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5726U -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15726U
CN212315726U CN201922154690.7U CN201922154690U CN212315726U CN 212315726 U CN212315726 U CN 212315726U CN 201922154690 U CN201922154690 U CN 201922154690U CN 212315726 U CN212315726 U CN 212315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annular
tube
water
open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546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546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15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15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15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该滤芯组件包括滤瓶、滤芯接头、中心管、外包管、内层滤芯和外层滤芯。滤瓶具有开放端和封闭端,滤芯接头封堵开放端,滤芯接头具有第一入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入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中心管插入到外包管内,以在中心管和外包管之间形成环形内腔,且在外包管与滤瓶之间形成外层腔。环形内腔与第一入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连通,外层腔的靠近开放端的端部连通至第二入水通道,中心管的靠近封闭端的端部连通至外层腔,中心管连通至第二出水通道。内层滤芯设置在环形内腔内。外层滤芯设置在外层腔内。这样可以使净水机的滤芯可以全部集成在滤芯组件内、减小滤芯体积,使净水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滤芯组件和具有该滤芯组件的净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净水机的普及将越来越广,新技术的产品正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现有的净水机中主要通过滤芯过滤杂质来实现净化水质的作用,为了过滤不同的杂质,需要多种滤芯配合使用,大部分净水机是采用阻筛过滤原理渐进式结构的方式,由多级滤芯首尾串接而成,滤芯精密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以实现多级滤芯分摊截留污物,从而减少滤芯堵塞和人工排污、拆洗的次数以及延长更换滤芯的周期。
但是,首尾串接的结构导致净水机整体尺寸偏大,占用空间较大,尤其在净水机趋于小型化的形势下,是非常不利的。此外,首尾串接的结构还导致净水机内的水流通道过长,流通阻力增大,进而导致整机功率偏大,违背节能环保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滤芯组件,其包括:滤瓶和滤芯接头,所述滤瓶具有开放端和封闭端,所述滤芯接头封堵所述开放端,所述滤芯接头具有第一入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入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设置在所述滤瓶内的中心管和外包管,所述中心管插入到所述外包管内,以在所述中心管和所述外包管之间形成环形内腔,且在所述外包管与所述滤瓶之间形成外层腔,所述中心管和所述外包管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连接至所述滤芯接头,其中,所述环形内腔的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部封闭,且所述环形内腔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入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连通,其中,所述外层腔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连通至所述第二入水通道,所述中心管的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部连通至所述外层腔,所述中心管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连通至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以及内层滤芯和外层滤芯,所述内层滤芯设置在所述环形内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入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之间,所述外层滤芯设置在所述外层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入水通道和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之间。
通过这种设置,可以使净水机的滤芯可以全部集成在滤芯组件内。因此,净水机内滤芯占用的空间得到大幅度减小,净水机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净水机更加精致小巧,其在各种场所中布局的可选择性更多。同时,又能缩短了净水机内流道的长度,减小水的流通阻力,降低净水机的功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示例性地,所述外层滤芯包括反渗透滤芯,所述滤芯接头还具有第三出水通道,所述第三出水通道连通至所述反渗透滤芯的废水口,所述废水口位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面。反渗透滤芯具有产水水质高、运行成本低、无污染、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等诸多优点。
示例性地,所述外包管的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部具有环形端壁、以及从所述环形端壁的内周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的内环形管套,所述内环形管套密封地连接至所述中心管。这样,环形端壁可以与滤芯接头将中心管卡持住,以固定中心管,同时该结构可以配合中心管与滤芯接头,确保通过外层滤芯过滤的水流全部经由环形端壁上的通孔与中心管,再经由第二出水通道流出,实现净化水流的作用。
