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2310U -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2310U
CN217572310U CN202220982535.3U CN202220982535U CN217572310U CN 217572310 U CN217572310 U CN 217572310U CN 202220982535 U CN202220982535 U CN 202220982535U CN 217572310 U CN217572310 U CN 217572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accommodating cavity
air opening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825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晨
袁卫卫
彭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Chuangming Electric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Chuangming Electric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Chuangming Electric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Chuangming Electric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8253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72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2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2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属于电器散热技术领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盒、发热器件、散热组件、绝缘填料以及主控板。控制盒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散热风口。发热器件位于容纳腔内。散热组件与发热器件连接,散热组件穿设于散热风口以使散热组件部分地位于容纳腔外。绝缘填料位于容纳腔内以使发热器件与散热风口背离容纳腔的一侧隔离。主控板与发热器件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即能够降低电路被损坏的可能性,又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动工具,以角磨机为例,在电动工具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电路损坏或散热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既能够降低电路损坏的可能性,又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系统,包括:
控制盒,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散热风口;
发热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散热组件,与所述发热器件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穿设于所述散热风口以使所述散热组件部分地位于所述容纳腔外;
绝缘填料,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使所述发热器件与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隔离;以及
主控板,与所述发热器件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电路层,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发热器件连接;
绝缘层,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电路层背离所述发热器件的一侧,所述电路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以及
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发热器件的一侧,所述绝缘层能够将所述发热器件散发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
导热基板,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发热器件的一侧,所述绝缘层能够将所述发热器件散发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导热基板;以及
散热器本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导热基板背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所述散热器本体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基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热基板与所述控制盒围设成沿导热基板周向延伸的间隙,所述绝缘填料至少部分地填充于所述间隙以使所述发热器件与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隔离。
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层、所述绝缘层以及导热基板依次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器件与所述散热组件面接触。
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器件为斩波电路的斩波开关。
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填料在室温下能够从液态凝固成固态。
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主控板以及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通过所述绝缘填料隔离。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包括:
外壳,形成有电控区以及与所述电控区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上述对应一种的控制系统,位于所述电控区内;
