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5654U - 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5654U
CN217565654U CN202221247357.6U CN202221247357U CN217565654U CN 217565654 U CN217565654 U CN 217565654U CN 202221247357 U CN202221247357 U CN 202221247357U CN 217565654 U CN217565654 U CN 217565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assembly
bottom wall
cavity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473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伟伟
周忠宝
潘典国
瞿月红
周毅
江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473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5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5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5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And Processing Of Grai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其中,下米组件包括:米箱,设有相连通的盛米腔和第一下米口,第一下米口设于盛米腔的腔底壁;拨动组件,位于盛米腔内,拨动组件用于推动米箱内的食材向第一下米口移动;第一驱动部,与拨动组件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拨动组件转动。拨动组件对米箱内的米进行拨动,米箱底部的米也能够被推向第一下米口,不易出现米箱底壁上残留米粒的问题发生,不需要用户主动将米粒推动第一下米口,提高了用户对下米组件的使用便利性。

Description

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米组件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饭煲中设置有米箱,米箱内的米通过重力排出下米口。
米箱内会有一部分米残留在米箱的底壁上,用户需要手动将残留的米推向下米口,不仅增加用户对电饭煲的使用难度,还容易造成粮食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下米组件,包括:米箱,设有相连通的盛米腔和第一下米口,第一下米口设于盛米腔的腔壁;拨动组件,位于盛米腔内,拨动组件用于推动米箱内的食材向第一下米口移动;第一驱动部,与拨动组件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拨动组件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米组件,米箱设置有盛米腔和第一下米口,盛米腔对米粒进行容纳,米箱包括箱本体和盖体,盖体和箱本体围合形成盛米腔,用户可以移走盖体,从而可以向盛米腔内补米。第一下米口连通盛米腔,盛米腔内的米粒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由第一下米口排出。拨动组件设置在盛米腔内,第一驱动部能够驱动拨动组件转动,拨动组件在盛米腔内转动时,拨动组件可以对盛米腔内的米进行拨动,使得盛米腔内的米可以在拨动组件的推动作用下移向第一下米口。具体地,在盛米腔内的米量较多时,米粒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直接由第一下米口排出,此时可以不用开启拨动组件,在米箱内的米量较少时,第一驱动部带动拨动组件转动,使得米箱内的米被推向第一下米口。当然,也可以在米箱内的米量较多时就开启拨动组件,使得米箱内的米分布均匀,从而可以实现快速下米。通过设置拨动组件对米箱内的米进行拨动,米箱底部的米也能够被推向第一下米口,不易出现米箱底壁上残留米粒的问题发生,不需要用户主动将米粒推动第一下米口,降低用户对下米组件的使用难度。而且,由于米箱的底壁上不易残留米粒,不易造成粮食浪费。提高了用户对下米组件的使用便利性,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下米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下米口设于盛米腔的腔底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一下米口的设置位置,米粒在重力作用下,能够直接由盛米腔的腔底壁上的第一下米口排出,当然,在其它设计中,也可以将第一下米口设置在盛米腔的腔侧壁,但是相比于其它设置位置,将第一下米口设置在盛米腔的腔底壁上能够提高米粒的排出效果,不易出现死角堆积米粒的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向接近盛米腔的腔侧壁的方向,盛米腔的腔底壁的高度降低;下米口设于盛米腔的腔底壁的最低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盛米腔的腔底壁的形状,由盛米腔的腔底壁的中部向盛米腔的腔底壁的边侧,也就是向接近盛米腔的腔侧壁的方向,盛米腔的腔底壁的高度降低,所以盛米腔的腔底壁呈中高边低的形状,示例性地,盛米腔的腔底壁可以为锥状结构。米箱内的米能够沿着盛米腔的腔底壁向边侧移动,第一下米口设置在盛米腔的腔底壁的最低点,所以米箱内大部分的米粒能够通过第一下米口排出。即使有少部分米粒残留盛米腔的腔底壁上,在拨动组件的拨动作用下,残留的米粒也能够被推向第一下米口,确保米箱内不易出现米粒残留,避免造成粮食浪费。
由于盛米腔的腔底壁呈中高边低的形状,所以可以设置拨动组件的结构与盛米腔的腔底壁相适配,使得拨动组件上的拨动结构能够对盛米腔的腔底壁上位于较低的位置处米粒进行拨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盛米腔的腔底壁包括:第一底壁,与盛米腔的腔侧壁相连,第一底壁呈环形,第一下米口设于第一底壁;第二底壁,第二底壁的周向与第一底壁相连,向接近第一底壁的方向,第二底壁的高度降低。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盛米腔的腔底壁由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两部分组成,由第二底壁的中部向第二底壁的边侧,也就是向接近第一底壁的方向,第二底壁的高度降低,所以第二底壁呈中高边低的形状,示例性地,第二底壁可以为锥状结构。米箱内的米能够沿着第二底壁向第一底壁移动。第二底壁的周向与第一底壁相连,所以第一底壁的高度较低,米粒能够沿着第二底壁流向第一底壁,第一下米口设置在第一底壁上,所以米箱内大部分的米粒能够通过第一下米口排出。即使有少部分米粒残留盛米腔的腔底壁上,在拨动组件的拨动作用下,残留的米粒也能够被推向第一下米口,确保米箱内不易出现米粒残留,避免造成粮食浪费。
