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5116U - 发光格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光格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5116U
CN217575116U CN202221050615.1U CN202221050615U CN217575116U CN 217575116 U CN217575116 U CN 217575116U CN 202221050615 U CN202221050615 U CN 202221050615U CN 217575116 U CN217575116 U CN 217575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grille
sub
fron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06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隰大帅
苏海顺
才华
石宝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506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75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5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51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格栅及车辆,发光格栅包括:前围格栅,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及发光总成,安装于前围格栅的一侧,发光总成包括发光壳体及至少一组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设于发光壳体内,发光壳体朝向前围格栅的一侧具有透光面;其中,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可透过透光面并通过多个通孔从前围格栅射出。上述发光格栅,发光组件设于发光壳体内,如此,能够避免发光组件落灰、进水,提高发光组件的可靠性,并且发光组件可选择地发光,当点亮发光组件后,光线能够从前围格栅开设的通孔中射出,如此,能够增加车辆的美感和科技感,使车辆更加炫酷。

Description

发光格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格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格栅及车辆。
背景技术
商用车前围格栅,装配于商用车驾驶室前端,带有通孔结构和棱线造型,用于发动机通风散热和外观装饰,在保证通风散热效果前提下,通常无法实现点亮,夜间外观效果差,无科技感。
随着商用车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用车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代步工具。传统的商用车仅仅是满足了交通工具的功能,追求简单实用,而现在的商用车还需要提高其外观设计,增加美感和科技感。前围格栅作为商用车的组成部分,装配于商用车驾驶室前端,前围格栅主要用于发动机通风散热,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然而,目前的商用车前围格栅在保证通风散热的前提下,通常无法同时实现点亮发光,夜间外观效果差,无科技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前围格栅无法同时满足通风散热和点亮发光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通风散热的前提下,同时实现点亮发光的发光格栅及车辆。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光格栅,包括:
前围格栅,所述前围格栅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及
前围格栅,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及
发光总成,安装于所述前围格栅的一侧,所述发光总成包括发光壳体及至少一组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发光壳体内,所述发光壳体朝向所述前围格栅的一侧具有透光面;
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可透过所述透光面并通过所述多个通孔从所述前围格栅射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壳体具有多个容纳部及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容纳部之间的安装部,每个所述容纳部设有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收容有至少一组所述发光组件,所述发光壳体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部插设于所述前围格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多根光导条,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多个光源,每个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光导条的一端;及
两个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光源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光源的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电路和防水插接器,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多个光源和所述防水插接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壳体包括:
后壳;及
透光面罩,安装于所述后壳且位于所述前围格栅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透光面罩形成所述透光面;
