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9171U - 滤芯结构及净饮设备 - Google Patents

滤芯结构及净饮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9171U
CN217549171U CN202221091612.2U CN202221091612U CN217549171U CN 217549171 U CN217549171 U CN 217549171U CN 202221091612 U CN202221091612 U CN 202221091612U CN 217549171 U CN217549171 U CN 217549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avity
chamber
sub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9161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婷
张涛
龚圆杰
何海
曾敏炽
张兴致
周栋
王佳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un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9161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9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9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9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芯结构及净饮设备,滤壳和滤材组件;所述滤壳形成有滤水腔室和净水出口,所述滤材组件设置在所述滤水腔室中,所述净水出口与所述滤水腔室连通;所述滤壳具有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周侧面,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以及所述周侧面其中的至少两个贯穿形成有原水进口,且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滤水腔室连通;其中,水流从所述原水进口进入到所述滤水腔室中,流经所述滤材组件过滤,并从所述净水出口流出。本技术方案通过扩大滤材与水流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滤芯内的滤材使用不充分而出现滤芯效能浪费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滤芯结构及净饮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芯结构及净饮设备。
背景技术
净饮设备也叫净水机、水质净化器,净饮设备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净饮设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净饮设备是通过滤芯对自来水进行过滤来得到符合饮水要求的纯水,但是现有技术中对滤芯内的滤材的使用不充分,从而出现效能部分浪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结构及净饮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滤芯内的滤材使用不充分而出现滤芯效能浪费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芯结构,所述滤芯结构包括:滤壳和滤材组件;
所述滤壳形成有滤水腔室和及净水出口,所述滤材组件设置在所述滤水腔室中,所述净水出口与所述滤水腔室连通;
所述滤壳具有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周侧面,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以及所述周侧面其中的至少两个贯穿形成有原水进口,且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滤水腔室连通;
其中,水流从所述原水进口进入到所述滤水腔室中,流经所述滤材组件过滤,并从所述净水出口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面贯穿形成有所述原水进口,所述第二端面贯穿形成有所述原水进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滤材组件包括第一滤材和第二滤材,所述第一滤材、所述第二滤材均与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缓存腔,所述第一滤材和所述第二滤材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缓存腔;
所述第一缓存腔和所述第二缓存腔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原水进口连通,其中另一个与所述净水出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缓存腔由所述第一滤材和所述第二滤材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形成,所述第一方向为自所述第一端面指向所述第二端面;
所述净水出口贯穿所述周侧面并与所述第二缓存腔连通;
所述第一缓存腔为两个,所述第一滤材背离所述第二滤材的一侧和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共同形成一所述第一缓存腔,所述第二滤材背离所述第一滤材的一侧和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共同形成另一所述第一缓存腔,其中,两个所述原水进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缓存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缓存腔由所述第一滤材和所述第二滤材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自所述第一端面指向所述第二端面;
两个所述原水进口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缓存腔的一端连通,其中另一个与所述第二缓存腔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缓存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由所述第一滤材背离所述第二滤材的一侧和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子腔由所述第二滤材背离所述第一滤材的一侧和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共同形成;
所述净水出口贯穿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且所述净水出口与所述第一缓存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存腔还包括第三子腔和第四子腔,所述第三子腔由所述第一滤材的一端、所述第二滤材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端面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三子腔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所述第四子腔由所述第一滤材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滤材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四子腔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
