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2189U - 一种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62189U CN217562189U CN202220708547.7U CN202220708547U CN217562189U CN 217562189 U CN217562189 U CN 217562189U CN 202220708547 U CN202220708547 U CN 202220708547U CN 217562189 U CN217562189 U CN 2175621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 layer
- area
- plate surface
- display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显示组件的厚度尺寸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组件包括支撑板和显示层,支撑板具有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显示层包括依次连接的显示部、弯折部和连接部,显示部设置在第一板面,弯折部位于支撑板的边缘,连接部设置在第二板面,其中,连接部具有朝第二板面凹陷的沉降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组件中,通过设置沉降区,可以有效降低显示组件在沉降区的厚度尺寸,能缩减显示组件所占用的空间大小,并且,沉降区的设置并不会对弯折部造成不良影响,以使弯折部具有足够的弧度以防止弯折部被过度弯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或平板等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更高屏占比的终端设备受到了较大的青睐。在相同体积大小的终端设备中,较高屏占比的终端设备能够明显缩小边框的宽度,并提供更大的显示面积和操作面积,能够明显提升用户的视觉感受和使用体验。
在目前的一些封装工艺中(如chip on plastic,COP),通常会将柔性屏幕的边缘部分向背部进行弯折,驱动芯片等器件可以位于柔性屏幕的背部,从而可以降低整个柔性屏的边框的宽度尺寸,以增加显示面积。但是,这会明显增加柔性屏幕的厚度,不利于实现轻薄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降低厚度尺寸的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可以包括支撑板和显示层;支撑板具有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为相互背离的两个板面。显示层包括依次连接的显示部、弯折部和连接部。显示部设置在第一板面,弯折部位于支撑板的边缘,连接部设置在第二板面,其中,连接部具有朝第二板面凹陷的沉降区。具体来说,显示部、弯折部和连接部分别为显示组件的不同部位,显示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显示功能,连接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与显示驱动芯片或电路板连接。弯折部主要用于连接显示部和连接部,并提供一定的弧度,以使显示组件的显示部能够位于支撑板的第一板面,使连接部能够位于支撑板的第二板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组件中,连接部具有朝第二板面凹陷的沉降区,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显示组件在沉降区的厚度尺寸,能缩减显示组件所占用的空间大小,并且,沉降区的设置并不会对弯折部造成不良影响,以使弯折部具有足够的弧度以防止弯折部被过度弯折。
在一种示例中,连接部还可以包括保持区,保持区与弯折部连接,并且,保持区与第二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沉降区与第二板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保持区可以对沉降区和弯折区起到隔绝作用,防止在对沉降区进行制作或装配时影响到弯折区。另外,保持区也可以与支撑板进行连接,以有效提升连接部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种示例中,连接部还可以包括过渡区。过渡区可以位于沉降区和弯折部之间,用于实现沉降区和弯折部之间的过渡。例如,弯折部由支撑板的第一板面向第二板面弯折时,弯曲的弧度不能过小,否则弯折部会出现折痕、裂痕或断裂等不良情况。
在具体应用时,沉降区的深度可以满足0.15mm≤D≤0.25mm。其中,沉降区的深度D也可以是其他的任意值,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另外,沉降区的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曲面,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另外,保持区和沉降区的直线方向上,过渡区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mm。当然,过渡区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以有效的对沉降区和弯折部之间的高度差进行过渡。
在一种示例中,沉降区与支撑板之间可以设置第一胶层。即沉降区与支撑板的第二板面之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同时,沉降区可以通过第一胶层粘接在第二板面,以实现沉降区与支撑板之间的固定连接,防止沉降区与支撑板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等不良情况。
另外,保持区和第二板面之间可以设置第二胶层,即保持区可以通过第二胶层粘接在第二板面,以实现保持区与支撑板之间的固定连接,防止保持区与支撑板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等不良情况。
在一种示例中,显示组件还可以包括显示驱动芯片。显示驱动芯片和连接部位于第二板面的同一侧,并且,显示驱动芯片与连接部连接。
另外,显示驱动芯片可以位于沉降区的表面。由于沉降区向支撑板的方向凹陷,因此,可以腾出一定的空间,将显示驱动芯片设置在沉降区的表面,可以有效利用沉降区所腾出的空间,从而有利于降低显示组件的空间大小。
另外,显示组件还可以包括电路板,电路板和连接部位于第二板面的同一侧,并且,电路板与连接部连接。
其中,电路板的一端也位于沉降区,即电路板与沉降区连接,从而实现电路板与整个显示层之间的连接。其中,电路板可以是柔性电路板,也可以是印制电路板等,本实用新型对电路板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种显示组件,显示组件中的支撑板可以与壳体连接,以实现显示组件和壳体之间的固定连接。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显示组件的厚度尺寸,并且,还可以有效降低智能手机的厚度尺寸,从而便于实现智能手机的轻薄化设计。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显示器等,本实用新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和显示组件的具体应用场景不作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常规的智能手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常规的智能手机的剖面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常规的显示组件的剖面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常规的显示组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常规的显示组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剖面结构简图;
图7为图6中的显示层的展开后的平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组件的剖面结构简图;