第一底壁的顶面为平面,使得第一底壁能够与拨动组件更好的配合,第一底壁和盛米腔的腔侧壁之间不易出现死角,使得拨动组件能够更容易将第一底壁上的米粒推向第一下米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拨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盛米腔的腔底壁上设有供第一转轴穿过的安装孔,第一驱动部与第一转轴驱动连接;安装架,设于第一转轴;至少两个拨动部,沿安装架的周向间隔分布,拨动部位于第一底壁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盛米腔的腔底壁上加工成型有安装孔,第一转轴能够穿过安装孔,使得第一转轴能够与位于米箱外部的第一驱动部驱动连接,安装架安装在第一转轴上,使得第一转轴能够带动安装架转动,至少两个拨动部设置在安装架的周向上,至少两个拨动部能够对盛米腔内的米进行拨动,使得米箱内的米能够被推向第一下米口,至少两个拨动部间隔设置,使得相邻两个拨动部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得每个拨动部都对米起到较好的推动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安装架包括:环形件,至少两个拨动部沿环形件的周向间隔分布;连接杆,连接杆的第一端设于环形件,连接杆的第二端设于第一转轴。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轴和环形件,连接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通过增加连接杆的数量能够提高对连接杆与环形件的连接稳定性。环形件为中空结构,所以环形件和盛米腔的腔底壁之间不易出现卡米的问题,有效避免粮食浪费。在连接杆和环形件转动时,连接杆也能够对盛米腔内的米进行推动,使得盛米腔内各处的米能够分布均匀,有效提高下米效果。
连接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连接杆沿环形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下米组件还包括:下米盒,设有下米腔和第二下米口,第二下米口设于下米腔的腔底壁,第二下米口连通下米腔;转动组件,设于下米腔内,转动组件将下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子腔体与第一下米口连通;第二驱动部,与转动组件驱动连接,用于驱动转动组件转动,以使至少两个子腔体依次与第一下米口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下米腔连通第一下米口,米箱内的米能够流入下米腔内。下米腔内设置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将下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第二驱动部能够驱动转动组件转动,使得每个子腔体能够分别转动至第一下米口的下方,从而使得至少两个子腔体分别与第一下米口连通。具体地,在下米过程中,米粒通过第一下米口落入一个子腔体内,随着转动组件的转动,每个子腔体分别与第一下米口相对,从而使得每个子腔体内均能装满米粒。下米腔的腔底壁上设置有第二下米口,第二下米口能够与至少两个子腔体中的任一子腔体连通,在转动组件转动时,每个子腔体依次经过第二下米口。在一个装满米粒的子腔体转动至第二下米口上方时,子腔体内的米粒能够通过第二下米口排出。子腔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子腔体内的米粒可以分别通过第二下米口排出。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子腔体,可以实现定量下米的功能,在确定每个子腔体的容积的情况下,计算经过第一下米口的子腔体的数量就可以得出下米量,有利于实现准确定量下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下米组件还包括: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件既与第一驱动部驱动连接,也与第二驱动部驱动连接,所以驱动件能够同时驱动拨动组件和转动组件运转。在下米过程中,拨动组件对盛米腔内的米进行拨动,转动组件转动并实现分批次下米,拨动组件和转动组件同时运转能够提高下米过程的顺畅性。通过一个驱动件同时实现对拨动组件和转动组件的驱动,不需要为拨动组件和转动组件分别单独设置驱动结构,减少驱动结构的数量,从而简化下米组件的结构,既能减小产品的体积,也能降低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齿轮;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与第二齿轮驱动连接;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和驱动件的具体结构,第一驱动部可以为第一齿轮,第二驱动部可以为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转轴相装配,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一转轴能够同步转动,第二齿轮与转动组件相装配,使得第二齿轮和转动组件能够同步转动。驱动电机能够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传动齿轮啮合,所以第二齿轮可以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使得拨动组件和转动组件可以同时转动。设置一个驱动件就能够实现同时对拨动组件和转动组件进行驱动的功能,不需要为拨动组件和转动组件分别单独设置驱动结构,减少驱动结构的数量,从而简化下米组件的结构,既能减小产品的体积,也能降低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转动组件包括:承载件;至少一个隔板,设于承载件,至少一个隔板将下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第二转轴,至少一个隔板设于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二驱动部驱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下米腔的腔底壁上设置有通孔,第二转轴能够穿过通孔,使得第二转轴可以与位于下米盒外部的第二驱动部驱动连接,第二驱动部能够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能够带动至少一个隔板转动,隔板能够将下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例如,当隔板的数量为一个时,子腔体的数量为两个,通过增加隔板的数量,使得子腔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至少一个隔板与承载件连接,承载件对至少一个隔板起到承载作用,使得至少一个隔板不易发生变形,从而能够稳定地将迷离推动至第二下米口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承载件为环形,至少一个隔板位于承载件的环形区域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承载件的形状为环形,具体地,隔板的第一端设于第二转轴,隔板的第二端设于承载件,当隔板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隔板沿第二转轴的周向间隔分布。