其中,所述透光面罩和所述后壳共同构造形成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安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面罩由可透光的透明材质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面罩包括多个第一子容纳部及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容纳部之间的第一子安装部,所述后壳包括多个第二子容纳部及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子容纳部之间的第二子安装部;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子容纳部和所述多个第二子容纳部共同构造形成所述多个容纳部,且每个所述第一子容纳部和一个所述第二子容纳部之间界定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子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子安装部共同构造形成所述安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围格栅包括格栅本体和特征棱线,多个所述通孔间隔开设于所述格栅本体,所述特征棱线连接于所述格栅本体远离所述发光总成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征棱线由可透光的材质形成。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光格栅,所述车辆还包括驾驶室,所述发光格栅安装于所述驾驶室的前端。
上述发光格栅,发光组件设于发光壳体内,如此,能够避免发光组件落灰、进水,提高发光组件的可靠性,并且发光组件可选择地发光,当点亮发光组件后,光线能够从前围格栅开设的通孔中射出,如此,能够增加车辆的美感和科技感,使车辆更加炫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发光格栅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发光格栅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应于图1的断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发光格栅;110、前围格栅;111、格栅本体;112、特征棱线;113、通孔;120、发光壳体;121、透光面罩;1211、第一子容纳部;1212、第一子安装部;122、后壳;1221、第二子容纳部;1222、第二子安装部;1223、安装槽;1224、卡爪;123、容纳部;1231、容纳腔;124、安装部;125、紧固件;130、发光组件;131、光导条;132、光源;133、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发光格栅的装配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发光格栅的爆炸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对应于图1的发光格栅的断面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光格栅100,包括前围格栅110和发光总成,前围格栅110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113,发光总成安装于前围格栅110的一侧,发光总成包括发光壳体120和至少一组发光组件130,发光组件130设于发光壳体120内,并且发光壳体120朝向前围格栅110的一侧具有透光面。如此,前围格栅110能够用于车辆上的发动机通风散热,且对车辆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在夜间点亮发光组件130,发光组件130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发光壳体120,进而从前围格栅110开设的通孔113射出,使格栅看起来更加的美观和炫酷,并且也不影响发动机通风散热。
参阅图1、图2和图3,具体地,前围格栅110大致呈一倒梯形的板状结构,并且前围格栅110在竖直方向上的上端部开设有一呈半圆状的通槽,该通槽沿前围格栅110的厚度方向贯穿前围格栅110。前围格栅110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113,每个通孔113均沿前围格栅110的厚度方向贯穿前围格栅110,多个通孔113整体呈规则的阵列分布且整体形似倒梯形状,多个通孔113可以分为上通孔和下通孔,上通孔和下通孔的排列及形状均相同。
如此,多个通孔113不仅能够用于发动机的通风散热,还能够透出发光组件130发出的光,从而使通孔113同时实现通风散热和透光的作用,提高了车辆的美感和科技感,使车辆在夜间行驶更加炫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格栅100还包括特征棱线112,特征棱线112安装于前围格栅110远离发光总成的一侧。从附图3可以看出,发光格栅100包括多条特征棱线112,多条特征棱线112的形状结构不同,且每条特征棱线112均弯折延伸。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特征棱线112可以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安装于前围格栅110,特征棱线112由可透光的材质形成。优选地,特征棱线112的材质是透明的或者半透明的。可以理解,特征棱线112和前围格栅110的连接方式以及特征棱线112的材质均不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以满足不同的要求。
如此,特征棱线112的设置能够增加发光组件130发出的光线的射出面积,使夜间的光线更加明显,且由于特征棱线112是沿弯折延伸形成的,光线沿特征棱线112形成的光路也是弯折延伸的,能够增加车辆在夜间行驶的美感和科技感。
需要说明的是,特征棱线112也可以和前围格栅110作为一个整体,即,前围格栅110包括格栅本体111和特征棱线112,多个通孔113间隔开设于格栅本体111,特征棱线112连接于格栅本体111远离发光总成的一侧。
发光总成安装于前围格栅110的一侧,包括发光壳体120和至少一组发光组件130,发光组件130设于发光壳体120内,且发光壳体120朝向前围格栅110的一侧具有透光面。如此,发光组件130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面,进而从前围格栅110开设的通孔113射出,从而增加车辆的美感和科技感。
具体地,发光壳体120具有多个容纳部123及连接于相邻两个容纳部123之间的安装部124,每个容纳部123设有容纳腔1231,每个容纳腔1231收容至少一组发光组件130,并且,发光壳体120还包括紧固件125,紧固件穿过安装部124插设于前围格栅110。如此,通过紧固件125能够连接发光壳体120和前围格栅110,上述的安装简单便捷,有效地提高了发光格栅100的装配效率。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发光壳体120还包括透光面罩121和后壳122,透光面罩121安装于后壳122且位于前围格栅110和后壳122之间,并且透光面罩121形成透光面。
进一步地,透光面罩121大致呈对称的长方体状结构,透光面罩121包括多个第一子容纳部1211及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一子容纳部1211之间的第一安装部1212。后壳122大致呈对称的长方体状结构且由多段折线依次连接形成,后壳122包括多个第二子容纳部1221及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二子容纳部1221之间的第二子安装部1222。其中,多个第一子容纳部1211和多个第二子容纳部1221共同构造形成多个容纳部123,且每个第一子容纳部1211和一个第二子容纳部1221之间界定形成容纳腔1231,第一子安装部1212和第二子安装部1222共同构造形成安装部124。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透光面罩121包括三个第一子容纳部1211及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一子容纳部1211之间的两个第一安装部1212,其中两个第一子容纳部1211位于透光面罩121的高度方向的相对两端且大致呈类似“L”字型,另一个第一子容纳部1211位于两个第一安装部1212之间,且整体呈长方体状。后壳122包括三个第二子容纳部1221及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二子容纳部1221之间的两个第二子安装部1222。
