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4530U - 解锁组件和墨盒 - Google Patents

解锁组件和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4530U
CN217574530U CN202220383841.5U CN202220383841U CN217574530U CN 217574530 U CN217574530 U CN 217574530U CN 202220383841 U CN202220383841 U CN 202220383841U CN 217574530 U CN217574530 U CN 217574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unlocking assembly
locking
piece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838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长江
黄喜龙
毕庆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p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je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4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4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解锁组件和墨盒,解锁组件用于被安装在墨盒中,所述墨盒可沿前后方向向前被安装,并被喷墨打印机中的锁定件锁定,解锁组件包括受力件、活动件以及连接受力件和活动件的连接件,所述受力件用于接收由上向下施加的作用力,连接件用于将该作用力传递至活动件,以解除锁定件对墨盒的锁定,连接件与受力件之间为第一连接部,连接件与活动件之间为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至少之一为可活动连接,连接件能够将作用力顺利的传递至活动件,由于作用力的方向基本与使用者的俯视方向相同,因而,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可被有效提升。

Description

解锁组件和墨盒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求本申请人在2021年08月20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CN202121979765.6,发明名称为“解锁组件和墨盒”的在先申请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所有内容在本申请中被引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以及墨盒中的解锁组件。
背景技术
墨盒是常用的一种办公耗材,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墨盒进行更换和安装,因而,如何确保墨盒顺利的更换和安装是需要重视的事情。本申请人所申请的一份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022730219.0公开了具有解锁组件20的墨盒10,当需要更换墨盒时,人们需要沿安装方向d推动解锁组件20,解除限位件30对墨盒的限制。
实际中,人们总是以俯视的角度对喷墨打印机进行操作,而所述安装方向d与俯视方向基本垂直,对于需要对墨盒进行更换和安装操作的人们来说,沿安装方向d推动解锁组件20总会觉得不够顺手,如果能够使得人们沿与俯视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对解锁组件20施加作用力,进而使得墨盒被解除限制将更有利于提升人们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锁组件,使得人们在沿与俯视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施加作用力时解除墨盒的限制,以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具体方案为:
解锁组件,用于被安装在墨盒中,所述墨盒可沿前后方向向前被安装,并被喷墨打印机中的锁定件锁定,解锁组件包括受力件、活动件以及连接受力件和活动件的连接件,所述受力件用于接收由上向下施加的作用力,连接件用于将该作用力传递至活动件,以解除锁定件对墨盒的锁定,连接件与受力件之间为第一连接部,连接件与活动件之间为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至少之一为可活动连接;使用者可沿着与俯视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向解锁组件施加作用力,进而解除锁定件对墨盒的限制,从而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随着受力件向下运动,活动件通过迫使锁定件绕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解除锁定件对墨盒的锁定。
更具体的,作为第一种解锁组件,当受力件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连接件将该作用力转换成向前的推力而推动活动件沿前后方向向前运动;优选的,第二连接部为活动连接。
其中,活动件设置有抬升锁定件的抬升面以及保持锁定件的保持面,所述抬升面与保持面相邻布置,连接件可选由非柔性材料制成,也可选由柔性材料制成。
作为第二种解锁组件,当受力件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连接件将该作用力转换成向上的推力而推动活动件沿上下方向向上运动。
此时,在连接件和活动件形成的整体中,至少一部分具有柔性;优选的,解锁组件还包括可与活动件抵接的抵接部,当受力件向下运动时,抵接部与活动件抵接,并迫使活动件向上运动。