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塞设在所述第二缓存腔中,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进两个所述原水进口,且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滤材组件相接触处的管壁具有渗透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缓存腔由所述第一滤材和所述第二滤材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端面指向所述第二端面;
所述净水出口贯穿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净水出口与所述第二缓存腔连通;
所述第一缓存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由所述第一滤材背离所述第二滤材的一侧与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形成,所述第二子腔由所述第二滤材背离所述第一滤材的一侧与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形成;
两个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一缓存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存腔还包括第三子腔和第四子腔,所述第三子腔由所述第一滤材的一端、所述第二滤材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端面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三子腔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第四子腔由所述第一滤材的另一所述第二滤材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四子腔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
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塞设在所述第二缓存腔中,所述中心管的一端延伸进所述净水出口,且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滤材组件相接触处的管壁具有渗透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原水进口分别位于所述中心管的两旁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净饮设备,所述净饮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滤芯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滤壳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以及周侧面其中的至少两个贯穿形成有原水进口,即,滤壳至少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形成有的原水进口,一方面,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将原水引入到滤水腔室中,即在滤水腔室中,至少有两个流动方向不同的水流向滤材组件进行过滤,从而扩大了滤材组件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可以减缓原水进口的进水速度,通过叠加至少两个原水进口的进水速度同样可以保证滤芯结构的过滤速度,同时,由于进水速度减缓,增加了水流与滤材的接触时间;本技术方案通过扩大滤材与水流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滤芯内的滤材使用不充分而出现滤芯效能浪费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滤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滤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滤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滤芯结构;10、滤壳;11、原水进口;12、净水出口;13、第一端面;14、第二端面;15、周侧面;16、第一缓存腔;161、第一子腔;162、第二子腔;163、第三子腔;164、第四子腔;17、第二缓存腔;20、滤材组件; 21、第一滤材;22、第二滤材;30、中心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饮设备,净饮设备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滤芯结构100,通过该滤芯结构100实现净饮设备的进原水、出净水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饮水需求。
下面对滤芯结构100进行具体说明,参见图1-图3,滤芯结构100包括滤壳 10和滤材组件20;所述滤壳10形成有滤水腔室和净水出口12,所述滤材组件 20设置在所述滤水腔室中,所述净水出口12与所述滤水腔室连通;所述滤壳10 具有第一端面13、与所述第一端面13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14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13和所述第二端面14之间的周侧面15,所述第一端面13、所述第二端面14以及所述周侧面15其中的至少两个贯穿形成有原水进口11,且所述原水进口11与所述滤水腔室连通;其中,水流从所述原水进口11进入到所述滤水腔室中,流经所述滤材组件20过滤,并从所述净水出口12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滤壳10的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以及周侧面15其中的至少两个贯穿形成有原水进口11,即,滤壳10至少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形成有的原水进口11,一方面,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将原水引入到滤水腔室中,即在滤水腔室中,至少有两个流动方向不同的水流向滤材组件20进行过滤,从而扩大了滤材组件20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可以减缓原水进口11的进水速度,通过叠加至少两个原水进口11的进水速度同样可以保证滤芯结构100的过滤速度,同时,由于进水速度减缓,增加了水流与滤材的接触时间;本技术方案通过扩大滤材与水流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滤芯内的滤材使用不充分而出现滤芯效能浪费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滤材组件20的材料包括活性炭、炭棒、炭纤维、软化树脂、KDF(Kinetic Degradation Fluxion,译为高纯度铜锌合金)等等。