示例性地,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一内层滤芯固定件,其包括:第一内环形托,所述中心管穿过所述第一内环形托,所述第一内环形托的外周缘朝向所述封闭端延伸,所述内层滤芯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卡持在所述第一内环形托的外周缘与所述中心管之间;以及第一圆筒接头,其从所述第一内环形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所述第一内层滤芯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一圆筒接头连接至所述滤芯接头。这样,内层滤芯的靠近开放端的端部可以稳固地卡持在第一内环形托的外周缘与中心管之间,同时第一内层滤芯固定件可以配合中心管与滤芯接头,确保通过内层滤芯过滤的水流全部经由第一出水通道流出。
示例性地,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二内层滤芯固定件,其包括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的第二内环形托,所述第二内环形托的外周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所述内层滤芯的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部卡持在所述第二内环形托的外周缘与所述中心管之间。这样,第二内层滤芯固定件可以配合第一内层滤芯固定件将内层滤芯固定牢靠。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内环形托的内周缘与所述中心管间隔开,以形成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水流通道;第一内环形托的外周缘与所述外包管间隔开,以形成连通至所述第一入水通道的水流通道。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形成完成的水流通道。
示例性地,所述外层滤芯具有圆柱腔,所述圆柱腔具有面向所述开放端的开口,所述中心管、所述内层滤芯和所述外包管均插至所述圆柱腔内,所述圆柱腔的内壁与所述外包管间隔开,以形成连通至所述中心管的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部的水流通道。由此,可以简化滤芯组件的结构,缩小滤芯组件的体积。
示例性地,所述外包管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具有径向向外的翻边,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外层滤芯固定件,其包括:第一外环形托和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从所述第一外环形托的外周缘朝向所述封闭端延伸,所述外包管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插接至所述环形侧壁包围的空间内,所述翻边抵靠所述第一外环形托和所述环形侧壁;外环形管套,其从所述第一外环形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所述外环形管套连接至所述滤芯接头;以及第二外环形托,所述第二外环形托的内周缘连接至所述环形侧壁的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部,所述第二外环形托的外周缘朝向所述封闭端延伸,所述外层滤芯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插接至所述第二外环形托、所述环形侧壁、所述翻边和所述外包管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合围形成的环形槽内。由此,外层滤芯固定件可以配合滤瓶将外层滤芯与外包管固定牢靠。同时,外层滤芯固定件可以配合滤芯接头将第一入水通道与第二入水通道隔开,使内层滤芯与外层滤芯可以独立地净化不同的水流。
示例性地,所述环形侧壁上设置有废水出口,所述废水出口连通在所述废水口和所述第三出水通道之间。这样,该结构可以确保浓水和纯水间隔开,确保净化后的纯水不会被污染。
示例性地,所述内层滤芯包括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超滤膜滤芯或者它们中的多种复合形成的复合滤芯。这样,可以根据原水中杂质的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内层滤芯种类,以使该滤芯组件可以应用于水质不同的更多地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进水电磁阀、如上所述的任一种滤芯组件和增压泵,所述进水电磁阀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第一入水通道,所述增压泵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和所述第二入水通道之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滤芯组件的剖视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滤芯组件的剖视图;以及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净水机的水路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滤芯组件;200、滤瓶;201、开放端;202、封闭端;210、中心管;220、外包管;221、环形端壁;222、内环形管套;223、翻边;230、环形内腔;240、外层腔;300、滤芯接头;310、第一入水通道;320、第一出水通道;330、第二入水通道;331、进水电磁阀;332、增压泵;340、第二出水通道;350、第三出水通道;351、废水出口;400、内层滤芯;410、第一内层滤芯固定件;411、第一内环形托;412、第一圆筒接头;420、第二内层滤芯固定件;421、第二内环形托;500、外层滤芯;510、圆柱腔; 520、外层滤芯固定件;521、第一外环形托;522、环形侧壁;523、外环形管套;524、第二外环形托;530、环形槽;600、净水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芯组件100,如图1-3所示,其中图2-3中所示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水流在滤芯组件100以及净水机600内的流动方向。如图1-2所示,滤芯组件100包括滤瓶200和滤芯接头300,滤瓶200具有开放端201和封闭端202,滤芯接头300封堵开放端201。滤芯接头300 具有第一入水通道310、第一出水通道320、第二入水通道330和第二出水通道340。示例性地,滤芯接头300封堵开放端201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采用旋熔焊接、粘合等方式。