解锁组件还包括与受力件结合的复位件,当作用在受力件的作用力撤销时,在复位件的复位力作用下,受力件复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墨盒,所述墨盒包括容纳墨水的壳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安装在壳体上。
所述解锁组件中的连接件能够将由上向下施加至受力件的作用力转换成施加至活动件的由后向前或由下向上的作用力/迫推力,进而迫使活动件解除锁定件对墨盒的锁定,此时,墨盒可被顺利的取出,其中,用于施加至受力件的作用力方向基本与使用者的俯视方向相同,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可被有效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的部分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作用机构的立体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解锁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解锁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作用机构在被施加作用力前和被施加作用力后的状态对比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作用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作用机构在被施加作用力前和被施加作用力后的状态对比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的部分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作用机构中作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解锁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解锁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墨盒的部分部件分解示意图。
为描述方便,首先对墨盒100做如下定义:墨盒的安装方向为前方,取出方向为后方,当墨盒沿向前的方向被安装时,墨盒具有与使用者相同的上方、下方、左方和右方,具体如图1所示。
墨盒100包括由底壳100a和面盖100b结合形成的壳体、形成在壳体上的出墨口102、墨水量检测件101、墨盒检测件103和芯片安装部104,所述底壳100a和面盖100b围合形成容纳墨水的腔体100c;出墨口102、墨水量检测件101、墨盒检测件103和芯片安装部104可被设置在底壳100a和面盖100b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出墨口102用于将腔体100c中存储的墨水向喷墨打印机供应,墨盒100在被安装至喷墨打印机的过程中,墨盒检测件103与喷墨打印机中的感应装置配合,用以检测所安装的墨盒是否是正确的,当墨盒100被安装后,墨水量检测件101用以检测腔体100c内的墨水余量,使得喷墨打印机能够在墨水量较低的时候通知使用者,芯片安装部104用于安装芯片(未示出),墨盒100在被安装的状态下,墨盒100通过芯片与喷墨打印机建立通信连接。
如图2所示,底壳100a具有面向前方的前侧板100d和面向上方的上侧板106,出墨口102和墨水量检测件101从前侧板100d向前突出形成,芯片安装部104位于腔体100c的上方,墨盒检测件103设置在面盖100b上。沿上下方向,芯片安装部104位于上侧板106/底壳100a的上方,出墨口102位于底壳100a的下方而比墨水量检测件101更靠近墨盒的底部,这样,芯片安装部104和出墨口102在空间上离的尽量远,出墨口102在向喷墨打印机供应墨水时产生的振动对位于芯片安装部104的芯片的影响得到降低,墨盒100与喷墨打印机之间的通信连接确保稳定;同时,从出墨口泄漏的墨水也更不容易粘附到安装在芯片安装部104的芯片上;进一步的,沿上下方向,墨盒检测件103和墨水量检测件101均位于芯片安装部104和出墨口102之间,如此,在确保芯片与喷墨打印机之间稳定电接触的同时,还可防止墨盒检测件103和墨水量检测件101在工作时与芯片之间产生干涉。
继续如图1和图2所示,墨盒10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限位面105,沿上下方向,限位面105从上侧板106向上延伸或限位面105与上侧板间隔设置,当墨盒100被安装时,位于喷墨打印机中的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抵接,墨盒100可以被稳定的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中;所述锁定面203位于可绕旋转轴线L转动的锁定件200中,具体的,锁定件200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旋转轴线L经过第一部分201,锁定面203位于第二部分202的末端,该锁定面203用于与限位面105抵接而将墨盒100锁定。
当需要将墨盒100取出时,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之间的锁定需要被解除,墨盒100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解锁组件300,当使用者沿上下方向从上向下向解锁组件300的一部分施加作用力时,解锁组件300的另一部分解除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的锁定。如图2所示,解锁组件300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在墨盒100中,包括作用机构400和弹性件500,所述作用机构400用于接收作用力,并解除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的锁定,弹性件500用于迫使作用机构400复位,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500也可不比设置,此时,作用机构400的复位动作由手动完成。