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3389U - 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23389U CN213623389U CN202022328306.3U CN202022328306U CN213623389U CN 213623389 U CN213623389 U CN 213623389U CN 202022328306 U CN202022328306 U CN 202022328306U CN 213623389 U CN213623389 U CN 2136233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element
- water
- filter
- annular support
- reverse osmo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8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1223 reverse osmosi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5374 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1045 pre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8213 purifi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108 ultra-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VSCWAEJMTAWNJL-UHFFFAOYSA-K aluminium tri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Al](Cl)Cl VSCWAEJMTAWNJL-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651 drink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20188 drinking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16 organic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618 particulate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膜过滤组件包括环形支撑件,设有多个连通部,所述连通部连通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内侧与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外侧;反渗透膜,设于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外侧,所述渗透膜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为浓水出口端;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内侧和所述反渗透膜背向所述环形支撑件的一侧为纯水出口侧及进水侧,流体依次经所述进水侧、所述多个连通部及所述反渗透膜的过滤通道至所述纯水出口侧及所述浓水出口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流体能够沿环形支撑件的径向方向自进水侧向反渗透膜进水,使进水与反渗透膜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反渗透膜的各处的过滤能力均匀,延长了反渗透膜的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背景技术
如今人们对生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饮用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反渗透水处理技术逐渐从工业领域被引入到人们日常生活领域,特别是在饮用水处理方面,以终端净化的形式,让人们饮用到健康、安全的净水。
现有净水机通常采用反渗透膜作为滤芯进行原水的过滤,但是普遍存在滤芯使用寿命短,造成用户换芯周期频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渗透膜滤芯使用寿命短,造成用户换芯周期频繁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延长滤芯使用寿命且减小用户换芯周期的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膜过滤组件,包括:
环形支撑件,设有多个连通部,所述连通部连通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内侧与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外侧;
反渗透膜,设于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外侧,所述反渗透膜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为浓水出口端;
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内侧为纯水出口侧,所述反渗透膜背向所述环形支撑件的一侧为进水侧,流体依次经所述进水侧、所述反渗透膜的过滤通道及所述多个连通部至所述纯水出口侧及所述浓水出口端;或者
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内侧为进水侧,所述反渗透膜背向所述环形支撑件的一侧为纯水出口侧,流体依次经所述进水侧、所述多个连通部及所述反渗透膜的过滤通道至所述纯水出口侧及所述浓水出口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复合滤芯,包括滤瓶及上述的膜过滤组件,所述膜过滤组件设于所述滤瓶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第一转接套,所述第一转接套设于所述膜过滤组件的所述浓水出口端,所述第一转接套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反渗透膜的外侧,且与所述反渗透膜密封相连,所述第一转接套的另一端与所述滤瓶的一端密封相连,所述环形支撑件沿其轴向方向靠近所述第一转接套的一端与所述滤瓶的一端密封相连;
所述滤瓶、所述第一转接套、所述反渗透膜及所述环形支撑件之间围设形成与所述浓水出口端连通的浓水通道,所述滤瓶开设有浓水出口,所述浓水通道与所述浓水出口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瓶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阻挡件和第二环形阻挡件,所述第一环形阻挡件与所述第二环形阻挡件沿所述滤瓶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环形阻挡件与所述第一转接套远离所述反渗透膜的一端沿所述滤瓶的径向方向密封相连,所述第二环形阻挡件与所述环形支撑件沿其轴向方向靠近所述第一转接套的一端沿所述滤瓶的径向方向密封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第一卷膜封水件,所述第一卷膜封水件包裹于所述第一转接套与所述反渗透膜的外侧的交接处,以使所述第一转接套与所述反渗透膜密封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前置滤芯组件及后置滤芯组件,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及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均设于所述滤瓶内;