风轮,位于所述外壳内;以及
主机,用于驱动所述风轮转动以使气流依次流经进风口、散热组件以及出风口。
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具有工作部,沿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散热风口的排列方向,所述散热风口位于所述容纳腔朝向所述工作部的一侧。
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形成有安装腔以及分别连通所述安装腔和所述电控区的过渡风口,所述风轮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过渡风口位于所述电控区和所述安装腔之间,沿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散热风口的排列方向,所述过渡风口位于所述容纳腔朝向所述散热风口的一侧,当所述风轮转动,所述气流依次流经进风口、散热组件、过渡风口、安装腔以及出风口。
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穿设于所述外壳且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操作机构位于所述控制盒背离所述散热风口的一侧。
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主控板以及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通过所述绝缘填料隔离;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板连接的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用于抑制所述主控板的整流电路的输出侧的电流峰值,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穿设于所述散热风口以使所述第一电解电容部分地位于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一电解电容呈圆柱状,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轴向跨距大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径向跨距,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轴向平行于所述主控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系统,一方面,气流流经散热组件带走发热器件传导至散热组件的热量,从而较好地对发热器件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位于容纳腔内的绝缘填料使得发热器件与散热风口背离容纳腔的一侧隔离,发热器件被填料封隔在容纳腔内,流经散热风口处的散热组件的气流中即使有尘埃、水分以及导电碎屑,这些尘埃、水分以及导电碎屑也无法透过容纳腔内的绝缘填料接触到发热器件,降低了电路被损坏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即能够降低电路被损坏的可能性,又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电动工具的内部结构;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爆炸图,图中示出了散热组件以及发热器件;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发热器件与散热组件的装配图,图中示出了散热组件朝向发热器件的一侧,图中未示出散热器本体;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爆炸图,图中未示出散热组件以及发热器件,图中示出了第一电解电容从主控板拆分开的状态;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散热组件和发热器件;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控制盒朝向散热风口的一侧。
图8为图7中位置B-B处的剖视图顺时针旋转90度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绝缘层和电路层;
图9图8中的C向视图顺时针旋转90度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位置D处的放大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盒与导热基板的装配图,图中示出了容纳腔内灌封树脂的状态,图中未示出散热器本体、电路层、绝缘层以及容纳腔内的发热器件;
图12为图1中的A向视图,图中未示出尾罩;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的电路图,图中示出了电路图的电源调节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控制系统100;控制盒1;容纳腔11;散热风口12;发热器件2;散热组件3;散热器33;导热基板331;基准面3311;散热器本体332;绝缘填料4;封隔面41;主控板5;整流电路501;斩波电路502;间隙6;第一操作机构71;第二操作机构72;第一电解电容8;安装基板9;挡风板10;外壳200;电控区201;进风口202;安装腔204;过渡风口205;机壳206;尾罩207;风轮300;电机401;传动部件402;研磨轮403;工作部404。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作为本申请创造性构思的一部分,在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之前,需对相关技术中,电动工具可能出现电路损坏或散热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分析得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相关技术中,电动工具的发热器件需要散热,通过风轮使电动工具外部的空气流经发热器件附近以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但是外部的空气中的尘埃、水分甚至可能含有的导电碎屑都有可能随着外部的空气进入电动工具内且流经发热器件附近,例如,当电动工作为角磨机,角磨机打磨金属材料产生的导电碎屑。当发热器件露出绝缘填料,流经发热器件附近的气流虽然能够较好地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但是气流中的尘埃、水分甚至是导电碎屑都有可能造成连接发热器件的电路损坏,尤其是导电碎屑和水分有可能造成连接发热器件的电路短路对电路造成严重损坏。当发热器件通过绝缘填料与用于散热的气流隔离开,虽然降低了气流中的尘埃、水分和导电碎屑等对连接发热器件的电路损坏的可能性,然而,由于有些绝缘填料的导热性能较差,被封隔在绝缘填料内的发热器件散热困难,难以及时将发出的热量排走,可能造成发热器件过热。