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作用机构的立体图。图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解锁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解锁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作用机构400包括受力件41、活动件42以及连接受力件41和活动件42的连接件43,其中,受力件41用于接收向下的作用力,连接件43作为力转换件,用于将向下的作用力传递至活动件42,迫使活动件42沿前后方向向前运动,进而解除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的锁定,优选的,弹性件500与受力件41结合,在作用机构400复位的过程中,弹性件500的作用力能够更直接的作用至受力件41,如图3所示,受力件41包括受力部411以及与受力部411连接的弹性件结合部412和限位部413,所述受力部411上还设置有用以增大摩擦力的凸肋414,弹性件500的一端与弹性件结合部412抵接,另一端与壳体抵接,限位部413与壳体结合,用于防止受力件41从壳体脱落,并将受力件41的运动方向限定为上下方向。
活动件42包括底板421、从底板421延伸的抬升面422以及与抬升面422相邻布置的保持面423。如图4A和图4B所示,当活动件42接收到作用力时,底板421在壳体上向前滑动,抬升面422将锁定件第二部分202抬起,使得锁定件200整体绕旋转轴线L转动,当锁定件200整体到达活动件42上方时,锁定件200被保持面423保持,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的锁定被解除,墨盒100能够被顺利的取出。抬升面422可以是与上下方向平行的平面,也可以是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斜面,相对而言,呈斜面的抬升面更省力,因而,所述抬升面422优选为斜面,其倾斜方向为,沿前后方向,抬升面422的前方比后方更靠近壳体/底板421,且抬升面422与向后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夹角越小,活动件42的运动越顺利。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作用机构在被施加作用力前和被施加作用力后的状态对比图。
连接件43与受力件41之间为第一连接部43a,连接件43与活动件42之间为第二连接部43b,其中,至少第二连接部43b为可活动连接的方式,例如,连接件43与活动件42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为可绕一固定销轴转动的连接、通过柔性材质连接等至少一种方式,使得连接件43相对于活动件42可活动,且连接件43还能将作用力通过第二连接部43b传递至活动件42。所述第一连接部43a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也就是说,连接件43与受力件41之间可以是固定方式的刚性连接,也可以采用与第二连接部43b相同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3自身为非柔性材料制成而使得连接件43不会发生弹性变形,作用力在经过连接件43的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可被降低,而后,作用力在经过第二连接部43b由连接件43向活动件42传递的过程中,即使连接件43与活动件42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利于作用力传递,但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连接件43可相对于活动件42移动一个角度,使得连接件43到达更利于向活动件42传递作用力的位置。
当连接件43与受力件41之间为刚性连接时,如上所述,由于连接件43与活动件42之间的第二连接部43b为可活动连接的方式,因而,连接件43可相对于活动件42移动至利于传递作用力的位置;当连接件43与受力件41之间也为可活动连接时,可理解的,即使连接件43相对于活动件42仍然处于不利于作用力传递位置,但该作用力可先迫使连接件43相对于受力件41移动一个角度,使得作用力能够顺利的从受力件41传递至连接件43,然后连接件43再相对于活动件42移动另一个角度,使得作用力能够顺利的从连接件43传递至活动件42,由此可见,所述第一连接部43a和第二连接部43b均被设置为活动连接方式时,由上向下被施加至受力件41的作用力更容易被传递至活动件42。
图5示出了作用力被传递至作用机构400前后,所述受力件41、连接件43和活动件42之间相对位置的对比,所述受力件41被限制仅能在上下方向移动,活动件42被限制仅能在前后方向移动,因而,所述连接件43作为一个力转换件,起着将受力件41受到的由上向下的作用力转换为迫使活动件42向前运动的作用力的作用。当由上向下的作用力被施加时,活动件41沿上下方向向下运动,弹性件500发生弹性变形,连接件43通过第二连接部43b推动活动件42向前运动,同时,第一连接部43a与受力件41一起向下运动,沿前后方向,连接件43与向后方向的夹角逐渐减小,所述由上向下的作用力被转换为由后向前的作用力/迫推力,迫使活动件42向前运动距离g。结合图5可知,当第一连接部43a为可活动连接的方式时,在所述第二位置,连接件43与向后方向的夹角越小,相应的,活动件42向前运动的距离g越大。所述由上向下的作用力一旦撤销,在弹性件500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受力件41向上复位,同时,连接件43拉动活动件42复位,解锁组件300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方式,连接件43与受力件41、活动件4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被设置成,连接件43与受力件41之间的第一连接部43a为可活动连接,连接件43与活动件42之间的第二连接部43b为固定连接,随着受力件41受到从上向下施加的作用力作用而向下运动,通过第一连接部43a,连接件43靠近受力件41的一侧也开始向下运动,由于连接件43相对于前后方向不垂直,因而,连接件43同时还通过其靠近活动件42的一侧(第二连接部43b)将作用力传递至活动件42,活动件42被向前推动,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之间的锁定被解除。由此可见,第一连接部43a和第二连接部43b至少之一被设置成可活动连接的方式均可实现解除锁定面和限位面之间的锁定。