如此,透光面罩121和后壳122之间能够形成多个密封的容纳腔1231,设于容纳腔1231内的发光组件130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透光面罩121并从前围格栅110开设的通孔113射出,进而提高车辆的美感和科技感,并且能够避免发光组件130落灰、进水,提高发光格栅100的可靠性。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透光面罩121由可透光的透明材质形成。可以理解,透光面罩121能够透光即可,具体的材质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优选地,透光面罩121的材质还具有均匀光线的作用,以避免车辆外观发光不均匀以及出现光斑问题。
如此,发光组件130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透光面罩121并从前围格栅110开设的通孔113射出,使车辆夜间在光线的衬托下具有美感和科技感,而且,光线在穿过透光面罩121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进而改变光路和光线的强弱,使光线呈现出渐变色的效果。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透光面罩121和后壳122通过周圈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具体地,先安装发光组件130,再连接透光面罩121和后壳122以形成发光总成,最后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螺栓等)依次穿过后壳122、透光面罩121和前围格栅110,进而将前围格栅110和后壳122、透光面罩121固定连接起来,共同构造形成发光格栅100。可以理解,上述的连接方式和紧固件的类型均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满足不同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壳122靠近透光面罩121的一侧间隔开设有多个安装槽1223,安装槽1223沿后壳122的长度方向贯穿后壳122,安装槽1223的两侧壁上对应设置多对卡爪1224,发光组件130设于安装槽1223内并通过卡爪1224固定。可以理解,除了上述的卡爪1224,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件固定发光组件130。如此,发光组件130能够安装于后壳122且位于容纳腔1231内,能够避免发光组件130落灰、进水,提高发光格栅100的可靠性。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30包括多根光导条131、多个光源132和两个驱动器133。每根光导条131安装于容纳腔1231内(具体地,每根光导条131安装于后壳122开设的一个安装槽1223内),且卡爪1224用于固定光导条131,即,光导条131先安装于安装槽1223内,再通过卡爪1224固定。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每个容纳腔1231内均设有一根光导条131,且光导条131由可导光的亚克力材质形成。可以理解,光导条131的数量不限于此,光导条131也可以有其他可导光的材质形成,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多个光源132分别安装于后壳122的相对两端,且每个光源132位于容纳腔1231内并位于其中一个光导条13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其中,每根光导条131的每一端至少连接一个光源132。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光源132为LED灯。可以理解,光源132的类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选择其他能够发光的产品以满足要求,光源13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光源132的安装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如此,当光源132点亮时,光导条131能够导光,进而使光导条131通体发光,相比采用LED电路板,不仅可以降低发光格栅100的生产难度和制造成本,同时也能够避免点亮光源132后,车辆的外观出现颗粒感和阴影,影响视觉效果和美感。
两个驱动器133分别安装于后壳122的相对两端,具体安装于容纳腔1231内并与光源132电性连接,驱动器133用于控制多个光源132的工作状态。驱动器133包括驱动电路和防水插接器(图中未示出),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于多个光源132和防水插接器。如此,通过驱动器133能够在夜间点亮光源132,并且防水插接器能够提高驱动器133防水防尘的能力,保证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组件130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多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以满足要求。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图中未示出),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光格栅100,车辆还包括驾驶室(图中未示出),发光格栅100安装于驾驶室的前端。如此,夜间点亮发光格栅100,能够有效地增加车辆的美感和科技感,使车辆更为炫酷。
综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光格栅100及车辆,弯折延伸的特征棱线112能够增加光线射出的面积,提高光线的强度,进而增加车辆在夜间行驶的美感和科技感,并且光线在穿过透光面罩121时,能够通过折射和反射改变光路,使得从前围格栅110射出的光线呈现出渐变色的效果,同时,光导条131能够通过导光而使其通体发光,节省了生产成本和制造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围格栅,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及
发光总成,安装于所述前围格栅的一侧,所述发光总成包括发光壳体及至少一组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发光壳体内,所述发光壳体朝向所述前围格栅的一侧具有透光面;