图9为图8中的显示层的展开后的平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组件的剖面结构简图;
图11为图10中的显示层的展开后的平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剖面结构简图;
图13为标示图12中的显示组件的尺寸参数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剖面结构简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对显示组件进行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剖面结构简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沉降区未压合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沉降区被压合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标示图19中的显示组件的尺寸参数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9中C区域的应力仿真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机的剖面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其应用场景。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1为一种常规的智能手机0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常规的智能手机01的剖面结构简图。智能手机01可以包括壳体011和显示组件012,显示组件012可以安装在壳体011的一侧(如图2中的上侧),并与壳体011共同围成容纳空间010;其中,壳体011具有边框0111,并且,边框0111可以位于显示组件012的边缘,从而可以对显示组件012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智能手机01的电池013、处理器(图中未示出)等器件可以设置在容纳空间010内。显示组件012包括正面(如图2中的上表面)和背面(如图2中的下表面),正面也可以称为显示面,可以显示图片、文字或视频等内容。
在具体应用时,智能手机01中需要配备显示驱动芯片(display driverintegrated circuit chip,DDIC)或集成电路等器件,显示驱动芯片用于驱动显示组件012正常工作,并且,显示驱动芯片等器件与显示组件012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影响到显示组件012的显示面积。其中,显示组件012的类型可以是多种,下面将以显示组件012为柔性屏(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OLED)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如图3所示,显示组件012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0121、显示层0122和支撑板01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覆晶聚酰亚胺(chip on polyimide,COP),或覆晶薄膜(chip on film,COF)等封装工艺将显示驱动芯片0124设置在显示层0122的一侧,显示驱动芯片0124或电路板0125等器件与显示层0122连接,并靠近显示层0122的边缘设置。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显示驱动芯片0124和电路板0125等器件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因此,在显示组件012的区域A中可以实现正常的显示功能,在B区域则不能显示图像,因此,会降低显示组件012的显示比例。
如图1所示,在智能手机01的实际产品中,在对应B区域的位置,会存在较大宽度的黑边(如俗称的下巴),因此,会明显降低显示组件012的显示面积,不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另外,如图4所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显示层0122的边缘部分向背面弯折,并且,向背面弯折的部分可以通过胶层0126与支撑板0123粘接。显示驱动芯片0124和电路板0125等器件可以设置在背离显示面的一侧,因此,在图4中来看,显示组件012的整个上表面均可以实现显示功能,因此,会有效提升显示组件012的显示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显示组件012的一部分需要向背面弯折,因此,显示组件012通常为柔性屏(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OLED),为了保证显示组件012的安全性,产生弯曲的区域需要具有较大的弧度,这会增加显示组件012的厚度,进而会占用较大空间,不利于智能手机的轻薄化设计。若弧度过小,显示组件012则可能会出现裂痕、断裂或失效等不良情况。
另外,结合参阅图4和图5所示,分别示出了同种类型的两种不同尺寸比例的显示组件012,在图4中,显示组件012的显示面积较小,在图5中,显示组件012的显示面积较大。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显示面积越大的显示组件012需要与更多数量的传输线进行连接,因此,电路板0125与显示组件012之间的连接区域也就越大。当显示组件012的显示面积越大时,显示组件012向背面弯折的部分的面积也越大,以此来为传输线(或电路板0125)提供足够大的连接区域,因此,会明显增加显示组件012所占用的体积大小。
另外,随着可折叠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在可折叠智能手机中配备的显示组件012的显示面积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降低显示组件012的厚度尺寸就显得更加重要。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厚度尺寸的显示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和“该”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示例中,显示组件10可以包括支撑板11和显示层12;支撑板11具有第一板面(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板面11b(图中的下板面),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11b为相互背离的两个板面。显示层12包括依次连接的显示部121、弯折部122和连接部123。显示部121设置在第一板面,弯折部122位于支撑板11的边缘,连接部123设置在第二板面11b,其中,连接部123具有朝第二板面11b凹陷的沉降区1231。具体来说,显示部121、弯折部122和连接部123分别为显示组件10的不同部位,显示部121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显示功能,连接部123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与显示驱动芯片或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连接。弯折部122主要用于连接显示部121和连接部123,并提供一定的弧度,以使显示组件10的显示部121能够位于支撑板11的第一板面,使连接部123能够位于支撑板11的第二板面11b。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组件10中,连接部123具有朝第二板面11b凹陷的沉降区1231,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显示组件10在沉降区1231的厚度尺寸,能缩减显示组件10所占用的空间大小,并且,沉降区1231的设置并不会对弯折部122造成不良影响,以使弯折部122具有足够的弧度以防止弯折部122被过度弯折。
