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54292U - 一种加热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54292U
CN202254292U CN2011203798424U CN201120379842U CN202254292U CN 202254292 U CN202254292 U CN 202254292U CN 2011203798424 U CN2011203798424 U CN 2011203798424U CN 201120379842 U CN201120379842 U CN 201120379842U CN 202254292 U CN202254292 U CN 202254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oil
warm
bar shaped
oil p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798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inyinfeng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inyinfeng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inyinfeng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inyinfeng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798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54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54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5429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利用导热油作为传热媒介的加热辊。本实用新型包括辊筒、两块侧板和主轴,辊筒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固定连接形成辊体,辊体套设于主轴,辊筒内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与辊筒内壁固定连接,导流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固定连接,在辊筒内壁上形成有若干条形油腔。本实用新型能减少辊体内导热油的用量,温度升降较快,而且该加热辊连接强度高,辊筒的筒壁厚度相对较薄,可节省辊体制作的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利用导热油作为传热媒介的加热辊。
背景技术
加热辊可在制革、纺织、造纸、复合、印刷、压延等方面使用,应用面较广,其工艺需要较高的温度。加热辊按照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磁加热辊和导热油加热辊,电磁加热辊采用电磁线圈加热方式,其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主要应用于对温度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而导热油加热辊是利用导热油作为加热媒介,将加热后的导热油注入到辊体内部,通过热传导使辊体加热升温,导热油加热辊是目前常用的加热辊,其结构相对简单,造价低廉,故得到广泛应用。
导热油加热辊可分为单壁加热辊和夹层加热辊,单壁加热辊的辊体体积较小,所需导热油较少,因此不需要做成夹层结构,其结构简单。而辊体体积较大的加热辊通常采用夹层加热辊,夹层加热辊的辊体包括外壁和内壁,导热油注入外壁和内壁之间的夹层内,相对单壁加热辊来说,可减少辊体内导热油的用量,温度升降较快。
目前夹层加热辊的做法是先做好内辊筒和外辊筒,再将内辊筒套入外辊筒内,然后焊接主轴和两侧封板,这种夹层加热辊的夹层空间较大,导热油用量仍然相对较多,内辊筒和外辊筒的两端与辊体的两侧封板焊接,为了达到较好的连接强度,外辊筒相对较厚,尤其对于辊体较长的加热辊,外辊筒筒壁的厚度太薄很容易造成辊面变形,而且导热油从辊体的一端进另一端出,因此辊体两端的温差较大,加热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利用导热油作为加热媒介的加热辊,该加热辊能进一步减少辊体内的导热油的用量,温度升降更快,而且该加热辊连接强度高,辊筒的筒壁厚度相对较薄,可节省辊体制作的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加热辊,包括辊筒、两块侧板和主轴,辊筒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固定连接形成辊体,辊体套设于主轴,辊筒内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与辊筒内壁固定连接,导流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固定连接,在辊筒内壁上形成有若干条形油腔。
其中,条形油腔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半圆形、梯形或矩形。
作为优选的,条形油腔的一端设有进油孔,另一端设有出油孔,条形油腔包括正向条形油腔和反向条形油腔,正向条形油腔与反向条形油腔相间排布。
作为优选的,若干条形油腔组成“S”形油腔,其中两相邻的条形油腔通过过油管连通,“S”形油腔的首端设有进油孔,末端设有出油孔。
进一步地,主轴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条形油腔的进油孔或“S”形油腔的进油孔与进油口通过输油管连通,条形油腔的出油孔或“S”形油腔的出油孔与出油口通过输油管连通。
更进一步地,输油管为金属软管或无缝钢管。
作为优选的,辊筒内壁与主轴之间连接有轴向加强筋板,轴向加强筋板的端面分别与侧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导流板设有圆周加强环。