参见图1-图3,所述第一端面13和所述第二端面14均贯穿形成有所述原水进口11。一般地,滤芯为柱形,在滤芯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贯穿形成原水进口11,加长了水流在滤材组件20中穿梭流动的流动路径,提高了滤材组件 20对水流的过滤效果。
继续参见图1-图3,所述滤材组件20包括第一滤材21和第二滤材22,所述第一滤材21、所述第二滤材22均与滤水腔室的腔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缓存腔16,所述第一滤材21和所述第二滤材22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缓存腔17;所述第一缓存腔16和所述第二缓存腔17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原水进口11连通,其中另一个与所述净水出口12连通。
可以理解为,第一滤材21和第二滤材22的外周侧为第一缓存腔16的腔壁,第一滤材21和第二滤材22的内周侧为第二缓存腔17的腔壁,当原水进口11与第一缓存腔16连通时,充分提高了水流从滤材组件20的外周侧进入滤材组件20 的进入面积,以充分使用滤材组件20;当原水进口11与第二缓存腔17连通时,充分提高了水流从滤材组件20的内周侧进入滤材组件20的进入面积,以充分使用滤材组件20。
定义滤壳10具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为第一端面13指向第二端面14,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第二缓存腔17由所述第一滤材21和所述第二滤材22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形成;所述净水出口12贯穿所述周侧面15并与所述第二缓存腔17连通;所述第一缓存腔16为两个,所述第一滤材21背离所述第二滤材22的一侧和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共同形成一所述第一缓存腔16,所述第二滤材22背离所述第一滤材21的一侧和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共同形成另一所述第一缓存腔16,其中,两个所述原水进口11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缓存腔 16连通。
可以理解为,第一滤材21和第二滤材22沿滤壳10的竖向方向在滤水腔室间隔排列,而两个原水进口11由滤壳10竖向方向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14 形成,因此,将第一滤材21和第二滤材22设置在滤水腔室中,可将滤水腔室划分为靠近第一端面13的一第一缓存腔16、靠近第二端面14的另一第二缓存腔 16、以及夹设在两个第一缓存腔之间的第二缓存腔17;一部分水流从一原水进口 11进入到一第一缓存腔16中,再往第一滤材21渗透,最后从第一滤材21过滤流出并流到第二缓存腔17中;另一部分水流从另一原水进口11进入到另一第一缓存腔16中,再往第二滤材22渗透,最后从第二滤材22过滤流出并流到第二缓存腔17中;因此,两股水流在分别通过第一滤材21、第二滤材22过滤后会汇集到第二缓存腔17中,再通过周侧面15上的净水出口12引出。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第二缓存腔17由所述第一滤材21和所述第二滤材22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两个所述原水进口11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缓存腔17的一端连通,其中另一个与所述第二缓存腔17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缓存腔16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子腔161和第二子腔162,所述第一子腔 161由所述第一滤材21背离所述第二滤材22的一侧和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子腔162由所述第二滤材22背离所述第一滤材21的一侧和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共同形成;所述净水出口12与所述第一缓存腔16连通。
可以理解为,第一滤材21和第二滤材22沿滤壳10的横向方向在滤水腔室间隔排列,因此,由第一滤材21和第二滤材22形成第二缓存腔17的长度延伸方向为竖向,而两个原水进口11由滤壳10竖向方向的第一端面13和第二端面 14形成,因此,可以将第二缓存腔17的两端与两个原水进口11连通,将第一缓存腔16与净水出口12连通;一部分水流从一原水进口11进入到第二缓存腔17 的一端,再往两侧的第一滤材21和第二滤材22渗透,最后从第一滤材21、第二滤材22过滤流出并流到第一缓存腔16中;另一部分水流从另一原水进口11进入到第二缓存腔17的另一端,再往两侧的第一滤材21、第二滤材22渗透,最后从第一滤材21、第二滤材22过滤流出并流到第一缓存腔16中;因此,从两个原水进口11进来的两股水流在第二缓存腔17中汇合,再往两侧的第一滤材21、第二滤材22过滤后,最后全部流出到第一缓存腔16中,再通过净水出口12引出。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净水出口12贯穿所述第一端面13 或所述第二端面14,因此,净水出口12、原水进口11均由第一端面13和/或第二端面14形成,避免了因在周侧面15开设净水出口12而需要将水管连接在滤壳10的周侧面15、进而造成滤壳10的横向占用空间大的现象。
进一步地,参见图2,所述第一缓存腔16还包括第三子腔163和第四子腔 164,所述第三子腔163由所述第一滤材21的一端、所述第二滤材2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端面13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三子腔163连通所述第一子腔161和所述第二子腔162;所述第四子腔164由所述第一滤材2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滤材2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端面14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四子腔164连通所述第一子腔161和所述第二子腔162。通过对第一滤材21的两端、第二滤材22的两端与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之间相对位置进行设置,来形成第三子腔163 和第四子腔164,进而通道第三子腔163、第四子腔164来实现第一子腔161和第二子腔162的连通。
参见图2,所述滤芯结构100还包括中心管30,所述中心管30塞设在所述第二缓存腔17中,所述中心管30的两端分别延伸进两个所述原水进口11,且所述中心管30与所述滤材组件20相接触的管壁具有渗透性。