以角磨机为例,角磨机的外接电源为交流电,例如220V、50HZ的交流电,但是角磨机并不是直接利用外部电源进行驱动,角磨机的电机有可能采用直流电机,外部电源的220V、50HZ的交流电需要经过角磨机的控制系统转换成直流电以驱动角磨机工作。例如,角磨机外接220V、50HZ的电源,220V、50HZ的交流电经整流电路501转换成直流电,直流电经斩波电路502进行斩波处理形成U 相、V相和W相后向直流电机供电,斩波电路502中的斩波开关在工作过程中会向外发出较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对斩波电路502中的斩波开关进行散热,但是外露的斩波开关可能受到气流中尘埃、水分和导电碎屑的影响而造成连接斩波开关连接的电路损坏。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工具,请参阅图1和图2,电动工具包括外壳200、控制系统100、风轮300以及主机。外壳200形成有电控区201 以及与电控区201连通的进风口202和出风口。控制系统100位于电控区201 内。风轮300位于外壳200内。主机用于驱动风轮300转动以使气流依次流经进风口202、控制系统100以及出风口。如此,控制系统100在控制电动工具工作过程中会发出热量,通过主机驱动风轮300转动,转动的风轮300使得外壳200外部的空气进入外壳200内且流经控制系统100以对控制系统100进行散热。
一实施例中,电动工具可以为角磨机。
可以理解的是,电动工具也可以为角磨机以外的其它电动工具。
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系统100,请参阅图1、图3、图4、图7和图8,包括发热器件2以及主控板5,主控板5与发热器件2连接。如此,发热器件2 连接到主控板5中相应的电路,发热器件2在相应电路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图7、图9、图10以及图11,控制系统 100还包括控制盒1、散热组件3以及绝缘填料4。控制盒1具有容纳腔11以及与容纳腔11连通的散热风口12。发热器件2位于容纳腔11内。散热组件3 与发热器件2连接,散热组件3穿设于散热风口12以使散热组件3部分地位于容纳腔11外。绝缘填料4位于容纳腔11内以使发热器件2与散热风口12背离容纳腔11的一侧隔离。如此结构形式,一方面,气流流经散热组件3带走发热器件2传导至散热组件3的热量,从而较好地对发热器件2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位于容纳腔11内的绝缘填料4使得发热器件2与散热风口 12背离容纳腔11的一侧隔离,发热器件2被填料封隔在容纳腔11内,流经散热风口12处的散热组件3的气流中即使有尘埃、水分以及导电碎屑,这些尘埃、水分以及导电碎屑也无法透过容纳腔11内的绝缘填料4接触到发热器件2,降低了电路被损坏的可能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系统100即能够降低电路被损坏的可能性,又能够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控制系统100和电动工具较好地工作。
一实施例中,控制盒1的材质为绝缘材质。示例性地,控制盒1的材质为塑料。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主机用于驱动风轮300转动以使气流依次流经进风口202、散热组件3以及出风口。如此,当主机驱动风轮300转动,转动的风轮300使得外壳200外部的空气经进风口202进入电控区201内,进入电控区201内的气流在风机的作用下,流经散热组件3以对散热组件3散热,气流流经散热组件3后从出风口流出至外壳200外,使得气流持续不断地流经外壳200内的散热组件3,从而对散热组件3散热。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沿风轮300的轴向,出气口位于风轮300背风侧。如此,有利于外壳200内的气流在风轮300的作用下从出气口流出外壳200。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外壳200沿预设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进风口 202。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外壳200沿预设方向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进风口202。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8以及图11,预设方向交叉设置于容纳腔11与散热风口12的排列方向。
一实施例中,预设方向垂直于容纳腔11与散热风口12的排列方向。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发热器件2可以为斩波电路502的斩波开关。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斩波电路502中的斩波开关的数量为多个。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斩波电路502中的斩波开关的数量为6个。
一实施例中,斩波开关为功率器件。
一实施例中,作为斩波开关的功率器件可以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一实施例中,作为斩波开关的功率器件可以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可以理解的是,发热器件2除了与主控板5连接外,发热器件2的其它端子之间可能还存在通过电路相互连接,使得主控板5、发热器件2以及电路层构成较为完整的控制回路。示例性地,在电路结构上,可能需要将多个IGBT 的集电极端子共连,或可能需要将多个IGBT的漏极端子共连。
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包括电路层、绝缘层以及散热器33。电路层至少部分地与发热器件2连接。绝缘层至少部分地位于电路层背离发热器件2的一侧,电路层设置于绝缘层。散热器33设置于绝缘层背离发热器件2的一侧,绝缘层能够将发热器件2散发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33,散热器33至少部分地位于散热风口12背离容纳腔11的一侧。如此结构形式,由于电路层至少部分地与发热器件2连接,发热器件2上需要相互连接的端子可以通过散热组件3的电路层按实际需要共连。散热器33的材质大部分是金属材料,散热器33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散热器33设置于绝缘层背离发热器件2的一侧使得绝缘层将散热器33与电路层绝缘,绝缘层将散热器33与发热器件2绝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发热器件2的端子与散热器33非必要地导通,以及防止电路层与散热器33非必要地导通。通过绝缘层将发热器件2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33,通过对散热器33的风冷从而实现发热器件2的散热。
