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1035U - 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71035U CN217571035U CN202123248837.2U CN202123248837U CN217571035U CN 217571035 U CN217571035 U CN 217571035U CN 202123248837 U CN202123248837 U CN 202123248837U CN 217571035 U CN217571035 U CN 2175710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tting edge
- cutting
- stainless steel
- back knife
- knife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593 sulfu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5864 Sulphu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所述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包括刀柄和锥形刀头;所述锥形刀头包括弧形过渡部和切削部,所述弧形过渡部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切削部连接,该弧形过渡部两侧边的夹角为30°;所述切削部上设有两切削刃,两所述切削刃之间形成两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由所述切削部的底部向上延伸至所述弧形过渡部中部,其由下至上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切削刃的外周由左至右依次形成前刀面、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所述前刀面与所述第一后刀面的连接处形成主刀刃,所述第一后刀面与所述第二后刀面的连接处形成副刀刃。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倒角刀具加工精度不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的加工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无论对产品外观品质,还是加工尺寸精度,都有着更高层次的评判标准。而目前的倒角刀具对小五金件产品的加工其精度无法达到标准,存在产品外感效果差,加工尺寸精度低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旨在解决现有的倒角刀具对小五金件产品的加工其精度无法达到标准,存在产品外感效果差,加工尺寸精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包括一体成型的刀柄和锥形刀头,其中:
所述锥形刀头包括弧形过渡部和切削部,所述弧形过渡部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切削部连接,该弧形过渡部两侧边的夹角为30°;所述切削部上设有两切削刃,两所述切削刃之间形成两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由所述切削部的底部向上延伸至所述弧形过渡部中部,其由下至上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切削刃的外周由左至右依次形成前刀面、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所述前刀面与所述第一后刀面的连接处形成主刀刃,所述第一后刀面与所述第二后刀面的连接处形成副刀刃。
更为具体的,所述切削刃底部的直径为0.1mm,顶部的直径为1.5mm。
更为具体的,所述前刀面与水平面形成的第一夹角为5°至10°,所述第一后刀面与水平面间形成的第二夹角为-8°,所述第二后刀面与水平面间形成的第三夹角c为-18°。
更为具体的,所述切削刃设有两个,两所述切削刃关于所述刀头的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
更为具体的,所述切削刃上的第二后刀面远离所述第一后刀面的一侧延伸出第一侧面,所述前刀面远离所述第一后刀面的一侧延伸出第二侧面,所述排屑槽由任一所述切削刃上的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至与另一所述切削刃上的第二侧面相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处设有倒角部。
更为具体的,所述倒角部为圆倒角,所述圆倒角的半径小于或等于0.05mm。
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形成的夹角为110°。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的技术效果为:
本申请中切削刃设有前刀面、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前刀面与第一后刀面的连接处形成主刀刃,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的连接处形成副刀刃,在对低硫不锈钢进行加工时,主刀刃先进行粗加工,以铣出基本倒角,随后副刀刃对倒角避免进行精加工,对壁面上的毛刺进行修光,提高加工面的光洁度,且本申请中排屑槽采用上窄下宽的设置,如此,主刀刃切削出的卷曲废屑可更好的由排屑槽排出,再者,本申请采用弧形过渡部的设计,增强了切削刃与刀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中切削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
1—刀柄;2—锥形刀头;
21—弧形过渡部;22—切削部;
221—切削刃;222—排屑槽;223—前刀面;224—第一后刀面;225—第二后刀面;226—主刀刃;227—副刀刃;228—第一侧面;229—第二侧面;230 —倒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提供一优选实施例。具体参阅图1~图3。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包括一体成型的刀柄 1和锥形刀头2,其中:
所述锥形刀头2包括弧形过渡部21和切削部22,所述弧形过渡部21一端与所述刀柄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切削部22连接,该弧形过渡部21两侧边的夹角为30°;所述切削部22上设有两切削刃221,两所述切削刃221之间形成两排屑槽222,所述排屑槽222由所述切削部22的底部向上延伸至所述弧形过渡部21中部,其由下至上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切削刃221的外周由左至右依次形成前刀面223、第一后刀面224和第二后刀面225,所述前刀面223 与所述第一后刀面224的连接处形成主刀刃226,所述第一后刀面224与所述第二后刀面225的连接处形成副刀刃22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削刃221设有所述前刀面223、所述第一后刀面224 和所述第二后刀面225,所述前刀面223与所述第一后刀面224的连接处形成所述主刀刃226,所述第一后刀面224和所述第二后刀面225的连接处形成所述副刀刃227,在对低硫不锈钢进行加工时,主刀刃226先进行粗加工,以铣出基本倒角,随后所述副刀刃227对倒角壁面进行精加工,对壁面上的毛刺进行修光,提高加工面的光洁度,且本申请中所述排屑槽222采用上窄下宽的设置,如此,所述主刀刃226切削出的卷曲废屑可更好的由所述排屑槽222排出,再者,本申请采用所述弧形过渡部21的设计,增强了所述切削刃221与所述刀柄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切削刃221底部的直径为0.1mm,顶部的直径为1.5mm。