其中,流体依次经过所述前置滤芯组件、所述膜过滤组件及所述后置滤芯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滤芯组件设于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第一中心管,所述第一中心管位于所述环形支撑件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之间;
所述第一中心管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之间形成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过滤通道连通的第一流通通道,所述第一中心管与所述环形支撑件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水侧连通的第二流通通道或与所述纯水出口侧连通的纯水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心管与所述环形支撑件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呈环状,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过滤通道连通的第三流通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流通通道或所述第三流通通道为原水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设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轴向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外侧,所述第一端盖的另一端与所述滤瓶密封相连;
所述第一中心管、所述第一端盖的外侧及所述滤瓶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连通的第一过水通道;
所述第一端盖的外侧及所述滤瓶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三流通通道连通的第二过水通道;
所述滤瓶开设有原水口和前置过滤水出口,当所述第一流通通道为原水通道,第一过水通道与所述原水口相连,所述第二过水通道与所述前置过滤水出口相连,当所述第三流通通道为原水通道,所述第二过水通道与所述原水口相连,所述第一过水通道与所述前置过滤水出口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置滤芯组件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轴向方向设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瓶的内壁与所述反渗透膜之间形成与所述纯水出口侧连通的纯水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瓶的内部与后置滤芯组件之间形成第四流通通道,所述第四流通通道与所述纯水通道连通,且所述第四流通通道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过滤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第二转接套,所述第二转接套设于所述膜过滤组件远离所述浓水出口端的一端,所述第二转接套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反渗透膜的外侧,并与所述反渗透膜密封相连,所述第二转接套的另一端与滤瓶之间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容纳腔;
所述第二转接套与所述滤瓶之间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膜过滤组件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第五过水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第二卷膜封水件,所述第二卷膜封水件包裹于所述第二转接套与所述反渗透膜的外侧的交接处,以使所述第二转接套与所述反渗透膜的外侧密封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置滤芯组件沿所述环形支撑件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为与后置滤芯组件的过滤通道连通的净水出口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第二中心管,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管,所述第二中心管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之间形成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过滤通道连通的第三流通通道,所述第二中心管的内侧设有净水通道,所述净水通道与所述净水出口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瓶开设有原水口、前置过滤水出口、膜过滤进口、浓水口及净水口,所述原水口通过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过滤通道与所述前置过滤水出口连通,所述前置过滤水出口与所述膜过滤进口连通,所述膜过滤进口与通过所述膜过滤组件与所述浓水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与所述净水口连通;
其中,所述原水口、所述前置过滤水出口、所述膜过滤进口、所述浓水口及所述净水口均位于所述滤瓶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包括聚合氧化铝件;或者
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包括折纸和前置碳棒;或者
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包括折纸和前置碳棒,所述折纸沿流体流动方向位于所述前置碳棒的上游;
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包括可过水式微孔结构;或者