可以理解的是,绝缘层能够将发热器件2散发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33,绝缘层具有较好的导热能力,绝缘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材料制成。
一实施例中,绝缘层呈板状结构。
一实施例中,绝缘层在室温下的相态为固态。
一实施例中,绝缘层的材料可以采用硅脂。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图7以及图8,散热器33包括导热基板 331以及散热器本体332。导热基板331设置于绝缘层背离发热器件2的一侧,绝缘层能够将发热器件2散发的热量传递至导热基板331。散热器33本本可拆卸地连接于导热基板331背离绝缘层的一侧,散热器本体332至少部分地位于散热风口12背离容纳腔11的一侧。如此结构形式,通过导热基板331、电路层和绝缘层以及绝缘填料4即能够实现将发热器件2封隔在容纳腔11内,气流中的尘埃、水分或导电碎屑无法影响到封隔在容纳腔11内的发热器件2,导热基板331既起到封隔发热器件2的作用,又便于安装散热器本体332,散热器本体332与导热基板331可拆卸地连接,即使散热器本体332从导热基板331 上拆下,也不会影响发热器件2被封隔在容纳腔11内,不依赖于散热器本体 332对发热器件2进行封隔。即使曝露在绝缘填料4外的散热器本体332出现损坏,将散热器本体332拆下维护后再钭散热器本体332装上即可,散热器本体332的维护过程不会破坏封隔发热器件2的相关结构,降低了维护成本。
一实施例中,导热基板331与散热器本体332之间可以填充有导热填料。示例性地,导热基板331与散热器本体332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5~图11,导热基板331位于容纳腔11内,导热基板331与控制盒1围设成沿导热基板331周向延伸的间隙6,绝缘填料4至少部分地填充于间隙6以使发热器件2与散热风口12背离容纳腔 11的一侧隔离。如此结构形式,通过间隙6处的绝缘填料4能够将导热基板331 较为稳定地保持在控制盒1的容纳腔11内,发热器件2被封隔得较为严实,降低了尘埃、水分和导电碎屑等影响发热器件2而损坏电路的可能性。
一实施例中,电路层、绝缘层以及导热基板331依次连接。如此结构形式,电路层、绝缘层以及导热基板331连接在了一起,电路层、绝缘层以及导热基板331作为一个整体,便于发热器件2安装,有利于对电路层、绝缘层以及导热基板331进行模块化产生制作。
一实施例中,电路层采用铜箔制作。
一实施例中,导热基板331为铝质基板。
一实施例中,散热器本体332的材质为铝。
一实施例中,散热器本体332包括散热翅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发热器件2与散热组件3面接触。如此结构形式,发热器件2与散热组件3之间的传热面积较大,有利于使发热器件2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组件3。
一实施例中,IGBT与散热组件3面接触。
一实施例中,发热器件2焊接于散热组件3。
一实施例中,发热器件2和散热组件3的焊接方式为表面贴装焊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主控板5位于容纳腔11内,主控板5以及散热风口12背离容纳腔11的一侧通过绝缘填料4隔离。如此结构形式,主控板5被封隔在容纳腔11内,气流中尘埃、水分以及导电碎屑几乎不会接触到主控板5而导致电路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主控板5的发热量较小,不需要过度考虑被封隔在容纳腔 11内的主控板5的散热问题。
一实施例中,绝缘填料4在室温下能够从液态凝固成固态。如此结构形式,液态状的绝缘填料4能够在容纳腔11内流动以便根据发热器件2等的形状较好地填充于容纳腔11内相应的各个位置处,几乎没有死角,能够较好地对发热器件2进行绝缘和隔离,液态状的绝缘填料4流动填充到容纳腔11的相应位置后,将液态的绝缘填料4凝固成固态使绝缘填料4保持在固化的状态,从而使发热组件能够较好地被封隔在容纳腔11内且不受控制盒1的摆放位置的影响。例如,液态的绝缘填料4凝固成固态后,无论散热风口12朝上、下、左、右或将散热风口12翻转,凝固成固态的绝缘填料4都能够在发热器件2封隔在容纳腔11 内。
需要解释的是,室温是指的未进行温度处理(例如,升温、降温等)的室内通常温度。示例性地,室温可以取25℃。
可以理解的是,室温可以为10℃~30℃的范围内。
一实施例中,绝缘填料4可以为树脂。在室温下,树脂可以为液态,在树脂中添加固化剂可以使液态的树脂凝固成固态。
一实施例中,将散热风口12朝上,向设置有发热器件2的容纳腔11内灌注液态状的绝缘填料4将发热器件2灌封在容纳腔11内,将液态状态的绝缘填料4凝固成固态。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图10以及图11,导热基板331背离发热器件2 的一侧的表面为基准面3311,从液态凝固成固态的绝缘填料4朝向散热器本体 332的一侧的表面为封隔面41,封隔面41与基准面3311重合。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主机具有工作部404,工作部404用于对物料进行相应的处理。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主机包括电机401、传动部件402以及研磨轮403。电机401驱动传动部件402以使传动部件402带动研磨轮403转动,转动的研磨轮403可以用于打磨物料。工作部404位于研磨轮403。
一实施例中,研磨轮403可以为砂轮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电机401与传动部件402驱动连接,研磨轮403 套设于传动部件402的输出轴并跟随传动部件402的输出轴转动。
一实施例中,传动部件402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伞齿轮,电机401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伞齿轮驱动连接,另一个伞齿轮套设于传动部件402的输出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风轮300与电机401驱动连接,通过电机401 驱动风轮300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电动工具对物料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和导电碎屑,操作者为避免粉尘落到自己身上,会尽可能地使工作部404朝下。鉴于此,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8、图10以及图11,沿容纳腔11和散热风口12的排列方向,散热风口12位于容纳腔11朝向工作部404的一侧。如此结构形式,当操作者操作电动工具使工作部404朝下,散热风口12位于容纳腔 11朝向工作部404的一侧使得散热风口12大致位于容纳腔11的下方,由于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带有尘埃和导电碎屑的气流经过容纳腔11下方的散热风口12,这些气流中的尘埃和导电碎屑也不大可能向控制盒1的容纳腔11内聚积,降低尘埃和碎屑对发热器件2的影响。