滤芯组件100还包括设置在滤瓶200内的中心管210和外包管220,中心管210插入到外包管220内,以在中心管210和外包管220之间形成环形内腔230,且在外包管220与滤瓶200之间形成外层腔240。中心管 210和外包管220的靠近开放端201的端部(在图中为中心管210和外包管220的底部)连接至滤芯接头300。示例性地,参见图2,中心管210 靠近开放端201的端部的外侧壁可以密封地连接至滤芯接头300,此处及下文所使用的术语“密封”均可以通过密封元件实施。外包管220靠近开放端201的端部可以通过其他部件连接至滤芯接头300,例如通过外层滤芯固定件520连接,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当然,中心管210和外包管220的靠近开放端201的端部连接至滤芯接头300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式。
环形内腔230的靠近封闭端202的端部(在图中为环形内腔230的顶部)封闭,且环形内腔230的靠近开放端201的端部(在图中为环形内腔 230的底部)与第一入水通道310和第一出水通道320道连通。外层腔240 的靠近开放端201的端部(在图中为外层腔240的底部)连通至第二入水通道330。中心管210的靠近封闭端202的端部(在图中为中心管210的顶部)连通至外层腔240,中心管210的靠近开放端201的端部(在图中为中心管210的底部)连通至第二出水通道340。
滤芯组件100还包括内层滤芯400和外层滤芯500。内层滤芯400设置在环形内腔230内且位于第一入水通道310和第一出水通道320之间。外层滤芯500设置在外层腔240内且位于第二入水通道330和第二出水通道340之间。内层滤芯400和外层滤芯500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任意种类的滤芯,例如可以是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反渗透滤芯以及超滤滤芯等等,也可以是多种滤芯集成的复合滤芯,例如是PP棉滤芯和活性炭滤芯集成的复合滤芯。
如图2-3所示,上述结构的滤芯组件100内形成了两条互不连通的水路。在一条水路中,水流可以经由第一入水通道310进入环形内腔230内,通过内层滤芯400过滤,再经由第一出水通道320流出。在另一条水路中,水流可以经由第二入水通道330进入外层腔240内,通过外层滤芯500过滤,再经由第二出水通道340流出。上述二者可以组成串联的水路,示例性地,参见图3,水流可以经由第一入水通道310进入环形内腔230内,通过内层滤芯400过滤,经由第一出水通道320流出,然后经由第二入水通道330进入外层腔240内,通过外层滤芯500过滤,依次经由中心管210 和第二出水通道340流出。其中,水流经由第一出水通道320流出后,可以直接经由第二入水通道330进入滤芯组件100内;也可以再经由其他部件,再经由第二入水通道330进入滤芯组件100内。其他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电磁阀、增压泵332中的一种或多种部件。或者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水流可以先通过外层滤芯500过滤,再通过内层滤芯400过滤,具体细节都可以参照上文相应部分的描述,本文为了简洁将不再赘述。上述二者也可以是独立的并联结构,即二者分别应用于不同的水路。
通过这种设置,可以使净水机600的滤芯可以全部集成在滤芯组件100 内。因此,净水机600内滤芯占用的空间得到大幅度减小,净水机600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净水机600更加精致小巧,其在各种场所中布局的可选择性更多。同时,又能缩短了净水机600内流道的长度,减小水的流通阻力,降低净水机600的功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优选地,外层滤芯500包括反渗透滤芯,滤芯接头300还具有第三出水通道350,第三出水通道350连通至反渗透滤芯的废水口,该废水口位于反渗透滤芯的靠近开放端201的端面(在图中为外层滤芯500的底部)。
反渗透滤芯常见材质为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和聚酰胺,其孔径大约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一(0.0001微米),一般肉眼无法看到,细菌、病毒是它的大约5000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矿物离子能够通过,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反渗透滤芯具有产水水质高、运行成本低、无污染、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等诸多优点。通过设置有反渗透滤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溶性金属盐、有机物、胶体粒子、发热物质、细菌、病毒等杂质,保障水质安全,使净化的水流达到直饮水的要求。
由于反渗透滤芯在制取纯水的同时会按照一定比例产生浓水,因此反渗透滤芯具有废水口。水流通过反渗透滤芯过滤,浓水可以依次经由废水口和第三出水通道350排放掉,而纯水则依次经由中心管210和第二出水通道340流出,实现净化水流的作用。这样,该结构可以确保反渗透滤芯正常工作,并且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外包管220的靠近封闭端202的端部(即图中所示的顶部)具有环形端壁221、以及从环形端壁221的内周缘朝向开放端201延伸的内环形管套222。内环形管套222密封地连接至中心管210。优选地,内环形管套222的轴心与环形端壁221的轴心共线,内环形管套 222的内侧壁可以密封地连接至与中心管210的外侧壁,或者内环形管套222的外侧壁可以密封地连接至与中心管210的内侧壁,只要能保证内环形管套222和中心管210之间的密封即可。