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包括后置碳棒和超滤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包括后置碳棒和超滤膜时,所述后置碳棒设有轴向孔,所述超滤膜设于所述轴向孔内,流体经所述后置碳棒沿所述后置碳棒的径向方向流至所述超滤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的复合滤芯。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通过环形支撑件上设置的多个连通部,可实现沿环形支撑件的径向方向自进水侧向反渗透膜进水,而后经反渗透膜的过滤后,使纯水和浓水分别从从纯水出口侧及浓水出口端排出,故使进水与反渗透膜的接触面积更大,反渗透膜的各处的过滤能力均匀,过滤效果提升的同时,也延长了反渗透膜的寿命,使膜过滤组件更耐用,从而减小了用户换芯的周期,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膜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膜过滤组件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膜过滤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膜过滤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所述的复合滤芯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所述的复合滤芯的另一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膜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膜过滤组件的A-A截面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膜过滤组件100,包括环形支撑件 10及反渗透膜20。具体地,反渗透膜20可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及有机物等。
环形支撑件10设有多个连通部11,连通部11连通环形支撑件10的内侧和环形支撑件10的外侧,反渗透膜20设于环形支撑件10的外侧,反渗透膜20 沿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为浓水出口端30。具体到一实施方式中,反渗透膜20与环形支撑件10的外侧紧密贴合。
环形支撑件20的内侧为纯水出口侧40,反渗透膜20背向环形支撑件10的一侧为进水侧50,流体依次经进水侧50、反渗透膜20的过滤通道及多个连通部11至纯水出口侧40及浓水出口端30。
在另一实施例中,环形支撑件10的内侧为进水侧50,反渗透膜20背向环形支撑件10的一侧为纯水出口侧40,依次经进水侧50、多个连通部11及反渗透膜20的过滤通道至纯水出口侧40及浓水出口端30。
如此,通过环形支撑件10上设置的多个连通孔11,可实现沿环形支撑件 20的径向方向自进水侧50向反渗透膜20进水,而后经反渗透膜20的过滤后,使纯水和浓水分别从纯水出口侧40及浓水出口端30排出,故使进水与反渗透膜20的接触面积更大,反渗透膜20的各处的过滤能力均匀,过滤效果提升的同时,也延长了反渗透膜20的寿命,使膜过滤组件100更耐用,从而减小了用户换芯的周期,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了提高进水与反渗透膜20的接触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设置多个连通部11沿环形支撑件10的周向方向及轴向方向间隔布设。如此,可进步地使反渗透膜20的各处的过滤能力均匀,进一步地延长了反渗透膜20的寿命。优选地,多个连通部11沿环形支撑件10的周向方向及轴向方向等距间隔布设。可以理解,等距间隔布设是指相邻两个连通部11之间沿环形支撑件10的周向方向的间距均相等及相邻两个连通部11之间沿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的间距均相等。
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连通部11包括贯穿环形支撑件10的连通孔。连通孔的结构简单,且能够尽量降低进水侧的水经环形支撑件10流向反渗透膜20 的阻力,提高过滤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复合滤芯200,包括滤瓶210及上述的膜过滤组件100,膜过滤组件100设于滤瓶210 内。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使用了膜过滤组件100,使得整个复合滤芯200的过滤效果增加,如此,在减小复合滤芯200中滤芯的数量,同样也能到达很好的过滤效果。
具体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前置滤芯组件220及后置滤芯组件230,前置滤芯组件220及后置滤芯组件230均设于滤瓶210内,其中,流体依次经前置滤芯组件220、膜过滤组件100及后置滤芯组件230。具体地,前置滤芯组件220 可对原水进行初级过滤,去除原水中大的悬浮物、你傻、铁锈等污染物,后置滤芯组件230可改善来自膜过滤组件100过滤后的纯水的口感,且可防止出水微生物超标,提高用水卫生安全。如此,通过在复合滤芯200中设置多级滤芯,可提高用水安全性及提升用水口感。
进一步地,前置滤芯组件220设于环形支撑件10的内侧。如此,前置滤芯组件220可与膜过滤组件100形成内外结构布局,提高了复合滤芯200的集成度。
进一步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一中心管240,第一中心管240位于环形支撑件10与前置滤芯组件220之间,第一中心管240与前置滤芯组件220之间形成与前置滤芯组件220的过滤通道连通的第一流通通道245,第一中心管240 与环形支撑件10之间形成与进水侧50连通的第二流通通道250或与纯水出口侧40连通的纯水通道255。如此,通过第一中心管240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将前置滤芯组件220与膜过滤组件100之间的流体通道分隔,且提高了复合滤芯200 的集成度。
优选地,第一中心管240与环形支撑件10之间形成与进水侧50连通的第二流通通道250。
更进一步地,前置滤芯组件220呈环状,前置滤芯组件220的内侧设有与前置滤芯组件220的过滤通道连通的第三流通通道260,其中,第一流通通道 245或第三流通通道260为原水通道。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一流通通道245为原水通道时,流体从原水通道经前置滤芯组件220的过滤通道过滤至第三流通通道260,也就是说,第三流通通道260为出水通道,当第三流通通道260为原水通道时,流体从原水通道经前置滤芯组件220的过滤通道过滤至第一流通通道 245,也就是说,第一流通通道245为出水通道。优选地,第一流通通道245为原水通道。如此,原水与前置滤芯组件220的接触面积大,前置滤芯组件220 的各处的过滤能力均匀,并延长了前置滤芯组件220的寿命,使前置滤芯组件 220更耐用。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中心管240与环形支撑件10一体成型。如此,相比与如图6所示的环形支撑件10与第一中心管240分离的结构,可简化后续第二转接套295与第一中心管240及环形支撑件10之间的密封关系,减小了零件和密封件的数量,降低了成本且简化了装配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滤芯组件230沿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设于前置滤芯组件220的一侧。如此,后置滤芯组件220与前置滤芯组件220为上下结构布局,减少了在复合滤芯200的零件,提高了复合滤芯200的集成度,有效地减小了体积,实现了体积小型化。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前置滤芯组件220 设于环形支撑件10的内侧,且后置滤芯组件230沿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设于前置滤芯组件220及膜过滤组件100的一侧。