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9755U -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69755U
CN213569755U CN202021735020.0U CN202021735020U CN213569755U CN 213569755 U CN213569755 U CN 213569755U CN 202021735020 U CN202021735020 U CN 202021735020U CN 213569755 U CN213569755 U CN 213569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water
cavity
shell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350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丙勇
余锋
徐威
文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ihudu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uihudu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uihudu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uihudu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350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69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69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69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内壳,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外过滤腔,外过滤腔内设有RO膜,外过滤腔上连接有用于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第二进水通道;用于将后置滤芯腔处理后的纯水和废水分别导出外壳的外部的第二出水通道和第三出水通道;内壳内腔被隔断成分别设置于内壳两端的后置滤芯腔和前置滤芯腔,前置滤芯腔包括前置炭棒和PP过滤芯,后置滤芯腔包括后置炭棒;外过滤腔与后置滤芯腔连通;内壳内还设有中心管,中心管穿过后置滤芯腔与前置滤芯腔连通,中心管包括用于将水从外壳的外部导入前置滤芯腔处理的第一进水通道和将前置滤芯腔处理后的水导出外壳的外部的第一出水通道,其有利于集成多种滤料、密封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
背景技术
反渗透净水机是一种日常领域常见的滤水设备,其主要由前置预处理滤芯、后置预处理滤芯以及RO膜滤芯构成,其通常分别安装在净水机水路的首端、末端以及中端,进入净水机内地水首先经过前置预处理滤芯实现初级过滤,然后经过RO膜滤芯过滤再经过后置预处理滤芯,最终供用户使用。然而,各个滤芯需要单独的滤瓶盛放,这使得滤瓶的数量较多,也较占用空间,不便于携带及运输,且成本较高,在更换时需要逐个更换滤料,维护和安装工艺较为繁琐,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以将多种滤料集成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包括:
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形成外过滤腔,所述外过滤腔内设有RO膜,所述外过滤腔上连接有用于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第二进水通道;
用于将后置滤芯腔处理后的纯水和废水分别导出外壳的外部的第二出水通道和第三出水通道;
所述内壳的内腔被隔断成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壳两端的后置滤芯腔和前置滤芯腔,所述前置滤芯腔包括前置炭棒和PP过滤芯,所述后置滤芯腔包括后置炭棒;所述外过滤腔与所述后置滤芯腔连通;
所述内壳内还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穿过所述后置滤芯腔与所述前置滤芯腔连通,所述中心管包括用于将水从外壳的外部导入前置滤芯腔处理的第一进水通道和将前置滤芯腔处理后的水导出外壳的外部的第一出水通道。
本方案中使用的复合滤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前置滤芯腔将原水从第一进水通道导入前置滤芯腔中,利用前置炭棒和PP过滤芯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净水沿第一出水通道导出外壳的外部;而后,净水可从第二进水通道进入外过滤腔,经过RO膜过滤后进入后置滤芯腔内,经过后置炭棒处理后的纯水从第二出水通道导出,并将废水从第三出水通道导出。这样的结构使得该复合滤芯集成了多种滤材,在更换时可直接将滤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替换,操作方便。且通过中心管的设计等使得滤芯的结构紧凑,不占据空间,有利于多种滤料的集成化。
优选的,所述中心管包括管身和内管,所述管身套设于内管外,所述内管的内部中空并与所述前置炭棒和PP过滤芯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出水通道;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上设有凹槽,当所述管身与内管连接时所述凹槽形成间隙,从而形成所述第一进水通道。通过内管和管身的嵌套结构形成的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使得原水进入前置滤芯腔内依次经过PP滤芯和前置炭棒的过滤,并从中部沿内管将处理后的净水导出。
优选的,所述前置炭棒和所述PP过滤芯呈中空的环形柱状,所述前置炭棒与所述PP过滤芯套接,并在中空的部分形成出水道;所述中心管伸入所述前置滤芯腔内,所述管身的靠近所述前置滤芯腔的一端设有滤芯盖,所述内管穿过所述滤芯盖并与所述出水道连通,所述前置炭棒和PP过滤芯的端部抵靠于所述滤芯盖的内侧,所述滤芯盖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连通的引导管,使水流沿引导管进入所述前置滤芯腔内从所述环形柱状的侧表面进入所述前置炭棒和所述PP过滤芯,并从出水道进入内管内。滤芯盖既可以用于密封PP过滤芯和前置炭棒的端部,避免原水或处理后的净水从端部流出,有利于密封水流的通道;同时还可用于固定内管和管身;借助于引导管,还使得按照设定的水流的流向引导水流。
优选的,所述内壳上设有通孔,所述RO膜设置于所述内壳的外表面上,所述RO膜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后置滤芯腔连通。经过RO膜处理后的水可通过通孔进入后置滤芯腔内,还不易发生漏水现象。
优选的,所述内壳的后端还连接有外滤芯盖,所述外滤芯盖内侧与RO膜的端部抵靠,所述外滤芯盖与所述内壳之间设有出水口;所述后置炭棒呈柱状,所述中心管穿过所述后置炭棒的中心;水流穿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后置滤芯腔时,从所述后置炭棒的侧表面进入后置炭棒并从所述出水口导出。所述外滤芯盖既可以用于固定RO膜,还可以用于形成水流的通道,减少零部件的使用个数。