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和图11,容纳腔11和散热风口12的排列方向为图中箭头R5所示的方向。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12,外壳200还形成有安装腔204以及分别连通安装腔204和电控区201的过渡风口205。风轮300位于安装腔204内,当风轮300转动,气流依次流经进风口202、散热组件3、过渡风口205、安装腔204以及出风口。如此结构形式,通过过渡风口205能够控制电控区201内的气流流出电控区201的方向,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过渡风口205的位置使得电控区201内的气流朝向过渡风口205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散热组件3穿设于散热风口12,散热组件3部分地位于容纳腔11外,电控区201的气流需要尽可能地流经散热风口12处的散热组件3,以提高散热组件3对发热器件2的散热效率。鉴于此,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12,过渡风口205位于电控区201和安装腔204之间,沿容纳腔 11和散热风口12的排列方向,过渡风口205位于容纳腔11朝向散热风口12 的一侧。如此结构形式,电控区201内的气流需要从位于电控区201和安装腔 204之间的过渡风口205流出电控区201,由于过渡风口205容纳腔11和散热风口12的排列方向位于容纳腔11朝向散热风口12的一侧,使得电控区201内流向过渡风口205的气流大部分会通过散热风口12处的散热组件3,有利于散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电机401位于安装腔204内,经过渡风口205 流向安装腔204的气流能够对电机401进行冷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控制系统100还包括操作机构,操作机构穿设于外壳200且与主控板5连接,沿容纳腔11和散热风口12的排列方向,操作机构位于控制盒1背离散热风口12的一侧。如此结构形式,由于沿容纳腔11 和散热风口12的排列方向,过渡风口205位于容纳腔11朝向散热风口12的一侧,经进风口202进入电控区201的气流受过渡风口205的影响主要从控制盒 1朝向散热风口12的一侧流过,经进风口202进入电控区201的气流几乎不流经控制盒1背离散热风口12的一侧,将操作机构设置在控制盒1背离散热风口 12的一侧使得电控区201流经散热风口12的气流对操作机构的影响较小,气流中的尘埃、水分和导电碎屑流向操作机构造成操作机构接入的电路损坏的可能性较低。再者,操作机构位于控制盒1背离散热风口12的一侧,使得操作机构不再占用主控板5上的位置进行布置,且控制盒1背离散热风口12的一侧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地利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操作机构包括第一操作机构71和第二操作机构 72,第一操作机构71和第二操作机构72分别穿设于外壳200的不同位置,以便于操作者从外壳200的不同位置处分别对第一操作机构71和/或第二操作机构72进行操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一操作机构71为第一启动开关,第一启动开关用于启动或关闭电动工具。第二操作机构72为第二启动开关或调速电位器。
一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机构71和第二操作机构72沿前后方向排列,第一操作机构71位于和第二操作机构72的前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方向“前”为图中箭头R1所示的方向,方向“后”为图中箭头R2所示的方向。方向“上”或“顶”为图中箭头R3所示的方向,方向“下”或“底”为图中箭头R4所示的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操作机构71为第一启动开关,第二操作机构72可以为第二启动开关,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方便的需要通过第一启动开关对电动工具进行启动或关闭,也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方便的需要通过第二启动开关对电动工具进行启动或关闭。示例性地,通过位于前侧的第一启动开关对电动工具进行启动或关闭,或者通过第二启动开关对电动工具进行启动或关闭。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操作机构71为第一启动开关,第二操作机构72可以为调整电位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启动开关对电动工具进行启动和关闭,当电动工具处于启动状态,通过调速电位器可以调节电动工具的输出转速。例如,电动工具为角磨机,通过调速电位器可以调节砂轮片的转速。
一实施例中,与主控板5连接的三相输出端子至少部分地位于控制盒1背离散热风口12的一侧,三相输出端子与电机401连接以向电机401供电。三相输出端子部分地位于控制盒1背离散热风口12的一侧,能够降低电控区201 的气流中的尘埃、水分和导电碎屑等对相对输出端子的影响。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三相输出端子包括U相输出端子、V相输出端子以及W相输出端子。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主控板5外接的交流电源通过主控板5的整流电路501进行整流,以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一实施例中,整流电路501对交流电进行全波整流。