如此,前置滤芯组件220可与膜过滤组件100形成内外结构布局,而后置滤芯组件220与前两级滤芯为上下结构布局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内筒体结构,减少了在复合滤芯200的零件,提高了复合滤芯200的集成度,有效地减小了体积,实现了体积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瓶210的内壁与反渗透膜20之间形成与纯水出口侧40 连通的纯水通道255。利用滤瓶210限定出纯水通道255的方式简单,且充分利用了滤瓶210的结构,提高了复合滤芯210的集成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滤瓶 210的内部与反渗透膜20之间也可以形成与进水侧50连通的第二流通通道250,在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滤瓶210的内壁与后置滤芯组件230之间形成第四流通通道267,第四流通通道267与纯水通道255连通,且第四流通通道267与后置滤芯组件 230的过滤通道连通。如此,利用滤瓶210分别与反渗透膜20及后置滤芯组件 230配合形成纯水通道255及第四流通通道267,且使两者连通的路线变短,进一步地使复合滤芯200结构更加紧凑。需要指出的是,第四流通通道267与后置滤芯组件230的进水侧连通,流体从纯水通道255流至第四流通通道267,并经后置滤芯组件230的过滤通道过滤后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滤芯组件230沿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为与后置滤芯组件230的过滤通道连通的净水出口端270。由于后置滤芯组件230 位最后一级的过滤组件,因此,通过净水出口端270可将净水引至复合滤芯200 的一端,方便排出净水。
进一步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二中心管275,前置滤芯组件220套设于第二中心管275,第二中心管275与前置滤芯组件220之间形成与前置滤芯组件 220的过滤通道连通的第三流通通道260,第二中心管265的内侧设有净水通道 277,净水通道277与净水出口端270连通。如此,通过第二中心管275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将前置滤芯组件220与后置滤芯组件230之间的流体通道分隔,且提高了复合滤芯200的集成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瓶210设有原水口211、前置过滤水出口212、膜过滤进口213、浓水口214及净水口215,原水口211通过前置滤芯组件220的过滤通道与前置过滤水出口212连通,前置过滤水出口212与膜过滤进口213连通,膜过滤进口213与通过膜过滤组件100与浓水口214连通,净水口215与后置滤芯组件230连通。其中,原水口211、前置过滤水出口212、膜过滤进口213、浓水口214及净水口215均位于滤瓶210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一转接套280,第一转接套280设于膜过滤组件100的浓水出口端30,第一转接套280的一端套设于反渗透膜20 的外侧,且与反渗透膜20密封相连,第一转接套280的另一端与滤瓶210的一端密封相连,环形支撑件10沿其轴向方向靠近第一转接套280的一端与滤瓶210 的一端密封相连,滤瓶210、第一转接套280、反渗透膜20及环形支撑件10之间围设形成与浓水出口端30连通的浓水通道285,滤瓶还开设有浓水口214,浓水通道285与浓水口214相连。通过设置第一转接套280分别与膜过滤组件100及滤瓶210配合,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一转接套280对膜过滤组件100进行限位固定,另一方面,也可使个水路分离,避免相互干扰,影响净化效果。
进一步地,滤瓶210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阻挡件216和第二环形阻挡件217,第一环形阻挡件216与第二环形阻挡件217沿滤瓶210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第一环形阻挡件216与第一转接套280的远离所述反渗透膜20的一端沿滤瓶210 的径向方向密封相连,第二环形阻挡件217与环形支撑件10沿其轴向方向靠近第一转接套280的一端沿滤瓶210的径向方向密封相连。设置第一环形阻挡件 216和第二环形阻挡件217分别与第一转接套280及环形支撑件10密封相连的方式简单,且有利于在滤瓶210的端部直接形成浓水口214与第一环形阻挡件 216与第二环形阻挡件217之间连通,简化了滤瓶210的结构,使复合滤芯200 的结构更加紧凑。
请再次参阅图1,更进一步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一卷膜封水件286,第一卷膜封水件286包裹于第一转接套280与反渗透膜20的外侧的交接处,以使第一转接套280与反渗透膜20密封相连。使用第一卷膜封水件286的方式能够避免密封结构对反渗透膜20进行密封时使其受损,而导致反渗透膜20的功能失效。
请再次参阅图4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一端盖 290,第一端盖290设于前置滤芯组件220沿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的一端,第一端盖290的一端套设于前置滤芯组件220的外侧,第一端盖290的另一端与滤瓶210密封相连,第一中心管240靠近第一端盖290的一端与滤瓶210密封相连,第一中心管240、第一端盖290的外侧及滤瓶210之间形成与第一流通通道245连通的第一过水通道291,第一端盖290的内侧及滤瓶210之间形成与第三流通通道260连通的第二过水通道292,滤瓶210开设有原水口211和前置过滤水出口212,当第一流通通道245为原水通道,第一过水通道291与原水口 211相连,第二过水通道292与前置过滤水出口212相连,当第三流通通道260 为原水通道,第二过水通道292与原水口211相连,第一过水通道291与前置过滤水出口212相连。通过设置第一端盖290分别与前置滤芯组件220及滤瓶 210配合,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一端盖290对前置滤芯组件220进行限位固定,另一方面,也可使个两侧水路分离,避免相互干扰,影响净化效果。