[实施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作用机构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作用机构在被施加作用力前和被施加作用力后的状态对比图。
为简便计,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编号,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作用机构400仍然包括受力件41、活动件42和连接件43’,所述连接件43’连接受力件41和活动件42,受力件41用于接收向下的作用力,连接件43’作为力转换件,用于将向下的作用力传递至活动件42,迫使活动件42沿前后方向向前运动,解除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的锁定。
如图所示,连接件43’与受力件41之间为第一连接部43a’,连接件43’与活动件42之间为第二连接部43b’,其中,至少第二连接部43b’为可活动连接的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43a’和第二连接部43b’的具体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3’自身为弹性材料制成而使得连接件43’自身可发生弹性变形,例如,连接件43’自身由塑胶片、薄金属片等材质制成,相应的,用于迫使解锁组件300复位的弹性件500可被省却,受力件41仍然设置有用于接收作用力的受力部411以及用于防止受力件41从壳体脱落的限位部413,所述限位部413仍然与受力部411连接,本实施例中,解锁组件300与作用机构400等同。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部43b’优选为可活动连接的方式,第一连接部43a’为刚性连接的方式,如图7所示,当解锁组件300处于第一位置时,连接件43’呈弯曲状,也就是说,连接件43’在初始状态即为弯曲状,当作用力由上向下施加至受力部411时,受力件41开始向下移动,并立即拉动连接件43’发生弹性变形,如图7所示,当连接件43’变形至最大量,受力件41继续向下移动时,所述向下的作用力开始通过连接件43’向活动件42传递,并迫使活动件42向前移动距离g,解锁组件300处于第二位置,在此过程中,锁定件200整体绕旋转轴线L转动至活动件42的上方,并被活动件42支撑,墨盒100可被取出。
当由上向下的作用力被撤销时,连接件43’的回复力迫使受力件41向上移动,同时,连接件43’拉动活动件42向后移动,最终,解锁组件300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而复位。
在连接件43’将由上向下的作用力转换至由后向前的作用力/迫推力的过程中,第二连接部43b’为可活动连接的方式,因而,连接件43’可相对于活动件42进行角度调整,使得作用力能够更平滑的传递至活动件42;由于连接件43’自身具有弹性,在作用力由受力件41向着连接件43’传递的过程中,即使二者之间为刚性连接,连接件43’也能够通过调整自身的角度确保二者之间作用力的顺利传递;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43a’也可以采用可活动连接的方式,此时,作用力在由受力件41向着连接件43’传递的过程中可被延迟,在连接件43’具有相同变形量的情况下,采用第一连接部43a’为可活动连接方式的作用机构400中,活动件42向前运动的距离g将缩短,或者说,在确保活动件42向前运动的距离g不变的情况下,受力件41向下运动的距离将增加,可见,此种结构对于活动件42向前运动距离需求较小或受力件41向下运动距离需求较大的墨盒更有利。
[实施例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墨盒的部分部件分解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作用机构中作用件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墨盒也具有如上所述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解锁组件300、出墨口102、墨水量检测件101、墨盒检测件103、芯片安装部104和限位面105,壳体包括相互结合的底壳100a和面盖100b,二者之间形成容纳墨水的腔体100c,底壳具有面向上方的上侧板106,限位面105从上侧板106向上突出或与上侧板106间隔设置。
同上述实施例的,当墨盒被安装至喷墨打印机时,位于喷墨打印机中的锁定件200将墨盒锁定,此时,锁定件200中的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抵接,墨盒向后运动的趋势被制止。当墨盒需要从喷墨打印机中被取出时,解锁组件300解除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的锁定。
本实施例中,解锁组件300至少包括作用机构400,如图8所示,作用机构400包括相互结合的受力件41和作用件44,受力件41用于从外部接收作用力,在作用力的作用下,作用件44迫使锁定件200绕如图4B所示的旋转轴线L转动而解除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之间的锁定。