通过第二缓存中塞设一中心管30,在第一滤材21的两端、第二滤材22的两端与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间隔设置的基础上,通过延伸中心管30的两端至两个原水进口11中,实现第二缓存腔17与两个原水进口11的密封连通;同时中心管30与滤材组件20相接触的管壁具有渗透性,确保中心管30中的水能够渗透到滤材组件20中进行过滤。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二缓存腔17由所述第一滤材21和所述第二滤材22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所述净水出口12贯穿所述第一端面13 或所述第二端面14,所述净水出口12与所述第二缓存腔17连通;所述第一缓存腔16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子腔161和第二子腔162,所述第一子腔161由所述第一滤材21背离所述第二滤材22的一侧与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形成,所述第二子腔 162由所述第二滤材22背离所述第一滤材21的一侧与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形成;两个所述原水进口11与所述第一缓存腔16连通。
可以理解为,第一滤材21和第二滤材22沿滤壳10的横向方向在滤水腔室间隔排列,因此,由第一滤材21和第二滤材22形成第二缓存腔17的长度延伸方向为竖向,因此,由第一端面13或第二端面14形成净水出口12,使得净水出口12能够与第二缓存腔17连通,原水进口11则与第一缓存腔16连通;一部分水流从一原水进口11进入到第一缓存腔16,再往第一滤材21和第二滤材22渗透,最后从第一滤材21、第二滤材22过滤流出并流到第二缓存腔17中;另一部分水流从另一原水进口11进入到第一缓存腔16中,再往第一滤材21、第二滤材 22渗透,最后从第一滤材21、第二滤材22过滤流出并流到第二缓存腔17中;因此,从两个原水进口11进入到第一缓存腔16中,再往第一滤材21、第二滤材 22过滤后,最后流出汇集在到第二缓存腔17中,再通过净水出口12引出。
进一步地,参见图3,所述第一缓存腔16还包括第三子腔163和第四子腔 164,所述第三子腔163由所述第一滤材21的一端、所述第二滤材2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端面13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三子腔163连通所述第一子腔161和所述第二子腔162;第四子腔164由所述第一滤材21的另一所述第二滤材2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端面14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四子腔164连通所述第一子腔161和所述第二子腔162;通过对第一滤材21的两端、第二滤材22的两端与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之间相对位置进行设置,来形成第三子腔163和第四子腔164,进而通道第三子腔163、第四子腔164来实现第一子腔161和第二子腔162的连通。
参见图3,所述滤芯结构100还包括中心管30,所述中心管30塞设在所述第二缓存腔17中,所述中心管30的一端延伸进所述净水出口12,且所述中心管 30与所述滤材组件20相接触处的管壁具有渗透性。通过第二缓存中塞设一中心管30,在第一滤材21的两端、第二滤材22的两端与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 间隔设置的基础上,通过延伸中心管30的一端至净水出口12中,实现第二缓存腔17与净水出口12的密封连通;同时中心管30与滤材组件20相接触的管壁具有渗透性,确保经过滤材组件20过滤的水流能够流进中心管30,最后引流出去。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原水进口11分别位于所述中心管30的两旁侧,从而使得一个原水进口11对应第一子腔161设置,另一个原水进口11对应第二子腔162中,以尽量将从两个原水进口11引进的两股水流分流到第一滤材21和第二滤材22,确保滤材组件20的使用面积,避免两股水流同时流向第一滤材21、或同时流向第二滤材22。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滤壳和滤材组件;
所述滤壳形成有滤水腔室和净水出口,所述滤材组件设置在所述滤水腔室中,所述净水出口与所述滤水腔室连通;
所述滤壳具有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周侧面,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以及所述周侧面其中的至少两个贯穿形成有原水进口,且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滤水腔室连通;
其中,水流从所述原水进口进入到所述滤水腔室中,流经所述滤材组件过滤,并从所述净水出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贯穿形成有所述原水进口,所述第二端面贯穿形成有所述原水进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材组件包括第一滤材和第二滤材,所述第一滤材、所述第二滤材均与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缓存腔,所述第一滤材和所述第二滤材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缓存腔;
所述第一缓存腔和所述第二缓存腔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原水进口连通,其中另一个与所述净水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存腔由所述第一滤材和所述第二滤材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形成,所述第一方向为自所述第一端面指向所述第二端面;
所述净水出口贯穿所述周侧面并与所述第二缓存腔连通;
所述第一缓存腔为两个,所述第一滤材背离所述第二滤材的一侧和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共同形成一所述第一缓存腔,所述第二滤材背离所述第一滤材的一侧和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共同形成另一所述第一缓存腔,其中,两个所述原水进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缓存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存腔由所述第一滤材和所述第二滤材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自所述第一端面指向所述第二端面;
两个所述原水进口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缓存腔的一端连通,其中另一个与所述第二缓存腔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缓存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由所述第一滤材背离所述第二滤材的一侧和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子腔由所述第二滤材背离所述第一滤材的一侧和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共同形成;