进一步地,滤瓶210的一端设有第三环形阻挡件218和第四环形阻挡件219,第三环形阻挡件218与第四环形阻挡件219沿滤瓶210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第三环形阻挡件218与第一端盖290远离前置滤芯组件220的一端沿滤瓶210 的径向方向密封相连,第四环形阻挡件219与第一中心管240靠近第一端盖290 的一端沿滤瓶210的径向方向密封相连。设置第三环形阻挡件218和第四环形阻挡件219分别与前置滤芯组件220及滤瓶210密封相连的方式简单,且有利于在滤瓶210的端部直接形成原水口211或前置过滤水出口212与第三环形阻挡件218与第四环形阻挡件219之间连通,简化了滤瓶210的结构,使复合滤芯2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环形阻挡件219与第二环形阻挡件217沿滤瓶210 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第四环形阻挡件219、第二环形阻挡件217、环形支撑件 10及第一中心管240之间形成与第二流通通道250连通的第三过水通道293,滤瓶100还包括膜过滤进口213,第三过水通道293与第三过水通道293相连。如此,可利用前置滤芯组件220和膜过滤组件100内外结构布局的优势,进一步地使复合滤芯200的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瓶210还包括第五环形阻挡件,第二中心管275的一端与第五环形阻挡件密封相连。如此,在第二中心管275、第一端盖290及第三环形阻挡件218之间形成与第三流通通道260连通的第四过水通道294。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二转接套295,第二转接套295设于膜过滤组件100远离浓水出口端30的一端,第二转接套295的一端套设于反渗透膜20的外侧,并与反渗透膜20密封相连,第二转接套295的另一端与滤瓶210之间沿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容纳后置滤芯组件230 的容纳腔,第二转接套295与滤瓶210之间沿环形支撑件10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膜过滤组件100与后置滤芯组件230的第五过水通道296。如此,利用第二转接套295,一方面,用于分隔膜过滤组件100与后置过滤组件230,另一方面,与滤瓶210配合形成过水通道,简化了结构,并且复合滤芯200的结构更加紧凑。
请再次参阅图1,进一步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二卷膜封水件297,第二卷膜封水件297包裹于第二转接套295与反渗透膜20的外侧的交接处,以使第二转接套295与反渗透膜20的外侧密封相连。使用第二卷膜封水件297的方式能够避免密封结构对反渗透膜20进行密封时使其受损,而导致反渗透膜20 的功能失效。
请再次参阅图4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二端盖 298,第二端盖298设于前置滤芯组件220沿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远离第一端盖290的一端,第二端盖298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2981,第一限位部2981 具有限位槽,前置滤芯组件220的一端与限位槽配合,以使前置滤芯组件220 沿环形支撑件的轴向方向及径向方向限位于限位槽内。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 2981的外壁位于前置滤芯组件220与第一中心管240之间,且与第一中心管240 密封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981的内壁位于第二中心管275与前置滤芯组件220之间,且与第二中心管275相抵。也就是说,第二端盖298不仅能定位前置滤芯组件220相对第一中心管240和第二中心管275的位置,也能防止流体从位于前置滤芯组件220与第一中心管240之间的第一流通通道245 泄漏至环形支撑件10与第一中心管240之间的第二流通通道250或纯水通道 255,而对净化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环形支撑件10包括环形本体11及第二限位部12,反渗透膜20 设于环形本体11的外侧,第二限位部12设于环形本体11沿其轴向方向的一端,第二端盖298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12配合,以使第二端盖298沿环形支撑件10的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限位于环形支撑件10。如此,可将限位结构集成于环形支撑件10上,使复合滤芯200的结构更加紧凑。具体地,第二端盖298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12沿环形支撑件10的径向方向密封配合,第二端盖298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12沿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相抵。通过第二端盖298与第二限位部12沿环形支撑件10的径向方向密封配合,可避免环形支撑件10与第一中心管240之间的第二流通通道250或纯水通道255与第二中心管275与前置滤芯组件220之间的第三流通通道260连通,影响净水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12呈环形,第二端盖298套设于第二限位部12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接套280设有第三限位部281,第三限位部281与环形支撑件10的外侧配合,以沿环形支撑件10的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限位环形支撑件10。进一步地,第三限位部281与环形支撑件10的外侧沿环形支撑件 10的径向方向密封配合,第三限位部281与环形支撑件10的外侧沿环形支撑件 10的轴向方向相抵。如此,可避免后置滤芯组件230的净水出口端270与反渗透膜20连通,从而影响净水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支撑件10还设有第四限位部13,第四限位部13与第二中心管275的外壁密封配合,如此,可避免后置滤芯组件230的净水出口端270与前置滤芯组件220连通,从而影响净水效果。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三端盖299,第三端盖299设于后置滤芯组件230远离第二转接套295的一端,后置滤芯组件230 沿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端盖299及第二转接套295配合,以使后置滤芯组件230沿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限位于第三端盖 299与第二转接套295之间。
进一步地,滤瓶210包括瓶体211及瓶盖212,瓶盖212盖设于瓶体211,第三端盖299沿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远离第二转接套295的一端与瓶盖212 相抵,以使第三端盖299沿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限位于滤瓶2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置滤芯组件220包括聚合氧化铝件(PAC,poly aluminumchloride)。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包括折纸和前置碳棒。优选地,前置滤芯组件220包括折纸和前置碳棒。更佳地,当前置滤芯组件220包括折纸和前置碳棒,折纸沿流体流动方向位于碳棒的上游。外层折纸均匀缠绕在前置碳棒上,使得过滤面积大,提高对水的过滤效率,且均匀过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滤芯组件230包括可过水式微孔结构。与现有市场上结构的直接圆孔过水,相当于进行了再次的过滤保护,并且不需要再加中心管,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并能更好的进行过滤,使水质更为洁净。