隔板在转动时,隔板带动承载件一同转动,由于承载件为环形,所以可以将下米盒的下米腔也设置为环形,从而使得承载件能够在下米腔内稳定转动。承载件能够对隔板起到防护作用,避免隔板与下米腔的侧壁刮碰而造成个隔板损坏,有利于提高下米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隔板包括:密封件,与下米腔的腔底壁接触;板体,密封件设于板体,板体与下米腔的腔底壁之间设有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隔板能够相对下米腔的转动,为了避免隔板和下米腔的腔底壁干涉,需要设置隔板和下米腔的腔底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在下米过程中,米粒容易进入到隔板和下米腔的腔底壁之间,出现卡米的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板体上设置密封件,板体和下米腔的腔底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密封件和下米腔的腔底壁接触,在密封件和板体转动过程中,密封件与下米腔的腔底壁相对运动,由于密封件的质地较软,即使密封件与下米腔的腔底壁运动也不易对密封件的转动产生干涉,密封件能够对板体和密封件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板体和密封件之间出现卡米的问题,有效避免粮食浪费,下米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比于密封件,板体的硬度较高,所以板体能够对密封件起到承载作用,从而确保隔板能够将下米腔分隔出至少两个子腔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板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板体夹持密封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密封件位于两个板体之间,两个板体对密封件进行夹持,两个板体对密封件起到保护的作用,子腔体内的米粒不易与密封件接触,从而不易造成密封件损坏,密封件不易脱离板体,从而有效降低隔板的损坏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承载件上设有至少两个检测部,一个检测部与一个子腔体相对设置;下米盒上设有检测件,检测件与检测部相对时,检测件输出检测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检测部沿承载件的周向布置,承载件转动时带动至少两个检测部转动,检测件设置在下米盒上,由于承载件能够相对下米盒转动,所以承载件上的至少两个检测部能够依次经过检测件,在检测件与检测部相对时,检测件输出检测信号,说明检测件检测到检测部。具体地,承载件上对应每个子腔体设置有一个检测部,所以检测部的数量和子腔体的数量相同,检测件在检测到检测部时,输出检测信号,说明已经有一个子腔体转过检测件,此时已经有一个子腔体完成下米,根据检测件输出检测信号的次数,可以确定转动组件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确定有多少个子腔体经过第二下米口,能够准确地确定下米量,实现定量下米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主体;锅体组件,可分离地设置于主体;如第一方面任一设计中的下米组件,下米组件设于主体,锅体组件上设有进米口,进米口与下米组件中的第二下米口连通。
锅体组件能够放置于主体上或与主体分离。即锅体组件和主体为可分离时结构,在需要放入食材、盛放食材或需要对锅体组件进行清洗时,可以将锅体组件分离于主体,从而方便用户单独对锅体组件进行使用。另外,由于锅体组件和主体为分离时结构,所以加热等部件可以设置在主体上,即锅体组件上不需要设置电器件,在对锅体组件进行清洗时,不易出现因电器件进水而导致锅体组件损坏的问题发生,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锅体组件上设置有下米口,需要使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下米组件中的米通过第二下米口排出,第二下米口和进米口连通,从而实现自动进米的功能。
示例性地,锅体组件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盖设在锅体的开口处,可以在锅盖上设置可被推开的阀体,阀体能够关闭进米口,主体上可以设置推动部件,在需要进米时,推动部件推动锅盖上的阀体从而打开进米口,第二下米口落下的米可以直接掉落至进米口内。通过设置阀体关闭进米口,避免烹饪过程中锅体内温度快速散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主体设有容纳部,锅体组件位于容纳部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锅体组件放置在主体的容纳部内时,主体可以对锅体组件进行加热而实现烹饪功能,例如,可以在主体上设置加热件,加热件位于锅体组件的底部,加热件能够对锅体组件进行加热。容纳部对锅体组件起到容纳作用,在烹饪过程中,锅体组件不易与外界部件接触,从而避免造成烫伤用户的问题发生。而且,其它部件不易烹饪锅体组件,也能够提高烹饪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在主体上设置容纳部,从而不需要将锅体组件放置在主体的外表面,有利于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便于用户对烹饪器具进行收纳,用户需要单独使用锅体组件时,可以将锅体组件取出于容纳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米组件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米箱和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米盒和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米箱,110盛米腔,111第一底壁,112第二底壁,120第一下米口,200拨动组件,210第一转轴,220安装架,221环形件,222连接杆,230拨动部,300第一驱动部,400下米盒,410第二下米口,420子腔体,430检测件,440安装部,500转动组件,510承载件,511检测部,520隔板,521密封件,522板体,530第二转轴,600第二驱动部,700驱动件,710驱动电机,720传动齿轮,800主体,810容纳部,900锅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下米组件,包括:米箱100、拨动组件200和第一驱动部300,米箱100设有盛米腔110和第一下米口120,第一下米口120设于盛米腔110的腔壁,第一下米口120连通盛米腔110;拨动组件200位于盛米腔110内,拨动组件200用于推动米箱100内的食材向第一下米口120移动;第一驱动部300与拨动组件20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拨动组件200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下米组件,米箱100设置有盛米腔110和第一下米口120,盛米腔110对米粒进行容纳,米箱100包括箱本体和盖体,盖体和箱本体围合形成盛米腔110,用户可以移走盖体,从而可以向盛米腔110内补米。