优选的,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盖合于所述外壳的端部;所述端盖的内侧设有多个向外壳内延伸的密封沿,所述密封沿包括第一密封沿和第二密封沿,所述第一密封沿与所述内管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密封沿与所述管身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沿上设有用于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净水出水管,所述净水出水管与所述内管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沿和第二密封沿之间设有用于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原水进水管,所述原水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端盖上设有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原水进水管、净水出水管等,可将设置在外壳内的各个水流的通道与外壳的外部连通,并且使得原水经处理形成的净水在从外壳导出后再次导入外壳内,因而有利于在净水进水管处设置水泵。端盖的设置使得水流的通道结构简洁,且不易漏水。
优选的,所述密封沿还包括第三密封沿,所述第三密封沿与所述内壳密封连接,并使所述第三密封沿与所述第二密封沿之间形成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上设有用于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纯水出水管,所述纯水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密封沿还包括第四密封沿,所述第四密封沿与所述外滤芯盖密封连接,所述第四密封沿与所述第三密封沿形成所述第三出水通道,所述端盖上设有用于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废水出水管,所述废水出水管与所述第三出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四密封沿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水通道,所述端盖上还设有用于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净水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通道与所述净水进水管连通。所述端盖上设有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原水进水管、净水出水管等,可将设置在外壳内的各个水流的通道与外壳的外部连通,并且使得原水经处理形成的净水在从外壳导出后再次导入外壳内,因而有利于在净水进水管处设置水泵。
优选的,所述后置滤芯腔内设有滤芯后盖,所述后置炭棒的端部抵靠于所述滤芯后盖的一侧,所述滤芯后盖的另一侧围成嵌于所述内盖内的水腔;所述水腔内设有多个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以所述中心管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水腔可容纳处理后的纯水,并利用形成的第二出水通道将水从纯水出水管导出,挡水板及水腔有利于控制出水的水流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黑色箭头所示为水流动方向;
图2为实施例1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的后端的另一角度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的中心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的拆分后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的端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所示,以图1和图2中的上方为后端,下方为前端,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包括:
外壳100和设置于外壳100内的内壳200,所述外壳100和所述内壳200之间形成外过滤腔,所述外过滤腔内设有RO膜203,所述外过滤腔上连接有用于与外壳100的外部连通的第二进水通道321;
用于将后置滤芯腔220处理后的纯水和废水分别导出外壳100的外部的第二出水通道322和第三出水通道323;
所述内壳200的内腔被隔断成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壳200两端的后置滤芯腔220和前置滤芯腔210,所述前置滤芯腔210包括前置炭棒202和PP过滤芯201,所述后置滤芯腔220包括后置炭棒204;所述外过滤腔与所述后置滤芯腔220连通;
所述内壳200内还设有中心管230,所述中心管230穿过所述后置滤芯腔220与所述前置滤芯腔210连通,所述中心管230包括用于将水从外壳100的外部导入前置滤芯腔210处理的第一进水通道311和将前置滤芯腔210处理后的水导出外壳100的外部的第一出水通道312。
参照图3所示,所述中心管230包括管身232和内管233,所述管身232套设于内管233外,所述内管233的内部中空并与所述前置炭棒202和PP过滤芯201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出水通道312;所述内管233的外表面上设有凹槽235,当所述管身232与内管233连接时所述凹槽235形成间隙,从而形成所述第一进水通道311。通过内管233和管身232的嵌套结构形成的第一进水通道311和第一出水通道312,使得原水进入前置滤芯腔210内依次经过PP过滤芯和前置炭棒202的过滤,并从中部沿内管233将处理后的净水导出。
参照图4所示,所述前置炭棒202和所述PP过滤芯201呈中空的环形柱状,所述前置炭棒202与所述PP过滤芯201套接,并在中空的部分形成出水道221;所述中心管230伸入所述前置滤芯腔210内,所述管身232的靠近所述前置滤芯腔210的一端设有滤芯盖231,所述内管233穿过所述滤芯盖231并与所述出水道连通,所述前置炭棒202和PP过滤芯201的端部抵靠于所述滤芯盖231的内侧,所述滤芯盖231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311连通的引导管234,使水流沿引导管234进入所述前置滤芯腔210内从所述环形柱状的侧表面进入所述前置炭棒202和所述PP过滤芯201,并从出水道进入内管233内。滤芯盖231既可以用于密封PP过滤芯201和前置炭棒202的端部,避免原水或处理后的净水从端部流出,有利于密封水流的通道;同时还可用于固定内管233和管身232;借助于引导管234,还使得按照设定的水流的流向引导水流。
所述内壳200上设有通孔211,所述RO膜203设置于所述内壳200的外表面上,所述RO膜203通过所述通孔211与所述后置滤芯腔220连通。经过RO膜203处理后的水可通过通孔211进入后置滤芯腔220内,还不易发生漏水现象。