作为优选的,导流板与辊筒内壁接触的部位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塞焊孔。
作为优选的,辊筒内还设有电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加热辊,包括辊筒、两块侧板和主轴,辊筒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固定连接形成辊体,辊体套设于主轴,辊筒内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与辊筒内壁固定连接,导流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固定连接,在辊筒内壁上形成有若干条形油腔。导流板与辊筒内壁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结构性的构件,因此辊筒强度得以增强,使得加热辊无论在制造加工过程中还是在成型后的使用过程中都不容易变形,而且与目前的夹层加热辊相比,在同样承载力的情形下,本加热辊的辊筒壁厚相对较薄。例如目前的夹层加热辊的外辊筒壁厚为20mm,内辊筒壁厚为12mm,在同等承载力的情形下,本加热辊的辊筒壁厚为10mm,导流板厚度为5mm即可,因而可节省辊体制作的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导流板与辊体配合形成若干条形油腔,加热后的导热油从条形油腔的一端进入,另一端流出,并将热能传递给辊体,使辊筒加热升温,由于本加热辊辊筒的筒壁厚度减小,辊筒的温度升降更快,因此本加热辊的耗油量更小,从而提高加热辊的工作效率,节省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向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油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流板正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导流板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导流板正面示意图。
在图1至图7中包括有:
10——辊筒,11——进油口,12——出油口,13——轴向加强筋板,20——侧板,30——主轴,40——导流板,41——进油孔,42——出油孔,43——圆周加强环,44——塞焊孔,45——过油管,50——条形油腔,51——“S”形油腔,52——正向条形油腔,53——反向条形油腔,60——输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加热辊,包括辊筒10、两块侧板20和主轴30,辊筒10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20固定连接形成辊体,辊体套设于主轴30,辊筒10内设有导流板40,导流板40与辊筒10内壁固定连接,导流板40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20固定连接,在辊筒10内壁上形成有若干条形油腔50。
辊筒10、导流板40、两块侧板20以及主轴30均为钢制材料制成,其中一块侧板20上设有开孔,导流板40与辊筒10内壁焊接,导流板40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20焊接,形成一个结构性的构件,因此辊筒10强度得以增强,使得加热辊无论在制造加工过程中还是在成型后的使用过程中都不容易变形,而且与目前的夹层加热辊相比,在同样承载力的情形下,本加热辊的辊筒10壁厚相对较薄。
例如目前的夹层加热辊的外辊筒10壁厚为20mm,内辊筒10壁厚为12mm,在同等承载力的情形下,本加热辊的辊筒10壁厚为10mm,导流板40厚度为5mm即可,因而可节省辊体制作的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导流板40与辊体配合形成条形油腔50,加热后的导热油从条形油腔50的一端进入,另一端流出,并将热能传递给辊体,使辊筒10加热升温,由于本加热辊辊筒10的筒壁厚度较小,辊筒10的温度升降更快,因此本加热辊的耗油量较小,从而可提高加热辊的工作效率,节省能耗。
其中,条形油腔50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当然还可以为半圆形、梯形或矩形。导流板40可选用截面为“L”形的三角钢,将三角钢的两底边沿轴向与辊筒10的内壁焊接,三角钢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20焊接,这样就形成了截面为三角形的条形油腔50,与传统加热辊的圆柱筒状的油腔相比,在同样的导热效率下,本加热辊的三角形截面的条形油腔50体积更小,耗油量更少,可进一步地减少加热辊的加热或冷却的时间,节省能耗,另外选用三角钢作为导流板40,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
作为优选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设有66条条形油腔50,共分为6个“S”形油腔51,每个“S”形油腔51由11条条形油腔50组成,其中两相邻的条形油腔50通过过油管45连通,形成“S”形油路,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在每个“S”形油腔51的首端设有进油孔41,末端设有出油孔42。当然条形油腔50的数量需要根据辊筒10的实际大小来设定,同理“S”形油腔51的数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一般地,条形油腔50的截面大小相同,每个“S”形油腔51包含的条形油腔50数量也应当相同,这样辊筒10表面温度较均匀。