第一下米口120连通盛米腔110,盛米腔110内的米粒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由第一下米口120排出。拨动组件200设置在盛米腔110内,第一驱动部300能够驱动拨动组件200转动,拨动组件200在盛米腔110内转动时,拨动组件200可以对盛米腔110内的米进行拨动,使得盛米腔110内的米可以在拨动组件200的推动作用下移向第一下米口120。具体地,在盛米腔110内的米量较多时,米粒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直接由第一下米口120排出,此时可以不用开启拨动组件200,在米箱100内的米量较少时,第一驱动部300带动拨动组件200转动,使得米箱100内的米被推向第一下米口120。当然,也可以在米箱100内的米量较多时就开启拨动组件200,使得米箱100内的米分布均匀,从而可以实现快速下米。通过设置拨动组件200对米箱100内的米进行拨动,米箱100底部的米也能够被推向第一下米口120,不易出现米箱100底壁上残留米粒的问题发生,不需要用户主动将米粒推动第一下米口120,降低用户对下米组件的使用难度。而且,由于米箱100的底壁上不易残留米粒,不易造成粮食浪费。提高了用户对下米组件的使用便利性,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通过在米箱100内设置拨动组件200,使得米箱100内的米能够被推向第一下米口120,米箱100内的米不易被浪费,从而有利于提高米箱100内的空间利用率。
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下米口120设于盛米腔110的腔底壁。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下米口120的设置位置,米粒在重力作用下,能够直接由盛米腔110的腔底壁上的第一下米口120排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下米口120设置在盛米腔110的腔侧壁,但是相比于其它设置位置,将第一下米口120设置在盛米腔110的腔底壁上能够提高米粒的排出效果,不易出现死角堆积米粒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向接近盛米腔110的腔侧壁的方向,盛米腔110的腔底壁的高度降低;下米口设于盛米腔110的腔底壁的最低点。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盛米腔110的腔底壁的形状,由盛米腔110的腔底壁的中部向盛米腔110的腔底壁的边侧,也就是向接近盛米腔110的腔侧壁的方向,盛米腔110的腔底壁的高度降低,所以盛米腔110的腔底壁呈中高边低的形状,示例性地,盛米腔110的腔底壁可以为锥状结构。米箱100内的米能够沿着盛米腔110的腔底壁向边侧移动,第一下米口120设置在盛米腔110的腔底壁的最低点,所以米箱100内大部分的米粒能够通过第一下米口120排出。即使有少部分米粒残留盛米腔110的腔底壁上,在拨动组件200的拨动作用下,残留的米粒也能够被推向第一下米口120,确保米箱100内不易出现米粒残留,避免造成粮食浪费。
由于盛米腔110的腔底壁呈中高边低的形状,所以可以设置拨动组件200的结构与盛米腔110的腔底壁相适配,使得拨动组件200上的拨动结构能够对盛米腔110的腔底壁上位于较低的位置处米粒进行拨动。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盛米腔110的腔底壁包括:第一底壁111和第二底壁112,第一底壁111与盛米腔110的腔侧壁相连,第一底壁111呈环形,第一下米口120设于第一底壁111;第二底壁112的周向与第一底壁111相连,向接近第一底壁111的方向,第二底壁112的高度降低。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盛米腔110的腔底壁由第一底壁111和第二底壁112两部分组成,由第二底壁112的中部向第二底壁112的边侧,也就是向接近第一底壁111的方向,第二底壁112的高度降低,所以第二底壁112呈中高边低的形状,示例性地,第二底壁112可以为锥状结构。米箱100内的米能够沿着第二底壁112向第一底壁111移动。第二底壁112的周向与第一底壁111相连,所以第一底壁111的高度较低,米粒能够沿着第二底壁112流向第一底壁111,第一下米口120设置在第一底壁111上,所以米箱100内大部分的米粒能够通过第一下米口120排出。即使有少部分米粒残留盛米腔110的腔底壁上,在拨动组件200的拨动作用下,残留的米粒也能够被推向第一下米口120,确保米箱100内不易出现米粒残留,避免造成粮食浪费。
第一底壁111的顶面为平面,使得第一底壁111能够与拨动组件200更好的配合,第一底壁111和盛米腔110的腔侧壁之间不易出现死角,使得拨动组件200能够更容易将第一底壁111上的米粒推向第一下米口120。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拨动组件200包括:第一转轴210、安装架220和至少两个拨动部230,盛米腔110的腔底壁上设有供第一转轴210穿过的安装孔,第一驱动部300与第一转轴210驱动连接;安装架220设于第一转轴210;至少两个拨动部230沿安装架220的周向间隔分布,拨动部230位于第一底壁111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盛米腔110的腔底壁上加工成型有安装孔,第一转轴210能够穿过安装孔,使得第一转轴210能够与位于米箱100外部的第一驱动部300驱动连接,安装架220安装在第一转轴210上,使得第一转轴210能够带动安装架220转动,至少两个拨动部230设置在安装架220的周向上,至少两个拨动部230能够对盛米腔110内的米进行拨动,使得米箱100内的米能够被推向第一下米口120,至少两个拨动部230间隔设置,使得相邻两个拨动部230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得每个拨动部230都对米起到较好的推动效果。
结合图2和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安装架220包括:环形件221和连接杆222,至少两个拨动部230沿环形件221的周向间隔分布;连接杆222的第一端设于环形件221,连接杆222的第二端设于第一转轴210。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杆22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轴210和环形件221,连接杆2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通过增加连接杆222的数量能够提高对连接杆222与环形件221的连接稳定性。环形件221为中空结构,所以环形件221和盛米腔110的腔底壁之间不易出现卡米的问题,有效避免粮食浪费。在连接杆222和环形件221转动时,连接杆222也能够对盛米腔110内的米进行推动,使得盛米腔110内各处的米能够分布均匀,有效提高下米效果。