可以理解的是,交流电经整流电路501整流得到的直流电为脉动直流电,脉动直流电的特性为电流方向虽然不变,但电流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图5~图7,以及图13,控制系统100还包括与主控板5连接的第一电解电容8,第一电解电容8用于抑制主控板5的整流电路501的输出侧的电流峰值。如此结构形式,通过与主控板5连接的第一电解电容8,抵制了整流电路501的输出侧的脉动电流的电流峰值,使得主控板5的整流电路501的输出侧的脉动电流平滑化,从而得到能够较好地适合斩波电路502进行斩波处理的直流电。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和图13,直流电经斩波电路502进行斩波处理形成U相、V相和W相后向直流电机401供电。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图6以及图7,控制系统100还包括安装基板9,第一电解电容8通过安装基板9安装至主控板5上。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第一电解电容8连接在整流电路501的输出侧,以及斩波电路502的输入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第一电解电容8分别与整流电路501和斩波电路502并联。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第一电解电容8连接在整流电路501和斩波电路502之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第一电解电容8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电解电容8并联。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以及图5~图8,当主控板5位于容纳腔11内,主控板5以及散热风口12背离容纳腔11的一侧通过绝缘填料4隔离,第一电解电容8穿设于散热风口12以使第一电解电容8部分地位于散热风口12背离容纳腔11的一侧。如此结构形式,由于主控板5被绝缘填料4隔离,第一电解电容8与主控板5连接使得第一电解电容8部分地被绝缘填料4隔离,由于第一电解电容8部分地位于散热风口12背离容纳腔11的一侧使得第一电解电容8部分地曝露在绝缘填料4外,第一电解电容8与主控板5连接的部分被绝缘填料4隔离,而第一电解电容8曝露在外的部分并没有电连接的部分,气流中的尘埃、水分以及导电碎屑对第一电解电容8曝露在绝缘填料4外的部分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第一电解电容8部分地曝露在绝缘填料4外有利于流经散热风口12的气流对第一电解电容8散热。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以及图5~图8,第一电解电容8呈圆柱状,第一电解电容8的轴向跨距大于第一电解电容8的径向跨距,第一电解电容8的轴向平行于主控板5。如此结构形式,第一电解电容8器沿容纳腔11和散热风口12的排列方向的跨距大致为第一电解电容8器的径向跨距,第一电解电容8 器沿容纳腔11和散热风口12的排列方向所占据的空间较小,第一电解电容8 器对流经散热风口12的气流的阻碍作用较小,降低了第一电解电容8器对流经散热风口12的气流的振动,有利于电控区201的气流较为顺利地流经散热风口12,从而较好了对散热风口12处的散热组件3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以及图5~图8,两个第一电解电容8的排列方向平行于主控板5。
一实施例中,两个第一电解电容8与主控板5连接的引脚浸没在绝缘填料 4内。如此,能够减少两个第一电解电容8之间产生爬电现象的可能性。示例性地,两个第一电解电容8与主控板5连接的引脚浸没在树脂内。
一实施例中,控制系统100还包括第二电解电容,第二电解电容与主控板 5连接,第二电解电容连接至主控板5的恒电压电源电路中,第二电解电容位于容纳腔11内,绝缘填料4将第二电解电容以及散热风口12背离容纳腔11的一侧隔离。由于恒电压电源电路流经第二电解电容的电流较小,发热量较少,即使第二电解电容被绝缘填料4隔离在容纳腔11内,第二电解电容散热出的较少的热量也能够及时的散发掉,不会导致第二电解电容器过热,不会影响第二电解电容器的正常工作。
一实施例中,恒电压电源电路用于向主控板5中的控制部分供电。例如,恒电压电源电路用于向主控板5的处理器供电。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外壳200包括相互连接的机壳206和尾罩207,机壳206和尾罩207围设成电控区201。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安装腔204形成于机壳206。
一实施例中,过渡风口205形成于机壳206。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进风口202形成于尾罩207。
一实施例中,出风口形成于机壳206。
一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系统100不仅可以用于角磨机的斩波开关散热,也可以用于其它兼具散热和绝缘需求的元器件散热。
一实施例中,控制盒1的的形状呈长方体。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电动工具还包括挡风板10,挡风板10设置在控制盒1背离散热风口12的一侧,以限制电控区201的气流从控制盒1背离散热风口12的一侧流向安装腔204。
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解电容8在斩波开关的后侧。如此,先冷却发热量较小的器件,再冷却发热量较大的器件。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盒,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散热风口;
发热器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散热组件,与所述发热器件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穿设于所述散热风口以使所述散热组件部分地位于所述容纳腔外;
绝缘填料,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使所述发热器件与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隔离;以及
主控板,与所述发热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电路层,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发热器件连接;
绝缘层,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电路层背离所述发热器件的一侧,所述电路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以及
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发热器件的一侧,所述绝缘层能够将所述发热器件散发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
导热基板,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发热器件的一侧,所述绝缘层能够将所述发热器件散发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导热基板;以及