优选的,所述作用件44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柔性;如图9所示,作用件44包括基部444以及与基部444连接的作用杆,基部444与受力件41连接,二者一体或分体形成,因而,基部444可被视为受力件41的一部分;作用杆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柔性,当作用杆受到外力作用时,作用杆的柔性部分变形,当作用杆受到外力作用时,作用杆的至少一部分可相对于基部444/受力件41移动;具体的,作用杆44远离基部444的一侧为活动件441,靠近基部444的一侧为连接件442,连接件442与基部之间形成第一连接部445,连接部442与活动件441之间形成第二连接部443,其中,第一连接部445和第二连接部443至少之一所在部位具有柔性,相应的,壳体还设置有可迫使作用件44发生变形的抵接部107,所述抵接部107可以是从上侧板106向上突出形成,还可以是从壳体的非上侧板位置突出形成,然而无论如何,抵接部107至少有一部分位于上侧板106的上方,用于在受力件41受到外部作用力作用而向下运动时,作用件44能够与抵接部107抵接,因而,抵接部107可被视为解锁组件300的一部分。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解锁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解锁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在图10所示的第一位置,墨盒100被安装在喷墨打印机的预定位置,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抵接,墨盒100向后移动的趋势被制止,沿上下方向,作用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锁定件200与抵接部107之间,作用杆与锁定件200处于接触或分离的状态,作用杆与抵接部107也处于接触或分离的状态。
当需要将墨盒100取出时,受力件41在从上向下的作用力作用下带动作用杆一起向下运动,如图11所示,抵接部107与活动件441抵接,当第二连接部443具有柔性,第一连接部445不具有柔性时,连接件442作为力传递件,用于将受力件41受到的作用力传递至活动件441,活动件441将以第二连接部443为支点相对于连接部442/基部444向上运动,同时,活动件441迫使锁定件200绕旋转轴线L转动,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脱离接触,墨盒100的锁定被解除。
当第一连接部445具有柔性,第二连接部443不具有柔性时,一旦抵接部107与活动件441抵接,活动件441/作用杆将以第一连接部445为支点相对于基部444向上运动,同样的,连接件442作为力传递件,用于将受力件41受到的作用力传递至活动件441,同时,活动件441迫使锁定件200绕旋转轴线L转动,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脱离接触,墨盒100的锁定被解除。
进一步的,当第一连接部445和第二连接部443均具有柔性时,一旦抵接部10与活动件441抵接,活动件441/作用杆将以第一连接部445和/或第二连接部443为支点相对于基部444向上运动,此时,连接件442将被缩小至第一连接部445所在的位置,同样的,连接件442作为力传递件,用于将受力件41受到的作用力传递至活动件441,当第一连接部445和第二连接部443同时变形时,活动件441向上运动的距离更大,锁定件200绕旋转轴线L转动的转动量也更大,从而进一步确保了锁定面203能够与限位面105脱离接触。
为使得受力件41能够复位,解锁组件300还包括与受力件41结合的弹性件500,所述弹性件500可以是压缩弹簧,也可以是拉簧,还是可以是弹性橡胶,在受力件41受到从上向下施加的作用力而向下运动时,弹性件500发生弹性变形,当该作用力被撤销时,在弹性件50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受力件41复位。
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500可被取消,相应的,基部444被设置成具有弹性,在受力件41向下运动时,基部444发生弹性变形而积蓄势能,当作用在受力件41的作用力撤销时,在基部444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受力件41复位。
根据上述实施例描述可知,第一连接部43a/43a’/445和第二连接部43b/43b’/443至少之一被设置为可活动连接,此处的可活动连接包括如实施例一和实施例而所述的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实现,还包括如实施例三所述的通过将作用杆44的部分部位设置成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方式实现,可理解的是,所述可活动连接还可以是机械连接和由柔性材料制成两种方式相互结合,或利用磁性连接的方式实现,相应的,用于迫使受力件41复位的部件也可以是磁性部件,因而,弹性件500和磁性部件可被统称为复位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解锁组件300中的连接件43/43’/442能够将由上向下施加至受力件41的作用力转换成施加至活动件42的由后向前或由下向上的作用力/迫推力,进而迫使活动件42将喷墨打印机中的锁定件200抬升并保持,解除锁定面203与限位面105之间的锁定,墨盒100可被顺利的取出,用于施加至受力件41的作用力方向基本与使用者的俯视方向相同,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可被有效提升。

Claims (12)

1.解锁组件,用于被安装在墨盒中,所述墨盒可沿前后方向向前被安装,并被喷墨打印机中的锁定件锁定,解锁组件包括受力件、活动件以及连接受力件和活动件的连接件,所述受力件用于接收由上向下施加的作用力,连接件用于将该作用力传递至活动件,以解除锁定件对墨盒的锁定,其特征在于,