在具体应用时,沉降区1231与第二板面11b之间的距离可以近乎为零。即沉降区1231可以与第二板面11b紧贴。当然,沉降区1231与第二板面11b之间也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
例如,如图6所示,沉降区1231与支撑板11之间可以设置第一胶层124。即沉降区1231与支撑板11的第二板面11b(如图中的下板面)之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同时,沉降区1231可以通过第一胶层124粘接在第二板面11b,以实现沉降区1231与支撑板11之间的固定连接,防止沉降区1231与支撑板11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等不良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应用时,第一胶层124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其中,第一胶层124的不同区域的厚度尺寸可以是大致相同的,或者,在第一胶层124的不同区域的厚度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另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沉降区1231与支撑板11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沉降区1231与支持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具体应用时,沉降区1231的设置位置和数量也可以是多样的。
例如,请结合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示例中,沉降区1231为一个,并靠近显示层12的一侧的边缘设置。
或者,如图8和图9所示,沉降区1231也可以与显示层12的边缘保持一定的距离。
或者,如图10和图11所示,沉降区1231也可以设置两个,分别为沉降区1231a和沉降区1231b。其中,沉降区1231a靠近显示层12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沉降区1231b与显示层12的边缘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沉降区1231也可以设置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对沉降区1231的设置位置和数量进行灵活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组件10,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将以沉降区1231为一个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2所示,在具体应用时,连接部123还可以包括过渡区1232,过渡区1232位于沉降区1231和弯折部122之间,用于实现沉降区1231和弯折部122之间的过渡。例如,弯折部122由支撑板11的上板面(第一板面)向下板面(第二板面11b)弯折时,弯曲的弧度不能过小,否则弯折部122会出现折痕、裂痕或断裂等不良情况。
请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设定弯折部122的下端与支撑板11的下板面之间的距离为H1,沉降区1231与支撑板11的下板面之间的距离为H2。过渡区1232的作用则是实现H1和H2之间的过渡。
在实际应用中,沉降区1231的深度D可以满足0.15mm≤D≤0.25mm。其中,D=H1-H2,在实际应用中,沉降区1231的深度D也可以是其他的任意值,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当然,在沉降区1231和弯折部122的直线方向上,过渡区1232的长度尺寸L也需要进行合理设置,以防止过渡区1232与弯折部122的交界处出现过大应力,防止过渡区1232与沉降区1231的交界处出现过大应力。
例如,过渡区1232的长度尺寸L可以大于或等于1mm。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过渡区1232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以有效的对沉降区1231和弯折部122之间的高度差进行过渡。
另外,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123还可以包括保持区1233,保持区1233与弯折部122连接,并且,保持区1233与第二板面11b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沉降区1231与第二板面11b之间的最大距离。
在保持区1233和第二板面11b之间可以设置第二胶层125,即保持区1233可以通过第二胶层125粘接在第二板面11b,以实现保持区1233与支撑板11之间的固定连接,防止保持区1233与支撑板11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等不良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应用时,第二胶层125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另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保持区1233与支撑板11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对保持区1233与支持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第一胶层124和第二胶层125实现连接部123和支撑板11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可以有效提升连接部123和支撑板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另外,通过对第一胶层124的厚度尺寸进行合理设置,可以有效保证沉降区1231与第二板面11b之间的距离。相应的,通过对第二胶层125的厚度尺寸进行合理设置,可以有效保证保持区1233与第二板面11b之间的距离。
另外,通过设置第一胶层124和第二胶层125还有利于提升制作时的便利性。
例如,如图15所示,在对支撑板11和显示层12进行组装时,可以先将第一胶层124和第二胶层125设置在第二板面11b,然后,将显示层12设置在第二板面11b的上方,并采用两个压头100分别对准沉降区1231和保持区1233,两个压头100可以同时朝第二板面11b的方向移动,将沉降区1231压合在第一胶层124对应的区域,将保持区1233压合在第二胶层125对应的区域。
概括来说,沉降区1231可以通过第一胶层124粘接在第二板面11b,保持区1233可以通过第二胶层125粘接在第二板面11b,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显示层12与支撑板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外,在进行制作时,可以采用两个压头100同时压合,从而可以一次成型,避免分次压合导致的对位偏差。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胶层124和第二胶层125的材料可以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本实用新型对第一胶层124和第二胶层125的具体材料组分不作限制。
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胶层124或第二胶层125中还可以填充隔离子,以保证第一胶层124或第二胶层125的厚度尺寸。