具体地,后置滤芯组件230包括后置碳棒和超滤膜。更具体地,后置碳棒设有轴向孔,超滤膜设于轴向孔内,流体经后置碳棒沿后置碳棒的径向方向流至超滤膜。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超滤膜,本申请的超滤膜采用了无孔设计,从超滤膜的外侧沿后置碳棒的径向方向流进超滤膜内进行过滤,使得过滤更加均匀。
如图9所示,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机300,包括上述的复合滤芯200。具体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前置滤芯组件220,前置滤芯组件220设于滤瓶210内,其中,流体依次经前置滤芯组件220及膜过滤组件100。
滤瓶210设有前置过滤水出口212及膜过滤进口213,前置过滤水出口212 与膜过滤进口213连通,前置过滤水出口212与前置滤芯组件220连通,膜过滤进口213与膜过滤组件100连通。
净水机300还包括加压水泵310,加压水泵310设于前置过滤水出口212 与膜过滤进口213之间,加压水泵310用于对进入膜过滤进口213的流体进行加压。应当理解,前置过滤水出口212与膜过滤进口213之间具有连通管道,加压水泵310与连通管道相连。
如此,将加压水泵310放置于复合滤芯200对应的前置滤芯组件220的后端,实现了对水的初级过滤后再进入加压水泵310加压,进而防止大颗粒物对加压水泵310的污染,而影响加压水泵310的使用寿命。同时,加压水泵310直接应用于膜过滤组件100的前端,也使得加压水泵310可以直接给膜过滤组件100 加压,使得膜过滤组件100的的压损更小。
进一步地,净水机300还包括进水电磁阀320,进水电磁阀320设于前置过滤水出口212与加压水泵310之间,进水电磁阀320用于对前置过滤水出口212 与加压水泵310之间的流体连通或断开。具体地,进水电磁阀320开启,前置过滤水出口212与加压水泵310之间的流体连通,进水电磁阀320关闭,前置过滤水出口212与加压水泵310之间的流体断开。同样,将进水电磁阀320设于前置滤芯组件220的后端,防止大颗粒物对进水电磁阀320的污染,而影响进水电磁阀320的使用寿命。具体地,进水电磁阀320设于前置过滤水出口212与膜过滤进口213之间的连通管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净水机300还包括废水电磁阀330,滤瓶210设有浓水口214,浓水口214与膜过滤组件100的浓水出口端30连通,废水电磁阀330沿流体流动方向位于浓水口214下游,废水电磁阀330用于控制浓水口214处的流体流量,以使浓水口214出的流体流量按预设流量流出。具体地,净水机300还包括废水管道,废水管道的一端与浓水口214相连,废水电磁阀330设于废水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瓶210还包括净水口215,净水口215与纯水出口侧 40连通,净水机30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340,压力传感器340沿流体流动方向位于净水口215的下游,压力传感器340用于获取流体的压力信号。进一步地,净水机300还包括控制器,压力传感器340、加压水泵310及进水电磁阀320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压力传感器340的压力信号控制加压水泵310 及进水电磁阀320工作。
进一步地,净水机300还包括出水管道350及出水开关360,出水管道350 的一端与净水口215相连,出水管道350的另一端设于出水口,压力传感器340 及出水开关360均设于出水管道350,且出水开关360沿流体流动方向位于压力传感器340的下游,出水开关360用于打开或关闭出水口。具体地,出水开关360 包括水龙头。
具体地,当出水开关360关闭时,净水机300压力升高,压力传感器340 反馈压力信号至控制器,用于控制加压水泵310及进水电磁阀320的关闭,进而降低平衡净水机300内压力;当出水开关360开启取水时,净水机300压力降低,压力传感器340反馈信号至控制器,用于控制加压水泵310及进水电磁阀320的开启,进而使净水机300运行,平稳的给用户提供干净的水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净水机300还包括单向阀370,单向阀370设于出水管道 350。如此,可防止净水倒流至复合滤芯200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膜过滤组件100、复合滤芯200及净水机3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环形支撑件10上设置的多个连通部11,可实现沿环形支撑件20的径向方向自进水侧50向反渗透膜20进水,而后经反渗透膜20的过滤后,使纯水和浓水分别从纯水出口侧40及浓水出口端30排出,故使进水与反渗透膜20的接触面积更大,反渗透膜20的各处的过滤能力均匀,过滤效果提升的同时,也延长了反渗透膜20的寿命,使膜过滤组件100更耐用,从而减小了用户换芯的周期,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2)
1.一种膜过滤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支撑件(10),设有多个连通部(11),所述连通部(11)连通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内侧与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外侧;
反渗透膜(20),设于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外侧,所述反渗透膜(20)沿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为浓水出口端(30);
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内侧为纯水出口侧(40),所述反渗透膜(20)背向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一侧为进水侧(50),流体依次经所述进水侧(50)、所述反渗透膜(20)的过滤通道及所述多个连通部(11)至所述纯水出口侧(40)及所述浓水出口端(30);或者
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内侧为进水侧(50),所述反渗透膜(20)背向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一侧为纯水出口侧(40),流体依次经所述进水侧(50)、所述多个连通部(11)及所述反渗透膜(20)的过滤通道至所述纯水出口侧(40)及所述浓水出口端(30)。
2.一种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包括滤瓶(210)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过滤组件(100),所述膜过滤组件(100)设于所述滤瓶(2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一转接套(280),所述第一转接套(280)设于所述膜过滤组件(100)的所述浓水出口端(30),所述第一转接套(280)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反渗透膜(20)的外侧,且与所述反渗透膜(20)密封相连,所述第一转接套(280)的另一端与所述滤瓶(210)的一端密封相连,所述环形支撑件(10)沿其轴向方向靠近所述第一转接套(280)的一端与所述滤瓶(210)的一端密封相连;