加热后的导热油从进油孔41注入,在“S”形油腔51内沿着“S”形油路左右往复流动,直至出油孔42流出,由于导热油在条形油腔50内每流动一次,会降低一定的温度,如果导热油都从辊筒10的一端流向另一端,那么辊筒10两端的会形成一定的温差,直接影响到加热辊的加热效果,而本实施例中,导热油在“S”形油腔51内沿着“S”形油路左右往复流动,可使加热辊的辊筒10表面温度较均匀,从而达到更好的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主轴30上设有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S”形油腔51的进油孔41与进油口11通过输油管60连通,“S”形油腔51的出油孔42与出油口12也通过输油管60连通。主轴30的一端设有进油口11,另一端设有出油口12,与“S”形油腔51的进油孔41和出油孔42相对应,在主轴30上设有6个进油口11和6个出油口12,当然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可设于主轴30的同一端,进油孔41和出油孔42也可以设于辊筒10的同一侧,主轴30的两端均通过旋转接头分别与导热油加热装置的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连接,这里的导热油加热装置一般为锅炉,当然,热源也可以是蒸汽。
更进一步地,输油管60为金属软管或无缝钢管,输油管60的作用在于输送导热油,本实施例中选用金属软管,螺纹接头将金属软管的两端分别与主轴30上的进油口11或出油口12和“S”形油腔51的进油孔41或出油孔42连接。如果选用无缝钢管作为输油管60,则将该无缝钢管的两端分别与主轴30上的进油口11或出油口12和“S”形油腔51的进油孔41或出油孔42焊接,为防止热膨胀引起的焊接部位脱焊,可将该无缝钢管做成弯曲状。
作为优选的,辊筒10内壁与主轴30之间连接有轴向加强筋板13。本实施例中的轴向加强筋板13为6块,在本加热辊制造过程中,先将轴向加强筋板13焊接在主轴30上,再将轴向加强筋板13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20焊接,然后将轴向加强筋板13与辊筒10内壁焊接,在轴向加强筋板13上还设有开孔,有利于辊筒10内部热量均匀散布并利于检修和减轻重量,轴向加强筋板13将辊筒10内部空间6等分,“S”形油腔51位于两轴向加强筋板13之间。轴向加强筋板13可使本加热辊结构更牢固,连接强度更高,当然轴向加强板13也可以不是与筒身等宽的,也就是说轴向加强板13也可以不是整体的,可以只是设在辊筒10的两端。
进一步地,导流板40设有圆周加强环43。本实施例中圆周加强环43由6块扇形钢板与导流板40焊接呈圆环状,圆周加强环43的圆环面与主轴30垂直,扇形钢板位于两轴向加强筋板13之间,且扇形钢板的两端分别与两轴向加强筋板13焊接,外圆处与导流板40焊接,圆周加强环43可对辊筒10起到径向加强作用,使本加热辊结构更牢固,连接强度更高,从而辊筒10不容易变形。当然圆周加强环43也可以是整块圆形钢板,只要起到加强圆周强度的作用即可。
作为优选的,导流板40与辊筒10内壁接触的部位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塞焊孔44。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将一整块钢板弯折形成波浪状的导流板40,然后导流板40上与辊筒10内壁接触的部位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塞焊孔44,一般塞焊孔44切割成长条形,可直接将该导流板40通过轴向间隔开设的塞焊孔44与辊筒10内壁断续焊接,为保证导热油沿“S”形油路流动,两塞焊孔44之间的间距不宜太长,通常间距为10cm左右即可。导流板40上开设塞焊孔44可方便焊接并且可减少焊接量。
作为优选的,辊筒10内还设有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与导热油相互配合使加热轮加热,能达到更好的加热效果,另外电加热装置还可以起到温度补偿或恒温的作用,电加热装置为电热丝或电热管加热器。需要说明的是,本加热辊的“S”形油腔51内可通入蒸汽等其他加热媒介,根据实际所需,在辊轮的外表面可以设置铁氟龙防粘层或电镀层,还可以在其表面制作各种花纹图案。辊筒10的两端可以设置挡条,挡条用于对辊筒10表面的物料起限位作用,挡条的棱边做倒顿处理。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条形油腔50的一端设有进油孔41,另一端设有出油孔42,条形油腔50包括正向条形油腔52和反向条形油腔53,正向条形油腔52与反向条形油腔53相间排布。本实施例中的油路非实施例一中的“S”形油路,66条条形油腔50分为两组,其中33条正向条形油腔52和33条反向条形油腔53,正向条形油腔52的进油孔41设在辊筒10的左端,出油孔42设在辊筒10的右端,而反向条形油腔53的进油孔41设在辊筒10的右端,出油孔42设在辊筒10的左端,正向条形油腔52内的导热油从左向右流动,而反向条形油腔53内的导热油从右向左流动,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由于正向条形油腔52与反向条形油腔53相间排布,因此导热油在正反两条油路内相向流动,可使加热辊的辊筒10表面温度较均匀,从而达到更好的加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条形油腔50上的进油孔41可通过分流输油管与主轴30上的进油口11连通,条形油腔50上的出油孔42可通过集流输油管与主轴30上的进油口11连通。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加热辊,包括辊筒、两块侧板和主轴,辊筒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固定连接形成辊体,辊体套设于主轴,其特征在于:辊筒内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与辊筒内壁固定连接,导流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固定连接,在辊筒内壁上形成有若干条形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辊,其特征在于:条形油腔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半圆形、梯形或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热辊,其特征在于:条形油腔的一端设有进油孔,另一端设有出油孔,条形油腔包括正向条形油腔和反向条形油腔,正向条形油腔与反向条形油腔相间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热辊,其特征在于:若干条形油腔组成“S”形油腔,其中两相邻的条形油腔通过过油管连通,“S”形油腔的首端设有进油孔,末端设有出油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加热辊,其特征在于:主轴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与进油孔之间通过输油管连通,出油孔与出油口之间通过输油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热辊,其特征在于:输油管为金属软管或无缝钢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辊,其特征在于:辊筒内壁与主轴之间连接有轴向加强筋板,轴向加强筋板的端面与侧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加热辊,其特征在于:导流板设有圆周加强环。