其中,隔离子指的是硬质的颗粒物,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当第一胶层124或第二胶层125中填充有隔离子后,在将沉降区1231和保持区1233压合在第二板面11b上时,能够有效保证第一胶层124和第二胶层125的厚度尺寸,进而保证沉降区1231与第二板面11b之间的距离、保持区1233与第二板面11b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支撑板11可以是柔性的板体,也可以是刚性的板体。或者,可以理解的是,显示组件10可以是可折叠的柔性屏,也可以是不可折叠的刚性屏。其中,支撑板11的主要作用是为显示层12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以防止显示层12被触摸或按压时产生形变。另外,通过支撑板11还能够提升显示层12的平整性,从而能够使显示层12显示较好效果的图像。在实际应用时,支撑板11可以选用目前较为常规的材料和类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15和图16。在具体制作时,可以先将显示层12的一部分设置在支撑板11的第一板面11a,然后,将显示层12的另一部分向第二板面11b的一侧弯折,并通过压头100将显示层12的另一部分压合在支撑板11的第二板面11b。或者,可以先将通过压头100将显示层12的一部分压合在支撑板11的第二板面11b,然后,将显示层12的另一部分向第一板面11a的一侧弯折,并将显示层12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一板面11a。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制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制作工艺和流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如图15所示,在具体制作时,可以先将电路板13与显示层12进行连接,然后将显示层12与支撑板11组装到一起。当然,在其他的制作方式中,也可以先将显示层12与支撑板11组装到一起,然后将电路板13与显示层12进行连接。
如图16所示,在实际应用中,显示组件10还可以包括显示驱动芯片14。显示驱动芯片14和连接部123位于第二板面11b的同一侧,并且,显示驱动芯片14与连接部123连接。具体的,在图16中示出的示例中,显示驱动芯片14位于沉降区1231的表面。由于沉降区1231向支撑板11的方向凹陷,因此,可以腾出一定的空间,将显示驱动芯片14设置在沉降区1231的表面,可以有效利用沉降区1231所腾出的空间,从而有利于降低显示组件10的空间大小。
相应的,在图16中示出的示例中,电路板13的一端也位于沉降区1231,即电路板13与沉降区1231连接,从而实现电路板13与整个显示层12之间的连接。其中,电路板13可以是柔性电路板,也可以是印制电路板等,本实用新型对电路板13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驱动芯片14也可以位于连接部123的其他位置,电路板13也可以与连接部123的其他位置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层12可以是柔性屏(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display,OLED)等目前较为普遍的屏幕。
例如,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示例中,显示层12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12a、阴极12b、电子传输层12c、发光层12d、空穴传输层12e和阳极12f。显示层12的发光原理为:可以将铟锡氧化物制成的薄膜作为阳极12f,金属组合物作为阴极12b,在阳极12f和阴极12b之间夹杂有机材料层(如上述的空穴传输层12e、发光层12d和电子传输层12c),形成一个类似于三明治的层结构。阳极12f和阴极12b接通电流后,阳极12f的空穴与阴极12b的电子在发光层12d中结合,从而产生光亮。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层12的具体类型和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显示组件10的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设置。沉降区1231的深度尺寸,过渡区1232的长度尺寸也可以结合仿真测试进行合理设置。
例如,可以图18中所示的结构作为仿真模型。具体的,在图18中示出的显示组件10中,保持区1233已经通过第二胶层125粘合在支撑板11的板面,过渡区1232和沉降区1231处于悬臂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图18至图20中,沉降区1231的深度D均为0.15mm。
如图19所示,通过压合后,沉降区1231通过第一胶层124粘合在支撑板11的第二板面11b。
如图20所示,标示了图19中所示的部分结构的尺寸。
如图21所示,示出了图19中的局部区域C的受力仿真图。图中,颜色越深,则表示对应的区域的应力越大,相反的,颜色越浅,则表示对应的区域的应力越小。
在仿真测试中,以过渡区1232的长度尺寸L为变量进行了多次测试,得到的测试结论为:当过渡区1232的长度L增加后,显示层12的最大应力明显下降。另外,通过大量的模拟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若过渡区1232的长度尺寸每增加1mm,显示层12的最大应力可下降越56%,即显示层12的应变状态与段差斜率强相关。
在实际的仿真测试中,过渡区1232的长度尺寸L可以是1.3mm、1.5mm、2.0mm、2.3mm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显示组件10可以应用到多种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中。例如,如图22所示,以终端设备为智能手机20为例,智能手机20可以包括壳体21和显示组件10,显示组件10可以安装在壳体21的一侧(如图中的上侧),并与壳体21共同围成容纳空间;其中,壳体21具有边框211,并且,边框211可以位于显示组件10的边缘,从而可以对显示组件10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10,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显示组件10的厚度尺寸(如厚度尺寸可以减小0.15-0.2mm),并且,还可以有效降低智能手机20的厚度尺寸(如厚度尺寸可以减小0.3-0.4mm),从而便于实现智能手机20的轻薄化设计。其中,智能手机20可以是直板手机也可以是可折叠手机等类型。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10也可以应用到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显示器等终端设备中,本实用新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和显示组件10的具体应用场景不作限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具有第一板面和与所述第一板面相背离的第二板面;
显示层,包括依次连接的显示部、弯折部和连接部;
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面,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支撑板的边缘,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面;
其中,所述连接部具有朝所述第二板面凹陷的沉降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保持区,所述保持区与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保持区与所述第二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沉降区与所述第二板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保持区和所述沉降区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区和所述沉降区的直线方向上,所述过渡区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mm。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