所述滤瓶(210)、所述第一转接套(280)、所述反渗透膜(20)及所述环形支撑件(10)之间围设形成与所述浓水出口端(30)连通的浓水通道(285),所述滤瓶(210)开设有浓水出口,所述浓水通道(285)与所述浓水出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210)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阻挡件(216)和第二环形阻挡件(217),所述第一环形阻挡件(216)与所述第二环形阻挡件(217)沿所述滤瓶(210)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环形阻挡件(216)与所述第一转接套(280)远离所述反渗透膜(20)的一端沿所述滤瓶(210)的径向方向密封相连,所述第二环形阻挡件(217)与所述环形支撑件(10)沿其轴向方向靠近所述第一转接套(280)的一端沿所述滤瓶(210)的径向方向密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一卷膜封水件(286),所述第一卷膜封水件(286)包裹于所述第一转接套(280)与所述反渗透膜(20)的外侧的交接处,以使所述第一转接套(280)与所述反渗透膜(20)密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前置滤芯组件(220)及后置滤芯组件(230),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及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30)均设于所述滤瓶(210)内;
其中,流体依次经过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所述膜过滤组件(100)及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设于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一中心管(240),所述第一中心管(240)位于所述环形支撑件(10)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之间;
所述第一中心管(240)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之间形成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的过滤通道连通的第一流通通道(245),所述第一中心管(240)与所述环形支撑件(10)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水侧(50)连通的第二流通通道(250)或与所述纯水出口侧(40)连通的纯水通道(25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管(240)与所述环形支撑件(10)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呈环状,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的过滤通道连通的第三流通通道(265);
其中,所述第一流通通道(245)或所述第三流通通道(265)为原水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一端盖(290),所述第一端盖(290)设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沿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端盖(290)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的外侧,所述第一端盖(290)的另一端与所述滤瓶(210)密封相连;
所述第一中心管(240)、所述第一端盖(290)的外侧及所述滤瓶(210)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245)连通的第一过水通道(291);
所述第一端盖(290)的外侧及所述滤瓶(210)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三流通通道(265)连通的第二过水通道(292);
所述滤瓶(210)开设有原水口(211)和前置过滤水出口(212),当所述第一流通通道(245)为原水通道,第一过水通道(291)与所述原水口(211)相连,所述第二过水通道(292)与所述前置过滤水出口(212)相连,当所述第三流通通道(265)为原水通道,所述第二过水通道(292)与所述原水口(211)相连,所述第一过水通道(291)与所述前置过滤水出口(212)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30)沿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设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210)的内壁与所述反渗透膜(20)之间形成与所述纯水出口侧(40)连通的纯水通道(25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210)的内部与后置滤芯组件(230)之间形成第四流通通道(267),所述第四流通通道(267)与所述纯水通道(255)连通,且所述第四流通通道(267)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30)的过滤通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二转接套(295),所述第二转接套(295)设于所述膜过滤组件(100)远离所述浓水出口端(30)的一端,所述第二转接套(295)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反渗透膜(20)的外侧,并与所述反渗透膜(20)密封相连,所述第二转接套(295)的另一端与滤瓶(210)之间沿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30)的容纳腔;
所述第二转接套(295)与所述滤瓶(210)之间沿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膜过滤组件(100)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30)的第五过水通道(296)。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二卷膜封水件(297),所述第二卷膜封水件(297)包裹于所述第二转接套(295)与所述反渗透膜(20)的外侧的交接处,以使所述第二转接套(295)与所述反渗透膜(20)的外侧密封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30)沿所述环形支撑件(10)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为与后置滤芯组件(230)的过滤通道连通的净水出口端(27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200)还包括第二中心管(275),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管(275),所述第二中心管(275)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之间形成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的过滤通道连通的第三流通通道(265),所述第二中心管(275)的内侧设有净水通道,所述净水通道与所述净水出口端(270)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210)开设有原水口(211)、前置过滤水出口(212)、膜过滤进口(213)、浓水口(214)及净水口(215),所述原水口(211)通过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的过滤通道与所述前置过滤水出口(212)连通,所述前置过滤水出口(212)与所述膜过滤进口(213)连通,所述膜过滤进口(213)与通过所述膜过滤组件(100)与所述浓水口(214)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30)与所述净水口(215)连通;