通过这种设置,环形端壁221可以与滤芯接头300将中心管210卡持住,以固定中心管210,同时该结构可以配合中心管210与滤芯接头300,确保通过外层滤芯500过滤的水流全部经由环形端壁221上的通孔与中心管210,再经由第二出水通道340流出,实现净化水流的作用。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滤芯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内层滤芯固定件410,其包括第一内环形托411和第一圆筒接头412。中心管210穿过第一内环形托411。第一内环形托411的外周缘朝向封闭端202延伸,内层滤芯400 的靠近开放端201的端部卡持在第一内环形托411的外周缘与中心管210 之间。第一圆筒接头412从第一内环形托411朝向开放端201延伸。第一内层滤芯固定件410通过第一圆筒接头412连接至滤芯接头300。示例性地,第一圆筒接头412的外侧壁可以密封地连接至滤芯接头300,同时第一圆筒接头412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图2中未示出的突出部,用以搭接在滤芯接头300上。通过这种设置,内层滤芯400的靠近开放端201的端部可以稳固地卡持在第一内环形托411的外周缘与中心管210之间,同时第一内层滤芯固定件410可以配合中心管210与滤芯接头300,确保通过内层滤芯400过滤的水流全部经由第一出水通道320流出。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滤芯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内层滤芯固定件420,其包括套设在中心管210上的第二内环形托421。第二内环形托421例如可以套设在中心管210的靠近封闭端202的端部(即图中所示的上端)。第二内环形托421的外周缘朝向开放端201延伸,内层滤芯400的靠近封闭端202的端部(即图中所示的上端)卡持在第二内环形托421的外周缘与中心管210之间。这样,第二内层滤芯固定件420可以配合第一内层滤芯固定件410将内层滤芯400固定牢靠。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第一内环形托411的内周缘与中心管210间隔开,以形成连通至第一出水通道320的水流通道。第一内环形托411的外周缘与外包管220间隔开,以形成连通至第一入水通道310的水流通道。这样,水流可以经由第一入水通道310流入,经由第一内环形托411的外周缘与外包管220间的水流通道,通过内层滤芯400过滤,经由第一内环形托411的内周缘与中心管210间的水流通道,再经由第一出水通道320 流出,实现净化水流的作用。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外层滤芯500具有圆柱腔510,圆柱腔510 具有面向开放端201的开口。中心管210、内层滤芯400和外包管220均插至该圆柱腔510内。圆柱腔510的内壁与外包管220间隔开,以形成连通至中心管210的靠近封闭端202的端部(即图中所示的上端)的水流通道。通过这种设置,水流可以经由第二入水通道330流入,通过外层滤芯 500过滤后,依次经由圆柱腔510的内壁与外包管220间的水流通道、环形端壁221上的通孔以及中心管210,再经由第二出水通道340流出,实现净化水流的作用。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外包管220的靠近开放端201的端部(即图中所示的下端)具有径向向外的翻边223。滤芯组件100还包括外层滤芯固定件520,其包括第一外环形托521和环形侧壁522。环形侧壁522从第一外环形托521的外周缘朝向封闭端202延伸,外包管220的靠近开放端 201的端部插接至环形侧壁522包围的空间内,翻边223抵靠第一外环形托521和环形侧壁522。示例性地,第一外环形托521可以密封地连接至外包管220的翻边223。第一外环形托521可以抵靠滤芯接头300上。环形侧壁522的外侧壁可以密封地连接至滤芯接头300,其内侧壁可以密封地连接至外层滤芯500。这样,第一外环形托521可以配合外层滤芯500 将外包管220固定牢靠。
外层滤芯固定件520也包括外环形管套523,其从第一外环形托521 朝向开放端201延伸,外环形管套523连接至滤芯接头300。示例性地,外环形管套523的外侧壁可以密封地连接至滤芯接头300。
外层滤芯固定件520还包括第二外环形托524。第二外环形托524的内周缘连接至环形侧壁522的靠近封闭端202的端部(即图中所示的上端),第二外环形托524的外周缘朝向封闭端202延伸。外层滤芯500的靠近开放端201的端部(即图中所示的下端)插接至第二外环形托524、环形侧壁522、翻边223和外包管220的靠近开放端201的端部(即图中所示的下端)合围形成的环形槽530内。
通过这些设置,外层滤芯固定件520可以配合滤瓶200将外层滤芯500 与外包管220固定牢靠。同时外层滤芯固定件520可以配合滤芯接头300 将第一入水通道310与第二入水通道330隔开,确保一条水路中的水流可以全部经由第一入水通道310进入内层滤芯400中过滤,另一条水路中的水流可以全部经由第二入水通道330进入外层滤芯500中过滤,由此,使内层滤芯400与外层滤芯500可以独立地净化不同的水流。其中,通过第一入水通道310与第二入水通道330后的水路可以参照上文相应部分的描述,本文为了简洁将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2-3所示,环形侧壁522上设置有废水出口351,废水出口351连通在反渗透滤芯的废水口和第三出水通道350之间,第三出水通道350连通至废水出口351。
外层滤芯固定件520可以配合滤芯接头300,确保水流依次经由第二入水通道330、圆柱腔510的内壁与外包管220间的水流通道,通过反渗透滤芯过滤,浓水可以全部经由废水出口351、第三出水通道350排放掉,而纯水则经由环形端壁221上的通孔与中心管210,再经由第二出水通道 340流出,实现净化水流的作用。这样,该结构可以确保浓水和纯水间隔开,确保净化后的纯水不会被污染。
优选地,内层滤芯400可以包括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超滤膜滤芯或者它们中的多种复合形成的复合滤芯。
PP棉滤芯采用无毒无味的聚酯纤维粒子,经过加热熔融、喷丝、牵引、接受成形而制成的管状滤芯,在水净化领域大批量使用。PP棉滤芯具有纳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成本低,集表面、深层、粗精滤为一体,耐腐蚀耐高压低成本等特点。PP棉滤芯主要用于阻挡水中的铁锈、泥沙、虫卵等大颗粒杂质。
活性炭滤芯是以果壳炭及煤质活性炭为原料,辅以食用级粘合剂,采用高科技技术,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活性炭滤芯集吸附、过滤、截获、催化作用于一体,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及其他放射性杂质,并有脱色、去除异味的功效。活性炭滤芯主要用于吸附水中的异色、异味、有机杂质等杂质。
超滤膜滤芯是由中空纤维丝膜制成的,它的过滤精度在0.1微米左右,因为精度很高,所以过滤出来的水也特别清澈,它的更换周期一般是在 10-12个月。超滤膜滤芯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酸碱,耐细菌,过滤精度高,截污量大,饮水口感良好,承压性好,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超滤膜滤芯主要用于除去细菌以及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杂质。