散热器本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导热基板背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所述散热器本体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热基板与所述控制盒围设成沿导热基板周向延伸的间隙,所述绝缘填料至少部分地填充于所述间隙以使所述发热器件与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层、所述绝缘层以及导热基板依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器件与所述散热组件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器件为斩波电路的斩波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填料在室温下能够从液态凝固成固态。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主控板以及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通过所述绝缘填料隔离。
10.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形成有电控区以及与所述电控区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位于所述电控区内;
风轮,位于所述外壳内;以及
主机,用于驱动所述风轮转动以使气流依次流经进风口、散热组件以及出风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具有工作部,沿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散热风口的排列方向,所述散热风口位于所述容纳腔朝向所述工作部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形成有安装腔以及分别连通所述安装腔和所述电控区的过渡风口,所述风轮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过渡风口位于所述电控区和所述安装腔之间,沿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散热风口的排列方向,所述过渡风口位于所述容纳腔朝向所述散热风口的一侧,当所述风轮转动,所述气流依次流经进风口、散热组件、过渡风口、安装腔以及出风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穿设于所述外壳且与所述主控板连接,所述操作机构位于所述控制盒背离所述散热风口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主控板以及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通过所述绝缘填料隔离;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主控板连接的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用于抑制所述主控板的整流电路的输出侧的电流峰值,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穿设于所述散热风口以使所述第一电解电容部分地位于所述散热风口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一电解电容呈圆柱状,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轴向跨距大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径向跨距,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轴向平行于所述主控板。
CN202220982535.3U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Active CN217572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2535.3U CN217572310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2535.3U CN217572310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2310U true CN217572310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42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82535.3U Active CN217572310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72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63888B2 (ja) 上流周波数変換器を備える電気モータ
JP6621491B2 (ja) 回転電機
CN110382356B (zh) 无人机的动力组件和无人机
JP5893099B1 (ja) 電力供給ユニット一体型回転電機
CN108141107A (zh) 电动机
CN212629011U (zh) 基于半导体发电的散热组件
JP2017163771A (ja) 回転電機
US20170317557A1 (en) Controller Integrate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KR101623823B1 (ko) 드라이진공펌프장치 및 그 냉각방법
JP2004039749A (ja) 多相インバータモジュール
CN217572310U (zh)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JP6026059B1 (ja) 電子機器
CN210630111U (zh) 驱动一体机
JP2004350400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4986346A (zh)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CN218244180U (zh) 具有温度自动感应调节功能的电源适配器
CN112996341A (zh) 散热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6972807B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
TWI600260B (zh) Flexible high-power control device and motor assembly with the device
CN217966409U (zh) 一种控制装置和电动工具
JP3566505B2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13141088A (zh) 旋转电机
CN218534127U (zh)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JPH09207583A (ja) 電気車の電子部品冷却構造
CN115139199A (zh) 一种控制装置和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