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55386U - 流道辊 - Google Patents

流道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55386U
CN217555386U CN202221781031.1U CN202221781031U CN217555386U CN 217555386 U CN217555386 U CN 217555386U CN 202221781031 U CN202221781031 U CN 202221781031U CN 217555386 U CN217555386 U CN 217555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roller
liquid
liquid inlet
parti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810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宏伟
薛有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adenwin Machiner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adenwin Machiner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adenwin Machiner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oadenwin Machiner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810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55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55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55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道辊,包括辊面、及两端的辊轴;在辊面的两端的辊轴内,分别设有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在所述辊面的内侧设有流道套,所述流道套与所述辊面的内壁同轴设置;沿所述辊面的内腔形成厚度均匀的流道;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中间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中间分割出独立的入液缓冲区;所述流道套的壁面设有若干入液过孔;所述入液过孔分别连接所述流道与所述入液缓冲区;在流道辊的中间设有入液管,所述入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流体入口相连,所述入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入液缓冲区相连;所述流道两端为出液区,与所述流体出口相贯通。本实用新型辊表面的温度分布更合理,更加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Description

流道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辊内设有流道的辊结构。
背景技术
辊是卷料生产中常用的设施设备,常规的辊仅起支撑、压合等作用;在部分领域,需要辊的表面具有加热或冷却的功能,针对这些需求,一般采用流道辊,即在辊内设置流道,在流道内通入热水或冷水,使辊的表面处于热或冷的状态。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103714A的节能耐磨型双层冷水辊,即公开了这种类型的流道辊结构。但目前的流道辊,为便于制造,一般采用一端进水,一端出水,从而导致辊的表面温度,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降温,或逐渐升温,在辊的表面形成温差。但辊使用时,一般主要利用中间部分,这就导致大量的热能或冷源消耗在了两端。特别是当辊上的产品宽幅很窄时,能量损耗就更大了。而当辊上的产品宽幅较大时,产品受辊的加热或降温,又是从一侧到另一侧,造成显著的温差变化,有时候甚至会影响产品质量。
同时,当流道辊内注入的流体量不足时,从一端流向另一端,会造成过程中流体集中在一侧,造成辊的重心偏移,影响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故,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对流道辊的内部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道辊,以期实现辊的表面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且辊体内流体分布均匀,减少偏载。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流道辊,包括辊面、及两端的辊轴;
在辊面的两端的辊轴内,分别设有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
在所述辊面的内侧设有流道套,所述流道套与所述辊面的内壁同轴设置;沿所述辊面的内腔形成厚度均匀的流道;
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中间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中间分割出独立的入液缓冲区;
所述流道套的壁面设有若干入液过孔;
所述入液过孔分别连接所述流道与所述入液缓冲区;
在流道辊的中间设有入液管,所述入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流体入口相连,所述入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入液缓冲区相连;
所述流道两端为出液区,与所述流体出口相贯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道内设有螺旋隔板;
所述流道沿辊面的轴向分隔为螺旋形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隔板沿流道辊的中间对称、均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中间设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在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中间分割出独立的出液缓冲区;
所述流体出口通过出液管与所述出液缓冲区相连;
所述流道两端的出液区与所述出液缓冲区相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两端分别设有第四隔板;
所述第四隔板与流道辊两端的端板在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两端分割出2个独立的回液缓冲区;
所述流道套的两端的壁面上分别设有若干回液过孔;
所述回液过孔分别连接所述流道的两端与所述回液缓冲区;
两端的所述回液缓冲区与所述出液缓冲区之间设有若干回液管。
本实用新型的流道辊,通过在内部设置入液缓冲区、出液缓冲区,从而是流体从辊的中间向两端移动,对辊面进行中间向两侧加热或冷却,使辊面的温度分布更均匀,温差更小;且通过设置流道套,形成独立的流道,减少流体用量,从而避免流体重量过大,造成的辊重心偏移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流道辊,使辊表面的温度分布更合理,更加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道辊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道辊的内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道辊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道辊的螺旋流道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道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与普通的圆辊外形一致,设有辊面1,及两端的辊轴2。
如图2、图3所示,所述辊面1的内侧设有流道3,其内可通入导热油,或冷却水,使所述辊面1实现加热,或冷却功能。
优选的,为减少流体用量,在所述辊面1的内侧设有流道套32,所述流道套32与所述辊面1的内壁同轴设置,从而沿所述辊面1的内腔形成均匀厚度的流道3。
优选的,所述流道3内设有螺旋隔板31,可进一步参见图4,将流道3沿辊面1的轴向分隔为螺旋形通道;在螺旋形的流道3内注入流体,可以使流体沿螺旋通道移动,从而更加规律的向辊面1传递或吸收热能,形成均匀变化的表面温度;同时避免流体在流道3内无规则运动,形成死角,导致流体导热利用不充分。
在辊面1的两端的辊轴2内,分别设有流体入口41、及流体出口51;导热油或冷却水,经一端辊轴2内的流体入口41进入,流经所述流道3,再经另一端辊轴2内的流体出口51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流道辊的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流体入口41的通道,向内延伸,通入到入液缓冲区43;所述入液缓冲区43位于流道辊的中间部位;在流道辊的中间设有入液管42,所述入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流体入口41相连,所述入液管42的另一端与所述入液缓冲区43相连。
所述流道套32的内腔中间设有第一隔板44、第二隔板45;2块隔板在所述流道套32的内腔中间分割出独立的所述入液缓冲区43;在所述流道套32的壁面中间设有若干入液过孔46;所述入液过孔46分别连接所述流道3与所述入液缓冲区43。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隔板31沿流道辊的中间对称、均匀设置。
由此,导热油或冷却水,经一端辊轴2内的流体入口41进入,进入所述入液管42,然后注入到所述入液缓冲区43内,再经若干个所述入液过孔46,进入到所述流道3的中部;导热油或冷却水,自所述流道3的中间向两侧移动,从而使所述辊面1的表面温度自中间向两侧变化;由此,即缩短了温度变化的距离范围,从而使表面的温度分布差值更新,更均匀;同时,将热量或冷量集中在所述辊面1的中间部位,更加符合实际的生产需求,可以更好的适配不同宽幅的产品。
导热油或冷却水,经过所述流道3对所述辊面1进行加热或冷却后,集中到所述流道3的两端,及所述辊面1的两端,可直接经所述流体出口51输出(离得近的直接输出,离得远的可通过管子穿过所述入液缓冲区43进行输出)。但由于流体的输出通道距离不同,会造成所述流道3沿中间向两侧的流体阻力不同,进而阻力小的一侧流体流动速度快,阻力大的一侧流体流动速度慢,从而造成所述辊面1的表面温度,自中间向两侧的变化不均匀。
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流道辊的内腔中部位置还设有出液缓冲区53;所述流体出口51通过出液管52与所述出液缓冲区53相连;所述流道套32的内腔中间设有第三隔板54,所述第二隔板45与所述第三隔板54在所述流道套32的内腔中间分割出独立的所述出液缓冲区53。
所述流道3的两端流出的流体,先汇集到所述出液缓冲区53内,再经所述出液管52向外输出。
更进一步的,为了减少流道辊内的回流流体充液量,在所述流道套32的内腔两端分别设有第四隔板56;所述第四隔板56与流道辊两端的端板11在所述流道套32的内腔两端分割出2个独立的回液缓冲区55;所述流道套32的两端的壁面上分别设有若干回液过孔58;所述回液过孔58分别连接所述流道3与回液缓冲区55;流体经所述流道3对辊面1进行加热或冷却后,先集中流入到所述回液缓冲区55内。两端的所述回液缓冲区55与所述出液缓冲区53之间设有若干回液管57,流体经所述回液管57从两端的所述回液缓冲区55流向中间的所述出液缓冲区53,最后再经出液管52、流体出口51流出。
通过上述设计,使所述流道3两端的回液距离、阻力基本一致,从而尽可能使所述辊面1的表面温度自中间向两侧的变化一致。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5)