因此,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根据原水中杂质的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内层滤芯400种类,以使该滤芯组件可以应用于水质不同的更多地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净水机600。该净水机600 包括进水电磁阀331、如上所示的任一种滤芯组件100和增压泵332,进水电磁阀331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一入水通道310,增压泵332连接在第一出水通道320和第二入水通道330之间。
示例性地,水流可以经由进水电磁阀331进入滤芯组件100,通过内层滤芯400过滤,经由增压泵332,再次进入滤芯组件100,通过外层滤芯 500过滤。对于水流在滤芯组件100内的水路,可以参照上文的描述,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1)

1.一种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瓶(200)和滤芯接头(300),所述滤瓶具有开放端(201)和封闭端(202),所述滤芯接头封堵所述开放端,所述滤芯接头具有第一入水通道(310)、第一出水通道(320)、第二入水通道(330)和第二出水通道(340);
设置在所述滤瓶内的中心管(210)和外包管(220),所述中心管插入到所述外包管内,以在所述中心管和所述外包管之间形成环形内腔(230),且在所述外包管与所述滤瓶之间形成外层腔(240),所述中心管和所述外包管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连接至所述滤芯接头,其中,所述环形内腔的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部封闭,且所述环形内腔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入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连通,其中,所述外层腔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连通至所述第二入水通道,所述中心管的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部连通至所述外层腔,所述中心管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连通至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以及
内层滤芯(400)和外层滤芯(500),所述内层滤芯设置在所述环形内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入水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之间,所述外层滤芯设置在所述外层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入水通道和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滤芯(500)包括反渗透滤芯,所述滤芯接头(300)还具有第三出水通道(350),所述第三出水通道连通至所述反渗透滤芯的废水口,所述废水口位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靠近所述开放端(201)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管(220)的靠近所述开放端(201)的端部具有径向向外的翻边(223),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外层滤芯固定件(520),其包括:
第一外环形托(521)和环形侧壁(522),所述环形侧壁从所述第一外环形托的外周缘朝向所述封闭端(202)延伸,所述外包管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插接至所述环形侧壁包围的空间内,所述翻边抵靠所述第一外环形托和所述环形侧壁;
外环形管套(523),其从所述第一外环形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所述外环形管套连接至所述滤芯接头(300);以及
第二外环形托(524),所述第二外环形托的内周缘连接至所述环形侧壁的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部,所述第二外环形托的外周缘朝向所述封闭端延伸,所述外层滤芯(500)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插接至所述第二外环形托、所述环形侧壁、所述翻边和所述外包管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合围形成的环形槽(530)内;
所述环形侧壁(522)上设置有废水出口(351),所述废水出口连通在所述废水口和所述第三出水通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管(220)的靠近所述封闭端(202)的端部具有环形端壁(221)、以及从所述环形端壁的内周缘朝向所述开放端(201)延伸的内环形管套(222),所述内环形管套密封地连接至所述中心管(2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一内层滤芯固定件(410),其包括:
第一内环形托(411),所述中心管(210)穿过所述第一内环形托,所述第一内环形托的外周缘朝向所述封闭端(202)延伸,所述内层滤芯(400)的靠近所述开放端(201)的端部卡持在所述第一内环形托的外周缘与所述中心管之间;以及
第一圆筒接头(412),其从所述第一内环形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所述第一内层滤芯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一圆筒接头连接至所述滤芯接头(3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二内层滤芯固定件(420),其包括套设在所述中心管(210)上的第二内环形托(421),所述第二内环形托的外周缘朝向所述开放端(201)延伸,所述内层滤芯(400)的靠近所述封闭端(202)的端部卡持在所述第二内环形托的外周缘与所述中心管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环形托(411)的内周缘与所述中心管(210)间隔开,以形成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水通道(320)的水流通道;第一内环形托的外周缘与所述外包管(220) 间隔开,以形成连通至所述第一入水通道(310)的水流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滤芯(500)具有圆柱腔(510),所述圆柱腔具有面向所述开放端(201)的开口,所述中心管(210)、所述内层滤芯(400)和所述外包管(220)均插至所述圆柱腔内,所述圆柱腔的内壁与所述外包管间隔开,以形成连通至所述中心管的靠近所述封闭端(202)的端部的水流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2和4-8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管(220)的靠近所述开放端(201)的端部具有径向向外的翻边(223),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外层滤芯固定件(520),其包括:
第一外环形托(521)和环形侧壁(522),所述环形侧壁从所述第一外环形托的外周缘朝向所述封闭端(202)延伸,所述外包管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插接至所述环形侧壁包围的空间内,所述翻边抵靠所述第一外环形托和所述环形侧壁;
外环形管套(523),其从所述第一外环形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所述外环形管套连接至所述滤芯接头(300);以及
第二外环形托(524),所述第二外环形托的内周缘连接至所述环形侧壁的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部,所述第二外环形托的外周缘朝向所述封闭端延伸,所述外层滤芯(500)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插接至所述第二外环形托、所述环形侧壁、所述翻边和所述外包管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合围形成的环形槽(530)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滤芯(400)包括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超滤膜滤芯或者它们中的多种复合形成的复合滤芯。
11.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进水电磁阀(33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和增压泵(332),所述进水电磁阀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第一入水通道(310),所述增压泵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水通道(320)和所述第二入水通道(330)之间。
CN201922154690.7U 2019-12-04 2019-12-04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Active CN212315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690.7U CN212315726U (zh) 2019-12-04 2019-12-04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690.7U CN212315726U (zh) 2019-12-04 2019-12-04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5726U true CN212315726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30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54690.7U Active CN212315726U (zh) 2019-12-04 2019-12-04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157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91725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0255745B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0255749B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0255747B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0367217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05948175A (zh) 前置过滤器和水净化装置
CN213569755U (zh)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
CN212315726U (zh)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0367222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0255748B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3623389U (zh) 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CN214031928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
CN209906496U (zh) 一种一体复合滤芯
CN213623531U (zh) 复合滤芯结构和净水系统
CN210710985U (zh)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复合滤芯
CN212532508U (zh) 滤芯和净水装置
CN211111386U (zh) 滤芯组件和超滤净水器
CN211521819U (zh)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0367221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8290514U (zh) 一种复合滤芯和水处理装置
CN210786426U (zh) 一种适用于过滤系统的金属滤材元件
CN110255743B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2125425A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
CN211521801U (zh)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2687758U (zh)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