9.根据权利要求1、3、4、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加热辊,其特征在于:导流板与辊筒内壁接触的部位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塞焊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辊,其特征在于:辊筒内还设有电加热装置。
CN2011203798424U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加热辊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54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798424U CN202254292U (zh)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加热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798424U CN202254292U (zh)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加热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54292U true CN202254292U (zh) 2012-05-30

Family

ID=46115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79842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54292U (zh) 2011-10-09 2011-10-09 一种加热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5429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4028A (zh) * 2017-06-26 2017-10-13 林存革 水溶膜生产设备
CN107803996A (zh) * 2017-12-01 2018-03-16 深圳市瑞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热覆膜滚筒装置
CN108973480A (zh) * 2018-10-19 2018-12-11 常州市武进广宇花辊机械有限公司 防漏油加热压花辊
CN110219121A (zh) * 2019-07-05 2019-09-10 福建省新宏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导布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4028A (zh) * 2017-06-26 2017-10-13 林存革 水溶膜生产设备
CN107803996A (zh) * 2017-12-01 2018-03-16 深圳市瑞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热覆膜滚筒装置
CN108973480A (zh) * 2018-10-19 2018-12-11 常州市武进广宇花辊机械有限公司 防漏油加热压花辊
CN110219121A (zh) * 2019-07-05 2019-09-10 福建省新宏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导布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54292U (zh) 一种加热辊
KR101815069B1 (ko) 원단 제조기의 히팅 롤러
CN102798216A (zh) 一种热水器水箱内胆
US20140124051A1 (en) Heat transfer for heat pump water heater
US20040071812A1 (en) Heat treating roll
CN202119110U (zh) 一种用于水箱的内胆及采用该内胆的水箱和热水器
CN209065825U (zh) 一种无缝小夹套式焦炉上升管荒煤气汽化冷却装置
CN102242973B (zh) 热水器的储水桶
CN201795705U (zh) 一种多流平行管高效热交换器
CN201448536U (zh) 一种夹套法兰
CN204322669U (zh) 一种稳定型加热辊装置
CN102679789A (zh) 一种螺旋波纹管
CN102278905B (zh) 热交换器用管
CN202546103U (zh) 高压厚壁大口径单缝推制弯头
CN205097653U (zh) 一种加热辊装置
CN101417308A (zh) 换热器的槽片、换热器、热水器及换热器槽片加工方法
CN202339123U (zh) 一种焊接连续螺旋曲面折流板换热器
CN207599994U (zh) 高效传热的自循环加热器
CN201314702Y (zh) 一种热水器的水箱内胆
CN206198716U (zh) 防垢防焦液体蒸发器
CN201706911U (zh) 一种热水器用平板式换热器
CN102141355A (zh) 化工容器用蜂窝型加热夹套
CN205767770U (zh) 一种预热缸缸体
CN200993537Y (zh) 盘管式热交换器
CN202462878U (zh) 一种塑料板材压光辊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