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34127U -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34127U
CN218534127U CN202222584038.0U CN202222584038U CN218534127U CN 218534127 U CN218534127 U CN 218534127U CN 202222584038 U CN202222584038 U CN 202222584038U CN 218534127 U CN218534127 U CN 218534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ystem
capacitor
assembly
control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840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晨
袁卫卫
彭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Chuangming Electric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Chuangming Electric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Chuangming Electric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Chuangming Electric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840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34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34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341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控制系统包括壳体、控制组件、散热组件、电容组件和第一绝缘件,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具有开口,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发热元件,所述散热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部分从所述开口处伸出至所述容纳腔的外部,所述电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外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电容。所述第一绝缘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控制组件与外界隔开。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系统能够防止电路损坏且散热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角磨机的加工对象多为金属、石材等,以角磨机加工铝合金材料为例,在研磨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飘散在工作环境中的铝屑。角磨机在工作时会将吸入含有大量铝屑的冷却空气,这些导电碎屑、粉尘等外界杂质将会附着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组件上,使得电路中的金属引脚之间短路并产生电火花,从而导致控制组件严重损坏,由短路引起的损坏是永久性且不可逆的。
并且,角磨机控制系统中的发热元件在通过电流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相关技术中难以在防止外界杂质损坏电路的同时,确保控制系统的散热效果。然而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导会影响角磨机的正常使用,使得处于高速运转下的角磨机会由于过热而出现电路损坏或无法工作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电路损坏且散热效果较好的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包括:
具有容纳腔的壳体,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具有开口;
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发热元件;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部分从所述开口处伸出至所述容纳腔的外部;
电容组件,所述电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外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电容;
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控制组件与外界隔开。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控制板的长度方向一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支架,所述电容设置在所述电容支架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支架具有电容安装槽,所述电容设置在所述电容安装槽中。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容连接的电容基板。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整流组件,所述整流组件设置在所述电容支架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支架包括位于所述散热组件背离所述容纳腔一侧的架体和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的周侧,所述整流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整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容支架上的整流桥散热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整流桥散热件上的整流桥,所述整流桥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板的外形与所述开口的外形相匹配。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件填满所述容纳腔;和/或,所述第一绝缘件为能够在室温下从液态凝固成固态的绝缘填料。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绝缘导热件,所述绝缘导热件夹设在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发热元件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包裹在所述电容的引脚处的第二绝缘件;和/或,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发热元件与所述控制板之间的第三绝缘件。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包括:
具有安装腔的外壳,所述安装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用于引导外界的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
上述所述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中,且至少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电容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的气流流通路径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腔包括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电控区、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动力区以及连通所述电控区和所述动力区的过渡风口,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动力区中,所述控制系统位于所述电控区中,所述电控区、所述动力区以及所述过渡风口位于所述气流流通路径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流通路径的气流沿所述电容的长度方向流经所述电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控制系统的发热元件和控制板设置在容纳腔中,第一绝缘件设置在容纳腔内以将控制组件与外界隔开,能够避免电动工具在恶劣工况下使用时,外界的尘埃、金属屑、水汽等杂质对控制组件造成影响,能够防止控制系统的电路损坏。同时,散热组件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内,另一部分从开口处伸出至容纳腔的外部,散热组件能够将容纳腔中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导出,从而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并且,将电容设置在容纳腔外且与控制板电连接,能够在不影响电容的正常工作的条件下,便于电容在容纳腔外直接散热,能够进一步加强控制系统的散热效果。由此,本申请的控制系统能够在恶劣工况下防止电路损坏,同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从而能够确保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气流流动方向;
图2为图1中电动工具另一视角的剖视图,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气流流动方向;
图3为用于图1中所示电动工具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控制系统未放置第一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电容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图3中整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整流组件的爆炸图;
图9为图3中散热组件与控制组件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散热组件与控制组件的爆炸图;
图11为图3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的电路图,图中示出了电路图的电源调节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外壳10;安装腔10a;进风口10aa;出风口10ab;电控区10ac;动力区10ad;控制系统20;壳体21;容纳腔21a;开口21aa;控制组件22;控制板221;发热元件222;斩波电路223;散热组件23;电容组件24;电容241;电容支架242;架体2421;连接部2422;电容安装槽242a;电容基板243;第一绝缘件25;整流组件26;整流桥散热件261;整流桥262;整流电路2621;绝缘导热件27;第三绝缘件28;风机组件30。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长度方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20,请参阅图3、图9和图11,包括壳体21、控制组件22、散热组件23、电容组件24以及第一绝缘件25,壳体21具有容纳腔21a,容纳腔21a的一侧具有开口21aa。控制组件22设置在容纳腔21a中,控制组件22包括控制板221以及与控制板221电连接的发热元件222。散热组件23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21a内,散热组件23的另一部分从开口21aa处伸出至容纳腔21a的外部。电容组件24包括设置在容纳腔21a外且与控制板221电连接的电容241。第一绝缘件25设置在容纳腔21a内,以将控制组件22与外界隔开。
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请参阅图1和图2,包括外壳10、风机组件30、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控制系统20,外壳10具有安装腔10a,安装腔10a具有进风口10aa和出风口10ab,风机组件30设置在安装腔10a内,风机组件30用于引导外界的气流从进风口10aa流向出风口10ab。控制系统20设置在安装腔10a中,且至少散热组件23和电容241位于进风口10aa与出风口10ab之间形成的气流流通路径上。
本申请的控制系统20可以用于各类电动工具中,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以电动工具为角磨机为例进行描述。
电容241可以是设置在散热组件23背离容纳腔21a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容纳腔21a外其他便于散热的位置。
控制板221设置在容纳腔21a中,其具体位置不限,例如,控制板221位于容纳腔21a远离开口21aa的一侧,并且控制板221与容纳腔21a远离开口21aa一侧的壁面具有一定安全间距。