如图4所示,连接杆2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连接杆222沿环形件221的周向间隔设置。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下米组件还包括:下米盒400、转动组件500和第二驱动部600,下米盒400设有下米腔和第二下米口410,第二下米口410设于下米腔的腔底壁,第二下米口410连通下米腔;转动组件500设于下米腔内,转动组件500将下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420,子腔体420与第一下米口120连通;第二驱动部600与转动组件500驱动连接,用于驱动转动组件500转动,以使至少两个子腔体420依次与第一下米口120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下米腔连通第一下米口120,米箱100内的米能够流入下米腔内。下米腔内设置有转动组件500,转动组件500将下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420,第二驱动部600能够驱动转动组件500转动,使得每个子腔体420能够分别转动至第一下米口120的下方,从而使得至少两个子腔体420分别与第一下米口120连通。具体地,在下米过程中,米粒通过第一下米口120落入一个子腔体420内,随着转动组件500的转动,每个子腔体420分别与第一下米口120相对,从而使得每个子腔体420内均能装满米粒。下米腔的腔底壁上设置有第二下米口410,第二下米口410能够与至少两个子腔体420中的任一子腔体420连通,在转动组件500转动时,每个子腔体420依次经过第二下米口410。在一个装满米粒的子腔体420转动至第二下米口410上方时,子腔体420内的米粒能够通过第二下米口410排出。子腔体4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子腔体420内的米粒可以分别通过第二下米口410排出。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子腔体420,可以实现定量下米的功能,在确定每个子腔体420的容积的情况下,计算经过第一下米口120的子腔体420的数量就可以得出下米量,有利于实现准确定量下米。
子腔体4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多个。
如图1所示,米箱100的底壁可以作为下米盒400的顶壁,如此设置可以减小下米组件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小产品的体积。下米盒400可以拆装于米箱100。
米箱100由箱体和盖体组成,用户可以移动盖体而打开盛米腔110,从而便于向盛米腔110内添米。
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下米组件还包括:驱动件700,驱动件700用于驱动第一驱动部300和第二驱动部600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件700既与第一驱动部300驱动连接,也与第二驱动部600驱动连接,所以驱动件700能够同时驱动拨动组件200和转动组件500运转。在下米过程中,拨动组件200对盛米腔110内的米进行拨动,转动组件500转动并实现分批次下米,拨动组件200和转动组件500同时运转能够提高下米过程的顺畅性。通过一个驱动件700同时实现对拨动组件200和转动组件500的驱动,不需要为拨动组件200和转动组件500分别单独设置驱动结构,减少驱动结构的数量,从而简化下米组件的结构,既能减小产品的体积,也能降低加工成本。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300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驱动部600包括第二齿轮;驱动件700包括:驱动电机710和传动齿轮720,第二齿轮与驱动电机710驱动连接,传动齿轮720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驱动部300、第二驱动部600和驱动件700的具体结构,第一驱动部300可以为第一齿轮,第二驱动部600可以为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转轴210相装配,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一转轴210能够同步转动,第二齿轮与转动组件500相装配,使得第二齿轮和转动组件500能够同步转动。驱动电机710能够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传动齿轮720啮合,所以第二齿轮可以带动传动齿轮720转动,传动齿轮720可以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使得拨动组件200和转动组件500可以同时转动。设置一个驱动件700就能够实现同时对拨动组件200和转动组件500进行驱动的功能,不需要为拨动组件200和转动组件500分别单独设置驱动结构,减少驱动结构的数量,从而简化下米组件的结构,既能减小产品的体积,也能降低加工成本。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驱动电机710与第一齿轮驱动连接,第一齿轮通过传动齿轮720带动第二齿轮转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件700可以为电机,电机直接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相装配,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例如,电机与第一齿轮装配,电机能够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即不需要设置传动齿轮720也可以实现一个驱动件700同时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的功能。通过设置传动齿轮720,可以合理设置传动齿轮720与第一齿轮的传动比以及传动齿轮720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传动比而使得第一齿轮的转速较慢而第二齿轮的转速较快,或第一齿轮的转速较快而第二齿轮的转速较慢。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两个驱动件700分别对第一驱动部300和第二驱动部600进行驱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传动齿轮720和第一齿轮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传动齿轮,同样地,传动齿轮720和第二齿轮之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传动齿轮。
结合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转动组件500包括:承载件510、至少一个隔板520和第二转轴530,至少一个隔板520设于承载件510,至少一个隔板520将下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420;至少一个隔板520设于第二转轴530,第二转轴530与第二驱动部600驱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下米腔的腔底壁上设置有通孔,第二转轴530能够穿过通孔,使得第二转轴530可以与位于下米盒外部的第二驱动部600驱动连接,第二驱动部600能够带动第二转轴530转动,第二转轴530能够带动至少一个隔板520转动,隔板520能够将下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420,例如,当隔板520的数量为一个时,子腔体420的数量为两个,通过增加隔板520的数量,使得子腔体420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至少一个隔板520与承载件510连接,承载件510对至少一个隔板520起到承载作用,使得至少一个隔板520不易发生变形,从而能够稳定地将迷离推动至第二下米口410处。