所述内壳200的后端还连接有外滤芯盖110,所述外滤芯盖110内侧与RO膜203的端部抵靠,所述外滤芯盖110与所述内壳200之间设有出水口;所述后置炭棒204呈柱状,所述中心管230穿过所述后置炭棒204的中心;水流穿过所述通孔211进入所述后置滤芯腔220时,从所述后置炭棒204的侧表面进入后置炭棒204并从所述出水口导出。所述外滤芯盖110既可以用于固定RO膜203,还可以用于形成水流的通道,减少零部件的使用个数。
参照图5所示,还包括端盖240,所述端盖240盖合于所述外壳100的端部;所述端盖240的内侧设有多个向外壳100内延伸的密封沿,所述密封沿包括第一密封沿241和第二密封沿242,所述第一密封沿241与所述内管233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密封沿242与所述管身232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沿241上设有用于与外壳100的外部连通的净水出水管302,所述净水出水管302与所述内管233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沿241和第二密封沿242之间设有用于与外壳100的外部连通的原水进水管301,所述原水进水管301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311连通。所述端盖240上设有与外壳100的外部连通的原水进水管301、净水出水管302等,可将设置在外壳100内的各个水流的通道与外壳100的外部连通,并且使得原水经处理形成的净水在从外壳100导出后再次导入外壳100内,因而有利于在净水进水管303处设置水泵。端盖240的设置使得水流的通道结构简洁,且不易漏水。所述端盖240用于与水路板固定连接。
所述密封沿还包括第三密封沿243,所述第三密封沿243与所述内壳200密封连接,并使所述第三密封沿243与所述第二密封沿242之间形成第二出水通道322;所述第二出水通道322上设有用于与外壳100的外部连通的纯水出水管304,所述纯水出水管304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322连通。
所述密封沿还包括第四密封沿244,所述第四密封沿244与所述外滤芯盖110密封连接,所述第四密封沿244与所述第三密封沿243形成所述第三出水通道323,所述端盖240上设有用于与外壳100的外部连通的废水出水管305,所述废水出水管305与所述第三出水通道323。
所述第四密封沿244与所述外壳100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水通道321,所述端盖240上还设有用于与外壳100的外部连通的净水进水管303,所述第二进水通道321与所述净水进水管303连通。所述端盖240上设有与外壳100的外部连通的原水进水管301、净水出水管302等,可将设置在外壳100内的各个水流的通道与外壳100的外部连通,并且使得原水经处理形成的净水在从外壳100导出后再次导入外壳100内,因而有利于在净水进水管303处设置水泵。
参照图1所示,所述后置滤芯腔220内设有滤芯后盖,所述后置炭棒204的端部抵靠于所述滤芯后盖的一侧,所述滤芯后盖的另一侧围成嵌于所述内盖内的水腔212;所述水腔212内设有多个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以所述中心管230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水腔可容纳处理后的纯水,并利用形成的第二出水通道322将水从纯水出水管304导出,挡水板及水腔有利于控制出水的水流速度。
本方案中使用的复合滤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前置滤芯腔将原水从第一进水通道导入前置滤芯腔中,利用前置炭棒和PP过滤芯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净水沿第一出水通道导出外壳的外部;而后,净水可从第二进水通道进入外过滤腔,经过RO膜过滤后进入后置滤芯腔内,经过后置炭棒处理后的纯水从第二出水通道导出,并将废水从第三出水通道导出。这样的结构使得该复合滤芯集成了多种滤材,在更换时可直接将滤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替换,操作方便。且通过中心管的设计等使得滤芯的结构紧凑,不占据空间。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形成外过滤腔,所述外过滤腔内设有RO膜,所述外过滤腔上连接有用于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第二进水通道;
用于将后置滤芯腔处理后的纯水和废水分别导出外壳的外部的第二出水通道和第三出水通道;
所述内壳的内腔被隔断成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壳两端的后置滤芯腔和前置滤芯腔,所述前置滤芯腔包括前置炭棒和PP过滤芯,所述后置滤芯腔包括后置炭棒;所述外过滤腔与所述后置滤芯腔连通;
所述内壳内还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穿过所述后置滤芯腔与所述前置滤芯腔连通,所述中心管包括用于将水从外壳的外部导入前置滤芯腔处理的第一进水通道和将前置滤芯腔处理后的水导出外壳的外部的第一出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包括管身和内管,所述管身套设于内管外,所述内管的内部中空并与所述前置炭棒和PP过滤芯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出水通道;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上设有凹槽,当所述管身与内管连接时所述凹槽形成间隙,从而形成所述第一进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炭棒和所述PP过滤芯呈中空的环形柱状,所述前置炭棒与所述PP过滤芯套接,并在中空的部分形成出水道;所述中心管伸入所述前置滤芯腔内,所述管身的靠近所述前置滤芯腔的一端设有滤芯盖,所述内管穿过所述滤芯盖并与所述出水道连通,所述前置炭棒和PP过滤芯的端部抵靠于所述滤芯盖的内侧,所述滤芯盖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连通的引导管,使水流沿引导管进入所述前置滤芯腔内从所述环形柱状的侧表面进入所述前置炭棒和所述PP过滤芯,并从出水道进入内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上设有通孔,所述RO膜设置于所述内壳的外表面上,所述RO膜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后置滤芯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后端还连接有外滤芯盖,所述外滤芯盖内侧与RO膜的端部抵靠,所述外滤芯盖与所述内壳之间设有出水口;所述后置炭棒呈柱状,所述中心管穿过所述后置炭棒的中心;水流穿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后置滤芯腔时,从所述后置炭棒的侧表面进入后置炭棒并从所述出水口导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盖合于所述外壳的端部;所述端盖的内侧设有多个向外壳内延伸的密封沿,所述密封沿包括第一密封沿和第二密封沿,所述第一密封沿与所述内管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密封沿与所述管身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沿上设有用于