相关技术中,在将控制组件与外界杂质分隔后,尽管能够避免外界杂质损坏电路,但会使得控制组件中的发热元件难以直接将热量传递至外界,导致控制系统的散热性能大幅降低。而控制系统一旦过热,电动工具依然会面临过热保护,从而出现发热元件烧毁、电容爆裂等难以接受的故障,电动工具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电控系统及风机组件的散热效率。例如,对于采用无刷直流电机的角磨机而言,外部提供的220V/50HZ民用交流电输入到控制系统后,通过整流电路2621转换成直流电压,直流电压通过斩波电路处理后形成U相、V相、W相的三相电路向无刷电机供电。斩波电路中的斩波开关(发热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故斩波开关(发热元件)如果散热不良,或者在不共极的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由于金属屑等外界杂质导致爬电短路的情况时,会使得斩波电路损坏。
而本申请在通过第一绝缘件25将控制组件22与外界隔开的同时,还设置了能够将控制组件22产生的热量从容纳腔21a中传递到外界的散热组件23,同时还将电容241设置在容纳腔21a外,可以进一步加强控制系统20的散热效果,并且能够避免在将电容241设置在容纳腔21a内的情况下,会增大壳体21的尺寸,由此,可以满足控制系统20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电动工具中控制系统20的散热组件23和电容241设置在气流流通路径上,能够使得散热组件23从容纳腔21a中传递出来的热量以及电容241自身产生的热量,在风机组件30的作用下沿气流流通路径从出风口10ab排出。
散热组件23至少伸出容纳腔21a外的部分位于气流流通路径上,能够与风机组件30相配合从而达到持续散热的效果。
容纳腔21a具有开口21aa的一侧朝向气流流通路径设置,以便于气流对散热组件23及电容241进行散热。当然,也可以是整个控制系统20均位于气流流通路径上,气流能够对整个控制系统20进行散热。
风机组件30在安装腔10a中的位置不限,可以根据风机组件30的类型确定。例如,安装腔10a包括与进风口10aa连通的电控区10ac、与出风口10ab连通的动力区10ad以及连通电控区10ac和动力区10ad的过渡风口,风机组件30位于动力区10ad中,控制系统20位于电控区10ac中,电控区10ac、动力区10ad以及过渡风口位于气流流通路径上。
也就是说,风机组件30设置在安装腔10a靠近出风口10ab的一侧,即位于动力区10ad中,控制系统20设置在安装腔10a靠近进风口10aa的一侧,即位于电控区10ac中。在风机组件30的作用下,外界气流会从进风口10aa被吸入安装腔10a中,并依次流经电控区10ac、过渡风口以及动力区10ad,并从出风口10ab流出。其中,被风机组件30吸入进风口10aa的外部空气流经电控区10ac,能够带走控制系统20的热量,流经动力区10ad后能够带走风机组件30自身产生的热量,并通过外壳10的出风口10ab将其一同排出。由此,能够保证安装腔10a内气流流通路径的前后畅通,以确保电动工具能够持续散热。
当然,风机组件30也可以设置在安装腔10a靠近进风口10aa的一侧,控制系统20设置在安装腔10a靠近出风口10ab的一侧,风机组件30直接向控制系统20吹风,以将控制系统20的热量带出安装腔10a。
风机组件30的具体结构不限,例如,风机组件30包括冷却风扇和电机,电机与冷却风扇驱动连接,以驱动冷却风扇高速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控制系统20的发热元件222和控制板221设置在容纳腔21a中,第一绝缘件25设置在容纳腔21a内以将控制组件22与外界隔开,能够避免电动工具在恶劣工况下使用时,外界的尘埃、金属屑、水汽等杂质对控制组件22造成影响,能够防止控制系统20的电路损坏。同时,散热组件23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21a内,另一部分从开口21aa处伸出至容纳腔21a的外部,散热组件23能够将容纳腔21a中发热元件222产生的热量导出,从而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并且,将电容241设置在容纳腔21a外且与控制板221电连接,能够在不影响电容241的正常工作的条件下,便于电容241在容纳腔21a外直接散热,能够进一步加强控制系统20的散热效果。由此,本申请的控制系统20能够在恶劣工况下防止电路损坏,同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从而能够确保控制系统20和电动工具的正常工作。
一实施例中,气流流通路径的气流沿电容241的长度方向流经电容241。也就是说,电容241的长度方向是顺着气流的流向延伸的,可以减小电容241对气流的阻碍作用,同时也便于气流带走电容241产生的热量,从而加强散热效果。
一实施例中,电容241的长度方向与控制板221的长度方向一致。也就是说,电容241与控制板221平行设置,且均朝同一方向延伸。由此,可以简化控制系统20的结构形式,并且当气流流经控制系统20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控制系统20对气流的阻碍作用,以加强散热效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6,电容组件24包括电容支架242,电容241设置在电容支架242上。由此,电容支架242能够对电容241进行支撑,能够起到固定电容241的作用。
其中,电容支架242可以是部分位于容纳腔21a的外侧,部分区域穿过开口21aa并延伸至容纳腔21a内,也可以是全部位于容纳腔21a外。
需要说明的是,电容支架242的具体结构及种类不限。
例如,请参阅图6,电容支架242具有电容安装槽242a,电容241设置在电容安装槽242a中。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设置电容安装槽242a以起到安装电容241的作用。
再如,电容支架242为塑料支架。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电容组件24还包括与电容241连接的电容基板243。也就是说,也可以是通过电容基板243对电容241进行固定。
其中,电容241可以是焊接在电容基板243上,从而提高电容241的稳定性,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图7和图8,控制系统20还包括整流组件26,整流组件26设置在电容支架242上且与控制板221电连接。
其中,整流组件26可以是部分区域位于容纳腔21a的外侧,部分区域穿过开口21aa并延伸至容纳腔21a内,也可以是全部位于容纳腔21a外。
通过使得整流组件26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容纳腔21a的外侧,能够至少使得该区域位于气流流通路径上,由此,流经控制系统20的气流也能将整流组件26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加强控制系统20的散热效果。
此外,电容241能够抑制整流电路2621输出侧的电流峰值。
需要说明的是,整流组件26的具体结构不限。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8,整流组件26包括设置在电容支架242上的整流桥262散热件261以及设置在整流桥262散热件261上的整流桥262,整流桥262与控制板221电连接。由此,通过增设整流桥262散热件261,能够加强对整流桥262进行散热的效果。
一具体实施例中,整流桥散热件261相对两侧凸出,以围设形成用于固定整流桥262的固定槽,可以确保整流桥262稳固地连接在整流桥散热件261上,同时通过增大整流桥散热件261的表面积能够加强整流桥散热件261的散热效果。