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承载件510为环形,至少一个隔板520位于承载件510的环形区域内。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承载件510的形状为环形,具体地,隔板520的第一端设于第二转轴530,隔板520的第二端设于承载件510,当隔板520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隔板520沿第二转轴530的周向间隔分布。隔板520在转动时,隔板520带动承载件510一同转动,由于承载件510为环形,所以可以将下米盒的下米腔也设置为环形,从而使得承载件510能够在下米腔内稳定转动。承载件510能够对隔板520起到防护作用,避免隔板520与下米腔的侧壁刮碰而造成个隔板520损坏,有利于提高下米过程中的稳定性。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隔板520包括:密封件521和板体522,密封件521与下米腔的腔底壁接触;密封件521设于板体522,板体522与下米腔的腔底壁之间设有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隔板520能够相对下米腔的转动,为了避免隔板520和下米腔的腔底壁干涉,需要设置隔板520和下米腔的腔底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在下米过程中,米粒容易进入到隔板520和下米腔的腔底壁之间,出现卡米的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板体522上设置密封件521,板体522和下米腔的腔底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密封件521和下米腔的腔底壁接触,在密封件521和板体522转动过程中,密封件521与下米腔的腔底壁相对运动,由于密封件521的质地较软,即使密封件521与下米腔的腔底壁运动也不易对密封件521的转动产生干涉,密封件521能够对板体522和密封件521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板体522和密封件521之间出现卡米的问题,有效避免粮食浪费,下米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比于密封件521,板体522的硬度较高,所以板体522能够对密封件521起到承载作用,从而确保隔板520能够将下米腔分隔出至少两个子腔体420。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板体5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板体522夹持密封件521。
在该实施例中,密封件521位于两个板体522之间,两个板体522对密封件521进行夹持,两个板体522对密封件521起到保护的作用,子腔体420内的米粒不易与密封件521接触,从而不易造成密封件521损坏,密封件521不易脱离板体522,从而有效降低隔板520的损坏率。
结合图1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承载件510上设有至少两个检测部511,一个检测部511与一个子腔体420相对设置;下米盒400上设有检测件430,检测件430与检测部511相对时,检测件430输出检测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检测部511沿承载件510的周向布置,承载件510转动时带动至少两个检测部511转动,检测件430设置在下米盒400上,由于承载件510能够相对下米盒400转动,所以承载件510上的至少两个检测部511能够依次经过检测件430,在检测件430与检测部511相对时,检测件430输出检测信号,说明检测件430检测到检测部511。具体地,承载件510上对应每个子腔体420设置有一个检测部511,所以检测部511的数量和子腔体420的数量相同,检测件430在检测到检测部511时,输出检测信号,说明已经有一个子腔体420转过检测件430,此时已经有一个子腔体420完成下米,根据检测件430输出检测信号的次数,可以确定转动组件500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确定有多少个子腔体420经过第二下米口410,能够准确地确定下米量,实现定量下米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检测件430为微动开关,检测部511为避让槽,下米计量是通过微动开关控制,当微动开关处于下米盒400上的避让槽的位置,微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处于其他位置则处于闭合状态,或当微动开关处于下米盒400上的避让槽的位置,微动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处于其他位置则处于断开状态,通过程序感应微动开关通断次数实现下米计量。
如图1所示,下米盒400上设置有安装部440,检测件430能够安装在安装部440内,安装部440对检测件430起到承载作用,使得检测件430不易相对下米盒400晃动,从而确保检测件430能够准确地检测到承载件510上的检测部511,有利于实现准确地定量下米。
结合图1、图5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主体800、锅体组件900和上述任一可能实施例中的下米组件,锅体组件900可分离地设置于主体800;下米组件设于主体800,锅体组件900上设有进米口,进米口与下米组件中的第二下米口410连通。
锅体组件900能够放置于主体800上或与主体800分离。即锅体组件900和主体800为可分离时结构,在需要放入食材、盛放食材或需要对锅体组件900进行清洗时,可以将锅体组件900分离于主体800,从而方便用户单独对锅体组件900进行使用。另外,由于锅体组件900和主体800为分离时结构,所以加热等部件可以设置在主体800上,即锅体组件900上不需要设置电器件,在对锅体组件900进行清洗时,不易出现因电器件进水而导致锅体组件900损坏的问题发生,提高用户对烹饪器具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锅体组件900上设置有下米口,需要使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下米组件中的米通过第二下米口410排出,第二下米口410和进米口连通,从而实现自动进米的功能。
示例性地,锅体组件900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盖设在锅体的开口处,可以在锅盖上设置可被推开的阀体,阀体能够关闭进米口,主体800上可以设置推动部件,在需要进米时,推动部件推动锅盖上的阀体从而打开进米口,第二下米口410落下的米可以直接掉落至进米口内。通过设置阀体关闭进米口,避免烹饪过程中锅体内温度快速散失。