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可透过所述透光面并通过所述多个通孔从所述前围格栅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壳体具有多个容纳部及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容纳部之间的安装部,每个所述容纳部设有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收容有至少一组所述发光组件,所述发光壳体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部插设于所述前围格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多根光导条,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多个光源,每个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光导条的一端;及
两个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光源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光源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电路和防水插接器,所述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多个光源和所述防水插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壳体包括:
后壳;及
透光面罩,安装于所述后壳且位于所述前围格栅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透光面罩形成所述透光面;
其中,所述透光面罩和所述后壳共同构造形成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安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面罩由可透光的透明材质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面罩包括多个第一子容纳部及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容纳部之间的第一子安装部,所述后壳包括多个第二子容纳部及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子容纳部之间的第二子安装部;
其中,每个所述容纳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多个第一子容纳部和所述多个第二子容纳部共同构造形成所述多个容纳部,且每个所述第一子容纳部和一个所述第二子容纳部之间界定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子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子安装部共同构造形成所述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格栅包括格栅本体和特征棱线,多个所述通孔间隔开设于所述格栅本体,所述特征棱线连接于所述格栅本体远离所述发光总成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棱线由可透光的材质形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任意一项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格栅,所述车辆还包括驾驶室,所述发光格栅安装于所述驾驶室的前端。
CN202221050615.1U 2022-05-05 2022-05-05 发光格栅及车辆 Active CN217575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0615.1U CN217575116U (zh) 2022-05-05 2022-05-05 发光格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0615.1U CN217575116U (zh) 2022-05-05 2022-05-05 发光格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5116U true CN217575116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48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0615.1U Active CN217575116U (zh) 2022-05-05 2022-05-05 发光格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751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72257B1 (en) Rear view mirror with integral light assembly
US9896026B2 (en) Slider window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lighting
KR101268814B1 (ko) 차량 미러 조립체용 방향 지시등 모듈 및 방향 지시등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차량 미러 조립체
AU2008236605B2 (en) Camouflaged composite military vehicle lamp
CN106195847B (zh) 用于车辆的氛围灯
US20060285348A1 (en) Vehicular light assembly
US6939029B1 (en) Modular light assembly for decorative lights
CN217575116U (zh) 发光格栅及车辆
EP3459791A1 (en) Running board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uch running board
JP2005322528A (ja) 車両用灯具
JP5576251B2 (ja) Ledライセンスランプ
CN212637315U (zh) 一种车用内饰灯
CN210485577U (zh) 车顶用长排式警灯
CN209926253U (zh) 车辆用灯具
KR100839701B1 (ko) 차량용 헤드램프
JPH1196808A (ja) リア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ランプ
CN220281330U (zh) 电动汽车后保险杠及电动汽车
JPH0360693B2 (zh)
CN220303484U (zh) 一种汽车前雾灯
CN216716077U (zh) 车灯照明结构、车灯及车辆
CN220930917U (zh) 厚壁组件、灯具和车辆
CN215597205U (zh) 一种车标灯
CN218367589U (zh) 后视镜指示灯灯壳、后视镜指示灯、后视镜和车辆
CN216667557U (zh) 汽车信号灯的光学结构
CN220205483U (zh) 用于车辆的标志指示灯与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