一实施例中,电容支架242包括位于散热组件23背离容纳腔21a一侧的架体2421和设置在架体2421上的连接部2422,连接部2422设置在散热组件23的周侧,整流组件26设置在连接部2422上。
具体地,电容支架242的架体2421位于容纳腔21a外侧,整流组件26安装在连接部2422上,两者均位于散热组件23的周侧。由此,可以使得结构更紧凑,且靠近散热组件23设置能够提高整流组件26及电容组件24的散热效果。
一具体实施例中,整流桥262、整流桥散热件261、连接部2422及散热组件23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连接。其中,第一紧固件可以是螺钉,也可以是其他紧固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板221的尺寸与容纳腔21a的尺寸相匹配,即控制板221从开口21aa放入容纳腔21a中,控制板221与容纳腔21a的尺寸正好吻合,例如,控制板221的外形与开口21aa的外形相匹配。由此,可以减小容纳腔21a的尺寸,从而缩减壳体21的大小,能满足控制系统20小型化的设计需求。
同时,由于电容241设置在容纳腔21a的外侧,不会占用容纳腔21a内的空间,因而也不会受到容纳腔21a的空间限制。
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发热元件222为斩波电路的斩波开关。斩波开关的数量及类型不限,例如控制系统20包括6个斩波开关,作为斩波开关的发热元件222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一实施例中,作为斩波开关的发热元件222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相应晶体管(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led Effect Transistor)。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一绝缘件25填满容纳腔21a。通过第一绝缘件25将整个容纳腔21a填满,可以隔绝外界杂质对控制组件22侵袭,避免整个控制系统20的因短路、断路、过热等问题而导致损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件25也可以填至略低于开口21aa边缘位置。
一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25为能够在室温下从液态凝固成固态的绝缘填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室温下,以上从液态凝固成固态的过程不可逆,即第一绝缘件25凝固成固态后能够维持该状态的稳定性。由此,能够确保外界杂质无法对控制组件22造成影响。
一具体实施例中,控制系统20的长度方向与外壳10的长度方向一致,即控制系统20采用卧式放置的形式,由此,可以便于将绝缘填料填充进容纳腔21a中,待绝缘填料固化后,散热组件23和电容241是位于外壳10内部的气流流通路径上的,发热元件222及紧固件等金属材料将被绝缘填料所包裹,使得发热元件222避免因外部工况因素而导致短路损毁。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控制系统20还包括绝缘导热件27,绝缘导热件27夹设在散热组件23和发热元件222之间。
也就是说,散热组件23与发热元件222不是直接面接触的,而是通过夹设在它们之间的绝缘导热件27连接在一起的,发热元件222产生的热量通过绝缘导热件27传递到外露在气流流通路径上的散热组件23区域,并将热量导出。
发热元件222除了与控制板221电连接外,还存在其他电连接,使得控制板221、发热元件222及电路层构成完整的控制回路。在电路结构上,需要将多个IGBT的集电极端子共连,或者将多个IGBT的漏极端子共连。散热组件23作为单独的零件是需要安装在发热元件222上的,但需与发热元件222保持相互绝缘,故需要引入绝缘导热件27夹在发热元件222与散热组件23之间,绝缘导热件27是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绝缘性能的电子电工材料。例如,绝缘导热件27为导热矽胶布。
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控制系统2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发热元件222、绝缘导热件27以及散热组件23之间可以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连接。由此,通过散热组件23与发热元件222的紧密贴合,能够进一步加强散热效果。
其中,第二紧固件可以为螺钉,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紧固效果的紧固结构。
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23包括底板和铝合金散热器,铝合金散热器为长条片状,底板位于容纳腔21a中,多个铝合金散热器间隔设置在底板上,且延伸至容纳腔21a外侧,气流流通路径上的气流穿过铝合金散热器,以对散热组件23进行散热。
一实施例中,控制系统20还包括包裹在电容241的引脚处的第二绝缘件。由此,通过第二绝缘件对电容241的引脚进行包裹,能够防止外界杂质使得设置在容纳腔21a外的电容241处的电路损坏,从而能够确保电容241的正常工作。
其中,第二绝缘件为能够实现包裹电容241引脚功能的绝缘材料,例如软胶。
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控制系统20还包括设置在发热元件222与控制板221之间的第三绝缘件28。其中,第三绝缘件28可以为DMD绝缘纸(聚酯薄膜聚酯纤维非织布柔软复合材料),也可以为其他能够起到绝缘效果的材料。
一实施例中,控制系统20还包括操控组件,操控组件包括微动开关、拨挡开关以及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组件用于调节电机转速,操控组件通过引线或直接与控制板221连接,并安装在控制板221或者其他位置,可以实现对电动工具各功能的控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中”、“一些实施例中”、“一具体实施例中”、或“示例性”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容纳腔的壳体,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具有开口;
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发热元件;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部分从所述开口处伸出至所述容纳腔的外部;
电容组件,所述电容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外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电容;