需要使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下米组件中的驱动件700驱动第一驱动部300和第二驱动部600转动,第一驱动部300能够驱动拨动组件200转动,拨动组件200在盛米腔110内转动时,拨动组件200可以对盛米腔110内的米进行拨动,使得盛米腔110内的米可以在拨动组件200的推动作用下移向第一下米口120。下米腔连通第一下米口120,米箱100内的米能够流入下米腔内。下米腔内设置有转动组件500,转动组件500将下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420,第二驱动部600能够驱动转动组件500转动,使得每个子腔体420能够分别转动至第一下米口120的下方,从而使得至少两个子腔体420分别与第一下米口120连通。具体地,在下米过程中,米粒通过第一下米口120落入一个子腔体420内,随着转动组件500的转动,每个子腔体420分别与第一下米口120相对,从而使得每个子腔体420内均能装满米粒。下米腔的腔底壁上设置有第二下米口410,第二下米口410能够与至少两个子腔体420中的任一子腔体420连通,在转动组件500转动时,每个子腔体420依次经过第二下米口410。在一个装满米粒的子腔体420转动至第二下米口410上方时,子腔体420内的米粒能够通过第二下米口410排出。子腔体4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子腔体420内的米粒可以分别通过第二下米口410排出。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子腔体420,可以实现定量下米的功能,在确定每个子腔体420的容积的情况下,计算经过第一下米口120的子腔体420的数量就可以得出下米量,有利于实现准确定量下米。
在盛米腔110内的米量较多时,米粒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直接由第一下米口120排出,此时可以不用开启拨动组件200,在米箱100内的米量较少时,第一驱动部300带动拨动组件200转动,使得米箱100内的米被推向第一下米口120。当然,也可以在米箱100内的米量较多时就开启拨动组件200,使得米箱100内的米分布均匀,从而可以实现快速下米。通过设置拨动组件200对米箱100内的米进行拨动,米箱100底部的米也能够被推向第一下米口120,不易出现米箱100底壁上残留米粒的问题发生,不需要用户主动将米粒推动第一下米口120,降低用户对下米组件的使用难度。而且,由于米箱100的底壁上不易残留米粒,不易造成粮食浪费。提高了用户对下米组件的使用便利性,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驱动部300可以为第一齿轮,第二驱动部600可以为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转轴210相装配,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一转轴210能够同步转动,第二齿轮与转动组件500相装配,使得第二齿轮和转动组件500能够同步转动。驱动电机710能够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传动齿轮720啮合,所以第二齿轮可以带动传动齿轮720转动,传动齿轮720可以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使得拨动组件200和转动组件500可以同时转动。设置一个驱动件700就能够实现同时对拨动组件200和转动组件500进行驱动的功能,不需要为拨动组件200和转动组件500分别单独设置驱动结构,减少驱动结构的数量,从而简化下米组件的结构,既能减小产品的体积,也能降低加工成本。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驱动电机710与第一齿轮驱动连接,第一齿轮通过传动齿轮720带动第二齿轮转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件700可以为电机,电机直接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相装配,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例如,电机与第一齿轮装配,电机能够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即不需要设置传动齿轮720也可以实现一个驱动件700同时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的功能。通过设置传动齿轮720,可以合理设置传动齿轮720与第一齿轮的传动比以及传动齿轮720和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传动比而使得第一齿轮的转速较慢而第二齿轮的转速较快,或第一齿轮的转速较快而第二齿轮的转速较慢。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两个驱动件700分别对第一驱动部300和第二驱动部600进行驱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传动齿轮720和第一齿轮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传动齿轮,同样地,传动齿轮720和第二齿轮之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传动齿轮。
如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主体800设有容纳部810,锅体组件900位于容纳部810内。
在该实施例中,将锅体组件900放置在主体800的容纳部810内时,主体800可以对锅体组件900进行加热而实现烹饪功能,例如,可以在主体800上设置加热件,加热件位于锅体组件900的底部,加热件能够对锅体组件900进行加热。容纳部810对锅体组件900起到容纳作用,在烹饪过程中,锅体组件900不易与外界部件接触,从而避免造成烫伤用户的问题发生。而且,其它部件不易烹饪锅体组件900,也能够提高烹饪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在主体800上设置容纳部810,从而不需要将锅体组件900放置在主体800的外表面,有利于降低烹饪器具的占用空间,便于用户对烹饪器具进行收纳,用户需要单独使用锅体组件900时,可以将锅体组件900取出于容纳部810。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米箱,设有相连通的盛米腔和第一下米口,所述第一下米口设于所述盛米腔的腔壁;
拨动组件,位于所述盛米腔内,用于推动所述米箱内的食材向所述第一下米口移动;
第一驱动部,与所述拨动组件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拨动组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米口设于所述盛米腔的腔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盛米腔的腔底壁的中心线至所述盛米腔的腔底壁的边侧,所述盛米腔的腔底壁的高度降低;
