸泥管,在纵向管靠近底部的位置处,与空压机的进气管相连。举气反循环的工作原理是:空气压缩机通过进气管将空气压入管底,通过压强差将泥浆沿倒“L”型吸泥管排出围堰外。常规的举气反循环吸泥管的固定方法是,在倒“L”型吸泥管的横向管周围焊接吊耳,用“汽车吊+钢丝绳+卡扣”和吊耳相连,但是在吸泥过程中,由于空气和水的组合作用,吸泥管的浮力较大,会产生左右晃动、向上浮动,严重时还可能需要人为调整。因此,在举气反循环清孔施工过程中,有效地固定吸泥管,既能提高吸泥的工效,节省时间;又能保证施工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举气反循环系统,解决现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举气反循环系统,包括打桩机,空气压缩机及与其相连的进气管,倒“L”型吸泥管,所述进气管底端与倒“L”型吸泥管的纵向管底部侧边位置连通,所述倒“L”型吸泥管的横向管靠近弯折处设置有用于限制横向管径向位移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打桩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钢板,所述钢板的底边开设有与所述横向管外缘相匹配的卡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钢板与所述横向管外缘焊接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倒“L”型吸泥管底部的吸泥口设置有漏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漏口为锥形漏口,所述漏口为锥形漏口,所述锥形漏口包括多根钢筋,钢筋的一端与吸泥口均匀固定连接,另外一端合拢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进气管之间还连接有橡胶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倒“L”型吸泥管的纵向管平行设置,由至少一个固定件进行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固定件为多个,所述固定件在所述进气管上均匀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限位装置的钢板厚度为1.4至1.8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倒“L”型吸泥管的横向管周围焊接吊耳,用“汽车吊+钢丝绳+卡扣”和吊耳相连,在吸泥过程中吸泥管会产生左右晃动、向上浮动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设置举气反循环系统,包括打桩机,空气压缩机及与其相连的进气管,倒“L”型吸泥管,所述进气管底端与倒“L”型吸泥管的纵向管底部侧边位置连通,所述倒“L”型吸泥管的横向管靠近弯折处设置有用于限制横向管径向位移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打桩机。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改进了吸泥管会产生左右晃动、向上浮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举气反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举气反循环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举气反循环系统中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打桩机,2-空气压缩机,21-进气管,22-橡胶管,23-固定件,3-倒“L”型吸泥管,31-纵向管,32-横向管,33-漏口,4-限位装置,41-卡槽,5-钢板桩,6-引孔,7-现况钢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见附图1、图2所示,一种举气反循环系统,包括打桩机1,空气压缩机2及与其相连的进气管21,倒“L”型吸泥管3,进气管21底端与倒“L”型吸泥管3的纵向管31底部侧边位置连通,倒“L”型吸泥管3的横向管32靠近弯折处设置有用于限制横向管32径向位移的限位装置4,限位装置4的另一端连接到打桩机1。打桩机1,空气压缩机2都位于现况钢平台7上。通过在倒“L”型吸泥管的横向管与纵向管交界位置处设置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和现场的打桩机配合使用,不仅有效地固定了吸泥管,保证了吸泥质量,节省了工期,而且和现场打桩机配合使用,还节约了吊车的租赁费,省时高效,具有推广价值,改进了吸泥管会产生左右晃动、向上浮动的问题。
如图3所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限位装置4包括钢板,钢板的底边开设有与横向管32外缘相匹配的卡槽41。钢板造价低,取材方便、成型容易。具体的卡槽41的形状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与横向管32外缘匹配的矩形槽,也可以是多边形、弧形槽,将钢板卡在横向管32外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钢板与横向管外缘焊接连接。焊接工艺,施工快,连接牢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倒“L”型吸泥管3底部的吸泥口设置有漏口33。具体漏口形状可以是平面的、弧形的、锥形的,漏眼可以是孔洞形的漏口也,也可以是栅栏形状的,作用是防止土块堵塞吸泥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漏口33为锥形漏口,锥形漏口包括多根钢筋,钢筋的一端与吸泥口均匀固定连接,另外一端合拢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空气压缩机2与进气管21之间还连接有橡胶管2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进气管21与倒“L”型吸泥管3的纵向管31平行设置,由至少一个固定件23进行固定。固定件可以选择钢筋、U型螺栓、卡箍等进行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固定件34为多个,固定件34在进气管21上均匀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限位装置4的钢板厚度为1.4至1.8cm。如本事实例中选用1.6cm的钢板作为限位装置。
举气反循环系统的施工步骤如下:
(1)制作倒“L”型吸泥管3。在倒“L”型吸泥管3纵向管31底部焊接锥形漏口33,在倒“L”型吸泥管3的横向管32和纵向管31交接位置处焊接限位装置4,1.6cm钢板,在倒“L”型吸泥管3靠近底部位置处焊接进气管,进气管沿吸泥管纵向管方向布置,每隔一段距离用固定件34固定,如使用钢筋固定。
(2)倒“L”型吸泥管3就位。在钢板桩5合龙之后,将空气压缩机2的橡胶管22和进气管21相连,打桩机1就位于现况钢平台7上,吊装限位装置4钢板,将倒“L”型吸泥管3就位于钢板桩5围堰内侧的引孔6内。