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控制组件与外界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控制板的长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支架,所述电容设置在所述电容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支架具有电容安装槽,所述电容设置在所述电容安装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容连接的电容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整流组件,所述整流组件设置在所述电容支架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支架包括位于所述散热组件背离所述容纳腔一侧的架体和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的周侧,所述整流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容支架上的整流桥散热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整流桥散热件上的整流桥,所述整流桥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的外形与所述开口的外形相匹配。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填满所述容纳腔;和/或,所述第一绝缘件为能够在室温下从液态凝固成固态的绝缘填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绝缘导热件,所述绝缘导热件夹设在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发热元件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包裹在所述电容的引脚处的第二绝缘件;和/或,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发热元件与所述控制板之间的第三绝缘件。
14.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安装腔的外壳,所述安装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用于引导外界的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
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中,且至少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电容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的气流流通路径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包括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电控区、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动力区以及连通所述电控区和所述动力区的过渡风口,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动力区中,所述控制系统位于所述电控区中,所述电控区、所述动力区以及所述过渡风口位于所述气流流通路径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流通路径的气流沿所述电容的长度方向流经所述电容。
CN202222584038.0U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Active CN218534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4038.0U CN218534127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4038.0U CN218534127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34127U true CN218534127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73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84038.0U Active CN218534127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341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9820B2 (en) Electric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101345223B (zh) 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模块和用于冷却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JP6885895B2 (ja) 3次元熱流構造を包含する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センブリ
CN218534127U (zh)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CN116232013B (zh)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CN210630111U (zh) 驱动一体机
CN115533752A (zh)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CN111083913A (zh) 一种散热板及伺服驱动器
JP2002291261A (ja) 電力変換装置
EP3012958B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213125826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变频器
CN112385123A (zh) 旋转电机
JP3566505B2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JP7113913B2 (ja) 回転電機
CN217966409U (zh) 一种控制装置和电动工具
CN207460706U (zh) 一体式电机及其控制器降温装置
CN217572310U (zh) 一种控制系统和电动工具
CN215601201U (zh) 一种新型调压器
JP2009038842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7363610U (zh) 一种小型化电机驱动控制器
CN115139199A (zh) 一种控制装置和电动工具
CN216134743U (zh) 移动终端
CN220915643U (zh) 数码发电机用电路集成模块散热装置
CN211481766U (zh) 一种电法仪电源模块的散热结构
JP2005142520A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