所述第一胶层位于所述沉降区和所述第二板面之间,所述第二胶层位于所述保持区和所述第二板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区的深度D满足:0.15mm≤D≤0.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区背离所述支撑板的表面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驱动芯片,所述显示驱动芯片和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板面的同一侧,并且,所述显示驱动芯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设置在所述沉降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板面的同一侧,并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沉降区。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08547.7U CN217562189U (zh) | 2022-03-29 | 2022-03-29 | 一种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 |
PCT/CN2023/083634 WO2023185670A1 (zh) | 2022-03-29 | 2023-03-24 | 一种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08547.7U CN217562189U (zh) | 2022-03-29 | 2022-03-29 | 一种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62189U true CN217562189U (zh) | 2022-10-11 |
Family
ID=83470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08547.7U Active CN217562189U (zh) | 2022-03-29 | 2022-03-29 | 一种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62189U (zh) |
WO (1) | WO202318567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85670A1 (zh) * | 2022-03-29 | 2023-10-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246068A1 (en) * | 1998-08-28 | 2000-02-28 | Ralph Russo | Modular panel stucture |
CN110062077A (zh) * | 2019-02-01 | 2019-07-26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可折叠式终端设备用支撑片及可折叠式终端设备 |
CN211791606U (zh) * | 2019-09-23 | 2020-10-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的终端设备 |
CN113140156A (zh) * | 2020-01-20 | 2021-07-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15581236U (zh) * | 2021-03-03 | 2022-01-18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屏幕模组、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13724631B (zh) * | 2021-09-02 | 2022-07-2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支撑组件、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217562189U (zh) * | 2022-03-29 | 2022-10-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 |
-
2022
- 2022-03-29 CN CN202220708547.7U patent/CN217562189U/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3-24 WO PCT/CN2023/083634 patent/WO2023185670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85670A1 (zh) * | 2022-03-29 | 2023-10-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85670A1 (zh) | 2023-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59642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001859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491882B (zh) | 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822234B (zh) |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816082A (zh) | 一种显示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0062524B (zh) | 绑定结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9116649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930881B (zh) |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和柔性显示装置 | |
US12052882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767092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8281472B (zh) |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 |
EP4020074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217562189U (zh) | 一种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 | |
US7557889B2 (en) | Liquid crystal panel structure for single display module having second contact terminals formed around first contact terminals | |
US11997794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3223411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5083287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20220209167A1 (en)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4708800A (zh) |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5132086A (zh) | 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 |
JP7532492B2 (ja) | クッションプレートと、クッションプレートを含む表示装置およびクッションプ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 |
CN219716342U (zh)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21529397U (zh) |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8772145U (zh) | 电子设备 | |
CN212850584U (zh) |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