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1638U - 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1638U
CN217561638U CN202220607086.4U CN202220607086U CN217561638U CN 217561638 U CN217561638 U CN 217561638U CN 202220607086 U CN202220607086 U CN 202220607086U CN 217561638 U CN217561638 U CN 217561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lamping member
tested
withstand voltage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070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华
刘新
刘家奎
何侦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perstar Shenzhen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perstar Shenzhe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perstar Shenzhen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perstar Shenzhe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070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1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1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1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包括夹持件与检测机构。其中多个夹持件分设在待测试电池的除设有极柱外的剩余表面的外部,夹持件具有与待测试电池相应的表面和边角适配的导电槽体,以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朝向待测试电池运动,对其施加夹紧力;检测机构与极柱对应设置,以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与极柱电连接。通过将多个具有与待测试电池相应的表面和边角适配的导电槽体的夹持件设置在待测试电池处除设有极柱的剩余表面的外部,并使多个夹持件同时夹紧待测试电池,再通过驱动检测机构与电池极柱电连接,以此对电池的所述表面和尖角,有效防止漏测试导致的电池组成模组后漏电短路。

Description

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壳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方壳电池是新能源汽车重要构成之一,而电池的安全性对新能源汽车来说非常重要;由于电池的安装板和正极或负极极柱导通,如果电池包膜后电池绝缘膜划伤或者破损,电池在组合成模组后会直接导致电池短路起火,严重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因此电池在包膜后和组合安装前必须进行绝缘耐压测试。
现有的绝缘耐压测试设备仅能测试电池5个平面,而电池相邻两个面之间的边角和底部3个面的尖角部分都无法进行测试,有漏测试风险,容易导致电池组成模组后漏电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全包覆绝缘耐压测试设备无法检测到电池的所有表面和尖角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1.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夹持件,分设在待测试电池的除设有极柱外的剩余表面的外部,所述夹持件具有与所述待测试电池的所述表面和边角相适配的导电槽体,以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待测试电池运动,对其施加夹紧力;
检测机构,与所述极柱对应设置,以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极柱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包括运动方向与所述极柱的轴线平行的第一夹持件、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垂直的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以及第五夹持件、第四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共面,所述第五夹持件、第四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且分设在所述待测试电池的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五夹持件连接的第三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检测机构连接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于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上,且靠近所述第五夹持件设置的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多个光电传感器,多个所述光电传感器沿第五夹持件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测试仪,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测试仪的输出端和所述待测试电池连接,测试仪接收端和所述检测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靠近所述极柱朝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设置的定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通过滑动板固定有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第五夹持件固定在所述下压板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之间固定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设多个光电传感器,多个所述光电传感器分别沿所述第五夹持件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多个夹持件分设在待测试电池的除设有极柱外的剩余表面的外部,夹持件具有与待测试电池相应的表面和边角适配的导电槽体,以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朝向待测试电池运动,对其施加夹紧力;检测机构与极柱对应设置,以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与极柱电连接。