(3)启动举气反循环系统。启动电力装置,空气压缩机2开始工作,用打桩机1通过限位装置4固定倒“L”型吸泥管3,空气压缩机2通过进气管21向引孔6内注入空气,泥浆通过压强差沿倒“L”型吸泥管3排至钢板桩5围堰外侧。倒“L”型吸泥管3底部的钢筋制成的锥形漏口,目的是防止泥块进入,进而堵塞倒“L”型吸泥管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倒“L”型吸泥管的横向管周围焊接吊耳,用“汽车吊+钢丝绳+卡扣”和吊耳相连,在吸泥过程中吸泥管会产生左右晃动、向上浮动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设置举气反循环系统,包括打桩机,空气压缩机及与其相连的进气管,倒“L”型吸泥管,进气管底端与倒“L”型吸泥管的纵向管底部侧边位置连通,倒“L”型吸泥管的横向管靠近弯折处设置有用于限制横向管径向位移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到打桩机。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为确保吸泥管在举气反循环吸泥过程中的稳定性,借助现有设备,减少设备用量,在倒“L”型吸泥管的横向管与纵向管交界位置处焊接钢板,钢板和现场的打桩机配合使用,不仅有效地固定了吸泥管,保证了吸泥质量,节省了工期,而且和现场打桩机配合使用,还节约了吊车的租赁费,省时高效,具有推广价值,改进了吸泥管会产生左右晃动、向上浮动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此专利说明书使用实例去展示本实用新型,其中包括最佳模式,并且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制造和使用此项实用新型。此实用新型可授权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和说明书内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其它实施例的内容。这些其它实例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要求的范围,只要它们含有权利要求相同书面语言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它们包含有与权利要求无实质差异的类似字面语言所描述的技术特征。
所有专利,专利申请和其它参考文献的全部内容应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文件。但是如果本申请中的一个术语和已纳入参考文献的术语相冲突,以本申请的术语优先。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第二”或者类似词汇并不表示任何顺序,质量或重要性,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技术特征。结合数量使用的修饰词“大约”包含所述值和内容上下文指定的含义(例如:它包含有测量特定数量时的误差)。

Claims (9)

1.一种举气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打桩机,空气压缩机及与其相连的进气管,倒“L”型吸泥管,所述进气管底端与倒“L”型吸泥管的纵向管底部侧边位置连通,所述倒“L”型吸泥管的横向管靠近弯折处设置有用于限制横向管径向位移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打桩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气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钢板,所述钢板的底边开设有与所述横向管外缘相匹配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举气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与所述横向管外缘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气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L”型吸泥管底部的吸泥口设置有漏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举气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口为锥形漏口,所述锥形漏口包括多根钢筋,钢筋的一端与吸泥口均匀固定连接,另外一端合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气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进气管之间还连接有橡胶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气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倒“L”型吸泥管的纵向管平行设置,由至少一个固定件进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举气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多个,所述固定件在所述进气管上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举气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的钢板厚度为1.4至1.8cm。
CN202221281918.4U 2022-05-26 2022-05-26 举气反循环系统 Active CN217580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1918.4U CN217580147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举气反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1918.4U CN217580147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举气反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0147U true CN217580147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55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81918.4U Active CN217580147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举气反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01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68983U (zh) 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相结合的支护结构
CN102704500A (zh) 副格弧形钢板的振沉施工方法
CN217580147U (zh) 举气反循环系统
CN109826196A (zh) 一种稳桩平台
CN211143098U (zh) 一种适用于深水条件的特长钢板桩围堰
CN114622546B (zh) 用于超深地下连续墙的空间桁架支撑平台、系统及方法
CN218148238U (zh) 一种组合式水上钻孔平台系统
CN211143050U (zh) 预制柱与墙板的注浆式地下连续墙
CN217870407U (zh) 一种拼接式导墙
CN218236612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修补器
CN108677978B (zh) 一种桥梁无粘结预应力拼接双壁钢围堰下沉施工工法
CN214885973U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渣土坑系统
CN213175560U (zh) 一种水上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泥浆管路系统
CN110984003B (zh) 一种跨河桥梁下部桥墩及承台的拆除方法
CN212129215U (zh) 一种可快速施工的扶壁式挡土墙
JP3794682B2 (ja) 多段水中支保工の施工法
CN210946927U (zh) 桅杆吊臂架下铰点基座的修复结构
CN216552115U (zh) 一种混凝土灌注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装置
CN214993970U (zh) 一种基于快装式内支撑系统的钢板桩围堰
CN217536947U (zh) 一种滩涂用管桩施工装置
CN219157642U (zh) 一种栈桥钢管桩水下平联结构
CN217203837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集水池混合箱梁结构
CN216041193U (zh) 一种smw工法桩型钢拔除套筒
CN212801555U (zh) 一种具有快速搭建的土木工程软土基坑支护架设板
CN215977326U (zh) 一种超前支护钢板桩围堰施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