所述净水出口贯穿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且所述净水出口与所述第一缓存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腔还包括第三子腔和第四子腔,所述第三子腔由所述第一滤材的一端、所述第二滤材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端面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三子腔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所述第四子腔由所述第一滤材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滤材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四子腔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
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塞设在所述第二缓存腔中,所述中心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进两个所述原水进口,且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滤材组件相接触处的管壁具有渗透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存腔由所述第一滤材和所述第二滤材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端面指向所述第二端面;
所述净水出口贯穿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净水出口与所述第二缓存腔连通;
所述第一缓存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由所述第一滤材背离所述第二滤材的一侧与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形成,所述第二子腔由所述第二滤材背离所述第一滤材的一侧与所述滤水腔室的腔壁形成;
两个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一缓存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腔还包括第三子腔和第四子腔,所述第三子腔由所述第一滤材的一端、所述第二滤材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端面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三子腔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第四子腔由所述第一滤材的另一所述第二滤材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端面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四子腔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
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塞设在所述第二缓存腔中,所述中心管的一端延伸进所述净水出口,且所述中心管与所述滤材组件相接触处的管壁具有渗透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原水进口分别位于所述中心管的两旁侧。
10.一种净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饮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结构。
CN202221091612.2U 2022-05-07 2022-05-07 滤芯结构及净饮设备 Active CN217549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1612.2U CN217549171U (zh) 2022-05-07 2022-05-07 滤芯结构及净饮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1612.2U CN217549171U (zh) 2022-05-07 2022-05-07 滤芯结构及净饮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9171U true CN217549171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74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91612.2U Active CN217549171U (zh) 2022-05-07 2022-05-07 滤芯结构及净饮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91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67217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7549171U (zh) 滤芯结构及净饮设备
CN212334820U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CN213569755U (zh)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
CN210367222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0255748B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1606443A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CN212387843U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CN214360617U (zh) 一种复合滤芯
CN212770123U (zh) 滤筒和滤芯组件
CN213294878U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CN212476341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CN212770122U (zh) 水路板和滤芯组件
CN214031928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
CN210367219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0367221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0595524U (zh) 一种复合一体式滤芯
CN112125425A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
CN111606444A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CN212476209U (zh) 一种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18435407U (zh) 一种纯水机用的多流道纯水柱
CN214880625U (zh) 一种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15667437U (zh) 一种净水机滤芯
CN216038922U (zh) 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CN213085686U (zh) 一种串联式集成水路板及净水装置及净软水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