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净水出水管,所述净水出水管与所述内管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沿和第二密封沿之间设有用于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原水进水管,所述原水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沿还包括第三密封沿,所述第三密封沿与所述内壳密封连接,并使所述第三密封沿与所述第二密封沿之间形成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上设有用于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纯水出水管,所述纯水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沿还包括第四密封沿,所述第四密封沿与所述外滤芯盖密封连接,所述第四密封沿与所述第三密封沿形成所述第三出水通道,所述端盖上设有用于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废水出水管,所述废水出水管与所述第三出水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密封沿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水通道,所述端盖上还设有用于与外壳的外部连通的净水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通道与所述净水进水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机用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腔内设有滤芯后盖,所述后置炭棒的端部抵靠于所述滤芯后盖的一侧,所述滤芯后盖的另一侧围成嵌于内盖内的水腔;所述水腔内设有多个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以所述中心管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CN202021735020.0U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 Active CN213569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5020.0U CN213569755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5020.0U CN213569755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69755U true CN213569755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55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35020.0U Active CN213569755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697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1282A (zh) * 2022-08-01 2022-11-25 广东纯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净水设备
CN116116107A (zh) * 2023-04-14 2023-05-16 石家庄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处理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1282A (zh) * 2022-08-01 2022-11-25 广东纯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净水设备
CN115381282B (zh) * 2022-08-01 2024-01-19 广东纯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净水设备
CN116116107A (zh) * 2023-04-14 2023-05-16 石家庄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处理系统
CN116116107B (zh) * 2023-04-14 2023-06-09 石家庄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91725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3569755U (zh)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
CN210367217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0367218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0367222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0255748B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3388030U (zh)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盖组件
CN211339041U (zh) 一种带反渗透的小通量五合一复合滤芯
CN214880651U (zh) 一体式复合滤芯
CN210710976U (zh) 一种净水器及净水器复合滤芯
CN111115883A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CN213623389U (zh) 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CN213060428U (zh) 便携手持压力式净水器
CN212188049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
CN211198815U (zh) 一种带反渗透的五合一复合滤芯
CN210505801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0255743B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0367221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09906496U (zh) 一种一体复合滤芯
CN110040860B (zh) 反渗透复合滤芯组件
CN220745421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CN210710984U (zh) 一种净水器及其复合滤芯
CN220676979U (zh) 一种净水器用的复合滤芯
CN218434933U (zh) 滤芯结构及净水系统
CN214936239U (zh) 一种滤芯组件及其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