通过将多个具有与待测试电池相应的表面和边角适配的导电槽体的夹持件设置在待测试电池处除设有极柱的剩余表面的外部,并使多个夹持件同时夹紧待测试电池,再通过驱动检测机构与电池极柱电连接,以此对电池的所有表面和尖角同时进行耐压绝缘测试,有效防止漏测试导致的电池组成模组后漏电短路。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夹持件上的导电槽体采用导电硅胶材质,保证夹持件良好的导电性的同时,能够在夹持件对待测试电池施加夹紧力使形成弹性防护,避免夹持件压坏待测试电池。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在安装板上沿第五夹持件的运动方向的间隔设置多个光电传感器,在光电传感器感应第五夹持件往待测试电池的方向运动时,能够控制并降低第五夹持件的运动速度,避免夹持件运动速度过快,对待测试电池产生撞击并造成电池的损坏。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通过设置靠近极柱的定位结构,能够对待测试电池形成限位作用,保证夹持电池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绝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板和上压板、下压板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的立体结构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极柱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101、定位块;2、电池;201、极柱;21、第一侧面;22、第二侧面;221、第二侧面R角;23、第三侧面;231、第三侧面尖角;232、第三侧面R角;24、第四侧面;25、顶面;301、第二夹持件;302、第三夹持件;303、第一夹持件;304、第五夹持件;305、第四夹持件;306、第一驱动机构;307、第二驱动机构;308、第四驱动机构;4、绝缘检测装置;5、安装板;501、固定条;502、滑动板;6、测试仪;7、第三驱动机构;8、压力传感器;801、上压板;802、下压板;803、弹簧;9、光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5所示的一种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包括夹持件与检测机构。
多个夹持件,分设在待测试电池2的除设有极柱201外的剩余表面的外部,夹持件具有与待测试电池2相应的表面和边角适配的导电槽体,以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朝向待测试电池2运动,对其施加夹紧力;
检测机构,与极柱201对应设置,以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与极柱201电连接。
具体的,底板1上分别设置有运动方向与极柱201的轴线平行的第一夹持件303、运动方向与第一夹持件303垂直的第二夹持件301、第三夹持件302以及第四夹持件305,第二夹持件301、第三夹持件302与第一夹持件303共面,第四夹持件305与第一夹持件303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为便于安装测试结构,还包括安装板5,在安装板5上固定有第五夹持件304,第五夹持件304设置在待测试电池2远离第四夹持件305的一侧,第四夹持件305与第五夹持件304靠近待测试电池2的一侧的形状与尺寸均和待测试电池2相适配。
具体的,第二夹持件301与电池2的第一侧面21接触,第三夹持件302与电池2的第二侧面22接触;第一夹持件303与电池2的第三侧面23接触,第五夹持件304与电池2的顶面25接触,第四夹持件305与电池2上的底面接触,电池2的底面位于电池2上与顶面25相对的一侧面。第二夹持件301、第三夹持件302和第一夹持件303上均设置有仿形槽,且仿形槽采用导电硅胶材质制成,具有极好的导电性。
为了使夹持件与待测试电池2进行夹持测试,还包括与夹持件连接的驱动机构,具体的,包括与第一夹持件303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306、与第二夹持件301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307、与第五夹持件304连接的第三驱动机构7,以及与检测机构连接的第四驱动机构308,第三驱动机构7固定在安装板5顶部。第一驱动机构306、第二驱动机构307和第三驱动机构7具体均为双轴驱动气缸,第三驱动机构7具体为驱动电机。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5上通过滑动板502固定有上压板801和下压板802,第五夹持件304固定在下压板802靠近待测试电池2的一侧,上压板801和下压板802之间固定有多个用于减震缓冲的弹簧803以及一压力传感器8。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5上固定有固定条501,固定条501上间隔固定有三个光电传感器9,三个光电传感器9分别沿第五夹持件304的运动方向的最高点、最低点以及中部设置,在中部的光电传感器9感应到第五夹持件304后通过控制第三驱动机构7降低第五夹持件304的运动速度,在最低点的光电传感器9感应到第五夹持件304后,通过控制第三驱动机构7使第五夹持件304解除对电池2的接触并回升。
在光电传感器9感应第五夹持件304往待测试电池2的方向运动时,能够控制并降低第五夹持件304的运动速度,避免夹持件运动速度过快而对待测试电池2产生撞击并造成电池2的损坏。
为了检测电池2上包覆的绝缘膜是否存在破损漏电,还包括固定在安装板5的测试仪6,测试仪6的输出端和待测试电池2连接,测试仪6的接收端和检测机构连接,具体的,检测机构为探针,探针采用铍铜镀金材质,利用其优良导电性能够有效保证将电池2极柱201和测试仪6导通,从而测试出包膜后的电池2绝缘膜的漏电流值和绝缘值,从而判断绝缘膜是否破损。
为了将待测试电池2固定在测试平台上,还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的两个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具体为定位块101,两个定位块101分别设置在两个极柱201朝向第二夹持件301的一侧。
工作原理:将电池2放在测试平台上,对电池2进行初定位后通过探针接触电池2的极柱201,通过测试仪6启动工作,测试电池2的极柱201是否导通。
第二驱动机构307驱动第二夹持件301向电池2靠近,使得第二夹持件301上的仿形槽接触第一侧面21并对第一侧面进行测试,第三夹持件302上的仿形槽接触电池2的第二侧面22、并对第二侧面22第二侧面R角221进行测试,通过测试仪6输出测试结果,测试完成后第三夹持件302退回。
第一夹持件303上的仿形槽接触电池2的第三侧面23、第三侧面尖角231以及第三侧面R角,然后通过测试仪6输出测试结果,测试完成后第一夹持件303退回。