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前刀面223与水平面间形成的第一夹角a 为5°至10°,所述第一后刀面224与水平面间形成的第二夹角b为-8°,所述第二后刀面225与水平面间形成的第三夹角c为-18°。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切削刃221设有两个,两所述切削刃221 关于所述刀头的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切削刃221上的第二后刀面225远离所述第一后刀面224的一侧延伸出第一侧面228,所述前刀面223远离所述第一后刀面224的一侧延伸出第二侧面229;所述排屑槽222由任一所述切削刃221 上的第一侧面228延伸至与另一所述切削刃221上的第二侧面229相接形成,所述第一侧面228与所述第二侧面229的连接处设有倒角部230。所述倒角部 230的设计使得所述第一侧面228与所述第二侧面229之间平滑过渡,以避免所述第一侧面228和第二侧面229之间存在死角或者尖锐的夹角使废屑出现卡紧的情况,从而使得该排屑槽222内的碎屑更加顺畅的排出。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倒角部230为圆倒角,所述圆倒角的半径小于或等于0.05mm。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圆倒角半径过大时,所述排屑槽 222的深度则会随之减小,进而出现卷曲废屑卡于所述排屑槽222和工件之间,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使工件上产生刮痕。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倒角刀具对3C小五金件产品的加工其精度无法达到标准,存在产品外感效果差,加工尺寸精度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刀柄和锥形刀头,其中:
所述锥形刀头包括弧形过渡部和切削部,所述弧形过渡部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切削部连接,该弧形过渡部两侧边的夹角为30°;所述切削部上设有两切削刃,两所述切削刃之间形成两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由所述切削部的底部向上延伸至所述弧形过渡部中部,其由下至上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切削刃的外周由左至右依次形成前刀面、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所述前刀面与所述第一后刀面的连接处形成主刀刃,所述第一后刀面与所述第二后刀面的连接处形成副刀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底部的直径为0.1mm,顶部的直径为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刀面与水平面间形成的第一夹角为5°至10°,所述第一后刀面与水平面间形成的第二夹角为-8°,所述第二后刀面与水平面间形成的第三夹角为-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设有两个,两所述切削刃关于所述刀头的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上的第二后刀面远离所述第一后刀面的一侧延伸出第一侧面,所述前刀面远离所述第一后刀面的一侧延伸出第二侧面,所述排屑槽由任一所述切削刃上的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至与另一所述切削刃上的第二侧面相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处设有倒角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部为圆倒角,所述圆倒角的半径小于或等于0.0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形成的夹角为1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48837.2U CN217571035U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48837.2U CN217571035U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71035U true CN217571035U (zh) | 2022-10-14 |
Family
ID=83525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48837.2U Active CN217571035U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71035U (zh) |
-
2021
- 2021-12-22 CN CN202123248837.2U patent/CN2175710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317209U (zh) | 整体硬质合金t型槽铣刀 | |
CN217571035U (zh) | 一种加工低硫不锈钢用高亮倒角刀具 | |
CN204818223U (zh) | 铝用开粗铣刀 | |
CN210254435U (zh) | 多功能铣刀 | |
CN209050173U (zh) | 一种铣倒两用成型铣刀 | |
CN111673159A (zh) | 一种家具加工的多功能刀具 | |
CN203778831U (zh) | 双刃成型刀 | |
CN211387078U (zh) | 一种用于侧面双凹圆弧零件加工的成型铣刀 | |
CN216502583U (zh) | 一种同时加工孔与槽的成型铣刀 | |
CN212443415U (zh) | 一种家具加工的多功能刀具 | |
CN216828801U (zh) | 一种硬质合金dsr型平底钻 | |
CN212042836U (zh) | 一种铣倒两用球刀 | |
CN216421196U (zh) | 一种加工铝合金壳体的成型铣刀 | |
CN215090915U (zh) | 大螺旋角型涂层精铣刀 | |
CN216541056U (zh) | 一种微型精铣加工刀具 | |
CN214079465U (zh) | 一种高精度t型硬质合金刀具 | |
CN216151359U (zh) | 一种旋分倒锥刀片 | |
CN212822969U (zh) | 一种倒圆角修边刀头 | |
CN212094537U (zh) | 一种球形铣刀 | |
CN215966532U (zh) | S型球头铣刀 | |
CN215145016U (zh) | 钻铣复合式刀具 | |
CN215238043U (zh) | 一种高强度平底钻头 | |
CN214291035U (zh) | 易排屑高速钢铣刀 | |
CN212793239U (zh) | 一种倒斜角修边刀头 | |
CN216858364U (zh) | 一种渐变螺旋角锥度立铣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