1.流道辊,包括辊面、及两端的辊轴;
在辊面的两端的辊轴内,分别设有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面的内侧设有流道套,所述流道套与所述辊面的内壁同轴设置;沿所述辊面的内腔形成厚度均匀的流道;
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中间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中间分割出独立的入液缓冲区;
所述流道套的壁面设有若干入液过孔;
所述入液过孔分别连接所述流道与所述入液缓冲区;
在流道辊的中间设有入液管,所述入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流体入口相连,所述入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入液缓冲区相连;
所述流道两端为出液区,与所述流体出口相贯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内设有螺旋隔板;
所述流道沿辊面的轴向分隔为螺旋形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隔板沿流道辊的中间对称、均匀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中间设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在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中间分割出独立的出液缓冲区;
所述流体出口通过出液管与所述出液缓冲区相连;
所述流道两端的出液区与所述出液缓冲区相贯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道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两端分别设有第四隔板;
所述第四隔板与流道辊两端的端板在所述流道套的内腔两端分割出2个独立的回液缓冲区;
所述流道套的两端的壁面上分别设有若干回液过孔;
所述回液过孔分别连接所述流道的两端与所述回液缓冲区;
两端的所述回液缓冲区与所述出液缓冲区之间设有若干回液管。
CN202221781031.1U 2022-07-11 2022-07-11 流道辊 Active CN217555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1031.1U CN217555386U (zh) 2022-07-11 2022-07-11 流道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1031.1U CN217555386U (zh) 2022-07-11 2022-07-11 流道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55386U true CN217555386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504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81031.1U Active CN217555386U (zh) 2022-07-11 2022-07-11 流道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553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2519B2 (ja) 冷却水路と伝熱コイルの同軸式構造、及びその冷却水路と伝熱コイルの同軸式構造を備える金型
CN101249714A (zh) 注塑模具的瞬间加热/冷却装置及其模具温度控制方法
CN204993918U (zh) 环形热管式热辊
CN104174678B (zh) 扩展型腔大面的对称面与挤压轮轴线垂直的连续挤压机
CN201420157Y (zh) 一种热压辊装置
CN203807715U (zh) 一种无纺布热轧辊
CN217555386U (zh) 流道辊
CN208466875U (zh) 镁合金板材挤压成型装置
CN201456376U (zh) 一种螺杆挤出机控温机筒
CN219112513U (zh) 轧辊和轧辊设备
CN202254292U (zh) 一种加热辊
CN209037270U (zh) 高速导热油循环加热压花辊
CN201244896Y (zh) 流延膜机的主冷辊
CN108247987A (zh) 一种增强改性聚丙烯材料生产专用冷却水槽
CN209783362U (zh) 碳纤维成型用电油炉
CN207916013U (zh) 一种增强改性聚丙烯材料生产专用冷却水槽
CN202989665U (zh) 传热辊
CN201764663U (zh) 沸水器改良结构
CN204724614U (zh) 空心铜锭连续加热装置
CN221076765U (zh)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加热的气体加热器
CN110030087A (zh) 一种正弦型纵向波纹翅片构型的发动机主动冷却通道
CN205167811U (zh) 一种强化传热型模压版辊
CN208265121U (zh) 一种冷却式输送辊道
CN201726792U (zh) 节能夹套加热辊
CN219301027U (zh) 一种节能型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