第三驱动机构7带动第五夹持件304接触电池2的顶面25,然后通过测试仪6输出测试结果,测试完成后底第五夹持件304退回。以此完成对电池的所有表面和尖角进行检测。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夹持件,分设在待测试电池(2)的除设有极柱(201)外的剩余表面的外部,所述夹持件具有与所述待测试电池(2)的所述表面和边角相适配的导电槽体,以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待测试电池(2)运动,对其施加夹紧力;
检测机构,与所述极柱(201)对应设置,以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极柱(20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运动方向与所述极柱(201)的轴线平行的第一夹持件(303)、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件(303)垂直的第二夹持件(301)、第三夹持件(302),以及第五夹持件(304)、第四夹持件(305),所述第二夹持件(301)与所述第一夹持件(303)共面,所述第五夹持件(304)、第四夹持件(305)与所述第一夹持件(303)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且分设在所述待测试电池(2)的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持件(303)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306)、与所述第二夹持件(301)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307)、与所述第五夹持件(304)连接的第三驱动机构(7),以及与所述检测机构连接的第四驱动机构(308),所述第三驱动机构(7)设于安装板(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5)上,且靠近所述第五夹持件(304)设置的压力传感器(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板(5)上还设有多个光电传感器(9),多个所述光电传感器(9)沿第五夹持件(304)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试仪(6),设置在所述安装板(5)上,所述测试仪(6)的输出端和所述待测试电池(2)连接,测试仪接收端和所述检测机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近所述极柱(201)朝向所述第二夹持件(301)的一侧设置的定位结构(10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上通过滑动板(502)固定有上压板(801)和下压板(802),所述第五夹持件(304)固定在所述下压板(802)靠近所述电池(2)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801)和所述下压板(802)之间固定有弹簧(803)。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上设多个光电传感器(9),多个所述光电传感器(9)分别沿所述第五夹持件(304)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
CN202220607086.4U 2022-03-18 2022-03-18 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 Active CN217561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7086.4U CN217561638U (zh) 2022-03-18 2022-03-18 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7086.4U CN217561638U (zh) 2022-03-18 2022-03-18 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1638U true CN217561638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68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07086.4U Active CN217561638U (zh) 2022-03-18 2022-03-18 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1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93725B1 (en)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inspection device and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inspection method for thin secondary battery
KR20080070144A (ko) 전지의 낙하 시험 장치
CN218037245U (zh) 一种电池绝缘阻值测试装置
CN112404725A (zh) 极耳焊接装置及方法
KR20220009251A (ko) 전극리드의 절곡 및 용접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극리드의 용접 방법
CN217561638U (zh) 电池绝缘耐压测试结构
CN213041772U (zh) 测试装置
CN210243801U (zh) 一种用于电池的等效阻抗测量装置
CN209927765U (zh) 电解质膜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装置及电化学测试系统
CN213689847U (zh) 一种利用负电压进入芯片测试模式的装置
CN212275654U (zh) 一种原位观察和测量电化学的装置
CN112147520A (zh) 一种软包电池边电压检测装置及边电压检测方法
CN208476972U (zh) 一种软包电芯测试装置
CN215180460U (zh) 边电压测试治具
CN218036923U (zh) 电芯耐高压测试用下夹具及测试工装
CN217034180U (zh) 一种方形锂电池测试工装治具
CN219608987U (zh) 一种蓄电池测试工装
CN217007628U (zh) 锂电池电芯短路测试装置
CN213544735U (zh) 一种用于电池隔板的耐压检测装置
CN213905761U (zh) 一种测试连接装置及光伏组件检测系统
CN219417602U (zh) 一种电池极片的面电阻检测装置
CN219978447U (zh) 电检治具
CN216980667U (zh) 一种用于方形电池的探针上下压合式化成分容机构
KR102555637B1 (ko) 각형 배터리 절연 검사장치
CN216449703U (zh) 一种电芯上料分选设备及其电芯测试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