连接件与受力件之间为第一连接部,连接件与活动件之间为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至少之一为可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组件,其特征在于,随着受力件向下运动,活动件通过迫使锁定件绕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解除锁定件对墨盒的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锁组件,其特征在于,当受力件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连接件将该作用力转换成向前的推力而推动活动件沿前后方向向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部为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活动件设置有抬升锁定件的抬升面以及保持锁定件的保持面,所述抬升面与保持面相邻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件为非柔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件为柔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锁组件,其特征在于,当受力件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连接件将该作用力转换成向上的推力而推动活动件沿上下方向向上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解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件和活动件形成的整体中,至少一部分具有柔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解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解锁组件还包括可与活动件抵接的抵接部,当受力件向下运动时,抵接部与活动件抵接,并迫使活动件向上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解锁组件,其特征在于,解锁组件还包括与受力件结合的复位件,当作用在受力件的作用力撤销时,在复位件的复位力作用下,受力件复位。
12.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包括容纳墨水的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安装在壳体上。
CN202220383841.5U 2021-08-20 2022-02-23 解锁组件和墨盒 Active CN2175745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79765 2021-08-20
CN2021219797656 2021-08-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4530U true CN217574530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96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83841.5U Active CN217574530U (zh) 2021-08-20 2022-02-23 解锁组件和墨盒
CN202221163231.0U Active CN217574535U (zh) 2021-08-20 2022-05-13 墨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63231.0U Active CN217574535U (zh) 2021-08-20 2022-05-13 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757453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7189A (zh) * 2021-08-20 2022-11-01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解锁组件和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4535U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15520A (zh) 解锁组件和墨盒
CN217574530U (zh) 解锁组件和墨盒
EP1946959B1 (en) Latch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JP4338960B2 (ja) 光モジュールのロック機構
US7452066B2 (en) Inkjet printer
EP1810870B1 (en) Vehicle seat lock
JP2007112130A (ja) プリントヘッドの取り付け構造体
EP2353427B1 (en) Switch-equipped buckle device
CN213767884U (zh) 墨盒
CN114932753A (zh) 解锁组件和墨盒
JP3814493B2 (ja) カード排出装置
US8366253B2 (en) Printer
US6623105B1 (en) Printhead cartridge latching assembly
JP437512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218315876U (zh) 解锁组件和墨盒
US6457804B1 (en) Spring for latching a print cartridge in a carriage
CN214606595U (zh) 墨盒
CN216101073U (zh) 墨盒
CN116406975A (zh) 烹饪容器用装拆式把手
JP4186917B2 (ja) 光モジュール
CN214001016U (zh) 一种墨盒
CN220163484U (zh) 墨盒
CN219650848U (zh) 墨水容器
JP4289369B2 (ja) ロック機構
CN217993890U (zh) 一种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