所述下米口设于所述盛米腔的腔底壁的最低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米腔的腔底壁包括:
第一底壁,与所述盛米腔的腔侧壁相连,所述第一底壁呈环形,所述第一下米口设于所述第一底壁;
第二底壁,所述第二底壁的周向与所述第一底壁相连,由所述第二底壁的中心线至所述第二底壁的边侧,所述第二底壁的高度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组件包括:
第一转轴,所述盛米腔的腔底壁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转轴穿过的安装孔,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一转轴驱动连接;
安装架,设于所述第一转轴;
至少两个拨动部,沿所述安装架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拨动部位于所述第一底壁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
环形件,所述至少两个拨动部沿所述环形件的周向间隔分布;
连接杆,第一端设于所述环形件,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设于所述第一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米组件还包括:
下米盒,设有下米腔和第二下米口,所述第二下米口设于所述下米腔的腔底壁,所述第二下米口连通所述下米腔;
转动组件,设于所述下米腔内,所述转动组件将所述下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所述子腔体与所述第一下米口连通;
第二驱动部,与所述转动组件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组件转动,以使所述至少两个子腔体依次与所述第一下米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米组件还包括:
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齿轮;
所述驱动件包括:
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齿轮驱动连接;
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承载件;
至少一个隔板,设于所述承载件,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将所述下米腔分隔为至少两个所述子腔体;
第二转轴,所述至少一个隔板设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驱动部驱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件为环形,所述至少一个隔板位于所述承载件的环形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
密封件,与所述下米腔的腔底壁接触;
板体,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板体,所述板体与所述下米腔的腔底壁之间设有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板体夹持所述密封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件上设有至少两个检测部,一个所述检测部与一个所述子腔体相对设置;
所述下米盒上设有检测件,所述检测件与所述检测部相对时,所述检测件输出检测信号。
15.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锅体组件,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主体;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米组件,所述下米组件设于所述主体,所述锅体组件上设有进米口,所述进米口与所述下米组件中的第二下米口连通。
CN202221247357.6U 2022-05-20 2022-05-20 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565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7357.6U CN217565654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7357.6U CN217565654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5654U true CN217565654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53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47357.6U Active CN217565654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5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31838B (zh) 一种食品自动生产装置
CN210417190U (zh) 一种麦片便捷定量取料包装结构
CN214484208U (zh) 投料装置、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565654U (zh) 下米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3647799B (zh) 食材投料装置、自动投料炒菜机及投料炒菜分餐输送装置
CN111374513A (zh) 饺子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7547747U (zh) 下料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09882916U (zh) 一种馅料酱料添加装置
CN210144464U (zh) 蒸烤机及其自动烹饪机
CN215157090U (zh) 定量取料机构及物料储存装置
CN211845101U (zh) 一种送料机分料支架
CN212424749U (zh) 一种自动输出型油炸食品装置
CN209789484U (zh) 饺子机
CN212035696U (zh) 一种面团输送机构及面食一体机
CN216124243U (zh) 全自动煮粥设备
CN211324430U (zh) 一种饺子贩卖机
CN207956189U (zh) 一种雪糕自动装盒机
CN213488298U (zh) 一种面条烹饪装置
CN213664638U (zh) 一种面条烹饪设备的供给系统
CN217284682U (zh) 一种高效的土豆片调味料均匀布撒装置
CN214484321U (zh) 料盒结构、投料装置、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1365002U (zh) 一种装填装置
CN217609232U (zh) 一种小吃生产用的自动和面机设备
CN217348322U (zh) 一种自立袋灌装设备
CN210018900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