其中,所述原水口(211)、所述前置过滤水出口(212)、所述膜过滤进口(213)、所述浓水口(214)及所述净水口(215)均位于所述滤瓶(210)的一端。
2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包括聚合氧化铝件;或者
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包括折纸和前置碳棒;或者
所述前置滤芯组件(220)包括折纸和前置碳棒,所述折纸沿流体流动方向位于所述前置碳棒的上游;
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30)包括可过水式微孔结构;或者
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30)包括后置碳棒和超滤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复合滤芯(20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30)包括后置碳棒和超滤膜时,所述后置碳棒设有轴向孔,所述超滤膜设于所述轴向孔内,流体经所述后置碳棒沿所述后置碳棒的径向方向流至所述超滤膜。
22.一种净水机(300),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21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2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28306.3U CN213623389U (zh) | 2020-10-19 | 2020-10-19 | 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28306.3U CN213623389U (zh) | 2020-10-19 | 2020-10-19 | 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23389U true CN213623389U (zh) | 2021-07-06 |
Family
ID=76661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28306.3U Active CN213623389U (zh) | 2020-10-19 | 2020-10-19 | 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2338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93855A (zh) * | 2020-10-19 | 2020-12-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
-
2020
- 2020-10-19 CN CN202022328306.3U patent/CN21362338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93855A (zh) * | 2020-10-19 | 2020-12-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091725U (zh) |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 |
CN110255749B (zh) |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 |
CN209352650U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213623389U (zh) | 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 |
CN210367217U (zh) |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 |
CN110255747B (zh) |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 |
CN112093855A (zh) | 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 |
CN110255748B (zh) |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 |
WO2020122642A1 (ko) | 정수기용 일체형 복합 필터 모듈 | |
CN210367218U (zh) |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 |
CN213623531U (zh) | 复合滤芯结构和净水系统 | |
CN212356799U (zh) |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系统 | |
CN210367221U (zh) |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 |
CN209906496U (zh) | 一种一体复合滤芯 | |
CN211339041U (zh) | 一种带反渗透的小通量五合一复合滤芯 | |
CN110255750B (zh) |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 |
CN110255743B (zh) |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 |
CN211198815U (zh) | 一种带反渗透的五合一复合滤芯 | |
CN112062318A (zh) |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系统 | |
CN218290514U (zh) | 一种复合滤芯和水处理装置 | |
CN212315726U (zh) |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 |
CN220745421U (zh) |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 |
CN111115879A (zh) | 净水系统 | |
CN211170139U (zh) | 复合滤芯及家用电器 | |
CN219991374U (zh) | 一种集成式净水滤芯及净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